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聚焦你熟悉的蚌埠“老字号”…】https://t.cn/A667IXQs

经过企业申报

各市商务部门初审

省厅组织专家评审

近日,安徽省商务厅

拟定130家企业为安徽老字号企业

并对这批企业进行了公示

其中我市有3家企业榜上有名

这3家企业分别是

蚌埠同源茂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安徽白根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华凯轻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地老字号资历深、含金量高

曾经,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老字号”就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但随着一批潮牌和新消费势力的崛起,大批国际品牌涌入,“老字号”反而一度成了老气横秋、土里土气的代名词。老字号真的甘心就此“老”去吗?面对不断升级更新的消费需求,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开始改变经营策略,重塑形象,展示“青春”,焕然新生。

记者从市商务和外事局获悉,除了刚刚进行了公示的3家“安徽省老字号”企业,目前我市已经拥有3家“蚌埠老字号”企业,14家“安徽老字号”企业。

安徽蒂王酒业有限公司的禹泉白酒、安徽省白老五食品有限公司的白老五炒货、蚌埠市公泰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公泰酱品。为我市被认定的3家“蚌埠老字号”企业品牌。

蚌埠团结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的团结牌肥皂、蚌埠市和平乳业有限公司的和平牌牛奶、蚌埠面粉厂的大钱牌面粉、蚌埠市石良道骨科医院的石良道骨科、蚌埠市张公山中医骨科诊所的卢氏膏方、蚌埠市蚌山区老淮滨小吃经营部的老淮滨小吃、蚌埠市禹会区华源鞋业有限公司的丁家虎头鞋、固镇金香丝粉丝合作社的董湖粉丝、怀远县大禹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金涂山烧全鸡、安徽皖酒集团的皖酒、安徽省蚌埠绿十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王恒昌药店、蚌埠珍珠厂的龙湖珍珠、蚌埠市禹会区显臣中医骨科诊所的显臣中医骨科、蚌埠市雪园小吃部的雪园小吃为我市被认定的14家“安徽老字号”企业品牌。

“除了刚公示的3家‘安徽老字号’企业,全市之前的17家老字号企业中有14家是‘安徽老字号’,说明这些老字号企业的招牌含金量高、资历深。”市商务和外事局流通业发展和市场运行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老字号”的认定条件是非常严格的,除了企业经营状况外,还要有历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的创始人、传人的情况介绍及证明材料,要有历代传承的特色文化介绍和相关证明,所申报的品牌创立50年以上,并有地方志、历史档案材料等证明等等。

老字号“年老色不衰”的秘诀

虽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一些老字号企业早已开始改变和转型,试图焕发青春,撕去固有标签,进入更广阔的舞台,保持“年老色不衰”。

每天下午,南山路上的白根柱炒货门店里,总会上演手工炒制瓜子的一幕,古法炒制的奶油瓜子的香味飘了几十年。这门老手艺代代传承,从没断过。老字号因为老手艺扬名,可是市场对老字号还有更多要求。近年来,白根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很多新玩法,与蚌埠百大合作推出联名款、升级所有门店装修、调整产品包装和口味。今年春节,还推出了国潮风的灯笼礼盒,所有的努力都在试图和潮流同频共振。

白根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根柱看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折腾”,是老字号们越“活”越年轻的秘诀,而所谓的“折腾”就是不断创新。“现代化生产流通方式不断革新,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不管是推出独具风格的包装设计,还是主动试水跨界,都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变化,不断为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他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字号企业只有主动做出改变,才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创新个性表达,抓住情感共鸣是部分老字号重获消费者青睐的一个重要“法宝”。“有的年轻的消费者以前完全不了解我们的品牌,有的即便知道也觉得只是个卖炒瓜子的,为了让年轻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我们的,我们只有改变包装、店内装修甚至产品结构,现在很多年轻的白领也成了我们小包装坚果产品的主力消费群。”

守土复开疆,老字号开“小号”

始建于1956年的和平乳业,在蚌埠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和生活。2020年,这家老字号开了个“小号”——奶牛星球。新品牌将目光瞄准了年轻且有自己的消费主张和态度的群体。

“我们要打造一个完全属于牛奶的空间和世界,所以我们只做和牛奶有关的产品。”奶牛星球的品牌创始人李一说,背靠着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新品牌有了自己的底气,产业链的先天优势让新品牌形成了独有特质,生来就自带的光环,也是品牌在市场搏杀中的一条“护城河”。

守土复开疆,切换赛道,借着老字号的东风推出“小字号”,擦出的火花超出人们的想象。

“哪怕是背靠老招牌这棵大树,承担复兴使命也历经艰辛。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固定消费群体,品牌也有自己的调性,想要彻底颠覆很难,所以我们只能切换赛道,突破产品和品牌自身的限制,用更好玩有趣的方式,用一个全新的品牌,吸引更年轻的群体。”为了打造好新品牌,李一从全世界招募、组建了一支新锐团队,用全新的理念,突破次元壁,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牛奶空间、奶牛世界”。

