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悟克勤禅师的悟道机缘:我知道了“我知道”

圆悟克勤禅师是宋朝临济宗的大德,他自幼天赋聪慧,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以妙寂寺游玩机缘得览佛经,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出家后开始云游四方,遍访各地禅门高僧,最后投到法演禅师的门下,克勤数年间精进不懈,但有所得便将诗偈呈法演禅师印证,勘验结果屡屡令其灰头土脸。

克勤失望之余埋怨法演禅师:“师傅太不慈悲,不知道提携后学。”法演禅师却笑着说:“等你得了一场大病就会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
克勤后来又开始施展脚力,走访至金山寺期间染上了风寒,大病中的克勤这时想起了法演禅师的话,若有所悟,好了后就回到了法演禅师处继续当他的侍者。

克勤这若有所悟是感觉到什么了呢?

王阳明有首偈: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法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若是一病就容易思落叶归根,这个时候克勤念及法演禅师本身这件事就会跟落叶归根对上,所以等他病好后大概不自觉就回去了,定然也想要弄明白法演禅师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什么。
良苦用心就在王阳明的这首偈里,寻访云游长见识是必须的,但法演禅师看在眼里的是克勤的游历已经不再是通往真途之“法”,却成了为了云游而云游,本质已经变了,克勤的“枝枝叶叶外头寻”,就是被他的“颠倒见”驱使的,要想反过来,病一场收收脚还是很必要的。
要说法演禅师为何不一开始就挑明了讲,在尝到滋味前什么道理都是白搭,更何况有的人尝到滋味也不见得会回头,更别忘了克勤可是神童,在道理上对那些“俗”的更不可能会服气。
但他见性后却俗得要命,一天晚间,克勤、慧勤、清远三位弟子陪着法演禅师在山上亭间说话,该回去的时候灯笼里的油尽,法演禅师要三人就当前情境下转语,另两位不是彩凤就是暗中之光明,俗人圆悟克勤禅师答道:“注意脚下。”听起来颇具庄子的“道在屎溺”感。
而他的见性机缘却尤为奇特,来自一首艳诗,之所以介绍这则公案,我也只为描述,像“艳诗”这种程度的机锋常人是不可能hold住的,一个不慎流于轻浮是必然,而人所有的轻浮都是在轻浮自己,就像拿着高明的章句互相倾轧,难道理的终极不是为了做人?一切扛着“老板”出来的就是在表明理于自身并未融入,却拿着自己的“不行”招摇过市。

某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禅师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

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陈提刑听了,心解意会,口中频频称“诺”,满意地回去了。
克勤刚从外面回来,恰巧听到这段对话,满脸疑惑地问道:“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回答说:“他识得声音。”
“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禅师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在引颈啼鸣便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嘛!”于是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
那么,法演禅师到底做了什么?

克勤跟提举听到的是同样的话,只不过提举没有问克勤后面的那个问题,即“他识得声音”,却没有“为什么不能见道”这个问题。而法演禅师那一声吼正是要把这个问题给打回去,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法眼禅师更给出了答案——什么是庭前柏树子!那正是庭前柏树子,没有为什么,就是一棵树杵在那。

那这和那首艳诗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频呼小玉”这是“法”,但“法”并不是目的,所以是“元无事”,而“只要檀郎认得声”才是目的,只不过能让“檀郎认得声”的“法”却不止“频呼小玉”一法,还可以唱歌、呼小鸟、呼小猫,总之能让檀郎听到就行,这是“万法归一”,而克勤的这一问等于是说“既然提举已然万法归一,却为何没有见性”,要害正在此处。

那圆悟克勤禅师回应的又是什么呢?

偈云: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首先,克勤说“檀郎声”就是“鸡叫声”,虽然入处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处,这是“法门看相应”,哪种适合自己就依哪种;
其次,克勤偈中“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所谓“独自知”,只能是“谁做谁知”,不做自不会风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归何处”,谁扔了克勤见性前问的那个“为什么”就归谁处;

再次,以“艳诗”答“艳诗”,这自然是“外不住”,所答内涵之“万法归一”,这“万法”就是“内随顺”,已然“外不住,内随顺”哪里还有“为什么”?

没了这个“为什么”,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从哪里入?

