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中狮联北京圆梦服务队连续四年的经典助残服务项目“蓝丝带快乐出行之走进国家大剧院”再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覆盖残疾人类别范围最广,涉及残疾人机构最多的一次服务。服务对象分别来自备战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健儿及教练员的代表、门头沟残联选派的残疾人及志愿者代表、房山世博康康复机构的师生、北京市特教学院的师生、中国盲文图书馆、盲文出版社、北京市盲协的残疾人代表及北京市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一共194人。来自北京圆梦、同缘、神仁、长安服务队的狮友和志愿者37人参与了9个小时的服务。

#中国—东盟中心简讯#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接受《光明日报》专访】

2019年2月21日,《光明日报》刊发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专访。主要内容如下:

巩固人缘相亲 筑牢合作之桥
——访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

近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好戏连连。继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后,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人文合作功不可没。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正致力于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人文交流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内容,可以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陈德海指出,一是通过人文交流加强互学互鉴、互融互通,通过利益互融、安危与共,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通,共同培育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支持社会各界和民众多走动、常来往,厚植双方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民意基础。重点深化在教育、文化、科技、环保、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青年、媒体、智库和地方交流。“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中国-东盟民众往来越频繁,双方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三是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更多“沉下去”,接地气,更多惠及双方20亿广大民众,更好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双方均秉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成绩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双方民心相通,切实成为双边关系中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陈德海介绍,双方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涵盖教育、文化、旅游、新闻等主要领域,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广播、电影、电视、出版等各个方面,一系列彰显双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如中国电影周、东盟国家美食节等不断涌现。双方人员往来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已超过5000万人次,每周有3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双方互派留学生已超过20万。中国早在2017年即成为东盟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当年赴东盟国家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双方交流合作机构、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已增至6个,建立了33个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中国-东盟教育周”“中国-东盟青年部长会议”等教育合作、青少年交流的创新机制成效显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陈德海认为,当前中国-东盟关系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双方在人文交流领域面临四大发展机遇。第一,高层引领更为有力。2018年11月,双方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东盟第21次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为双方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其中明确规定将继续鼓励双方人文交流与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合作理念更趋契合。众所周知,东盟是多民族、多文化和谐共处的榜样,中方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协商一致、照顾彼此舒适度的“东盟方式”相互呼应。双方尊重各自国情和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力打造“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中国-东盟合作精神。
  第三,顶层设计日益完善。近年来,双方持续举办文化、教育、旅游、科技、创新、海洋等主题年活动。今年延续了这一良好做法,多边层面启动了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方将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东盟秘书处的基金管理团队也将很快开始运作。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开展“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未来5年邀请1000名东盟优秀青年来华培训。
  第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越来越深入人心,双方社会各界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认知度、支持度不断提升,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由中国民企和著名主持人联手打造的大型文化纪录片《丹行线》就充分展现了社会力量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双方社会各界继续广泛参与,以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事业添砖加瓦。
  今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应借势而为,充分发挥好媒体在推动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作用。陈德海认为,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程中,媒体肩负着特殊使命,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和东盟媒体不断加强对彼此事务和双边关系报道的频度、广度和深度,一些媒体还开设了“中国专版”或“东盟频道”,相关报道数量大、形式多、内容实,是推动双方务实合作的重要助力、传播友好情谊的重要桥梁和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陈德海看来,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双方人民对和平发展有着共同期望,对美好未来有着共同憧憬,双方的梦想是相通的。对讲好中国-东盟故事,双方新闻界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理念和实践。他们聚焦双方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梦想,生动讲述各国人民追梦圆梦的故事并相互传递,为地区发展汇聚正能量。他们充分展示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成就和前景,不断把中国与东盟各国对合作发展的信心、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对共赢发展的诉求和维护多边主义的主张传递给世界。他们积极分享经验、互学互鉴,共同应对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同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艰巨挑战。这些成功经验对于讲好中国-东盟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应继续坚持和发扬。期待双方媒体充分利用媒体交流年这一契机,发挥独特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不断为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陈德海最后表示,作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中国和东盟十国的共同努力和心血。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彰显了中国-东盟关系巩固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心将以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指引,用好媒体交流年契机,不断完善媒体交流平台,探索开展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有效机制,并且通过举办一系列“接地气”的友好交流活动,推动媒体交流合作提质升级。同时,希望通过双方媒体,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介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中国-东盟合作成果,增进相互了解,提升双方民众的中国-东盟合作意识。双方应为共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不断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光明日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曹元龙)

#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爆料#
民警王磊与央视《等着我》的故事
“感谢您的帮助让奇迹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忠诚、守望、等待、团圆是我们共同的呼唤。”前不久,中央电视台领导代表《等着我》栏目组,特意给沈阳市公安局宣传处发来了一封感谢信,对民警王磊多年来参与“寻人圆梦”的善行义举进行褒奖。

道尽人间沧桑之事,寻找漫漫大爱真情。7月26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指挥中心,找到了在此工作的民警王磊,倾听他讲述二十余次的“寻人故事”。

他的寻人之旅犹如一部情感大书,翻开来,这里有长存于心中的真情大爱,也有悲怆的人生遗憾,有亲情的苦苦思念,更有师生之情的久久牵挂,听罢一件件感人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寒冬里,帮老者寻恩师义不容辞

45岁的王磊曾经在派出所当过16年的社区民警,工作中曾有不少居民需要他帮助找人——有的是失散多年的亲属家人,有的是离别多年的老友同窗,每一次求助都让王磊牵挂于心。

