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录:

诡异的著名数学悖论:缸中之脑
原创:好书都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0-07 12:50

无限的概念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有位哲学大师庄子 (公元前369—前286年),或称庄周,就非常善于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科学现象,并提出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庄子给“宇宙”一词的定义: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木剽者,宙也。”可翻译为:“有实体但不静止于某处,叫做宇;有外延但无法度量,叫做宙。”显然给出了一副无限而动态的宇宙图景。

庄子不仅是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文学家。庄周善于用短小精悍又文字优美的寓言故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诸如庄周梦蝶、 混沌开窍、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蝉等都是出色的例子,其中庄周梦蝶的故事(图3-4-1(a))与我们本节要介绍的悖论有关。

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快乐无比的蝴蝶,梦醍之后他发现自己仍然是僵卧在床的庄子。于是庄子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我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呢?也许我本为蝴蝶, 在梦中变成了庄周。但也可能我本为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这两种情形哪个是真实的?继而扩展到思考生与死、物和我的微妙界限,我们真的能够区分它们吗?

仅寥寥数言,庄子的描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因而常被文学家、 哲学家们引用。后人对这个短短的故事有各种不同的诠释,甚至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一个绝妙的类比。

距离庄周的时代过去2000多年之后,1981年,美国哲学家希拉里· 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写了一本书:《理性,真理和历史》,书中叙述了一个被称为“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与“庄周梦蝶”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验的大意如下: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人所感知的一切都将经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那么,有疯狂科学家便作如此设想:如果将一个人大脑皮层中接收到的所有信号,通过计算机和电子线路传送到另一个大脑,情形将会如何呢?这第二个大脑是放在一个装有营养液的缸中的,见图 3-4-1(b)。

让我们将这个思想实验叙述得更为具体一些。白天,一个人进行各种活动:划船、游泳、爬山、跑步、看电视、听音乐……假设科学家将这十几小时大脑神经末枘接收到(及传出去)的信号全部记录下来并储存到计算机里。当然,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人脑并非只是被动地接收信号,它还需要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发出反馈信息。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通过大脑自身以及神经末梢的输出输入来实现的。当然就目前而言,这只是一个“思想实验”。 夜晚到了,科学家将此人的大脑从头颅中取出,放入实验室的缸中。 缸里装有营养液以维持大脑的生理活性。同时,科学家将原来储存的白天活动的全部信息通过人造的神经末梢传递到缸中的大脑。大脑反馈发出指令,计算机按照储存的程序给予回应。如此反复循环以致实现完成自天十几小时内大脑所经历的整个活动过程。

这颗“缸中之脑”,虽然已经和原来的身休完全没有关系了,但是它却自以为有一个“形体”,它在进行跑步、游泳、划船等各种运动,感觉与白天一样。

我们进一步想象,这个过程可以每天夜以继日、曰以继夜地重复下去。也就是说,让这颗“大脑”,白天活在人的头频中,晚上“活”在实验室的缸中。

现在,疯子科学家提出一个和几千年前庄子提出的类似的问题: 因为“颅中之脑”和“缸中之脑”的体验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该大脑无法分清楚它是在缸中还是在颅中。从我们传统“实验者”的角度来看,颅中之脑认识的世界是“真实”的,缸中之脑认识的世界是虚幻的、模拟的、计算机制造出来的。然而,如果你从“大脑”的角度来思考的话:“两种情形既然一模一样,我怎么知道何时是现实,何时为虛拟呢?”

人类认识世界也是靠着我们头颅中的这颗“大脑”,所以上面的问题也可以这么问:我们大脑认识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该不会是某个“疯子、恶魔”操纵的恶作剧吧?

或许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既然无法判断我们的大脑是 “颅中之脑”还是“缸中之脑”,即使有某个恶魔正在操纵着我们,那又何妨呢?我们照常快快乐乐地活着,早观沧海日出,晚看人间焰火,生活得开开心心,就让魔鬼尽情“操纵”好了。只要虚幻一直持续,它和真实就没有什么区别!

