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安徽颍上文庙:地处学后,入口无牌 韦力撰

芷兰斋
05-22 ·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2021年2月26日,我从山东开车来到颍上县,按照事先查得的地址,颍上文庙位于博城镇回民小学内。跟着导航来到该校门前,走到门口向内探望,该校的格局乃中间是大操场,三面建教学楼与办公楼,校内建筑一览无余,完全看不到古建的痕迹。我担心文庙已被拆掉,然即使如此,还是想看看遗址。

在小学门口没有遇到家长

走到校门前向保安说明来意,他却告诉我说学校内没有文庙,看来网上资料要么过时了要么就是说得不准确。今日一整天都在下小雨,路上行人稀少,但以我的经验,因为下雨,家长们更会来接着孩子,于是我我打着伞站在校门口耐心等候,以便找人了解情况。遗憾的是,站了十几分钟,竟然没有一位家长前来,在路边拦下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他告诉我说本校接送孩子不在这个大门,在相反的方向。我决定到另一个大门去碰碰运气。

路旁的小河

沿着学校的侧墙前行,这里有一条小河,河水虽然有些混浊,但有水则灵,该校临河而建,对于少年而言,这是件幸运事。沿着校园的围墙一路向前走,在路边看到了黉学巷的牌子,见此立刻让我兴奋了起来,县学在此,文庙也会在此。

找到了黉学巷

在中段打问,仍无人知晓

黉学巷很窄,显然不是当年的格局,文庙是否还存在,我没把握。走到此巷的中段时,看到几位穿着睡衣的妇女在巷中溜达,不知这是什么风俗,但至少说明其家就在附近。我向她们请问这里有没有文庙,几人均称不知,无奈只好继续前行。走到学校的后门,其侧墙上写着“颍上县慎城镇回民小学”,这里虽然也关闭着大门,但在门口却有几位穿睡衣的妇女在等孩子,说明这里确实是出口。

学校后门

走入此院落

我隔着铁栅栏门问里面的保安:学校里有没有文庙。对方称没有,于是问周围几位等孩子的家长,他们也摇头不知。我看到校门正对面有一院落,院门不大,也无门牌,但里面似乎有些老房子,于是走入院中。

私搭的小房屋

进门十余米后,左手边有个小通道,里面是一座塌了顶的老房屋,此房前有几间加盖的小房子,这些房子的侧墙上都写着大大的“拆”字,甚至过道前的树身上也有着拆字,看来这里要予以整顿。

入口

正在拍照间,一个小房子内走出一男子,他转身走入后面的破败房屋,我尾随着他进去。我本想向他请教后面那个老房子跟文庙有没有关系,没成想他正在里面的一个废铁桶内撒尿,他看到我这位不速之客后冷冷地瞥了我一眼。我连声道歉,称自己只是想了解这个旧房从前是什么用途。他冷冷地说了一句:“文庙大成殿。”

已冒顶

木构件

闻听此言大喜,立即走出去回避,等他解决完后走出,我再次步入大成殿内。仔细端详,大成殿的屋顶已经全部坍塌,但木柱和横梁基本完好,但如果不尽快修复,这些木材在风雨的侵蚀下,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腐朽坍塌了。想到门口的那些拆字,估计是有关部门要修复此文庙,只是节奏有些慢。

长出了粗壮的树

简易厕所

也许是雨水充沛的原因,大成殿内长起了几棵树,树的粗壮程度早已超过了大腿粗细,这说明大成殿已经坍塌多年了。地面上有些腐朽的木梁,还有一些废弃之物,另外还有一个很小的房间,从传出的气味可猜测这里是大便处,外面的桶则是小便处。大便处用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板搭成仅一平米大小的小棚子,其棚板上贴着一张告示,因为风吹日晒,字迹已模糊不清,似乎是“谁倒垃圾谁不要脸”,而地面上果然有倾倒的垃圾。

