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陕西省十七运会热力来袭# 首次担纲主要承办城市的榆林有多“扛硬”?】7月10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简称“省十七运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始,在榆林市榆阳区,60名火炬手从榆林钟鼓楼,到九曲广场、红石峡,最终抵达城北的镇北台。

本次省运会将于8月6日至11日在榆林市举办。这既是十四运会后,陕西省举办的又一场体育盛会,又是榆林市首次“挑大梁”承办的运动盛会,对榆林市和陕西省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榆林市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高不下。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榆林市也在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卓有成效。作为陕西省最北、省内资源富集的地市,榆林的“一呼一吸”对陕西省有着加速脉搏的重要作用,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陕西省的进步紧密相连。

陕西省运动会是我省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自1952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

第一届到第十四届省运会均由省体育局在西安承办,但从2014年的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始,省运会承办工作交由全省各市、区来承办。这一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省运会有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等,各地市兴建场馆,对推动承办城市综合发展效果明显。

这次,为了办好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更是频放大招。

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此次运动会的主场馆——榆林市体育中心,极目远眺,场馆外部由金色铝板拼成了极富魅力的造型,宛如一顶“沙漠之冠”,在冠冕之内,看台上巨大的“YU·LIN”也彰显出榆林的自信与活力。

该场馆于2019年2月21日开工,直至2021年9月30日完工,建筑面积5.2万余平方米,可容纳3.2万名观众。场馆将环保和绿色建造发挥得淋漓尽致,看台板采用了工厂化预制清水混凝土,大大减少了使用传统工艺造成的物料浪费和建筑垃圾,是榆林当地装配式建筑应用的一大看点。而在体育馆和游泳馆大面积采用的导光管,能够将自然光导入比赛场馆,非赛时也可以满足采光需求,极大节省照明电力。

包括榆林市体育中心、驼峰文体馆、米脂体育综合馆等在内,本届省运会涉赛场馆共计30个,其中新建11个,改造提升12个。这些场馆凝聚着榆林的智慧与汗水,为省运会注入来自陕北大地的朝气与力量。

此外,榆林市为本届省运会专门设置了运动员村,这是我国省运会历史上的“头一遭”。设立运动员村,除了能为赛会成员提供舒适放松的休憩环境,也能服务于榆林发展,赛后运动员村将作为人才公寓,立足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实际,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稳定的居所,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是场馆及附属设施,省运会为榆林带来的,更是全市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包括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提升、涉赛道路沿线景观提升、照明及景观亮化提升、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在内的项目,为榆林打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市貌,有效提升榆林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竞争力。

省运会作为“杠杆”,极大撬动了榆林市新一轮的发展,为榆林加速蝶变而奠定坚实基础。

榆林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为打造一个“绿色、和谐、活力、开放、特色”的运动会而不懈奋斗,这样的努力也将反哺榆林的高质量发展,为榆林、为陕北书写出更美好的新篇章。借着省运会,我们需要将更多目光转向这座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陕北城市。

近些年来,榆林发展极为迅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曾经的榆林,过半的面积被黄沙覆盖,毛乌素沙漠侵蚀了农民们的万顷农田牧场,沙尘暴刮乱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只有治沙造林,才能过上好日子”,70多年来,榆林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治沙造林,用2360万亩葱郁的绿林,为陕北树起绿色的防线。

曾经的榆林,黄河在此裹挟着大量泥沙流入下游。为了保水固土护大河,多年来,榆林市筑淤地坝、兴修梯田、治理小流域……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母亲河再造清流,为我国北方净化水土。

环境上“脱胎换骨”,经济上也要改弦更张。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资源带给了榆林极大的发展,但资源不可再生,若不发展新的产业,未来将面临无从发展的困境。

为了产业绿色转型,榆林针对自身产业特点,选择了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转型方向,已经从最初的资源驱动式增长逐渐向科技创新型发展转变。

2021年,榆林实现工业增加值3575.80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省第一。而成为榆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智能无人、氢能等蓬勃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9%,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1340万千瓦,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35%……

如今的榆林,兼具古老与崭新,保持着顽强的斗志与不竭的活力,成为陕西省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未来,榆林的发展也将成为陕西的名片和标杆。

在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升榆林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推动榆林高新区提档升级,支持榆林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等重点任务。

交通方面,榆林周边与多个省(区)相邻,且自身能源工业发展强势,具有发展交通的必要性。2022年,榆林与西安、宝鸡一道入选一百个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些年来,榆林市交通网络密度快速增长,截至“十三五”末,榆林全市铁路总里程136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46公里,榆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250万人次、年货邮超10000吨。未来,榆林将陕西北部交通线路充实,也将带动省内经济的发展,助力陕西省商品“走出去”。