何为虛幻,何为真实?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可算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有一句名言:“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有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笔者当初乍一听此话觉得怪怪的,但越仔细推敲越觉得有道理。所有我们认为是客观存在的物休,山、水、太阳、月亮、房屋、 树木,都不过是来自于大脑的意识。

经典理论中,我们将人类所有正常大脑能得到的共同认识,总结抽象为“客观实体”。比如说,我们认为月亮是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因为每个正常人(生物)都能看到它,航天员甚至还曾经站在它的表面挥动国旗。但是,务必提醒大家注意:这一切仍然难以“证明’’月亮独立于意识而存在,因为“实际”仍然来自于意识,正如缸中之脑不能证明它体会到的 “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性一样。

但无论如何,尽管无法证明,人类仍然可以将这些日常生活中能得到的“共同”休验称之为“客观存在”。因为它们是每个人(包括动物)的感官都能感觉到的东西。不过,人类总是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常常希望把自己在常识范围内总结的东西加以推广,推广到与他们的日常经验相违背、难以理解的领域,比如说极小的微观世界和极大的宇宙范围。人们往往会错误地以为被他们称为“客观存在”的东西在那些领域也“真的”客观存在,并且存在的形式也都“应该”是他们见过的模样。

但实际上,到了极其微小的量子世界,大多数人的感觉器官无法 “感觉到”那些量子现象了,只有少数从事量子研究的物理学家们,从 实验和理论中(最终也是来源于意识的)得出了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相悖的规律。但人们却仍然希望用他们的日常经验来“理解”和 “诠释”这些现象,建立符合他们所能感受到的经验的理论。然而,对尺度完全不同的量子世界,这个要求难以实现,对极大的宇宙范围的研究也会有类似的问题。

我们人类是否永远不能越过自身的认知条件而最终无法妄言理解了“客观世界”?即使存在一个“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的样貌在不同的尺度中也将有不同的可能性。“大脑”分不淸自己是在缸中还是在颅中。看看上面这幅埃舍尔的画中的青年,他也分不淸自己是在“画廊里”,还是在自己正在欣赏的“图画中”。

