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文明程度和现代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企业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河南省商丘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2021年,新一届市委班子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根本举措,创新发力、持续发力,彻底理顺工作机制体制,并以“企业服务日”“早餐会”和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同时,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及时获悉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提效,晋位向好。

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指出,要致力构建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年底,该市成立了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下设27个专项攻坚组,印发实施了《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目标台账》,集全市之力,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持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和发展信心,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商丘“新标识”,力争让商丘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河南省第一方阵。

让政务服务更高效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效的政务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企业才能赢在起步线、跑出加速度。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一次办妥”(最多跑一次)改革,商丘市构建起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

“把身份证和需要的各种材料交给窗口代办员,没花一分钱,只等半天时间,营业执照就拿到了手。”在商丘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张国华接过营业执照后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现在注册一个公司这么方便快捷。”

为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商丘市在河南省首创市级“一张清单走全程”,企业从受理到办结最快只需四小时。今年上半年,通过清单设立企业662家、变更762家、注销647家。自推行“一张清单走全程”以来,该市共通过清单为企业受理事项15834件,其中设立企业6983家,变更4315家,注销4536家。

“一张清单走全程”是商丘市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缩影。根据《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今年年底前,该市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占比达到60%,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一般不动产登记业务保持在0.5个工作日内。

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等13项具体举措。目前,商丘市市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01项,成为河南省行政审批项目保留最少的省辖市之一。

让市场服务更便捷 使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双重冲击之下,不断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提高市场服务的便捷度,是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的重头戏。

商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建成河南省内首个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和交易无纸化4个100%的电子交易平台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上线试运行了微信小程序“商掌交易”,新应用业务全覆盖、使用无门槛、功能高标准,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都可参与交易,让交易不再受困于场所设备,最大化便利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参与该市公共资源项目交易。

河南领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莹莹说:“商掌交易微信小程序不仅使我们更加便捷的查询交易信息,还可以直接参与开标、解密、二次报价等原来只能在电脑端操作的交易流程,现在如果有投标项目,出差在高铁上都可以参与投标了,特别方便好用。”

让办事更便捷,让方式更灵活。《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前,低压居民、高压客户办电时限分别不超过1个、7个工作日,用水用气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普惠型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达到与省内最低地区看齐,招投标活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到100%,口岸整体通关效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商丘市细化出提升办电效率、提升供水供气供暖效率、强化企业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招标投标监管等8项具体举措。同时,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水电气、公用事业、金融领域收费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加重企业负担的价格违法行为,以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助力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及用工难题。
让法治保障更坚固 夯实发展环境根基

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作为在河南省首个制定地方性营商环境条例的城市,在以科学立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筑牢基础的前提下,保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商丘市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宣讲团,先后五次为服务保险业、交运行业、中小企业、建设工程业、高新企业等200余家各类企业负责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解答各类法律问题。

商丘市工程建设业联合会会长王学伟说:“市中院的宣讲活动,是助企帮企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工程业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提升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更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有效帮助建设工程业解决后期发展隐患。”

为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近期,商丘市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查处一批典型营商环境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坚决纠正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

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金昌说,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就是要对不落实“放管服效”改革、任性执法、乱检查等问题进行严肃追究责任,坚决做到优化营商环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前,破产案件适用快速审理机制比例达到20%,执行合同网拍成交率达到60%,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达到96%,司法行政机关在500个本地重大项目中与企业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畅通企业破产通道、缩短破产案件办理时间、提高合同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7项具体举措,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致力城市让营商更美好

营商环境是“软环境”,也是“硬环境”。如果说软环境是便捷高效的体验,那么硬环境就是舒适美丽的感受。

鸿星尔克人力资源部经理鲁志新第一次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考察的时候,即被睢县的美景吸引和震撼了,“豫东江南”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而同在睢县发展的金振源电子科技董事长辛金波则说得更加明白:“睢县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亚于苏杭!”

