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 绿能涌动 助力高质量发展】阜阳市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十大特色产业之首,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七位一体”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阜阳通过开展一体化、产业链、基金群招商,在新一轮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按下了“快进键”,相继引进了三峡能源、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国家电投、赛拉弗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着力打造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

“十四五”时期,阜阳市将积极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聚焦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风、光、火、热、储、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七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阜阳市围绕发展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正在加快推进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阜兴新能源国内首个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中科海钠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安徽赛拉弗光伏组件及电池片生产和三峡·金风科技新能源产业园、东方电气氢能产业科技园、国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全国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阜阳市以构建新能源产业链为切入点,坚持系统性开发,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和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七位一体”产业集群——

构建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双百亿”装备制造产业园。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协调发展,从电机、叶片、塔筒到整机制造、风电开发,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雏形初现。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主要生产整机大部件,一期将实现年出货量5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实现年出货量100万千瓦、产值25亿元。近期,中车风力发电机、天杉高科、江苏保龙等风电设备企业纷纷来阜洽谈合作。谋划建设阜阳市三峡·金风现代能源创新示范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总规划占地2400亩,主要承载现代能源(风、光、氢、储能)生产、研发、检测等全产业链及配套设施项目。

打造完整光伏产业链,以阜兴晶体、三峡能源、燕龙基、赛拉弗等光伏上下游企业为核心,推进N plus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和一批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华润电厂二期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推进电厂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加快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据勘测,阜阳市浅层地热能总储量65.573×1013千焦/年,合2241万吨标准煤/年,开发利用后可减排有害物质5416.67万吨/年。

瞄准新型储能技术,打造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全国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加快建设三峡能源阜南储能30万千瓦/6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引进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签约国家电投集团科研院阜阳研究中心。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重点建设东方电气(安徽)氢能产业科技园、中科昊海超纯液氢项目等,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应用。

深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重点发展生物质产业,率先发展生物天然气,打造生物天然气样板示范,与皖能集团合作成立省级生物天然气开发平台,在全市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生物天然气阜南“三全”模式。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5%,其中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70%以上,较去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质量明显提升。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签约项目奖补、标准收储中心奖补及产业化利用奖补共计7132.55万元。

阜阳市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实施安全降碳,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稳步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2021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30.29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加3.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截至2021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202.7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其中:生物质发电25.04万千瓦,同比增长17%;风力发电3.8万千瓦,同比增长1420%;光伏发电约174万千瓦,同比增长24.5%。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22.3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7.4万千瓦,光伏发电19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5.335万千瓦。全市2022年在建和计划开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规模达200.75万千瓦,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建项目1个,装机规模1.5万千瓦;风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11个,装机规模122.25万千瓦;光伏发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7个,装机规模137万千瓦。

“延伸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阜阳市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再生利用、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基地,华铂科技、天能集团已成长为产值超百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766亿元。

近期,为加快界首田营科技园和太和肖口工业园一体化发展,阜阳组建并挂牌成立了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进一步推动阜阳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当前,阜阳正在依托南都、天能、骆驼、超威、五矿集团长沙矿冶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产业,不断完善锂电池再生产业链,加快发展再生塑料产业,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

阜阳市不断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大力引进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发展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等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实现减碳、节能、降耗的目标。

优化发展目标 科学谋划未来

进一步优化发展目标。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明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产业。充分发挥阜阳经开区、阜合园区、首太园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战场作用,提高产业链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2022年,新能源产业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4个;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业规模9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左右,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全力抓好已签约项目投资进度。“十四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以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为主战场,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制造为核心,以太和县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界首市再生铝循环利用、阜南县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界首市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的“一核多翼”发展格局。

