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国之大者” 聚焦服务实体 筑牢幸福屏障 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担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事关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2021年,面对疫情持续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强力牵头推进,敢啃“硬骨头”,全市金融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推动全市新增贷款快速增长,企业上市实现大突破,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资金血液,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

  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看待金融工作,就是时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民生事业,发挥出金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

  “全市高质量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资金资本的保障,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工作者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拼劲,坚持一线工作法,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推动金融工作始终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新增贷存比128.6%,比全省高17.2个百分点,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驻泰银行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44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信贷支持力度的增大,全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技改项目、绿卡项目、“双50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总体来看,2021年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实现了大突破。全市融资“绿色通道”“信贷名单制”“主办行制度”等政策密集出台、精准支持,政银企合作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金融服务直通车”全力推进金融政策直达企业,促进企业发展质效稳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银企合作签约408.6亿元,资金到位率超过100%,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奠定了资金支撑。金融系统结对辅导企业达到2560家,增长100%,居全省第一位;为61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6.83亿元;省反馈的企业评价满意率达到100%。

  值得浓彩重笔的还有融资担保和无还本续贷,作用更加突出,有效破解了企业抵质押物严重不足的大难题。截至去年底,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余额180.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被担保企业和商户近6200家;为企业无还本续贷700多笔、达到62.9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抢抓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支持机遇,围绕水利建设、黄河生态流域保护等九大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领域,逐项、分批累计拉出项目清单86个,为农发行精准投放贷款提供了优质项目基础,现场对接解决十大难题,省农发行已审批贷款100多亿元,比上年翻了近3番。同时,还建立起了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信贷”等,逐渐形成示范效应。

  牢记“国之大者”,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

  金融具有外部性、涉众性特征,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从政治上谋划监管,从全局中考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围绕如何做实这项工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大力构建全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深化实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实行风险化解“清单制”,明确路线图,对突发不良和存量不良,全力争取核销规模,应核尽核、能核尽核。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起风险企业台账,明确化解目标、化解企业、化解部门、化解责任人、化解措施、化解时限等,全力化解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取得了不良贷款同比实现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保持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做好纾困工作十分关键。”莱商银行泰安分行负责人赵鹏告诉记者,为深入落实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实行“一对一”对接,确保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应知尽知,同时,“一户一策”量身定制延期服务方案,简化流程、优化方式、降低成本,不抽贷、断贷、压贷,保证企业融资的连续性,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2021年,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共办理贷款延期203笔,延期本金18.2亿元。

  在积极破解融资难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全市的“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重拳出击,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担保、虚假担保、金融诈骗等严重违法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同时,我市还通过防范非法集资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定向精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牢记“国之大者”,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畅通金融“活水”与激发创新活力协同配合。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为金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科技支撑和场景需求。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信息技术赋能金融工作,推动发展。

  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提升工作,通过大数据赋能,全力打通小微企业和工商业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打造了“泰融易”泰山智慧产融信息服务平台,与市税务局联手,建立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了银企“零距离”、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直接了解金融机构的政策和产品,让银行直接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项目建设情况,达到了银企不见面的秒通、秒审、秒批、秒贷、秒放效果。试运行50天不到,已有4.2万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居全省第一位;企业发布融资需求12.53亿元,支持企业贷款已达7.9亿元。

  在打通银企信息对称桥梁的同时,我市财税系统也加快了智慧财税平台的建设进程,在集约利用大数据提升税源管控工作水平、促进财税增收的同时,牢固树立起“经营财政”的理念,结合市属企业集团组建的有利时机,运用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资源资产的经营价值,逐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上市”是企业最具吸引力的长期融资形式,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数量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2021年起,我市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全面加快了推动企业上市的进程,通过建立“一对一”专班,全力攻坚IPO,企业上市实现了大突破。“去年,我们实现了境内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境外上市加快步伐的良好局面,全市上市梯次培育成效已经明显显现出来,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咬定目标,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培植计划,掀起‘上市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在去年我市境内上市的企业中,新巨丰已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发审会审核,成为我市首家注册制IPO过会企业,泰鹏环保正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待审,宝来利来、索力得焊材正在接受山东证监局辅导,九木氢能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在我市培育的89家市级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中,被列入省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29家,重点培育今后5年内可上市“种子企业”16家,其中,14家已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企业。