文:张天蓉
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祈蕊

#审美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长得好看”的评选标准能够精确地量化吗?换言之,美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吗?美是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判断,还是事物的客观属性?20世纪之初,对美的哲学探索衰落了,但过去10年间对美的兴趣又复兴了。
康德(左)和休谟(右)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趣味的二律背反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大部分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近代之后主观论成了主流。休谟说:“美不是客观存在于任何事物中的内在属性,它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对于同一对象,一个人可能感受到的是丑,另一个人却感到了美。每个人只应当承认自己的感受,不应当企图纠正他人的感受。那句流行的谚语早就正确地教导我们:关于口味问题不必做无谓的争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趣味判断不是认知判断,因此不是逻辑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其基础是主观的。”
但如果美完全是主观的,谁说什么东西美它就美,好像“美”这个词就没有意义了。当我们说某个东西美时,除了个人的肯定态度之外,我们就没有交流任何东西。虽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但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一致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玫瑰花或者落日很美。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美并非全然客观、跟人的主观反应无关。不然就可以说一个没有人去感受它的世界也可能是美丽或丑陋的,或者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探测美。我们通常认为别人的趣味跟自己的不同很正常,不像道德、政治或事实方面的分歧那样,需要寻求统一。
在18世纪之前,大部分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美是客观属性,处于美丽的物体之中。奥古斯丁问,是因为事物让我们感到快乐,所以它们漂亮,还是事物漂亮,所以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他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理念,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有美的理念。普罗提诺说,美的问题是形状问题,美的事物拥有特定的形状。没有形式的质料乃纯粹的丑陋,丑的东西即没有被形式掌握的东西。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美是客观的,它不在人对事物的主观反应之中。古典观念认为美是特定比例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美可以通过黄金分割来表达。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认为,标准雕塑是师生们可以加以模仿的、比例和谐的模范:可以通过复制客观的比例来实现美。
休谟和康德关于趣味的标准的论述被称为“趣味的二律背反”。谚语中说趣味是主观的,“关于趣味没什么好争论的”。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争辩趣味问题,有些人被认为品位高,有些人被认为很没品位。有些人的趣味粗俗、显摆。有些人的趣味精致。趣味好像既主观又客观,这是一个二律背反。
休谟和康德一开始就承认,趣味或发现、体验美的能力基本上是主观的,没有什么趣味标准,如果没有人体验到快感就没有美。但他们也都承认,在审美过程中理性会发挥作用,承认一些趣味比另一些趣味高级。他们都认为,审美判断既不完全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有其社会和文化层面。
休谟的论述集中于审美者所处的历史和时代状况。如果一个人持有偏见、无知、肤浅,其审美判断不如一个眼界开阔、不带偏见的人。他写道:“即使在风气最优雅的时代能对高级艺术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也是极少见的;只有卓越的智力加上敏锐的感受,由于训练而得到改进,通过比较而进一步完善,最后还清除了一切偏见——只有这样的批评家对上述称号才能当之无愧。这类批评家,不管在哪里找到,如果彼此意见符合,那就是趣味和美的真实标准。”
休谟举的优秀批评家的例子是《堂吉诃德》中的两位品酒高手:桑丘对那位大鼻子的随从说:“我自称精于品酒,这绝不是瞎吹。这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本领。有一次我的两个亲戚被人叫去品尝一桶酒,据说是很好的上等酒,年代既久,又是名牌。头—个尝了以后,咂了咂嘴,经过一番仔细考虑说:酒倒是不错,可惜他尝出里面有那么一点皮子味。第二个同样表演了一番,也说酒是好酒,但他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一股铁味。你绝想象不到他俩的话受到别人多大的挖苦。可是最后笑的是谁呢?等到把桶倒干了之后,桶底果然有一把旧钥匙,上面拴着一根皮条。”
休谟进一步论证,这类批评家的判断往往跟时间检验的结果一致,二者的作用就如同客观的标准。虽然审美判断仍是主观的,虽然一些当代作品可能会引发争议,优秀批评家长远的共识就像客观标准一样,使得即使能找到客观标准,它们也是不必要的了。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找到美的标准,来确定美的事物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可以描述优秀的批评或有品位的人的特征。继而,这些人长远的共识也是很实用的趣味标准,是为审美判断辩护的手段。
康德也承认趣味基本上是主观的,某些东西可能只会让我感到快乐,如看着你自己的祖母的照片时,你会感到悲喜交集,一幢房子会令你想到那是你成长的地方。但别人不会在意,没人会认为他们对此应该拥有同样的反应。康德认为,美感不同于快感,说某个东西美,这是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判断。审美判断必须独立于人的经济和性欲方面的欲求。如果一个人参观博物馆时赞叹那些绘画是因为它们很昂贵,或者想着可以偷走卖掉,他对这些画就没有任何审美体验。参观者必须关注对绘画本身的精神反映。当一个人在审美时,他不关心审美对象的存在,享受的是它在人的体验中的再现。“当说某个东西很美时,我关心的不是它的存在,而是我内心对其再现的感受。人人都得承认,掺杂了一丁点利益纠缠的审美判断都是片面、不纯粹的。”沙夫茨伯里在《道德家》中说,如果你把一个漂亮的山谷主要当做一个有价值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你就不是在看它本身,因而无法充分地体验它的美。如果你看着一个可爱的妇人,想着跟她上床,你就不能充分、纯粹地体验她的美,你的注意力偏离了在你心中反映的形式。
扬弃主观论
康德认为,有些美是相对的,依赖于对象所属的类型,有些美则是绝对的。同样的比例对于牛来说漂亮,对于马来说就会很丑。但抽象的织物图案设计本身就是漂亮的,鲜花即使不提它们的实用性和繁殖功能也是怡人的。康德由此说,能在事物的形式或设计中找到绝对或独立的美。或者如克莱夫·贝尔在他1914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美存在于对线条和颜色的安排之中。
休谟和康德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叔本华、汉斯利克、布洛、克罗齐等都持类似观点。更坚定的主观主义者是美国哲学家桑塔亚纳,他把美定义为客观化的快感。说某个东西美,是因为它能带来快感,但这种快感属于对象,虽然对象本身没有主观活动能力。“美是积极、内在、客观化的价值。美是一种价值,也就是说,它不是对事实或关系的感知,它是一种情感,我们的意志或鉴赏的情感。一个物体如果不让人感到快感就不会是美的,所有人都对它无动于衷的美是自相矛盾。因此美是一种内在的积极价值,是快感。”这就如同说,一个令人受挫的对象怀有恶意,令人受挫的东西被认为是一个有主观意志的东西,需要对它造成的结果负责。对美的感受成了一个错误:把主观活动能力归给没有这些能力的东西。
桑塔亚纳在《美感》(1896)中的论述是英语世界对美最后的主要论述,因为一旦承认美是完全主观的,依赖于一个错误,好像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美是主观的快感,好像它并不比任何愉悦人的东西更高级,也就没有真理或者正义那样重要。20世纪也不再把美当做艺术的主导目标,美在理论上的边缘化导致艺术家们认为他们应该去追求更真实、更严肃的方案。但近年来艺术和哲学界对美的兴趣开始复兴,有多位理论家尝试思考趣味的二律背反。这些新的路径回应了乔治·爱德华·摩尔1903年在《伦理学原理》中的论述:“说一种东西美,不是说它本身美,而是说它是一个必要成分,证明一种东西真的美就是去证明,跟它相关的一个整体是好的。”有价值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置身其中的情境,美的价值包括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快感。
美国艺术史家克里斯平·萨特韦尔在《美的六个名字》(2004)中既没有把美归给主体,也没归给客体,而是归给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二者置身其中的情境。当我们说夜晚的天空很美时,我们不只是在汇报我们感受到的快感,我们还看向天空,赞美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感知天空的人,也就没有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尼哈玛斯在《幸福的许诺》(2007)中说:“审美判断从不要求人人赞同,美的东西或艺术品都不会拥有天主教般的信众。美创造的是更小的圈子,但每一个圈子的成员都认为它是正统的,却并不认为别人是异端。”

