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马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见闻觉识识名为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 无事亦无因 已离觉所觉 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 一异莫能见 若无有见者 云何而分别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阴不在阴 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亦尔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或于我非我 言说量留连 沈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生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不实妄想。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圣贤不如实者。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揵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揵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 是名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中医学是可证伪的科学理论》

根据波普尔证伪学说的理论:

【科学就是人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观察总结就来的大自然规律,然后对这种规律不断地加以验证完善,这也注定了科学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如今我们知道的所有科学理论都随时等着“被证伪”,甚至可以说都是“伪”的。因为科学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动力就是对科学不断证伪的过程! 所以严格来说,如今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最终会被“证伪”,“被证伪”并不是说就是错误的,只是适用范围不一样,或者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不是为了否定他,而是找到他能成立的边界。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波普尔可证伪学说的初衷不是区分一个理论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志!而是完善一个科学理论的助推器。 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科学理论都具有可证伪性!这一点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从中医理论的特征来看,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所以中医理论和其它科学理论同样具有可证伪性! 以往的中医理论和其它科学一样,都有谬误成份包含在里面,如:祝由术。  

祝由之术存在已久,几可远溯上古。

如《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所载:“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说明祝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治病方法,它治病的形式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的巫术,所以和正统的中医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药在有了人类之后就产生了,而巫的产生却远远落后于中医医药,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由此认识到了哪种植物和动物具有治病的作用,原始的中医药就因此产生。

有人之所以认为“医源于巫”,其实是本末倒置!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巫为了获取公信力,往往会借鉴中药的效力给人消除病灾,因此真相是,巫给医药披上了迷信的外衣。

从殷墟甲骨文所见,殷周时期的巫医治病,在形式上看是用巫术,造成一种巫术气氛,对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但真正治疗身体上的病,还是借用中药药物,或采取技术性治疗。 因此并不是医源于巫,而是巫利用了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

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例如明代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妇人,曰伤寒,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 但据张介宾所说,“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

而上溯直至《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认为“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是祝由取效的原因。唐代的王冰的注文也仅“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几个字,说明祝由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

唐代的王冰编注《黄帝内经》时,有意把不属于原《黄帝内经》里面的内容放了进去,特别是运气七篇,至今流毒无穷。也正是这时候开始,中医又有了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发展,直接导致祝由术之类的死灰复燃,改变面貌混进来。

特别是到明朝,官方设置的医科就有祝由科,更是大涨祝由的势头,这是中医和祝由之间的关联。 历代医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两存者,以之为临床权变之术。 即便著有四卷《祝由录验》的赵学敏,对待祝由的态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见《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凡例》)

《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这种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其实,做为真正有作为的中医家不会相信旁门左道,都对祝由术采取了排斥的态度。 名医扁鹊提出过六不治,其中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早在黄帝时代,中医家对祝由术就有着清醒的认识: 《灵枢·贼风鬼神》篇里讲到过,黄帝问有些人什么都没有接触,既没有饮食上的不对,也没有外感邪气,突然就得病了,难道是因为鬼神的缘故吗,岐伯回答说,是因为之前得病的时候,病气没有全部的祛除干净,所以天气和情感的一些变化就会导致发病,看起来貌似跟鬼神一样。

张介宾对歧伯所言的解释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见《类经"卷十五"疾病类"三十三、贼风鬼神》) 可见这位中医家的看法是:【医者伪托祝由之名,实为他效。】 《古今医案按"卷三"疟》“禁是外为镇厌,其法甚多,效者亦多,即祝由之一类;然轻者效,重者不效,三疟全不效;比之打仗,掠其残兵耳。设用药中綮,何藉此乎。”《张氏医通"卷三"寒热门"疟》:“历观用劫剂及祝由之法者,十无一验。” 由此可见,中医理论中的祝由术很早就已经被中医家自己所否定而证伪!

