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阳生到商丘市调研时强调 强化创新驱动 强化产业支撑 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 】
 6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商丘市,深入企业车间、产业园区、重点实验室、古城遗址、农业基地等,调研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等工作。

  商丘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装备制造、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等多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神隆宝鼎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双零铝箔。楼阳生走进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指出要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以上游带动下游,以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带动核心零部件和整装整机生产,推动更多产品产业、技术装备、材料器件进入中高端、关键环。在河南福田智蓝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楼阳生察看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展示,询问产品性能、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等,强调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本地配套水平,产生集聚效应,打造一流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在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得知金刚石凭借其特性成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楼阳生鼓励企业既要立足当前,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要着眼长远,做强科研、建强平台、抓强团队,努力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抢先一步、赢得先机。在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楼阳生与实验室研发人员亲切交流,勉励他们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做前人没做成的事,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商丘吉研科技有限公司,楼阳生察看锂电池智能装备生产线,希望企业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切入点,在不断创新中巩固提升优势,努力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他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真心实意为企业纾难解困,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睢县是“中国制鞋产业基地”,休闲运动鞋年产量占全国30%以上。在中国鞋都鞋业生态园,楼阳生听取睢县制鞋业发展情况汇报,强调只有敢想敢闯敢试敢做,才能实现从无到有、从优到强。要把准消费升级趋势,把满足大众化需求和提供个性化定制结合起来,丰富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培育能工巧匠,改进工艺技术,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迈进。睢县乔丹体育产业园里,多道制鞋工艺实现自动化。楼阳生边走边看边问,指出制鞋业永远是朝阳产业,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软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睢县制鞋业走得更稳更快更远。在睢县科创产业园,楼阳生询问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和开发区改革等情况,强调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培育专业团队,提升开发区专业化运营水平。凤栖湖智慧岛正在规划建设中,楼阳生强调,要创设一流制度,汇聚一流要素,凝聚一流课题,引育一流人才,探索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现存的商丘古城已有500多年历史。楼阳生登上南城门察看古城修复保护情况,走进商丘非遗文化展示馆,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既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特质、风貌,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科技元素、表现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他叮嘱当地有关负责同志,要保持敬畏之心,下足绣花功夫,把古城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调研中,楼阳生来到河南红立方集团辣椒育苗基地,强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育优良作物品种,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楼阳生还到商务中心区广场,了解商丘市区位交通、枢纽建设、产业布局等。

  楼阳生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商丘市工作汇报,省直有关部门作了发言。楼阳生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信心决心,实现优势再造,在打造枢纽经济上蹚路子、作示范,走出具有商丘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要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破除路径依赖、资源依赖,站位全局找准定位,拉高标杆明确方向,把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数字化转型,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处在中高端。

  二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发挥比较优势重在整合,整合要素、整合资源,推动区位、交通、商业、市场、人力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提升交通枢纽牵引力、内聚力、辐射力。发挥后发优势重在培育,用好“无形之手”“有形之手”,稳住基本盘,培育新动能,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三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汇聚创新要素,把研发重点落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迭代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耦合,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的突破口、着力点,推动集群发展、生态发展,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

  四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城带乡,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做好做强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便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五要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水平。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严从紧从实从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汛备汛、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以一域之稳定为全局之稳定尽责任、作贡献,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孙守刚、陈星、何金平参加。(记者 冯芸 马涛)

来源:河南省政府网

【昆仑天路上电信小哥的青春高度】壁立千仞,飞沙走石;雨雪交加,冰雹霰击;盘弯入云,天路遥遥……这是初夏时节,记者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叶城县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叶城分公司)网络部员工师亚峰,穿越喀喇昆仑山,前往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通信基站例行维护经历的状况。昆仑行,记者不仅体味天路艰险,也丈量着一位90后电信小哥的青春高度。

中国电信叶城分公司除了立足县域通信服务外,还肩负着中国电信手机信号覆盖新藏公路(219国道新疆叶城至西藏阿里地区公路段,也称天路新藏线)的通信服务使命。穿越喀喇昆仑,让世界聆听来自昆仑圣境的声音,是新疆电信人的勇毅和担当,90后电信小哥师亚峰便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记者在叶城初见师亚峰时,心里多少有些惊讶。1996年出生,毕业于喀什大学地球物理应用专业的他,看上云要比实际年龄成熟了许多——黝黑的方脸盘,憨憨的表情,惜字如金的表达……他甚至对记者说:“别采访我,我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

