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愚蠢的人总是低估别人,高看自己,认为天下惟有自己最高贵。自以为高人一等,就会瞧不起一切,就会轻易地去侮辱别人,就会把别人看得微不足道,就不能心平气和与之相处。骄傲之心只会增加别人对你的怨恨,轻薄之心只会增添别人对你的愤怒。高估自己越多,自己摔得越惨。

人与人最好的交往,就是留一点分寸,给对方留一点空间;当别人不了解时,你无需解释,当别人了解时,解释都不需要;你管不了别人,也管不了这世界,只能管好你自己;所谓人缘,不是有多少人当面吹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后称赞你;所谓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可以在需要时支援你;人缘与人脉,无论你多么用心去经营和保鲜,有些人、有些东西,也许还是会失去;人缘要有善良支撑,人脉要有能力支持。

证券时报:防通胀控风险 更加重视消费增长

近期中央和各部委密集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及时回应市场热点。稳定市场预期的系列举措引发市场关注。对于政策如何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提振信心,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宏观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就如何应对输入型通胀、提振消费、稳定平台企业预期、防范金融风险等市场颇为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宏观政策要为应对

全球通胀冲击做好准备

3月16日,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后,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发声,并出台落地了积极的政策举措。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依然充足,特别是面对全球通胀等外部因素冲击,财政政策还可以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也需进一步营造出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自年初以来,财税部门与人民银行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积极助力经济“开门红”。不过,近期国际局势动荡加深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强调,我国宏观政策要为应对全球通胀冲击做好准备。他指出,2022年世界经济将走向滞胀,而中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国,当前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进一步提升,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差距或将扩大。中国需要做好政策准备来妥善应对全球通胀冲击和危机。

经济发展若想行稳致远,迈出的每一步都要稳健扎实。关于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目前,财政政策还存在较大扩张余地。1~2月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尚低于收入增速,可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存在发力空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在供需互动的过程中,把主要的政策着力点放在托升经济景气并使经济运行进入合理区间的具体目标上。而房地产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必然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若要实现健康长效发展,未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投融资调整走向宽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虽然此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有所下调,但长端利率仍然偏高,对于中长期融资特别是按揭贷款等不太友好。可以考虑适度调降中长端利率水平,让利率期限结构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从近期的数据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信贷的需求疲软是掣肘宽信用的核心问题。”曾刚认为,应该更多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下功夫,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衔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加力需求侧管理

提振消费能力和信心

1~2月份数据表明,国内消费市场仍在平稳复苏。不过以年度来看,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速也在放缓。3月以来,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多发,疫情与消费表现具有强关联,预计将体现在后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中。李扬表示,住户部门各类贷款增速均有不用程度下行,市场预期转弱。

必须看到,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多强调当前阶段需要更加关注消费增长,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应该被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李扬认为,收入增长缓慢、债务负担重、疫情反复是拖累消费的三个主要原因。其中,收入增长缓慢与三次分配密切相关,初次分配中工资太低,如果体制性分配上不去,后面的分配不可能扭转大局。

“我国消费潜力巨大,但想要可持续地释放消费潜力,源头活水一定是有效投资提供就业和老百姓收入增长,才能形成货币购买力去实现消费行为。”贾康表示,有效投资带来的是以投资形成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是形成消费环境的大前提。在具备大前提后,还需要解除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

“我仍然坚持这两年来的呼吁——给老百姓发现金促消费。”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说,比如从今年促进地方投资的3.65万亿元专项债中拿出三分之一来增加消费,平均分发给老百姓,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让大家限期使用。通过消费乘数计算可知,可以带动4.5万亿元至6万亿元的消费,可以形成相当大的消费规模。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从跟踪北京、哈尔滨、香港等地发放消费券的撬动情况来看,发放消费券对于消费恢复确实作出了较大贡献。建议优先考虑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

加快完善法规

稳定平台企业预期

在曾刚看来,中央层面已经给出了平台经济规范与发展的明确方向,金融委专题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对于部分平台企业的整改已经形成了方案,并将按照方案稳妥推进整改,且有望尽快完成。有关部门也提出了各自的计划。总体来看,政策导向是非常正面积极的。下一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整改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资金等优势,依法合规发展,为稳增长发挥更多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数字财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平台公司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合规金融板块业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目前平台企业正持续积极对照监管要求,有序落实整改要求,进一步理顺业务板块的关系。

