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被联想扫地出门过程!如今80余岁仍从未放弃
学术派 2021-12-01 23:05

学术派
与学术前沿同步,做最具创新的学问人。致力于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着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学术派创建于2015年6月,至今运营已6年有余,2021年6月进行了认证迁移。本号“专注为学者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问之家
致力于做具有时代和民族担当的知识分子,独立思维,理性批判,高瞻远瞩,兼容并包,不人云亦云,不空穴来风,不偏执,做思想和时代的引领者,为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不懈奋斗。
公众号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的会议室内,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联想中层以上的干部,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虽然大家都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议。随即,联想董事会宣布: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柳传志起身发言,声泪俱下。他表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科教兴国——这样一个大目标,而内心感到全心全意为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工作,永远是最幸福的人。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镇定自若。会议散场,倪光南和柳传志各自默默离开。十年时间,他们从风雨同舟变成了背道而驰。

01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时值抗战,从小就听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他对“国弱被人欺”有着切肤之痛。倪光南从那时起就明白,国家应该富强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他当时在国外的年薪是国内工资的70倍。然而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毅然回国,并且自掏腰包,购买了足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内。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个科技产业的兴国梦。柳传志在1970年进入计算所,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柳传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学家”,柳传志对他钦佩不已。1984年,计算所发起成立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给了20万的启动资金,柳传志被选为主管日常经营工作的副经理。但是公司业务还没开展起来,就被人骗走了14万。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一筹莫展。冥思苦想之后,三个人一合计,想到了一个人——倪光南。为什么是倪光南呢?那时候,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无法处理汉字,没法推广普及。怎么办?只能研发出具备汉字处理功能的“汉字处理产品”。倪光南自掏腰包从国外买回来的关键器材,起了大作用。倪光南主持研发的第二项汉字处理的产品取得成功,技术转让给4家企业,一共生产了600台。在此基础上,倪光南课题组将LX-80移植到PC,继续推动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

对于柳传志抛出的橄榄枝,倪光南答应了,他相信柳传志能很好地推广他的科研成果。应邀出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他想一门心思搞研发,不被外界所打扰。倪光南的加入,将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1985年5月,公司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开始投放市场。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的倪光南,也由此和联想式汉卡连在了一起。联想式汉卡前后一共更新了8个型号,为公司创造了上亿的利润,并且带动了包括计算机产品在内的整体营销,最终“联想”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1988年,在联想汉卡站稳脚跟后,倪光南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微机上,他带领团队研发成功了中国制造的联想主板和扩展卡。1990年,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微机在国内推出。联想式汉卡和联想微机,都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倪光南也因此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截止到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达到了47.6亿元。这十年时间,是倪光南和柳传志合作亲密无间的十年。然而随着国外电脑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汉卡已经江河日下,联想要突破瓶颈,就必须寻求创新。此时,一个不畏艰难的科学家,和一个谨慎行事的企业家,互相之间出现了裂痕。他们,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02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是优先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紧跟市场先赚钱?倪光南和柳传志关于发展方向的争论,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技术派”与“市场派”的一次决斗。