倒伏在地面

新式窗棂

因为地面上杂物太多,我小心地寻找着可落脚之处,尽量地拍清楚一些细节,但依然是走得磕磕绊绊。我看到文庙的窗棂已经改成了几十年前的制式,看来大成殿曾为他用。

斗拱

回来后搜索相关资料,查到颍上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新方志《颍上县志》,其中提到了该文庙后来的情况:“东为黉学巷,巷首魁星阁高耸,巍峨壮观。每年三月春游,人们登阁远眺,心旷神怡。1954年大水后,魁星阁被拆除,文庙内各种祠宇被改建为职工宿舍,环境风物面貌全非,惟大成殿、明伦堂、五楹殿尚存,装饰全毁。1983年元月13日,县批准大成殿、明伦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角未坍塌

看来黉学巷巷口原本有魁星阁,后来被拆除了,文庙也曾经做过职工宿舍,所以才有了这种新式窗棂。

关于文庙后来的情况,我未查得相关记载。就目前情况看,大成殿虽然已冒顶,但很多木雕保存得颇为完好,至今依然能看到精美的花饰,并且有些斗拱也完好如初,想来修复的时候均能旧料新用。真希望尽快恢复大成殿的使用功能,在这里建厕所虽然方便了住户,但却是对圣贤的亵渎。

戟门的位置

走出大成殿,沿着中轴线边走边探看,按照正常制式,大成殿前应当有大成门或戟门,之前还应当有泮池。清王敛福纂辑的《颍州府志》中在谈到颍上县学时说:“颍上县学在县治东。先师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池规制皆同。学门在棂星门东,正殿东为崇圣祠,后为明伦堂。堂之左为进德斋,右为修业斋,后为尊经阁,前为敬一亭。戟门之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学前为云路。其魁星阁、文会亭在殿右,观德亭在学西,号房在大成门东,今俱废。教谕署在明伦堂后。训导署在教谕署东,一在教谕署西,东署圮,训导靳尚林迁修业斋。后署后有蛟龙池、游鲲池。”

移开门板入院

此处所谈的“规制皆同”,乃是指该书在前面讲到的颍州府学。从其简述看,颍上文庙规制十分完备,而今原大成门的位置却长起了几棵树。继续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个垃圾堆,垃圾堆的前方有一院落,院门只是拿废弃的旧门板遮挡着。我看四周无人,移开门板走入其中,因为担心被人轰出,我放下相机转身又把门板挡在入口处。

变成了菜地

里面幸好不是厕所,但却是倒塌的房屋,此处倒塌的情况比大成殿还要严重:仅余三面墙,且房屋地面被开垦成了菜地。几面墙的门和窗户均用砖砌了起来,将其改为了围墙。在另一侧墙上看到用菱形砖砌成的影壁,以此推论,这里应当是大成门。我小心地在里面探看,又看到一些朽木倒在地上,其中有几块雕板颇为精美,可惜在风雨的侵蚀下一触即烂,令人痛心。

垃圾堆

按照《颍州府志》所载,颍上文庙创建于元代:“学始建于寿春门外。元元统二年,县令刘居敬创造,后毁于兵。明洪武四年,县令车诚迁今地。十八年,县丞孔克耕重修。成化十年,御史郑节拓其地,御史刘忠益增廓之。嗣后,知县李时仪、曹琦、魏颂、廖自显相继修葺。隆庆元年,知县郁言概移南十丈。万历间,知县黄兰芳、何豸、张大业加修之。崇祯四年,通学议学前巷狭暗,箭不利。乡绅高天祐以原买居民顾履顺田,贴价易其住房,以辟云路,生员张三才亦拆房一间,南至城脚,四面正方。十四年,祐孙生员高熙生又修墙立坊,以正其界。”

