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没有智慧,可是我们很有福报】 

佛是两足尊,就是福报满足、智慧满足。佛是世间人的福田,所谓佛氏门中福好求。

福有世间福报、出世间福报。世间福报和出世间福报比起来,就像瓦砾和金子相比。人造善,必定得福报;人造恶,一定得灾祸。因果不会错,可是善恶都不是解脱之因。为善生天,为恶堕落,都不出六道。人其实是善恶共迷的,都迷失在六道之中。

一个修行人遇到善知识,就是大福报、无上福报。当然,我说的是真善知识。经曰,善知识是众生解脱的全因缘,善哉斯言!还有一句话说,“欲知山上路,需问下山人”。

善知识就是一群盲人中间的有眼之人,只要盲人们一步步跟着有目之人走,一定能够脱离险境。净土宗的眼就在sd大师的五部九卷之中,引导了千余年无数念佛人往生西方。曾经的法难,无异于拿掉了众生解脱之眼。现在法门之眼重现,岂不是当今众生之大福报!

上人、师父们就是我们找到这双眼睛的真善知识,有缘遇者,是我们的福报。虽然我们没有智慧,可是我们很有福报。这个福报其实也包含着我们的智慧,是靠普通的智慧得不到的,我们靠福报就得到了。这个福报可说大到无可限量,大到超过世间、出世间一切的福报,超越了人天福报,超越成为圣者的福报,出六道的福报,甚至作菩萨的福报,等等一切福报。

为什么?

“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印光大师语)。因为这个福报是要给我们一生成佛的啊!经言,有一亿菩萨因不信此法,而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我们百年后成佛的那一天,可能有菩萨还在菩提路上进进退退。岂不是我们福报大过这样的菩萨?

所以,这个法门真是难思难议。这个念佛人的福报大到我们根本感知不到福报在哪里,像空气,不知它在哪里,可是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刻也离不开。

出世间福报与出世间智慧比起来,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个人觉得福报比智慧还重要。因为,这个时代真有智慧者太稀少。我们大部分人的智慧在轮回面前很有力,如同暴风駃雨,但在出离六道面前就太柔弱,毫无力量可言。

圣道门要离诸分别,极智慧了断轮回;净土门是仗佛慈力,“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法门分际,不可不知。不知则容易混淆自他二力法门特色,使手上的摩尼宝拿去和普通珍宝一同拍卖;使本来得到的大福报,让与愚夫愚妇,自己甘当轮回,与西方极乐世界失之交臂。

福报与功德不同,功德不是普通哪个人能作的,凡夫往往硬是拿福德当功德,明明是有漏福德还以为功德无量。凡夫这个叫杂毒之善,不是来自于清净心,凡夫是“纵发清心,犹如画水”,就是说众生纵使有了清净心,也是如同水上画个圈,瞬间就不见了。这就是娑婆众生的常态。

佛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佛就是要把六字佛名之中不可说不可说无尽藏的福报施与我们十方众生。按世间法,接受福报就是损福,可是这个福报不然,接受就是增福,生福,使福增倍,使福报尽此一报身,达到圆满。

自信教人信,就是把这份福报分享给人家,同沾佛福。百年过后,我们就能够同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一样,游遍法界寰宇,施与无尽福报给一切有缘。

南无阿弥陀佛

———————————————

★ 善知识就是一群盲人中间的有眼之人,只要盲人们一步步跟着有目之人走,一定能够脱离险境。净土宗的眼就在sd大师的五部九卷之中,引导了千余年无数念佛人往生西方。曾经的法难,无异于拿掉了众生解脱之眼。现在法门之眼重现,岂不是当今众生之大福报!

★ 上人、师父们就是我们找到这双眼睛的真善知识,有缘遇者,是我们的福报。虽然我们没有智慧,可是我们很有福报。这个福报其实也包含着我们的智慧,是靠普通的智慧得不到的,我们靠福报就得到了。这个福报可说大到无可限量,大到超过世间、出世间一切的福报,超越了人天福报,超越成为圣者的福报,出六道的福报,甚至作菩萨的福报,等等一切福报。

★ 佛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佛就是要把六字佛名之中不可说不可说无尽藏的福报施与我们十方众生。按世间法,接受福报就是损福,可是这个福报不然,接受就是增福,生福,使福增倍,使福报尽此一报身,达到圆满。

南无阿弥陀佛

———————————————

附:

師說|依凭善知识

依凭善知识的诀窍就是交出去,肯听话。

法义上完全依凭善知识,就是生活上的许多事也都可以依凭善知识,交出去,交给师父处理。

并非善知识就是全才,什么都懂,而是当我们什么都依凭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空灵了,单纯了,智慧自然生起,业障自然消除,尤其是以敬心面对善知识,福报增长极大。

更何况生活就是法义的灵活运用,这方面若能多看、多问善知识,必有大的收获,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谓“活学活用,契理契机"。

