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开示念佛的七大误区!】

人间佛教

导读☞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

摘自《文钞·续编上》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

此句摘自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纲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行益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

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严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心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见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浣溪沙~无题】

碧水蓝天白鹭飞。红花绿柳草萋萋。春风十里燕双归。
菡萏香飘风细细,鸳鸯水面影依依。一帘幽梦少人知。 ​​​

【无题】

心事悠悠旧梦多,风霜雪雨谱悲歌。
三更孑影孤灯对,每首诗词注泪波。 ​​​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一》
清早非闲游,挽发无钗头。
一首寻觅觅,素手理清愁。

《二》
几案无红字,唯有念情诗。
清早读清照,凝神日杆迟。

逢君正是那年秋,却惹相思泪水流。
笔墨抒情词有尽,箏弦寄念曲无休。
何须幽怨红尘老,但得情痴岁月羞。
若是海棠能解语,几时顾盼转回头?

红绸缎,素锦帘,遥遥黄昏黯;枫打肩,泪微咸,萧萧秋去远。雁去不见,斜阳半山,三两浮云惨淡天。心字环,半月湾,几丝涟漪一叶船;灯一盏,星两点,半壁江山孤影单。风拂栏,泪阑珊,转轴拨弦酬月怜,对影话孤单。碧宇轩,缭缭烟,翰墨香兰,海棠委婉,眸深幽怨涟涟。醉卧抚弦,袅袅不绝千里寒,漠漠飞雪揽千山。

红绸缎,素锦帘,遥遥黄昏黯;枫打肩,泪微咸,萧萧秋去远。雁去不见,斜阳半山,三两浮云惨淡天。心字环,半月湾,几丝涟漪一叶船;灯一盏,星两点,半壁江山孤影单。风拂栏,泪阑珊,转轴拨弦酬月怜,对影话孤单。碧宇轩,缭缭烟,翰墨香兰,海棠委婉,眸深幽怨涟涟。醉卧抚弦,袅袅不绝千里寒,漠漠飞雪揽千山。

《黄钟-寨儿令》

寻芳,寻芳,蕖灿何方?霜塘波潋指西厢。摇橹女,水中央,唱得风儿香。
愁肠,愁肠,何处青缃?秋高桂阙尽霓裳。归程男,踏悠阳,笑了思情觞。

《千秋岁~春闺》

秋千冷落。琴瑟声幽怨。三年里,音书断。
窗前人独坐,心底无由乱。从别后,山高水阔天涯远。
寂寞时光慢。独对深深院。情欲寄,双飞燕。
吟诗伤往事,泪湿桃花面。清明节,归期杳杳何时见。 ​​​

《借我一生》

借问红尘多磨难
我亦沉醉不知倦
一往情深终不变
生死相许永相伴
红尘虚梦,亦幻亦空,看似花非花,雾非雾。人生如梦,欢喜忧愁,可怜情恨,常驻心头。
一生情,千般爱,一日聚,万日来。相思是苦,相惜是福。风烟起,浪淘沙,江湖血腥染尘沙;英雄泪,寂寞酒,儿女情长涌心头。侠骨柔情深似水,伊人憔悴两行泪。

英雄一怒为红颜,只为“情”字梦魂牵。拔剑斩情情不断,执子之手,生死相伴!红尘滚滚,海角天涯谁亦与我生死与共!
梦里花落知多少,红尘虚梦多烦扰。儿女情长,话凄凉;寂寥黑夜,独惆怅!借我你一生的爱,还你我几世的情!
借我你一生的爱,呵护我,疼惜我,爱我,宠我,与我共度一生,任人生道路坎坷,生活血雨腥风,你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借我你一生的爱,你我携手逍遥游,神仙伴侣踏神州。邀明月,共美酒。你有千般爱,我有万般情,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借我你一生的爱,你我共同谱写《化蝶》曲,共同编织《神话》梦。曲终人不散,生死两相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借我一生,我愿奈何桥下苦等千年,用几世换我们一世的情缘。
借我一生,我要好好地去爱你,不再犹豫,不再彷徨,你我紧握双手再也不离分。一起去完成我们美丽的古老誓言,纵使情路漫漫,我心随你流浪,有你在我身旁,便是爱的天堂。

