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无生灭,此岂非涅槃。
自性不生不灭,这难道不就是涅槃吗?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金刚经》的方法更直截了当,就是三个字:不执著;或者是四个字:无住生心。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觉照一切是生心,不修不整不散乱是无住。虽然有此觉照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

  生清净心,生心就是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之心。清净就是不住布施等六度之相。

  那么,清净心到底怎么个生法呢?就是经上所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一直多少亿个大劫都还是生死凡夫,病根就在一个“住”字,“住”就是执著。六根对六尘,眼见色而住于色,比如我们会分别这是白色,那朵花是红色等等,其实这就叫二取实执。你有能取、有所取,你执著于它实有,这无明实执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无明实执不破,你怎么修,你也难以成就,只是种一点种子。分别这是长方形,那是三角形等等,总是分别这些色法,依色法而生心,分别执著;乃至于意根对法尘而住于法,处处粘缚,无由解脱。遇到什么执著什么,所以叫做遍计所执性。

  二乘声闻缘觉之所以为二乘,其病根也都在一个“住”字,所以要无住,无住生心。因为他虽不住世间诸法,但住着涅槃,还有细微的所知障,所以就沉滞于化城,不得到宝所。

  权教菩萨之所以为权教,其病根也在一个“住”字,虽修六度万行,而住着于六度的事相,所以“三轮未能空,不得到彼岸”。

  《现观庄严论》中弥勒菩萨开示说:“谓有执常有,谓无执断见。是故于有无,智者不应住。”这就产生无住生心。无住。

  佛法如果你没有传承,自己以凡夫心去测度,往往闹笑话。凡夫就是这样,一听到有,就执著于它常有,不知道那其实只是现相有,没有什么本体,只是缘起有。一说空就认为什么都没有,那更错了,“无所得中无尽得”,佛性中有无尽的宝藏,有无形的金子,只是没有做成金器首饰,你看不见罢了。

  我们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不执著于念头,一切无住。(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不执着于自我)。首先是保持正念消融妄念。然后“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性德彻底显发,一切无所住,而又活泼泼的,这才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也不是没有相,千万不要误解。

  一切相都不会障碍我们的本性,关键是破掉对种种相的执著,无论什么相都不要执着,世间的相、染污的相固然不要执著,出世间的相也不能执著。我们一直都在说,小乘四果不可得,佛因地得授记不可得,得无生法忍不可得,都是要破执著。相存不存在?当然存在,但对相的执著就让我们难以解脱,所以要能非常深入地思惟。

  所以就可以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是见真心之体的方法,如果真正的是极无所住了,你就是见性,见到本性了。五祖弘忍禅师就会称赞你:“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则名大丈夫、天人师、佛。”所以《金刚经》号为极无住宗。这是了义大中观见,最圆满、最透彻的经典。

  “而生其心”,那真心的相和用也就现前了,所以体相用都具足。

  如果无所住,不生其心,就是有体不起作用,就住在涅槃里,就是堕在空里,空的一边,这就是二乘;生心而有所住就是处处执著的六道凡夫。破两边是中观。

  如果从究竟义上、最圆满的见地上来说,“应无所住“是最甚深的无缘大空性法。这个无缘不是没有缘,一定不要搞错,无缘是什么?无缘是不被缘起所束缚,这样的甚深大空性法。“而生其心”是光明无为法,这就是现空双运,显现的和这个大空性双运,也就是我们说,我们这个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双运,彻底显发圆满成就。

  一切佛法不相矛盾。中观是说般若波罗蜜的体,法相唯识(或者说瑜伽行派)是说它的修,如来藏是它的果;所以就是见地、行持和果位三者是一体,不过都是从不同层面来说大般若法。

