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考古知今·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二 车驾里的河南
引子:从一车一马到通达天下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
  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奚仲造车之地在今驻马店平舆县。平舆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挚国。
  平舆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挚国国君奚仲看到族人拖曳重物靠肩扛手抬,很吃力。他观察后发现,把东西放滚木上移动会省力很多。他选择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的槐木,做出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孔,两轮孔中间穿一根横木,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的木制车辆就这样诞生了,他命名为“舆”。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解决交通问题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奚仲,堪称“大国工匠”。
  因车称“舆”,又因当地地势平坦,后人以“平”字冠名,这也成为“平舆”地名之由来。平舆成为“中国车辆发源地”,名传古今。2008年1月,平舆县被中国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车舆无语,历史有痕。
  穿行平舆县城,车舆文化元素满满。奚仲公园内,由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的巨大雕塑“车舆创世”,令人印象深刻。
  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数十辆古老太平车引人注目。太平车由车厢、轸木、车轱辘、车轴等组成,古朴实用又足见巧思匠心。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车舆文化的专家张振立说,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造车工艺成熟的标志,因其保留夏代“车辀”雏形,有“中国车辆活化石”之誉。
  太平车,中原一带称“轱辘头车”,亦称“牛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这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平车逐渐被胶轮马车、架子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造车技艺被保留了下来。2006年,平舆县“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平舆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组建工匠队伍复制太平车,对太平车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当地还规划了车舆文化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全力打造“车舆文化”品牌。平舆,正成为游客争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车辙重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先秦·《车邻》
  史料记载夏代发明了车辆,却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截至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见于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遗址,其结构牢固,工艺复杂,距发明时间很久远了。但中国车辆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具体什么模样?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真相也在一点点揭开。
  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后,2019年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南城门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中一段车辙双条并进,间距0.8米,被专家推测为“双轮车”车辙印迹。
  “经碳14测年,其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对研究中国车轮的发明、车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发现,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兴奋不已。
  这表明,中原先民4000多年前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为商代车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车辙,将中国用车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走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上,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清晰可见。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最近又新发掘出超过5米的车辙,两辙间的轨距为1米左右。目前的车辙主要在宫殿区附近,可见双轮车只有最高贵族才能使用。
  相较于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马车轨距为2.2米至2.4米,无论是平粮台遗址还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轨距显然窄得多。考古专家许宏认为,这基本上可以肯定它不是马车,而是有某种特殊功用的车子,至于它是用人力还是畜力拉动,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陶盆残片上的“车”字形契刻符号——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中间由“十”字交叉直线串联,上方连接一个椭圆,从上往下看,类似车厢、两只车轮的样子。
  这个刻符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车”字颇相似,同样也有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以及类似车轴和车辀的交叉直线。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已发现了双轮车留下的车辙痕,刻符出现应非偶然,它应当是二里头时代的“车”字。
  车辚辚马萧萧
  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东汉·张衡《西京赋》
