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对(一)
渔者垂钓于伊水之边。有一樵者路过,放下柴担休息,坐在大石头上,问鱼者:“能钓到鱼吗?”
答:“能。”
问:“鱼钩上不放鱼饵能钓到吗?”
答:“不能。”
问:“钓到鱼不是鱼钩而是鱼饵,可见鱼因吃食而受害,人因吃鱼而受利,都是因吃其利一样,而结果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渔者说:“你是打柴的,与我工作不一样,又怎么能知道我的事呢?然而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鱼的利和我的利是一样的,鱼的害和我的害也是一样的。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鱼受利于食,我也受利于食,鱼受害于食,我也受害于食。你只知鱼终日有食吃而为利,又怎知鱼若终日无食吃而为害呢?如此,食物的害处太重了,而钓鱼的害处却轻了。你只知我终日钓到鱼而为利,又怎知我若终日钓不到鱼而为害呢?如此,我受到害太重了,而鱼受到的害却轻了。若以鱼为本,人吃了鱼,则鱼受到了伤害;若以人为本,以鱼为食,人无食吃则人受到了伤害。更何况在大江大海里钓鱼,又是多么的危险?鱼生活在水里,人生活在陆地,水与陆地不同,其利益一样。鱼受害于饵,人受害于财,饵与财不同,其害处一样,又何必分彼此呢!你说的,只是事物的本质,而不知事物的变化。”
樵者又问:“鱼能生吃吗?”
答:“煮熟之后可以吃。”
问:“那必然用我的柴煮你的鱼了?”
答:“当然。”
问:“那我知道了,我的柴因你的鱼而发生了变化。”
答:“你知道你的柴能煮我的鱼,可你不知道你的柴为什么能煮我的鱼。用柴煮鱼的方法早就有了,在你之前人们就知道,可世人却不知道柴的作用是火。如果没有火,你的柴就是堆积如山又有何用呢。”
樵者:“愿意听你说其中的道理。”
渔者:“火生于动,水生于静。动静相生,水火相息。水火为用,草木为体。用生于利,体生于害。利与害表现在感情上,体与用隐藏于性情中。一明一暗,只有圣人才懂柴与火的道理。就像我的鱼,没有火烧煮直到腐臭烂掉,也不能吃,又怎能养人身体呢?”
樵者问:“火的功能大于柴,我已经知道了,那为什么易燃物还要柴引燃呢?”
答:“柴是火的本体,火是柴的作用。火本无体,通过柴燃烧后才有体。柴本无作用,待火烧起后才为有用。因此,凡是有体的物体,都可以燃烧。”
问:“水有体吗?”
答:“有。”
问:“水能燃烧?”
答:“火的性质,遇水后能与之对立而不能与之相随,所以灭了。水的性质,遇火后能与之相随而不能与之相对立,所以热了。因此有热水而无凉火,是因为水火相息的原因。”
问:“火的功能来于用,它有体吗?
答:“火以用为始,以体为终,所以火是动的。水以体为始,以用为终,所以水是静的。因此,火有体,水有用,二者既相济又相息。不止水火,天下的事物都如此,就在于你如何应用。”
问:“如何应用呢?”
答:“通过意识得到的,是事物的本性;通过语言传授的,是事物的外在表现;通过眼睛观察的,是事物的形状;通过数量计算的,是事物的多少。如何应用,阐述万物的奥妙,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
问:“不可以言传,你又如何知道的?”
答:“我之所以知道,我就不是言传得到的,并非我一人不能言传,圣人也不能用语言来传授。”
问:“圣人都不能用语言来传授,那六经不是语言传授的?”
答:“那是后人编的,圣人又说了什么?”
樵者闻听,赞叹说:“天地的道理具备于人,万物的道理具备于身,变化的道理具备于神,天下的各种道理都具备了,还有什么可思虑的!我从今天开始,才知道事物的变化如此之大,还没有入门,真是白活了。”