然而根据古人的说法【祝由之一类;然轻者效。】是怎么回事呢? 正统的中医家的观点是:【医者伪托祝由之名,实为他效。】其实祝由术的唯一功能是:【解惑安神,近于心理作用。】而不是鬼神在起作用。

《对山医话"卷三》对此进行揭示: “走方祝由之类,虽多以小术惑人,讹取财物,而于方药所不能疗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药取效,即此可见其非全妄也。”

祝由术小有疗效的原因和患者的心理疾病有关,祝由术将其委之于鬼神,其实是有意故弄玄虚,诱导心理的意图。

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鬼神是不存在的。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 就是说,祝由术的作用如现代的心理暗示,对患者的作用仅限心理安抚作用,而不是真有什么神通。

所以《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九》揭示:【治邪祟病,虽禁咒以释其疑,服药必详虚实痰火轻重,调治则内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务巫而不用药,其病不能去,必无可愈之理。若只服药而不用巫以释其疑,虽愈效迟。是故内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设也。】 就是说,祝由术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用药,辅之以心理安抚。如果不用药,病断不会好。

而心理安抚的主要手段则是诓以鬼神治病,使患者对痊愈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祝由术能够医治的病症大多数全是心理状态造成的病症。 敏感的人言行举止一旦出错,其生理必然发生异常,即心理障碍必然导致生理和情感障碍,即民间称为癔病的神经官能症。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人们要心态平和,才能健康无病。心态不平和,必然会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行为出现异常。

因为癔病受一些暗示性影响很大,所以祝由术应运而生,它是借符咒禁禳来调整患者心态和同时运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

现代的“暗示疗法”就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暗示,利用心理作用的影响,治疗心理因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它属于心理疗法的范畴。 暗示疗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情志暗示、环境暗示、声音暗示、器具和药物暗示、治疗经验暗示、气功暗示、语言暗示等。对于各种心因性病证,巧妙地运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刘翔平认为:“暗示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

因为祝由术是中医里面的旁门左道,与中医正统的理论格格不入,所以后世医书对祝由术进行了证伪和摈弃:

据《医学正传"卷之一"医学或问》所载:“或问:古老医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问》祝由科也,立教于龙树居士,为移精变气之术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庙惊惑成病,或山林溪谷冲斥恶气,其证如醉如痴,如为邪鬼所附,一切心神惶惑之证,可以借咒语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龙树咒法之书行于世,今流而为师巫,为降童,为师婆,而为扇惑人民、哄吓取财之术。噫!邪术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所以正统的中医家勇于证伪他人强加进中医理论中不合理的内容,可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可见证伪做为一种促进科学理论完善和发展的工具还是有其一定存在价值的。

由此,“祝由术”,早在清代就已经被中国传统医学和医家们所摒弃,变成了纯粹的不入流“法术”!而其单纯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被现代的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和心理诊疗所取代。

中医正统理论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法则为指引,而祝由术的理论是以唯心主义神学理论为指引,两个理论的观点截然不同南辕北辙,其结果必然是分道扬镳。 因为辨证唯物主义是不信鬼神的!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就是说,意识只能依附于活体,所以鬼神不存在。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鬼神是唯心主义的产物。

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两个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所以现代中医正统理论是不会容忍祝由术存在的。

目前,现代中医正统理论对不符合普素辨证唯物主义的糟粕进行了扬弃, 祝由术从此彻底被现代中医逐出中医理论的范筹。由于民间仍然有很大的人群笃信迷信,所以祝由术只能在地下流行,因属旁门左道,所以正规中医对此都是嗤之以鼻的。

六、辨温病常见症状(赵绍琴)

在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各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同,故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有的近似,有时难以分清,但病因病机有异。可是病因病机近似,而临床所见的症状又两样,脉、舌、色、证反映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因此鉴别温病及辨证用药非常不易,其中尤以辨发热、恶寒、头痛、汗出、口渴、呕吐、神昏、大小便、惊抽、厥逆等更是重要。

(一)发热

发热是温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各种温病所必有的。没有发热就不可能称之为温病,在中医讲发热,不仅指客观指标的体温升高,也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