“老字号品牌要能够长盛不衰,必须要拥抱新时代,拥有年轻人。年轻人其实很喜欢传统的东西,只是许多老字号的表现形态不是他们喜欢的,经过不断地摸索,我们感觉到很多年轻群体,很喜欢奶牛星球带来的变化。”在李一看来,不论老字号、还是小字号,只有处处用心,用匠心,才能不断有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老字号为小字号打造了一条“护城河”,那么小字号则唤醒了老字号的活力。“我们希望两个品牌相得益彰,老字号能帮着小字号成长蜕变,小字号能反哺老字号并为它注入更多活力。”

采访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一批老字号企业认为,虽然各种包装、营销、展示的方式很重要,但企业最终还是要依靠产品质量说话。“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老字号可以玩创新,但不能陷入另一个误区,当下最紧迫的是如何见招拆招,在主营业务中研发新品,学会利用网络传递品牌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

“老字号”品牌代表的是时间铸就的信任,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老字号的发展壮大不仅凝结了企业的心血,也被倾注了蚌埠人民的感情。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的生活,如何向未来探索无限可能,是每个老字号品牌都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一批本土老字号已经成了承载了城市生活韵味的明信片,实现品牌的传承与创新,让金字招牌更闪亮,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市民对老字号的深切期待。(转载蚌埠日报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村主任冯恩欣说,那个时候,他们什么也顾不得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两位老人救出来。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就仰着倒下,我倒下的时候,我一个劲地叫着冯恩欣,我说:
  • 看求精电气是如何打通数据脉络,将制造型企业的静默资产设备实现数字化,使之变成有效的可监控、可利用的“数据信息”同时将电气产品用一种数字化的方式把纵向行业的工匠精
  • 网红产品有要产生品牌影响力,区域性的产品在全国推广是比较难的,但不排除之后会在全国推广。Q:产品战略,腰部以上产品在三年、五年、十年占到多少比例是比较满意的,十
  •   “兴安盟大米”品牌在全国打响,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第12位……走上品牌路的兴安盟大米,凭借实力赢得市场
  • ”要她的时候,虽然她一直没有喊疼,但却在流泪,又强忍着不哭出声,委屈极了……#九州缥缈录动画[超话]#前世,我为青莲,你为梵音,一眸擦肩,惊艳了五百年的时光。梦
  • 账号和帖子问题可以私信主持~#U先试用[超话]# 租房因为自己不仔细看合同被骗了,发帖询问姐妹了问题,但是怕万一房东看见了就把原帖删了(毕竟这是我畅所欲言的微博
  • 果核很薄的,我基本两口一个芒果,满口塞的都是幸福的满足感~[嘻嘻]果肉香甜又多汁,老人小孩都爱吃呢~削皮后冻进冰箱里,几个小时后它就是味美又清凉解暑的芒果冰激凌
  • 40.乐家优鲜生活超市(左安浦园小区6号)未对进店人员测温验码;41.物美超市(光明路店)无专人进行验码测温;42.西革新里110号院5号楼底商流星光彩理发店工
  • 这是一条鞭挞博:1.2:我可能疯了要在南宁吃成都的芋儿鸡,这辈子没吃过这么难吃且不正宗的芋儿鸡,肥肠还臭臭的[生病]3:正宗芋儿鸡放上来对比一下 4:只有芒果汁
  • 实际上那个作品是我当时和一个艺术家合作的,我就觉得合作的是癌这个主题,我就想象我如何才能让人们听到这个作品是害怕的,就是要让他知道癌症的不好之处在哪里。这效果不
  • #地铁不文明行为##亦庄线# 遇到这样的别惯着行么……你走过去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给你挪地儿,即使他动作缓慢,即使他不情不愿,但他也会让,他知道一人占俩座不对。你做
  • 15、喜欢一个人会喜欢她的全部16、只要真正喜欢,至少现阶段是相信爱情的。11、只要未触及底线,男生发现自己竟能如此迁就她,大概就是所谓的"我在笑,她
  • 印象里从来没有过写一年总结的想法,但是最近这个想法愈加强烈。也许是因为21年发生了太多事,也许是因为21年过的太快,也许是21年许多的变化,也许是因为一群朋友,
  • 茶,有我欣赏不尽的魅力,直接抵达我内心深处,不再燥灼。茶,有我欣赏不尽的魅力,直接抵达我内心深处,不再燥灼。
  • 《融化》越来越喜欢被什么东西融化或是融化了什么东西的感觉微笑与眼泪的互相融化善与恶的互相融化矛与盾的互相融化远与近的互相融化光与暗的互相融化冰与火的互相融化智慧
  • 而平局意味着,今年没有胜利者,没人能进烂柯山……转身离开前,梦童说,来之前抽空做了个梦,弈仙们让我转达一句话,只有自负,没有敬畏,是无法成为执棋者的。明年的棋道
  • #心语人生[超话]# [心]想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就要学会适当遗忘,因为只有忘记该忘记的忧愁烦恼,才能收获该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从今往后,做一个知足的人,修一颗
  • 也正是在这种分身乏术中,克妈再次思考着离开职业运动员的生活:“这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同时,这也是克妈用自己的方式回报那些一路帮助过她的人:“我都说不清格拉
  • (夜王INS 账号)Vladimir 在《权游》中演过多个角色:1. 雪诺杀死的第一个Whitewalker 2. 第6季5集(Hold the door !
  • 如果它恰恰还是非承载式车身、有较大的车内空间,并且兼顾一定的舒适性,最好再有把锁,那就真的更完美了。哈弗H9最夺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外挂备胎了,别小看这个“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