进一步健全工作格局。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强化专班组织赋能,充分发挥县区及工业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做实定期外出招商、分层级调度、重点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合力服务保障项目招引落地,推动解决项目招引和落地中的要素制约问题,形成各方协调、扁平高效的工作格局。阜阳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指导意见,在项目落地奖励、经济贡献奖励、运营成本补贴、经济扶持、产业项目扶持、招才引智奖励、引荐奖励、“一事一议”政策共10个方面,对直接投资或合资新上项目给予政策奖励或者扶持。专班将加大宣传,全程服务,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专班协调调度、全程跟踪、精准服务等职能,各项工作推进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全盘畅通。进一步收集长三角和沪苏浙先发地区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各项土地、规划、能耗、金融、环保、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及时吸纳采用,完善该市节能环保产业链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对于新能源产业,结合“三个百亿”项目和2022年重点项目,提高谋划质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持续关注天能集团、南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新投资计划,又要围绕补链延链,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切实做好项目招引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落实“专班专责”推进机制。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抓紧投资进度,已经签约的项目加强保障尽快开工,在谈的项目加快跟踪尽快签约。专项协调解决首太产业园项目能耗容量指标、基本农田调出指标、成片开发编制方案与产城融合规划冲突问题。

进一步强化对接招引。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紧盯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关键期,尤其是与苏州结对帮扶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主动与沪苏浙地区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的科研单位、重点园区、领军企业,加强对接交流,寻求合作机遇,开展技术研发,构建合作联盟。积极搭建招引平台,激活行业商协会作用。创新招引方式,采取面对面、点对点、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推动全市联动错位发展。(安徽日报)

【陕西: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引擎】

2022年5月19日,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正式启动,同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开始报名;5月20日,秦创原·西安航天产业链对接会在西咸新区举行。短短两天,一系列与秦创原建设相关活动密集推进,陕西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被加速激发。

2021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3%……而这一系列数据,亦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

秦创原是什么?

“秦”,陕西的简称,代表老秦人干事创业的“拧劲儿”;“创”,是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研究,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陕西省是科教大省,但从“科教大省”升华成“科技强省”却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等挑战。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力求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其总窗口设在西安西咸新区和西部创新港,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4月25日,陕西西图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图数联”)总经理刘洋一行,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简称“西发公司”)就智能终端装备、3D人脸识别、视觉算法、智慧工厂4个要点进行了技术交流。最近刘洋正忙着与西发公司推进制作智能工具柜具体事宜。

西图数联是秦创原第一批入驻企业,主要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统计学院,主攻3D人脸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在工业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技术。

刘洋介绍说:“我们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可以说是‘过剩’的,但是将科技型成果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并推广往往比较难。幸运的是,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除了奖补政策,西图数联在融资对接、人才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

“西咸新区给我们提供了三年免租的政策,在金融扶持上面给我们落地补贴,在企业产业发展方面,新区帮助我们推广产品……这些都是能给西图数联带来实际红利的帮扶。”刘洋说。

借助秦创原的惠企政策“组合拳”,西图数联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西图数联现已自主研发了2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D+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以及真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021年实现营收426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3000万元,未来五年公司年营收将达到5亿元以上,实现科创板挂牌上市。

西图数联的快速发展,是陕西抓好要素投入和服务保障,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的一个缩影。

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一年多来,已通过秦创原“1+N”政策体系为千余家企业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05亿元;设立总规模近80亿元的15支基金,形成涵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的投资体系,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总两带”也已正式接入服务平台。

解决产业链“痛点” 打通创新链“堵点”

5月13日,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三期——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里,一台数控滚齿机正在运转实验中。技术人员在控制面板按下几个操作键,一会儿功夫,一件无暗纹的齿轮零件加工完成。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赵万华教授团队与秦川集团、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依托多年研究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的重点项目。2021年3月,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成为秦创原首批签约的创新研发平台之一,打响了陕西机床产业突破技术“卡口”的“第一枪”。

“现有磨齿机床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七成,但跟国际上一些品牌相比,产品性能、寿命还存在不小差距。”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亮说,“这次和赵万华教授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对原本的磨齿机床进行了改良,齿轮表面暗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实验阶段,研发成功后该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可解决车辆变速时的噪音问题。”

在李瑞亮看来,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来研发项目,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分散、科研成本高昂都是巨大的短板,“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模拟,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很难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秦川机床与赵万华教授团队计划合作研发新一代磨齿机床。“我们称之为惊艳市场的一台样机。”李瑞亮表示,“从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来看,国内工业母机研发基本都是对标国外技术,这次合作将抛开原有设计思路,不参照原有模型,打造一台全新样机,引领整个技术领域。”

这是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要解决产业链上的实际问题,就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速赋能。

2021年11月8日,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签约落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集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孵化于一体的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即将形成,这不仅将解决高档数控机床的“卡脖子”问题,还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秦创原,从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链聚集发展。

