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的《所谓大圆觉心》因为一些词汇人家不让用..今天修改后,重发一下...)

《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云:

“信佛秘密,大圆觉心...”

说这个所谓成“佛”的秘密,就是在于“大圆觉心”..

“大圆觉”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这其中的义涵,通俗的讲就是:

看什么都完美..

看一切皆圆满..

这个状态,是不就是佛的那个“大圆镜智”加“无分别智”啊?

链接:简述:三身五智

佛观星悟道后说的那句: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也是这种“圆满觉性”的体现..

人人本自具足圆满的佛性、如来藏性..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但为什么娑婆世界那么多众生仍陷在六道轮回里面,感受生死、种种烦恼痛苦的折磨呢?

就是因为,众生本有的那个圆满觉性,被无始以来的无明、妄想、烦恼、执着给遮挡住了..所以见不到一切万法、事物的本来的实相..

链接:从凡到圣 最短线路

一切事物、现象究竟真实的状态其实都是圆满的;一切万法本来清净..

从法界大海升起了无数现象的浪花,实则: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一体不二,没有分别..

又好像,从大地生出来的一切东西,地球统统承载,不分大小、轻重、垢净..只是众生的六根在对境六尘时,妄起了种种执着与分别而已..

因为无始无明,认假成真、执幻为实..把那些虚妄本空的东西执以为实、妄起分别、随之驰逐造业..结果感生轮回、生死、种种果报..形成貌似对立不净的世界、业缘果报的世界..不得而出...

即便至此,每个众生、每种情境、每种因缘、每种状态、每种功用..其本体也都依然清净的、完美的、圆满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不会说云就比水更完美,也不能说水比冰更圆满..都是一个体性的不同显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真实义

其实,感觉“不圆满”的只是那颗执取单边、制造并感受业报的妄想心...

从究竟的义理来看,一切万法本身,其实并无分别..不能以一种形式的完美否定另一种形式完美;以这种层次完美否定那种层次完美...

就好像,不能因为某种野草有毒性就否定了它的药用价值..

还有这个“苦”一般人都不想要,可古代先贤却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链接:道的“平衡力”

万法一切的现象,无论看起来是善恶、好坏、优劣、苦乐、美丑、大小..其实都是这种大圆觉真理的显现...

包括世间种种风云变幻、各种事件..那这个是好还是坏呢?还是无好无坏呢?或是前后好坏合一起才是真正完整的呢?

一切发生、一切显现貌似突然,但其实从宇宙运行的规律上都有其必然的趋势性..

非要以二元对立的观念看世间那:

有善必有恶,有好必有坏..

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恶中有善,善中有恶..

要是以大圆觉心看起来,方便说:

善恶不二、好坏不二..

不二亦无、有无亦无..

链接:破解善与恶的迷局

所谓真理实相,它就是超越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放在哪里皆如是...

这个大圆觉的真理,就是属于佛法最高的精义,也就是“不二法门”的基本内涵..

《金刚经》说的: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是指的这个“大圆觉心”..

可见“大圆觉”这个名相所涵盖的范围包含了一切..因此称之为“大”....

证到这个大圆觉之后,看什么也都清净了,不依靠任何外在东西,当下就可以达到一种圆满究竟的解脱..

这是不是那句:

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啊...

包括那个“大圆满法”升起来..当下看过去,就是在净土了,看周围人全是净土的菩萨...

原来,这么多“文字相”到了究竟处,其实都是一个真理、一种义涵..只不过契入的角度、运用的方便不同而已...

所以,对于名相要能透的过去,不要反被那么多法门、文字相给障碍了,横生了门派的分别对立观念,那离道就又远去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核医学科高质量发展巡礼|打造“精准诊疗”新高地

作为国内率先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用创新引领中国临床核医学发展,以开展核医学诊断治疗项目齐全、种类丰富享誉国内外。自2014年核医学专业被纳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以来,协和核医学科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榜首,并于2020年获批筹建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

协和核医学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年均完成临床常规高质量影像检查3万余人次,居全国前列,治疗患者500余例,体外检测样本6万余个,居北京市前列。

