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其他探月工程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发布了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这是多年来探月成果的总结,代表了目前我们对月表物质成分以及构造演化等性质的全面认识,也为未来月球探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回顾几百年来人类对月面的探索历程,更能让人感受到科学进步的不易。我们邀请南京大学地质学博士贾斌在这里聊聊相关的话题。

从玉兔捣药到环形山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人类的记忆伊始,月亮就悬在夜空中,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满月之时,最吸引人的就是上面明暗交生的图案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称月球为广寒宫,住着美丽的嫦娥,她有一只捣药的玉兔,还有一位砍桂树的邻居吴刚。玉兔和桂树就是古人根据看到的月亮表面明暗交生的图案,想象出的美丽意象。
而在西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和早期基督教的观点,天国是完美的,位于天国的月球(以及其他星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表面光滑,其明暗纹路是人观察的角度造成的。
在1609年的秋季,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改进的一架望远镜指向了月球,并进行了多日的观测。伽利略并非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但却是第一个仔细记录和思考观察结果的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凹坑和山脉,还有峡谷,和地球上很相似,这迥异于人们一直以来的想象。这些山往往是环形的,中间凹陷四周高耸似碗状,伽利略称之为环形山。
伽利略发现月球上的环形山,其意义要远大于发现本身。当时的西方笃信地心说,即认为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伽利略之前,哥白尼等人已经通过天文观测与计算,向地心说发起了挑战,提出太阳才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伽利略的观测,破除了月球是完美的球体这一传统的认识,证明月球和地球是非常像的,地球并不特殊。那么,在地心说体系中,月球是运动的,并不特殊的地球是不是应该也是运动的?基于此,伽利略推断,的确如此,地球不是中心!当然这一推理并不严谨,但这是日心说最早的“可视化”证据,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那个时期,破除一些迷信(如相信完美的月球)是弥足珍贵的。

月球上也有人吗?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表面的形态,并认为月球和地球是相似的。这不禁让人联想,月球上是否也有人的存在?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这种联想其实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传统上他们就认为,在天国的星球上面,包括月球、火星、金星甚至太阳上都是有人生存的。
伽利略使用望远镜在月球上看到了和地球上相似的山,那也应该可以看到流动的河流、汹涌的海洋、浮动的云彩甚至喷发的火山、城市的灯光等等。他们最先找到的月球上的“海洋”,就是月球上的暗色部分,肉眼可见,而且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表面也比较平整,这部分应该就是海洋了。因此,早期的天文学家就把月球上环形山内部平整的暗色区域命名为月海。这一错误的称呼影响非常深远,沿用至今,比如最大的撞击坑称为风暴洋,还有静海、雨海等。
很多科幻小说家在他们的小说中设想了各种月球人的存在。比如发现行星运行三定律的伟大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在他1611年撰写的科幻小说《梦》(正式出版于1634年)中,讲述了主人公来往于月球的故事,也描绘了月球人的生活。
18世纪末,德国的天文学家施罗特非常详尽地研究了月表的形态,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但却错误地解释了他的观测结果。比如他认为在月球的极地地区泛亮光的地方是暮光,甚至宣称找到了月球人的城市,商业中心甚至农场。当时的很多科学家也热衷于寻找月球上的大气,比如18世纪伟大的数学家欧拉曾计算了月球上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上的二百分之一。
其实在伽利略观察到环形山后不久,也有一批科学家注意到了月球其实和地球不完全一样。比如在伽利略出版了他的观察结果五十多年后,法国天文学家奥祖就提出,在月球上其实观察不到四季的变化,看不到漂浮的云彩,看不到海洋、河流,也看不到地球上常见的火山喷发、山火等。可惜的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广泛传播,相信月球上有人仍旧是主流。
直到1834—1837年间,德国天文学家比尔和马德勒出版了更为详尽的月表图像。根据观察结果,他们认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与地球不同,即使有生命,应该也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大不相同。马德勒提出,月球并不是地球的“复制版”。伽利略证明了天国的月球并不神圣,而马德勒则让人意识到月球(以及其他行星)并不一定和地球完全一样,月球上不一定有人生存。