  殷墟车马坑、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郑韩故城车马坑、徐阳墓地车马坑、南阳夏庄墓地车马坑……河南考古屡屡发现不同年代的陪葬车马坑,令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分化、礼仪制度,更为世人揭开一段由畜力车开启的漫长交通史。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很早以来,我们的先祖们就开始驯化动物为人类交通效劳了。古文献中多有商人先祖“乘马”、“服牛”的记载。《管子·轻重戊》曰:“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据专家考证,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是驯服。善迁徙和经商的商人,很早驯服牛、马等牲畜驾车。这一创举,对商人大规模迁徙和频繁的经商活动如虎添翼。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在商朝,马车主要是贵族出行代步工具。到了周朝,马车是王公贵族权力的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当时国力计算以“乘”为单位,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区分。
  这一切,在河南皆“有迹可循”。
  虢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原地陈列虢国国君虢季墓、虢季夫人墓和虢国太子墓三座陪葬车马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早的地下车马军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惊叹,如置身军阵,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
  随着车之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古人开始发挥“创新创造力”,比如加装伞盖、帷幔、防雨防晒等装置,不断提升体验感、舒适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战争洗礼后,车辆结构和性能日臻成熟。有的车,可立、可坐、可卧,乘用舒适,装饰奢华……
  2017年7月,24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出行的“豪华房车”,呈现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3号车马坑内。新发掘出的1号车,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设施,顶部周边装饰管状铜器、骨器,车篷上有彩席遗痕,车轮辐条多达26根,足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这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所见形制最大、装饰最奢华的马车,为郑国国君出行的‘一号公车’”。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时礼制森严,出门坐马车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天子到底有没有“驾六”?天子如何“驾六”?自汉代以来,因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贾中宝说,当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397座东周墓葬和18个车马坑,震惊世界。这支“豪华车队”由北向南摆放,其中一辆马车车辕两旁成排对称摆放6匹马尸骨,正是天子之乘。
  汉朝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在南阳汉画馆,展厅有一幅极为壮观的车骑出行图像:图中心位置为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前有七人骑马先导,车后又有八人骑马随行,再现了汉代贵族出则连车列骑的气派场景。
  蒲轮辟四门,双縠似雷奔。唐宋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马车成了出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太平车身影。
  车辚辚,马萧萧。“马车”驰骋中原数千年,催生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交通方式重大变革,为现代交通大发展大繁荣埋下了重要伏笔。
  通九州联天下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南宋·陆游《路傍曲》
  晚清以后,随着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车功能进一步弱化。
  清朝末年,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京汉铁路应运而生,为中原腹地增添了便捷大通道。据《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此后,随着陇海铁路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快速发展成大城市。
  “奚仲造车”数千年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河南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1959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洛阳诞生,至今它仍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交通运输业更是走入蓬勃发展新时代。河南顶尖“王牌”宇通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30%,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客车生产基地。今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宇通客车再次担纲重任,连续17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实力与民族品牌魅力。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月份在郑投产。该项目年产能60万台,年产值超过50亿元,郑州成为上汽集团全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基地。
  郑州日产主销车型皮卡,多年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比亚迪去年落户郑州,主要生产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
  目前,河南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产能145万辆左右。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河南“志存高远”。到“十四五”末,河南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年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6月16日,郑州东站迎来了“复兴号”家族中技术最前沿的新成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它们已伴随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投入到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
  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最后一画终于完成,河南也率先在全国将“米”字画成。
  车行天下,路通八方。构筑立体交通大格局,河南,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策划:魏剑
  统筹:陈茁孙勇
  (成员:温小娟张体义张冬云刘春香胡春娜)
  图①郑州航空港站。王玮 摄
  图②2003年,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双轮车辙印。本报资料图
  图③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来源:河南日报