自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陕西明确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新建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两链”融合已初见成效。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认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创新“三器”(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建设,可以满足创新企业各阶段发展的要求,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共聘科技经纪人,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依托秦川高端机床研究院等组建8支共50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以创新项目和关键技术链接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创新技术的对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到企业,打造创新驱动高地,秦创原为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供应。让科研成果不只停留在试验台,让企业获得技术攻关的外部“智库”,秦创原正在开辟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秦创原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5月16日下午,在西安市经开区的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永电公司”)风电电机定子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正在认真地进行嵌线绝缘包扎工作。该机组采用集成设计,在保证电机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机组成本。

西安经开区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肩负着引领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使命。此前,西安经开区12个首批秦创原创新、研发、展示中心已成功创建并挂牌。

自2021年3月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除了西咸新区总窗口,陕西其他市区也纷纷积极响应,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作为陕西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在推进秦创原建设成为陕西科技创新高地方面表现亮眼:

从整体布局来看,西安高新区目前建设有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西安高新区产业孵化转化平台和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

其中,已建成的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之一的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已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全面推进182个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

2月23日,西安市发布首批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成为入选的30个平台之一,雁塔区成为获批成果转化“加速器”平台的唯一区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下,宝鸡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60户,分别同比增长40%、22%,并与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咸阳高新区也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打造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筑梦·创享空间”“筑梦·创智空间”“咸阳高新锐境国际创新中心”等六大双创平台,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2021年全年咸阳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还将开展多项任务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认定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遴选入库培育30家拟上市后备科技企业。

时下,秦创原给三秦大地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科创资源加速聚集,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已经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创新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可以通过深化与陕西省直部门工作协同等机制,加强与各地市的对接合作,完善全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总窗口作用。通过春种基金,助推陕西高校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实现实验室成果的市场培育和转化。”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政府服务者……点点滴滴的创新资源,正通过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总平台,汇聚成一股股科创洪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两链”深度融合,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

力达克丝“雪中”掘金记
2020年,在中国单板滑雪行业深耕近20年的力达克丝落户古城宣化。

北京2022年冬奥会,谷爱凌火了,苏翊鸣火了,力达克丝的产品也卖火了。冬奥会的脚步渐行渐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步入后冬奥时代的力达克丝还能热度不减吗?



力达克丝雪中掘金记

本报记者 魏民 通讯员 闫宗春

深耕单板滑雪20年

尽管还是桃红柳绿的夏日,但仍阻挡不住靳惠媛对冬日冰天雪地的神驰与向往。

她是中国单板滑雪品牌——力达克丝董事长,说话时略带京腔,持重温婉、笑容可掬。周围人不解,滑雪原本是年轻人的运动,可已是花甲之年的她为啥也倔强得“徜徉”其中。

“到明年,力达克丝从事单板滑雪行业就20年了。”靳惠媛十分感慨,初碰单板滑雪时的情景又如梦而来。

北京雅宝路是全国最大的服装专营涉外窗口。2003年,靳惠媛还在雅宝路做外贸生意,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她的生意受到了巨大冲击,积蓄多年的资金所剩无几。好在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她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冬博会。由于囊中羞涩,她转了很多展台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身心俱疲的她在一个展位上坐下来,工作人员给她递上一杯水,让她休息一会儿,正是工作人员的这份关心开启了她与单板的缘分。

展位上的产品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新玩意”,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叫“单板”。当时单板滑雪在国外已很流行,但在中国还鲜为人知。冬博会期间,雅宝路有很多商家洽谈这类产品,最终都怕赔钱未敢涉足。

经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以及自己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赌上一把,用身上仅有的几千块钱买进十块板子。原想拿回去试试看,可没想到这些单板到货后竟被抢购一空;再进一批,又很快售罄……从此,极富商业头脑的靳惠媛便下定决心做单板生意。

国内外小有名气

靳惠媛是中国较早一批进入单板滑雪行业的从业者。

“当时单板滑雪产品刚进入中国,我也不懂,我是做外贸生意的,东欧国家的客户曾向我求购单板产品,可我却拿不出来。”靳惠媛讲。

力达克丝成立初期主要以护具为主,从2007年开始全面覆盖单板滑雪产品,包括滑雪板、滑雪鞋、固定器、护具、头盔、雪镜、手套、护脸等系列产品,企业采用代加工模式,集自主研发、设计与营销为一体。