探究环形山起源
月球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表面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圆形大坑和环形山。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但早期科学家的观点并非如此。因为当时的科学界并未认识到陨石这一“天外来客”的存在,他们无法想象天上可以掉石头,且能撞出一个大坑。
当时天文学家大多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火山造成的,因为他们知道地球上火山口的形状也大多是圆形的,中间是个凹陷,比如我国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但是,月球环形山和地球火山口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却被他们忽略掉了,即地球上的火山口基本都出现在高山上,而月球上的环形山却出现在地势非常平坦的地方,这是火山成因说无法解释的。即便存在如此大的缺陷,在伽利略之后一直到阿波罗计划把人送上月球的前夕(即上世纪60年代),环形山的火山成因说一直占据科学界的主流。
环形山撞击成因理论的确立,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陨石来源的认识。1794年德国物理学家克拉德尼在一个小册子中提出陨石来自于外太空的猜想;1803年4月26日在法国诺曼底附近,很多人目击了一次陨石坠落事件,科学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这才最终确定陨石就是来自于外太空。第二个阶段是对地球上陨石坑的认识。虽然科学家认识到了陨石源自太空,但对它们是否可以在地表撞出陨石坑其实一直持怀疑态度,关键在于一些被认作陨石坑的地方找不到陨石。在1906年,美国地质学家巴林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陨石坑附近发现了铁镍合金陨石,最终确定了这个大坑就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确认的陨石坑。第三个阶段来自于对陨石撞击效果的认识。在早期的认识中,陨石的撞击是纯机械式的,即多大的陨石撞出多大的坑。后来,这种认识发生了变化。1916年,苏联天文学家奥皮克认为陨石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会产生剧烈的爆炸,形成的撞击坑远大于陨石自身。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天文学家鲍德温的研究带来了特殊的机遇,他收到很多军方拍摄的炮弹坑的照片和参数,统计了这些弹坑的直径和深度,然后把地球上已经确认的陨石坑以及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参数也放到了这张图里面,发现这些数据吻合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把火山口的数据也放进来,则偏离数据的趋势。他在一本著作中写道:“环形山形成于陨石撞击的爆炸,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认识月球的巨大飞跃
在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苏联发射了多个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或降落月表,阿波罗计划甚至把人送上月球并采样返回。通过对这些探测计划获取的影像和样品的研究,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水平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大撞击理论认为,月球起源于一次大撞击事件,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在45亿年以前撞上了原始地球,溅射出的物质在地球轨道上形成了月球。在月球形成之初,太阳系中仍旧有许多小星体经常撞击月球,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有些大的撞击深度可达几十公里,撞击后来自月球深部的岩浆就可能从这里逸出月表,形成填充整个陨石坑的广阔玄武岩低洼平原。而被撞击较轻的地方,则仍保留了原有的斜长岩月壳,称为高地。玄武岩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强,看起来较暗,而斜长岩的高地能反射较多的太阳光,看起来比较亮,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月球上明暗交生的图案。
月球地质图系统表达了月壳表面地层、构造、岩性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地质信息,反映了月球岩浆作用、撞击事件、火山活动等演化过程。原有的月球地质图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阿波罗时代的探月成果编制而成。2012年前后,经过“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探测与研究积累,我国逐渐具备了开展月球全月地质图编研的条件和基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其他探月工程获得的数据和成果,发布了全球首幅1:250万全月地质图。
在新编制的月球地质图中,基于对月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认识更新了月球地质年表,采用“三宙六纪”的划分方案将月面历史分为三个宙——冥月宙、古月宙和新月宙。该地质图表达的要素主要包括: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等,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和演化信息。
可以说,到了今天,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了。(北京晚报 记者王鸿良)

【#中国航海日# 郑和下西洋:中国史上最大的海上冒险】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使团远航,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开端。从1405年到1433年里,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活动一共进行了七次。

郑和船队从中国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出发,沿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及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最远航行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北部,到达沿海30多个国家及岛屿。

这次航行跨越了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圈,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航。《郑和航海图》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这次远航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了7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了80年。

此外,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还是中国古代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那么,郑和的这一壮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第一,保持并发展了明朝的朝贡体系。

郑和下西洋使明朝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保持并发展了朝贡体系。郑和船队在保持和平外交的同时,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的统治,消灭了篡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并在东南亚扶植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

郑和下西洋,向各国展示了明朝的强大武力,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建立起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体系,也就是朝贡体系。

