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究竟有没有命运?

关于人是否相信命运,也是个大问题。我们晓得很多人一提到命运,就认为是迷信;可是那些说命运是迷信的人,最为迷信。你告诉他,像你这样头脑那么清楚,那命运对你真没有办法。“嗯!差不多!”他已经中毒了。所以世界上最迷信的人是什么人啊?知识分子。越是讲这样迷信、那样迷信的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你们仔细观察那个心理就知道。关于这个命运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命运?这是哲学上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列子》中的这一篇《力命》,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尤其这个“力”字,这就看到中国文化是跟印度佛学文化相吻合的东方文化了。佛学后来翻译命运叫做“业力”,这个业包括善、恶、无记。无记属于非善非恶、在好坏之间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三种力量都属于业,佛家讲到业,讲到人为什么有命运,因为人有所谓过去生,认为生命是连续的,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只能够讲到这里为止。一个人一生的遭遇,命运的安排究竟有没有?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不可抗拒,是莫名其妙来的,在中国文化里有一个代表名词叫做“命”。这是一个代号,抽象的,并不是说你生下来的八字就固定了一生,而是说,命是前生的业力带来的。研究唯识就了解,所谓种子生现行,就是命运的道理。命运可不可以转变呢?可以转变,我们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唯心,心的转变就可以转变命运。但是这个转变非常困难,要莫大的善行功德才能够转变得了。

很多人为了这个命运而低头,我还记得几十年前,有一位前辈的读书人告诉我,唐宋以后读书人必须要通三理。第一医理,因为中国文化以孝道治天下,父母生了病自己要懂得医理。第二命理,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年龄知道了,然后算算八字啊,了解一下他们大概还有几年可活,那么这几年就不敢出门了。第三地理,父母死了之后,要懂地理,找一个好地方埋葬。

这位老前辈还权威性地说,算八字非懂不可。什么理由呢?他说孔子也在《论语》里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他这一句话就解释错了,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并不是要你会算命。但是孔子的思想以及我们传统的思想,关于命,的确是个大问题。古今多少人都向命运投降,不只中国如此,现在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算命也非常流行,还有一所大学特别开了算命的课,当然不是正式的课,但是已经开了这个风气。

西洋算命,印度算命,埃及算命,中国算命,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所用的算命方法都不同。十七八年前,一位外国朋友从欧洲来,你先给我算算看!他一张一张像扑克牌一样摆了一桌子,搞了三四个钟头,算了半天,我只好笑了一下,也不过如此。可是你说不灵嘛,也有一点灵,可以断定这个人容易生哪一种病,这一点特别灵。他说我的牙齿、耳朵、眼睛这三处容易出毛病,我说一点没有错,这一点我承认。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都有它一套特长,所以我们看世界文化,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站在东方立场看西方文化,好像一毛钱不值;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文化,那是野蛮。这都是错误的,各方面接触多了,就发现各有各的特长。我经常说,我们大学开哲学系、哲学研究所,只能说是学哲学的,没有出过一个哲学家;等于你们都学过科学,并不是科学家,大家只是学一些科学、哲学的常识罢了。真正大哲学家在什么地方?像我们看到乡下的老太太,真像大哲学家。

力跟命是两种东西,力是个现实力量。譬如有名的《唐诗三百首》总念过吧!里面有李商隐写诸葛亮的两句诗: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管乐有才原不忝”,赞叹诸葛亮同管仲、乐毅一样。诸葛亮平生自比历史名人管仲、乐毅,诗人说这个不是假的。但是诸葛亮也没有大成功啊!帮了那个刘老板,占了四川一角,过了一二十年就完了!“关张无命欲何如”,关公、张飞没有封王之命,不过如此,这就是命。

中路因循我所长 由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 一醆醇醪不得尝

这首诗是杜牧讲自己,“中路因循我所长”,这是他的长处,事情做一半就算了,看看觉得后面没有什么结果,算了,中间夭折了——我的个性有点像他,所以经常引用他的诗。“由来才命两相妨”,有学问、有本事、有才能,但是没有这个命有什么办法呢?有人又没有学问,又没有本事,又没有能力,但是他有这个命。这两句是唐诗里面的名言,是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研究中国哲学的不通诗词,很多哲学的宝贝东西都错失了。“劝君莫强安蛇足”,他说人生有时只需把握一点现实,得过且过,今天好就是今天,明天就不需要考虑了。已经画好一条蛇,你再添个脚就不是蛇了。如果你自作聪明,在那个现实世界里添一点,“一醆醇醪不得尝”,分明一杯很美的酒,已经吃到嘴边,你想给它加一点点东西,完了!这一杯酒也喝不成了。这就是道家的思想,也是诗人的境界,也是中国的一种人生哲学思想。#命运##日常迷信#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到荆州古城旅游,城门的故事一定要知道