读书学典:《论语.公冶长》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客先贤。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

现代翻译: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三国魏何晏等编著的《论语集解》:苞氏曰:朽,腐也。彫(diāo 同“雕”),彫琢刻画也。肃曰:圬,镘也。二者喻虽施功犹不成也。孔安国曰:诛,责也。今我当何责於汝乎?深责之辞也。改是者,始听言信行,今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昼寝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宰予惰学而昼眠也。孔子责宰予昼眠,故为之作譬也。夫名工巧匠所彫刻,唯在好木,则其器乃成,若施工于烂朽之木,则其器不成,故云朽木不可彫。圬,谓圬墁之使之平泥也。夫圬墁墙壁,若墙壁土坚实者,则易平泥光饰耳;若墁于粪土之墙,则頽壊不平,故云不可圬也。所以言此二者,言汝今当昼而寝,不可复教,譬如爓木与粪墙之不可施功也。言所责者当责有知之人,而今宰予无知,则何责乎?然宰我有此失者,一家云:其是中人,岂得无失?一家云:与孔子为教,故托迹受责也。孔子叹世醨(lí薄酒。)薄之迹今异昔也,昔时犹可,故吾少时闻于人所言,便信其能有行,故云而信其行也。今,谓孔子末时也。不复聴言信行,乃更聴言而必又须观见其行也。我所以不复聴言信行而更为聴言观行者,起于宰予而改为此。所以起宰予而改者,我当信宰予是勤学之人,谓必不懒惰,今忽正直昼而寝,则如此之徒居然不复可信,故使我并不复信于时人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言不足责,乃所以深责之。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胡氏曰:“‘子曰’疑衍文,不然,则非一日之言也。”范氏曰:“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夫子责之。”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此孔子所以深责宰予也。听言观行,圣人不待是而后能,亦非缘此而尽疑学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勉人学也。然宰我处四科,而孔子深责者,托之以设教,卑宰我非实惰学之人也。孔子责之曰:“始前吾於人也,听其所言即信其行,以为人皆言行相副。今後吾於人也,虽听其言,更观其行,待其相副,然後信之。因发於宰予昼寝,言行相违,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韩、李笔解谓“昼,旧文作画字。”李匡义资暇录:“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春秋时,大夫、士多美其居,故土木胜而知氏亡,轮奂颂而文子惧。意宰予画寝,亦是其比。夫子以“不可雕”、“不可杇”讥之,正指其事。此则旧文,于义亦得通也。左传云:‘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是除秽谓粪,所除之秽亦谓粪。此经‘粪土’犹言‘秽土’。古人墙本筑土而成,历久不免生秽,故曰‘不可杇’。”

南怀瑾《论语别裁》: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去在他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粪土之墙”,经蚂蚁、土狗等爬松了的泥巴墙,它的本身便是不牢固的,会倒的,这种里面不牢的墙,外表粉刷得漂亮也是没有用的。宰予的身体不好,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要求了。“诛”者求也。

《论语》中的每句话,你每次阅读都会因为时间、心情、阅历等不同而有不同的感悟,有人“皓首穷经”寻求每句话的本意,我以为倒大可不必,阅读本是启发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修养,从中有所感悟就是学问修养的一种主要方法。

