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坚决防范疫情扩散蔓延,全市各县(市、区)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沉着应对,切实做到指挥到位、响应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控到位、保障到位。
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县(市、区),探访疫情防控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也感受到市民坚决防控疫情守好太原阵地的决心。
小店区
党旗领航 筑牢安全屏障
小店区党员志愿者在高速卡口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小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6日一早,亲贤社区居民孙女士出门遛弯时发现,附近慕思酒店、头道巷炒面馆、对味老式麻辣烫3个封控区的绿色硬围挡不见了,几天来紧张的情绪彻底缓解,感觉生活恢复了常态。
平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丽琳清楚地记得,2月23日凌晨,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调度指挥的情景。“我们与区防疫、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立即封闭涉及到的慕思酒店等4个封控区,马上拉设警戒线隔离,并紧急协调设置隔离酒店,将16名密接人员全部火速转运集中隔离,对在慕思酒店同一时空居住的35名人员就地封控隔离,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
街道人员严格按照防控工作标准,对辖区4个封控区严格管理,全部安装硬隔离,尤其是针对慕思酒店所在的整个百万庄园西区全部封控。街道科级干部为点长,社区主干为组长,街道、社区和公安干部为组员,24小时值守封控区;区域内沿街门店所有人员核酸检测,积极对辖区群众进行生活保障、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稳定社会大局。
同一时间,面对再次响起的疫情警报,小店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响应,5000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投身疫情排查、政策宣传、帮难解困等各项工作;发布红色集结令、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200余个党员先锋岗覆盖全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筑造起区内疫情防控的坚固“红色堡垒”。
为保障群众日常生活,该区2000余名机关干部担任志愿者,下沉全区180个村(社区)、1413个网格当中,变身消杀员、服务员、引导员,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为隔离在家的居民采买蔬菜送上门,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出具健康证明,为公共场所做好消杀……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以党旗领航,筑牢辖区防疫的安全屏障。
不少企业、商户受到感召,拿出物资设立爱心补给站,供“最美逆行者”随时取用。辖区内银海酒店、锦江之星等3家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商圈党委招募令,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劝离住客准备隔离房间;滨东物业党支部主动请缨,派出35名保洁员协助酒店清洁消杀,2个多小时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为全市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
尖草坪区
精准管控 满足患者需求
尖草坪区一位管控区域内患者被专车送往医院就诊。阎轶洁 杨 莉 摄
3月2日下午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从防范区闭环转运外出就医……”接到网格员通知后,该患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立即行动,确认患者核酸检测为阴性,联系120急救车将其火速送往山医大二院就诊,并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对患者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
自发生疫情以来,尖草坪区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密结合疫情发展形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最大限度满足防范区、管控区及封控区群众的日常医疗需求。
区委成立了由副区长任组长,区卫体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体、公安、交运、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医疗救治专班,制定下发《尖草坪区封(管)控区域内人员医疗服务保障方案》,并对医疗服务保障人员信息、区域内重点人群基本底数和健康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形成详实的工作台账,依此指导各乡(镇)、街道分类做好封(管)控区内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服务。
“全区各社区(村)网格员对片区人员底数,特别是孕妇、肾透析病人、肿瘤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清数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辖区内因黄码无法正常就医的居民,网格员会与包片医务人员紧密对接,保障向每一位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转运救治服务。”
截至目前,尖草坪区累计点对点转运外出医疗救治危重病患者309人(其中管控区47人、防范区262人),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防范区人员自行外出就医2900余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1000余次。此外,对于涉及六十六中的集中管控及居家隔离人员,特意安排56名专业医护人员入驻隔离酒店,贴心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服务。
迎泽区
合心聚力 防疫人人有责

迎泽区桥东街道干部等轮流值守封控区。 侯慧琴 兰 杰 徐凌雪 摄
3月7日晚上6时30分,桥东街道干部赵魁和同事穿好防护服,准时到达3个封控区。春寒料峭,夜里更是寒意重重。他们在这里值班一整晚,直到次日上午8时才下班。“封控区是重点区域,为了群众的安全,付出再多也值得!”在迎泽区,从社区到机关,从居民到干部,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当天晚上,赵魁和同事守在封控区门口。看到有人靠近,便耐心劝导。深夜的街头人迹罕至,但赵魁还是来回巡逻查看。白天已经工作了一天,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