如今,力达克丝已在国内外小有名气,打破了单板滑雪装备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不仅占据了国内各大滑雪场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远销东欧及中东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国外业务的发展,证明了中国单板滑雪产品照样可以走向世界。

尤为重要的是,力达克丝打造发展了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力达克丝同等质量,价位却是国外品牌的一半,为中国百姓提供了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让更多中国人买得起、滑得起、滑得好。”靳惠媛告诉记者。

布局古城雪中掘金

力达克丝英文是“LIDAKIS”,这是一个浪漫的名字,前半部分Lida是靳惠媛在北京雅宝路做外贸生意时用的俄语名字;后半部分“KIS”则是由英文kiss引申而来,寓意“爱”。

靳惠媛把这种爱表达在对单板的钟情上,以及对古城宣化的偏爱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让力达克丝提早抢滩,谋划未来发展。

2017年末,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冰雪产业园,一期规划建设600亩,投资15亿元,先后签约、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3个,有7个项目已投产运营,其中就有力达克丝。2021年,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力达克丝总部在北京。“我们处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范围内,宣化区招商引资,于是我们将公司研发基地放在宣化。在当地拥有3000平方米库房,这要是放在北京,去哪儿找这么大的库房,即便有需要多少租金啊!”靳惠媛说。选择宣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里离雪城崇礼并不远。

2020年,力达克丝落户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冰雪产业园。彼时,产业园初创,园区各项设施尚在建设中,困难挺多,但靳惠媛还是坚持了下来。

紧接而至是梦幻般的冬奥会,谷爱凌火了,苏翊鸣火了,力达克丝的产品也卖火了。

靳惠媛笑盈盈地告诉,力达克丝刚起步时销量并不大,生产100片儿童板需3年才能售完。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冰雪运动不断“升温”,力达克丝产品销售“芝麻开花节节高”。2016年,企业生产了2000片儿童雪板,很快就卖断了货,2021年企业销售单板2万余套,仍供不应求,生产订单已排到2023年。

向往后冬奥时代

“冬奥会后热度依然不减,今年比去年还要好,将有20%的递增。”靳惠媛作出预测。

进入冰雪运动装具经营淡季后,她回到了北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像苍蝇一样乱飞,只不过消无声息罢了,这成了她心头一时难以散去的阴霾。冬博会不开了,国外销售业绩不及国内,靳惠媛除了维系国外一些老客户外,将销售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与此同时,专心做好单板滑雪这一块儿,至今不敢拓展经营范围,触碰滑雪服领域。

靳惠媛一直没闲着,为满足市场需求,因今年订货量增加,她加大了投资比例,还准备扩充员工补充不足。

力达克丝赞助了单板滑雪国家青年队,还正式签约了黑龙江省单板滑雪队。“我们赞助运动员装备,运动员对力达克丝产品进行测试,向我们提出建议,我们再改进产品,使之达到最优,然后才投放市场,这样的合作已开展了3年。”靳惠媛讲到。

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下,特别是《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后,我国冰雪运动不断“升温”。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调查》显示,中国年轻群体参与冰雪运动潜力巨大,青少年或许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引爆点。

对此,靳惠媛有自己的判断:“目前市场的反映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激烈,但确实比以前有了稳步发展。”

去年,在崇礼中国滑雪俱乐部联盟会议上,各俱乐部老总们反映,以前在市场上双板产品占比达80%,单板仅占20%,从2021年起,双板和单板比例对半,而在富龙滑雪场单板更是占到80%。单板滑雪更刺激,更受年轻人喜欢,父母也愿意让孩子参加这项充满勇气的运动,这对单板产品来说,既是机会亦是挑战。

尽管靳惠媛在北京,但她时刻关注着张家口这边的情况。

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到2025年,张家口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成为国际冰雪运动和休闲旅游胜地。后冬奥时代,张家口将强化冬奥场馆设施可持续利用,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冰雪运动的利好消息充盈着靳惠媛的内心。