第二,开拓了明朝的海外贸易,同时也消耗了国库。

郑和下西洋时携带了大量丝绸、瓷器、茶叶和手工业产品,以及各种金、银、铁器,与各国展开了官方和民间等多个层次的贸易。还剿灭了沿途的海盗(陈祖义集团),保持了东南亚航路的畅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海外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以及香料、珍宝等奢侈品,也相应地输入到明朝,影响了明朝的手工业生产工艺。比如,明朝工匠们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时期瓷器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

但也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忽视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据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明成祖对外邦使者有大量赏赐,再加上对郑和船队中两万船员的赏赐,使得国库消耗巨大。

既然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那么此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种说法,明成祖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燕王朱棣(明成祖)在靖难之役中,攻破应天城时(今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随即下落不明。当时有传闻称建文帝流亡海外,于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寻找。此后,《罪惟录》《明书》《明史》中都收录了这种说法,但学界对此说法尚有争议。

第二种说法,宣扬国威。

朱棣篡位后,为了凸显自己即位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开始寻求国际声望。而且,明太祖时,便试图以武力为后盾,兼以和平方式,来威服众邦,并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华夷体系。

因此,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便多次派使者出使古里、满剌加(马六甲)、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等国。明成祖征服安南(今越南),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了政治目的之后,举行这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行需要什么条件呢?

第一 ,雄厚的经济实力。明代初期,朱元璋励精图治,农业生产和工商业都得到了恢复。我国的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等各方面技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朝此时的物质条件十分发达。

第二,先进的科学技术。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造船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大规模官营造船业,据说郑和船队中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即有151米长,61米宽,在当时的世界可以说是庞然巨物。哥伦布远洋航行时,船队中的旗舰也不过22米长,不到8米宽。此外,牵星术的运用,以及明朝人对罗盘的使用和航海经验的积累,和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最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具体过程都是怎样的呢?

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利用武力,扫除明朝与东南亚连接的障碍,为恢复朝贡体系打下基础。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郑和与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共造船六十二艘,据说船有四十四丈之长,十八丈宽。从苏州刘家港到福建,再由福建出海,先到占城(今越南中部),后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六月三十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击败了陈祖义海盗集团。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于古里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409年夏),明成祖赏赐并下令护送各国使者,彰显大国风范。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这次远航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暹罗、爪哇和苏门答腊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今印度西南)和古里为目的地。永乐七年(1409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1411年6月),郑和参与锡兰山国内政,提高了明朝在东南亚的威信。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出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谋害舟师”,郑和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国王并家属,后明成祖下诏另择贤君。

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船队还朝。

第四次下西洋(1412年-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向更远的地区探索。

永乐十一年(1413年), 成祖命郑和,王景弘等率领二万七千余人,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腊,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今马来半岛东),忽鲁谟斯,比剌(今莫桑比克),溜山(马尔代夫群岛古国),孙剌(今东非索法拉)等国。这是郑和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到东非麻林迪(肯尼亚)。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第五次下西洋(1416年12月28日-1419年8月),朝贡体系平稳发展,各国向明朝进贡诸多珍奇异兽。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各国使者回国。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5月31日),郑和在泉州行香。同年秋后,郑和率船队出发。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长颈鹿);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月3日-1422年9月3日),明成祖时期最后一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此后暂停远洋航行。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郑和拜访的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今苏门答腊岛西北)、苏门答剌、阿鲁(今苏门答腊勿拉湾)、满刺加、甘巴里(今印度西部)、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6月29日-1433年),明宣宗重启远航。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船队抵达福建长乐港,并在此停留半年。同年十二月,郑和船队正式出海,先后拜访了占城、爪哇、旧港宣慰司、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古里、忽鲁谟斯等二十多个国家,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王景弘率领返航,七月六日回到南京。

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和朝廷的反对声中,郑和下西洋终于叫停。与达伽马、哥伦布的航行不同,欧洲人通过掠夺新的土地,把全世界都变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的赚钱机器。郑和七下西洋的盛事更像是一场夕阳下的狂欢,以政治目的为核心的航行,失去了金钱的支持,便注定难以为继。

但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人类探索海洋的热情和决心,无疑是15世纪的伟大壮举。

【汇聚中俄高端智库 共话区域联合创新
--第七届中俄高技术应用开发科技合作圆桌会议在哈启幕】

7月5日下午,以“创新·协同·分享·共赢”为主题的第七届中俄高技术应用开发科技合作圆桌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哈尔滨拉开序幕。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和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国际合作司联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俄罗斯仪器制造和信息通讯国际联盟会同黑龙江省科学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同承办。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捷拉什盖维奇·谢尔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外国专家局局长石兆辉,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总领事奥谢普科夫·弗拉基米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乐伟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线上浏览量超过2.2万人次。