多年来,核医学科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勇攀科研高峰。紧跟国际核医学发展趋势,将先进的国际核医学发展成果引入国内,并通过转化研究形成科室特色检查项目;同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将医学成果推广至全国。协和核医学科在转化研究、推广普及的过程中,探索领航国内核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路。

创新转化:打造一体化研究链条

协和核医学科以“创新转化”为特色,近年来开展近百项科研工作,在高分SCI、专利、基金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并将有明确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均迅速转化成科室特色的诊疗项目,助力临床科室填补诊疗空白。

秉持着创新源于“做好医生”这一初衷,核医学科以解决临床需求为创新导向,将科研成果反哺临床。基础研究团队与临床团队紧密衔接,打造“基础、临床、医工结合”一体化研究链条,在解决临床问题方面展现了一流实力。

核医学人充分发挥核医学“诊疗一体化”优势,在甲状腺癌领域精耕细作。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前的精准化评估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权衡利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为了使更多患者获益于核医学最新技术、方法,治疗团队十年磨一剑,在甲状腺癌领域发表科研文章100余篇,包括率先在国际上采用整合素受体显像探测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病灶;利用甲状腺球蛋白等血清学监测手段评估肿瘤分期、复发风险、患者预后等研究,系列成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牵头REALITY研究等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为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探索出有效、价廉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药物(阿帕替尼、多那非尼),研究结果在JAMA Oncology等杂志发表,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2018年,“核医学与影像学医工结合精准诊疗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获批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历时3年,核医学科采取“内引外联,合纵连横”策略,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紧密合作,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团队,围绕肿瘤、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性疾病开展了近20项创新研究工作,目前已有11项转化成科室特色诊疗项目,同时为协和12个临床科室提供了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相关研究获得协和医疗成果一等奖,同时该创新工程项目也成为了北京协和医院唯一获评的优秀创新工程项目。

对标国际:开展诊疗技术创新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是一种诊断率极低的罕见、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国内诊断率不足1%。核医学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在国内率先开展99Tcm-PYP检查,确诊了全国首例99Tcm-PYP扫描阳性的ATTR-CM患者和全国首例野生型ATTR-CM患者,近百位ATTR-CM患者在协和得到诊断。与此同时,99Tcm-PYP不到两年迅速被推广至全国近百家单位,检查累计完成2000余例。研究人员凭这项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北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年会心血管领域青年研究者奖一等奖,这也是中国青年研究者首次获此殊荣。

针对诊断率低、病灶小、手术难度高等特点的疑难病种,核医学科创新开展了多项诊断技术,在提升疾病诊断率、术前精准定位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面向全国推出规范和指南,为各类常见病、疑难罕见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有力武器,也让更多中国患者获益。

协和核医学科用好治病救人的“金钥匙”,打造全国领先的核医学。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以新型分子探针68Ga-NOTA-exendin-4为基础的PET/CT检查方法,使胰岛素瘤诊断敏感性达到98.9%,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达到100%;应用68Ga-DOTA-TATE PET/CT显像,进一步提高了罕见代谢性骨病化症TIO(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的检测敏感度,现已成为国际推荐的TIO鉴别诊断一线检查方法;前文提到的99Tcm-PYP检查,推动了我国临床医生对心肌淀粉样病变这一疾病的认识……这样的案例在核医学科不胜枚举。

几代协和核医学科人瞄准国际前沿,将先进的核医学科技术引进来,解决我国的临床问题。如科室传统优势项目生长因素受体显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单光子到正电子倾向,从激动剂到拮抗剂,从诊断到治疗,始终紧跟国际前沿,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发展有道: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协和核医学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掌握着国际前沿的核医学诊治技术,这离不开核医学科多年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早在建科之初,王世真院士、周前老主任等就曾参照国外先进经验组建科室,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是核医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核医学前辈们的引领带动下,后辈们赓续协和精神,推动科室建立了融合互促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发扬了创新转化的鲜明特色,培育了实干笃行的科室文化。

为全方位提高青年医师临床与科研水平,核医学科从临床实战出发,将“三基三严”常抓不懈,通过利用专科培训模块、平台、OSCE考核以及病例公众号等途径,建立了高素质、高质量的专科医师核心胜任力培养和管理体系。核医学科加强PI制团队建设,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不断传承协和精神,培养年轻人成长为有担当、成大业的好医生。