圆悟克勤禅师的悟道机缘:我知道了“我知道”

圆悟克勤禅师是宋朝临济宗的大德,他自幼天赋聪慧,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以妙寂寺游玩机缘得览佛经,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出家后开始云游四方,遍访各地禅门高僧,最后投到法演禅师的门下,克勤数年间精进不懈,但有所得便将诗偈呈法演禅师印证,勘验结果屡屡令其灰头土脸。

克勤失望之余埋怨法演禅师:“师傅太不慈悲,不知道提携后学。”法演禅师却笑着说:“等你得了一场大病就会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
克勤后来又开始施展脚力,走访至金山寺期间染上了风寒,大病中的克勤这时想起了法演禅师的话,若有所悟,好了后就回到了法演禅师处继续当他的侍者。

克勤这若有所悟是感觉到什么了呢?

王阳明有首偈: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法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若是一病就容易思落叶归根,这个时候克勤念及法演禅师本身这件事就会跟落叶归根对上,所以等他病好后大概不自觉就回去了,定然也想要弄明白法演禅师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什么。
良苦用心就在王阳明的这首偈里,寻访云游长见识是必须的,但法演禅师看在眼里的是克勤的游历已经不再是通往真途之“法”,却成了为了云游而云游,本质已经变了,克勤的“枝枝叶叶外头寻”,就是被他的“颠倒见”驱使的,要想反过来,病一场收收脚还是很必要的。
要说法演禅师为何不一开始就挑明了讲,在尝到滋味前什么道理都是白搭,更何况有的人尝到滋味也不见得会回头,更别忘了克勤可是神童,在道理上对那些“俗”的更不可能会服气。
但他见性后却俗得要命,一天晚间,克勤、慧勤、清远三位弟子陪着法演禅师在山上亭间说话,该回去的时候灯笼里的油尽,法演禅师要三人就当前情境下转语,另两位不是彩凤就是暗中之光明,俗人圆悟克勤禅师答道:“注意脚下。”听起来颇具庄子的“道在屎溺”感。
而他的见性机缘却尤为奇特,来自一首艳诗,之所以介绍这则公案,我也只为描述,像“艳诗”这种程度的机锋常人是不可能hold住的,一个不慎流于轻浮是必然,而人所有的轻浮都是在轻浮自己,就像拿着高明的章句互相倾轧,难道理的终极不是为了做人?一切扛着“老板”出来的就是在表明理于自身并未融入,却拿着自己的“不行”招摇过市。

某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禅师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

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陈提刑听了,心解意会,口中频频称“诺”,满意地回去了。
克勤刚从外面回来,恰巧听到这段对话,满脸疑惑地问道:“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回答说:“他识得声音。”
“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禅师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在引颈啼鸣便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嘛!”于是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
那么,法演禅师到底做了什么?

克勤跟提举听到的是同样的话,只不过提举没有问克勤后面的那个问题,即“他识得声音”,却没有“为什么不能见道”这个问题。而法演禅师那一声吼正是要把这个问题给打回去,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法眼禅师更给出了答案——什么是庭前柏树子!那正是庭前柏树子,没有为什么,就是一棵树杵在那。

那这和那首艳诗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频呼小玉”这是“法”,但“法”并不是目的,所以是“元无事”,而“只要檀郎认得声”才是目的,只不过能让“檀郎认得声”的“法”却不止“频呼小玉”一法,还可以唱歌、呼小鸟、呼小猫,总之能让檀郎听到就行,这是“万法归一”,而克勤的这一问等于是说“既然提举已然万法归一,却为何没有见性”,要害正在此处。

那圆悟克勤禅师回应的又是什么呢?

偈云: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首先,克勤说“檀郎声”就是“鸡叫声”,虽然入处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处,这是“法门看相应”,哪种适合自己就依哪种;
其次,克勤偈中“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所谓“独自知”,只能是“谁做谁知”,不做自不会风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归何处”,谁扔了克勤见性前问的那个“为什么”就归谁处;

再次,以“艳诗”答“艳诗”,这自然是“外不住”,所答内涵之“万法归一”,这“万法”就是“内随顺”,已然“外不住,内随顺”哪里还有“为什么”?

没了这个“为什么”,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从哪里入?