能源科研和节能减排方面,陕西省明确要推动陕北全面加快能源革命、转型升级,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综合协同优势。报告中提到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科研攻关问题也都与榆林息息相关,这些科研问题的试验和应用就在榆林,近年来榆林在陕西省的大力扶持下,发挥榆林能源资源富集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科创新城创新平台、能源骨干企业,加大能源化工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全力打通能源科研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两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双碳”目标全速实现。

报告也明确,积极推广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推动黄河流域淤地坝(拦沙)工程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促进沿黄防护林和黄河西岸绿色廊道提质增效。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是榆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治理的重要举措,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几十年来为流域内综合治理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榆林高新区是陕西省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全国唯一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2021年榆林市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5.9%,多个“巨无霸”项目给予陕北发展硬核动力。榆林拥有极强的人才和科研集聚能力,榆林高新区的提质升级,能够帮助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强化陕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提升黄土高原地区经济效能。

榆林是陕北地区的典型代表,是陕西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次省运会将进一步展现榆林雄厚的实力与热情开放的人文魅力,这是榆林开启新篇章的重要时刻,也是黄土高原向外界传达出强劲发展潜力的信号,未来,榆林的发展还将高歌猛进,提振陕西省综合实力持续快速增长。

科学猜想文集

(389) 《甘肃合水地区500万年古气候分析》之变化分析

甘肃合水地区的古气候,暖季温度不是很高,湿度不是很大,冷季气温不是很低,干燥中帶有一定的湿度,这是植物能四季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剑齿象群需要大量植物,三趾马不仅需要大量植物,还是在土壤湿度相对大一些的环境中活动的动物。似双峰骆鸵、安氏鸵鸟是耐旱耐高温的动物,由上述动物综合判断出:合水地区的上述气候应为暖温带气候。170万年的暖温帶气候与今天不太一样。我们再来看看黄万波等科学家对剑齿象生活环境研究,在合水的古河谷边发现一只完整的半躺着的剑齿象骨骼化石。在造山运动还没有形成之前,合水及陕西地区是不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因此,剑齿象是陷入泥泞沼泽之中后被活活饿死埋藏 。而淤泥的形成需要温暖气候及水生草本植物的帮助,生成的淤泥才能将剑齿象陷入进去。剑齿象的大食量与群居生活也证明了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生长茂盛,而且必须是四季生长茂盛,缺少这个条件剑齿象是无法在秦岭以北获得生存与繁荣。多位科学家对剑齿象生活的时期进行了植物孢粉的分析,结果发现草本植物的孢粉占70%以上,不仅是暖季有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态环境,而且四季如此。

仔细分析剑齿象生活环境的年代又与东非草原气候有些不同,东非高原太阳光辐射力度较强,没有暧季与凉季之分,只有雨季与旱季之分;昼夜温差之分。在剑齿象周围的沙土取样中有沙草科植物,沙草科植物属一年生长期,主要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浅水环境,一年生长期有利于沙草植物在亚热带地区繁荣,如生长于鄱阳湖的沙草植物等,说明剑齿象生活的环境有可能存在暖季与凉季两个生长周期。而发现的蒿草植物则是喜旱凉的草本植物,今天蒿草植物在亚热带地区也有生长,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冷季。蒿草的发现证明剑齿象生活的年代四季气候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因为太寒冷的环与太干燥的环境也不适合蒿草的生长。

从古生物的出土分析,动物如似双峰骆驼、安氏鸵鸟、中间原鼢鼠等都是喜干燥环境的动物,但动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例如:非洲象喜干燥环境,亚洲象喜潮湿环境,例如:2021年末,中国一只象群在向北迁徙的过中,中国政府采取保护其自然迁徙行为,但象群感觉到其它地区的气候(如干湿度)并不是它们需要的值,于是又折返回原来的生话居住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多样性给我们提出一个挑战,完全使用将今论古的方法,来论述不同地史时期动物生存环境,其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亚洲象生存环境就证明剑齿象生活的年代气候环境不能肯定为干燥环,气温也不一定是绝对的热带环境,只要温差幅度不是很大,偏暖偏凉的气候环境都是同种生物种群都能适应的气候环境。

