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二段(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如来曾经在燃灯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这里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灯佛则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燃灯佛是梵文、意译定光。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
释迦如来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燃灯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时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时,阎浮提(地球)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波塞奇。大王有个太子名勒那识只,太子出家学道而成佛。这个时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罗的比丘,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于是为这个比丘授记,授记他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这就是阿梨蜜罗比丘往昔燃灯供佛,因此得佛授记而成为燃灯佛的因缘。
那么释迦佛又是什么因缘得到燃灯佛的授记呢?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名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我曾经在燃灯佛所学法时,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个回答是个大问题,学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么能够成佛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如果释迦佛在燃灯佛所是因为得了什么法才成的佛,那么释迦佛得的是什么法呢?什么法才能够成佛呢?真有这么容易的事,得一个法就能成佛?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旷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种种比喻呢?只需将这个成佛之法传出来,一切众生不早就成佛了吗?这样多省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么法就能成佛,因为一切法都是虚而不实的,用虚而不实之法、成实实在在之佛,这是大相径庭、南辕北撤的。十方如来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终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的当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这一念是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须菩提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理在于此!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庄严佛土者,既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又是个问题,既然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又要说既非庄严,而名为庄严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先认识下什么是“佛土”?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但佛土不仅指净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秽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内,都称为佛土。地球属于三千大千世界里极小的一个微尘世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称为佛土。
佛土有不净(秽土)、不净净(不净土中之净土)、净不净(净土中之不净土)、杂(净秽相杂土)、净(纯粹净土)等五种,此五土是依众生之业而感受,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所以又称佛土。佛土于天台宗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说。四土即:
1、凡圣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萨、有天人、有凡夫等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秽者如娑婆世界、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
2、方便有余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尘沙及根本无明惑,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
3、实报无碍土:指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尘沙及少分根本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名实报无碍土。
4、常寂光土:此为断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圆成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之大圣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以上所说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无相一心,由此可知,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佛土庄严。净者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不是从外相上去庄严,外相庄严非真庄严,唯有心地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须菩提说:“如果菩萨有庄严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庄严佛土,不是真正的庄严,是名庄严,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世尊的赞许。
佛说:“是这么个缘故,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须菩提说的那样,于无相中生清净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质世界里生心,也不应该在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接触到人或事、或触景生情的种种思想里而生心,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怎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讲了不要在六尘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说:要离一切相!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呢?离一切相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现象及事物现象,都不要生执着,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幻相,如果执着幻相,就会认假为真,失去真真,这个真真,就是我们要生的心,这个心,知善恶诸法而又能远离善恶诸法,这个能知善恶诸法又能远离善恶诸法的心,就是佛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说:“须菩提!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么程度呢?像“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
这里说的“须弥山王”是什么意思呢?须弥山是梵语、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其高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方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为六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小由旬为四十里,这里不论用哪一种计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称为“妙高山”;妙高山为诸山之王,故又称其为须弥山王。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其甚大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佛说这种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实的身,不是真实的身,只能叫名大身,这个名也是个假名,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这个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名称自然也就是个假名。”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之身呢?真实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须弥山王所能够相比的,须弥山王虽为众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过八万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没有尺度的、是无量无边的!况且须弥山在成住坏空的坏空劫里,是要被毁灭的;而法身却是永恒的不坏之身。
这就是佛说大身非身,并以手指月,引导众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法身没有住处,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实际为无住而无所不住,这无住是空相、无所不住是实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实相是大乘大涅槃;从空相至实相、从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处!

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顿悟法,就是“祖师禅”。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如果深入地说的话,就是大圆满“三自解脱法”里面的“心性自解脱、法性自解脱和平等性自解脱”。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鬘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祖师禅——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粑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选自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但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因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决策必须是有效的。 提到想要做决策,必须先要弄
  • #新时代好少年# 【春色盎然•童心护绿—第七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 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来临, 迎着和煦的春风,这个植树节七小少年这样过。孩子们用双
  • 度过了规培以来最累的一个夜班,昨晚11点收病人,差不多就到4点了,睡了2小时,6点多被叫起来说赶紧起来抢救病人了!淦!7点多一点,病人去世了。继续录之后的病程,
  • 【282名产业指导员进村“保”产业“护”脱贫】产业增收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库伦旗从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
  • 我得了淋巴结核病,为什么老的淋巴结没有消退,新的又出来好几个? 可能是新的病灶,建议中西结核治疗,从结核病发病的根源:免疫力差着力治疗。中医认为,“正气存内
  • #南北cp[超话]# 阿蒲的图,微调色,我猜现在不修待会就泛滥了[doge] 我蒲哥好绝[赞]第一张旧时代的绅士,第二张唇红齿白斯文败类awsl 有一说一,
  • #jo的团#【法式气质小香风套装+镂空罩衫两件套+七色秋冬皮裤】均包u除偏,微博晒图返2元,已经设为团价。 P13-15我的验货实拍,细节讲解视频。 1️⃣小
  • 英属维尔京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土,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是一个自治管理、通过du立立 -法---会议立法的、政---治稳定的英属殖民地。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
  • 【创城一线写真】邯山区渚河路街道:让墙体“会说话”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邯山区渚河路街道办事处不但在老旧小区违章建筑拆除、墙体粉刷、绿化美化、路面整修等“硬件
  • 被好多人暗恋,却没几个敢追的四大星女 狮子座 狮子女的聪颖是出了名的,又因为努力,所以她们自小在学业上就非常成功,所谓大家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大概
  • #蔡徐坤2021个人巡回演唱会# 丨#蔡徐坤说新歌是带着爱的# 去年个巡面基的一帮姐妹又欢聚在了一起,浪漫蓝玫瑰勾勒出太多甜蜜。 今天的北京,阳光和空气都充
  • 最近开始爱阅读了 感觉心性沉淀了下来 再分享一个前不久准备教资时背到的有趣观点 “马斯洛需求理论” 简单来说 人的需求最高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觉得完全正确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要阴德五取名~值得深交之人》 看面相值得深交的人,遇到了就是你的福气! 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朋友,无论高兴还是悲伤都可以一起分享承担的朋
  • 早上某人要去医院,走到一半想起忘带医保卡了,于是回家拿医保卡,浪费了1个小时......这人真的是经常忘东忘西的,我都说他啥时候把自己忘了丢了那就更好了……到了
  • 【燕洵:阿楚,我不信你与我之间只是梦一场】〽️❤️❤️起初楚乔还在宇文府折腾,那个时候的燕洵很可爱,暗中帮着楚乔,很拽很酷,且等着二人如何长大如何摆脱宇文玥开花
  • 不论是街舞、滑板,摩托,还是表演,他都将一切热爱做到极致,王一博绝对是综艺的巨无霸~在《这就是街舞》里强大的舞台把控力,用实力扭转战局, 带领团队一举拿下两季街
  • 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印光大师 净土法门的行门分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净业三福,十大愿王。在正行里,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
  • 印度电影越来越好看 跟《误杀》系列类似的剧情走向 虽没有误杀1惊艳 但是题材真的太棒了 让我觉得印度女性要崛起了真希望这部电影能影响印度体制 每次看到关
  • ✨剧透一下: 我们这次做了个小套餐卡,搭配想法是面部➕眼部分区做治疗,面部机打,眼部手针,所用的产品也不同,这样可以精准抗衰。 面部主要是解决换季敏感的问题,
  • 一、犬 此文献给“红枣儿” 醒木一响,这就开讲。 作为开篇,要点题、要精彩、要引人入胜。自认为家中宠物颇多且各有千秋,“大梁”由谁挑起便成了道难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