于是,樵者解开柴生火煮鱼。二人吃饱了后而论《易》。
评:《渔樵问对》是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所作。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通过樵夫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记于2021.12.02.
【原文】
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樵者过之,弛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百问于渔者。曰:“鱼可钩取乎?”曰:“然。”曰:“钩非饵可乎?”曰:“否。”
曰:“非钩也,饵也。鱼利食而见害,人利鱼而蒙利,其利同也,其害异也。敢问何故?”
渔者曰:“子樵者也,与吾异治,安得侵吾事乎?然亦可以为子试言之。彼之利,犹此之利也;彼之害亦犹此之害也。子知其小,未知其大。鱼之利食,吾亦利乎食也;鱼之害食,吾亦害乎食也。子知鱼终日得食为利,又安知鱼终日不得食为害?如是,则食之害也重,而钩之害也轻。子知吾终日得鱼为利,又安知吾终日不得鱼不为害也?如是,则吾之害也重,鱼之害也轻。以鱼之一身,当人之食,是鱼之害多矣;以人之一身,当鱼之一食,则人之害亦多矣。又安知钓乎大江大海,则无易地之患焉?鱼利乎水,人利乎陆,水与陆异,其利一也;鱼害乎饵,人害乎财,饵与财异,其害一也。又何必分乎彼此哉!子之言,体也,独不知用尔。樵者又问曰:“鱼可生食乎?”曰:“烹之可也。”曰:“必吾薪济子之鱼乎?”曰:“然。“曰:“吾知有用乎子矣。”曰:“然则子知子之薪,能济吾之鱼,不知子之薪所以能济吾之鱼也。薪之能济鱼久矣,不待子而后知。苟世未知火之能用薪,则子之薪虽积丘山,独且奈何哉?”樵者曰:“愿闻其方。”曰:“火生于动,水生于静。动静之相生,水火之相息。水火,用也;草木,体也。用生于利,体生于害。利害见乎情,体用隐乎性。一性一情,圣人能成子之薪。犹吾之鱼,微火则皆为腐臭败坏,而无所用矣,又安能养人七尺之躯哉?”
樵者曰:“火之功大于薪,固已知之矣。敢问善灼物,何必待薪而后传?”曰:“薪,火之体也。火,薪之用也。火无体,待薪然后为体;薪无用,待火然后为用。是故凡有体之物,皆可焚之矣。”曰:“水有体乎?”曰:“然。”曰:“火能焚水乎?“曰:“火之性,能迎而不能随,故灭。水之体,能随而不能迎,故热,是故有温泉而无寒火,相息之谓也。”曰:“火之道生于用,亦有体乎?”曰:“火以用为本,以体为末,故动。水以体为本,以用为末,故静。是火亦有体,水亦有用也。故能相济又能相息,非独水火则然,天下之事皆然。在乎用之何如尔。”樵者曰:“用可得闻乎?”曰:“可以意得者,物之性也。可以言传者,物之情也。可以象求者,物之形也。可以数取者,物之体也。用也者,妙万物为言者也,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曰:“不可以言传,则子恶得而知之乎?”曰:“吾所以得而知之者,固不能言传,非独吾不能传之以言,圣人亦不能传之以言也。”曰:“圣人既不能传之以言,则六经非言也耶?”曰:“时然后言,何言之有?”
樵者赞曰:“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又何思何虑!吾而今而后,知事心践形之为大。不及子之门,则几至于殆矣。”乃析薪烹鱼而食之饫,而论《易》。
(出处:北宋·邵雍《渔樵问对》) https://t.cn/RI7nYAL