导致发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感受温热邪气所引起,在卫、气、营、血各阶段体温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到了温病后期,亦可因机体本身的阴阳失调引起发热。
下面就具体情况讨论发热的形成机理,以及对它的辨证。

1. 发热的机理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病理性发热的产生,必须了解生理体温是如何维持的。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是恒定的,从不表现发热,主要是阴阳处于平衡状态。阳气的温煦,阴液的制约,水火相济,阴阳平衡,肺卫司开合,三焦利水道,故体温恒定。

人体各脏腑、各组织器官一定靠阳气的温煦,使之不寒,同时又要有阴液的濡养,以制约阳气,使之温而不热,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于这种阴阳平衡的调节,卫气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充皮肤,司开合者也”。卫气对阴阳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司开合作用实现的,当体内热多,汗孔开泄,散发多余的热量,当阳气不足时,汗孔闭合,保护阳气不致外散,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发热的产生就是机体的阴阳平衡破坏,阴阳失和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的产生即是阳气偏盛的结果。导致阳盛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感温热邪气,从口鼻吸收而来,热邪郁久,蕴以化热,正邪相争,功能亢奋,阳热过盛,故发热口干渴,脉浮数或滑数。

(2)风寒袭表,表气闭遏,卫阳被郁,开合失司,阳郁而发热重,络脉失和故周身关节酸痛。

(3)阴液亏损,水少火升,阳无所制,阴虚则阳亢,亢则化火热生,故口干渴心烦,脉象急数。舌红、津少,必当养阴滋液为主。

(4)邪热炽盛,温乃热邪,热则灼阴,阳盛阴必亏损,阴不足也助邪热生,邪热与津液不足,故发热难以速平。

(5)痰热化火,温邪必伤阴液,阴伤则阳热亢,素体痰盛,外热一陷,里络就闭,轻则高热神不清,重则神昏谵语,皆属痰热蒙蔽,治之必以开窍清热方法。

(6)积滞腑实,温热蕴于气分,气热阴液过伤,糟粕积滞互阻,形成腑实,腑热上蒸则神昏谵语,舌必垢黄且厚,可用承气汤加味。

从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热有虚实之分,实证、火热、有余之发热,多在温病的初中阶段,必伴有体温升高,这正是气足驱邪的表现。但是也必须看到发热毕竟是病理过程,会消耗人体正气,损伤津液,有时甚至导入不良后果。

虚热多见于温病后期,邪气已退或邪少虚多,余邪留于阴分。由于阴津大伤,阴虚不能制阳而阳气偏亢产生的发热。这种热不一定都有体温升高,即使有体温升高,也多表现低热,或低热持续时间较长。当然,也有时虚证之中忽又反复,或又引起其他慢性病的发生等也可以见到阴虚而阳热炽盛的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就应当仔细辨证分析与用药,否则就可转成坏病。

2.发热的辨证

在温病的过程中,由于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包括了传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根据病邪的侵犯部位不同,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即出现不同的热型,鉴别这些热型的性质对温病的辨证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并非是辨证的唯一标志,要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分析,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发热恶寒:是温病初期邪在卫分的特征性表现。
特点:发热与恶寒能同时存在,一般说发热较重而微恶寒。恶寒的时间短,这种恶寒是由于温邪热郁于内而起。热郁于内,肺气不宣,卫分不舒故感恶寒,《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所说寒栗如丧神守者皆属于热。温邪的身热恶寒必舌红、口干,脉象以数为主。且咽红喉咙痛,这是热邪,治疗必以清解法。

病机:温热邪气侵袭卫分,肺主卫主皮毛,故恶寒发热,卫气郁滞不能泄越故外热,卫气抗邪不能温养肌肤则恶寒。温病的发热恶寒与外感风邪或皮毛受寒邪之发热恶寒根本不同,故治疗亦异也。