荆州古城,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诉说着它的百年沧桑。
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楚文化、三国文化与水文化,先后历经6个朝代、34位帝王,它巍峨而有气势,历史文化丰富而又璀璨。
一条蜿蜒曲折的护城河,划分着这座城市的古与今。河内,是青砖绿瓦的矮房;河外,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全国的十大古城基本都呈东南西北走势,咱们荆州古城自然也不例外。
古城不大,原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这六大城门,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求便又增加了三个城门,如今便有了九个城门。
在城门内来回进出,从这一个城门走过,转向另一个城门出去,让我们在城门间“穿越”一回,感受古时城门间发生的故事。

暖阳下,大东门 雄伟壮阔。历经岁月的洗礼,方寸之间皆是历史。
先秦楚人“尚东”,生之坐向、死之朝向都以向着东方最为荣耀,所以现在的大东门就是我们荆州古城的正门,自古以来迎送宾客的必由之路。

在它的上方,有一座城楼,俗称“宾阳楼”,又被称为“寅宾楼”。这座城楼是荆州古城唯二城楼之一。
“寅宾”、“寅宾”,自然是与大东门一样,用来迎送宾客的。
它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有过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6年由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再次修复完善的。宾阳楼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有着浓烈的三国气氛,一楼有着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的雕像,登上二楼可俯瞰整个荆州东门全貌,尽收一切美景。如今,宾阳楼已成为荆州的标志性建筑了。
大东门的传奇历史,给它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异彩。

沿着城墙向南而行,过了大东门,便是 小东门 了。
小东门又称为公安门,它是荆州古城唯一的水门,门外就是当年直通长江的水码头。
之所以叫公安门与刘备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刘备借到荆州之后,他自己并不在荆州城内,他让关羽守荆州,自己住在油江口,也就是今天的公安县。但他经常乘船从油江口穿长江到荆州视察防务。每次到荆州都是在这里下船登岸入城。后来,去江东迎娶孙夫人走的也是这道城门。为纪念这段历史,后人就用刘备驻守之地的公安代称小东门。
还有一个巧合,也可以说是必然,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吕蒙白衣袭江陵时,所失去的也就是这公安门。

从小东门以南继续行走,便可以看到古城南面的城门了,这座城门为南门,俗称南纪门,现如今,我们又称它为老南门。它位于迎宾路与冠带巷交汇处附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南门设有瓮城,与荆州古城其它城门瓮城不同,它开有三个城门,因此老南门共有四个城门洞。在城洞下,时常有上了年纪的市民在其间下棋聊天,片片欢声笑语回荡于其中。
城墙下的广场,常年举办朝觐关公大型庙会活动,十分热闹,有着浓厚的古城市民生活气息。
它独具一格的人文情怀,使我每临此地,乡愁都满满涌入心间 。

不知不觉,已经将古城走了一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古城的西面城门—西门,又称安澜门,古代也称龙山。
长江流经荆州,历朝历代,水患层出不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荆州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灾,长江水由西城垣西门和水津门而入,使得上万荆州城内百姓丧生。后来,乾隆命令钦差大学士阿桂等再造荆州城时,并未再修建水津门,仅仅只恢复西门,将城门地基抬高。竣工后官民都非常高兴,因此用安定水患之意来命名,成为安澜门。据记载,西门瓮城内券门上的“安澜门”三字石匾,为乾隆二十四年所书写。

西门向南,有一扇尘封的小门突兀的出现,这扇门开在藏兵洞的墙上,门由上、下青石条组成门槛和门楣,没有设开合的门页。粗略地目测一下,门高约2米,宽0.9米,仅能容纳一人一马进出。据说,在冷兵器时代,当城池告急时,城内可放人骑马奔出城外搬请救兵,因报信兵士多骑白马,故这道小门被称为“白马井”。
城墙以北有两大城门,我们现在看的的是大北门,又称拱极门。
在古代,荆州的学子赶考、官员进京、商人北上,都是从此门而出,又因城外护城河边柳树众多,文人在此作诗为赋,相赠友人,便又有了“柳门”的别称。
苏轼在《荆州十首》曾写道:“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镜横天下,怀王信弱王。”就是说的这里。今城门仍保存完好。
大北门上还建有朝宗楼,这是古城墙上的第二座古建筑。楼上设有楼梯,登临其上,居高临下,可以饱览古城的万千神韵。