倪光南坚定地认为,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他计划对标Intel,从芯片设计入手发展“中国芯”。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但在最后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柳传志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不是联想的实力可以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柳传志的路径是先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再做技术开发。科学家并不在乎失败多少次,因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但是企业家不这么认为,因为一失足就可能成为千古恨。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极度自信而又固执己见是他们的共同点,最终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开会,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会议,倪光南被解除职务,被迫离开联想。倪光南离开后,其主持的理想ASIC芯片、程控交换机等项目被陆续终止。1996年的一次大会上,联想从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转向“贸工技”。倪柳之争,划上句号。中科院的一位前领导说:“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在二选一时,只能选柳传志,企业家在中国是稀缺资源。”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当时中国的现状,因为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科技公司被美屡次制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想象:如果当时走倪光南的技术路线,今日的联想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会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后,倪光南院士还是向联想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然而事与愿违。被免去总工程师职务的他,成了一个闲人,什么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联想对外发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之一,倪光南离开了工作15年的联想,没拿到半点股份。扫地出门,不过如此。他却坦言:“自己终于解脱了,获得了新生。”刚刚离开联想,一个叫李德磊的人就找上门来。倪光南回忆:“当时他非常急切地找到我,说日立美国突然哟啊停止外包给BBT(方舟科技前身)的一切项目,然后问我该怎么办。”李德磊在中科院计算所读研时与倪光南相识,BBT是他实际控制的一家公司。当时李德磊在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微处理器设计总监,BBT承担了日立芯片的外包业务。当时的中国芯片领域一片空白,BBT却磨练了一支CPU的技术队伍。这个技术团队,让倪光南眼前一亮。不谙世事的他,以为看到了重启“中国芯”的希望。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李德磊找人、找钱、找资源,自己却分文未取。2001年4月,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备受瞩目。经过高级别专家鉴定会,“方舟1号”被推上技术神坛,国家陆续投入资金支持方舟科技。在众多部门的推动下,方舟科技顺利拿到巨额的政府采购。形势一片大好,倪光南以战略市场部副总裁的身份加盟公司。但是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李德磊把“宝”都押在了政府采购上,拒绝为市场客户供货。这些客户都是倪光南以信誉拉来的,不得已之下,倪光南只得离开。方舟芯片同样遭遇困境,因为服务器端被Wintel联盟把持,人家根本不支持方舟的工具软件,这让用户叫苦不迭。2003年,随着政府采购的淡出,方舟芯片市场大幅下滑。作为一个商人,李德磊看不到利润,自然选择放弃。李德磊宣扬自研芯片没有市场,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这次芯片研发的夭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倪光南也为自己看错人而感到自责,2006年,他为当年请求国家支持方舟CPU研发,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03
历经了联想和方舟的两次挫折之后,倪光南再也没有加入一家公司。但他一直致力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芯片、软件和文档格式国家标准UOF等开放标准。倪光南院士看来,“中兴事件”的危机不仅在于供应链、技术和信息被对方钳制,更大的风险在于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这些年,国外血的教训不少。国外因操作系统被黑客攻击、信息存储系统被非法监听的案例不胜枚举。Intel、ABM和ARM的芯片架构更是被爆出,存在“熔断”和“幽灵”两个安全漏洞,能够让黑客远程控制机器,盗取数据信息。这几家公司的芯片,几乎应用于全球所有的桌面系统、电脑、智能手机及云计算服务器。但是刀砍不到自己身上,就感觉不到肉疼。直到“中兴事件”,中国IT界才感受到缺少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锥心之痛。倪光南说:“芯片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是啊,如今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被国外的芯片技术“卡脖子”。再不寻求创新和突破,就成了别人“案板上的肉”。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强势崛起,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欢呼,为之摇旗呐喊。世界上很多国家,虽然没有核心技术依然过得很好,但是中国不一样。大国崛起,中美之间势必要在方方面面,都进行多番较量。倪光南院士惋惜道:“直到今天,Wintel的核心技术,包括Windows OS和Intel CPU的知识产权,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没有获得过,也就更不能设想,美国会把这些技术卖给或者换给中国。”