  有些人没有通透理解,他学唯识就会执著于唯识,就觉得中观不究竟;他学中观就拼命去批驳瑜伽行派。其实都是执著于法相,都是没有真正透脱。

  所以我们要知道“应无所住”是指本来清净,“而生其心”就是指任运自成;本来清净,任运自成这个就是般若三昧。所以我们才能恍然大悟,哦,原来六祖大师他为什么能因为这一句经文而豁然大悟?这就很了不起了,六祖大师以后一千多年,中国的佛教都是依靠这一句话才兴盛起来。如果没有六祖大师悟到这一句经文,他没有得到祖师衣钵,或者是神秀禅师得到了,那后续中国的佛法有没有这么兴盛,那就很难说。所以说五百人中眼独开,开后世中国佛法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六祖大师是最有贡献的。

  他是从哪里出生的?就是从这句经文出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完这句话以后马上就发心去求法,虽然当时他家里面很穷困,卖柴为生,住的是个破烂的小茅棚,其实那就是真正的庄严佛净土了。为什么?悟道是真正的庄严。我们现在的种种庄严都是从那个小茅棚的庄严而开始,而得到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真正地通达,怎样来成就清净心。

  更透彻一点说,要真正成就清净心的话,我们是一定要能破执著。种种凡夫也好,二乘也好,权教菩萨也好,病根都在一个“住”字,这个“住”就是执著。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慧老讲述

诸同学!“心地法门”四字,吾人在表面上,每每忽略看过。不知这四字的意义,最为紧要,最为广大,如能细心领会,便可悟道,何在多求。这四字分开来讲,“心”便是佛,“地”喻心量,“法”者正也,“门”者路也。就是说,此心若能如地,即入正觉之路也。
吾人自心,本来无量遍满,能生万法,亦如地具有博大深厚之德,能生万物,故以为喻。地之所以能生万物者,以其能任运随时,行所无事,浑然无知,寂然不动。而众生迷真逐妄,见境生心,遇物即动,于是自蔽灵明,转增障碍。学佛人以妄修真,即当取法乎地。然山河大地,皆因妄生,有成有坏,吾人何必以妄为法,须知地虽是妄,他的功德,却是无量。地能生一切物,能载一切物,能容一切物。而且生一切物,是来养育众生,而不自私自利;载一切物,是大小兼收,净秽一体,而无取舍分别之见;容一切物,听人污秽毁凿,寂然不动,而无厌拒嗔恚之念,所以称为大地。假使吾人的心量,能够与地同其大,能够同地一样利他,无取舍嗔恚的我执,一切不动,便不难与真如本心相契,还有不成就的么?我等学的是心地法门,日日说心地无非,利他无我,到底我等的心,能不能像地一样的大,能不能养育众生,能不能兼收并容、听人污毁而不动?不要说不能任人污毁,恐怕一句空话都不能容。不要说养育众生,恐怕对自己亲属,尚不免自私自利。如此还说什么心地无非!学心地法门的人,时时刻刻都要将自心与地比一比,看究竟比不比得上。据我看来,不要说像大地那样大,甚至连一亩地那样小,都比不上。何以故?一亩地,一年四季,还能生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养育众生,也有犯而不校的容量。试问我等心量,比这一亩他的生育容量如何?大家若不在这个上面去思索、去用功,无论如何,得不著受用。