#菏报时政##郓城#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郓城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1月20日,郓城县党代会、政协会、人大会相继闭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新一届郓城县委、县政府提出接续奋斗五年目标,郓城县域经济发展要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奋斗目标。他们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实”字当头、“敢”字为先,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奋力谱写富裕、红色、信义、幸福、美丽“五个郓城”新篇章。

人代会上,郓城县委书记姜凌刚表示:“‘两会’闭幕后,我们将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历史和人民将郓城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与重托,必须把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

近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2021年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增长9.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7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12亿元,增长4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860元、17535元,增长10%和13.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7亿元,增长12%;全社会用电量49亿千瓦时,增长6.3%。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开展集中招商22次,新签约过亿元项目50个、总投资151亿元。入选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8个。实际利用外资4067万美元,完成进出口交易总额10亿元、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4个、总投资27亿元。山东能源鲁西矿业落户郓城。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锐华氟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路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建成5G基站446个,上云企业达到74家,两化融合达标企业达到93家。电商交易额680亿元,增长30%。对接“231”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物医药、旭阳高端化工、大唐新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园。与中关村e谷、清科集团合作,成立生命科技创新中心和医疗产业发展中心,雪净医疗、普迈德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初步构建起生物医药产业“1+3+1”发展体系。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医院新院区主体完工,县中医院扩建加快推进,新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11.3亿元医保待遇惠及千家万户。6所城区学校建成投用,新增教学班152个、学位7000个。40个村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城区铺设雨污管网64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2万平方米。实施了育才路中段等老城区道路环境提升工程。改扩建农村公路110公里、窄危桥7座,设立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10处。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5条,提升改造休闲步道12公里,崇文路跨跃进河桥、杨店桥建成通车。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交通枢纽建成投用,新上共享电动车1600辆,新上新能源公交车260部,开通公交线路53条,城区及所有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1.9亿元。1400名鳏寡孤独和特困老人得到集中供养。为51个老旧小区3.6万户居民发放不动产证。完成37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魁星巷、北门街成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郓城入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村级文体广场达到548个,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乡村振兴开启新篇章。构建起乡村振兴“1+11+N”框架体系。实施衔接资金项目62个,248个扶贫车间升级为小微企业。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6.2亿斤。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554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7家,数量居全市首位。与省农科院共建牡丹、芦笋、小麦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级认定,2个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园区。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美丽庭院2.3万个。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随官屯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张营街道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郓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晖说:“未来五年,是郓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速期,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县建设的攻坚期,更是郓城走在前列、跨入百强的战略机遇期。”“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惠民生”三个工作重心,勠力同心,埋头苦干,早日把郓城跨入全国百强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2022年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在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支持协调作用,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做实“1+3+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郓城旭阳、富海能源等骨干企业延伸链条,开工建设10万吨己二胺、20万吨尼龙66项目,打造全省首个尼龙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创业创新承载能力,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打通线上服务链条,让更多民生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涉企事项实现“全程代办”。强化科技引领力和人才支撑力、扩大文旅影响力、提升数字经济创造力、增强新业态竞争力。

打造精品城市,把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血脉,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山东省中等城市培育,全力打造“四宜”精品城市,提升冲刺百强的城市能级。实施智慧城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物业管理、城市文明“五大提升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打造宜居、活力、魅力新城!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加快良种培育推广,提升良种覆盖率,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20有”为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抓好重点镇和“两新”融合试点,建设宜居乡村;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实践站,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打造文明乡村。

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民生所需、群众所盼,继续办好教育保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住房保障、供气供暖、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水利设施、就业保障等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郑华伟 通讯员 赵考壮

【登封这些人的扶贫故事,打动人心!(一)】

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脱贫群众......这些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扶贫“带头人”们用真心,换真情,扶真贫,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今年,登封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推出了一批扶贫领域的优秀典型人物,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引领作用,让典型成为扶贫路上的“火车头”“航标灯”和“引路人”。

扎根农村3年
当好扶贫大管家

“不用出门,在村里的加工厂干3个月,挣了6000多块钱,今年过了个暖心年。”说起这个春节的新变化,赵庄村民杨夏莲笑得合不拢嘴。

杨夏莲说的“村里的加工厂”,是半年前石道乡赵庄村成立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加工厂生产的纯红薯粉条、手工芥菜丝、花生米、玉米糁,半个月内被帮扶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职工消费完毕,消费总额达46万元。

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定点帮扶村。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帮扶,村里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第一书记胡心洁的努力。

2017年初,胡心洁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来到了石道乡赵庄村任起了驻村第一书记。让贫困户脱贫是目标,如何让全村人共同走上致富道路才是最终的目标。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胡心洁和村两委共同谋划启动了小杂粮、红薯粉条、芥菜丝的生产加工。在2020年春节前,仅“消费扶贫”一项,销售额超过50 万元,这种消费扶贫的模式被省发改委作为河南省“消费扶贫”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通过产业带贫、消费扶贫、安排就业等举措,2019年底赵庄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村集体也通过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实现收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扎根农村3年 当好扶贫大管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登封这位第一书记,把人民至上的情怀厚植于心

第一书记“带货” 忙

5月下旬以来,位于登封市石道乡李窑村的蔬菜大棚迎来了春季土豆最佳收获季节。为了抢收、抢销,驻村第一书记邹旋带领工作队员组织“爱心土豆”销售活动。
曾是河南省级贫困村的李窑村,近几年,在郑州市农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实施土地流转,种植黄桃近200亩,发展黄桃产业,吸引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驻村工作队先后又投资9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13座。通过考察和李窑的土质状况,发展土豆种植,并邀请蔬菜研究所的专家指导村民种植蔬菜。