从大气压上看,在地势还处在低海拔位置时,丰富的暖湿气团不断北上,形成的空气湿度应该是非常高的,理论上推出距今500~170万年、合水地区的气候应该是较湿润的,如龟在干燥环境是无法生存的。那么,为什么合水地区会出现大量的喜干旱环境的动植物?如似双峰骆驼、凤杨等等,只有-种大气物理条件可以解释这一混合现象的发生。空气湿度与空气密度存在密不可分的关注。给一组数据,数据来自实验室形成饱和水蒸气压力表(按温度排列):
0 ℃::0.61 (饱和蒸气压)
5 ℃::0.87 (饱和蒸气压)
10 ℃::1.23 (饱和蒸气压)
15 ℃::1.71 (饱和蒸气压)
20 ℃::2.33 (饱和蒸气压)
25 ℃::3.17 (饱和蒸气压)
30 ℃:: 4.25(饱和蒸气压)
35 ℃::5.62 (饱和蒸气压)
这组数据虽然产生于实验室(其中的一小部分数据),如果我们将地球大气圈层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物理环境,那么,这组数据对地球大气环境的演化最一个最好的诠释。如果不同地史时期的大气圈层的空气密度与大气空空间都不一样,不是一个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变化模式,那么上述实验数据就是一个有意义的数据。

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验是在地球表层做的,因而,实验给出的数据是在现存重力场基础之上给出的数据,因而实验过程中大气压的强度是一个不变的常数,通过改变气体温度来检测空气密度与水分子的可容量,是研究大气物理环境的有效方法。虽然看上去是实验室的数据,但确实能指导认知现实环境的变化能力,如在30℃时绝对压强是4.25,水蒸汽的密度为0.03ρ/kg•m-3 也就是说气温越高,空气中水分子的容量越大,从上述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一特征。水分子的空气可容量是随着空气密度的增长而增长,当空气密度越大时,空气中水分子饱和量越大,当空气密度越小时,空气的水分子饱和量越小。剑齿象生活时期的秦岭以北地区,在造山运动发生之前,合水地区的海拔高度相对较低,其空气密度与今天一样的前提下,在暖湿气团不断北上的过程中,秦岭以北广大地区的空气湿度应与现在的长江流域相差无几,甚至可能略高一点,这也是蒿草能在此繁荣的主要因表。合水地区生物的多样性,证明在一个生态环境的,会有不同的生物种群在努力的适应这种生态环境,这就构造在一种生态环境中,会有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繁荣。喜干燥环境动植物的出现合水地区,证明动植物能适应较为湿润的环境,我们认为只能适合热带地区的象群出现在合水地区,证明剑齿象生活的时期,秦岭以北确并不一定是干燥环境,而这种生态环境可能是空气密度比今天大的结果。

在黄河象(剑齿象的中国命名)身边依次分别呈现着黑土、黄土、粉粘土、红色土、砂质粘土以及白垩紫色、灰蓝色页岩,这些不同颜色的土来自不同的年代,从沉积物的记录来看,黄河象周围的沉积物是一种氧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如一些红色的、黄色的、粉粘土、紫色的沉积物属于氧化环境,黑土属
氧化还原明显,这些土质的组合指示出当时的气候湿润,剑齿象、长鼻三趾马、沙草科植物、蒿草都适合湿润环境,证明土壤中的水分大。到黑土时,土壤中的水分少、干燥,因此氧化还原效应小。丰富的氧化还原土壤从地质学上证明了黄河象生活的时期雨水充沛,日照强烈。为什么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由500万年的热带草原气候演变成今天的半干旱冷凉气候?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找到了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对流层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流层的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海拔高度即空间与空气密度存在古今不同。距今500万年前,赤道地区对流层的海拔高度不是18~16公里,而是低于这个海拔高度,对流层的海拔高度到了中纬度地区更低,迫使暖湿气团止步于今天的甘、陕地区,形成秦岭以北500万年至170万年充沛降水。大气圈层的空气密度与对流层的高度继续扩展,暖气团的继续北上阻止了北极冰川的形成,同时也保护了甘、陕地区的温暖气候。

第二重要因素是造山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热带暖湿气团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呈递减状态,就象冷气团在南下的过程中逐步衰减的状态一样,在中纬度地区冷气团可以形成暴风雪,冷气团到了低纬度附近减弱成微弱的降温现象。今天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半湿闰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是陆地大面积扩展与抬升的结果,构成暖湿气团在冷半年的运动过程中消耗过大,是产生的半年干旱半年湿润气候重要因素。距今500万年至170万年,中国南方或者东南方大部份国土还处在海平面上下,华北平原还没有完全形成,暖湿气团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处在无障碍的条件下能迅速到达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形成充沛降水的基本地理环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而在造山运动发生之后,中国地块的不断抬升阻止了暖湿气团向北运动的范围,使秦岭以北冷半年逐渐走向干旱气候。

(本篇是观看考古纪录片《古气候探秘》第10集《古象化石中的气侯密码》的观后感)

珠峰108拐?自驾西藏这些巅峰公路,分分钟刷爆朋友圈!

