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必须上!
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每条都受益终生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
讲经三百余回。

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里,
最初直畅本怀,

讲说《 华严经 》二十一日,
后因观机逗教,

又再说
《 阿含经 》十二年、
《 方等经 》八年、
《 般若经 》二十二年,

《 法华经 》和
《 涅槃经 》共八年,
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

佛陀说过无量数次,
感化无量数人。

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
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
到达涅槃的彼岸。

以下20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
以见佛陀的慈悲。

1 、八风吹不动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名之为
“ 八风 ”,

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
让人心神不安。

如何才能
“ 八风吹不动 ”?

在《 法集经 》中,
佛陀说 :

能说空者,
世间之法所不能坏。

何以故?

心不依止世八法故。

何者为八?

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
不生忧喜称讥之音,
而无欣戚毁誉二法,

心不高下,
于诸苦乐,
不贪不厌,
如是世法,
不能破坏。

2 、人之异于禽兽者,
在于人类能知能觉

人能知能觉,
能够反省改过,
懂得惭愧忏悔。

《 增一阿含经 》卷九说 :

有二妙法,
拥护世间。

云何为二法?

所谓有惭、
有愧也。

诸比丘!

若无此二法,
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
有兄有弟,

有妻子知识、
尊长大小,

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

以其世间有此二法,
拥护世间,

则别有父母、
兄弟、
妻子、
尊长、
大小,

亦不与六畜共同。

3 、忏悔,
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
并能增长善根。

佛陀在
《 五分律 》卷三说 :

于我法中,
若知有罪,
而忏悔者,
增长善根。

4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

佛陀在
《 罗云忍辱经 》说 :

忍之为明,
踰于日月。

龙象之力,
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
万万不如一。

七宝之燿,
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
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
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
虽有大福,
福不如忍。

5 、是非朝朝有,
不听自然无

佛陀在
《 增一阿含经 》
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

说 :
不毁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6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唯 “ 精进 ”
是最好的良药

佛陀在
《 杂譬喻经 》 中举出
“ 精进报至 ” 的故事说 :

昔有伎儿,
作种种伎乐,
从一富长者乞牛。

长者了无与心,
故语之言 :

“ 汝能如是勤作伎乐,
昼夜不息,
满一岁者,
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 :
“ 能。”

复与主人 :
“ 能听不?”

长者亦言 :
“ 能。”

于是伎儿闻是欢喜,
一心作乐,
三日三夜,
未尝休懈。

长者厌听已,
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7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古人说 :
“ 养心莫善于寡欲。”

又说 :
“ 知足常乐。”

因此,
世间上最富有的人,
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

真正的富人,
是知足的人。

《 佛遗教经 》说 :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8 、知恩报恩,
是做人的根本

《 优婆塞戒经 》说 :
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

于己怨者,
恒生善心。

9 、重视孝道,
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

在《 贤愚经 》中,
佛陀开示阿难 :

出家在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计其功德,
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

我自忆念过去世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
上为天帝,
下为圣主,
乃至成佛,
三界特尊,
皆由是福。

10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必然有一位
“ 贤妻良母 ”

如何才是贤妻呢?

在《 玉耶女经 》中,
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 :

作妇之法,
当有五等。

何谓为五?

一如母妇,
二如臣妇,
三如妹妇,
四者婢妇,
五者夫妇。

何谓母妇?

爱夫如子,
故名母妇。

何谓臣妇?

事夫如君,
故名臣妇。

何谓妹妇?

事夫如兄,
故名妹妇。

何谓婢妇?

事夫如妾,
故名婢妇。

何谓夫妇?

背亲向疏,
永离所生;

恩爱亲昵,
同心异形;

尊奉敬慎,
无憍慢情;

善事内外,
家殷丰盈;

待接宾客,
称扬善名 :
是谓夫妇之道。

11 、和乐安定的社会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
《 无量寿经 》说 :

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
夫妇家室,
中外亲属,
当相敬爱,
无相憎忌;

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12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

什么是益友?

什么是损友?