据中国电信叶城分公司总经理岳文平介绍,近两年来,昆仑天路上的基站建设、开通、维护;沿线用户的宽带安装,网络测试等,都有师亚峰不畏高山缺氧倾力服务的身影。大家也称他为“电信小哥”。

5月24日清晨,我们从叶城县新藏公路“零公里”处出发时,师亚峰给远在甘肃天水的家人打了一通视频电话。师亚峰对父母说:“我要上昆仑山了,四五天时间,给家里说一声。”师亚峰的父母要他到山上后报个平安,并叮嘱他注意安全。师亚峰应了一声,默默地挂了电话。

向昆仑山行进时,记者问他:“家里人挺担心你上昆仑山吧?”

师亚峰说:“还好,山上山下都是干活。”

“怎么理解你这句话的意思?”记者有些迷惑。

“哦,在山上干活苦了点,险了点,只要自己不吓唬自己,家里人就不会担心。”

“有意思!”记者点了点头接着问 道:“你到过的最高工作点位海拔是多少?”

“海拔5600米,那个点位的通信基站是我开通的。”

“自豪吗?”记者问。

师亚峰憨憨地一笑,手指捻出一个“小心心”说:“在那个通信塔上我开通了手机信号时,心里有那么一下下‘虚荣’爆棚,就一下下,然后,我得赶紧从塔上下来吸氧,还要看信号是否稳定。”

师亚峰说这件事的时候似乎很轻松,但是,在昆仑山海拔5600米的地方干活,那是对身心极限的挑战。而他们每“一下下”的付出,都是为了新藏公路达1500千米沿线的矿山、旅游、货运、巡边护边、边境警务等中国电信用户畅享天路通信服务。

新疆叶城被称为昆仑第一城。从县城出发南行60千米,一山九重天的喀喇昆仑,就那么连绵横亘在面前,令人陡生敬畏。

“进山了,我们要走盘山路翻阿卡孜达坂,路上会有一些状况,大家不要紧张,司机有经验。”师亚峰提醒记者。

阿卡孜雪山达坂是我们此行要翻越的第一座达坂,达坂垭口海拔高度3150米,虽然在这个达坂上高原反应不太明显,但是达坂上气压反差大,紫外线极强,耳膜鼓胀,皮肤被灼伤,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尽管师亚峰告诉我们说,翻越阿卡孜达坂只是“预热”,但陡峭的S形山路,飞舞的风沙,时不时从山坡上滚落的碎石威胁行车安全的状况,委实令人不安。至达坂垭口时,云雾阴翳,下起了雨夹雪,温度也降到零下。

工作车在达坂垭口安全地带停了下来,师亚峰和一位同事背上工具,一阵风似地爬上垭口左侧的山头,记者喘着气紧赶慢赶爬上山头时,师亚峰已在通信塔上做维护检测。

“你在塔上干活的样子像‘昆仑少侠’,挺帅的。听岳总说,你第一次上阿卡孜达坂时出过一点状况,那是咋回事?”等师亚峰从塔上下来后,记者问道。

师亚峰犹豫了一下说:“头一回上山时,达坂上是晴天,达坂上天一晴,紫外线就是无形的挫刀,我自己没做好防护,半个小时活干下来,脸上不对劲了,用手轻轻抹一下,直往下掉皮。白天还好一些,晚上一躺下,脸生疼,切肤之疼。”

“那时候对自己工作的选择犹豫过吗?”记者问。

“那到没有,真正犹豫过的是第一年的冬天,在海拔4990米的塞力亚克达坂上干了一桩糗事。”师亚峰说。

冬天的塞力亚克达坂,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那一次师亚峰和同事踩着厚厚的积雪爬到通信塔前时,师亚峰摘下手上的棉手套,从怀里掏一个捂着的信号检测设备,因突然缺氧严重,身体有些失衡,师亚峰下意识地抓了一把塔基的角铁,结果手掌被生生地粘掉了一层皮。

“那一次是咋样犹豫的?”记者追问。

师亚躲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当天我们返回叶城后,自己确实犹豫过要不要继续留下来工作,想着想着还蒙头哭了一鼻子。”

“后来是咋样说服自己留下来的?”记者想探究竟。

师亚峰憨憨一笑,“好像也没那么复杂。那天纠结了一会儿,手心疼了一阵子,又哭了 一鼻子,然后就是领导和同事来看我。再然后这事就过去了。”