  改革一子落,创新满盘活。随着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普惠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地区协调、绿色低碳成绩斐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加强。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国民经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把金融改革措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泰安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牢记“国之大者” 聚焦服务实体 筑牢幸福屏障 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担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事关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2021年,面对疫情持续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强力牵头推进,敢啃“硬骨头”,全市金融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推动全市新增贷款快速增长,企业上市实现大突破,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资金血液,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

  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看待金融工作,就是时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民生事业,发挥出金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

  “全市高质量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资金资本的保障,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工作者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拼劲,坚持一线工作法,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推动金融工作始终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新增贷存比128.6%,比全省高17.2个百分点,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驻泰银行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44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信贷支持力度的增大,全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技改项目、绿卡项目、“双50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总体来看,2021年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实现了大突破。全市融资“绿色通道”“信贷名单制”“主办行制度”等政策密集出台、精准支持,政银企合作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金融服务直通车”全力推进金融政策直达企业,促进企业发展质效稳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银企合作签约408.6亿元,资金到位率超过100%,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奠定了资金支撑。金融系统结对辅导企业达到2560家,增长100%,居全省第一位;为61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6.83亿元;省反馈的企业评价满意率达到100%。

  值得浓彩重笔的还有融资担保和无还本续贷,作用更加突出,有效破解了企业抵质押物严重不足的大难题。截至去年底,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余额180.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被担保企业和商户近6200家;为企业无还本续贷700多笔、达到62.9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抢抓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支持机遇,围绕水利建设、黄河生态流域保护等九大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领域,逐项、分批累计拉出项目清单86个,为农发行精准投放贷款提供了优质项目基础,现场对接解决十大难题,省农发行已审批贷款100多亿元,比上年翻了近3番。同时,还建立起了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信贷”等,逐渐形成示范效应。

  牢记“国之大者”,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

  金融具有外部性、涉众性特征,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从政治上谋划监管,从全局中考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围绕如何做实这项工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大力构建全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深化实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实行风险化解“清单制”,明确路线图,对突发不良和存量不良,全力争取核销规模,应核尽核、能核尽核。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起风险企业台账,明确化解目标、化解企业、化解部门、化解责任人、化解措施、化解时限等,全力化解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取得了不良贷款同比实现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保持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做好纾困工作十分关键。”莱商银行泰安分行负责人赵鹏告诉记者,为深入落实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实行“一对一”对接,确保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应知尽知,同时,“一户一策”量身定制延期服务方案,简化流程、优化方式、降低成本,不抽贷、断贷、压贷,保证企业融资的连续性,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2021年,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共办理贷款延期203笔,延期本金18.2亿元。

  在积极破解融资难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全市的“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重拳出击,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担保、虚假担保、金融诈骗等严重违法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同时,我市还通过防范非法集资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定向精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牢记“国之大者”,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畅通金融“活水”与激发创新活力协同配合。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为金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科技支撑和场景需求。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信息技术赋能金融工作,推动发展。

  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提升工作,通过大数据赋能,全力打通小微企业和工商业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打造了“泰融易”泰山智慧产融信息服务平台,与市税务局联手,建立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了银企“零距离”、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直接了解金融机构的政策和产品,让银行直接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项目建设情况,达到了银企不见面的秒通、秒审、秒批、秒贷、秒放效果。试运行50天不到,已有4.2万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居全省第一位;企业发布融资需求12.53亿元,支持企业贷款已达7.9亿元。

  在打通银企信息对称桥梁的同时,我市财税系统也加快了智慧财税平台的建设进程,在集约利用大数据提升税源管控工作水平、促进财税增收的同时,牢固树立起“经营财政”的理念,结合市属企业集团组建的有利时机,运用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资源资产的经营价值,逐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上市”是企业最具吸引力的长期融资形式,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数量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2021年起,我市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全面加快了推动企业上市的进程,通过建立“一对一”专班,全力攻坚IPO,企业上市实现了大突破。“去年,我们实现了境内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境外上市加快步伐的良好局面,全市上市梯次培育成效已经明显显现出来,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咬定目标,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培植计划,掀起‘上市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在去年我市境内上市的企业中,新巨丰已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发审会审核,成为我市首家注册制IPO过会企业,泰鹏环保正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待审,宝来利来、索力得焊材正在接受山东证监局辅导,九木氢能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在我市培育的89家市级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中,被列入省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29家,重点培育今后5年内可上市“种子企业”16家,其中,14家已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企业。