营商环境,首先是服务“人”的环境。只有有能够留住人的生活环境,才能有引来企业、留住企业、服务企业的发展环境。一言以蔽之,宜居才能宜业。

一直以来,商丘市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条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广布花园绿地,打造“便民生活圈”,城市宜居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商丘市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大交通枢纽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从交通出行到污水处理,从就业到上学,从创新平台到创业服务,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重污染天气天数不超过1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每千张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到5%,省级创新平台新增20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7个。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支持能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能力、加强人才流动基本保障、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9项具体举措。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商丘,一定能让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

作为商丘市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力量钻石董事长邵增明不无感慨的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党委、政府给予了巨大帮助。可以说,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

当前的商丘,正全力攻坚着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一个个难点、堵点、困点,打造着聚集资本、项目、人才、技术的洼地,在以“商丘之问”凝聚“商丘精神”,以“商丘精神”引领“商丘之为”,以“商丘之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勇攀高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丁艳 通讯员 祁博)

#百家媒体看商丘# 【河南商丘: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光明日报客户端】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文明程度和现代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对企业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河南省商丘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2021年,新一届市委班子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根本举措,创新发力、持续发力,彻底理顺工作机制体制,并以“企业服务日”“早餐会”和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同时,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及时获悉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提效,晋位向好。

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指出,要致力构建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年底,该市成立了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下设27个专项攻坚组,印发实施了《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目标台账》,集全市之力,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持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和发展信心,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商丘“新标识”,力争让商丘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河南省第一方阵。

让政务服务更高效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效的政务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企业才能赢在起步线、跑出加速度。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一次办妥”(最多跑一次)改革,商丘市构建起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

“把身份证和需要的各种材料交给窗口代办员,没花一分钱,只等半天时间,营业执照就拿到了手。”在商丘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张国华接过营业执照后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现在注册一个公司这么方便快捷。”

为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商丘市在河南省首创市级“一张清单走全程”,企业从受理到办结最快只需四小时。今年上半年,通过清单设立企业662家、变更762家、注销647家。自推行“一张清单走全程”以来,该市共通过清单为企业受理事项15834件,其中设立企业6983家,变更4315家,注销4536家。

“一张清单走全程”是商丘市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缩影。根据《商丘市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今年年底前,该市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占比达到60%,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一般不动产登记业务保持在0.5个工作日内。

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等13项具体举措。目前,商丘市市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01项,成为河南省行政审批项目保留最少的省辖市之一。

让市场服务更便捷 使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双重冲击之下,不断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提高市场服务的便捷度,是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的重头戏。

商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建成河南省内首个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和交易无纸化4个100%的电子交易平台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上线试运行了微信小程序“商掌交易”,新应用业务全覆盖、使用无门槛、功能高标准,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都可参与交易,让交易不再受困于场所设备,最大化便利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参与该市公共资源项目交易。

河南领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莹莹说:“商掌交易微信小程序不仅使我们更加便捷的查询交易信息,还可以直接参与开标、解密、二次报价等原来只能在电脑端操作的交易流程,现在如果有投标项目,出差在高铁上都可以参与投标了,特别方便好用。”

让办事更便捷,让方式更灵活。《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前,低压居民、高压客户办电时限分别不超过1个、7个工作日,用水用气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普惠型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达到与省内最低地区看齐,招投标活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到100%,口岸整体通关效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商丘市细化出提升办电效率、提升供水供气供暖效率、强化企业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招标投标监管等8项具体举措。同时,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水电气、公用事业、金融领域收费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加重企业负担的价格违法行为,以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助力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及用工难题。

让法治保障更坚固 夯实发展环境根基

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作为在河南省首个制定地方性营商环境条例的城市,在以科学立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筑牢基础的前提下,保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商丘市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宣讲团,先后五次为服务保险业、交运行业、中小企业、建设工程业、高新企业等200余家各类企业负责人开展法律知识宣讲,解答各类法律问题。

商丘市工程建设业联合会会长王学伟说:“市中院的宣讲活动,是助企帮企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工程业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提升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更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有效帮助建设工程业解决后期发展隐患。”

为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近期,商丘市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查处一批典型营商环境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坚决纠正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

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金昌说,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就是要对不落实“放管服效”改革、任性执法、乱检查等问题进行严肃追究责任,坚决做到优化营商环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前,破产案件适用快速审理机制比例达到20%,执行合同网拍成交率达到60%,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达到96%,司法行政机关在500个本地重大项目中与企业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畅通企业破产通道、缩短破产案件办理时间、提高合同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7项具体举措,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致力城市让营商更美好

营商环境是“软环境”,也是“硬环境”。

如果说软环境是便捷高效的体验,那么硬环境就是舒适美丽的感受。

鸿星尔克人力资源部经理鲁志新第一次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考察的时候,即被睢县的美景吸引和震撼了,“豫东江南”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而同在睢县发展的金振源电子科技董事长辛金波则说得更加明白:“睢县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亚于苏杭!”