地能大能生、能载能容,与天合其德,所以古人称天地之德曰“大德”。凡属心量功德,同大地一般大,即为大德。学佛人已有成就,亦称大德。儒家云:“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学佛而成大德者,对于位禄名寿,已如梦幻泡影,惟初发心不明佛法者,多有为求位禄名寿而来。但是要得位禄名寿,必须到大德的地位才行。若想成为大德,则心量与功德,必须同大地一般才行。
诸同学!何谓登地答萨?因其心量功德,俨然同大地一般大。至于二地三地的菩萨,其心量功德,就同两地三地一般大。乃至远超十地,方称等觉妙觉。大家思量思量,我等心量功德,有一个地大没有?须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等自心佛,本来具足无量功德,比十地还大,只缘妄心不息,时时执著外境,遮障真如自性。亦如日月光明,本可普照,只因云雾遮蔽,遂不显现。一旦云雾消散,光明顿复。修行人一念真心,顿超十地,亦复如是。故广额菩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要明白,地所以能够成就如此大量功德,就好在浑然无知,寂然不动。我等其所以不能够的,就坏在知见多、容易动。须知知见多、容易动,皆缘妄心不息所致。妄心就是火,吾人妄心一动,就如火在心内燃烧,遂生烦恼。故烦恼亦名热恼,即是造业受苦之根本。
三界唯心,亦名火宅。火宅中本有法王,学佛人是要在火宅中觅法王,才算真有受用。而凡夫认幻为真,舍真逐幻。所谓一翳在眼,空花乱坠,只见空花,不见法王。殊不知三界一心,转识即智,忏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觅自见。凡夫不悟此理,自心中常被无明烈火烧著,不但不见法王,且被此火烧绝本具之功德。所谓一念嗔心起,烧尽功德林。我等学大乘法门,应知诸法如幻,诸法亦真。凡事不动无明,不生烦恼,认定坏就是好,好就是坏,一切一切,不取不舍,不但火不能烧,而且这个火,也就转成智慧光,彻照无边,与诸佛同体。吾人自心,原能自主,但因定力不够,常被业境所转。然业无自性,只要我等能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别心,乃至一百六十种相续心,八万四千尘劳心,一概空去,妙明真心,自然现前,便可与天地同德。
心地法门,以禅密兼修,而顿超直入,即凡成圣,亦是登地菩萨所修。大家能修此无上法门,即是大家因缘成熟,慧明不过指路而已。希望大家,难行要行,难忍要忍,难舍要舍,难成要成,努力在心地上用功。如果遇而不遇,见同未见,错过胜缘,岂不可惜。当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等学佛是来解决生死问题的,若别有作用,不惟不得真实受用,且恐转增业障。我等且不说解决生死问题,当这种末法劫难之际,何等烦恼,若无安心立命之道,易生厌世之心。但能依心地法门,切实修心,学地之量,法地之德,不仅清凉自在,且能转动一切,又有何劫难之可虞。佛法目的,原是济世利生,简言之,就是要挽救人心。学佛人欲挽救人心,应该先救自心。欲救自心,应当在心念上用功,忏除一切恶念,增长一切善念。更要时时检查自心正不正,大不大,能不能同地一样不动,有没有与地一样功德,如此方是真修心地法门。我再给大家四句偈,仔细参思,自然有益:
  学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
  贪嗔痴爱疑妄尽,不动无明是活佛。