协和核医学科以打造“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核医学科为目标,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与人才梯队建设,聚焦常见病精准化诊疗、疑难罕见病诊治,大力驱动新药研发、医工结合、诊疗一体化,打造“精准诊疗”新高地,让更先进的技术、更准确的诊断、更有效的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文字/洪成伟 李从心
图片/孙良 许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
  • 奔波一天,花了很多钱,老鼠买到了图书馆借书进行时之腿好酸[单身狗]一朵花开的夜晚[月亮]下班回来,路过两个小伙子谈心,一个说说“我爱上了一个得不到的人”[熊猫]
  • 8. 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 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冯唐《可遇不可求的事》 9.李大仁说,“程又青,如果我看过你看过的世界,走过你走过的
  •   野猪双眼警惕的瞪着女骑士,套在它脖子上的铁链不时会发出“哗铃铃铃”的声音。我大计估人分部见第SNH48次一到的成员鞠祎婧的字的名时候,对三这字个脸懵是一逼
  •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但是,你难以讨好一个不懂你的人。算起来差不多得有十几个[允悲]那种祈 求好枕头的感觉谁懂…所以看身边很多大v好友都说这枕头好睡的时候
  • 疫情前,香港因为自然原因、非新冠的其他疾病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平均在每天130-140人左右,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可以推测假如没有疫情在2020年后流行的
  •   调动积极性 释放政策效能  推动汽车、电子、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稳定出力;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消费恢复提振持续加力,支
  • 想这些,可能有一点点忐忑,但大部分是开心的但自己担忧中那些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巨大灾祸,或者是别人经历的哀伤悲痛,我去想、只会让自己不开心,对往后余生更加失望不想了
  • 今日,生猛陈发微博晒出一组合照:涵哥生日快乐 为了抓拍一张您的飞照我们守了七、八期节目,您的警惕性太高了 哈哈,今天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晒飞照啦 啥也不说了,我们
  • (不知道是不是新更新的对我们这种睡眠质量超级差有一丁点动静就睡不着的人简直了!#光与夜之恋萧逸[超话]# 这一身透露了一股诡异的和谐感……感觉这个腰带拯救了这个
  •    故事里还出现了后羿、夸父,他们在里面都蜕掉了“主角光环”   成为了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不满足于现状,又获得不了想要的人生。   这是一本短篇集,电影只选取
  • ”据介绍,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是我国优质中强筋小麦、优质玉米主产地。#点赞内蒙古# 【“粮”成美景 “北方粮仓”内
  • ——白落梅 #今天你读书了吗#1.以梦为鹿,亡与桎梏。——北倾13.愿所有梦见过远方的人,心有惊雷,生似静湖。
  • 在受到这对新人的喜帖后更可以从会员的视角看到他们的恋爱故事。在受到这对新人的喜帖后更可以从会员的视角看到他们的恋爱故事。
  • 小雪道家正善治养生 小雪节气里,学会调养自己非常重要。因为这时候的天气经常是阴冷晦暗的,人们的心情意识自然会受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
  • 贺炜在14年西班牙打澳大利亚那场的解说已经很有名“罗曼·罗兰说过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近期玩过的最好
  • 这种就是一眼的配角,造型设置碎发太多很啰嗦很多余,只会影响他清冷的气质,应该安排和月牙儿完全一样的顺直中分,就算有点儿乱掉的发丝,也得是很纤细很长,真正根根分明
  • #i生活播报# 【北京朝阳新增感染者146例 含社会面筛查人员12例 活动轨迹发布】11月21日0时至15时,朝阳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6名,其中12名为
  • #家居装修##午后分享##智慧生活应该是什么样##我的智能生活#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买的智能家居中两个便宜 但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小设备!1.一个是烟雾传感器,我把
  • 人情的冷暖、大家族的盛衰、入世与出世的选择……无论你之前是否读过《红楼梦》听完这期节目,你都会被其中人物身上的性格与故事牵引,发现这部古典小说对于现实生活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