营商环境,首先是服务“人”的环境。只有有能够留住人的生活环境,才能有引来企业、留住企业、服务企业的发展环境。一言以蔽之,宜居才能宜业。

一直以来,商丘市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条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广布花园绿地,打造“便民生活圈”,城市宜居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商丘市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大交通枢纽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从交通出行到污水处理,从就业到上学,从创新平台到创业服务,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底,重污染天气天数不超过1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每千张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到5%,省级创新平台新增20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7个。为确保实现攻坚目标,该市细化出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支持能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能力、加强人才流动基本保障、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9项具体举措。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商丘,一定能让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

作为商丘市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力量钻石董事长邵增明不无感慨的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党委、政府给予了巨大帮助。可以说,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

当前的商丘,正全力攻坚着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一个个难点、堵点、困点,打造着聚集资本、项目、人才、技术的洼地,在以“商丘之问”凝聚“商丘精神”,以“商丘精神”引领“商丘之为”,以“商丘之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勇攀高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丁艳 通讯员 祁博)

#南京农业# 【智慧农业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十年前,没有“数字乡村”概念,“农业信息化”还是一个新潮的词语,农民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种田和电脑、手机能有什么关系。

  十年后,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浦口区、溧水区分别入选国家、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名单。7月6日,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同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南京)智慧农业博览会上,农情检测诊断仪器、自动投喂饲料无人船、价格监测分析大数据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系统纷纷亮相,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农民们的“新农具”。

  十年间,南京从农业信息化走向数字乡村,科技含金量更高、智慧农业产业链更长、科技辐射面更广,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的治理方式、农民的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手机“慧”养殖“慧”种田,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小暑刚过,20亩的蟹塘水面和大地被烈日蒸烤,风都是热烘烘的。高淳区阳江镇孙鸿翔一家是养螃蟹老手,他知道夏季高温期间是养螃蟹的重要阶段,气候多变,水温较高,底质恶化、水质富营养化等现象容易变得严重,对螃蟹的生长影响很大,增氧是主要的缓解办法。“十年前,大热天里我们要在水边观察水体,凭借经验来判断是不是需要增氧。”

  孙鸿翔打开手机说:“现在可不用了,坐在家里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溶解氧浓度,低于固定数值就会自动启动增氧装置,省心又省力,关键是比经验判断要精准。”今年,孙鸿翔的装备还要再升级,水质监测范围扩大到氨氮、pH值等多项参数,水质监测将更全面、精准。“电脑探测可比经验要靠谱得多!”

  螃蟹养好了,卖出好价是关键。以前每到螃蟹上市季,孙鸿翔和家人总是几乎每天四处打听市场行情。“市场信息不透明,就怕卖不出好价格。”而现在,依托高淳固城湖螃蟹品牌打造的价格监测平台,蟹农们有了直观、全面、权威的价格参照。上市季他都是天天盯着公众号发出来的各地价格信息来调整零售价,还能根据去年的行情、最近的趋势来做预估。

  不仅是水产养殖,粮食种植也走上智慧农业之路。在本届智慧农业博览会南京农业大学智慧研究院的展区,可以看到一架四轮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工作人员郭彩丽介绍,这个机器可以在田间采集农作物生长的数据,包括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土壤温湿度等,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点位的传感监测方式,自走机器式采集更加灵活、精准。“我们的系统会根据当前监测的情况为生产提供更加细致、精准的方案,避免人工经验式管理,节肥节水,实现定量化、数字化种田。”

  手机里养螃蟹、数字化种田,这些新鲜事已在逐渐普及。发展智慧农业,南京多方面发力,聚焦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健康养殖等主导产业,推动环境调控、动植物本体感知、精准饲喂、病害监测预警等技术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应用。每年新建应用示范点20个左右,累计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100多个,用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转型升级,实现节本增效,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无人化农场”乘风而来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的叠加,促成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也让无人农场越来越近。