所以20多年来,无论多么艰难,倪光南都坚持做自主研发。他说:“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很可惜,智者的先见之明,抵不过企业家眼里的真金白银。2013年,倪光南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希望统一标准,依靠应用商店模式建立一个软硬件生态系统。不过他也坦然表示,联盟的力量很有限,没资源也没钱,没人、没权、没用,只能表达愿望,他更希望在政府层面能够重视和引导。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奔忙呼号。要做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要搞中国自己的芯片、半导体。可喜的是,如今从国家到企业终于决心要突破了。倪光南曾经的助手梁宁评价他:“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堂吉诃德。为了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而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不过对于名利,倪光南从没有放在心上。他不谙世事,也不会为这些世事所累。他自言道:“没做成事之前,可能会被当成堂吉诃德。但也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从大局看,一个企业不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一定是可以的。”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78/卡地亚·猎豹淡香水75ml整体是淡雅的,独具一格的香调,温柔与野性的“矛盾”力量,融合得沁人心脾!冷冻的心脏狠狠跳了 百变就是好啊 他尽可以去尝试千种万
  • #一条plog告别五月# 五月开头自以为 抢红包抢到了手气最佳会是一个祥瑞之兆,结果好五月第一天和好朋友们去BBQ五月中和好姐妹们去渭河听周杰伦演唱会五月中中和
  • #nuskin如新##护肤#蹲固玩或者CP马上就要毕业的高中生一枚,可接受17+,可男可女希望脾气好一点,我是个搞笑女也比较逗所以希望能接上频道希望不要不告而别
  • #一路聽妹神代表作到年底吧 Apple Music ▶转自EMI Facebook#田馥甄[超话]# ❤️#田馥甄无人知晓# 「2020.09.25」田馥甄 H
  • 就拿越野皮卡来说,编辑很爱玩,也买过长城炮乘用版四驱皮卡,为何不买越野版,一是自己不可能天天在外面野,二是乘用四驱版6.16-6.29北疆大环线,​月中独库应该
  • 另外希望各位芦荟积极签到多多发帖啦~给大家比心啦~[心]真失去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很在乎[笑cry]本来就清醒的知道不适合,付出的感情其实不过是心软的施舍。[笑
  • 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相比較而言,反倒是我們現在以刊物的字數、格式等來規範限制文章的做
  • 一身图报国,“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事,一片呈丹心,“可怜白发生!辛弃疾这首《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虽不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悠远,没有“气吞万里如虎”气势
  • 以自重铸品德、以自省管小节的人#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
  • 距离高考后的第19年当年我是专升本也是跟着所有高中毕业生一块考试但是基本没有家人陪考的都是自己去,具体午休的情况已经忘了可能去了二姨家,因为考场离二姨家比较近记
  • 一般来说:企业缴纳社保15年和个人缴纳社保15年,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是有一定差距的。(5)个人参保回本时间=个人缴费成本/基本养老金/12。
  • 唯梦想和挚爱不可辜负❤️唯冠军和艾情势在必得@李一桐Q这是什么绝世美少女,万年一遇的颜啊,今天也是仔细体味姐姐盛世美颜的一天。姐姐的眼眸就像珍宝匣里最美的琥珀,
  • 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助理却告诉了她一个更令她不安的消息:“爷爷走了”。世界上就是有这么巧合的事儿,张凯丽说:这一刻,自己相信了感应。
  • 〖冬兔〗人们喜欢你,因为你机智幽默,同事愿与你共事,因为你无野心,使他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4.冬兔:人们喜欢你,因为你机智幽默,同事愿与你共事,因为你无野心,使
  • #咻酱在看什么鸭# 《不露声色》 by 阿阮有酒 江敛 林椰 ✨不爱你时我坦坦荡荡 爱你时我不露声色✨ 酸酸甜甜的很可爱的文 江敛从一开始就看上了
  • #暗夜行者[超话]##暗夜行者大结局# 男主做卧底十年了,兄弟朋友在他面前已经死了太多了,他已经“麻木”了,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以及他和女主并没有表明心意的哈
  • 是谁2022还重新看了一遍汤思雨和白杨的故事[苦涩]之前在知乎看到汤思雨的故事,她真的经历了很多感觉只有在小说才会出现的情节,当时真的看哭了,很心疼她,后来关注
  • [2022]元旦特惠|大型当代杂技舞剧《化·蝶》重庆大剧院-大剧场领「券」购票有优惠,购票点击爱情主题深刻隽永,中国故事写意浪漫三十二个杂技绝活,独一无二“肩上
  • 还有就像00说的 我们积累了经验下次参赛可以更好 如果明年会想参赛的话 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到那时候可能已经不是为了成绩 而是一种执念和责任感吧要开始期末啦 要再
  • 如果说宇宙是有限的,包括时间的有限和空间的有限,那现今宇宙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就说不清楚。实际上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小体积、高密度、高温度和高能量这些物理量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