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阇(she)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zhuo),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āo)慢。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ūn)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
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i)阇(she)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仅以此功德,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 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阇(she)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zhuo),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āo)慢。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ūn)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
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i)阇(she)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仅以此功德,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 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每日一道# 太上道祖所著《道德经》一书,被道教奉为至上经典。历代以来,注解《道德经》的书籍不计其数。若要论及教门内的先圣所作注解,《老子想尔注》一书必定是最值得一提的文本。

顾名思义,《老子想尔注》篇名的意思是指这是一本一个叫想尔(想尔,是一位神仙的名讳)的神仙所做的《老子》注。而关于本书最早的流传者,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这本注解是天师张道陵留下来的,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均抱有此观点,其注云“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同时,杜光庭还留下了“注者有尹喜《内解》、汉张道陵《想尔》、河上公《章句》”的言论,后世人作学问多引此说。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本注解的作者应该是祖天师的孙子张鲁,此观点在《传授经戒仪注诀》以及陶弘景的《登真隐诀》中均有体现。陶弘景云:“老子《道德经》,有玄师杨真人(即杨羲)手书张镇南古本,其所谓五千文者,有五千字也。数系师时经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由来阙一,是作‘三十辐’应作‘卅辐’,盖从省易文耳,非正体矣。宗门真迹不存。今传五千文为正本,上、下二篇不分章。”这里提到,《道德经》流传到系师张鲁时期,原五千字问因把“三十辐”改作“卅辐”,故省略一字而成四千九百九十九字,这一改变与如今留存下来的《想尔注》敦煌残卷所载内容相同,故认为本书乃为张鲁所传。饶宗颐老先生作《老子想尔注校笺》,其提到敦煌十载写本卷末鲜明记有“系师定”的词语,但鉴于世人多把此功推崇于祖天师,所以老先生最后得出一个相对折中的结论,其认为:“当是张陵之说而鲁述之,或鲁作所而托始于陵,要为天师道一家之说。”

不论《想尔注》的真实作者究竟是谁,其作为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天师道初立时期,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负有宣教任务的祭酒宣讲《老子》时用到的注释本即为《想尔注》。因此,《想尔注》便不单单是一本经注,或者是一本哲学与思想的论述,而是在其中附加了大量的宗教母题。《想尔注》最基本的中心离不开老子所言之“道”,其要求信徒信奉真道,奉守道诫,通过积功行之善与积自身之精,以达到内修外行、仙寿天福的境界。从道家哲学到宗教神学的演变,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想尔注》提出的“想尔九戒”。

《想尔注》中最中心的思想观点认为,宇宙自然中唯有道才是精诚专一的,,是具有清静自然、好生乐善的特性的,凡是以五斗米入道的人们就需要奉道而行,把达到所具有的特性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以祈延年增寿、除灾得福。由此也就特别强调“守道诫”,即因循道的特性而制定的教门之规矩、戒律。“想尔九戒”中提出上中下三品共九条戒律:

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

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

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

如斯九戒,接是从《道德经》中提炼出来的修行要旨,以戒贪欲、守清静、贵慈、柔弱为要旨,希望信徒能从九戒中参悟到人生修行的道理。正一法师法语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从无欲以安身,到无名以长生,再至无为以成圣成真,其实是实现了一个普通民众通过守此九戒而逐步回归真我的道家修行过程。当臻达于上品境界时,也就实现了老子所期望的“小国寡民”的终极社会政治理想。

众所周知,早期天师道设立二十四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形态的,所以在推行《想尔注》以及用“想尔九戒”的思想来教化民众时,其实也包含了三代天师对理想治世的某种期望的。所谓戒律,其意义并不在于要求人们安分守己乃至于不敢作为,更不是用某种带有恐吓性质的宗教思想来限制人们现世的行为,而是重在于规劝和引导,晓之于安身立命的道理,树立起符合大众利益的理想蓝图,从而才具有凝聚人心而共同努力的基础。这种思想也深刻地渗透于《想尔注》的章节词句中,其对《道德经》某些字句的改写也是为了更好地把道教所具有的济世利人、修身合道的思想传播开来。如《道德经》原文第16章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想尔注》改写为“公能生,生能天”,把“全”改为“生”(“乃”与“能”是所传版本差异,并非改写),意在说明能够以道的准则来行人生之事才可以实现如天一般的长生。其曰“俗人不能积善行,死便真死”,“人法道意,便能长久也”。

与原经文略有背离,这也是《想尔注》广受争议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宗教的纲领性内容,其所传达出来的修身理想与政治愿景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奉道诫,积着成功,积精成神,成神仙寿,以此为身宝矣”,倘若失去了教诫的作用,宗教的本真也将不复存在。

