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林:执“手”开创催化梦

“深受鼓舞。”不久前,得知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从事不对称催化工作的两位学者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林抬高了声调,“希望有更多聪明的年轻人从事这个领域研究。”
作为今年诺奖得主的同行,周其林在不对称催化领域深耕20年,发展出一类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手性分子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
回顾科研生涯,周其林始终如一坚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基础研究,我们科学家要有前瞻性,做的是明天‘不被卡脖子’的工作。”接受采访时,周其林说。

从0到1 创“周氏催化剂”

人的左右手相互为镜像但又不能重叠的现象早就被人类发现,被称为“手性”。在创造新物质的化学领域,一个化学反应往往会产生具有同样分子式的手性化合物,但左旋和右旋的对映异构体却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不同手性的分子虽然差之毫厘,性质却谬以千里。
过去40年以来,手性催化剂由于缺少独特结构的“基本骨架”,真正高效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就更少了。于是,周其林瞄准了这一重大、前沿的科学问题,带领团队发展了一类全新的“基本骨架”——手性螺环配体骨架,并以此发展理想的手性催化剂。
经过多年潜心致研,他们终于实现从0到1的跨越,设计合成出一种新型手性螺环铱催化剂。其在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表现出超高活性,催化剂的转化数达到4550000。在此之前,文献报道的最高活性手性催化剂的转化数为2400000。
2011年7月12日,他们在国际化学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并把中国长城的照片作为当期的封面。“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终于爬到了长城顶上。”周其林说。
此后,周其林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选择性好、效率高、适应性强的手性螺环催化剂,引领了全球手性催化研究,被国际同行誉为“周氏催化剂”。2020年初,周其林站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年一剑 攀登科学高峰

  最高活性手性催化剂的成功合成是周其林科学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实际上他为之付出了超过20年的努力。1987年,他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瑞士和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国外做博后时就已经开始思考,好的催化剂都是外国人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要做出自己的催化剂。”周其林说。
看准“螺环”结构催化剂,则离不开周其林在学术上一以贯之的坚持和积累。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上海福州路的外文书店偶然中买到一套打折处理的影印版《有机化合物字典》,书中收录了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结构让他如获珍宝。“我一口气把一套书几十本都搬回了办公室,一有时间就翻开看,一边看一边想什么样的结构适合做手性催化剂。”他说。
直到一种具有“C2对称性”的分子引发了周其林的强烈兴趣。于是,他带领团队提出一个个方案,一个个去尝试,一做就是20年。期间,失败是常态,他们不断面对一次次打击,做出来的催化剂“对这个反应无效,对那个反应也无效”。
回首事业刚起步的时光,周其林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对我的职业生涯帮助最大,1997年,我刚刚回国后拿到一个‘面上项目’,很快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随后的20年中,他还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拿到过几乎涵盖所有资助类型的项目。
20年如一日,周其林坚持下来了。他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实验室,晚上8、9点钟才离开,一周6个工作日。与实验室的学生逐一交流,20年来基本不缺席课题组的“组会”,有时候刚下飞机,拎着行李箱就直奔实验室。
周其林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辛苦,其实好奇心驱使的探索未知的过程其乐无穷,所以要学会享受它,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不忘初心 胸怀人民需求

回望初心,周其林之所以关注手性催化剂,源自人类付出惨痛教训的“反应停”事件。1953年,瑞士一家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此后,另外一家德国药厂发现这种药物具有抑制孕妇晨吐、恶心的妊娠反应,将其命名为“反应停”。几年后,医学界发现,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和产下海豹肢畸形患儿直接相关,全球将近2万名患儿深受其害。
周其林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手性分子在药物领域的重要性,我在做学生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个问题,就开始思考作为化学研究者如何用专业知识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当年入行手性催化剂的初心源自药物,今天“周氏催化剂”最重要的应用也回到了“初心”——系列手性螺环催化剂已被用于200多种不对称合成反应,还被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生产。对此,周其林感到十分欣慰。
面向未来,周其林的目光仍然在有机合成前沿。近期,他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联合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据了解,项目计划攻克一个新的难题:从具有惰性碳氢键的烃类化合物出发,经过“一步反应”合成出手性化合物。“首先在烃类化合物中引入一个活性官能团,这就很难,同时还要控制手性,这就难上加难。”周其林表示,这将是有机合成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周其林期待,更多年轻人走进不对称催化领域,共同努力,“催化”出更多面向未来的原创性成果。

科学导报通讯员 甘晓

大挠探五行之情,依五行之数始作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干表示天的行度,地支表示地的行度!依五行之数那就是说:依五行方位坐标。始作十天干是说:天球无限宇宙太空,虚无廖郭相对地球这个参考是永远恒净的,古人叫做天或混天。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向无限太空无限延伸到无极处与天球的交点,把周天等分五份。就是五行方位。把周天等分十份,就是十天干刻度。用来记量天体的行度,天的行度用天干表示。天球上十天干方位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永远是对应变化的,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东方永远是甲乙,南方永远是丙丁,西方永远是庚辛,北方永远是壬癸。这样十个天干就把无限宇宙太虚天球等分成十份,叫十天干五行方位坐标。作为天体运行的统一度量单位和坐标。等分天球宇宙的十天干方位和地面上的五行方位永远是一一对应的。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所以张衡《混天说》:混天如鸡子,地如内中黄!从视运动看:混天是围绕着这个内中黄运转的。