“不过,当前平台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远不止反垄断。中概股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是比较大的平台企业,这也给国内金融稳定带来压力。”陈波说,国内监管部门对于平台企业反垄断、数据安全方面的强监管告一段落,但真正实现规范和发展并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下一步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制度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2021年以来出台的政策法规和进行的执法行动已经回应了平台经济治理中的部分热点问题。下一步建议围绕竞争、数据、算法等共性要素建立通用性监管规则体系,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和配套规定,又要强化监管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监管部门对平台经济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调查监测制度。此外,还需结合中国国情,从社会性和公共性等角度加强针对超大型平台的专门监管规则研究。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了解到,中美双方监管机构正在相向而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尽快实现有效、可持续的审计监管合作。同时,近期拟赴美上市企业震坤行拿到了中国监管部门出具的无异议回复。这表明监管部门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努力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此外,证监会4月2日就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这些举措都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金融防风险重在房地产

化解工作需综合施策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融资端明显承压,销售端受市场持续下行影响,房企回款难度加大。从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仍有不少房企面临融资与回款的挑战。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对房企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曾刚指出,房地产金融风险是今年金融防风险一项重点任务,房地产行业所涉及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不低,且不论是购房端还是卖房端都与金融体系高度关联。不能低估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其受疫情的冲击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体经济运行、金融运行以及就业,因此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也是今年防风险的重要内容。

在曾刚看来,实现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机制需要综合施策,不仅在金融层面需要对房地产融资、购房按揭等适度放松优化,还要有序推进特定的相关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尽可能稳定市场预期,降低不确定性。

此外,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还提到了对两方面金融风险的担忧,一方面是由于融资平台和政府的高杠杆,部分地方面临区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发放了较多贷款的中小银行所潜藏的金融风险。

A股资金面显示:V型反转概率不大,但仍有结构性行情

自3月16号金融会议以后,A股上演了惊天逆转,全市场大涨,一扫暴跌的阴霾。

很多朋友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加仓干了。

我个人的原则,仍然是:等到缩量或者一个月不创新低后,才能加仓。

有两个原因:

1.并非开了金融委会议,股市就会乖乖上涨。

比如2018年,市场大跌大半年,10月开了会,释放了政策底,沪深300上涨了10%左右,创业板更上反弹了20%。跟这次非常像。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牛市回来了。但紧接着就是从哪里来,跌会哪里去!

最后这一波过山车把绝大多数人都给清理出去了。然后就是横盘缩量,最终在2019年2月迎来反转。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

2.从资金方面来看,A股现在缺少增量资金,股市想要这么快反转就缺少推动力。

截至到3月15日,A股资金净流出1120亿,是过去三年首次净流出。见下图

虽然险资、私募和银证转账的数据还不是很全,但也足以说明资金有点捉襟见肘。

A 股资金净流出额与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为 -0.30%,而去年全年的这个数字是2.5%左右。差距还是挺大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资金流向的情况。然后再谈谈,今年股市上涨的概率有多大。

一、过去12个月累计净流入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连续5个月走低

由于资金有季节性的偏好,所以用过去1年的资金流入来评估更加客观。

这个数据已经连续5个月走低,今年1月和2月直接为负数。见下表

二、散户观望氛围浓厚

去年12月的证券公司交易金额是1.9万亿,比9月的金额减少了400亿,而之前已经连续增加一年以上了。今年1季度的数据还没出来,不过看这个趋势是不太好的。

股民观望的氛围应该是很浓厚 。从居民存款增加也可以得到印证。

三、融资余额大幅减少

截至3月15日,融资余额减少1096亿。值得注意的是,融资余额之前三年都是正增长的。

另外,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其实从去年7月就开始持续下降,在2月份下旬止跌回升。但这并不能说明趋势就改变了,毕竟在2月小幅增加后,3月又开始下降。

四、公募基金增量资金不足

截至 3 月 14 日,偏股型公募基金份额增加1905.54 亿份。

按月份折算为全年,预计 2022年份额会增加 7866.25 亿份,低于 2020 年、2021年的水平。而且2月增加的份额只有1月的三分之一。

另外,ETF在1月增加的份额是518亿份,2月是430亿份。也是环比减少的,但投资ETF的机构投资者比较多,而投资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更多。这也说明个人投资者还是被吓坏了。