驻村第一书记邹旋说:“今年土豆长势很好,6个棚里可产土豆三万余斤,土豆丰产了,得把这些土豆及时销出去。”

于是,邹旋在朋友圈里发出了推销爱心土豆的消息。之后,不同微信群的一条条推销李窑爱心土豆的消息瞬间引爆了郑州市市民的朋友圈。来自机关部门、爱心机构、商业团体等不同单位及社会热心人士争相转发,为消费扶贫贡献着自己的爱心。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面对困难,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定心丸”。第一书记邹旋“带货”的举动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一线最需要的干部是什么样的,党和人民期待的干部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每个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上,把个人价值实现与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贫困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红利,用铁肩膀扛起硬任务,以善作为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任务即便再艰巨再繁重,也必定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第一书记“带货” 忙

在会唱歌的垌头村
他让经典再现

大冶镇垌头村是个远近知名的“会唱歌的村庄”。作为土生土长的垌头村人,25岁的董艺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创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让传统的乡村文化有了新的活力。

在垌头村大剧院,60多位演员正在排练实景体验剧《再现朝阳沟》,演出内容以杨兰春先生原著《朝阳沟》剧情为基础进行艺术化改编,汇集戏曲、舞蹈、话剧、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加入本地多种非遗民俗文化艺术表现元素。“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动作要整齐划一,要听着音乐踩好点,旋转舞台设备组的机械人员也要跟着点配合好。”说话的正是该剧导演、25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董艺文。

对于董艺文来说,历时八个月打造的《再现朝阳沟》不仅是自己的呕心力作,更饱含着浓浓的家乡情怀。2008年,父亲董军政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号召全体村民从学唱爱国歌曲开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里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村民们个个都有了“精气神”,“大家通过唱歌、跳舞等各种文化生活增强了凝聚力,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在董艺文看来,乡村的硬件可以重建,但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难以复制,“我看到城市和农村有一个巨大的反差,我想让我的村庄能够像城市一样,减少城乡的差距,让农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不仅是农民的物质文化丰收,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收。”

在董艺文的带动下,有文艺专长的大学生也来到这里创业。

小吃街、民宿、农家乐、文化大剧院等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对于未来的发展,董艺文信心满满,“我们会在各个产业的每个环节注入自己的思想和力量,也号召更多年轻人关注农村、帮扶农村,为农村注入新鲜的力量。”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在会唱歌的垌头村,他让经典再现

为让贫困户脱贫
登封80后小伙这样做

有人说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机会也少,但在登封君召乡晋爻村80后小伙吴亚飞看来却是年轻人追梦的大舞台。

吴亚飞早些年在外经营包装袋加工生产,效益相当可观。一次偶然的回家经历,让他产生返乡创业的念头。2018年吴亚飞放弃稳定的生意,毅然决定回乡承包村里建设的9个大棚,开始种植小番茄。通过几年的发展带动,村中30多户脱贫户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了,还在大棚中帮工,每月增收2000多元。

33岁的吴亚飞从小在晋爻村长大,15岁读完初中就跟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到外地打拼,当时的他觉得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穷山沟,“说实话,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娶个媳妇都困难。”

2018年,吴亚飞过年回家,看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不仅实现了“水通”“路通”,还修建了香菇大棚、蔬菜大棚。但当时村中年轻人少,劳动力和技术都很缺乏,“大棚一直空闲没人干,年轻人在外面务工很少回来,脱贫户该怎么干心里没路子。”

抱着为家乡父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的朴实想法,吴亚飞放弃了外面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承包了9个大棚,开始种植小番茄,并免费为大家传授各种农业技术。

现在,村中30多户脱贫户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还在大棚中帮工,每月增收2000多元。吴亚飞说:“工人都跟我干了两三年了,到明年打算把大棚分包给他们,让他们也变成这儿的股东。”