  今年70岁的时西福,跟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亲眼看着农业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前,都是依靠人力种田,不仅劳累辛苦,而且靠天吃饭,还时常吃不饱。”与一般农民不同,他对新技术新装备格外敏感。他的粮食基地曾是全市首批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之一,机械早就成为主力军。

  今年6月,浦口汤泉农场,设定参数后,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自动开始作业,无需人为干涉。“种田还能没人?”这在十年前,时西福想都不敢想。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在江宁等五区分别示范建设1个以上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实现稻麦轮作耕、种、植、收四大关键环节的全程无人化、自动化作业,这意味着无人化农场将正式到来。

  我市还在进行超前一步的探索。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与在宁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合作申报了省级项目,在四大环节无人化作业之外,延伸配备智能灌溉、实施测产等设备,让无人化农场再前进一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未来,生产者往往在办公室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掌控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收割情况等,实现“穿着皮鞋也能做农业”。

  把一个个应用场景链接到全产业链,实现农业种植全程的精准化、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离不开市场的强力助推。在智慧农业博览会现场,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卫民向我们介绍了智能灌溉阀门、投喂冰鲜鱼无人船等一系列智能化装备,以及从种植到销售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李明水对此颇为感慨。

  他回忆,6年前,我市首次举办智慧农业博览会,当时智慧农业发育程度低,展会主要依托政府拉动企业来参展。而到今年,农业农村数字化市场已经展现出蓬勃生命力,本届智慧农业博览会约140家企业主动报名参与。

  “早些年,企业的信息化研发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农业是被忽视的,也就没有适合的应用场景,不仅要价高,而且水平有限。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不少原本聚焦工业的物联网企业开始不断涌入农业农村领域,开发场景越来越多,更多农业主体主动接触数字化产品。”李明水说。

  基层治理迎来新模式,网络信息编织“数字乡村”

  科技不仅延长了农业数字化的长度,还拓展了农村数字化的宽度。

  “有什么困难,您直接用这个手环喊我就行!”这是永宁街道东葛社区网格员朱泽明对李德有说的。97岁的李德有是独居老人,也是村里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为了能及时回应其需求,社区征得他同意后在其客厅安装了监控设备,还安装了一键呼叫报警装置,为其配备的智能手环可以语音呼叫网格员和平台中心。“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老人家就通过微家服务联系到网格员,网格员直接买菜送上门。”东葛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曹伟说。

  东葛社区是农业主导型社区,下设15个居民小组,有3000多人,由于管理和服务水平没跟上,基层工作者往往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状态。

  “乡村第一线,治理最末端。”这是社区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上的一句标语,也是曹伟的心里话。2020年浦口区作为南京市唯一入选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开始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数字乡村治理机制,这迎来了转变。

  在东葛社区的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动态展示社区内的人、事、地、网格等各类数据。监控大屏每30秒轮换一次监控点位,71个监控探头远程巡查,环境监测、疫情管控、防汛抗旱等信息清晰呈现。这是社区的“乡村大脑”,可以“一图知全貌”,以数据说话,让基层减负,为乡村治理进程增效提速。

  社区还构建移动应用居民端,包含办事指南、帮办代办、诉求反馈等服务内容,打通为民服务通道。“基层负担过重、居民诉求上报渠道少,这是乡村治理中的普遍问题。现在,居民可以在线上及时查看所有社区公告,反映的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上传到我们平台,得到及时处理。”

  目前,浦口区已经搭建完成浦口数字乡村大数据可视化决策指挥中心,整合区内47个相关单位涉农数据,数据量4000余万条,为浦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数据底座及决策依据。去年11月,浦口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以优秀等次通过省中期评估。

