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多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提高# 】#哪些人的社保缴费会变多# 近期,各地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由于2021年平均工资的上涨,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也提高了,这意味着社保最低缴费有所提升。不过,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费款有困难的可自愿缓缴,2022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3年底前补缴。https://t.cn/A6aqdun5

【向“陆海空”挺进——科技创新提升天津高质量发展“含金量”】https://t.cn/A6a5nCJb  从“临渊羡鱼”到潜海寻踪,从仰望长空到云中俯瞰,从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近年来,天津科技创新型企业向“陆海空”同步迈进,用技术延展人们的五感“边界”,绘制出津城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9000家、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科技创新释放出的“新动能”在引领津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展现出后劲十足的市场前景,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质赋能。

  深海探秘,填补技术空白

  能够观测海洋、“巡检”水下设施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机器人,适合涉水娱乐、运动爱好者的智能动力浮板、水下助推器……走进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之蓝),一款款“黑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亮相的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本报记者 李然 摄

  成立于2013年的深之蓝是全球首批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水下智能设备的制造企业之一。发展近十年来,企业逐步向深海“开疆辟土”,如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企业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此前在国内市场中,“深海”是一片几乎未被触及的领域。从无到有,创新是深之蓝挺进海洋的重要推力。

  “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但我们正是为着创新才一头扎进了水下。”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仓说,为了打破国外在水下探测作业领域的技术垄断,深之蓝潜心研发,逐步推进水下装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随着技术的积累沉淀与涉水运动爱好者的不断增加,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空间广阔的消费端。“之前市面上的水下助推器主要应用于潜水领域,设备大而重、价格又很高,普通大众几乎接触不到。”魏建仓说,了解到市场情况后,他决心以产品轻量化、价格亲民化、操控简单化为目标进行开发,让更多人享受涉水运动的快乐。

  经过多年培育经营,企业推出的水下助推器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吸引了一批“铁粉”。公司通过工业级产品积累了大量技术,也借由消费级产品建立健全了供应链体系。

  “一方面,科技创新回应了人们探索水下的新需求,进一步挖掘了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成就民族品牌,用‘硬实力’赢得海外客户的尊重和认可。”魏建仓说。

  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00余项、产品销往70余个国家、5年间产值增加近20倍……如今,深之蓝的发展蜕变让企业更加坚定地扎根在渤海湾畔。

  近年来,相关部门从政策、人才奖励、课题支撑等多维度提供助力,还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生产制造基地、深海实验中心等。“最初选择落地在这里,就是因为专业的服务团队、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相关部门对产业变革的深刻理解。现在,深之蓝的成长正能证明天津既拥有深厚的科技创新土壤,也有活跃的科技创新氛围。”魏建仓说。

  高空翱翔,赋能美好生活

  城市夜空中,1000架无人机变换队形,汇聚成多位奥运健儿的荣耀时刻,为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光影秀”。

  这一架架无人机的“起航地”,是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飞智控)。作为一家以无人机智能控制、集群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工业级无人机领军企业,近年来,一飞智控着力“做深方向”,在无人机编队产品研发上不断突破创新。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组装调试无人机。本报记者 刘惟真 摄

  “抓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分关键。”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说,为破解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无人机编队产品、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公司研发团队不断更新技术与管理手段,在去年11月发布了第三代无人机编队机型。

  在这家年轻的企业里,“85后”“90后”科研人员占到绝大多数。年轻的他们在技术创新之路上“屡建奇功”。

  优化无人机编队智能操控体系是技术攻关的难点之一。近两年来,科研人员详细梳理试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飞行安全性作为突破关键。

  “我们在无人机控制方面增加了很多安全策略,比如规定在某些条件下触发无人机自动返航、缓慢降落等,防止无人机飞丢或者‘迷路’;此外,我们还在机身上增加了传感器,便于及时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运营的安全性、便捷性,进一步控制成本,对未来产品大规模应用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张云说。

  为了保证创新动力源源不断,企业将约40%的利润都重新投入到了科研团队建设和重要项目研发中。疫情期间,相关部门靠前服务、问需于企,帮助企业进行银企对接,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压力,也让科研团队更加心无旁骛地将精力投入到主业之中。

  随着人们对无人机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一飞智控的应用受众不断增加。2021年,一飞智控成功完成近300场无人机表演,起降无人机超过16万架次。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无人机产量近万架、营收同比增长20%。无人机应用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我们的成长速度可能会更快。”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齐俊桐说。

  “科技产品不再‘孤单’了。”齐俊桐感慨道,“几年前,看到无人机的表演后观众会问‘这是什么机器’,而现在更多是问‘它还能做些什么’。人们不仅对智能技术为生活提供的便利更加理解,还愿意帮我们提出产品开发的新点子。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大家对智能科技的渴望以及对更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

  陆上驰骋,打造智慧场景

  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封闭测试场10公里的环路行程中,自动驾驶车辆从容转弯、避让行人,应对起复杂交通场景仍然得心应手。

  “一路畅行”背后,是车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技术的相互赋能。

  车内搭载了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能够实时快速识别周围环境;而在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道路周边也已加装了边缘计算、激光雷达等路侧设备,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开启“上帝视角”。