(2)寒热往来:是邪在少阳的表现,是枢机不利,当调解疏化。

特点: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似有定时。

病机:温热邪气,郁于少阳,正邪交争,枢机不利。这是指正邪交争于枢机之间,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正邪互不相容,阳盛则发热,阳郁则恶寒。往往热郁于内无路外达,邪气闭遏,不能通达于外。从脉看来多是弦数,舌红口干,小便赤红等。

(3)壮热:为高烧气分热盛之貌。

特点:所谓壮热者,一指邪盛,二指热度高。
病人主观感觉恶热身烧不恶寒,用体温计量之在39°C左右。

病机:是温热邪气入于气分,正盛邪实,正邪剧争,人体功能活动亢奋所致。

(4)日晡潮热:为阳明腑实证的热型。

特点:日晡属申时,相当于下午3至5点,每到此时热度升高,像海水涨潮一样,有定时,故称之为日晡潮热。当然也不局限于此。

(5)身热不扬:这是湿邪困阻的一种热型,湿温是这样,还有其他的疾病也是这样,应当细致地分析。

特点:
①体温虽高39"C左右,而患者自己感觉并不明显,试体温表是明显高烧;

②体温虽然39°C左右,初扪之皮肤不太热,甚至手脚发凉,久扪之则灼烫;

③病人主观感觉寒热不清;

④患者明显感觉乏力,很似气虚之人。

病机:湿热之邪,郁蒸于气分,热蕴湿中,不能外扬,必然反映发热。湿为阴邪,水为寒类,寒则凝遏,故发热又受湿邪阻遏,所以身热不扬。

(6)身热夜甚:昼为阳,夜为阴。白天属阳故一般发热多在昼日,夜为阴,故病在阴分时发热则在夜间。

特点:凡夜间发热,必在阴分,所谓之身热夜甚,是说明白天也发热,而夜间明显增高,这种热型,表示病在阴分、血分。是属于阴方面的疾病,所以发烧在夜间,中医的术语就叫“身热夜甚”。

病机: 身热夜甚的病机有两种解释:

①温热邪气,入于营分,损伤营阴,夜间属阴,自然之阴可助人体的之阴,阴得阴助,抗邪有力,正邪相争,故夜间发热较重。

②卫气昼行于阳,夜间行于阴,热郁则热自内发故发热,夜间又属阴分,故夜间明显热重。

(7)夜热早凉:这类热型是见于温病后期。

特点:是夜间发热而早上热退。这种热退不是汗出热退,发热时热度也不高。

病机: 温病后期,阴液不足,余邪伏留阴分,夜间阳入于阴,体内的阴不制阳则发热。白天阳出于阴,体内的阴阳尚能维持平衡,故不发热。因本病不是发烧汗出退热的表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

(8) 低热:是温病后期的一种热型, 它表示温邪伤阴过度,阴不足故有低热,或病温之后,体力过度消耗,慢性病又渐复发,或早已痊愈之结核病等复发。

特点:体温不超过38度,或体温不高而病人自觉发热,手足心发热或五心烦热,发热的时间比较长。

病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温病后期,肝肾阴虚,余邪留恋不去。邪少虚多,邪热本不是太重,而正气已衰,正邪相争,故虽有发热但并不高。

②邪气已去,阴液耗损,阴虚则阳亢,阴阳不能平衡。故能引起发热。因为手足心属阴,手少阴心经通过手心,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故阴虚发热时,尤以手足心发热为明显。

