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四 季 之 义 大 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正因为古人细心地观察到了“云行而雨下,于是万物在变化中成形”这种自然现象,人们才能进一步用心地将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迁移至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达致一种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观乎人文的超级境界。

“行云下雨”是天地的因,“万物因此而发生变化并塑成自己的外貌”是天地之因在生物界和人类界结成的果;

没有人类对天文、地理和四季的体验、感悟、观察和模仿,人类就无法清楚地认识天地、认识自己。

《周易·彖》说:“刚中而柔外。”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

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万物。

对四季来说,这句话是说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春季和顺宽展、万物复苏,夏季则火烈暑酷、困苦难耐,秋季回归天高云淡、宜人醇厚,冬季再轮为冰雪严寒、人境艰难。

对人类来说,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内心刚强而言行和蔼,或内心强大而外表温和,或内心坚固而外表不争,或言语柔和而行为果决。

四季范畴中的天德之美和地德之美,总是受到古人的推崇的。

所谓天德,就是天的德行,就是天的特质,就是天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所谓地德,就是地的德行,就是地的特质,就是地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没有太阳的供暖和行云施雨,就没有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没有大地的承载和滋养,万物也无所归依、无可生长。

但在中国古代文化氛围中,至为重要的,则是对天地、四季内美不彰品德的推崇。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告诉人们,智者是不会夸夸而谈的,夸夸而谈的人不是智者。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告诉人们,君子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过四季和天地,既然对万物和人类做出那么大贡献的四季和天地都内美不彰,人类的一点小小成就,还值得自恋其中而夸耀不已吗?

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天来了,万物萌芽;夏天到了,万物度暑;秋天来了,万物成熟;冬天到了,储藏整备。

既然季节如此,人类做起事情,不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吗?

如果春天来了,不去耕种,秋天到了,不去收获,那还有不失败的吗?

迁延至人生,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机会来了,要敏捷地抓取;时机不成熟,就不能勉强作为,而要厚积厚攒,待时而发。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人们从四季,以及太阳、月亮和天地关系中,总结出阴阳、刚柔的哲学理念,并精炼扩大,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和法则。

在古人的眼光中,阴阳和刚柔,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还是无所不包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相对的;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物极必反、循环不已的。

冬天冷到了极致,就会转暖,夏天热到顶点,就要转凉;人生也是如此,顺到不能再顺时,就会反转,霉到不能再霉时,就要反弹。

《周易·系辞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这是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从起点开始又返回作为终点的起点,这才是死与生的道理。

因此,事物过顺,就要警惕它向不顺反转;而事物不顺,就要努力,以进取和积累迎接反转的到来。

《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这是告诉人们,阴阳相互映照,相互包纳相互呵护;四季轮岗,相互促生你衰我盛。顺境不是永远,困境也不是终点,它们都只是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和追索才是永恒的。

正是有了古代的智者对日月、天地、阴阳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和提炼,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逝去的已经不只是汛期泗水这个泄洪道里的浊水了,而是复加了时间、空间、喟叹、社会、人生、期待、责怨等等的情感之水了。

孔子期待的能跟弟子们一道享受的“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的天然境界,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春天、游水、儿童、拉风、飙歌和新衣服等等关键词了,而成为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渴求和描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眼里,最高等级的善或最高等级的善人就像水那样,水滋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位处大家都不愿意待的低洼地,因此水的品质已经十分接近于宇宙的最高规则了。

在老子的视野里,这水已经不是自然之水,不是地表之水,不是理化成分的水,不是喝了只能解渴的水,而是哲学之水、文学之水、情感之水、观念之水和养心之水。

《庄子》在天地四季中追求的是一种仙童般的悠然和凝静,是一种“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超然境界;

在庄子的视野中,游世于天地四季之间是人生的实境,游心于天地四季之外才是人生的至境;守神凝静,形体自会康顺;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精神自会生长。

也正因为古代的智者为我们挖掘了如此丰富的天地、四季的大内涵,我们在体验四季、感受天地的过程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浅薄、粗心而浮躁。

我们挎着竹篮走进原野时,我们不仅仅是走进了原野,而是正在走进农耕文化的腹地;

我们看见刮风下雨时,我们知道那并非只是在刮风下雨,那也是阴阳交合、刚柔互转;