以無邪見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
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自性皆不能染著,
名眾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歸依 」

( 見《 懺悔品 》)。
 
眾生的心中具足般若性,
具足佛性,

只因無明煩惱執著,
而使得眾生沈淪於生死流轉之中。

所謂修行,
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的無明煩惱執著,
開發般若性。

一旦撥雲見日,
悟到般若性,
也就是見性成佛了。
 
四 、無相、
無住、
無念
 
無相、
無住、
無念是般若法門修行的三大要領。

在性空,
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
契入諸法實相。

實相,
是無相的。

如《 金剛經 》說 :
「 實相者,
即是非相 」。

又曰 :
「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

由認識到實相之無相,
生起無住行。

《 金剛經 》說 :

「 不住色生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

又曰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由無住達到無念的境界。
 
《 壇經 》
也以無相、
無住、
無念,

作為禪者的修證要領。

經中說 :
「 善知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
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 」。

何為無相?

《 壇經 》說 :
「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此以無相為體 」。

無相是離相,
不住於虛妄差別之相。

何為無住?

《 壇經 》說 :
「 念念中不思前念,
若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

若念念不住即無縛,
此是以無住為本。」

無住,
是-個念頭上保有智慧的觀照,
不住著於六塵境上。

何為無念?

《 壇經 》說 :
「 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
於自念上,
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即絕,
一念絕即死 」

( 見《 定慧品 》)。

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接觸,
或者什麼都不想,
而是在接觸外境時,
心不染著境界,

如同明鏡,
物來則現,
物去則無。
 
般若的開發,
明心見性,

是從無住、
無念的修行中取得。

《 壇經 》說 :
「 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

( 見《 般若品 》)。

能時時具足智慧的觀照,
於一切塵勞境界中,
不取不捨,
便是見性成佛道。

又說 :
「 若開悟頓教,
不執外修,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即是見性 」

( 見《 般若品 》)。

內心中能夠常起正見,
不為煩惱所染,
便能見性。

無念的成就,
也就是般若的成就。

《 壇經 》中說 :
「 善知識!
悟無念法,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
見佛境界。

悟無念法,
至佛地位 」

( 見《 般若品 》)。

又曰 :
「 若識本心,
即得解脫。

若得解脫,
即是般若三味,
即是無念 」

( 見《 般若品 》)。

這都是顯示了在修證中,
成就無念的重要意義。

所以《壇經》中,
有行思,
懷讓,
永嘉, 
三人,
參見六祖,

因為他們深契無住,
無念之旨,
而得到六祖的認可。

( 見《 機緣品 》)。
 
在日常修行中,
禪宗的修行也體現了無住的風格。

如對於坐禪,
以往坐禪,

禪者都非常注重坐相,
並對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

而《 壇經 》中
卻呵斥坐相。

經中記載 :
「 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

祖問 :
汝師何為開示?

對曰 :
常教海大眾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
住心觀靜,
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過 」

( 見《 機緣品 》)。

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
禪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
本身就是住相。

因為道是無相,
道遍一切處,
自然應然從行住坐臥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如坐禪的用心方面,
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
繫心一境。

而《〈 壇經 〉
叫我們坐禪,
要心無所住。》

六祖曰 :
「 此門坐禪,
無不著心,
亦不著淨,
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

若言著淨,
人性本淨,
由妄心故覆障真如,

但無妄想,
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
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
著即是妄,
淨無形相,
卻立淨相。

言是工夫,
作此見者,
障自本性 」

( 見《 定慧品 》)。

這是從見性,
觀實相入手,

以無住為方便,
定即是慧,
定慧一體,

與小乘禪觀的由定而慧,
顯然不同。
 
五 、在生活中修行、
解脫
 
般若法門以無相,
無住,
無念為修證要領,

因此,
它並不規定許多修證的儀規,
讓你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
而是重視生治中的修證。

打開
《 金剛經 》,
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世尊很平凡的生活。

所謂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坐而坐。

別看很簡單,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
 
《 壇經 》
繼承般若法門的修證方針,
同樣也重視生活中的修行。

《 壇經 》中說 :
「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渡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免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具打卻,
菩提性宛然 」

( 見《 般若品 》)。

道在那裏,
道在世間,
不離世間。

凡夫無智,
充滿妄想執著,
故不見道。

倘能以智慧觀照世間,
自然能與道契合。
 
《 壇經 》
還有一段,
六祖為在家居土開示的修行法要。

經中說 :
「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參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遊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此依法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

( 見《 疑問品 》)。

所謂持戒,
參禪都在生活中,
而不是離開生活,
另有修行的方式。
 
對於往生西方淨土,
通常人們總是執著十萬億國土外的西方,
而忽略自心的淨化。

針對於此,
《 壇經 》
也提出了心淨國土淨的思想。

愚人不識自淨其心,
終日願東願西,

有智慧的人,
應該從自心入手,
消除內心的不清淨因素,
十惡八邪,

當下便是西方淨土了,
何必去追求十萬里之外的西方呢

( 見《 疑問品 》)?
 