③温病后期,肺胃津伤,余邪留恋,一时阴气未复,总有低热或手足心发热的感觉。

④常常在临床时看到,温病初愈,身热又作,脉象细数,找不到其他原因,是慢性疾病因体质一时性低弱, 而旧病复发,如结核病、肿瘤等。

总之,温病中常见的热型,归纳起来是,卫气证的发热类型虽然不同,但总的原因都是外邪侵入机体,由于正气驱邪外出产生出来的保护性的反应,性质多是实证。营血证的发热,既有邪盛正虚的实,又有邪少虚多的不足,若体弱正虚之人,低烧不退,应多方面考虑。 https://t.cn/RVCwqw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超A小野猫灵感穿搭# 又见 酷飒风大楚小香风套装搭配气场正红色唇膏再选择这只金色手柄包包阳光下包面散发细微的光泽✨优雅与气场并行今天也是神秘性感小野
  • 而如今,现代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在远离车水马龙,空气超好的5A级景区三清山,来一
  • 打工人喜欢的提神醒脑。上面几个ys的案列还挺多的,可看看我更的情况,其他没写出来的ys也收集了。
  • 没错 就在那天在晚上时候下起了雨 雨来的很快 急促 还没有让我反应过来 某人带我来到了秘密基地[doge] 空气无敌了 雨的那种清新 风还很大 释放了
  • 女朋友的爸妈7年前全款80万给她买了一套房,现在女朋友怀孕了,我家买不起婚房,我想给她40万,让她在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这套房就当是我们的婚房,以后还得跟我爸妈
  • 看着疲惫的孩子和狗子,大家觉得她这样做有点冲动,也有人心疼远嫁的姑娘回家不易,那么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还记得他说他的家乡不在曼德勒,学成以后想回到家乡去教课,因
  • …………新闻:据港媒报道:去年9月所谓的光复屯门公园游行中,香港21岁咖啡师学徒邓智乐涉嫌与他人在屯门大会堂外撕毁、践踏及焚烧国旗,早前他承认一项侮辱国旗罪,但
  • 今天的活动:关注台风最新消息(台风假可以放多久[举手])很难得11月还有8号风球[666]如果早点挂8号,不用早起上班就更棒了中午同事问台风会吹到几号台风假当然
  • 在过去的77年里,戴尔·卡耐基的忠告带领着上千万名读者攀登上成功的阶梯,无论在事业方面还是个人生活上,他的箴言不断被一代代人实践与验证。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
  • 在这把风险说给您听,是希望您在看到我们“百密一疏”的防控时,能不能多给予一些宽容和信任;是希望您在偶然刷到那些夸大虚假的言论、夸张剪辑的视频和截图时,能不能不被
  • 微苦 不甜 抹茶奶味很浓 很像小时候姨妈家开餐馆的时候 妈妈在那帮忙 中午忙完我们一大家子吃饭 妈妈就带我去对面超市买的悠悠奶茶的味道 长大以后就再也没
  • 执着自身的人,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失败,他们受着攀比的折磨,一生都很难快乐。执着自身的人,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失败,他们受着攀比的折磨,一生都很难快乐。
  • 前几天一个死老太婆给我介绍的一个男的,自称是亲侄子但连名字都不知道,一直要求相亲,我不答应,还一直说要和我妈讲不和我讲,我和我妈好不容易让对方知道我用的是微博不
  • 但是本篇中关于亚齐尼的笔墨甚少,没有相关资料,也基本没有NPC提到过他(起码我没有印象有NPC提到过他)所以是谜一样的人物,他的墓地里为什么藏了蒙纳多的技能书,
  • 别墅(叠拼105-110平,联排180-260平)联系张志彦18501032718 什么叫网红大家快来瞧瞧吧市长爱吃,我们资深美食家也大爱更何况我们的价格比淘宝
  • 今天勇士4-0横扫马刺,连续3年进入总决赛,更创造了季后赛12连胜的NBA历史,虽然我是勇士球迷,但比起这些荣耀我更心疼黯然离场的马刺,当年GDP可能只剩法国老
  • ”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
  • 斯嘉丽不用多说,楠竹也好帅气啊(美国队长,虽然没看过)[doge]#坚强阿姨北京地铁遗落日记感动网友# 近日,北京地铁上遗落的一本保姆日记火了!安妮,一名出身于
  • 天蝎座:不喜欢左右别人  天蝎座天生个性冷漠,不喜欢左右别人的思想,可别提去撒谎来欺骗别人,这样对他对别人根本没有什么好处,他们更喜欢直来直去。水瓶座:追求自我
  • #唯贤健康[超话]#10种不良生活方式1、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体力不能得到恢复,抵抗力较弱,容易生病。 10种不良生活方式1、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体力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