只有去过西藏

走过这片被上帝偏爱的土地

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

什么是“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才会感慨什么是“此路只应天上有。”

“每一条公路都承载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

西藏,世界的屋脊

在这片方土异同的高地

有着数条世界之最的公路

有有笔直通天的路

也有“九曲回肠”般的路

有通往草原的路

也有驶向大湖的路

有穿过花海的路

也有奔向雪山的路

以下西藏这些“高颜值”公路

你打卡过几条?

最美景观大道· 318川藏线

318国道川藏段

串联起无数美景

令无数人魂牵梦绕

号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318国道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

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

并行展布的高山从岭谷地区

自驾旅行其中,犹如“心灵在天堂”

由于地形复杂,地域广阔

岭谷相间,自然多元

很多地方令人心神激荡

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诗

向人类展示着独特的西南山地风光

318国道几乎就是沿着北纬30度线行进的

那些绝美的景观不是在道路的两旁

就是在道路南北不出百干米的范围内

一出成都平原,高山、峡谷

雪山、冰川就频频出现

在这条线上,海拔770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

加拉白垒先后进入眼帘

出拉萨再向西行

世界8000米以上的4座雪峰

马卡鲁峰、卓奥友峰

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不断扑到眼前......

行走在此路上,不知不觉

心灵已被净化,烦恼全都烟消云散

走过一次才能真正感受它的魅力

最刺激的路 · 怒江72拐

说到“九曲回肠”般的路,所有人脑海中

第一想到的便是川藏线上的怒江72拐

著名的“怒江 72 拐”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境内

也称“川藏 99道弯”“天路72 拐”

全程仅有约12千米

但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至最高点海拔4651米

相差足足1500 米有余

以其攀升之急、下降之蜿蜒彰显惊险魅力

作为从川藏南线进藏的必经之路

“怒江72拐”以它的险而闻名

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之一

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

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

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

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

世界之巅的景观大道· 珠峰108拐

你见过川藏线里的怒江72道拐?

那珠峰的108拐绝对让人为之疯狂

这条被称为“世界之巅的景观大道”

有人说:“走过了它,

就等于走过了人生的所有弯路。”

想要一睹珠峰的真容,就得先过这里

这是一条会让你拐到怀疑人生的路

108拐是位于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

加乌拉山垭口之下的一段天路

实数有125个拐弯

但被称为“珠峰108拐”

从急剧短弯到绵延长弯道

整体呈现螺旋状

最高处加乌拉山口海拔5210m

(在这里可以看到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

山脚下大概海拔4500m,落差700m左右

蜿蜒曲折的道路

考验着每一位行驶者的驾驶功底!

最美天路 · 拉林公路

假如你想去西藏自驾旅行

那么拉林公路是必须体验的

作为西藏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

也是G4218雅叶高速的组成部分

这条公路把醉美林芝和圣城拉萨两地距离

缩短到5小时的车程

而沿途壮美的景色

会让你明白什么叫“ 西藏最美公路 ”

不同于其他全封闭的高速公路

它中间有很多匝道,观景平台是敞开的

关键还不收费

自驾林拉公路,真真正正享受了

追求效率和欣赏美景的完美

全长409公里

几乎包揽了大自然中全部的美景

山川、河流、村庄、雪山、峡谷...

你能想象到的全部都经过

拉林高速几乎就是沿尼洋河而建

美丽的尼洋河,穿行在身旁

高原的雪山融水

给了尼洋河秀美而婉约的容颜

总是忍不住停车,在观景台欣赏美景

还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鲁朗,巴松措...

这一路,让你将眼睛放在天堂

首条“破万” 的公路· 219国道

G219,中国最长、最美、

平均海拔最高的沿边大通道

它是连接我国西部边境

海陆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北起新疆喀纳斯,途经西藏、云南

终点至广西东兴市中越交界处

从海誓到山盟,绵延10065公里

串联起中国最壮美的奇观

这是一条兴边富民的大道

一条交流、交往、交融的大道

被誉为“世界级的景观大道”

G219国道走遍中国近一半边境线

这条路是0到10065的征程

从海拔100到5378的跨越

这一路你会经历:

陡峭曲折的巨大峡谷

绵延千里的荒漠戈壁

横崖断壁的陡峭山峰

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峰

令人生畏的高山达坂

而国道上最值得探索的一段路

便是风光无限的G219西藏段

从极致阿里到藏源山南

从“巅峰梦想”日喀则到“雪域江南”林芝

雪峰绵亘、冰川林立

溪流蜿蜒、湖泊旖旎

饱满地展示了西藏边境的壮美风光

海拔最高的路 · 京藏高速

2021年8月21日

G6京藏高速公路

那曲至羊八井段通车试运行

至此 G6京藏高速

那曲至拉萨段全线通车!

