【朱耷:对世界翻白眼的大明遗老,以极简致美的风格,成为一代画圣】
偶然间,看见有人发贴问,八大山人是哪八个人?有何成就?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就如同问六小龄童是哪六个小朋友一样,这样常识性的问题也要上来发个帖子问?不过一想,可能那人是为了赚流量,故意卖个破绽让大家来回答,如果真是不知道,网上一查不就都有了,何必费这事儿。

八大山人可谓是大名鼎鼎,尤其在书画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画中开山鼻祖的人物,任何一位文学艺术爱好者肯定都是知道他的。

他本名叫朱统,后改名朱耷,字雪个,八大山人是他的号,山人好理解,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这八大就有些费解了,是否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一样,有特定的指向?不得而知。

按照一般解释,八大山人连在一起写,就如同“哭”和“笑”, 也是哭笑不得,反映的是朱耷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心境,倒也合理,也有说是出自东南西北“四方”,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是为“八大”,即世界之意。

是不是正解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同他的名字有关,朱字的下边为八,去掉八则是牛,耷字的上边是大,去掉则为耳,原为执牛耳之人,现在成为八大,这不上不下的心结,不也同他的状态契合吗?

其实对此不必太过周折,他一生取的号有几十个之个,这与他的率性有关,也与他由僧而道,由道再还俗的生活经历有关,而八大山人是他在年近花甲时方才使用的号,也因晚年画作流传最多,出现频次最高,所以后人才称其为八大山人,并引来许多的联想。

至于为何叫朱耷,说法也是不一,有人说这是他的小名,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可能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招风耳一样,民间素有耳大有福一说,于是父亲便给他取了这个小名叫耷子,耷者,大耳也,这老父亲也够幽默。

朱耷是明皇室子孙,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其父、祖皆好丹青且有很高的造诣,这也影响了朱耷,从小便在书画的海洋中遨游,天赋异禀加上家学渊源的熏陶,未及成年便有着不俗的成就。

出身高贵,生活优渥是必须的,但因明代对宗室控制得是相当地严厉,作为宗室是无法为官的,甚至连科举都不允许参加,为实现抱负,他放弃爵位参加了科举,但在15岁取得秀才后便止步不前,看来,一个生性洒脱之人,是不太适合科举的。

他却也是位生不逢时之人,19岁时清人入关,一切都化为乌有,加上不久后父亲离世,内心自是极度的忧郁和悲愤,面对满清的高压政策,摆在前明士子面前的路无非两条,一是同清廷合作,参加科举入仕为官,二是如王夫之和顾炎武、张岱等人,避居深山,精研学问,著书立说,不过,这也是一条风险极大的。

朱耷选择的是后一条路,拒不与清王朝合作,他遁入空门,出家为僧,潜居山野,以保全破碎的家庭,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后改奉道教,住南昌青云圃道观,直到80岁离世。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薍石枒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作为一代画坛宗师,朱耷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作画极有特色,往往是几笔一勾便成,他傲世的性情夹杂着对现政权的不满,再加上对底层民众的同情,成为当时一道奇异的色彩,他用色极吝,俱为黑墨,漠然清冷,同那些色泽艳丽的时尚画风迥异。

他常徜徉于市井之中,醉时便有求必应,挥毫泼墨,一画十数张,赠与山僧道人及贩夫走卒甚至孤儿,而富贵人家或官吏缙绅皆不与,这些人若要,只得从那些贫民手中去买,这也反映了朱耷蔑视权贵的真性情。

他的画之所以风格奇特,是因为在他笔下的花鸟鱼虫,几乎都在翻白眼,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留白,而朱耷的留白却是留在了眼睛上,从而使得他的画处处都显得孤傲与冷清,对世界都都翻着白眼。

即使是画山石,也是东倒西歪,头重脚轻,很是不稳当,而所画的树,不是主干枯空便是虬根暴露,几如要拖去家中烧材般的光秃,至于为何如此画,这便是诗中所言的“留得文林细揣摩”之意。

余秋雨先生曾对他的画有个评价,,他说“八大山人的画里,有令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这肯定是对白眼的最高褒奖了。