#悟道#‖苦与之间
   苦是一个我们极不愿听到的字眼。苦让我们联想到人生的艰难,那种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受的生命之重。

苦是与乐相对而言的。快乐似乎很美好,心中的愉悦会让一个人忘却烦恼,可以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可以从中感到幸福,然后可以追寻诗和远方。这一切,都是内心的感觉,可以和生活无关,因此没有人愿意从快乐的梦境中醒来,回到那个充满“痛苦”的世界。

然而,无论我们多么期盼快乐幸福,我们总能听到佛家那句“人生本苦”的教导。人生真的苦吗?是的。苦才是人生。只不过,这种苦只是心灵的感觉,如果你不觉得苦就是苦,那就能获得无穷的快乐。也就是说,苦与乐本身并无分别,你的快乐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苦,你的苦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快乐。

道家认为:生命何其短暂,为何不快乐些?我们原本可以快乐,是我们的内心无法回到当下,并把“苦”字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时不时提醒自己苦才是人生,于是,我们便被禁锢在那一方寸之间,不敢快乐。实际上,苦与乐只在一念之间。

苦与乐是身体与心灵这两个层次的对立和统一。本来,苦是属于身体的,乐是属于心灵的。吃了身体的苦,对于心灵而言是一种升华,那是快乐的源泉。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站在灵魂的高度去俯瞰身体遭受的苦,然后,那种苦便能转化为快乐,因为生活就是由苦与乐构成的,让其各得其所、相辅相成,就算完满。

然而,我们却迷茫了。肉体所承受的苦原本可以滋养灵魂,却因为抱怨、悔恨、嗔怒、愚痴、怠慢等将本该拥有的快乐扫荡得一干二净,然后把苦引入内心,进而滋生烦恼,使身心同时遭受痛苦,灵魂不堪重负,这是对生命能量的无节制消耗。


有的人把“及时行乐”当成快乐,认为如此才不至于辜负人生。于是,在灯红酒绿中,在觥筹交错之际,在“放飞自我”之时,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只是,那些停留在表面的快乐或非心灵的真正愉悦,而是一种已感觉匮乏、疲惫、彷徨的内心的声嘶力竭的呐喊。

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这需要身与心的完美配合和默契,用身体的苦来滋养心灵,然后用心灵的快乐抹去身体的苦。这极其不易做到。但若你做到了,你将感觉到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因为你所吃的苦,都会变一个个饕餮盛宴,让心灵受益无穷。

妻子给我观看其九十岁高龄的奶奶在田里忙碌的视频时,让我倍感欣慰。她说:看到奶奶干活的样子,我感到有些心酸。我说:你看到的是她身体的苦,你却没看到她自得其乐。一个曾经吃过很多苦而仍然能乐在其中的人,往往能得到上予以天长命百岁的恩赐。

家父行年六十六,性格温和,少言寡语,我从未见过他生气。他依然每日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如此。至今身体健壮,无病无灾,干活不输给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是那种只懂得一味地付出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吃的苦永远比别人多,但从不计较。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贴了“付出”标签的幸福感。

一位美国的作家写过一本《好人真的有好报吗》的书。书中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源于付出,而上天总会眷顾那些永远付出的人。如果愿意付出的人尚未得到更多财富上的眷顾,那必定会以长命百岁和子孙满堂作为回报。因为付出就是吃苦,心甘情愿地吃苦原本就是一种快乐。

这样,当我们回到佛家所讲的“人生本苦”时,便能理解那种苦是生活中所遭遇的苦,是付出、给予、奉献所带来的“苦”,是身体所承受的磨练,收获的则是心灵的愉悦和满足。道家所追求的快乐,也是这种基于心灵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最终实现精神和灵魂的超脱。
其实,当我看到灯红酒绿中那些摇头摆尾、搔首弄姿的人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苦;看到那个在田里挥汗如雨的白发苍苍的老道时,我看到了真正的快乐。苦或许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必定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快乐亦然。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格言联壁》
文/ 龙泉