“就这么简单?”记者问。

“嗯,挺简单的。练了一回‘铁沙掌’,也长记性了。”师亚峰说着看了一下表:“不聊了,我们得赶路,接下来的两个达坂才是真正的天路。”

海拔4990米的塞力亚克达坂(也称麻扎达坂)和海拔4750米的黑卡达坂是昆仑天路上最艰险的行程。塞力亚克达坂雪山陡峭直入云天,达坂上风裹着雪碴肆意敲打车窗和引擎盖,像是与人板。九十九道弯的黑卡达坂,雪山层叠,飞鸟灭踪,弯弯惊魂。纵然是在这样的恶劣绝境中,达坂的山头上,中国电信的通信塔直刺苍穹,师亚峰和同事们也曾不止一次地爬上铁塔,确保通信信号覆盖天路。

奇台达坂是我们此行的终点。我们是在抵达距叶城498千米的大红柳滩的次日上去的。

从大红柳滩出发时,师亚峰说:“上奇台达坂的路相对好走一些,但达坂垭口的海拔达到517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很多人会在奇台达坂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

奇台达坂上,中国电信的通信基站建在公路旁向阳的山头上,那儿的积雪相对少了一些。记者跟着师亚峰上去时,胸闷缺氧很明显,后脑勺也有强烈的疼痛感。同行的一位记者走着走着就躺在山坡上,抱着氧气罐吸氧。师亚峰叮嘱我们不要多说话,慢慢地往上走。

检查基站设备状况,清理太阳能板上的积雪和浮冰……师亚峰一声不吭,不紧不慢地干着活。稍缓了一会儿后,师亚峰开始往铁塔上爬,同事阿里木江在下面做保障。

突然,师亚峰在上面说:“不行了,我缺氧了!”说着,他用大拇指朝下比划了一下。

师亚峰从塔上安全下撤,坐在地上吸氧时,阿里木江拿出一块馕和一袋酸奶:“补充一下能量吧小哥,早上为了照顾大家,你没吃早餐吧?”

“早上没什么胃口,这会儿还真有点饿,缓一下我继续上塔。”师亚峰咬了一口馕说。

雪山环绕,蓝天碧日,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着的通信塔泛着斑斓的冷光,仿如神话般的“通天塔”。

“后台、后台,奇台达坂的通信信号如何?”

“叶城收到!奇台达坂通话清晰、视频画面清晰,一切正常。”

通信塔上传来师亚峰与叶城公司后台通话的声音,记者闻听后,激动地为师亚峰鼓起掌来……

做红柳 扎根新疆如故乡

上奇台达坂的途中,师亚峰带我们拐进山里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银铅矿。那儿建有一座中国电信的通信基站,解决了矿上对外通信的难题。

师亚峰一到矿点,换班的矿工们就把他围了起来。“电信小哥来啦……我的流量不够用,我想换套餐……小哥,啥时候把我升成你们电信的VIP呗……”矿工们七嘴八舌,把师亚峰当成了“通信宝”。

那时候师亚峰笑得很纯真、很开心;那时候你会发觉他其实就是一个快乐的大男孩。

从奇台达坂返程的时候,我们停在一处便道旁啃馕吃野餐。记者问师亚峰:“看你现在的状态,感觉你挺爱昆仑山,挺喜欢新疆的。对自己有什么规划吗?”

“咋说嘞?可能是一种缘分吧!在昆仑山里走多了,连路边不多见的红柳都像是亲人。总得有人在这里干活吧!我觉得自己现在这个状况挺好,心里挺满足。”师亚峰一边啃着馕,一边给一株红柳浇了一点自己喝的瓶装水。

“这么说你会留在新疆喽!找对象了吗?”记者问道。

“新疆很好呀,我喜欢新疆,喜欢这儿的红柳。至于找对象的事,那还得看缘分。你看我这张脸,黑得都‘包浆’了,哪个女孩会看上我?”师亚峰憨憨一笑。

记者被他逗乐了:“那也是一种帅,而且这种‘包浆’抗紫外线能力强。”

“哈哈,这话我很受用……”师亚峰笑得很灿烂。

当天下午,我们再次翻越塞力亚克达坂时,达坂上下起了锥形冰雹和鹅毛大雪,师亚峰让我们稍作停留,他要去基站巡查一下。

师亚峰下车往山头上走的时候,记者说:“戴上手套。”