  改革一子落,创新满盘活。随着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普惠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地区协调、绿色低碳成绩斐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加强。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国民经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把金融改革措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泰安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青州年宵花卉行情创历史最佳
作为中国花木之乡,花卉一直是青州的“当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青州花卉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值98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年交易额120亿元。2021年青州年宵花价格平均涨幅30%,创下历年来最佳行情,青州花卉以340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1名。

青州花卉产业是如何做到经久不衰、日渐红火的呢?“究其原因,我们一方面不断提升花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花’工程,同时积极拓宽花卉销售渠道,加快构建花卉电子商务体系,让青州花儿越开越艳、越走越远。”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郑栋鹏说。

花博盛会助力花卉品牌越叫越响

临近年关,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异常火爆,大花蕙兰、蝴蝶兰、仙客来、红掌、凤梨等年宵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客商前来选购。

在芳华园艺,老板吴秀臻正忙的脚不沾地,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随着青州花卉名气越来越大,客户都自己找上门,我们的花儿根本不愁卖。”吴秀臻高兴地说,“今年花卉价格很不错,销量也好,光蝴蝶兰的销量就超过20万盆了,红色的大辣椒最受欢迎,已经卖断货了。”

年宵花的红红火火映射出青州花卉产业的蒸蒸日上。为打响“青州花卉”品牌,从2001年开始,青州市每年都举办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通过“室内专业会展,室外花卉旅游”的办会形式,不断提升花艺景观档次水平,做好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平台,推动了青州花卉产业的发展。20年时间,青州花博会实现了由县级到国家级的飞跃,参展客商累计达到1.4万余家,观众达到469.6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到11.47亿元,被山东省林业局、省花卉协会确定为山东省花卉交易会永久会址。

“花博会不仅展示了花卉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业内外参观者提供了一场花卉饕餮盛宴,更为青州花卉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信息及科技交流的平台。”郑栋鹏说。在花博会的带动下,“青州花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2019、2020连续两年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测算工作中,“青州花卉”都名列农业品牌全省第一。

为进一步提升“青州花卉”知名度,该市还积极推广“青州花卉”统一标识的花卉产品包装箱、封箱胶带、花盆等制品,探索设立“青州花卉”展销窗口,开设8条花卉物流专线。同时,深入挖掘花文化资源,大力培育“以青州花文化为特色,以赏花、品花、品茶、购花、休闲为重点”的花文化产业,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青州花卉”品牌越叫越响。

科技赋能青州花儿越开越艳

在山东绿圣兰业花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花卉大棚内,一盆盆蝴蝶兰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放眼望去,犹如进入了花的海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蝴蝶兰品种绿圣玫瑰,花期特别长,能开120天。”公司研发部经理封国安说,“这种花的花瓣特别厚,花序排列很整齐,销量特别好,这些都是客户预定了的。”

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绿圣兰业深谙这个道理。从2008年开始,公司每年从产品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组建组培室、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蝴蝶兰新品100多个。

要在全国花卉产业中有发言权,科技是最有力的支撑。为此,青州市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加大花卉创新研发投入,扶持发展科技研发型花卉龙头企业,花卉种苗产业迅速发展。如今,该市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达到15个,建成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0余家,科隆园艺、奥斯特生物科技等6家企业都已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种苗研发型企业转型。

该市还不断加强花卉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始终保持与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引进4名博士、13名硕士、2名专家来青开展科研合作,吸引1000多名大学生来青创业发展。每年组织举办花卉产业高端培训班,做好花卉生产、管理、技术人才以及较大规模花卉企业负责人培训,培养花卉科技人才130余人。