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国新冠疫苗接种现场混乱#:数百老人彻夜排队14小时,险些斗殴】美国在2020年12月启动新冠疫苗接种,但为数百万人展开的接种工作却被美媒批评称要比预期的更
  • 【女排欧锦赛】C组,白俄罗斯3-2斯洛伐克(18-25,23-25,25-23,30-28,15-12)。【女排欧锦赛】C组,意大利3-0白俄罗斯(25-20,
  • 还有一些人,有钱记得还给人家,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混,欠别人的迟早要还,你不还,世间轮回,不会饶过你,不信就算了,当我没有说。交易也一样,如果你很容易动怒,连自
  • #防弹少年团[超话]#虽然积累的足迹不止那么一点,但不以此来结束昨天的回忆,估计睡不着了→→说好要放下手机,用心感受,结果就是到头来都找不出几张图。[跪了][跪
  • 从出事到现在半年了,最上面的案子结不了,上家又没钱给我们,除了催就是等,无法言说的煎熬……在手机上想挣点小钱,却总是刚做项目就死,因为带着孩子不能去上班,老公挣
  • 今天真的很开心[笑哈哈]曾经我也是一个不到100斤的瘦子!真是到了喝凉水都长肉的年纪吗?
  • 但是,作为一名职业选手,我没有空去想Danny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因为我现在的关注重点完完全全地放在了——我们队伍怎样才能在世界赛上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之后我告
  • 至此,中央气象台连续23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川渝陕鄂江浙沪等地气温可达40℃以上!气象专家提醒,预计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等地高温日数可达7~1
  • 真皮表皮下较厚的内层,由胶原蛋白组成,增强皮肤韧性、弹性与柔性。真皮表皮下较厚的内层,由胶原蛋白组成,增强皮肤韧性、弹性与柔性。
  • 艺术灵感|艺术装置|伦敦艺术|艺术与科学#RoSSo# #艺术留学# 8月12号 20:00 《时尚录取案例分析》直播讲座特邀嘉宾:毕业于UAL伦敦艺术学院的
  • 几十年间,从第一条电力线路的架设,到电网结构的完善,再到如今制定“党建+优质服务”主动跟踪服务,滦南供电公司始终伴随着钢锹产业的发展,见证了从小作坊到“中国钢锹
  • 我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娶你柚茶为妻无怨无悔,陪你一起变老不离不弃,我就是要和你柚茶生儿育女,我就是要你柚茶做我未来孩子的母亲,我很想明天就是要和你柚茶登记结
  • #帝都王道[超话]# 《心魂》之 沧溟辰起三十九 罗喉下入水中,立于河床之上,看着不远处的河妖,但河妖并不惧他,轻蔑言道:“呵呵,这可是我的立身之地,一切
  • 小米不仅对胃肠道有好处,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除了适合普通人吃,食用小米对于身体、胃肠道功以及孩子都是很好的。小米是一种谷类食物,营养非常丰富,很多人喜欢用
  • 4月10日这六名华人乘客之所以被赶下飞机,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守空中的安全标准,拒绝在座位上系好各自的安全带。结果因为飞机本身的噪音,空服员表示听不到,她们两个人就
  • 亚洲女性皮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研发,最终,伊云的专家们锁定了美肤界四大逆龄“法宝”——光甘草定,类肉毒杆菌,木瓜蛋白酶,熊果苷。这个贴子楼主会尽量客观
  • 只熊宝宝生日快乐才误打误撞遇到了你们几个小朋友 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会写小作文的我了 但谢谢你们让我在喘息的间隙有了可以期盼的东西 谢谢宝宝你写的歌 每次听着dr
  • 就像我喜欢你,长得像你的不行,脾气像你不行,不是你就都不行去见你的路上,阳光温柔,云朵可爱,想必风吹过来是甜的我想和一起喝奶茶,一起听音乐,一起趁着日落吹着晚风
  • 给男生安全感的句子1.顺利的话,我们就早点结婚,不顺利的话我们就晚点结婚,我的意思是,我们早晚都要在一起,不要太辛苦了2.别难过,世界就喜欢欺负善良的男孩子呀,
  • 这些产品的配伍很重要,我一直用的是皇族抗衰眼霜[心]我们每天眼睛在几万次以上的运动(自然眨眼)3⃣️层保护膜的护眼方法是让我们“运动”不出皱纹和提供眼部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