五、北向资金15个月以来首次净流出

北向资金在1月和2月还是净流入,但3月份净流出645亿,今年一共流出437亿。这是近15个月来首次净流出。

北向资金净流出,而南向资金又在净流入716亿。这就把A股的血再抽了一次。

六、保险资金、私募、公司回购和股东减持有好的信号

保险资金现在只能进行估算。比如,今年1月,险资余额中投向股票的市值是2.88万亿,虽然比去年底下降了726亿,降幅是2.46%。

但万得全A指数下跌了9.46%。险资的市值下降幅度要小得多,这就说明险资在抄底。

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因为险资通常是在大机会出现时,才会大比例抄底。

还有机构测算,今年险资会有2000亿以上流入股市,是过去三年以来首次为正。

今年 1 月,股票型私募基金规模较去年底增加了 1315.61 亿元,剔除股指跌幅后的资金净流入为 4793.11 亿元,居然持平于 2020 年全年的水平。

看样子,富人不惧下跌。不过这是测算值,不是统计值,所以只能简单参考一下。

公司回购方面,随着股市下跌,公司回购的金额维持在高位,今年到2月为止,已经回购了320亿。

而股价跌了,减持的规模就小了。

除了险资、私募、公司回购和减持,其他A股的主要资金来源都不太乐观。

那么今年股市就没机会了吗?

其实也未必!

七、股市的机会在哪里?

很多小伙伴认为,只要资金流出,股市就没有希望。这种想法不完全对。原因有三:

第一、资金选择性地助推低估值板块

比如2016年和2017年是资金流出最多的年份,但这两年沪深300和上证50都上涨喜人。

换句话说,在股市缺少资金的时候,机构都更愿意去拥抱那些有确定性业绩的蓝筹股,价值股。

而高估值板块的股票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是很难继续上涨的。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股价是1块,我们用2块钱就可以让他翻倍。但如果他的股价都涨到100块了,推升他上涨一倍,我们就需要200块。

没有钱,高估值板块的风险就很大。

低估值板块的市值体量也很大,推动他们难道就轻松吗?

确实不轻松,所以他们上涨的幅度也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热门的流通市值都高于银行了,比如新能源,见下图。

大家就可以自行脑补接下来会怎么样了。

2016年,那些高估值的板块全都很惨。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出来后,就会继续进入低估值板块中。

所以我始终认为,别看最近热门又反弹了,但是迷惑性是很大的,最好谨慎点。

第二,增量资金还要看央行的态度

如果央行继续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那么股市的血液就还能得到一定的补充。

所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我认为大概率还是会加码刺激经济。

但释放出来的货币,很难支持全市场普涨,所以结构性行情是大趋势。

第三,北向资金、险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今年都更倾向于蓝筹股

北向资金、险资、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是肯定更倾向于与蓝筹股的,在这些蓝筹股这么便宜的情况下,他们多半会出手,不断买入。北向资金至少短期撤离避险,长期来看肯定是会回来的。

公募基金在去年底,今年初就开始调仓换股。他们的仓位也从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这在之前就给大家看过相关的数据。

八、总结

之前跟大家科普过,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下跌,通常很难持续,历史上也有V型反转的例子,但通常是急速下跌,缓慢爬坡,然后拉升,比如2020年3月。

但还有更大的可能是,继续打磨底部,甚至不排除像2018年底那样的恐怖过山车行情。

此外,A股现阶段缺少资金支撑,所以上涨不大可能这么快到来。

决定行情到来有两个条件:

1.央行的水龙头;