封堵门窗变成了墙

元统二年为公元1334年,故颍上文庙已经有了近七百年的历史,明末时因战争被毁。明洪武四年,新的县令将其迁建于今址,此后又经过历代重修,且面积也在逐渐扩大中。进入清朝后:“国朝顺治十年,县令鲍弘仁重建尊经阁。乾隆十六年,县令许晋以南城河堤口当学宫巽方,旧堤久圮,捐俸倡筑。又购石建门于上,阔九尺,高一丈五尺,名曰龙门。”

雕梁仍在

看来颍上文庙还有一座龙门,就目前的状况,已然看不到龙门所立的位置。我在院内寻找一番,未能找到旧石条和柱础,于是走出院落,于侧墙上看到一块横式刻石,想来与文庙有关,于是扒在石条上仔细辨识,竟然一个字也没看清。

看不清字迹

关于颍上文庙整体的规制,新出版的《颍上县志》有如下详细描绘:

文庙又称黉学,其建筑有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五楹殿、明伦堂等。前后共4个院落,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8米,面积约为158平方米,系宫殿式建筑,殿内重梁四柱,举架高昂,斗拱奇丽,刻工精细。正上方高悬康熙御笔“至圣先师”匾额。飞檐翘角,四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音响悦耳。殿顶筒瓦覆盖,且有各种装饰。殿前有一露台,高约1米,南北宽约14米。整个建筑宏伟壮观。

原中轴线

殿东西各有戟门,北直通明伦堂,殿前露台两侧为五楹殿。内藏各种经典著作和各种古代祭器,供人们阅读欣赏。过名宦祠、乡贤祠向南为泮池,池上建有状元桥。桥南有高大的石坊,路旁东西置有下马石,即文武百官在此下马之意。再南为临街棂星大门,门楣书写“腾蛟起风”四字,两边为亚字墙,中置木栅。

隔墙可见大成殿屋顶

飞檐

继续在黉学巷的另一侧寻找,也未找到任何古物,但隔着院墙能够看到大成殿残破的屋顶,还能看到屋内长出的树。我又走回到回民小学门口,在此均可看到大成殿屋顶,可是为什么在这里向多人打问,均不知十米外就是文庙呢?真希望这座文庙能够尽快修复出来,让当地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里的文脉源远流长。 https://t.cn/z8V7sGe