晋爻村位处深山,早晚温差大,这里种的小番茄美味多汁,香甜可口。年轻人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推广,竟使村里的小番茄大卖。现在,每年采摘季晋爻村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让贫困户脱贫,登封80后小伙这样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绛先生:当你试着不理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你的内心,已经受伤很深了,沉默是一个人最大的哭声,微笑是一个人最大的伪装.不是只有眼泪才代表悲伤,不吵不闹才是最后的绝望
  • 尘缘法师对弟子们说:“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你的生活充满了爱;因为心中皆苦,所以你的世界
  • 3⃣️不让带饭去教室 中午午休时间那么短 食堂座位有限还因为疫情被砍半 你不解决没地方吃饭的问题 你翻包没收同学早餐 所以我们应该到哪里吃饭?5⃣️学校里的问题
  • 这些天我总是在精神崩溃和生活美好中间反复横跳,我是个不爱吃饭的人,我吃的也不多,但我对食物稍微有些挑剔,挑剔是指长期让我吃同样的东西,我就会发疯。因为人的生命有
  • 」瀬口「おじ様たちと一緒の空間で汗をかきながらサウナを満喫しています(笑)」——では、いったん、「FAN FAN PROJECT」から離れます。ツアーの最後まで
  • 摩托车飑的速度很快,一路上甩开了无数的丧尸,不过这些丧尸在往前的时候,也开始渐渐密集了起来,一直到后面,一个大的广场上,黑压压的几乎一眼看不到头,如果不是熊大壮
  • #RedVelvet[超话]# #姜涩琪[超话]# 191231 Dispatch×Vlive频道发布新年message"Luv们~❤️. 感谢大家让
  • 又是一年秋,感悟内心,在灵魂深处坚守的信念,不是花的芬芳,也不是草的碧绿,而是走过人生风雨,寻找人间美好,让散落在寻常中的清欢,在秋天的风里轻轻飘荡,在一阵落叶
  • 在家中,他是妻儿的主心骨;在单位,他是人人夸赞的好所长;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这次考古行动的收获十分有限,而考古队员出于严谨考虑,还是通过施工队找
  • 该活动是该系列第五季『战姬绝唱SYMPHOGEARXV』的现场演唱会,是对原定于2020年9月举行的「シンフォギアライブ2020」的替代,虽然被推迟,但依旧火爆
  • #Mingyu金珉奎[超话]# kmg#金珉奎人间雕塑# 【221121】INSIDE SEVENTEEN 珉奎相关 饭制动图1pcr.imilleyou#转载
  • Moth 没有这玄力, 它只是下界虫, 它有一对 antennae , 这对东西就像CCTV, 牠能接收老人资讯再交给“黑白无常” 至于为什么这样, 我不方
  • 时间替我们悄然松绑,祝福我们前往截然不同的人生.今天看新剧发布会,因为之前用的t/z坏了,也懒得再去找新的,所以去了b站随缘看。记得我们的天空1的时候,我硬生生
  • ​二是她的唱功了得,在和谭维维合唱的一首山海中,就能让我们看出她非常厉害的唱功功底,高难度的技巧被她演唱的淋漓尽致,动听的歌声让我们沸腾不已。二是她的唱功了得,
  • 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出了我和她的部分聊天记录,并以此来欺骗和误导粉丝,以下截图均可以证明星月站子皮下从未到过现场,她口中的信息很大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人脉获
  •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花,也过来了。”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
  • 迷你版歼10C是将普通版的歼10C尺寸缩小到三分之二(长度6.5厘米),去掉起落架,简化外挂配置,去掉透明座舱盖。这样既可以和空中加油机的尺寸相匹配,又大大降低
  •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陆湜祎的房间,贴满海报的墙壁、成山成册的各种漫画、游戏磁带,还有高高挂起的篮球服,满满的都是青春回忆~顺便提一句,这部剧的插曲我也很喜欢,还特意
  • 一些认真生活的日子[微风]~虽然这个月月初已经开始解封了,但我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时间出门玩,只能在学校附近溜达,算是一个多月之后再一次坐上地铁[泪]拾叁茶
  • 可见,三观一致的人,能够给彼此带去前所未有的温暖。这样的一来一往,让二人寻找到了最佳的相处模式,也确定了彼此便是真正的灵魂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