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佛的声音可以传多远?【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序分 · 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E2闻音后至众

【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编按】此段经文浅释融入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三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述

迦陵仙音:“迦陵”,是鸟的名字,叫迦陵频伽。这种鸟没有出蛋壳的时候,在蛋里边就叫,叫得很远都可以听得见的;出蛋后,它叫的声音更大了。迦陵频伽也是印度话,翻译到中文,就叫“妙声”,说它这个声音最妙了。究竟妙到什么程度呢?你去听一听这迦陵频伽鸟的声音,就知道了,就是那么妙法!

在这里“迦陵仙音”,不是说这种鸟的声,是说佛的声音好像迦陵频伽鸟那种音,婉转和鸣,非常悦耳中听,人人都欢喜听的。“仙”,释迦牟尼佛过去是忍辱仙,现在成大觉金仙;佛叫“大觉金仙”,所以说迦陵仙音,就是佛的音。

讲起佛的音声,那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听得见的。佛在印度说话,我们在美国这儿,都可以听得见的;比用无线电广播听得都清楚,比打无线电报都快——可是要有缘的,没有缘的,你听不见的。

有一次,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生出好奇心,说:“我看看要到多远,才可以听不见佛的声音?”他就用他的神通——经上说向西方走,不是!目犍连尊者是向东方走。用他的神通走到无量、无量、无量那么多,不知道多少个国土,百千万亿佛土,到那个地方,还是听见佛的声音,像在他耳朵旁说法那么响亮。

好像易象乾在以前打八天禅七的时候(人家打七天,我们打八天),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他就听到 Joe Miller唱歌的声音,总在脑子里头——他这是在脑子里头,不是在耳朵里头。那么目犍连尊者呢?是在耳朵里听,走多远也听见佛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和他说法。

他到了东方一个国家,那儿的人都高得不得了,大约最矮的也有几十丈那么高。摩诃目犍连尊者到那儿,人家吃饭的钵,大约都有我们房子这么大;吃多少饭,那是更不要讲了,当然比我们都吃得多!目犍连尊者到那地方,站到一个钵的边缘上,在那儿看人家吃饭。这地方的人说:“哇,从什么地方来这么一个人头虫啊?”说他是只虫子,因为他太小了,所以就叫他“人头虫”。

那地方的佛就说了:“你不能这样讲。这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摩诃目犍连,他的神通第一!你不要看不起他,他不是人头虫啊!”这些弟子才知道:“喔,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就这么小啊,像只小虫子。”所以目犍连尊者用尽他的神通,还找不着佛声音的边际。

佛这种迦陵仙音是到处皆有的,所以才说遍十方界:“界”,是界限。“遍十方界”,是说每一个国土都到得了。“迦陵仙音,遍十方界”这两句是说:佛这个声音又好、又妙,声音也大;所以能遍满十方,都闻到迦陵仙音这个声音。

恒沙菩萨:一切菩萨有多少呢?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恒沙”,印度有一条恒河,这恒河有四十里宽,河里边的沙,就像我们吃的面粉那么细。为什么举出它来做比喻?就因为它数目多,数不尽那么多。印度有十四个大数目,“恒河沙、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数、阿僧祇”都是大数目之一。

是什么有这么多大数目呢?“菩萨”。这些菩萨有多少?有恒河沙那么多。恒河沙有多少?恒河沙就是恒河沙那么多。你问我多少?我也不知道。你说恒河沙有多少?你也不知道,所以就是恒河沙那么多。总而言之,数不尽那么多,这个数目太大了!

来聚道场:这些菩萨都来到这儿听法,拥护这个道场了!这是无量众生来聚道场。我们这儿也有菩萨的,你不要小看我们这间屋子;虽然这间屋子这么小,但是大菩萨多得不得了!他们不是来听经闻法,是来帮助拥护这个道场,令道场一天比一天兴盛,这叫“来聚道场”,来聚会到这个道场里边。我们这个法会,就叫“道场”;好像你们现在来听经的,这都是拥护这个法会的,也都叫“来聚道场”。

那么这一个道场,是释迦牟尼佛说《楞严经》这个道场,也是我现在说《楞严经》这个道场,以前那一些菩萨都会来的。你想见一见这些菩萨,我就告诉你!都是谁呢?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这菩萨里,谁最高呢?哪一位菩萨资格最老呢?哪一位菩萨道行最深呢?我告诉你,“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十方恒河沙数菩萨里边,是资格最老的!他做菩萨中的代表、上座。

文殊师利菩萨是在中国五台山,这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他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在菩萨里边智慧第一。在罗汉里边,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要是到菩萨里边,那他又比不了了,他又小得不得了了。

“文殊师利”也是印度话,译到中文叫“妙德”,有微妙的德行,他这种德行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又叫“妙吉祥”,他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吉祥。所以今天他到我们这儿来,我们这儿也吉祥了。这文殊师利菩萨,是妙吉祥;而迦陵频伽鸟的声音,也是妙!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这六句经文,都是形容词;这是结集经藏时,阿难尊者加上去的,也就是形容、陪衬这个道场的庄严殊胜。

是不是人人都看见呢?听,就会人人都听见;看见,就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看见恒河沙数这么多菩萨。恒河沙数这么多菩萨来,如果凡夫都能见得到有这么多,恐怕印度那个国家,也没有地方容纳这么多的菩萨。那这怎么样呢?这是菩萨在虚空中来的;在虚空里头,能有恒河沙数那么多。因为虚空是空的,所以多少菩萨来,都能容纳得下,也都有他的座位;这些菩萨所带的眷属,也都可以到这个道场来。

所以你们各位研究经典,在这个地方,就应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的境界,只是开五眼的圣人可以看见、可以知道这个所以然。当时阿难尊者当然都是具足五眼的人,他记忆力也好,见着就不忘了;在结集经藏的时候,就这样把它写出来。

为什么知道这些菩萨是在虚空里头?你们各位想一想,恒河沙数那么多菩萨,没有数的;印度那个恒河沙,只可以在恒河那儿容纳得下。恒河沙数这么多菩萨,不把印度这个国家都给占满了吗?啊,甚至于像我们人似的,也人踩人,会踩死很多人的!可是因为他们是在虚空里头,所以他们虽然有那么多,还是有地方。

今天开始读道德经,有感慨:
1.人说“道在自然,不可言得;德在无心,不可行至”;但我在当下却发了这篇微博,其实已经说明我内心本质还是想显摆一下我是好读书的:“你看,我和浮躁的身边人不一样吧”。所以自己还是道行浅的可怜,还是发微博“行至”了,所以此行为非“道”非“德”。
2.微博热搜上的头条大都无“道”无“德”。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作为”的,是不抛头露面的,他的真理和所言之论因为隐居,所以是不会被顶上热搜被大众看到的。所以导致我们以为每天看到热点头条等等都是“社会主流”,从而一股脑追从和讨论。我能意想深山隐居人的心境和面对这些乌漆嘛黑的头条热搜所表现出那种看透不说透的气场。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之所以会买来道德经看,也是因为列举我从小被家庭要求的各种项目当中,唯独“读闲书”这一项,免受其“害”。因为我妈始终觉得学校的课业任务是最重要的,所以她从来都没要求过我读名著、硬背诗词。导致我到现在保留了对它们的探索和兴趣。
挺好

养昊[doge]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末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末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末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说的:“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深而呈黑色的海,就是天的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它的长度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鲲。还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趁着象羊角般弯曲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小雀子笑话它说:‘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飞翔在飞蓬和青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