六 、結論
 
縱觀
《 壇經 》的
般若思想,
是以性空,

無所得為基礎,
開顯般若性。

一切眾生心中具有般若性,
只因無明,

妄相、
執著,

而不得顯現。

在認識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
時時保持智慧的朗照。

以無相、
無住、
無念的修證方法,

明心見性,
成就般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更有保时捷911珍藏限定车相送!传世经典车型搭配珍藏限定涂装,怎么能够错过!
  • 懂得尊重别人,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只要你有能力,月薪过万不是问题)这是一支年轻人的团队,期待有梦想的你加入!
  • 为什么ta会主动想要知道你的消息呢,你们现在已经分手了,你们就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罢了,你在好好的生活,又没有出事,那么对于一个跟ta没什么关联的人,ta何必要费
  • 策划:栀势基地主催:颜椤美工:火邪从昨晚到现在真情实感的难过崽崽们千万别散呀这个赛季最开心的是见证了尾子的成长真的变成了队伍的哥哥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五人同时发挥
  •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景点地址: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代表景点: 野牛山、蒲麦地、娘娘顶、聂脚沟、理想牧场#小众宝藏旅行地#这几天也干了好些事
  • !谁抢了机动门票精准点草,少在你东哥广场拉屎我们没有社交账号的暴力熊猫全力备战中,勿cue离谱,刚刚遛狗————前方高能,吃饭勿看————结果她第一次拉屎就两小
  • 新车根据配置的不同提供三种不同风格的轮毂,均为双色搭配。早前在大益专营店购买一些茶样,包装精致价格合理,心里欢喜。
  • 我希望点的歌都是你喜欢唱的。我希望我希望的是你希望的。
  • 穆旦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从你上路的一刻起,便注定要做一个孤独的英雄,无需光鲜的战利品和他人的赞赏,想要证明的是对于人的定义,想要彰显的是
  • 昨天信誓旦旦跟爸妈说今天我要起个大早去给他们买早餐现在外卖刮大风大雨 但我 不会被打败的天还没亮..黑的房间昨天一天把NANA看完了 看完之后心情像是抛在半空中
  •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我拍照的时候没阳光,没拍出它的毛绒感,借用一些美美的博主穿搭给你们看。
  • 在冰波极富诗意的幻想世界中,他特有的幽默趣味、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带领读者重温那一份来自童年的,纯净无暇的感受。抒情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震撼的心灵体验。
  • 如今《当家主母》延续使用这种滤镜,谁料又遭网友吐槽,说滤镜暗沉、演员脸色煞白,跟清朝釜山行似的,整个就一股阴间风,还不如当年《宫》的阿宝色。如今《当家主母》延续
  • #相亲##治愈不开心# 年头的相睇对象,年尾又相睇多一次[允悲][允悲][允悲]同样的风生水起酒楼,同样的心想事成房,同样的媒人,同样的对象,同样的“对接人一出
  • 僕は相変わらずヲタクとして生きてます(貴方以外の人ねー)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これかも僕は一生叶わない片想いを続けて生きていこうと思います。出てきたのも、肝心な時にし
  • 这些年fo我这个号的应该看我发过很多关于家庭的牢骚,说过很多怨恨父母的话,很多人觉得我年少轻狂,总有一天可以和家庭和解。从小到大她都是表演型人格,永远在外人民面
  • 而陈磊丝毫不相信父母会把钱和房子都给王贝贝。他表示“假离婚”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买完房子就复婚,不会有意外情况。
  • ——如果你能让别人在相处时和你觉得愉悦、舒适,你对他的情绪价值就会很高,感情就会非常稳定;反之,如果你总让他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总吵架、批评、指责、作,那么你
  • ”不过话说回来,从田静阻止小姨的做法来看,她还是不希望田家人和杜新枝正面“开战”也就是说,田静并不希望娘家人在“二八事件”中陷的太深,要知道,原本“二八事件”就
  •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在西藏创建的第一所中学,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学。⛰️⛺️.夜晚的降临使得海浪声清晰起来,我们被虫鸣声包裹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