晚上,靳惠媛恍惚入梦,当新一天的太阳喷薄而出时,她被年轻人簇拥着、裹挟着走进人群,尽管不能像以前那样疾步如飞,但也紧随其后,和年轻人一起向着金光铺就的雪道尽头走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そしてそれは今、最も重要かつ緊急的な課題となった。場当たり的な計画になっていないだろうか?
  • 长期从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车修理工,反复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损严重,也会损伤。半月板是构成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之一,是两个半月状纤维软骨,可支持膝部的旋转动作,协
  • 雖然香氣上非常沉悶無變化,但喝起來的口感與酒體還不錯,酒體明顯偏重且圓潤飽滿,在味道上有哈蜜瓜與牛奶糖,也有著蘋果與麵包香。因為當天的狀況是在聞香上會有非常明顯
  • 味至浓时是故乡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我们村首次举办#丰收节#线上直播活动诚挚地邀请大家一起和我在 】斗音直播间,解锁藏在乡愁里的湘野好物#湘警文
  • 其实,营养品只是一个补充营养的捷径,并不是一定要每个患者都吃上,病才能好,只要是对症的营养支持,对患者都是有意义的。下面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就能提供胃癌
  • 多想能和你分享你凭什么闭口不言 毫不问津暴躁和碎嘴是我的必杀技不尊重你是我不对论脾气我们不相伯仲性格是不治之症我也只做我自己那时我总尽量去做好每件事再后来分开了
  • 慈善不应该是富人, 良心发现时的施舍和恩赐, 而应该是每个人 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拳击[超话]# 不要成为奸商,奸商赚不到钱没有道德对你来说可
  • 这种精神,也必定会鼓舞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认同我们,伴随我们❤新的一年,期待更多人加入,一起努力做更好❤️#手护自然#【“携手创营,经彩助农”高校公益助农营销赛圆
  • 米开朗基罗以来的雕塑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厚重的实体感,也即是米氏所说“好的雕塑是在山上滚下来,也不会碎掉”的团块感,一直都是无数雕塑家追求的目标。而贾科梅蒂罔顾
  • 在以往,贴在莫兰特身上的标签是“暴力后卫”他最爱的就是挑战长人,杀入篮下,展开空中作业——但他并不像大家印象里的那么莽,他并不是威少那样在内线升空后眼里只有篮筐
  • 可我发现了,但凡是和我说过的好事,哪怕这事就快要成了,到最后都要黄,邪乎的很呀[苦涩][苦涩]~~所以我们一致协商好,以后你有什么好消息,还没成之前一定一定不要
  • 有了物质,可,男女之间缺少相互之间相互需要的情感体验,爱情也是不完美的。好的爱情是有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两颗彼此需要彼此相融相合的两颗心,这样的男女之爱
  • #魅力成都# 【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280.5万人次 同比增长137.8%】在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成都市文广旅局聚焦体验式、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消费新潮流、新业态
  • 一个机遇可助你成功更可改变人生,但机遇在那呢?一个产品,想要获得持续成功,一定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求;一家公司能走得远,一定是它的存在,对用户对社会有价值如果带
  • 我14快本入坑,17年吧,我自己一个人为了梦想为了信仰,为了他,去考北电,也不知道是命运的眷顾还是什么,因为这件事上了微博rs,有很多我身边的人知道了我追星,刚
  • ...maybe吧)√fine今天想了好多之前的事就觉得少说话吧 想到之前的尴尬已经在抠城堡了要么有深度要么安静我的好兄弟1500第三救命好厉害!!
  • 我们可以假想一个成人,1.如果身体里和周围没有有害微生物,那么身体里就没有抗体,但抵御疾病的能力还是有的,这个能力来自人体的不同细胞的协作。而胎盘就是这种隔离,
  • 妈妈在此承诺,一定会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你的童年这么珍贵,我不希望在你的记忆里,你最爱的妈妈,却是伤害你最多的人!如果不是最好的爱,我宁愿单身,命里有时终须有,
  • 与君这八个月的相识,一路上所遇之事是如何惊才绝艳、跌宕起伏,所见之人是如何令人神魂颠倒、一见难忘,以二位人生阅历想必能对旧人的心思多几分了然。有些好笑,旧人觉得
  • 在细腻肤质这一块,油皮和混合皮效果更明显。我很高兴使用了耳光机以后脸部更饱满、丰盈、有肉显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