#艺术之窗# 【难见“石门”】□ 严维佳
  2021年阳历新年刚过,一则“关于利用汉中石门水库除险加固、清淤清库施工期间,实地勘察石门石刻遗迹,加大调查保护工作”的社情民意信息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想到能有幸亲见距今约两千年的石门隧道及摩崖石刻,我激动得心潮涌动、夜不能寐。直觉告诉我,如果不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去一睹汉中石门的尊容,借机对石门摩崖石刻的保护利用建言献策,以后水库重新下闸蓄水,我们这一代有生之年将无缘再与石门邂逅,恐会留下终生遗憾。
  机会难得,职责使然,事不宜迟。二月初,我与水利、文物、旅游、文化、文史方面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起乘车从汉中出发,沿316国道至褒河口北上,满怀憧憬地朝着石门水库而去。一路上关于石门及其石刻的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而我的思绪则随着前夜一口气读完的,原汉中市博物馆馆长郭荣章先生所著《石门石刻大全》一书所描绘的石门石刻的前世今生而浮想联翩……
  据史料记载,秦岭巴山作为关中通往巴蜀的门户和屏障,自古以来分别形成了南北七条古蜀道,而其中又以穿越秦岭、连接关中的褒斜道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灿烂、影响最为深远。据载,早在远古时期褒斜道就已成为通道,据《史记·周本纪》《正义》注,当年“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记载,周幽王伐蜀、伐褒与褒姒北嫁入周王宫皆沿褒斜道往返汉川与周原之间。
  褒斜栈道位于汉中以北三十里,因取道发源于秦岭的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全程约250公里。它最早为战国中晚期所开辟,《战国策·秦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史记·货殖列传》记曰:“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自战国以来,先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再经历朝历代增修加固,栈道方畅通天碍,发挥着连通关蜀、沟通南北、繁荣经贸、利于辖治、行军用兵、融通文化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褒斜栈道因其所筑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栈道设施最完善、文化影响力最大,堪称“栈道之冠”。
  说到汉中历史文化,必然会提及1961年即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石门位于褒斜道南口4公里处,亦称“南谷口”,据《鄐君开通褒斜道》和《石门颂》记载,此乃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凿的一段穿山通车隧道,因当时尚无隧道之名,故曰“石门”。古石门洞长约16米、宽4.2米,洞高不足4米,是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历时数年开凿而成,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世界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褒斜栈道和石门隧道的开通,穿越石门南来北往深受其惠的百姓川流不息,加之隧道内无风雨侵蚀之忧,是勒石记事、颂功咏景、抒发情怀的绝佳之地,文人墨客、手艺匠工历经汉魏、唐宋直至明清,两千年间形成了浩瀚的石门摩崖石刻群,有确切记载的近二百品,其中又以被郭荣章先生誉为古拙兼容、饶有意趣的《鄐君开通褒斜道》,隶势劲健、斑斓多姿的《石门颂》,汉隶奇葩的《杨淮表纪》,简古质朴的《李君表》,魏书精品《石门铭》,隶书风范晏袤《山河堰落成记》,以及气势磅礴、妙趣横生的汉魏榜书题刻“石门”“石虎”“玉盆”“衮雪”等十三方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是研究中国最早摩崖石刻文化及栈道文化的精品力作,被称之为“石门十三品”,其因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享誉古今,又被誉为“国之瑰宝”。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兴修水利,解决汉中盆地及秦岭南麓浅山区及以下地区50万亩农田干旱缺水问题,国家决定在褒水出南谷口处修建石门水库,其坝址选在古石门隧道以南不足百米处(据说是因此处两山间距离最短造价低,且运送物料方便),褒斜古栈道及石门隧道遗址正好处于淹没区,这意味着以石门为中心的大量摩崖石刻将被淹没于盈盈碧波之下。我们无法用现代的眼光和角度去审视当年决策者的能力智慧,更不能脱离当时实际去评价广大建设者的诸多无奈,好在经过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及文物工作者多方努力,将其中十三品具有极高历史和研究价值的汉魏石刻整体凿下,并移于古汉台(现汉中市博物馆)予以保护,然而石门隧道内外壁其余数百方石刻连同石门隧道遗址则随着水库大坝高耸、下闸蓄水,而逐渐淹没在高峡平湖之下……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尽享石门水库泽被千里、造福桑梓、丰衣足食、农富民强的同时,是否还记得沉眠于水下的石门与石刻,它们在混沌的水下库底是否安好?
  随着中巴车沿褒河西岸川陕公路一直爬升,谷口不远处石门水库大坝已渐渐映入眼帘,只见坝顶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施工繁忙。中巴车停下后,我们一行人在水库管理和施工人员陪同下迫不及待地朝着大坝坝顶而去。站在坝顶向右侧库区望去,只见坝前堆积着大量淤泥,呈灰白色状,由于库区泄洪、拉沙、排淤而冲出一条巨大的泥沟,两侧山体上水位线以下则寸草不生,与绿色山体形成鲜明对比,十分抢眼。
  “看,那就是古石门鸡头关!”顺着文物专家手指的方向,大坝以北左前方百米处一片库底淤泥之上,白色山石堆中耸立着一座约十几米高的巨石,犹如公鸡的鸡冠,对照古石门洞旧照,我们看到的正是古石门隧道顶部的鸡头关,但根本看不到石门和栈道遗址,更不见石门石刻的踪影。根据工程人员测算,我们所处的石门水库大坝高程约海拔620米,目测淤积库底裸露高程约570米,而古石门隧道底大约位于海拔545米,以此推算古石门隧道应位于现空库淤积高度35米以下,所谓寻访石门遗址及石门残余石刻几无可能。
  在与文物保护部门和水利及施工方现场商讨中,有人提出可否由人工开挖库底淤泥,让石门隧道及石门石刻重见于世,也有人提出修建一个水下石门石刻博物馆供游人参观游览。但经过大家反复论证:当年将位于石门隧道内及周边的十三品珍贵汉魏石刻凿下搬走,已属不幸之中的万幸,至于挖出石门原址难度太大、时机不成熟,这也意味着随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石门隧道遗址及残余石门石刻很快又将沉没于水底。
  既然重现石门石刻遗址已不可能,可否在重建汉中市博物馆新馆时专门建造一个石门石刻复原体验馆,将古石门隧道及褒斜栈道连同石门精品石刻按原形原大,用现代制景及声光电技术予以复原和重现呢?同时,为抢救性发掘石门石刻,可否利用蓄水前这最后时机,对现有库区淤积线以上部分,两侧山体当年连云栈道遗址上未被发现的摩崖石刻,利用无人机技术,组织专业团队立即着手开展一次溯源普查呢?文物旅游部门的同志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并表示已着手开展论证和普查工作。
  离开大坝坝顶的时候,我是依依不舍的,三步一回头,用手机一遍遍朝着露出库底的石门隧道上方鸡头关拍照,尽管它早已没有了两千年前的雄伟壮阔,但我知道它代表了石门隧道和石门石刻两千年的精神和智慧,尽管它很快又将沉于库底难见天日,但它们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有朝一日,后人们会用智慧和力量让它们重现辉煌。
  值得庆幸的是,汉中市已决定兴建新的汉中市博物馆,以更好地重现石门景观,同时加大对散存石门摩崖石刻的收集与发掘。更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也在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石门石刻的研究、收藏与保护,他们中有筚路蓝缕、呕心沥血,集毕生精力写下《石门石刻大全》的八十多岁高龄的原汉中博物馆老馆长郭荣章;有倾其所有、痴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修复、宣传、开发石门石刻的汉中民间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林森;有多年来致力于石门石刻研究与保护的专家学者梁中效、黄建中、黄宝柱、左汤泉;也有热心支持保护石门石刻的政协委员何宏斌、卢辉、李辉,他们对石门石刻的热爱也必将激励更多热心人士投身其间,义无反顾、奋勇前行。
  近闻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工,不日将下闸蓄水,届时褒斜栈道和石门石刻将再次沉于水下。等到水库再一次除险加固,也许还得三十年或五十年,或许我们中许多人都已不在世,等不到与石门的再次邂逅了。眼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呼吁,启动“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或许这样,这批“国之瑰宝”纵使身处湖底,也能散发芬芳、重现辉煌。