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文/宗道法师

传灯,姓叶,衢州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剃发。随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以金云紫袈裟授之。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土人叶祺,葬亲寺后。梦神云,此圣道场地,将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可速迁。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而徙焉。翌日,灯至,即其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众闻石室中天乐铿锵,讲毕乃寂。尝著生无生论,融会三观,阐扬净土法门。又有法语一篇,最为切要。曰,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夫爱,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宇田园、林泉华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众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纷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万缘都寂,一念自成。一念既成,则爱缘俱尽矣。曰,杜境有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睹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即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唯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如何。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自佛,非是他佛。二,修行者,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发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亲见弥陀,垂手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可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华池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此二种正行,须相须而进。凡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趺坐,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得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净土舟航,要以信为柁,行为篙橹樯缆,愿为风帆。无柁则无所指南,无篙橹樯缆则不能运行,无风帆则不能破浪疾到,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宏,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宏,不得师心妄立。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于是矣。灯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被戒衲。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法华持验,净土法语。)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这个虽然充满机遇却又异常浮躁的互联网时代,能够踏踏实实,有决心,有行动,陪伴一个品牌成长的老板,我觉得我们遇见了唯一[玫瑰][玫瑰][玫瑰]重读《台北人》.*
  • 但是你要诚心,不是念一天、两天的,最低限度你要先念三年,懂吗? 你若能全念更好,不能全念,就念“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这一句,也是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你能念〈大
  • 25、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26、新世纪温柔成熟知性的独立女青年 27、眉目舒展 顺祝冬安 28、多喜乐 长安宁 29、我在人间贩卖星光只为收集世间温柔去见你
  • #陈昊森[超话]# 理解一個角色的過程,往往需要很多的陪伴,陪他說說話,陪他一起破關,當他要離開的那刻你要陪著自己,其實想起來雖然感傷卻挺浪漫的我記得當時拍攝時
  • 尤其是瑞幸,很大程度上真的成为了疫情受益者,本来财务造假这么大的事儿闹到退市,差不多企业也就完蛋了……偏偏因为疫情的关系,导致之前快速扩张的店面反而成为了维持市
  • 小白鞋来啦 终于出版啦[憧憬][憧憬][憧憬]拿到手里我惊呆了 怎么这么好看 几乎1:1还原官网!!
  • 11年前拍攝自泰國虎園還有好多『藏虎』舊照片白老虎、樂高虎、悍嬌虎與您分享 祝福各位虎年如意 虎虎生威回憶還跳出孩子們兒時舞龍舞獅的萌照時光飛逝一眨眼如今長大成
  • #索达吉堪布[超话]# |睡前故事 【大勇王子舍身饲虎】 一天,释迦牟尼佛来到一座森林中,对众眷属说:“你们是否想见我因地苦行时的稀有舍利?”眷属们说:“想
  • 事实上,医生也是人,不可能与疾病肉搏,他只能成为车上的教练,时刻拉手刹!因为他还得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在医生为患者诊断或者进行手术时,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其
  • 读花花来了520友友“如果说女人是一本书”有感当你轻轻细读“如果说女人是一本书”的时候她经历的故事内容会感染你的双眸读懂她,需要用心读读懂她,需要用爱读读懂她
  • 但是就算没有陆凛,陆上锦也确实是不爱了,会厌弃现在的一切,想要去寻找契合度更高的omega,这也确实挺人性挺现实的。怎么说呢,陆上锦不像188爱而不自知,或者知
  • ——张小娴#文学##张小娴#我喜歡過很多人,也正喜歡著許多人,但是沒有一個人是我想無時不刻和ta在一起並且一起生活的,說白了大概不是想在一起的喜歡,或者就算在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电影断桥##王俊凯恰好是少年# jfjfjf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K̶a̶r̶r̶y̶W̶a̶n̶g̶ 礼貌宠粉温柔体贴
  • 我相信,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也不应该吝啬鼓励和支持。每年店主都会去重庆看望对方,虽然对方不会说话,但每次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给他。
  • 据阜阳市民政局介绍,2021年全市办理离婚登记14105对,与2020年的28148对相比,减少了整整一半。在浙江温州,2021年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共有3702
  • 45、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5、希望我的方向是通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所谓对的地方;希望我的力量来自内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❸❹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❸❺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❸❻原文:我非常爱你古风文:
  • 友原玉云心-随风【紫玉箫·遇】轻骑蹄停,霓裳风舞,一川秋水盈盈。友原玉云心-随风【紫玉箫·遇】轻骑蹄停,霓裳风舞,一川秋水盈盈。
  • 于是这之后,他不断的访问我的空间,由于我空间基本上都会发一些我约的图,并且我不愿意打水印,然后呢他就私自用了我自设的的一部分稿子,在我的沟通记录中各位也看到了,
  • 自从2019年4月8日,卓伟曝光了“张丹峰在酒店密会毕滢”的视频后,洪欣的一举一动就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自从2019年4月8日,卓伟曝光了“张丹峰在酒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