我们捡拾一片地皮时,我们不只是在捡拾一种野味,我们也会感叹大地对万物的滋润和养育;

我们挖起一棵荠菜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只是在挖起一棵野菜,我们会想起为了食品安全而以身试毒的先人;

我们在开花的蒲公英附近休息时,我们会想起不竭泽而渔的道理;

我们走在无人而沉寂的原野里时,我们则将懂得何为心静如水、顺天而应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四 季 之 义 大 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正因为古人细心地观察到了“云行而雨下,于是万物在变化中成形”这种自然现象,人们才能进一步用心地将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迁移至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达致一种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观乎人文的超级境界。

“行云下雨”是天地的因,“万物因此而发生变化并塑成自己的外貌”是天地之因在生物界和人类界结成的果;

没有人类对天文、地理和四季的体验、感悟、观察和模仿,人类就无法清楚地认识天地、认识自己。

《周易·彖》说:“刚中而柔外。”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

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万物。

对四季来说,这句话是说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春季和顺宽展、万物复苏,夏季则火烈暑酷、困苦难耐,秋季回归天高云淡、宜人醇厚,冬季再轮为冰雪严寒、人境艰难。

对人类来说,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内心刚强而言行和蔼,或内心强大而外表温和,或内心坚固而外表不争,或言语柔和而行为果决。

四季范畴中的天德之美和地德之美,总是受到古人的推崇的。

所谓天德,就是天的德行,就是天的特质,就是天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所谓地德,就是地的德行,就是地的特质,就是地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没有太阳的供暖和行云施雨,就没有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没有大地的承载和滋养,万物也无所归依、无可生长。

但在中国古代文化氛围中,至为重要的,则是对天地、四季内美不彰品德的推崇。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告诉人们,智者是不会夸夸而谈的,夸夸而谈的人不是智者。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告诉人们,君子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过四季和天地,既然对万物和人类做出那么大贡献的四季和天地都内美不彰,人类的一点小小成就,还值得自恋其中而夸耀不已吗?

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天来了,万物萌芽;夏天到了,万物度暑;秋天来了,万物成熟;冬天到了,储藏整备。

既然季节如此,人类做起事情,不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吗?

如果春天来了,不去耕种,秋天到了,不去收获,那还有不失败的吗?

迁延至人生,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机会来了,要敏捷地抓取;时机不成熟,就不能勉强作为,而要厚积厚攒,待时而发。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人们从四季,以及太阳、月亮和天地关系中,总结出阴阳、刚柔的哲学理念,并精炼扩大,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和法则。

在古人的眼光中,阴阳和刚柔,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还是无所不包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相对的;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物极必反、循环不已的。

冬天冷到了极致,就会转暖,夏天热到顶点,就要转凉;人生也是如此,顺到不能再顺时,就会反转,霉到不能再霉时,就要反弹。

《周易·系辞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这是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从起点开始又返回作为终点的起点,这才是死与生的道理。

因此,事物过顺,就要警惕它向不顺反转;而事物不顺,就要努力,以进取和积累迎接反转的到来。

《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这是告诉人们,阴阳相互映照,相互包纳相互呵护;四季轮岗,相互促生你衰我盛。顺境不是永远,困境也不是终点,它们都只是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和追索才是永恒的。

正是有了古代的智者对日月、天地、阴阳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和提炼,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逝去的已经不只是汛期泗水这个泄洪道里的浊水了,而是复加了时间、空间、喟叹、社会、人生、期待、责怨等等的情感之水了。

孔子期待的能跟弟子们一道享受的“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的天然境界,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春天、游水、儿童、拉风、飙歌和新衣服等等关键词了,而成为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渴求和描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眼里,最高等级的善或最高等级的善人就像水那样,水滋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位处大家都不愿意待的低洼地,因此水的品质已经十分接近于宇宙的最高规则了。

在老子的视野里,这水已经不是自然之水,不是地表之水,不是理化成分的水,不是喝了只能解渴的水,而是哲学之水、文学之水、情感之水、观念之水和养心之水。

《庄子》在天地四季中追求的是一种仙童般的悠然和凝静,是一种“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超然境界;

