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132)

东坡笔下的人物(十七):戏子由
今天我们来品读东坡的七言古体诗《戏子由》。
人们形容战场上用鲜血与生命形成的情谊叫“过命的交情”,这意味着在战场上可以把将背脊乃至生命全部交给他,而不用担心被出卖。东坡苏辙的兄弟之情,虽未经过战场的洗礼,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何为坚逾金石。他们不但手足情深,而且“三观”一致,同气连枝。他们永恒的兄弟情谊,让许多同时代同朝为官的兄弟相形见绌,比如同榜进士及第的曾巩、曾布兄弟政见不一,无法相处;王安石、王安国兄弟亦是如此,在变法的大背景下王安国站在其兄王安石的对立面,后被贬谪出京;而至于那些为了政治利益而相互倾轧的人如蔡京、蔡卞兄弟,更显得等而下之。
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在朝无法立足的东坡只好外放,出任杭州通判,途中至陈州,与同样是政见不同,之前外放陈州任学官的苏辙相聚,盘桓70多天后上路,十一月下旬到任。可以想见,他作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反对派人士,到地方上任职,执行他所反对的新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矛盾心态?!
那一年底,除夕那天,作为通判的职责,东坡得将囚犯们从狱中提出来,逐一点名,直忙至晚上都未完。而朝庭为推行新政,派了许多劝农官员来督办这些事,其中一些人颐指气使,动辄以检举相威胁,使得地方官员们如履薄冰。这些都使东坡内心极为郁闷。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坡写了《戏子由》这首七言古诗: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直译:
宛丘先生您身高如山丘,而这宛丘学舍却狭窄如小船。
先生常常低着头诵读经史,忽然伸腰打呵欠,不小心脑袋却碰到屋顶。
斜风将帷幕掀了起来,雨水打在脸上,旁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而先生却无动于衷。
我知道你的秉性,宁愿像东方朔那样饿着肚子让饱死的侏儒笑话;也宁愿应凭风吹雨打也不愿求侏儒的帮助。
眼前家人居住得不舒服,算不上什么;要将喜怒哀乐爱恶这“六情”置之度外,使自己的精神无拘无束。
我也清楚得很,读书即使读得满腹经纶,如果不读律法的话,是没有治国之术的,这就没有办法让君主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
朝廷派下来的所谓“劝农”的提举官们多得很,也闹腾得很;而您这位学官却清汤寡水的,还甘之如饴。
门外的那些事入不了您的法眼;长时间低着头伏案工作,心里却长存一股不屈之气。
我这个余杭别驾没做啥事没啥功劳,居住的画堂却堂皇宽阔,陈设华丽。
连绵不绝的高楼跨空矗立,房屋之大连雨声觉得远了;而房多人少,风吹过来“嗖嗖”作响,更觉空旷。
平生所惭之事,就是拷打鞭笞贫穷百姓,而今却不以为耻。
路上碰到阳虎之流打招呼交谈,心里知道他们的种种不堪,嘴巴上却得去应付。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我身居高处却志气低下,这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以前慷慨激昂的气节,如今消减得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你和我齐名只是以前的事了,其实会写点诗词文章,只是雕虫小技罢了,算得了什么。
我们现在都衰老不堪,没什么用了!但是这些都要与现在的人说清楚,分清轻重,以免误了他们的大好前程啊!

宛丘是陈州的别称,苏辙在那里任陈州教授,东坡因此戏称他为“宛丘先生”。此诗通篇用嘲讽的手法表达,前十六句从所处环境及由此展现出来的气节,塑造了苏辙甘于清苦、忠于职守、气宇轩昂的君子形象;中间十句称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却生活优渥,批评自己“居高忘下”“气节消缩”,与苏辙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四句自嘲他们已经衰老,空有一身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其时东坡36岁,苏辙33岁,一点也不老。
诗题虽为“戏”,但实际上内容却严肃得很,一点也不“戏”,或者说,以“戏说”的方式赞美安慰弟弟,并对新政进行了嘲讽。只是东坡没想到,这首诗也在“乌台诗案”中成为“罪证”之一。 https://t.cn/A6alUTyt