文人以白眼对人、对社会是有传统的,自魏晋阮籍的青白眼开始到明代的徐渭,凡是看不惯的人和事,无需任何语言回怼,皆可以白眼以对,既省事又利落,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是文人们常用的最简单的锐器,以此来捍卫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他对后世国画的影响巨大,可以说是开创了画坛独树一帜的画风,后世无论是明之徐渭,清之吴昌硕,民国之齐白石,近代之潘天寿和李苦禅等等,无一不是沿着八大山人走过路前行,寥寥几笔,意境全出,点点墨痕,书就传奇,笔致简洁,形态夸张,既古怪荒诞又凝炼沉毅,是中国大写意画的开山鼻祖。

八大山人的书法造诣也是相当高的,不过是被他的画名所淹没,竟没几人识得,画坛大师黄宾虹就普称赞,八大山人是“书一画二”,我虽于书画几为文盲,但黄大师所说,绝非空穴来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在文学史上经常被人引用的话,用在画坛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那“甲申之变”,如文坛的张岱一般,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朱耷就是一个生长在深宅大院中,过着优游生活的王爷,而中国便失去了一位惊世骇俗的丹青圣手。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家的荣耀#【革命烈士后人捐献珍贵遗物:一个书筐、36本书 两代人的“红色记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父亲燕益明牺牲75周年,将父亲遗物捐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了却了我作为儿子的心愿,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革命烈士燕益明后代、78岁的燕建华,将辛辛苦苦保存了几十年的父亲遗物——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36本书和一个书筐,捐献给了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委党史研究院向燕建华颁发了收藏证书。

  历经十几次搬家

  完整保存父亲遗物

  燕建华的父亲燕益明原名燕洪志,曾用名燕伯范,是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西颜张村人。1946年燕益明牺牲时,燕建华还不满3岁。“这些书是我们翻拆母亲住的西屋时发现的,母亲将书放在一个箱子里,旁边还有一个书筐。”燕建华告诉记者,他将父亲的遗物小心地保存了起来,之后十几次搬家每次都先搬这些书,因为这是他对于父亲的“红色记忆”,不容有失。

  在燕建华的家里,还有父亲的遗像、烈士证书和写给家人信件的复印件。燕建华指着门后墙上的一张照片告诉记者,那是他父亲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烟台。“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那也有一些父亲用过的物品。我母亲识字不多,印象中,她身为农村妇救会的副会长,一直忙着摊煎饼、做军鞋支援前线,并没有用父亲的书教过我们。”燕建华说,他将父亲留下的这些书保存了几十年,偶尔也会翻看一下,透过书本了解父亲。

  1945年10月,山东陆续抽调部队以及大批地方干部奔赴东北,燕益明积极响应号召,于当年动身前往东北,并担任辽南专署贸易局局长,与辽南干部一起将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当时辽南仍有战事,国民党部队继续进攻,东北地区局势不稳定,全地区进入游击状态。1946年10月的一天,国民党残部大举向辽南进攻,燕益明率局机关押送军需战略物资向大后方转移,行至岫岩县哨子河西会场山七岩沟时被敌人包围。由于敌众我寡,燕益明及带领的所有人员在突围时全部壮烈牺牲,燕益明时年33岁。1947年8月,岫岩县解放,但由于当时环境复杂,燕益明牺牲的消息未能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和家属。1974年2月,泰安县革委会派出专案组调查了燕益明的生前革命历史和牺牲经过,1974年6月22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批准,燕益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3年,燕建华夫妻前往岫岩县,在当时一名知情者的指认下,从父亲牺牲的地方带回一包土,安放在了陵园内。

  革命年代的“老报人”

  与《泰安日报》渊源颇深

  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泰安第三中学;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动身前往东北地区;1946年,壮烈牺牲……由于父亲牺牲时,燕建华年龄还小,他对父亲燕益明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亲人口中。

  燕建华告诉记者,他对父亲的印象是“一个很革命的人”,不仅如此,父亲燕益明与《泰安日报》渊源颇深。1941年初,燕益明被调到《泰安日报》的前身《泰山时报》(1939年10月10日创刊,是中共泰山地委的机关报,1944年11月停刊),先后任该报的记者和经理科长。

  据了解,为确保《泰山时报》如期出版,及时将党的声音传达到前线和后方,及时地鼓舞人民大众,无情地揭露和打击敌人,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在战争环境下,工作人员将沉重的机器设备和纷繁的油墨纸张装箱,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搬运,隐蔽在圣井、水北、五龙口、茶业口一带的山洞里。当时的老百姓称报社是“流动社”、印刷厂是“游击厂”。根据党史材料记载,1942年10月,泰山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驻防莱芜北部山区,中旬地委在阁老召开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敌人得到情报后,纠集莱芜、泰安、章丘、博山等地6000余名日伪军,分数路袭击莱芜县北部山区,驻茶业口一带的泰山地区党政军机关被敌包围,各机关人员奋起突围,在吉山董家峪附近与敌人激战,燕益明被子弹打穿了肩胛骨,在危急关头,他将随身物品埋好,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忍着伤痛在草丛里趴了一夜,第二天被我军发现,才幸存了下来,伤愈后继续回报社工作。