借我一生,爱你一生,直至心力交瘁,肝肠寸断,精神崩溃,爱你不悔。风餐露宿随君过,刀光剑影伴君行。英雄血,伊人泪,同甘共苦,与君同行。
滚滚红尘之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轰轰烈烈的爱一回,真真切切的走人生。有你一生的爱,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霜阵阵,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借我一生,我不会一再错过,让你徒留伤情,我会好好地珍惜你,珍惜你的爱,用一世柔情伴你一生。沧海桑田,星移斗转,我的思念如线从心底涌出来,千丝万缕,像那盘丝洞里天真的妖精,缚住了你,也牵住了自己。
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没有心动,就没有心痛。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只要我们爱过,等过,付出过,美丽的回忆,亦是一种快乐!
花自漂流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子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那人宜。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红尘之上,随心自逍遥

宇宙乾坤,日升月落,星移斗转,春去夏赶秋,林林总总的事物,繁多的人,若说有什么是亘古悠久,永不间断永不消逝的,唯,时间而已。

浮生若梦,一世不过短短几十载,而这一生,在时间的沙漠中,亦不过一颗砂砾,卑微又渺小,终究会被更多涌来的沙粒掩盖埋葬。埋葬,并着一生的苦乐哀喜,荣辱贫富,时间的荒漠,不分贵贱,不论高低,随着它的推移,前尘往事,竟都显得轻如微尘,不足以挂齿。

我若是花,便只顾摇曳生姿,绚烂吐芳。不会担心暴风骤雨何时抵达,摧残了娇嫩的身茎 ,不会畏惧那一双双因为欢喜而伸向我的手。

凋落又如何?疼痛又如何?至少,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绽放出的美丽,已让许多人或惊叹,或怜爱,我馨香了世界,装饰了人们的眼,柔软了人们的心,这,便是我作为一朵花存在在这个世界的全部理由。

我若是水,就只凭我心意,我的身体化为无数支流,奔流在山间,草池,大海和小溪,心向往,便趋之。不害怕烈日高悬,我被蒸发,渐渐干涸,了无生机。不忧虑被人阻断,变得浑浊不堪,再无自由。

不遗憾,不愤恨,因为在过往岁月里,我清冽凉爽了一季又一季,我滋润了一物又一物,我潺潺流过,那一块光滑的大石,被我温柔包围,它变得柔和且洁净,我轻轻荡漾,那一朵朵掉落的花瓣在我怀里舞蹈沉醉,忘掉了她们心里因离别带来的的阵阵愁闷,那些孩童欢闹的声音,那些庄稼生长的声音,那些鱼儿虾儿的快活声,皆因我而起,于此,还有什么不知足?

然,生而为人,既是这万物生灵之首,理应比花儿,比水有更丰富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觉悟。人世苦短,时间疾如飞矢,在身边掠过,转瞬不见。在经历过沉浮得失后,更该看得分明。

生命中,再多的繁华与瑰丽均不过是一场空,爱恨纠葛在流转的光阴里亦会淡却甚至消散。那些财富,那些名利,那些以为不可摒弃的身外物,那些化不开的执念,在生死弥留之际,可还根植于心,不容抹去?

都不重要了,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瞬,会疼惜的只是自己的那一颗心。为了追逐荣耀与名利,它变得虚荣,失了本真,为了铭记恨与仇,错与罚,它变得丑陋不堪,扭曲,黑暗。

它不快乐,就连跳跃的弧度都是尖锐又僵硬,可怜它,度过苍茫几十载,却未有真正的快乐,这世间,最最宝贵,最最稀有的东西,它从不曾拥有。

既已为人,那么,终我一生,我将只对自己做一件事,那就是随自己的心,让自己快乐。从内里到表象,直至每一根指尖每一缕发梢,一尺一寸,我的快乐,要盈满胸腔,要溢出眼眶,要挂上嘴角。我,定不拘于繁华,红尘之上,随心,自逍遥。