2.风格切换的速度。

央行大概率会宽松货币,但宽松的程度有限,所以我仍然认为,接下来的行情还是会切换到价值股上。短期的扰动不会改变大的趋势。

成长股的反弹仍然具有迷惑性,小心风险。

如果加仓,还是在缩量或者一个月不创新低后再开始,可能更稳妥一些。

另外,大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绝大多数时候,买入后都不会涨,而是跌或者横盘很久。如果一买就涨,巴菲特早就该让位给你了。反正我是做不到。反而我跟巴菲特一样,跌就跌呗,只要买入的价格是低估的,迟早都会收获满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鹤棣和粉丝是双向奔赴#棣宝营业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他平时走机场也会招手和鞠躬,再困也会回应粉丝,就像他说的信任很重要,发短信很长时间不回没事,只要回了他就
  • "其实,绝情都是你站在“非现实“的感型视角幻想出来的负面情绪,如果你能理智思维去判断男人的去留,就会发现他现在的表现有迹可循因为在男人的眼里根本不存在
  • 但是有很多笔墨非常精彩,比如说吕红玉和焦大树世纪之恋,看起来觉得挺荒诞,后来在什么北京出书很曲折了,后来发现他的书被盗版,作者变成好苗子变成爱情什么什么的书,焦
  • 什么好看的衣服都能穿,没有小肚腩,大腿小腿什么裤子都能穿下去了,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多快乐,哈哈哈,我再也不想胖回去了[熊猫][熊猫]今天去养老院看了外婆,外婆这一
  • (三)不予引进的情形在本次引才活动报名结束至办理聘用手续前,因参加其它公务员(参公人员)考录或事业单位编制内公开招聘,且被其他机关(参公单位)录用或被事业单位列
  • 一周目终于打完了,果然这类的游戏一上手就很难停下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游戏结尾的画面听着ed却有种莫名的孤独感。(不是因为具体内容不方便剧透,所以只能用可爱来
  •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决定去做了,就着手去做,一旦找到了舒适区,你就会乐在其中,或许就发现:“喜欢比努力更重要。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决定去做了,就着手
  • 一定要在最後一天搞出這種大龍鳳就我個人而言,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會希望大家既然成團了,成員之間就和和睦睦的,相敬如賓。第四季从一开始他好像就不太一样,冠军秀是一代宗
  • 而蓝牛与巨斧此次就被设计在了 Nike SB Dunk High “ Blue Ox ” 鞋款之上,而鞋身的纹理也好似斧头伐木时所留下的印痕#你看见了吗#hmd
  • 此外,陈尊佑的妈妈一直都是一个谜,还有媒体怀疑过不少女明星,但最终都没有被媒体扒出来,可见陈坤的保密工作确实做得不错。《现代人》坐地铁换乘可以看上六个帅哥或者美
  • 有些人说钱多没有用或长的好看没有用,说这些话的人,他(她)还没有足够有钱和没有足够好看,才会说钱多没有用和长得好看没有用,应该是小康左右的经济,长相也没有足够好
  • 哈哈哈,答应余下的1块钱留到下次用[赞]“更得心应手”的OriginOS 3在11月8日的时候就要正式登场了,这次发布会的邀请函是一个非常好玩并且很炫酷的磁流体
  • #书香福商,我是领读人#@福建商学院 你是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健康的身体、和谐的人际关系、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家庭……突然有一天发生了变故
  • [害羞][熊猫][亲亲]刚才在微信朋友圈看了一位朋友转发的文字,大慨的意思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定会遇到一个用百倍伤害他的人,这是轮回。 我的评分:[星星][
  • 玫莉蔻全国交流会•太原站3年的发展,玫莉蔻凭借微商第一的玫瑰精油护肤品质在大江南北吸粉无数,遍地开花……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每一个加入的家人,都是玫莉
  • #喜欢[超话]#疫情已经从19年末到现在22年已经进入第三年了 在这期间有太多太多遗憾了也失去了很多 想去看却没能看到的风景 想拥抱却抱不到的人 以及无数次被搁
  • 小仙女说这话的时候,依然是一身红衣,依然是红色披帛,只是那一头长发被她高高束起,招摇得像是云海里翻涌的龙……从那之后,小仙女一直在凡间游历,她见过了许许多多比东
  • 那个停《白色风车》和《她说》的少年已经过了六年喜欢的东西还是没有变那时候 时间温柔地像海浪拍沙滩 日复一日 重复但不乏味而现在 时间无情地像檐水滴石板 再细的痒
  • #写给杨紫的情书#我从这个邻家女孩身上收获到对爱演戏的热情,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就爱看关于她演绎的每一个故事,这个女孩这一路成长伴随着许多人的质疑和谩骂
  • 其实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陈美丽对自己的身世产生怀疑,她觉得父母那么丑,自己那么漂亮,就认为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想去做亲子鉴定,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陈美丽见母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