大趋势:推动中俄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

徐捷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借助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中俄科技创新年等国家级主题年,我们共同举办了千余项富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中俄两国在完善双边创新合作机制、落实重点创新项目研发计划、推进大科学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交流以及组织会展活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历届圆桌会议的中方主办城市,哈尔滨正逐步成为全国对俄科技合作最活跃、国家级对俄科技合作基地数量最多、对俄科技服务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希望哈尔滨在中俄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联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共同推动建立中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合作新机制。

捷拉什盖维奇·谢尔盖说到,中俄圆桌会议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两国科技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探寻互利合作方向和模式的重要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转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两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两国关系大局,造福两国人民。

石兆辉表示,黑龙江省依托对俄合作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缘和区位优势,正在成为中国对俄合作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未来将充分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其建设成为中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心。

奥谢普科夫·弗拉基米尔谈到,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典范。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方向,符合两国发展的长期战略利益。

谭乐伟提及,哈尔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多年来,通过搭平台、建载体、落项目等系列举措,持续深耕中俄地方间科技创新合作,正以“开放龙江”和“向北开放之都”建设为指引,主动扛起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担当,努力承接更多更优俄罗斯技术合作项目,携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兄弟城市,实施科技开放招商合作,形成南北互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中俄地方间科技创新合作行稳致远。

新共识:深耕中俄区域联合创新

汇聚中俄高端智库的创新对话,发出了以“创新·协同·分享·共赢”为主题的中俄区域联合创新宣言。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罗本进指出,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北方是对俄合作的基础和桥头堡,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创新活力较强的地区,加强南北创新和产业生态合作,促进中俄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效利用,构建南北创新产业链生态是推动中俄区域联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俄罗斯仪器制造和信息通讯国际联盟副主席波波夫·根纳季说到,联盟是历届中俄圆桌会议的俄方主要承办单位,与哈尔滨市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希望以“2022-2031年俄罗斯科技十年”为契机,以中俄圆桌会议为抓手,继续携手举办多项中俄联合创新活动,以务实成果推动中俄地方间科技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孙长表示,哈尔滨市在对俄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技所国内市场渠道丰富、技术交易服务专业性强,结合双方优势资源,下一步将积极参与构建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共同加快中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化商品化步伐。

哈尔滨市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协会会长苏静提及,哈尔滨市在对俄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具备资源、渠道和人才等基础优势,是中俄科技创新合作领域不可替代的枢纽城市。建议由哈尔滨发起,联合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莫斯科创新集群等中俄创新主体,成立中俄创新经济研究院,以项目合作驱动中俄区域创新合作,构建中俄创新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中俄两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合作新范式。

此外,黑龙江省科学院副院长谢大纲,乌拉尔联邦大学常务副校长果尔托夫·谢尔盖,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俄方执行长科尔舒诺夫·谢尔盖等中俄智库,俄罗斯“库兹巴斯”国家科教中心主任彼得里克·纳塔莉娅,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科研院长波利亚科夫·安德烈,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瓦维洛夫·奥列格等中俄智库,结合各自中俄区域合作实践,分别就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独到见解。

主旋律:有效对接技术合作需求

会议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合作路径,围绕新能源汽车、碳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还设置了合作需求发布和重点项目推介环节。

在合作需求发布环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哈尔滨博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3家创新主体发布了具体项目合作需求,将以“揭榜挂帅”形式,用市场化思维,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于对接成功的项目,将优先纳入地方科技厅局项目支持计划。

在重点项目推介环节,经层层筛选,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创始主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沙巴林·弗拉基米尔等8位中俄科技界精英人士,进行了现场项目推介。

此外,会议现场还设置了历届中俄圆桌会议图片展示,线上集中展示中国和俄罗斯近期科技成果。7月20至22日,还将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领域,举办3场线上B2B项目对接会。

据悉,中俄高技术应用开发科技合作圆桌会议自2015年起,始终在哈尔滨市和叶卡捷琳堡市轮换召开,已成为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活动,在推动两国高技术创新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累计征集推介中俄科技成果300余项,涉及中俄双方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220余家,中方参会人员主要来自哈尔滨、深圳、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19个地区,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达1.5万余人次,中俄创新主体签约并实质对接项目近50项。