从一月而论,阴历一月约30日,约在阴历二十九日,日月会于同方位戊宫,古天文学叫坎象流戊,即:日月同位于戊,戊就叫天门。对宫太阳离中就己为地户。周天一周以十天干等分之,天干以十进制数反应了“混天”的方位变花周期。《奇门遁甲》以甲子遁戊为起点。排布了日月运动相对于五行十天干方位相去与相会的六十甲子周期。从一日论,日中为已叫离中就己,对宫为戊叫坎戊月华,戌已精化之光纳入中宮属土气,以孳生万物;四象金、木、水、火居四方。则天上天干之方位与地面上五行之方位就有了一一对应关系。天的运行历六甲与地之行度相会。叫六十甲子。

地支表示地的行度。即以地平圈上的五行方位为坐标,十天干数反映地平面上五行方位与等分天球无限宇宙太空的天干方位所成的角度变化与行度周期。十二地支数反映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相对太阳光照方位角度的变化与运行周期。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同时还公转了两个天干度数。所以:地行之数地支以十二进制数为周期。因天左行五度、地右行六度,则:天左行十天干度,地必右行十二地支度为一太阳日。表示地球相对太阳的运行周期。干支合这就形成了六十甲子计时。

《黄帝内经•素问》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以期。”五运指天球无限宇宙上的天干相对地上五行方位的运行角度变化。五运即:甲己土远、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六气就是地球相对太阳的运行周期。与十二支时间相对应。六气为:子午少阴君火,丑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天地运行产生了运与气变化。甲子记时运气可期。就是说:天地运行运气与气候变化总是有规律的随甲子变化应时而期。

戊为天门,甲遁戊后,三奇、六仪应太阳行于九宫方位的周期:《奇门遁甲》中叫九星运行。《黄帝内经灵枢》叫太一九宫曰游。九星以十天干来衡董太阳相对九宫方位角度的变化。太阳(帝星)行于九宫(帝之居室叫宫)就是九宫星。九星就是太阳在天球星宿间周期行于九宫。九星随十天干刻度以九进制数于天球星宿中周期循环。九星变化就是《灵枢经》中的日游九宫周期。总之,日、月、星、空(空指地球周围的天球无限宇宙)相对于地面上五行方位的不同角度变化周期。都具体的反应在《奇门遁甲》盘的变化中。

古人以十进制的天干数为度量刻度单位,来反映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与天体皇文所成的角度,及日、月、星系的运行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360度,历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干度,叫十二地支时辰。一个时辰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360度/12=30度,这30度就是一个时干度的度量单位。一太阳日地球相对太阳运转了12个30度,也就是说运转了12个时干度。30度是天左行五度地右行六度的公倍数。是天地的交会数。十天干绕五行方位转就是《河图》、《洛书》数。一日地球相对于太阳运行十二时干度。五日地球上的五行方位相对于太阳运转60个时干度为甲子一会。则十五日一气地球相对于太阳周行了180个时干度。为周天干之半周数。三十日周行360个时辰为一小周天,即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个时辰时干度,约合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运行一周,叫一个小周天。十二时干等于一日干度数。即:地球自转360度为一日干度。地球公转一周360个日干度是一个年干单位,360年干为天地一大会。为一大周天,由此知,周天就是周行360天干度,小周天是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的运行周期,大周天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15数三元一会。15x360=540年天地又一大会。

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是以轨道成23.5度的倾斜方向自转与公转的。当地球自转或公转360天干度一周天时,360/23.5=15.319149天干数,接近二十四节气中一气的气数。按一日地球公转一日干度,逆过来运算,贝15.3191490x23.5=360日干度。就是说:从一个朔望月近30日看,每隔15.319145天干时日地球的这种倾斜方向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就返还360度一个周期,归回到原来地球与太阳月球天球所成的角度,倾斜角度与原方向相交会。站在地平面五行方位坐标上观察。约十五日余地上五行方位方向与太阳、月球、天球的角度方向相合一次。即15.319145日地球的倾斜方向与太阳月亮又返还到原来的角度。这基本就是二十四气中十五日余一气的气数。月象纳甲的六十甲子变化,就是日、月、星、空、地之间的五行方位角度与行度变化周期。同时也反应地球公转的二十四节气点约每逢15数余相会一次。