在庄子的视野中,游世于天地四季之间是人生的实境,游心于天地四季之外才是人生的至境;守神凝静,形体自会康顺;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精神自会生长。

也正因为古代的智者为我们挖掘了如此丰富的天地、四季的大内涵,我们在体验四季、感受天地的过程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浅薄、粗心而浮躁。

我们挎着竹篮走进原野时,我们不仅仅是走进了原野,而是正在走进农耕文化的腹地;

我们看见刮风下雨时,我们知道那并非只是在刮风下雨,那也是阴阳交合、刚柔互转;

我们捡拾一片地皮时,我们不只是在捡拾一种野味,我们也会感叹大地对万物的滋润和养育;

我们挖起一棵荠菜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只是在挖起一棵野菜,我们会想起为了食品安全而以身试毒的先人;

我们在开花的蒲公英附近休息时,我们会想起不竭泽而渔的道理;

我们走在无人而沉寂的原野里时,我们则将懂得何为心静如水、顺天而应时。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八空义第四十八】(卷三十ー)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问曰:般若波罗蜜空十八空为异为一?若异者,离十八空以何为般若空?又如佛说,何等是般若波罗蜜?所谓色空受想行识空,乃至一切种智空。若不异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有因缘故言异,有因缘故言一。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灭一切观法,十八空则十八种观令诸法空,菩萨学是诸法实相,能生十八种空,是名异。一者,十八空是空无所有相,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是舍离相,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中亦舍离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罗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学般若波罗蜜则是学十八空。不异故般若波罗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当学小方便门,欲得大智慧当学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门能得十八空。何者是方便门?所谓般若波罗蜜经读诵正忆念思惟如说修行。

以众生颠倒着内六情故,行者破是颠倒,名为内空。外空、内外空亦如是。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复次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复次空三昧观五众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槃,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空空破空。问曰:空若是法空为已破,空若非法空何所破?答曰:空破一切法唯有空在,空破一切法已空亦应舍,以是故须是空空。复次空缘一切法,空空但缘空。如一健儿破一切贼复更有人能破此健人。空空亦如是。又如服药,药能破病,病已得破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则复是病。空灭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是名空空。复次以空破十七空故名为空空。

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麽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问曰:十方空何以名为大空?答曰: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常有故名为大,益世间故名为大,令众生不迷闷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佘空破因缘生法,作法粗法易破故不名为大。是方非因缘生法,非作法微细法难破故名为大空。

问曰:第一义空亦能破无作法无因缘法细微法,何以不言大空?答曰:前已得大名故不名为大。今第一义名虽异义实为大,出世间以涅槃为大,世间以方为大,以是故第一义空亦是大空。复次破大邪见故,名为大空。

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著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槃,如阿毗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槃,涅槃中亦无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义空。问曰:若涅槃空无相,云何圣人乘三种乘入涅槃,又一切佛法皆为涅槃故说,譬如众流皆入于海?答曰:有涅槃是第一宝无上法。是有二种:一者有余涅槃,二无余湿槃。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不得言涅槃无。以众生闻涅槃名生邪见着涅槃音声而作戏论,若有若无。以破着故说涅槃空,若人著有是着世间,若着无则着涅槃,破是凡人所著涅槃,不破圣人所得。何以故?圣人于一切法中不取相故。复次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得解脱,即名涅槃。更无有法名为涅槃。如人被械得脱而作戏论,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脱,是人可怪于脚械外更求解脱,众生亦如是,高五众械更求解脱法。复次一切法不离第一义,第一义不离诸法实相,能使诸法实相空,是名为第一义空,如是等种种名为第一义空。

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二者有为法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问曰:我我所及常相不可得故应空,云何言有为法有为法相空?答曰:若无众生法无所依,又无常故无住时,无住时故不可得,知是故法亦空。