那拉高速是首条连接首府拉萨

和藏北草原的高速公路

通车后,拉萨市与那曲市之间的车程

由过去走国道109线需要6个多小时

缩短至现在的3个小时

这条公路建设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

行驶在那拉高速上

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神山 天湖 雪山 冰川...

辽阔纯净的藏北草原

超治愈的蓝天

放眼望去,路的尽头

就是连接天地的雪山高峰

西藏“天路”浑然而成

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

自驾在西藏上

你都会有发自内心的

不同惊讶与惊喜

这就是西藏的路

“此路只应天上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绝美新疆生活纪录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 CGTN即将独家呈现。敬请关注! 】这一部全新的新疆生活纪录片,由刷爆全网的CGTN新疆反恐纪录片原班
  • 流年,在指尖缓缓流过。清晨:狗咬虱子||原始诗歌和作文:金丝凤凰(陈Bi)睡着了没有想从沉思的梦中醒来认为 读 听这就是我的生活躺下拾起我不到五点钟就醒了狗的嘴
  • #号手就位##号手就位李易峰# 每次告别一个故事总会有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我陪着角色走过的路要走向终点,而那些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本身的故事线里仍有无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 但是他们还是朝着B组的规则--20台街车开始了销售 第一辆车卖给了恩佐法拉利的好友--比利时车手Jean Blaton 随后菲亚特蓝起亚的试车手--R
  • 真正的好感情,患难不分离,真心对你好,甭管高潮低谷,态度始终如一,不会因为落魄,就刻意去疏远。真正的好感情,患难不分离,真心对你好,甭管高潮低谷,态度始终如一,
  • 其他方面,根據此前曝光的消息,全新的SamsungGalaxy S21 FE將配備一塊6.4英吋Super AMOLED屏幕,解像度1080 x 2400,支援
  • #猫咪##宠物猫##宁波猫咪领养##宁波猫咪领养[超话]##英短[超话]##英短乳白# 家养英短乳白小猫预定 图中大猫为猫妈妈和猫爸爸都是正八品相的,小猫品相好
  • 【射手座特性】1、讨厌和别人一样;2、本性阴郁,怕寂寞;3、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傻很天真”;4、会以沉默敷衍别人;5、真心喜欢上对方的恋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6、
  • !今天的小作文 [并不简单]中午出去吃饭 婉莹说 晓敏你有一天咋没发小作文?哈哈哈哈哈感谢婉莹让我有了知名博主的赶脚  就是感觉会有人在关注我这流水账的日常 甚
  • 《看展~@哈尔滨市博物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10#约会博物馆# 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共有四层,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设置了九个展区:渡口集镇—松花江流域传承的千年
  • 真正的隐士,从来无需刻意依附于山林野趣,只要有一颗自在纯净的心,即使身处营营闹市,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这几天,小松走街串巷,终于在松江老城人民北路靠近中山中
  • 我们必须尽量少发布(p'wut)照片*⃣️5岁至5岁的nong Gulf,管理员请选择ka♥️: Nong Gulf两岁了*⃣️每个人,phi phi, non
  • 无恙情感,用专业和实力为你解决情感难题。无恙情感,用专业和实力为你解决情感难题。
  • 和下周五就要结婚的好朋友见面,本想听听她对婚姻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结果她作为一个高知女性和我聊天两个小时传递出了三个信息:1.和任何的男人结婚,结果都是一样,别管
  • 例:你现在是iOS14.5.0测试版,那正式版更新到iOS14.5.1的时候,你就会收到正式版的推送,前提是描述文件已经移除。不少用户反馈,升级iOS14.5.
  • 《人生追求》 ---界诠法师 晚钟阵阵,提醒人们一天又将过去了,回忆这一天做些什么?阿弥陀佛 《人生追求》 ---界诠法师 晚钟阵阵,提醒人们一天又将过去了
  • PS:和丁同学在一起的第一天[心][心]五四青年节,我们两个青年的节日[爱你][爱你]接下来,我们都不要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啦~#贺峻霖[超话]##贺峻霖2021,
  •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
  • 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理论:这可能是罗伯茨和他母亲的自画像吗?他在欧洲呆了四年后回国,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了解了印象派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