  如今,在位于枣庄的燕建华的儿子家中,还保存了一张《泰山时报》老报纸复印件,报纸上有一篇燕益明写的会议报道稿件。“那是《泰山时报》老记者方正告诉我的,当时他和我父亲在一起工作。我和老伴去枣庄的时候,把复印件带去了那里,还有一些照片和父亲的铜像也放在了枣庄。”燕建华说。

  36本书涉及多个门类

  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教学方法》《中学师范适用世界史》《体育录编》《镜花缘》《教育心理参考资料》《世界地理大纲》《军歌》《西画理论》《歌曲集》《文化英文读本》《童子军课程》……燕建华捐献的36本书是父亲燕益明在泰安、济南求学时的书籍,涉及多个门类,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燕益明自幼勤奋好学、才思聪敏,学业优异、善于用脑,擅长书法、绘画、管弦乐,还对雕塑、刺绣、无线电制作等有着浓厚兴趣,且制作技艺精湛、样式美观。燕建华回忆,小时候家里和姥姥家的桌子上有很多白石灰,都是父亲燕益明雕刻作品留下的痕迹,桌子抽屉里也有父亲用过的电子管、插头。而留下的老照片中,不仅有燕益明的雕刻作品、绘画作品,也有燕益明伏案雕刻的照片。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张老照片中有两个书筐,其中一个就是燕建华保存下来并一同捐献给市委党史研究院的书筐。

  记者从市委党史研究院了解到,燕益明不仅爱好广泛,擅长众多技艺,还将这些运用到了工作中。1940年秋季,燕益明调任鲁中军区文工团并任团长。为参加和帮助根据地生产,爱惜民力物力,减轻群众负担,养成民主作风,燕益明坚决执行政府命令,尊重各级政权,以保证战时党政民的安全为宗旨,充分发挥他的编导才能和音乐特长,结合抗日形势,编演了“教识字”“除汉奸”“军民团结打胜仗”等活报剧、歌剧,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很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同时,燕益明还积极开办夜校、妇女识字班,组建秧歌队、读报组等群众性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活跃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对巩固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烈士的丰功伟绩,永远彪炳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燕建华说,他希望通过捐献让烈士遗物更好地留存于世,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育后世的同时,让后人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铭记历史。(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摄影记者 陈阳)

#家的荣耀#【革命烈士后人捐献珍贵遗物:一个书筐、36本书 两代人的“红色记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父亲燕益明牺牲75周年,将父亲遗物捐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了却了我作为儿子的心愿,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革命烈士燕益明后代、78岁的燕建华,将辛辛苦苦保存了几十年的父亲遗物——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36本书和一个书筐,捐献给了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委党史研究院向燕建华颁发了收藏证书。

  历经十几次搬家

  完整保存父亲遗物

  燕建华的父亲燕益明原名燕洪志,曾用名燕伯范,是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西颜张村人。1946年燕益明牺牲时,燕建华还不满3岁。“这些书是我们翻拆母亲住的西屋时发现的,母亲将书放在一个箱子里,旁边还有一个书筐。”燕建华告诉记者,他将父亲的遗物小心地保存了起来,之后十几次搬家每次都先搬这些书,因为这是他对于父亲的“红色记忆”,不容有失。

  在燕建华的家里,还有父亲的遗像、烈士证书和写给家人信件的复印件。燕建华指着门后墙上的一张照片告诉记者,那是他父亲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烟台。“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那也有一些父亲用过的物品。我母亲识字不多,印象中,她身为农村妇救会的副会长,一直忙着摊煎饼、做军鞋支援前线,并没有用父亲的书教过我们。”燕建华说,他将父亲留下的这些书保存了几十年,偶尔也会翻看一下,透过书本了解父亲。