“明日预约核酸检测18人……”3月7日,文庙街道五龙口三社区的计生主管李文静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疫情防控期间,她每日都把境外返并、中高风险地区返并、外地非风险区返并、时空伴随者、黄红码、次日核酸检测人员情况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并登记造册,由网格员按网格认领,确保重点人员全覆盖、无遗漏。该社区单日管控人数最多达53人,日清日毕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迎泽街道并二社区煤管局宿舍有一群志愿者,他们轮班守在小区门口,活跃在防疫一线。在门口排查进入人员的“两码”和登记、测温,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就连将近七旬的老党员王云骞,也挺身而出。并二社区主任介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防疫排查工作量大,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前几天气温较低,大家手冻红了,搓搓再干;脸冻僵了,暖一暖继续;脚冻僵了,来回跺一跺。楼上居民看到志愿者辛苦,抱着保温桶下楼为志愿者送饭。众志成城的场面让人感动。
面对这次疫情,迎泽区委、区政府针对本次感染者在并行程轨迹关联场所,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基层则发挥好“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全区上下合心聚力,以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万柏林区
贴心服务 感受社区暖意
太原: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
万柏林区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网格员史双林(右)对小区出入人员测温、登记。 李 涛 张岱俊 段宝雷 摄
一个口罩、一件马甲、一个小喇叭……行头简单,责任如磐。在万柏林区的疫情防控一线,随处见到网格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防控“阵地”设在楼栋、布在单元,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也让居民感受到了“隔离不隔爱”的暖意。
史双林是千峰街道金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他的管辖范围是金域阅山小区2号楼。别看只有一栋楼,却有3个单元,住户达到735人,是小区住户较多的一栋楼。作为社区网格员,他每天都“泡”在网格里,逐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摸排人员信息、跟踪重点人员、实时上报数据等工作,大事小情要一如既往地跟进。
不久前,一名住户从外地返并,需要居家隔离。当天起,史双林便与这名住户保持一对一微信交流。家里的菜没了,住户在微信上“下单”,史双林“接单”,马上前往菜市场采购,为居民送到家门口,还叮嘱“有啥需要就说,我来给你办。”
下楼,他顺手拎走门口的垃圾。很快,他又接到了另一户居民的电话,称家里没了常用药。“好的,您把需要的药品列个清单告诉我,这就帮您购买。”一天下来,史双林的手机响个不停。到了晚上,还要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居家隔离人员聊一会儿,疏导其紧张情绪,确保他们安心度过隔离期。他说:“隔离是防疫需要,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为他们做好贴心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家隔离。”
在万柏林区,有1355名像史双林这样的全科网格员,基本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全面协助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做好人员摸排、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等工作。遇到不理解的群众,网格员耐心解答疑问,对于居家隔离的群众,他们积极提供暖心服务,守牢了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晋源区
守好防线 保障群众健康
晋源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开展督查检查。 (晋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面对太原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晋源区打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该区抢抓“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快速流调、精准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风险人员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分级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网格员作用,全面抓好区域内“封控、检测、隔离、管控”到位。加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平战转换,确保最短时间能够迅速调动全部力量,共同守牢守好疫情防控“晋源阵地”。
连日来,晋源区卫生监督所连续作战,对15家住宿场所、21家医疗机构及16所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开展督查检查。从严从紧督促监管各单位落实落细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并对问题整改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行动,坚决以有力有效措施助力疫情防控。
晋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机制,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为主力军,全民参与的“1+2+3+N”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细、实、全”上下功夫,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参与、群防群控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疫”义非凡的周末留校时光,晋源区实验中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周末放假离校工作,对部分因家住尖草坪等地区不能返家的学生,组建了初、高中部留校生2个临时班级。学校后勤部门抢修洗澡间,解决留校学生洗澡、洗衣问题,并精心研究菜品,提供品种多样且营养丰富的日常餐食。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暂时不能回家,但有老师们的关心和照顾,有宿舍管理员24小时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不少留校学生表示。
娄烦县
防控升级 打响阻击战役
娄烦县卫健执法队员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周 皓 张丽婷 李宇楠 摄