城墙北面除了大北门这座城门外,便是小北门了,又称远安门,古代也称古漕。
这个地方过去是囤积运输粮食的必经之地,因此城门修得特别大。取名为“远安”,是祈求它太平、平安。
观测小北门时,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城门都是一律向右开着的,据说是因为古代以右为上,名门望族都被称作为“右族”,因而城门向右开门是当时的传统。
而这座远安门在古时的最终目的则是军事防御,它设有双重城防,四重门防。城门的两道门之间是不正对的,采用斜道的方式连接,可谓是“歪门邪道”的一种诠释。据说战时,城外敌方探子只看得到第一道门,不能看到第二道门的情况,敌军进犯,若突破第一道门进入瓮城之中,就会被在城楼上的士兵包围,士兵们将城门紧闭,万箭齐发,致使敌军全军覆没,这就是“瓮中捉鳖”。
刀光剑影随着历史慢慢远去,如今它恬静的欣赏着城里的热闹与繁华。
除了这六大门外,为了缓解交通,1970年,国务院批准另外开设了三大门。即1970年开设的新东门、1988年10月的开设新南门、1996年6月的开设新北门。这三大门,虽没有那原六大门的古老历史,但却有着城市气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在春暖花开之际的午后,悠悠漫步于城墙脚下,一路上伴随着鸟的歌声,看周边的老树开出新芽,看那枯木又开花,阳光洒下,树叶散碎着光影,点点斑驳,感受曾经的古老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学会把有限的精力投注在值得的人身上,其他的付出就凭良心吧,付出的千万也别图认可,那这样估计是会让自己更舒心一些,也有精力去为自己更好的未来去奋斗[亲亲][亲亲]
  • 是谁一次又一次的辣菜营销,是谁一次又一次的背刺卖惨…….当年的“排挤”滤镜还没有碎吗?既然你已经说是wdcc 了,就一个人独吧,放过大家,给这个团最后的体面。
  • 会心会意文/芦苇不知道还该不该见你但又忍不住见吧,就在这小小的微信里你一言,我一句都在扯些什么我都不知只有你的头像与我靠得如此近如此深情我的文字仿佛变成一场北方
  • [憧憬]木兔的也很“不愧是木兔”[笑cry]没想到乌野教练和作者是最像的,北信介是最不像的(有画面感了)……最近在看杀戮,不得不吐槽宫侑真的好像吴尚宇,最后几张
  • 误区二,西线有工业不能买西线,空气就是海南最重要的资源,西线有工业污染是不可能的。该洗煤厂随意倾倒煤矸石的行为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背道而驰,我行我素
  • 直到这时,我和公公的眼泪才流了下来。直到这时,我才觉得今天好累,我可以坐着歇会儿了。
  • 寺右有菊,初至时匍匐倒地,茎细叶萎稀如胎菊,噫!谁人肯怜惜! 近日除去杂芜,日饱以清水兼草木灰,红蕊增花色令人举目…… 红枫银杏之美喻示一个阶段的告辞,好似斜阳
  • 頍弁有頍者弁 实维伊何尔酒既旨 尔肴既嘉岂伊异人 兄弟匪他茑与女萝 施于松柏未见君子 忧心奕奕既见君子 庶几说怿有頍者弁 实维何期尔酒既旨 尔肴既时岂伊异人 兄
  • #劳劳的网球场[超话]##阳光信用# [好爱哦]#每日一善# 当你为你的选择适合于你并勇敢地接受生活中随之而来的一切,你就获得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自尊自信。这里你
  • 他们的结论是,如果人类将主要能源转换为清洁能源,大概能在2371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转型的考验模型显示,如果全球各国都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在2040年代,人类将
  • 典雅大气新中式设计汲取东方的美学精髓,活用中式的古雅与诗韵,为都市提供一种当代东方人居体验,清风徐来,安适自在客厅衍脉自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从家具的选型、色泽到
  • 这样的口口声声为学生好,真的是为我们好,还是为你们好?#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超话]# 越想越气,真的这里边除了学生啥人都能出,老师可以出,老师子女自由出,食
  • 在全市,“1%工作法”催生10个工作专班,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税30亿元,盘活存量低效用地3300余亩;政企“畅聊早餐会”举办14场, 50多位企业家与市委市政府
  • 其实专家早在勘察地宫时就有了很大疑问:地宫规格如此高却为何找不到一件金银器?还有盗洞打得如此精确,说明是熟悉地宫之人,最大可能就是当年建陵或守陵的士兵。
  • 风还有些凉,穿着加绒外套正好,呼吸着旷野的风,感恩自然的赐予,这天这地这人这逐渐恢复的生态,还有舒展的四肢健康的身体依然明亮的眼睛依然浓密的发丝依然有力的腿脚…
  • 老行家了~还添加了积雪草、霍霍巴籽油、角鲨烷敏感肌姐妹对这三个成分很熟悉吧补水同时,痘痘急救也是绝绝子这款冻干面膜的包装很有创意双舱双袋设计,要用的时候挤一下就
  • 想到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傍晚去家附近的小公园散散步,跳跳广场舞,便也觉得苦闷的上学生活多了一丝盼头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放暑假啊草[悲伤][悲伤][悲伤]一千多年
  • 无聊,废了,颓废……没有“自律”的人,估计要废了一个“自律”居家办公的人,每天醒来Ta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哪些时间段做什么,用计划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充实快乐的一天对
  • 实际操作中,主力善于利用“对倒”和边拉边洗来迷惑散户,这个时候换手率在股价中位的时候往往用处并不大,如果此时利用换手率来判断主力意图的话,很可能会被洗出去。通常
  • #摄影人[超话]##春日纪念册##春游季##散落的色彩##这就是中国风##用照片记录生活##江苏赏花地图##我欠春天一次旅行##春天摄影大赛# ​​​#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