因缘友的分享已消失在网络里,故予再分享并起了文章标题:感觉不到的宇宙

把跳绳绑在门把手上,站在远处拉直绳子上下晃动了一下。绳抖出了一个形状,自手端起行进,触碰到把手后停了下来。

波形可以任意创造,绳子都会帮我们传过去,是不是感觉挺好玩的?

波形出现又很快消失了,但绳子在抖动完之后依旧是原样,波形和绳子,谁是真正稳定的存在?波形只是绳子运动之后产生的相位分布,借由绳子的振动产生了可观测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固定的速度传播(速度仅仅和绳子材料相关),能量受到损耗就会很快消失。但绳子不会因此消失,它只会安静地等待着那个躁动的手创造出下一个波形。

静止的绳子并没有运动能量释放,因此无法造成周边空间的能量扰动,只有振动形成波形,才能借由空气分子等周边存有,将能量信号传播到外界,被潜在的接受器接受到。

如果有一个没有眼睛,只能感知空气扰动的生物在绳子旁边,它又如何认识绳子?绳子静止时它只会认为是空无,只有绳子上存在振动时才可能感受到其波形的能量,这个生物会认为“绳子”的形状是其振动的波形形状,它不会知道真正的绳子是何物。

所以猜猜我们所观测的物质世界是宇宙本身还是其振动的波形?