在《 佛说孛经抄 》中,
佛陀说 :

友有四品,
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
有友如称,
有友如山,
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
萎时捐之;

见富贵附,
贫贱则弃,
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
物轻则仰;

有与则敬,
无与则慢,
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
鸟兽集之,
毛羽蒙光,
贵能荣人,
富乐同欢,
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穀财宝,
一切仰之,
施给养护,
恩厚不薄,
是地友也。

13 、“ 礼贤下士 ”
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

“ 妒贤害能 ”
则是失败之因

在《 四十二章经 》中,
佛陀说 :

恶人害贤者,
犹仰天而唾;

唾不污天,
还污己身。

贤者不可毁,
祸必灭己。

14 、尊师重道

佛陀在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中,
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 :

师弟之义,
义感自然,
当相信厚,
视彼若己。

己所不行,
勿施于人;

弘崇礼律,
训之以道;

和顺忠节,
不相怨讼。

弟之与师,
二义真诚;

师当如师,
弟子当如弟子,

勿相毁谤,
慎莫含毒,
小怨成大,
还自烧身。

15 、多布施,
为大众创造福利

在佛经里,
布施喻如农夫耕田,
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

同样的,
多布施给贤德之人,

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
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 四十二章经 》中说 :
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 ,
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16 、端正、
威仪、
安详、
自在

端正姝好,
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

所谓 “ 端正 ”
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

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
庄严、
安详、
自在。

《 法句譬喻经 》说 :
所谓端正,
非色如华,
贪忌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源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正。

17 、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
然而美名并非凭空而来

佛陀在
《 六波罗蜜经 》说,
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 :

不说他人过,
亦不称己德,
智照无自他,
当获大名称。

18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
钻石,

而是智慧、
法财

佛陀在
《 正法念处经 》说 :
宝物归无常,
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
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
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
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
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
不能拔法财。

19 、世间事,
由小可以知著,
防微可以杜渐,
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
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佛陀在
《 法句经 》说 :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20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十法界中,
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

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
忆念、
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

所以历劫以来,
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

太虚大师曾说 :
“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

在《 增一阿含经 》中,
佛陀说有五种非人 :

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
闻善而不乐。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

有缘得闻佛法,
应如《 大集经 》说 :

“ 闻法者,
对说法人作医王想,
作拔苦想,
作说法甘露想,
作醍醐想;

说法者,
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
作癒病想。

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
皆堪绍隆佛位,
常生佛前。”

文章选自《 佛光教科书 》

会稽大禹陵庙历史悠久,地位崇高,除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与修缮之外,其位于稽山鉴水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拜谒、雅游、赋诗作词,从而成为禹陵乃至越地历史上一道璀璨而悠远的人文风景线。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鼎盛、文人辈出的时代,在禹陵的悠久历史上自然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毕竟时隔近千年,宋代留下的遗迹已寥寥可数,因此尽可能从禹陵至今仍存的实物、或者可身临其境的环境出发,去真切体验和感悟宋韵文化,还原一场“千回大宋”的禹陵雅游。
一、千年雅游图

北宋时期,鉴湖面积广阔,水域种植十分普遍,莲藕与菱角的种植量尤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游览鉴湖时题诗,“天风吹到芰荷乡。”①关于芰荷究竟是菱与荷两种植物,还是专指荷的一种类别,当时就有人专门就此物进行辨别,陆游便是其一,“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②芰,指的是菱;荷,指的是莲。因有一种卷荷长出水面之后十分笔直,便被称作伎荷。但有时被误作芰荷,以致混淆视听了。秦观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菱与荷的故乡,足见鉴湖等水域种植了大量的菱角与莲藕。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称“会稽镜湖,在唐日广袤三百里。后来贫民盗占为田,今之视昔,不及十分之一也”。③南宋中期的鉴湖已被侵盗得支离破碎,然而荷花的种植面积仍旧很大,“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④以鉴湖为代表的越州湖泊大都种有荷花,莲藕的产量极高。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盗湖除了种植水稻外,也用于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禹陵所处的会稽山脚正是鉴湖南端的湖岸线,禹池也属于鉴湖水域,其中特产一种罗文藕,“它皆不逮,其梢纤细者,可和芥为菹,甚美。”⑤挑选比较细长的罗文藕,可以和芥菜一起制成腌菜,味道鲜美、爽口,是别的藕无法相比的。

同年,秦观游历会稽禹庙,留下了经典诗句,“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⑥时值夏秋之交,禹庙下的鉴湖禹池中正是菱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会稽山也变得黯淡,湖面上盛开的菱花,阵阵清香向坐在船上的秦观扑面而来。