印祖开示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摘自《文钞·续编上》)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此句摘自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纲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行益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严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心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见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历过了,就会懂得:人这一生,钱是赚不完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人的一生,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总会有人讨厌你;但那又如何,你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你?人生
  • #周边抽奖##微博抽奖活动# ❤️希望大家在淇淇的同时,也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所以特意选了眼罩放松眼镜]中奖人数:五人中奖条件:成毅超话等级≥7级,成毅唯粉。为
  • 2.希望夏天存有的遗憾在秋天被所期待的填满和治愈3.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4.不是夏日限定是来日方长5.在一次次日升日落里
  • 比赛以中队为单位, 围绕 《义勇军进行曲》《人民公安向前进》 两首曲目进行合唱表演,5支合唱队精神振奋,以饱满的热情引吭高歌,充分展示了民警辅警深厚的个人文化素
  • 童年很短,未来很远,我的女儿,妈妈只希望你健康快乐成长,希望你能永远自信、知努力、懂智慧、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成为你自己喜欢的样子,深知你一路的付出和不易,也深切
  • #王佑硕[超话]# [翻译器 对不起] 我把照片修改成最单调的高品质和美丽的样子 [送花花]但是我仍然无法删除ID。[泪] 和微博吵了很长时间,但是我输了。
  •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心态,懂得知足才能拥有平静的内心,才能拥有最纯粹的快乐…关注微信号:QQ534953650人这一生,钱永远赚不完,事永远干不完
  • . 其他各平台账/号 小/阿B/抖/跟大眼仔同名包都在tb&爱发电twi&ins:_Azusa_shimozukithx看到这里的有缘人❤️希望能跟你成为好朋友
  • 能感觉到19岁以来小朋友身上的疏离感在渐渐剥落,从容易心急到变得稳重,但这种成熟却又不是对任何事都风轻云淡,反之,之中更多的是运筹帷幄——他先学会了如何回应,回
  • 1.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义务有哪些? 2.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有哪些权利?
  •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盖二客不能从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穷睇眄于中天
  • 那就投个屏吧[抱一抱]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517是他的生日[送花花]地址:扬州万象汇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文昌中路606号扬州三盛广场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邗
  • #漫威未来之战[超话]# 8周年庆版本直播的大致内容:图1:首发皮肤只有星爵、火箭和螳螂妹三套……星爵升4、火箭升3、螳螂妹&星云开觉醒[ok]其余5位
  • 所以他不但不生气,还很欣慰生气的人,心胸宽广,生活也是花香四 人过半生,终于醒悟: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少生看到满院凄凉,非常生气,去找禅师告每一天,当我们疲惫不堪
  • p1.넵넵~⭐yóu tiáo⭐ 여전히 한 계절에 한 번씩 먹는 맛있는 음식. 이전에 이 맛있는 음식 사오는 임무는 아빠의 거였어.. 현재..엄마
  • 从房到车,再到衣食,衣食住行和普罗大众的“开门七件事”囊括了内需市场的主体动能。再如文旅市场,通过春节,尤其是“五一”小长假的表现,国人已经恢复了常态消费的热情
  • 在一些没有照片留下的日期里我是怎样地过着呢 不太好 没有太糟 在回想这样的日子时 我总这样说服自己: 先死一段时间。但,我的20岁真的太美好了,有稳定的收入,有
  • 当前养殖利润收窄,淘鸡出栏量继续小幅增加,部分养户淘鸡观望挺价心理增强,淘鸡价格稳中小调。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鸡蛋存储难度增加,二三级贸易商等库存持低位心态,补货
  • 不过这里也要科普一个冷知识,加冕仪式并不是必须的,只是一个象征性仪式,历史上也有英国国王没有进行过加冕,而查尔斯三世本人在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去世那一刻,就自动成为
  • 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她都很坦诚地说,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该哭哭该笑笑,既能在闲暇时刻做个小孩子,又能在该正经的场合做个成熟的大人,分寸感和体面一样也不会少。“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