同时,大力培植花卉种苗育繁推一体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日本、韩国等专业株社合作,先后引进凤梨、蝴蝶兰、多肉植物等新品种2000多个,引进的蝴蝶兰反季节栽培、冷凉花卉等5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万亩,年增效益达1.2亿元。加快自育新品种的快繁和推广,奥斯特园艺矾根、一叶兰等冷凉花卉种苗产量达500万株,绿圣兰业日产蝴蝶兰种苗1万多株,全市年产花卉种苗突破6000万株,60%以上的花卉品类实现了优化更新。

电商直播助推花卉越走越远

“在我面前放着的这盆年宵花叫蝴蝶兰,大家看一下,三种颜色特别漂亮,旁边这棵叫金丝雀,观众朋友们喜欢哪一种颜色,可以在公屏上给我们留言……”1月20日,在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多沫园艺的销售主播赵静静正在通过手机直播为消费者展示蝴蝶兰等年宵花。

另一边,方领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员工王冠华正忙着打包发货,将蝴蝶兰放进泡沫箱中,配上棉花、暖宝宝加以保暖,最后再包上一层保温膜。“快春节了,蝴蝶兰、宝莲灯这样的年宵花,近期销量大涨,我们打包都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花儿的品质。”王冠华说。

在线展示、直播带货,年宵花线上交易红红火火。为应对花卉消费转变新形势,青州努力推进“产业支撑,电商拉动,集群发展”的特色花卉电商实践,抓平台建设、抓主体培育、抓配套服务,让花卉这个传统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线上带货助力线下花农花企销售,拓展花卉销售渠道。如今,青州花卉电商发展到近550家,交易额突破30亿元,多肉植物线上销售达到了95%以上,线上销售占到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青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和盆栽类电商货源地。

为进一步加快花卉产业“智慧化”步伐,让青州花卉融入更多“数字基因”,该市还和建设银行联合开发了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整合了花卉产业的科学种植、线上交易、大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资源,通过产业融合,为企业搭建网络平台,将生产、经营、电商、仓储物流形成整体线上系统,推动电商产业实现聚集发展,绘制出了花卉产业全景“一张图”。

如今,青州已有网销额3000万元以上的电商示范企业23家,网销额1000万元以上花卉合作社、经销业户60余家,依托百亿级花卉产业集群和完整的花卉产业链条,花卉电商产业实现了聚集发展。“我们从培训、孵化、运营、直播、辅材提供、打包发货等全产业链条向花卉直播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今年的年宵花交易额预期可达到36亿元,同期增长63%。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推进现代花卉上档升级,为千年古城新崛起贡献‘花样’力量。”对于花卉产业的未来,郑栋鹏信心满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们秀恩爱 贺军翔、杨烁、小沈阳:我们只秀女儿
  • 《火箭少女101》孟美岐16岁抽烟照流出, 未成年吸烟正常吗?
  • 新娘惊喜扮恐龙,新郎开门瞬间吓懵
  • 抖音上别的女生撒娇vs你撒娇的区别
  • 家长注意!别给孩子喝这5种“伪营养”奶!
  • 7.9日 | 新早读来了!村民偷高校价值上千万科研玉米,导致一学生毕业成问题!
  • 【优良家风伴我行演讲集锦】听外公讲过去那些事儿(一等奖)
  • 道明寺打杉菜,对不起,打女人的道明寺不能原谅!
  • 好喜欢 | 每次看威廉和凯特一家的照片都会被甜死,童话故事就是这样编的吧
  • 陈坤当伴郎穿西装帅到爆,矮个子男生应该穿西装显高呢?
  • 《中国新说唱》延期《明日之子2》停播是怎么回事,要出限秀令?
  • 【嘟嘟baby上新】时尚潮宝 宝宝也要潮流范
  • 爆料!金亨利二期接棒华润城未售先火,喝茶费要55万?
  • 华谊兄弟回应质押股权:不影响正常经营
  • 王雷李小萌有喜,杨紫秦俊杰恋爱,吴敏霞快结婚,今天的喜事真多呀!
  • 爸爸是不是卖给银行了?我要把爸爸买回来!
  • 王传君谈拒拍电影版爱情公寓,一句话但却信息量十足!
  • 崇阳要火了!《爸爸去哪儿6》导演组来崇阳取景选点啦~
  • 雪姨比心领头人?最早的其实是她,比雪姨早了10年!
  • 中国快餐店进军日本 看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如何俘获日本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