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注】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
(1)内空,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眼等之法。
(2)外空,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色等之法。
(3)内外空,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彼之法。
(4)空空,不着前三空。
(5)大空,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
(6)第一义空(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所得,于实相无所著。
(7)有为空,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
(8)无为空,即于涅槃法离定取。
(9)毕竟空(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竟无有遗余。
(10)无始空(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
(11)散空(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
(12)性空(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
(13)自相空(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
(14)诸法空(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
(15)不可得空(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
(16)无法空(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
(17)有法空(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
(18)无法有法空(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西班牙还是拥有人均最多理发店的欧洲国家[doge]4.西班牙蓝旗海岸数量世界第一:一共有578处蓝旗海滩哦。5.从西班牙到葡萄牙只需一分钟哦,只需要乘坐世界
  • 今年以来,日照经开区法院进一步强化善意执行理念,巧用“蓄水养鱼”工作模式,一方面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有效保证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强企业履行能力;另一方面让申请执
  • 但是呢,作为性能级SUV的X3 M雷霆版,在转速上了2000rpm时,它的加挡间隙还是会稍作停留并随时等待降挡指令的发出,毕竟X3 M雷霆版并不是一台那么“温顺
  • 释小龙在《少年包青天》里刻画的少年展昭也具神韵,但至少在年龄阶段上属于戏说类;刘德华《老鼠爱上猫》里的展昭别具特色,但让白玉堂妹纸出镜并爱上展昭,亦属戏说,故此
  • 这其实就是很多人常见的误区,你形容了半天,形容出来了一个入场方式,然后你问结果会怎么样。当你正在一步步的往自己的梦想前行时,我只能在背后支持你,我的梦想离我太过
  • 等上几分钟就"阿侬喂阿侬啊吴娇英啊吴娇英呀....吴娇英!四天了……1号带着外教去超市买日用品,脚撞在下,当时疼得想哭,愣是忍了回去……我们根本就是工
  • 若有轮回,可不可以,为我停留一刻,让我满目创伤的思念怜惜你的冰冷?若有来生,愿爱不再落笔成伤;若有来生,我还想再爱你一次,直到霜瘦满面,执迷尘间...... 我
  • 很长一段时间 我去远方 探寻所谓的自由和远方走过了 西藏 青海 云南 甘肃 四川……以为那就是心之所在当疫情来临的这几年 安安份份在家开始专注本体 让自己安住
  • 生死心是修行的原动力,若因听了几场弘法会或参与几场法会后,感到法喜充满才来修行,那恐怕只是五分钟的热度,因为如此的动力是外来的,故不长久。当多数人都认为某个观念
  • #韩国整形医生推荐# 韩国StarLine整形医院代表院长朴晙 #韩美99# #韩国美容# #韩国皮肤管理# #韩国整形# #韩国瘦身# #韩国医疗观光#
  • 流动图书馆服务车将定期定点巡回服务,可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读者证办理、预约借书、读者咨询等服务,并与沧州图书馆及各个分馆和城市书吧实现通借通还。流动图书馆服务车
  • 最近很难静下心来看一部电视剧,就像现在热播的星汉灿烂,开始是因为很早之前看了一点小说,大概知道一些内容,然后点开发现还行,有点笑点,叙事也还行,后来我打开了弹幕
  • 为何拔去我孤独的帆桅,让我无从随你去。因你曾在浪里,我也在念恋你。
  • 我灭度后,比如某一位比丘当作佛,他将教化的世间,和我今日所说的情况是一样的,国土严净,得一切神通力,菩萨和声闻学者众多,正法和像法住世,佛的寿命多少,皆如以上所
  • 曾经做内容成名,并在互联网巨鳄乐视体育执掌内容大旗的刘建宏也已经转型体育产业,他最新的身份是凯利时科技董事长;而曾经创下过体育记者转会纪录的李响,如今也成为了一
  • #蚂蚁森林[超话]#山桃皮肤最好看♡桃花烂漫♪不接受反驳搭配万物有灵近景~绝配+1所有好看的树种都种3颗,获得高级皮肤就好啦♡我心目里,山桃,花棒,红柳,榆树,
  • 118名#志愿者#在国家会议、五洲酒店、市服贸中心等地为参与活动的嘉宾、媒体、展商和群众等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得到组委会和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北京志愿者# 6
  • 百姓对妖的日渐恐慌,也在告诉宣夜,人间已没有他生存的余地。真正统一那一天一定是先围,然后给台军投诚起义的机会。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大乘是能生自他一切利乐的源泉,大乘
  • 2017年9月23日8:20写于太原陋室 #SamYu[超话]# 短篇小说《那段玄幻的日子-下篇》前面五篇见评论区3楼呦回家的这一路,ZH都是蒙的,他知道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