  1945年10月,山东陆续抽调部队以及大批地方干部奔赴东北,燕益明积极响应号召,于当年动身前往东北,并担任辽南专署贸易局局长,与辽南干部一起将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当时辽南仍有战事,国民党部队继续进攻,东北地区局势不稳定,全地区进入游击状态。1946年10月的一天,国民党残部大举向辽南进攻,燕益明率局机关押送军需战略物资向大后方转移,行至岫岩县哨子河西会场山七岩沟时被敌人包围。由于敌众我寡,燕益明及带领的所有人员在突围时全部壮烈牺牲,燕益明时年33岁。1947年8月,岫岩县解放,但由于当时环境复杂,燕益明牺牲的消息未能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和家属。1974年2月,泰安县革委会派出专案组调查了燕益明的生前革命历史和牺牲经过,1974年6月22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批准,燕益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3年,燕建华夫妻前往岫岩县,在当时一名知情者的指认下,从父亲牺牲的地方带回一包土,安放在了陵园内。

  革命年代的“老报人”

  与《泰安日报》渊源颇深

  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泰安第三中学;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动身前往东北地区;1946年,壮烈牺牲……由于父亲牺牲时,燕建华年龄还小,他对父亲燕益明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亲人口中。

  燕建华告诉记者,他对父亲的印象是“一个很革命的人”,不仅如此,父亲燕益明与《泰安日报》渊源颇深。1941年初,燕益明被调到《泰安日报》的前身《泰山时报》(1939年10月10日创刊,是中共泰山地委的机关报,1944年11月停刊),先后任该报的记者和经理科长。

  据了解,为确保《泰山时报》如期出版,及时将党的声音传达到前线和后方,及时地鼓舞人民大众,无情地揭露和打击敌人,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在战争环境下,工作人员将沉重的机器设备和纷繁的油墨纸张装箱,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搬运,隐蔽在圣井、水北、五龙口、茶业口一带的山洞里。当时的老百姓称报社是“流动社”、印刷厂是“游击厂”。根据党史材料记载,1942年10月,泰山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驻防莱芜北部山区,中旬地委在阁老召开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敌人得到情报后,纠集莱芜、泰安、章丘、博山等地6000余名日伪军,分数路袭击莱芜县北部山区,驻茶业口一带的泰山地区党政军机关被敌包围,各机关人员奋起突围,在吉山董家峪附近与敌人激战,燕益明被子弹打穿了肩胛骨,在危急关头,他将随身物品埋好,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忍着伤痛在草丛里趴了一夜,第二天被我军发现,才幸存了下来,伤愈后继续回报社工作。

  如今,在位于枣庄的燕建华的儿子家中,还保存了一张《泰山时报》老报纸复印件,报纸上有一篇燕益明写的会议报道稿件。“那是《泰山时报》老记者方正告诉我的,当时他和我父亲在一起工作。我和老伴去枣庄的时候,把复印件带去了那里,还有一些照片和父亲的铜像也放在了枣庄。”燕建华说。

  36本书涉及多个门类

  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教学方法》《中学师范适用世界史》《体育录编》《镜花缘》《教育心理参考资料》《世界地理大纲》《军歌》《西画理论》《歌曲集》《文化英文读本》《童子军课程》……燕建华捐献的36本书是父亲燕益明在泰安、济南求学时的书籍,涉及多个门类,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燕益明自幼勤奋好学、才思聪敏,学业优异、善于用脑,擅长书法、绘画、管弦乐,还对雕塑、刺绣、无线电制作等有着浓厚兴趣,且制作技艺精湛、样式美观。燕建华回忆,小时候家里和姥姥家的桌子上有很多白石灰,都是父亲燕益明雕刻作品留下的痕迹,桌子抽屉里也有父亲用过的电子管、插头。而留下的老照片中,不仅有燕益明的雕刻作品、绘画作品,也有燕益明伏案雕刻的照片。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张老照片中有两个书筐,其中一个就是燕建华保存下来并一同捐献给市委党史研究院的书筐。