.
最近再思考
原來有些生命進化軌跡是圓圈
原來人生其中一條愚蠢的問題就是如何定位自己
因為只需要知道自己愛什麼 享受什麼
自己就存在了

就像以前一位老師告訴我的
要找答案不要向外尋
要向內尋

再簡單一點
試過不同色彩後
我還是回歸當初最喜愛的earth tone

#earthtone #aw2021 #bowieswardrobe #oot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帅,一美,前期,男女主就处于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阶段,互相试探,看得我抓心挠肝,一个眼神、小小动作,都拉扯感十足,作者会写。两人有点灵魂伴侣的意思,常常
  • 19.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20. 我与岁月一样,身在其中,我与岁月一样,言不由衷21. 沉默就是答案 躲闪就是答案 不再主动就是
  • 最保险的做法就是,自己决定要不要生娃,决定生,提前存钱,存不少的钱,这样孕期➕产后,你都可以过的舒舒服服,也不焦虑。 有的时候我会在老家的院子里发呆,想想自己
  • 路阻且长,向梦想努力吧,小陈冲冲冲#Uzi[超话]# 为什么在意黑子说什么 不打的理由可以是回归家庭 可以是身体不允许 可以是保护家人追梦的路道阻且长 风大浪大
  • #极禹[超话]#☁️#极禹 临界暧昧##极禹 你是心中唯一#✨#极禹 三代全能双top# “做你的小众喜好,藏着欣喜不已,炫耀时格外骄傲” " , ,
  • 因此,有必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文化立法成果的基础上,把握“窗口期”进一步加强文化立法,特别是加强涉及文化安全的重点领域的文化立法,进一步健全着力于文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抖音热推主角小说! [抱抱][女孩儿]
  • 1.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春水》3.在我
  • 那才是最有腔调的生活[舔屏]今日随想(9月3日):1、如果一个男人衷心地称赞另外一个男人,那么这个男人确实不会是一般的男人,在这个男人的眼中,他是一个“男神”。
  • 在6.1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我们姜猫猫踏上开往27岁赛博星球的飞船 或许27星球上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和挑战 但爱冒险的小猫从不认输 这一天 小猫扔掉过去的繁重的行李
  • 昨天哭了一整宿为什么我的眼眶时常红红的呢我不幸福吗 我很幸福但又总怕你会离开你说的对 没有谁能一直陪着谁你说不想让我因为你难过不想因为我们分开了难过难过是肯定的
  • 那些可爱到打滚的沙雕文案1.你已经一秒没回我信息了,没意思,不爱就算了,没必要冷暴力。#让你感到干净又温柔的句子#那些可爱到打滚的沙雕文案1.你已经一秒没回我信
  • [心]✌ 拍摄美轮美奂宝宝宝宝宝宝宝宝~绝美美脸 #SM固定C位一直那么严重吗# 柳智研亚洲好好好公认鹅蛋脸无死角镜头脸拍摄~ #拍摄美轮美奂宝宝宝宝宝宝宝宝
  • 如果他不能在有限时间里表达好一个故事还要让我去了解幕后故事,我只会觉得他在狡辩,浪费我的时间。看我关注的内容大家也不难猜出来了,本人近期职场上遇到一些机遇和挑战
  • 还一直在超车,我本来就晕车,被他左摇右晃的,我快吐他车上了[裂开]到了地方还问我:“妮儿,坐我车刺激吧”我踏马[怒骂][怒骂][怒骂]我在想,我一会吐他车上再问
  • 人生的急务就跟这个一样,你到了这个城市,你找个旅馆能够容你,先把这个事情解决,登上记,这个像什么?你把那个不重要的事先做了,那个重要的事、马上要做的事你耽误了,
  • 牛顿苹果树是因英国科学巨匠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这株苹果树也因此而声名大振,被视为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牛顿苹果树是因英国科学巨匠牛顿因苹
  • ”潘静文羡慕丁子朗可密集式训练冼靖峰和丁子朗最近参与选秀节目《亚洲超星团》潘静文称冼靖峰太忙,未有特别问候他是否训练得很辛苦,也不想影响他比赛心情,戴祖仪羡慕他
  • #欧缇丽葡萄籽喷雾#推荐[haha]蜜月时在巴黎药房买的 也是打折 好像就5欧(巨化算)喷感非常好 水雾很细 感觉比雅漾的喷头要细很多 也有淡淡的葡萄香味 喜欢
  • #元宝妹说职场#《疫起》感觉每条故事线都很匆忙(潦草)医生记者调查组流行病学跟踪半天 其实也没起到啥大作用(可能这就是我们忙忙碌碌的普通人吧)全剧最热心的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