  “先导区以车路协同物理环境建设为基础,以虚拟、封闭、开放三级测试服务平台打造测试场景,通过标准规范与功能验证支撑产业技术发展,以安全数据监管平台作为应用服务保障,实现了区域的示范引领及生态优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数据智能网联部部长张亚楠说。

  汽车制造常常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产业是集大成者的产业之一,各个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都会体现在汽车上。汽车技术的迭代发展不仅代表着、逐步满足着人们对新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引领着国内钢铁、橡胶塑料、化工、零部件等多种行业与销售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整个价值链体系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说。

  为了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让车辆变得“更智慧”一直是近年来行业研究创新的焦点。

  在先导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集中攻坚,开发了一百余种车联网应用场景,通过上线车路协同应用App,促进车联网应用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关联。此外,中汽中心还实现了智能网联接驳车在天津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南站等区域常态化运营以及京东配送车在居民区的常态化配送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5000公里。

  “很多过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情景,现在已经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成为现实。”安铁成说,一台台汽车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过程中大有可为。“先导区的‘先行先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建立、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也会在车路协同的城市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末,天津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9000家,独角兽企业9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市级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达到4974家、378家、230家。目前,天津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6家,在孵企业430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6家,常驻企业和团队6200个,科技型企业“底盘”不断壮大。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息,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止。在津城的沃土上,株株新芽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涓涓细流也定能汇聚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力量。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就算不是谁的粉丝,能够与明星合影,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其实,就算不是谁的粉丝,能够与明星合影,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 在过去两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基金公司展现了赚钱能力,也塑造了一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已率先回本,而他们各有“法宝”。
  • 来自英国的设计师品牌MCKI QUEEN 登陆CHUXI 一城一纱 宜昌独家代理梦幻大蓬裙,少女泡泡袖✨公主限定♀|皇室风范 超模&新娘 不一样的气场
  • #转运# 住宅环境与身体疾病关系环境与疾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大学问,也是中医的一门延伸学问。做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尤其是中医医生,更要传播中国的国粹,谢别
  • 通知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在与职工充分协商的前提下,经职工代表大会或...【#河南公布省直公积金新规#:可申请缓缴、延期,提高
  • 第二局SYX拿到小炮加慎的下路组合,前期,SN的奥拉夫1级反蓝,SYX猪妹发现后反入侵SN野区,双方6人在蓝色方蓝BUFF出爆发团战,SN 2人阵亡。”乐动体育
  • 两千多年前希腊的一个学者就描述过蜂胶,他们发现了一些蜂胶的功能,他把蜂胶叫做黑腊,然后他用它治皮肤病、刀伤还有化脓症,有很强的抑菌的作用,到了古罗马时期记载蜂胶
  • 平静修行对人的巨大改变 大部分人在困境、挫折、疾病面前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越是不平静越无法帮助状况好转,最好的方法,就是平静。越平
  • 6月1日高建军书记现场办公,检查指导高考准备工作,对考生及教师进行慰问,安排拨付专项资金对我市10所高中进行激励。 会议传达了全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
  • 平台销售(非个人)‼️不来了解你永远不知道原来平时你在实体店,超市花大几百上千买的衣服,鞋子,裤子,日用百货等等等等商家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正卖的如此便宜~ ​​​
  • 25个日常+7个隐藏款,看你能不能抽中心仪的职业罐头啦~~小星最爱“阳光宅男”“戏曲”和“包租公”[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25个日常+7个隐藏款,看你能
  • 这也是为什么不推荐购买二手『安全座椅』的原因,且不说上面我提到的认证和接口标准,主要还是零件老化问题,时间一长安全性必然会降低,当然,虎贝尔E360除外。对了,
  • Day 175 收到张老师手作 给崽崽也写了一把小小的扇子 上面有他的名字 给张老师发语音说他很喜欢 谢谢叔叔 这两天的心情找不到形容词 也没有去体育场跑 路
  • 宇宙星辰 在你的眼中有迹可循 星河滚烫 你是人间理想 从遇见你开始 凛冬散尽 星河长明 ♥️#钻戒定制##珠宝定制##珠宝设计#美,是我看完这部#燃烧女子的肖
  • #刘昊然电影四海# (图源水印 )@刘昊然turbo[音乐] @刘昊然后援会官博只要不停止努力,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奔赴新的五月要比四月更快乐以欢喜之心慢度
  • 这种日系风格的照片,你可以私下拍着玩玩,但是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还是要有所取舍。这位网红的粉丝,可以骂我老粉红,但是如果你们学过历史,如果你经常关注时事新闻,
  • #正大红#翻包记' ?​‎ ͏ 看看姐妹今天的包里有哪‮好些‬物吧极度舒适‮视的‬觉体‮开验‬始▪定妆‮真:‬珠美学的珍‮蜜珠‬粉.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很
  • 所以要牢记沉默是金,远离玩弄智慧耍小聪明的人,“商山四皓”的夏黄公和绮里季就是很好的范例,他们的芳名传承了两千多年。口译是觉察能力,要链接客户,有时候一个眼神,
  • 3月5日上午,在服饰城上班,后自感不适打车前往浙医一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就诊、检测、留观,直至被纳入管控。3月5日上午,在服饰城上班,后自感不适打车前往浙医一院庆
  •   在检测中心武侯站,柴局长现场查看了该站改造升级情况,听取了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所属5家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基本情况、人事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工作谋划汇报,详细了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