那时,师亚峰忽然变得挺“文艺”,他头也不回晃了晃手套大声说:“没事的,我要向天再借一付铁沙掌……”

#内蒙古日报头版#【点碳成金,“双碳”战略下的内蒙古行动】“2021年全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8%,GDP同比增长6.3%,超预期0.3个百分点。”近日,自治区发改委公布的这组数据令人振奋。

  以较低的能耗稳增长,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依赖降低,也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发展。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发出的郑重承诺。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承担着绿色转型的重任。同时,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锚定“双碳”目标,担起“双重”重任,内蒙古一步一个脚印,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排放端做“减法”——

  节能减排驱动转型升级

  乌海市,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高纯铸造生铁项目生产现场,火红的铁水从炉中汩汩流出。这些铁水冷却凝固后将成为高纯铸造生铁,广泛应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不同寻常的是,生产过程使用了“氢冶金”工艺,用氢替代传统的碳进行冶铁,碳排放量每年降低11.2万吨。

  “目前我们投产的工艺已实现利用20%的氢替代碳进行冶铁,到2025年,我们将逐步实现全氢工业化冶炼,一年能降低碳排放量达50多万吨,届时我们就可以卖碳指标了。”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川说。

  从低碳到零碳,从卖铁到卖碳指标,赛思普的“双碳”之路,也是内蒙古的奋进之路。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

  向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亮剑”。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通过“遏制一批、置换一批、缓建一批”合理控制“两高”产业规模,推动“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

  向提升能效水平发力。执行工业领域化解过剩产能3年计划,工业节能技改计划、煤电节能降耗和灵活性改造等一系列计划措施有效实施。

  2021年,内蒙古退出电石206万吨、铁合金33万吨、焦炭60万吨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煤电机组8.6万千瓦。能耗“双控”指标实现了从倒数到领先,能耗无序增长被扭转。

  减碳降耗绝不是减少生产能力,而是在集中集聚集约上寻求突破,持续增加绿色生产力和新动能替代能力,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

  一块黑煤,除了燃烧,提取煤气、煤焦油和焦炭,还能做什么?一瓶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透明保鲜膜,是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区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

  在“双碳”目标下,不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严控生态环境风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内蒙古地方和企业的主动选择。

  减碳也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先立后破,稳妥推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

  炎炎夏日,通辽市科尔沁区龙马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现场一片火热。10万平方米的焊接车间和14万平方米的风叶车间即将投产。

  这个计划总投资185亿元的基地,吸引了11家风电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从主机到塔筒、从减速机到风叶一应俱全,填补了通辽市乃至自治区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空白。待项目投资全部完成,它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全国第一。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内蒙古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从传统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吸收端做“加法”——

  固碳增汇打造全国最稳定的

  生态碳汇供给基地

  置身位于大兴安岭主脊的内蒙古森工集团绰尔森工公司五一林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内蒙古范围内首宗挂牌成交的碳汇项目就源于此。

  2010年,全国还没有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绰尔森工公司考虑到五一林场重要的生态区位,将本可以采伐的11010公顷林地保护起来。没想到在11年后的2021年4月8日,这片林子所产生的碳汇实现了挂牌交易,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被一家企业买走。

  2021年4月8日至今,内蒙古森工集团已经实现市场化交易碳汇项目8笔。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一笔笔交易,不仅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绿水青山的分量和使命担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未来可期。”绰尔森工公司碳汇办主任于世平说。

  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环境,塑造了辽阔草原、广袤森林、雄浑荒漠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孕育着独具特色的动植物类群,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

  经测算,全区林地、草地、湿地总碳储量为105.49亿吨,占全国林草湿碳储量(885.86亿吨)的11.91%,位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全区林草湿碳汇量为1.19亿吨,占全国林草湿碳汇量(12.61亿吨)的9.44%,位居全国第一位。

  丰富的碳储量和碳汇量,为内蒙古发展碳汇经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碳库’,不仅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多年驰而不息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更是有效提升了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固碳——全面停止天然林、公益林商业性采伐,全面保护天然草原,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减少不合理土地利用、土地破坏等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减少因病虫鼠害破坏林草资源造成的碳排放。

  增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造林4736.74万亩,年均完成种草任务30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启动并推动建设全区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探索森林、草原、湿地增汇措施和途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林草碳汇发展模式。