恰巧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公益类寻人节目《等着我》。

在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领导的支持下,2014年他与全国30多个地区公安机关的其他同行作为志愿者一道加入了寻亲微信群。

2015 年1月的一天,王磊手机里一条《等着我》栏目组发来的寻亲人委托信息跃入眼帘:已在南方某小城退休的王先生,寻找五十年前,他在沈阳市原新城子乡一所小学读书时的班主任。

师恩似海,一生难忘。王磊被这个信息所触动。他先从这位老师曾经的工作地找起。

当时,寒风刺骨,路面结冰,王磊驱车三十多公里来到这位老师退休前的单位。说明来意后,这所学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带领王磊来到了资料室。

经过几天的工作,工作人员查到一名女教师就是王先生要找的班主任。一个多月后,王磊收到《等着我》栏目组发来的一组照片,照片里王先生与耄耋之年的老师相拥而泣。

“看到师生团聚这一刻我落泪了。”王磊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接力寻母,用爱心挽回亲情

2016年秋天,《等着我》栏目组导演在微信群里留言:河北涞源县19岁女孩晓雪寻找生母。事由为:晓雪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弥留之际,他牵着女儿的手说出了一个秘密:“你的妈妈并没有去世,她是云南红河地区人,因为当年父母背着家人结婚,婚后你母亲说要回老家,出走后从此就杳无音信。”

根据晓雪提供的母亲和外公的姓名,还有一张母亲年轻时抱着她的合影,王磊和云南警方取得联系,共同参与了这次寻人活动。事后虽然晓雪的外公找到了,但他的外公说,女儿二十多年前赌气离家出走,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并且云南省的户籍档案里也没有和女孩母亲年龄相仿的同名人。

王磊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他与全国公安同行协作,利用户籍网络平台一个省一个省地查找相关信息。一个月后,他与苏州市民警们确定户籍在苏州市某地的一位女士就是晓雪的母亲。

2016年12月,这名特殊的母亲来到《等着我》节目录制现场,祖孙三代相见,她和父亲、女儿抱头痛哭,彼此再也不愿分开。

“我们挽回了小女孩缺失的母爱,挽回了离家多年的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我们觉得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受邀参加节目的王磊已是泪流满面。

跨越世纪的追寻,英雄不能被遗忘

2018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加拿大籍华人李安女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中发现了52位中国军人的墓碑,他们是二战期间在美国受训,因飞机失事牺牲在那里的中国空军将士。

平坦的草坪上,整齐排列着一排排花岗岩墓碑,其中的37名烈士有姓名,但仅有生日和参军前的籍贯。随后,李安把这些信息发给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

栏目组立即将37位烈士的信息发到警察寻亲志愿者微信群。

王磊在名单里发现了沈阳籍烈士“朱朝富”,信息只有姓名、籍贯、牺牲日期。王磊分析烈士应该在1920年左右出生,他立即把沈阳地区的带有“朱朝”字样且出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居民信息进行分类研究。

王磊经检索发现了朱朝贵(1924年出生,2012年去世)疑似烈士家人。随即他立即与朱朝贵的儿子朱海林——沈阳胶管厂退休工人取得联系。

朱海林回复王磊说:“朱朝富烈士正是我的亲伯父,奶奶和父亲在世时经常念叨他,伯父1937年参军抗日,后来家人说伯父牺牲了,连尸骨都不知道埋在哪里。”

一个家族三代人,跨越了多半个世纪的寻找,就在王磊细心工作下有了答案:朱朝富是1942年4月南京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批第十四期留美“航炸班”学员,于1943年2月1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飞行训练时因事故牺牲。

寻找“抗日航空烈士”,民警为责坚守

《等着我》栏目“寻找抗日航空烈士后人”线索37人,只有朱朝富烈士通过王磊警官的工作找到了亲人,其他均没有结果。为了让更多的烈士后代通过媒体尽快知道亲人的情况,2018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邀请烈士后人朱海林和民警王磊去北京参加了节目录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意甲分析:AC米兰vs热那亚
  • 又一粉黛花海沦陷 游客的素质到底该如何去制止与整改
  • 唐嫣罗晋婚后现身,在维也纳浪漫小城留下的爱情剧真甜
  • 唐嫣回国看断眉演唱会 头戴粉色兔耳手举荧光棒 粉丝:真爱!
  • 11月新规扩散周知!这些影响个人生活的变化你要知道!!
  • 黄河水量大增 壶口再现壮美瀑布
  • 【关注】坠江公交车打捞出水 现场鸣笛致哀
  • 国王杯-新帅索拉里首战皇马4-0胜 本泽马破门飞翼传射
  • 传媒动态 | 每日5分钟 读广电传媒圈大事
  • 唐嫣婚礼现场照曝光,除时间外,衣服纽扣旁边装饰品也是细节满满
  • 腾讯今日发布智慧出行战略 共建全场景出行服务体系
  • 三星将2018年资本支出削减27% 称内存芯片热潮已结束
  • 京张高铁全面铺轨,高铁搞大动作
  • 17岁少女带妹妹跳水库自杀,留下的遗书让人心痛!
  • 球迷怒批防线3主力不配穿皇马球衣,拉莫斯竟公开点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 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抵叙与政府磋商
  • 自称心情抑郁 女子竟上高速“散心”
  • 罗斯50分重回巅峰!这个万圣节惊恐与感动并存!
  • 取消“蓝色预警”,郑州市调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