这已是诗中有画,这幅千年前的宋韵雅游图,试问谁人不向往呢?机缘巧合的是,千年后的大禹陵景区仍然保留了这一画面。夏季,湖面上开满了“莲叶何田田”的荷花,还有那青黄不一的莲蓬,拗一个下来,不免有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得。秋天,湖面上早已铺满了碧绿的菱叶,间或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菱花。两者竞相生长,俨然仅留下容一条乌篷船穿梭其间的水路。如果坐在乌篷船上,在会稽山的掩映之下,此情此景已然回到了千年前。
二、摩崖、石刻

“窆石”和“梅梁”分别是会稽大禹陵、庙的代名词,秦观在《谒禹庙》一诗中以“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之句将二者作为兴象,凸出了会稽大禹陵庙的悠久历史,用典也十分贴切。
窆石上曾有一处北宋晚期的题刻。“宣和中,杨时有题名。”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北宋理学家。杨时四十多岁时,仍励志求学,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理学家程颐为师。一天,他便与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但恰巧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当时外面开始下雪,但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敬地站在门外,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之后,程颐才醒过来。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二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就源于此,表示求学者尊师重教和虔诚求学的品质。只可惜在后代不断地翻拓与摩挲间,这处题刻已无法辨识。

窆石上还保留着一处高四十四公分,宽八公分的隶书阴刻,“会稽令赵与陞来游,男孟握侍。”赵与陞,嘉兴府(今浙江嘉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赵孟握,绍定二年(1229)进士。赵与陞是宋太祖的第十世孙,与宋理宗同一辈;其子赵孟握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与书法大家赵孟頫同一辈。南宋中后期,当时在会稽县任职的赵与陞带着儿子游览会稽禹庙,在窆石亭驻足良久,最终写下此句刻于窆石上。

位于禹庙宰牲房旁的山脚下,有一处隶书阳刻“菲饮泉”三字的摩崖石刻,高二十六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有亭覆之。绍兴中,王编修钰题名大字刻泉上。”⑧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编修官王钰题写,至今保存完好。

“菲饮”二字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是无可挑剔的:吃得很节俭,祭祀祖先却很丰盛;穿得很朴素,礼服的衣帽却很华美;住得很简陋,农田水利却尽力修好。孔子以夏禹为榜样,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标杆。
三、咸若亭

现在“大禹陵”碑一侧的咸若亭,年岁由来已久。置身青松翠柏之间,同时在蓝天绿竹的映衬之下,此处意境之高雅,实在是别处无法媲美的。

古代设立放生池的做法十分普遍,咸若亭则是其配套建筑,宋代也不例外。在越州设立放生池的历史,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乞求设立。随着岁月的变迁,鉴湖被不断蚕食,以致宋代重大节日期间放生没有固定场所。隆兴二年(1164),朝廷允许在绍兴府东南一十里划出二百七十顷作为放生池,并在池边修建咸若亭一座,并由陆游的老师曾几写文章记录这件事情。⑨绍兴末年,曾几迁居到绍兴府城内的大中禹迹寺,过着十分清雅朴素的生活,平时就在寺内种些竹子,看书赋诗,作诗曰:“手自栽培千箇竹,身常枕藉一床书。”此外,亭楣上还有两处题刻:一处“咸若古亭”,另一处“好生遗化”。大意是万物都能够尽享生命;牢记前人教化,爱惜生命,不杀生,转而放生。

无独有偶,淳祐八年(1248),肇庆府(今广东肇庆)也在放生池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并撰写文章记录了这件事。“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⑩九月初九日亭子落成,十二月题名“咸若亭”,寓意天地万物都处在皇帝的恩泽之下,不仅限于在咸若亭放生的动物。

禹陵内的这座咸若亭,从石工及保存的程度看,上层屋檐部分为清代中后期风格,宋元时期风格的六根六边形石柱以及基座部分的年代暂时无法确定。虽有一部分为后代修缮,但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讲仍属于宋代建筑。这与今位于绍兴城内的八字桥、广宁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后代多次修缮,但仍将它们视作宋代桥梁。
四、禹陵宋韵传千年