遗憾的是,这样一本具有济世利人意义的经典与其他很多道经在北周武帝时均被禁毁。而流传下来的敦煌残本经卷乃是六朝时期的钞本,且只留有第三章至三十章的内容,现仍藏于大英博物馆,这不得不说是道教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莫大遗憾。

文:武当玄拙
来源:北京白云观
图源:网络资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用餐信息:九洑地餐厅 地址:顺义区白马路与火寺路交叉口(2)柴锅红烧肉汁收的恰到好处,多一分水汽重,少一分要干锅,正是这浓稠的汤汁挂在肉上,才是恰到好处~~成就
  • 优秀善良,智慧健康;被世界所温柔善待,一生都幸福美满;所遇皆是良人,所得皆是善果,事事吉祥如意! 优秀善良,智慧健康;被世界所温柔善待,一生都幸福美满;所遇皆是
  • 吆喝的叫卖声,声声入耳,香味扑鼻,在寂寥的雨巷,似乎看到戴望舒笔下,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成都大学艺术考研[超话]#❣️如
  • ’第三王子复作是言:‘我于今日独无怖懅亦无愁恼,山中空寂神仙所赞,是处闲静能令行人安隐受乐。’第二王子言:‘我等今者以贪惜故,于此身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于是事
  • (C) 由 於陳奕迅澳門演唱會,一票難求,非常多觀眾渴望可以購票進場,故大會準備於2023年10月23日下午5時,把以上延期的三場演唱會,退票的少量名額在金光
  • (哥们又懂你了,又看透你了)对啊,就是这样啊,嘴巴上说“哎 肯定是假的啦 他肯定是演的啦”其实心里想:会不会是真的呢~。对啊 骗你又怎么样嘛 无所谓啊 你就你就
  • 有哪些让你感觉到安宁的诗句? 1.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2.春日在静定中悠长,在回首间短暂。 ——徐国能 3.窗
  • 豆花饭,佐料是精华③秦阿哥尖椒鸡:本地人喜欢去吃的一家江湖菜店,麻辣鲜香,一道尖椒鸡可以干三碗饭④马房湾66号江湖菜:重庆江湖菜扛把子,味道相当巴适,装修有特色
  • 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拼尽全力去与众不同,总得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拥抱你的诗和远方。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疯狂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身材,认知,思维,胆识,人脉,
  • (六)《向祖师献上咸鱼》也是我感觉捧得有点子过高的文,但是肯定是好看的,轻松欢快的小甜饼一枚吧,女主因为人设原因有点偏挂件,但是属于男主的精神抚慰器,两人的感情
  • 即将21,好像不如20那样觉得再也不能1开头而抵触难过,虽然现在仍然害怕时间的流逝,但我开始盼望自己拥有能力,真正掌控自己人生,去看山看海看世界。慢慢开始是理解
  • 佛菩萨不是专门负责给人类安排婚姻的,就算佛菩萨给你安排过了,你可能自己也没看上,还是心态的问题,自己的心内有“傲慢”。这种正规的鉴定机构在法律上对亲子鉴定的准确
  • 铜陵从米是出发,铜陵大部分有趣之处都可步行到达,房子依山势而建,即使是稍高的两三层小楼,也都是亲吻楼,走在那些仅供一人侧身通过的小巷,感受时光赋予东山的魅力。岛
  • 我妈:也是,女主肯定是不选魅影的,人在地底下怎么长久生活啊(开始认真思考长期住在地宫的可能性)……狂欢夜真好看!分享一下:我爸:我细想了一下,这个子爵也不是什么
  • 之所以不能在她们留下话柄,是因为绝大部分女人的嘴巴都不严实,告诉了她们就相当于会被一阵风吹到天涯海角,到那个时候你不社死也会非常尴尬。当然这还算是简单地,再往深
  • 所以不管能否治愈,时间不停滞,人生就还得继续,所以就让这阴影缩去角落里蒙尘,多去沐浴阳光,努力成为一个舒朗大气积极奔赴的人,去成就自己。当人去专注做事,就会全身
  • 本来是比多少的问题,这对姐姐来说很简单,我却要比大小而不是大于小于,潜意识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给孩子造成困扰 我好像看到了以后给姐妹俩辅导作业抓狂的我,“这么简单
  • 看到有人评价:“那些说想消灭所有流浪猫狗的,我只想说,流浪只是人造的词,那些猫狗可能从不认为自己在流浪,它们生存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地盘,不论是街道还是垃圾桶,还是
  • 奶奶曾和其他紫米们说过:“不知道哪天就不在了,希望其他人好好爱紫。奶奶曾和其他紫米们说过:“不知道哪天就不在了,希望其他人好好爱紫。
  • (暗示[污])最后的最后铃推悄悄碎碎念一下真的希望雪铃小宝宝,我们大家的宝贝,现生能一直顺顺利利的,木有在偶活的时候也是一直在被大家爱着的 只要雪铃宝宝开心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