我生来不信佛.也不相信迷信.但是我相信命.因为生命由天.命运由己..我军人时有过公伤残疾.死里逃生.我晚年时也有轻重疾患.身藏仪器.也算是个曾被阎王爷赶回过几次的人.我始终相信人的心态抗病.精神治病一说.人必须活得坚强自信.淡然随意..如今.当我每一次耳闻天灾人祸.每一回远送亲朋好友.总是会唤醒我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去活的信念.让自已少一点多愁善感.多一份听天由命..我是学医之人.懂得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必有其因.命运好坏.必由自己.唯有健康快乐.活得洒脱.就是阿弥陀佛..人老了.说什么也别说永远.永远只是梦想.想什么也别想永生.永生只是笑话.快乐到老才是最美.想什么也别想年轻.年轻只是过往.愁什么也别愁年龄.年龄只是数字.醒悟而终才是最好..我只懂.我的未来就是梦.神佛均无助.一切靠自己.生命不在长短.健康才是赢家..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赏罚,三报之大略也。”

“三报”就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这三报。对这个三报的事理、因果来加以讨论,这就叫“三报论”。“三报论”也不是慧远大师自己创立的,经典《阿毗昙心论》里面就谈到这个问题,所以“经说业有三报”。“业”的概念就是Karma,就是我们众生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所产生的一种功能。“业”就有它的业力。那么业一般分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

所能造的是身、口、意,尤其这个“意”,我们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播下了一个种子,迟早都会有报应。这个种子生起来,起现行了,这就是它的报显发出来了。如果我们身、口、意三业,都是很重的心造作了很重的业,那么这个业力种子的力量大,它显发出来的时间就会快,后果就会大。业,是印度古老文明都谈的,《四韦陀书》婆罗门教都承认这种“业”的存在。

只要造了业,一定会有报,业为因,报为果,这就体现因果的法则。那么业因它的报有三种,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三种报:一个是“现报”——现世报;一个是来生报,叫“生报”;一个是“后报”,就是多少生以后才去报。那对于这三报,就表明什么呢?表明佛法这种因果的法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态里面去展开它的观照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点,就是佛教的真理所在。

我们凡夫众生是不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以带着我们的短浅的知见就容易得出:我的一生就是这一辈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断灭见。这个断灭见——死了就没有,有时候他可能也相信一点因果,但是它叫“一世因果”了。如果你在一世里面,就是在这一期的生命的过程当中,去建立因果的法则,是没办法建立的,因为它不能诠释错综复杂的因果的情形。

像其他宗教,它也相信因果,但是它是讲二世的因果。二世的因果在今生层面,它会比断灭见的一世的因果要高明一些,要超越一些,但是它仍然解释不了错综复杂的因果法则。唯有佛教这种三世因果——大家去了解十二因缘,叫二重三世因果,那种错综复杂的格局,才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释生命现象的理论体系。

那这样看,“现报”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由于做的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那来生报——“生报”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是到下一辈子去报。你一生行善,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你一生放纵贪、瞋、痴三毒烦恼,什么都敢干,你就到三恶道里面去接受那种果报。这叫来生报,又叫生报。

现在讨论“后报”,后报就更复杂了,就是我们今生所行善或者造恶的业力——Karma,是经过两生——不是来生而是来生的来生,或者三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乃至恒河沙劫之后,才会有果报。那这种状态,你看我们凡夫的肉眼是只会对这一世因果有所了解,天眼通可以对来生有所了解,证果的圣人比如说阿罗汉,能够了解八万大劫的善恶因果报应的情形,那么八万大劫以后的情况不了解——宿命通他没有,所以恒河沙劫之后,这个过程当中的善恶因果唯有佛才知道。

有一天,佛就指着一个鸽子问舍利弗:你看这只鸽子,它宿世是什么?何时得脱?舍利弗观察,它以前的八万大劫以来,都是一只鸽子;再观察它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子身体,观察它八万大劫后还没有脱离。声闻的智慧是有限的。那佛就告诉他,在八万大劫以前这只鸽子是什么身份,在未来的八万大劫以后,它在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身,能够得人身,能够修五戒做优婆塞,能够慢慢修行得到成佛之果——佛能够展示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了解果报的三个概念:现报、生报、后报。

那这样的一个受报的过程,又不是我们像一加一可以定义的,它里面太复杂了。比如从那个时代,我们中国的很多佛学学者都在争论:这个受报的主体有没有?谁来受报?难道受报的有个客观的主体吗?如果说有个客观的主体,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但是又没有这种受报的主体吗?也不是。所以这就有一个叫“相似相续”的概念出来了——“不一不异”。受报它没有一个主体——“受之无主”。你接受果报,不是一个一定的东西,不是一个定命的东西——就是主宰。

但是又不能说它没有,它一定要由这个受报起现行。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怎么起现行?是由于这个“心”。但这个“心”也不是客体的东西,“心”是由于外境才有的。由于外境才生起了这个“心”,所以“心”没有一个决定的掌管的功能。那到底怎么理解呢?这里就提出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感应”这个问题。慧远大师在对一种事情的把握方面——在“感”和“应”这样的一个把握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包括对《周易》也是以“感”作为它的体性的。那么“感应”是宇宙、人生、生命当中至高的原则。