宋代距今已千年,多少宋代遗迹已堙没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此仍保留在大禹陵庙内为数不多的南宋遗迹,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可以坐在乌篷船中,观赏禹池内的荷花与菱花,也可以到咸若亭处抚松听竹,或者观摩窆石宋刻、“菲饮泉”摩崖。禹陵宋韵的故事在古籍经典中更是俯拾皆是。大到朝廷、官府对大禹陵庙的告祭、修缮,小到乡野百姓拜禹王、逛庙会等等,不胜枚举。亲身感受之余,静静聆听那一段史实往事,不经意间使这段穿越之旅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如置身于那高贵典雅,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岁月当中。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俨然是一场集可观、可玩、可品、可悟于一体的穿越千年的“禹陵宋韵游”。

[参考文献]
①(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游鉴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北京:中华书局,第12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己卷8《镜湖大镜》,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4页。
④(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4《果》,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139页。
⑤(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7《草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30页。
⑥(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谒禹庙》,第340页。
⑦(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1《石》,第6909页。
⑧(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7《寺院》,第6830页。
⑨(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0《池》,第6899页。
⑩曾枣庄、刘琳等编:《全宋文》卷7943《肇庆府放生咸若亭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0页。

此文原创:柳哲霖 转发至绍兴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寻美绍兴# #寻美浙江# #寻美中国# #绍兴风景看不停#

分析一个八字,首要的步骤,就是要以日干为中心,分析日干与四柱干支的强弱与旺衰,进而确定八字中体用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样一来,分辨日干与它柱干支的强弱与旺衰,就成为重中之重了。

那么,八字中的强弱、旺衰是一回事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分别?

有得时不旺、失时不衰的说法。

对于旺衰强弱,徐乐吾在《子平粹言》中有过专门论述,现择要录入如下:

旺衰从时令言,得时为旺,失时为衰。强弱从生助而言(印绶为生,比劫为助),生助多者为强、寡者为弱。旺衰专论月令并四柱年、月、日、时而言之。有旺而强者,日元得时秉令而又多生助之神(印、劫)是也;有旺而弱者,日元虽得时秉令,而四柱多克泄之神(官杀食伤)。有衰而强者,日元虽休囚失时,而四柱多生助之神是也;有衰而弱者,日元休囚失时,而四柱多克泄之神是也。

旺而强者喜抑,衰而弱者喜扶,常道也。旺而弱者,必因官杀或者食伤太多其中官杀多者宜抑之,食伤多者宜泄之。盖日元之秉气本旺,因克泄我之神太多,被其压迫,气得不到舒展,只须抑制克泄之神即入中和之道;若再扶之是为太过也。故官杀多者,亦食伤以制之。食伤多者,宜财星以泄之。印虽能引化官杀,制克食伤,反以生扶日元为嫌,非上格也。

衰而弱者,日元休囚而克泄太过。故克泄太多也。故抑制克泄之中,必须兼顾生扶日元。双方兼顾,始为尽利。故官杀多者,必须用印以泄官杀之暴,是以生我日元;食伤多者宜用印制食伤之泄以生我日元;财多者,必须用劫财以助我日元。否则,克泄我之神,虽退避三舍,不为我害,而我本身气衰力歇,不足以运用发展。

干支的强弱,关乎势力大小分析。徐乐吾讲:干支强弱之理,支重而干轻,支之力实,而干之气浮。故干必须通根,方为有力。而支中人元,又以透出于干为显用。干以支为根,长生、临官、帝旺根之重者;墓库、余气根之轻者也。甲乙木见未为墓库、见辰为余气、丑戌非是。火、金、水余者类推。

《子平真诠》曰:天干得一比劫,不如得以墓库;得两比劫不如得一余气;得三比劫不如得一长生;或一临官帝旺。比较甚确。仅有若干比劫而不通根谓之毫无力量可言。地支之中,以临官、帝旺为最重,长生次之,余气、墓库又次之。四柱之中,月支为旺衰枢纽,名为月垣。又名提纲,关系最重。次则日时,两支贴近日主,气势紧密。若年支相隔较远,关系较轻。然较之天干,尤为重也。日主如此,其余干支,可以类推。

本篇所论长生、临官、帝旺、墓库、余气,均从五行论。不分阴阳,甲乙同以亥为长生、寅卯为禄旺、辰为余气、未未墓库。盖阴长生之说,本属无稽不足以旺衰强弱之根据也。

不难看出,徐乐吾这里讲:旺衰是从时令而言,指的是日干得气的情况;强弱是从势力而言,指的是日干获得党助的情况。这里得时,主要是月令、季节。不分阴干和阳干,依据就是五行四季旺衰休囚死表;不用十干十二宫生旺死绝表;所以论命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玄机。