  浦口区正是我市乃至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农业农村数字化的美好画卷正在南京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根据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70%以上,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审核:俞建荣,发布:赵丽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君君说,经历了3月23日的一波疫情后,朝阳农产品大市场面临着部分人员隔离管控、在岗人员满负荷运转的困境。”然而,就在封控、筛查有序推进的同时,另一个难题已接
  • 在本次人代会上,她希望能够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献言献策,充分发挥好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家长的贴心人、老师的同行人、百姓的代言人,为苏州教育
  • 没多长时间,一树白花花的槐花,便被那个女人采摘得七零八落,仅剩树尖上的几小串!不知是槐花谢了,还是被采摘光了。
  • 脚小而饱满有些人的脚,脚小而饱满,尤其是女士,这种脚就是所谓的贵人脚,这种人的机遇往往不错,还时常会有贵人帮助,所以这种人的生活很好,衣食无忧,财运滚滚。跷脚时
  • 13、刚认识一天‮把就‬自己‮经的‬历,家庭情‮兜况‬出去的人,一般‮是都‬单纯善良,没‮心有‬计的人。与‮交人‬往中,如‮识何‬人.1、当‮初你‬到一个新环境
  • 因为上一周也是没挂上号 这次我十一点半就等上 我十一点五十九进去不放号 十二点根本进不去 十二点零一进去了 医生约满了 然后又约其他医院 我真服了 还是约不上
  • 可是快乐总是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匆匆一面,我们就各奔东西,你有你的工作和生活,我也要为自己生活打拼,你不知道我的存在,但我会一
  • 由于是新茶,尚未陈化,它的水香是以鲜爽感打头的,带着干草的香气,还有野芦苇般的毫香,以及隐隐的花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家的餐桌上春笋就那难得出现了,一大一小会盼着
  • ”援护医疗队员、南开区中医医院医生李阳说,“虽然上海的以前现在还比较严重,但是我曾经有过在隔离点的工作经验,我想,在这方面我也是有优势的,到了上海后会充分发挥天
  • 央视《星光大道》在当年真可谓是造星机器,无数草根明星就是从这里一炮而红的,人怕知名猪怕壮,这句话同样适用这些一夜成名的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绝对算这些人中的佼佼
  • 姚坤原先有一处田庄,抵押给了嵩山的菩提寺,后来姚坤攒够了钱,来到田庄上想要把它赎回来,管理田庄的僧人却是一个凶恶之徒,常在隐秘处挖出一口几丈深的枯井,在里面扔进
  • 分享今天看到的一段话: 这世上优秀的人很多,你做不到的,有人会做到,你逃避的恐惧,有人会觉得只是小事一桩,你偷懒不学的技能,有一天会用得上,你贪图安逸的过去造就
  • 总结本人的互联网美德:勇敢:曹尼玛骂不死你专一:老子今天还吃他们家外卖宽容:算了 今天不看书也没事沟通:“是不是不花火就把人当傻子啊”谦逊:“你是!那不要了交流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活跃群众春节文化生活,江海区于2月1—6日开展2022年“粤非遗·悦精彩”江海非遗贺新春线上展览,让更多
  • 此地与阳台下的一隅有相通之处,都有些杂乱无章,却也枝叶扶疏,柳绿花红,所以才成了情人们的秘密花园,这大概就是人们心照不宣的春日惊喜吧——四处蔓延的盎然生机包裹着
  • 16、永远不要让别人免费帮你,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是一个银行,你取出来一点,要存进去一点。成年人的42条社交潜 .规则#情感#1、小孩子吵架了总会说”我再也不和你做
  • 就当我cp入脑了吧[苦涩]别杠我…我觉得神奇动物3当成过渡篇来看还是ok的,虽然没多少神奇动物……但至少把邓布利多的事儿讲清楚了,下一部就可以好好打大战了嘛(。
  • 开心,惧怕,迷惘交织在一起,有时候你想了一万种可能,但是真正面对的确实那第一万零一个情况,到底结果会怎样,好想今天快点过去一天的车程很辛苦,但我愿抬头看一看车窗
  • 每一个角色都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特点 细节真的好到爆 所以说我们在看剧的时候 真的能够深深的被带入。 肖战哥哥你从来不对自己的未来设限,总是不断突破,而且做的如
  • 那些年的青春,那些年的才女佳人,都已不在;那些年仅存的一缕余温,一瞬间蒸发成了一地冰凉,昏昏沉沉地控诉着远去的旧时光和不解风情的追风少年,只是少了当年那些正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