此处引用KFK的提示:可见为虚,不见为实,可见者须臾,不见者永恒;肉眼只是辅助,要用那看不见的去感知那看不见的。

如果绳子足够长,如果把绳子首尾两端绑在一起,并让它处于失重状态,没有阻力——那么我将会看到所创造的波形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在绳子“环”上传播,左边右边会有相同的波形向相反的方向行进,然后在半周处遇见、相互穿过(波动叠加),行进一圈后回到原点,如此一圈圈永不停止。

左右相反方向传播的波形互为反物质,波谷和波峰可以分别定义为阴和阳,所以一个波形在绳环(宇宙轮回)上的无限循环传播,被推背第六十象描述为一阴一阳,无始无终。

波形随时间传播具有必然性,这被称为因果,而波动相位之间在整个轮回上的正负守恒,即为业力。无论人或事物,如果一味追求正相或长期处于负相,必会有反向的平衡力量来纠正这一点:因为创造实相的任何一个频率的波形在整个轮回上其相位的均值都是零,所以宇宙中也只可以存在均值为0的实相,若局部有极值必在相邻区域有反相作为平衡。

如果我在某个位置向绳子不断输出振动,直到环上两个相反运动的波形成了驻波,此时绳子将会出现一种奇妙的形状——观测到的波形似乎不再传播,绳子的形状将会“固定”,某些地方会永远静止,称为驻波波节;有些地方会原地简谐振动,称为波腹。波节间距必定是绳子长度的整数倍分之一,该整数设为N。

绳环(宇宙轮回)上的驻波形态——波节固定,波腹简谐振动,N=8
图1
不同N值的驻波可以同时在绳子上存在,以叠加的形式在绳子上创造出非常复杂的波形。
图2
波形叠加(太难画了就这么着吧)
任何一种显化的物质或能量都可以由多个N值的驻波波形叠加得到,合成的方式是逆傅立叶变换。
图3
只要频率足够大,波形叠加可以形成任意形状;注意,这个时域图像没画全,后面还要有一个对称的向下的矩形波,让相位均值平衡为零
如果把波的介质由绳环升维成球面、高维超球,所创造的波形也会变成平面波、立体波、超维波……

假设我的手速足够快,创造波形的波长足够小,那么我可以在介质中创造出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形态。可想而知,造物主是怎么创世的。

为何宇宙中为何物体速度永远不超过光速?事实上光速是宇宙的本征波速(正如绳子上波形速度只与绳子材料有关,光速是由宇宙本身特质决定的),所有的物体(波形)均以光速运动,所观测到的非光速波形只是其速度在三维空间外具有分量。至于波粒二象性中的粒子态,只是无数观测的瞬间振动恰好到达了同一个位置形成的观测表象,而波动态才是本质。

佛祖所言:凡有所相,皆为虚妄。我们只看得到介质振动的波形,却看不见振动者本身,如能从婆娑世界中看到宇宙的本源,即见如来。

用手机照身边的风景,经常旅游拍摄美好的生活
一个很反思的问题:照片和风景一模一样吗?

虽然乍一下很难看出差别,但细究起来差距便显而易见,风景至少是三维信息,但照片是二维的;风景的像素尺寸至少达到了普朗克长度(小于普朗克长度的事物人类均观测为黑洞),但摄像头的像素尺寸却在微米级别,数量级都差了一大溜。

那么,为什么摄像机不能还原风景的全部信息?

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来讲,成本过高:提高像素单元的密集程度会大大提高制作难度、图像处理耗时以及综合成本。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价值不明显:除了拍照发烧友和专业使用者,貌似当前的分辨率也可以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

如果我们人类所观测的世界也是一个“拍照”的结果会如何?