至于取用之道,徐乐吾讲了三个方面,即旺而强者,衰而弱者,旺而弱者等唯独没有讲到衰而强者,怎么取用。也就是八字中日主不得气,而干支帮扶太过。根据作者的推论方法,我猜想,取用之道,恐怕还真难说。因为日干得气之地,恐怕也是比劫印星的旺地。所以这类八字,往往凶中有吉,吉中藏凶;往往心浮气躁;人生成败难定。

同样,衰而弱者,也有一种例外,就是八字中几乎没有生助力量的真衰;或者生助力量受到严重制克;几乎处于绝境。这就是一种从势的格局了。旺而强者,同样如此。

是不是不用十干十二宫生旺死绝表,就不注重阴干、阳干的区别呢?

也不是的。阳干比较看重气力,所以只要得气,就不惧克制;阴干比较看主党助,主要获得党助,立刻就活跃起来;失去党助,则立刻沉寂。所以《滴天髓》中说:阳干从气不从势;阴干从势无情意。所以对待日干为阳干的人核心的是要分析得气的状态;对于阴干日干的人,核心的是要注意党势。阴干的性质,则多容易转化,比如乙见甲,乙木可能转化为甲木,得透干通根的乙木党助,也同样有这个迹象。

阴干与阳干性质不同,当然也就涉及到取用之道,阳干忌衰,而阴干不忌衰阳干向旺气之地,置于衰地而逆其本性,非有生助,不能自存。阴干,向衰之气,休囚是其本分,虽见瀚泄亦非所惧。反之阳干喜旺、而阴干不宜过旺

比如阳干衰弱,而见官杀多必须用印,更宜行印比旺地行运;而阴干衰弱,而见官杀多,只要原局有印,不妨行制杀之乡,所谓不畏衰弱,就是这个道理。阳干只要得气,八字中官杀多旺,就可以用食伤制克官杀。

有的人不禁要问,十干生旺死绝表,哪有什么用?没有用处,古人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干什么?其实,这个表也有用处,一般说来,主要用于判断生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阴阳通论来看,日干是失气,也是对于阴干来说,也是得气之地,所以有阴干行运喜弱地。原因就是阴阳通论的结果。这种分析,也是建立在事实上已经利用了十干生旺死绝表了,两个理论并不矛盾。

八字中强弱、旺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哪种只论强弱,不论旺衰或者只论旺衰,而不论强弱,都是违反八字论命原则的举动,都是要不得的旺衰是定性分析,强弱是定量分析。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两者结合,只是注重一个方面,自然难免南辕北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台州男子骗保坠河溺亡:捷豹卖二手40万出事故可赔50万
  • 突发!台湾云林县发生5.2级地震
  • 双宋被拍餐厅约会疑为宋慧乔庆生 宋仲基出面护妻
  • 黑五旺季,亚马逊员工罢工拒绝加班,可恶的资本主义
  • 美国牛肉销售遇冷 价格高成为主要消费“门槛”
  • 张洪泉:应聘成绩第一落选 应按约定录取张斌驰
  • 谁敢自曝童年照?丑丑的当年超级搞笑~
  • 图说|崔始源公开表白刘雯?周杰伦陪昆凌逛街实力虐狗!
  • 埃及清真寺遇袭已致235人死亡!袭击者对人群疯狂扫射...
  • 富士康曝非法加班,iPhone X等高科技产品背后的无奈
  • 台湾5.2级地震后发生8次余震 网友:狂念阿弥陀佛
  • 19次捐款955万,神秘人“顺其自然”再捐96万 网友:大概是天使吧
  • 穿高跟鞋领证被打!自己矮,为何怪女人有高跟鞋?
  • 谢贤节目怒踹小孩子?什么情况?
  • 格斗孤儿事件反转: 可回俱乐部练格斗 毕业获学历
  • 王思聪抢镜关晓彤,激动得做出这个动作...
  • 岳云鹏发辣眼自拍 粉丝看完之后不淡定了
  • 真没想到!已有6家共享单车倒闭,你的押金退了么?
  • 王思聪抢镜关晓彤,激动之余发朋友圈错把张靓颖当蕾哈娜
  • 深圳现暴力接亲,抡起大铁锤将大门砸开伴娘脸上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