当前,我省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连日来,娄烦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全面升级疫情防控举措,合力编织疫情防控“安全网”,打响了一场阻击疫情的战役。
娄烦全县35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闻令而动,采取“敲门行动”和“微信防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送小视频、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针对近期农民工、学生等各类人员流动量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难度的现状,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白天值守在村头路口,排查外来人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晚上入户调查,重点排查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每天行程几万步,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在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进店人员“戴口罩、测体温、验两码”、场所消毒通风以及执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情况的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医务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等问题。卫生监督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其立即整改。
县文化旅游局对全县范围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一些场所未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文化娱乐场所暂停营业。截至3月2日晚7时,娄烦县有2个网吧、7个KTV全部停止经营活动。
应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共青团娄烦县委组建了娄烦县疫情防控应急青年志愿者队伍。3月3日下午,团县委组织25名青年志愿者与县卫健局执法大队队员们共同开展了“‘疫’往无前 防疫不防爱”志愿服务行动。本次活动共为居民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宣传单600余份,为未佩戴口罩居民发放口罩130余个,切实提升了居民的防疫意识,鲜艳的红马甲成为了娄烦县东区疫情防控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太原日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感谢麦麦和大家的帮助,让我突破了自己很大的一个心理障碍,真的是觉得很难突破的,可是一定要想办法去突破,这样才会有转机再次感恩你们,感恩老师[爱心][玫瑰]突然有
  •   9. 问这天,是谁给你夺走李慕婉的资格!  10. 问这天,是谁给你惩罚众生的资格!  11. 问这天,又是谁给你成为天的资格!  12. 天地不仁,方以此
  • 处女座:保持形象,秋后算账你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处女座失态,即使是自己醋意大发,他们表面也会表现出大度的一面,等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就等着他们的盘问吧,天秤座:以
  • 就在刚刚 晚上吃完晚饭后 躺沙发玩手机 消灭了最后老家特产零食 我天 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嘴在动 袋子空了 [允悲][允悲][允悲] 今天饭后回公司也是 好友给
  • 定期对大家进行安全培训,让大家明白这样做是为了集体好,只有生产顺利了,各项指标上去了,工人才能不白辛苦一个月,才能有较好的收入。活儿干得越精细就越累,对于这样的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棠外2021-2022学年度大事记】朝乾夕惕,功不唐捐,这一学年棠外匠心教育,精益求精,在高考中取得了四川省文科最高分、双流区
  • 张云雷个人演唱会城市“不小心”暴露,粉丝看到激动万分,是涅槃重生的地方娱乐圈说相声相声演员张云雷暂别相声舞台很久了,可无数的粉丝没等到他的相声专场,反而等到了他
  • 2010年,我带小鱼小犬去新疆旅游,当时是一个朋友搞公益活动,集资募捐一个新疆希望小学的电脑室,当时我以个人的名义捐了一万,然后电脑室落成典礼的时候希望捐款者能
  • 九月快乐开场嬢嬢朋友寄给她的醉蟹哇靠真是相当哇塞了配上冰箱里最后一点青梅酒(对,还是她朋友送的用白酒酿的)我俩埋头苦吃,谁也没顾上拍照各干掉两只后意犹未尽的对视
  • 但不管他们怎么轮回都是一样的本质,就是花始终是花树始终是树,与同凡夫众生的生命皆由一个母体,而繁殖而成的无数生命体,这其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她,皆为一体绝无二义,故
  • [蛋糕][福]岁月的路,值得回忆;相遇的人,不能忘记;有缘的人,用心珍惜……愿我们都健康快乐,顺心如意!@任嘉伦Allen和4月说一声再见吧过去的就过去了生命的
  • 至于缓解措施,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考虑逐步提高可变电价,让总电价的上升幅度保持在5%/期(每期4个月)同时出台帮助低收入人群和中小企业的措施,例如降低
  • 老少都很西瓜吃南瓜食物,吃法也有很多种,油炸的太上火,我妈妈喜欢是这种软软的甜甜的东西,还是蒸的好。 答案:理发师 5 、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 #昆山美食
  • 花,静静的绽放,不为喝彩,只为装饰温馨的生活;路,默默的延伸,不为坎坷,只为前方迷人的风景。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坦然接受,无论命运给我们怎样的安排,微笑面对,
  • 加强体育锻炼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虽然每天都过得很豪华,但由于污染空气的吸入和错误姿势的反复,身体会变形和衰退。
  • 1、KENZO宣布NIGO为创意总监 LVMH时装皮具部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Sidney Toledano日前宣布日本街头潮流大师NIGO为KENZO品牌新任创
  • 我怎么会告诉你,因为担心面包太好吃,如果自己走远了的话,就要从老远处折回来,所以一个人悄悄站在10米以外没人的地方,仓促品尝一番,敷衍式照相记录。 咬下卡仕达面
  • 能够或许让人敏捷相爱的36个题目,尝尝? 01 心理学家亚瑟·阿伦(Arthur Aron)曾做过一个实行:让2个目生人轮番回覆36个题目,回覆完后相互凝望
  • 17:跟同事、只谈工作,不谈恋爱!25:遇到女人、会马上打招呼“美女好!
  • 而你在这个更好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积累了更多高处的经验,攒下了很多原本难以接触的人脉,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变了,搞定事情的能力也变了,你竟然因为那个初始的好一点点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