和相机差不多,人类对外界的观测结果是降维、简化后的信息,致使观测结果存在最小单元(普朗克常数)。至于原因也和相机差不多:成本太高,价值不明显。

试想人类要用有限的能量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其进化方向(或被设计思路)必然要考虑能量使用的性价比,如果用无限的分辨率对超出必要维度的信息进行采样,肯定要累死自己,也要累死DNA,所以为了活的更轻松一点,人类进化(被设计)为观测存在有限的分辨率(普朗克长度)和有限的维度(观测三维)。

但是正如高考考卷会出几个拉分题一般,人类机体也给有更高追求的个体留下了一个高级探测器,即“大脑深处的官能”松果体。肉眼观测电磁波成像,天眼(松果体)观测引力波(高维电磁波)成像。如此既照顾到了大多数考生的基本生活需要,也照顾到了少数学霸探索宇宙真理的高层次需求,非常的人性化。

至于我们是如何观测世界,此处需要看看拍照的原理——外界光线进入相机光圈(对应瞳孔)后,经过透镜组(对应晶状体)聚焦,被焦平面处的光电探测器(视觉细胞)转化为电信号(生物电流),传输到集成电路(神经系统)、芯片(大脑)中进行处理,最后获得了图像信息(实相)。

相机不愧是人造的,原理几乎都是抄袭:)

那么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相机是如何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

相机在光束聚焦平面处放置能感应光子的传感器,让传感器上的电子吸收相应波长的光子,产生能级跃迁,用电子激发态数量来产生相应大小的电流,最后用电流的强度衡量了相应频率(颜色)的信号大小,以此实现了光-电的转化流程。

概括来讲,相机吸收了与其电子跃迁频率相同的能量,产生了感应电流,最后转化成了视觉信号,构成了图像。

将这个过程应用到人类的观测过程则何如?光在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相遇,如果视锥细胞的频率能够与光能共振,则会处于活跃状态,以生物电流的形式通过神经系统传给大脑,无数的生物电流作用后就变成了图像。

那么不能与视锥细胞共振的光结局如何呢?很简单,存在但不被观测,所以世界上会有不可见光(无法与视锥细胞共振)。至于为何不被观测,频率差别太大呗,以下是共振曲线,只有频率非常接近时才会有明显的共振发生。

通过眼睛的观测只是六识中的其一,肉眼的观测范围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其他几种也不会高到哪里:这也情有可原,人类首要任务是生存和开心,宇宙那么大,只观察有用的信息就好,多余的信息并不一定有用。如果信号的频率在六识之外,那么就会实现完全的“频率隔离”,在人类的世界里完全隐身了。

将人类的六识的感知频段定义为意识观测频段,则人类所感知的世界就只能是意识观测频段内的所有能量。在这个频段之外,能量依然存在着,也可能在数学公式中被算出来,但却是暗能量。

频率是人类的维度坍缩。

除了有限频段造成的暗能量问题,人类的频率感知机制还有另一个缺陷:由于人类观测世界的最小单元上,意识只能与能量的一个频率共振,造成了人类经历的所有事件的基本元素只能对应一个频率,相当于拍的三维美景却只能呈现在一张二维的纸面上,这种维度的损失被当下科学总结为量子态坍缩。