因果报应,是由于我们这个“心”感了外面的事境,原来所造的那个Karma的力才有应,这叫“感事而应”。如果有这个种子,但你没有外部的事境——没有这个条件,它就应不出来。所以受报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法相唯识谈,阿赖耶识的藏识里面有无量劫以来善善恶恶的种子,但这些种子是不是起现行,是取决于外部的条件。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里面哪些种子可以起现行,哪些种子不起现行,它是复杂的。

你不能说它一定起现行,或者有些种子提前起现行,这都是“感事而应”的产物。“事”千变万化,“心”错综复杂,所以这就决定了受报的表现形态多样,你不能机械地把它定起来。那么业里面有些是定业,有些是不定业,这些都要在“感事而应”里面找到它相应的表现形态。

我们的心是感外面的事境: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了一种现行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心”和“境”之间的这种感应,就会使这个“因”:你感得强,感得业力重,它起现报、起现行的速度就快;如果你感得心弱,事境也比较弱,它就会来得比较迟。所以虽然造了恶业,但是是今生报,还是来生报,还是无量劫以后才报,这是不定的。这是根据我们能感之心和所接触的事境的感应强度来决定的,所以果报有先有后。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由于我们能感的心有轻、重,所以所应的果报也就有强、弱的差异。强、弱也就表明这个业有时候来得重,有时候来得轻。果报的轻重追溯它的源头,跟我们当时造业是重心造,还是轻心造,也是对应的。

比如说我们造过杀人的业,在造杀人业的过程当中,也有轻和重的差异。他有时候就想只是教训一下他,用刀背砍一下,说明他的杀心要轻一点;如果他用非常狠毒的心——“我一刀要把他劈成两段”,他这个心就来得重一些。你重心,它的报就来得重;你轻心,它的报就来得轻。这里面常常讲半斤八两。

所以这样的一个因果报应都是法尔自然的,那种赏罚机制没有谁去主宰的:没有上帝去主宰,也没有佛菩萨去主宰。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业所导致的,这就叫“自然之赏罚”。“自然”不是一般道家讲的自然,“自”就是自动,你自性里面法尔自然的种子起现行:轻重、强弱的对应关系——善因给你奖赏,恶因给你惩罚的一种自然的报应。这就是现报、生报、后报大概的发生的基本机制。

慧远大师用非常简略的语言,把大、小乘经典关于三世因果报应的核心的原理揭示出来。如果你要展开这个因果的机制,可以讲很多,但慧远大师只是从“感事而应”这个层面,把它的发生机制给我们表达出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自然的赏罚。既然是自然的赏罚,它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责任者,是不能逃脱这种行为的责任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敖逝世一周年 | 这个“狂人”到底说了什么
  • 新闻丨贵州茅台股价再创新高逼近800元 总市值突破万亿!丨刘强东“回归”: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 投疯了!火箭单节10三分,全场沸腾,桑德斯和唐斯都被打懵了
  • 埃航遇难者集体葬礼 家属用事发地焦土代替遗体
  • 京东白条回应漏洞,大学生组织他人诈骗京东被判刑10年
  • 沈腾不满最帅第21 官方回应沈腾现神奇求生欲爆笑众人
  • 潘长江直播再回应蔡徐坤一事:我们都是受害者
  • 清华!北大!神仙吵架!
  • 《天龙八部》主演22年后重聚,《笑傲江湖》却永远没有五岳掌门了
  • 俄罗斯1架波音737-800降落时故障 机上有106名乘客
  • 郑爽接戏越来越没“底线”?他炮轰张翰人品渣演技差!竟然是为了给郑爽出气?
  • 女子冰壶世锦赛 中国队一日双赛豪取三连胜
  • 528米!广西最长高空滑索预计8月开放,比玻璃桥更刺激,离贺州不远!
  • 朴有天再遭起訴索賠1億!
  • 河北河间发生多人落水事件,共6人死亡!
  • 福州女子花300万买别墅,竟然没有屋顶!开发商:要有屋顶就要算面积了……
  • QQ注销功能上线:陪伴几亿人20年的它,如今已成为过去……
  • 埃航最后6分钟坠机视频曝光: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 小米致歉并紧急叫停小米9发售;马云蔡崇信出售阿里股票;百度申请无人驾驶专利;Uber计划4月启动IPO | 早报
  • 突发!张亚勤将退休,百度提携80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