本句话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或认为,孔子责宰予昼眠,故为之作譬也。或认为,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此亦孔子奖劳戒惰之事也。或认为,宰予言行相违,借昼眠而深责之,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或以为,《韩诗外传》卷三:“受命之士,正衣冠而立,俨然人望而信之。其次,闻其言而信之。其次,见其行而信之。旣见其行,而众皆不信,斯下矣。”今不如古,人心不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夫子之叹,未必针对宰我而发,故托迹受责也。或以为,昼寝是不昼夜居于内,《礼记檀弓上篇》曰: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或以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或以为,昼寝是绘画寝室。或以为,宰予的身体不好,孔子告诉大家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要求了。宰予为“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孔子对其也是赞赏有加,其多次与孔子讨论“仁德”问题,本句很有可能孔子在警示其戒惰和讷于言而敏于行也。 https://t.cn/RJwGvW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非要评长沙的草坪若干宝的话,百金花应该算一个。粟裕三下五除二就打得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没一点脾气并举起了白旗粟裕打服了英国,所以反而尊重粟裕了,这也是他们评
  • #数码评测#今日份月之p话:fgo里作为从者的士郎和切嗣都没有标注他们自己的名字,只是用了卫宫这个姓氏作为称呼,最多加以的后缀加以区别而已。不过我觉得华为P50
  • 菜适合年轻人,味道不错;环境超干净;国内韩餐总有点儿90,00年代韩剧的追忆感;卫生间细节打10分。干净的小A版型,经典且耐看,也是当下追求时尚的女性最喜欢的版
  • 希望我们都能好孕,不要做任何手术[打call]#备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大生殖医院#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也是精卵结合的地方,若输卵管阻塞,在卵巢产生的卵子
  • 【疯子说画】:人情薄如纸,全赖一张皮;看破不说破,果然老狐狸。【疯子说画】:处世何必太认真,命里自有公道称;不妨捡起清净心,闲来细听鸟说甚。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
  • 但我们又十分依赖供应商,因为以我们的体量来说,远远不足以越过供应商和源头对接,几千吨的椰子蜡我们吃不下,国内一些小供应商质量良莠不齐且惯会欺负小品牌以次充好,且
  • 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在校生们还贴心的将月亮变成了可口的咸鸭蛋的样子~(可真的是太馋了)去年,拉文克劳校友送来的艾叶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啦~而今年,我们赫奇帕奇的同学
  • #微播宿州#【宿州发出600余张“跨省通办”身份证】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自10月20日起,长三角区域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 快来~#孕妇照# 容颜会老去、颜色会变暗淡抛弃色彩的干扰、留下纯粹的陪伴我们…从…➡️高中省了几个月存钱拍的情侣照…➡️结婚的婚纱照‍♀️➡️怀孕的大肚照✨青春
  • 而王祖贤却心灰意冷了,这个为自己创作了《大约在冬季》《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等歌曲的男友,在与自己分分合合多次之后,依旧不会成为自己的归属。说起来,在《歌手》中
  • 据王先生回忆,当时8号车厢有1位保洁阿姨和7名乘客,事故发生后车厢内一片狼藉,“保洁阿姨靠近司机,伤势最重,还有位大哥腰骨折。李泳教授告诉红星新闻,每逢暴雨季节
  • 《兵僧小传》 区区在下,一草芥尔,然人世浮沉,人人皆为沧海之一粟,大漠之粒沙。何必自轻自贱,蹀躞垂翅若水中之凫,逐流于泥淖之中,不如仿效古之圣达,昂昂若千里之
  • 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的小区和单位,建议物业管理部门应于停水期间关闭进水阀,并在恢复进水压力常态1-2小时后打开,可避免因停送水期间水流速度变化带来的水质异常影响。使
  • 多官杀者,乃指壬癸水强,水来生木,然水旺木湿,湿木如何生火,丙火生于寅月大运入南方火运,不但能暖木,天和地润,即济功成,格成身强而任杀,可贵显也,若官轻者,指壬
  • 我这个一直带着“幸运儿”标签的女孩,也会觉得自己身上似乎没有运气了,也很难再相信“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这句话了。夏晴:剧情有点不对劲,让我冷静三秒钟…接
  • 今天去照相馆拍一寸照,我记得那家店已经开了很久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在了,进店前我以为会是比较年轻的老板在经营,没想到却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在经营,从进门我就一直
  • #洗面奶推荐##使用心得#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额头爆痘厉害,想了想,这段时间也还挺开心的,不至于因为焦虑情绪导致的皮肤问题,排除了很多因素,那只可能是和最近使用
  • 对岸跳下一个人往这边游,已经看不见溺水的人了。后来跳下去这几个人托着把溺水者游向对岸有台阶的地方。
  • 车主@真滴喵_ 布雷爻忙就来不要爻队友 1⃣️ @喵呜小柳 布雷吒1爻忙就来 自己壁垒 2⃣️ @神邮娜 不雷梯5爻7,我自己壁垒 3⃣️ @甜桃椰奶_ 主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