这也是为何会有薛定谔的猫的问题,猫的死活取决于观测的意识与何种频率的能量共振。

如果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丑恶、仇恨、无明等事物,那也可能真怨不得外界,本质上是自己的意识频率不够高。所以很多时候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换一个态度和心情(意识频率),用吸引力法则和同步性原理改变对外界观测结果。
下面 随缘看看,随缘得果,别较真。
由于观测行为决定了我们感官认识的世界,因此我们所看的世界是高维宇宙的低维投影,是某个频段的实相(实相被描述为振动所形成的复杂波形表象),而多个频段的实相在时间线上平行存在着,于是也就有了平行实相;而六道轮回,就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六个平行实相,是六种不同频段的集体意识构成的六种不同的低维现实。不同频率层的实相可理解为同一操场上不同的跑道,彼此看不见,却都在同一个高维空间,处在不同“版本”的地球上。至于添糖地域、三界、太虚之境、大千世界等,换个词罢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他们都会奋力去追求,但是谁喜欢他们,倘若不是他的菜,他就会远离逃避,甚至是讨厌!射手座的一般都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不拘泥于生活与世俗,向往自由
  • 关于清明#爸爸妈妈一切安好姥姥姥爷身体健康唯一不在的只有爷爷对您的记忆十分短暂只是又模糊又清晰的 安葬您的那天我站在离您又远又近的地方如果您想我了 就告诉我我就
  • 。你喜欢的是拥有反转魅力的黄嘉新/hjx,还是小熊软糖嘉羿,或是舞台上的王者jy,给你带来心动狙击,不管是哪一种,嘉羿粉丝都感谢你关注我们年轻活力正能量艺人嘉羿
  •   截至4月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376例(其中重症病例2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964例,累计死亡
  • 吴斌认为,“诚信”是企业成功的立身之本。人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在于他是否能体会这“水之七善”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就定能做到“夫唯不争,
  • 人一旦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是很难找回来的……人品不好的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一定不要深交!《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就算有再大的本
  • 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波斯语版已经翻译完成,目前由伊朗总统府下属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电子版并提交伊朗卫生部,供伊朗民众免
  • #黄霄云[超话]# 30天安利黄霄云##超能少女黄霄云##正能量歌手黄霄云#@黄霄雲Ghost Day7为什么喜欢她我对音乐的感受就是让我起鸡皮疙瘩,震撼后来了
  • #全国性哀悼活动# 2020年注定是打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烙印,这一年发生过什么,或许会被铭记很久很久 当10点防空警报鸣响的时候,希望各位一起献上对英雄的哀思
  • DAY331 开心的一周! 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三!重回前十! 不过英语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倒退 地理有进步!大题只扣了两分yeah! 数学正常发挥做到了会做的题
  • #琼瑶悼念平鑫涛# #琼瑶丈夫平鑫涛去世# 后,琼瑶在社交网站发布千字文章悼念丈夫,文中她回忆了自丈夫因尿毒症入院以来的三年日子,感叹:“鑫涛,你解脱了!我,也
  •   引领时代“最强大脑”再聚泉城  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的顺利举办,让新媒体界的“最强大脑”齐聚济南,年会永久落户济南,也为济南搭建了一个全国性高层次新媒体交
  • “总之,(超细纤维技术的商品)体验是很重要的”(村上执行董事),从12月4日开始,接下来的一年中,公司都会致力于超细纤维技术的推广。”  超细纤维技术的应用继护
  • 但近来德国汉堡大学学者考究,梵高的耳朵更有可能是被朋友高更所割。什么样的诱饵系统吸引什么样的人,我又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 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对梵高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美术课时那个古怪,会把自己耳朵割下来的有一点疯的天才艺术家。#COCOSTAR ART# 梵高画向日葵只是因为高更喜
  • 此外,他还强调说,数据资产的应用对整个银行金融科技转型极其重要,将数据及应用团队划拨至信息技术部,能够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数据资产的有效发掘和应用。这是业内首个线上
  • 明知道自己会死却还是奋不顾身[悲伤]“这是苟延残喘、不孝之命”允子经历的太多了,承受的太多了[泪][泪][泪]我要感动死了啊啊啊啊啊越来越期待电视剧了[泪]#朋
  • 可能会有人误会我的粉籍 这里是mtjj唯粉 ✴ 我关注CP超话不是站CP 我喜欢两个人相处我相信两个人是好朋友 这里也是为了关注一宝动静 ✴因为我不站爱情
  • 因为我们无明,不是在苦上就是在乐上,平常的舍受可以通过禅定解决,有时候睡觉没有梦境也是舍受,要达到这样状态,根据个人根性的不同,需要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总说还是
  • 喜欢伦伦三年了,他是我第一个追的明星也是最后一个,看到伦伦伤心自己自然而然的也会跟着伤心,看到伦伦开心,同理,也会开心的像个智障儿童,很多人说追星的人很可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