  记者从市委党史研究院了解到,燕益明不仅爱好广泛,擅长众多技艺,还将这些运用到了工作中。1940年秋季,燕益明调任鲁中军区文工团并任团长。为参加和帮助根据地生产,爱惜民力物力,减轻群众负担,养成民主作风,燕益明坚决执行政府命令,尊重各级政权,以保证战时党政民的安全为宗旨,充分发挥他的编导才能和音乐特长,结合抗日形势,编演了“教识字”“除汉奸”“军民团结打胜仗”等活报剧、歌剧,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很好地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同时,燕益明还积极开办夜校、妇女识字班,组建秧歌队、读报组等群众性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活跃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对巩固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烈士的丰功伟绩,永远彪炳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燕建华说,他希望通过捐献让烈士遗物更好地留存于世,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育后世的同时,让后人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铭记历史。(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摄影记者 陈阳)https://t.cn/A66jlNe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贵没的说,好吃最要紧[赞]赞!!! 真心的,还是喜欢从前的我,现在的我,不带感,脆弱,泪多,软弱,温柔,不会骂人,居然被人骑在头上,还得需要外人保护,软弱到没头
  • 所以《易经》也是讲利,而且告诉我们趋吉避凶,也就是如何求得有利于我。所以《易经》也是讲利,而且告诉我们趋吉避凶,也就是如何求得有利于我。
  • 错了还得硬撑,苦逼的伤害的还是我们的国乒力量!瞧现在考驾照改革的,C证要得快一年才能拿到.专业需要专业人去管,明明是条狗 非要说成驴……nmnmnnmnm长城!
  • 但你不得不承认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不会白费,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最终迎接你的终… #来自ONE一个的每日小记##孙颖莎[超话]#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
  • 翟鸿燊这俩摄人精魄摄人心体心神心性,和人体精气神在那补他自己,装好人他自己精气神十足能量大都不是好道来的,你们自己观察他心吧我也观察不明白,老他妈损了,避免他人
  • 如果是昨晚那我就要责怪gsd昨晚还那么粗暴地对待lpGsd依旧是那么的了解zsy,一个不爱按时吃饭,一个容易胃痛的家伙,买了宵夜过来也是真的想要他能够善待自己的
  • 心灵的旅行(原创歌词)雨后的天空那云朵的洁净像夜里紧密的雨声让我的心感觉到异样的安静而她双眼无论多么水灵我也不愿再调动一丝感情这一路的追踪让我精疲力尽我只想来一
  • 这也是我点评比较多的个股,多次提起它,今天涨停了,非常给力,但我想说的并不是吹嘘自己,是想和大家分享为何我一直比较看好它:1、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前景不错,具体去
  • #旅行团乐队[超话]# 梦到看了団的演出,离舞台很近,我就可大声问他们:part3什么时候公布啊,我真是在各位微博底下各种问了……彪哥就说:快了快了……(不一会
  • 雨天和火锅公认的绝配了吧[旺柴]起床笑一笑,轻轻划开窗布,一片阳光披满全身,拿过手机,用短讯传递我们的友谊,道一声:早上好!看淡世间浮华,给自己一份从容,给心灵
  • #sy的鲜花集邮# 近期不会买花了,被绣球伤到了。 买的小海蓝,以为头会很小,结果超大一个,比我头还大,茎超粗,我没有花艺剪,只能用刀切,切都切不动。
  • 如需帮助,可联系17761862996,也请各位好心人帮忙多多留意转发,万分感谢[合十][合十][合十]每一次转发,都是在帮他们寻找一个生存的机会,寻找一条回家
  • 思考了一下 我的答案 也许是我不想再去看了任何事物和感情都不是永恒的 或许根本不该提到永恒 那就说永远吧~所有的都不是永远存在的正所谓“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 ­ 我一直是安静的人,在你的字里行间且歌且舞,品你指尖下流淌的一曲曲绝美词章,我却不敢走近你,因为你是如此美好,又有一点点的张扬。纵是流水卷走了时光,岁月苍老了
  • 米罗年科说,俄罗斯政府明智地避开了价格管制,即使他们做的其他一切都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苏联时代。”米罗年科补充说,只要莫斯科有钱,它就会把钱花在让俄罗斯人的收入保
  •         这次贵州游,我们深切体验到了什么是烟雨贵州,连续五天,没有遇到一个晴日。 @新疆旅游局马拉松≠越野跑,认清风险,跑步切忌因噎废食 5月22日,
  • 几个老男孩铁三角的组合也是代表了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他们的每一部电影,我都愿意去支持,只要他们一直坚持在为梦想努力,那么我们的青春一直还在。优秀的外在并不是什么
  • 原来钓鱼佬在那时便注意到前面有面lost beltの wall所以只能临时叫住四不像,并在自己撞向wall之前救下了蛾子的生命。好的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
  • 相遇了,就好好珍惜吧,谁也预料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是否还能有机会活着,是否还能有机会给彼此一个关心,几百年的轮回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一个缘字,包含了多少句的偶
  • ”医生听完没说话……默默给我包扎包扎完我也沉默了……一早起床就去米家体验了一下小米MIX Fold 2,首先感叹,这机器真薄,手感是真TM好,在屏幕不展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