来源 哈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离百年老店还差94年啦~很喜欢边工的氛围 真的很温暖很温馨 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平时打打闹闹但真的很团结[喵喵]看着边工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一开始只有边边之之弋
  • 【#深圳市分区暴雨红色预警# 】过去3小时,罗湖区、福田区、龙华区、宝安区(松岗、福永、沙井、福海、新桥、燕罗街道)和龙岗区(布吉、坂田、南湾、吉华街道)累计雨
  • 9、能够耐得住自己的性子,你总是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结果,其实远远不如老天爷安排的周到,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10、该闭嘴的时候就闭嘴,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当
  • 对仙人来说,活着也很重要啊!首先,我坚信李天王有后手,剧里几次提到逐浪九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不过应该不会无缘无故提的!
  • 还有一月可能霸权的进击的巨人最终季[赞]最近看的几部美剧和一部日剧也都不错不过弥留之际的爱丽丝感觉有点高开低走最主要的是看美剧和日番不闹心[可爱]有些国产编剧,
  • 我们一起追番,一起玩手机,一起睡觉,一起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未想象过我们会分离,我一直天真的以为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无敌的,颠倒的昼夜不会分离我们
  • 当年图书馆还不是改造人,是风魔弹正的左膀右臂,训练部下非常严格手臂都打断一条了还要部下接着练,疯狗天音都看不下去了,要来配图书馆玩几把,最后被小时子阻止,小时子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成立于2010年2月,为深圳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按照国务院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及深圳市出台的有关法规
  • 14.不要让我们的爱和那些差点意思的人周旋。22.你对我的皮囊失望很正常,但我灵魂滚烫。
  • ②部分商.品只能领1 张券,多买可以让盆友代领 #生活家#[赞啊]【敲划算手慢无系列】 劵后低 至9.92!②部分商.品只能领1 张券,多买可以让盆友代领 #生
  • 于宁相约的第二个817愿每一年的8.17我们都如约而至,永远陪伴❤️@摩登兄弟刘宇宁 老大817快乐!希望你天天开开心心的棚友们817快乐!
  • (之前我压根没看懂重庆的那条故事线索)男女主角的猜忌、怀疑、试探、揣测、孤独、恐惧,被up主剥的一干二净,所有人性的复杂和捉摸不定都在眼前晃来晃去,一切的一切都
  • 和前任分手10年零1月+期间没有交往新的男朋友我承认我一直没忘记他 我也知道我不会回头 我承认我讨厌自己的专一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我生来如此这些年身边一直有很多女性
  • 毫无疑问,上述第一船交付的铁矿石意义非凡,但就淡水河谷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柏安铎强调了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们均和“拉近和中国的距离”相关。”其次,紧接着的20
  • #苏有朋[超话]# 那个平凡的少年从歌手到演员到导演用三十年证明演艺圈不能只是靠脸家喻户晓是大众眼中定义的成功无时无刻的视线关注 肩膀有些沉重当个榜样 像完美雕
  • 来到这里还是蛮意外的,交通很便捷,随处可叫滴滴,物价水平不高[色]呆了五天,也没把古镇的所有景点走遍,只是随心而至,有些许遗憾,也有几分潇洒[可爱]最大的收获是
  • 打视频的时候突然间说到刚认识那段时间的事情,小宝说我玩弄她的感情,我不否认确实那个时候抱着只是玩一玩的心态和她聊天所以就没有付出那么多的感情,有了黑泡猫的前车之
  • 重要的是李莲花彻底解开了所有遗憾与疑惑,从此,他便是最纯粹的李莲花,留下了莲花楼与狐狸~,但天涯广阔,身无执念,莲花便可处处开。重要的是李莲花彻底解开了所有遗憾
  • 打住,越是压力减轻的时候越是要做减法,过日子一定要有“缓一缓、看看再说”的佛系,虽然没有汽车但真的这些年,不也一点也没耽误我带着儿子上天入地到处飞檐走壁么,我们
  • 咱俩之间好的坏的也都说尽了 也算圆满 会不甘心 大家自己作践的 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人幸福的时候总是不自知 真正离开的时候才能幡然醒悟 是我做的事情对不起你也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