  “到2025年要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400万亩以上,完成森林质量提升建设任务2800万亩,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6500万亩,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最稳定的生态碳汇供给基地。”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义务植树、光盘行动、节约用水……每一个人正在成为“双碳”目标的践行者。(记者 霍晓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心希望多一些机构组织能为这个群体发声,有了关注,才会有行动~#大龄孤独症者如何融入社会#“2022年,第一批中国孤独症人士已步入40岁……”看到这个数字惊了一
  • 感觉自己的微博被有些人当枪子儿,所以设置权限了2️⃣本来不想回应了,好几位网友给我发了截图,那就说说!这波操作也是比不过……(这些话我也不是不会骂!
  • 【#搜狐视频影展# ✖电影《精灵旅社4》送电影票/福利周边啦】 #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 明天上映,讲述了一场意外使得精灵家族全员变身。老规矩:关注我,转发
  • #刘宇宁江苏卫视99晚会# [打call]#刘宇宁亲爱的自己插曲# [打call]#摩登兄弟[超话]#[打call]余生只想握紧你的手慢慢走慢慢感受一呼一吸所有
  • 人生漫漫,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路过的风景,经历过的往事,都会使你成为更加温润的自己,使你在未来,可以更坦然地走下去。 人生漫漫,你走过的路,读过的
  • 这或许是男人的本性决定的,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物种,很容易跟着性情走,因性而爱是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最明显的特点。在生活当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人
  • 她好瘦!扒在夜白羽的背上,隔着衣服也能感到身下那身躯的单薄。
  • 特别是看到他说:“你们都是自家人,你们全家都在欺负我的时候”看他一脸不懂事的样子,我都想钻进电视机踢他几脚!特别是看到他说:“你们都是自家人,你们全家都在欺负我
  • 疫情不仅把我逼成了厨子,还逼得我自己做奶茶,今天买到了草莓,但是草莓有点坏了,我就把坏了的地方切了,然后做成了草莓奶昔,真的超好喝的。嘿嘿我又回来啦ᵔᴥᵔ(之前
  • 一辈子追一次星,也就疯这么一次,他并不用知道我们是谁,只要知道有一群名叫小飞侠的女孩爱着他就足够了,哪怕见不到真人,隔着屏幕看着他也是一种幸福,感恩遇见你,有你
  • 若即若离的术力口人,常用歌单依旧停留在刚开始听术的2016年及更久以前会画画,画不好,所以最近比起画画更喜欢手作都看到这里了不来我家喝杯茶吗→unclepie.
  • 四月第一天♥️记录一波碎碎念✍️或许我们相识时间不久 但在别人眼里我们好像已经陪伴彼此很久很久回想 我们从一开始的相处就 随意自然且舒适不必彼此束缚也并非不管
  • 每一个章节里你都会从作者那了解到植物的繁衍生息是如何的坚韧与倔强,但你也会明白,作者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如果你不熟悉“学术圈”那么看过本书,你一定能从Hope那
  • ◎不过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谁在江州码头隐约 拨动波涛 琵琶颤若流水 溅湿衣衫 溅起桃花依旧笑春风 溅起梨花雨洒江天一色 溅起人面不知何处去 不过是
  • (记者王永良)中和親水公園位於中和村後山之溪谷,活水不斷源源而下,在猶如水晶般透明的溪流淺水區中可見蝌蚪悠遊,在溪澗內大石之間更有許多苦花魚,那兒時在清澈溪水間
  • 宝宝取名文艺高雅精选 :--蓝妮蓝色是神秘的色彩,它是广阔大海的颜色,亦是美丽天空的颜色,取作女孩名字,文艺浪漫,寓意宝宝胸襟广阔、大度包容,也为女孩塑造出了落
  • 从1号到今天就没怎么空过 连跟强哥逛个超市都一推再推 更别提回家了 和同在南京的朋友也好久不见 放了大家很多次鸽子 真是迫不得已 党会强制参加以后
  • 坚守行业底线,坚持科技创新,专注自主研发的丰树电子吸引了行业内的关注,此次与中联重科的战略合作,正是公司坚持和专注的最佳回报,也是公司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的体现,
  • 希望过程中修炼静心静气,浮躁是我的缺点。 剔除生命中80%的无谓追求,才能把简单有意义的生活修炼到极致。
  •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