《奇门遁甲》为了准确反应“九宫纵横〖5数”的阴阳变化。又特设了超神、接气、拆补局。以便准确反应日、月、星、空(空指天球太空)之间的方位角度变化与六十甲子的关系。

因地平圈上是以五行方位坐标定位的,五日周甲子一侯。十五日一气。则15/5=3,一气有三候变化,五日一候是60甲子天干地支之交会。也就是地平面上五行方位与天球星宿方位角与接受太阳光方位角度的交会周期。同理:十五日180时干度为一节气;两个15日360时干单位为一小周天;三个十五日540个时干为一卦节单位叫天地一大会。故45日余太阳日游一宫。即地球公转过程中,地上五行方位角与太阳星于天球恒星间周期运转的交会点。这就是《灵枢经九星太一日游》中的45日或46日太阳日游九宫的科学依据。太阳星在星宿间随天干依九宫周期运行,准确的反映了太阳之星在宇宙星宿间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角及九宫方位坐标的变化周期。天上九星与地上九宮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九星太阳日游规律。证明了《奇门遁甲》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度/24=15度为一气,一气三元甲子一小会,约30日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个时干度一周天,即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的运行周期,俗称小周天。360天干为一周天数:天左行五五得二十五度,地右行五六得三十度而复会。天地凡数五十有五的图》数是六十甲子数的根源。

一年360日天干度中,每45日余日行九星宫之一宫、天地交会一次,则360/45=8。说明地球自转360个天干度30日一小周天。一年地球公转360天干度中:太阳方位角与地面五行方位以八进制数周期变化。这就是八卦周期数重叠能反映气候变化周期的原因。是《易经》变化的根源。也即《奇门遁甲》书中所论地球自转一周的八门变化,天干地支、九星、八门、五行是使用的同样度量,成比例变化的。天干以十进制数为周期;九星以九进制数为周期;八门,八卦以八进制数为周期;地支以十二进制数为周期。并且都以天干度为单位。因为180度为圆周之半周。所以古人以周天之半周数以定三元甲子之交会。

五日六十时辰一甲子天地运气复会。三元甲子十五日180时辰,天地运、气交一小会。45日三元甲子540时干又大会。纵横十五数依《洛书》九宫数变化。所以,《洛书》也叫河运转旋机图》。

更重要的是,三元甲子变化与人体的对应。十五日一气,一年二十四气,对应于人体二十四椎脊神经,主宰着人与髙等动物体内的气血阴阳变化与内脏活动,月球运行周期小周天,对应于人体小周天,是中华气功的理论基础,《参同契》中也重点论述了月象纳甲与人体气血的关系,子午流注,甲子运气学已人人皆知,人体与各种髙等动物身体之枢要、头、胸、腹三部也应三元甲子数而成造化,头部象天应《奇门遁甲》天盘九星之变化,胸部及万物中间之气应中盘八门变化,包括大气层之气候变化,腹部应地盘八方之气。头上之神分九部以分管人体之九野。头上之九神按五行九宫分布定位,百会下以内中央为中宫。中宫以前视觉中枢区午未申三部以离宫为主,有泥丸妇人、玄关、祖窍三部神主宰,是道家修炼之秘窍,非仙人秘传,世人鲜知,应东四宅坎、离、风、雷四卦。脑后玉枕之内上中下分坎宫三部之神,即侨脑、干脑、小脑三部,道曰:无机之真,佛曰清静佛即指此三部,此三部之神在大脑清静无为状态下主宰体内乾坤万物造化,脑后兑卦,小腹为艮卦;主山泽通气,(即调整内分泌系统平衡)应西四宅乾坤艮兑四卦;另有左脑主记忆,右脑主思维,中脑戊己宫和四象调阴阳以应四时变化。此左、右、中恼三部之神主卯酉周天,应日出东落西之阴阳消长。主万物昼醒夜眠及左右肢体的分工运动。此三三、九部八位之神随三元甲子九星,八卦变化之数生化。子午周天为经,卯酉周天纬,合为经天纬地之学。夹脊之上中下三部受卯辰已乾宫三部神即侨脑、小脑、干脑主宰,调整坤腹、艮肠、坎肾三部之变化,以应中盘八门之变化,叫西四宫乾坤艮兑合;命门以下脊髄受离宫午未申三部之神:泥丸、玄关、祖窍呼应,叫水火相济,风雷相激,主宰心、肺及胸腺、肾上腺三部活动以应地盘之气变化。(丹经曰:“忙取北河初潮水,灌济南山老山根即喻此)。东西各四卦分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随阴阳消息交替调节。上中下三元小甲子合为45数,以应三元大甲子之会合卯酉周天。时时受左脑、右脑、中脑三部之神的主宰。此三部之神时刻调整着乾坤交泰,山泽通气;水火相济,风雷激荡(见书中八卦丹炉妙用),证明了人身也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万物同造化。这就是同契)的精糖。

所以,老子“不出户,不规(看)铺(窗户,即不向门窗外看)知天道”。这是因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能识自身体内变化之妙,则知天地之运化规律。这种感悟是理论经实践验证的结晶!

同理,反映地球相对太阳运转周期的十二地支周期,与反映地球相对太阳公转周期度数的八门、八卦数的变化也在随着地球与运行轨道的倾斜运动而周期变化。这种变化能客观直接的影响地面上的昼夜四时气候变化。每日地球公转周期的八门变化,反映在《奇门遁甲》中盘。也叫人盘,反映的是地平面上八方位与地球公转八天干度的对应规律。八门是随十二地支变的。

万物生成靠太阳,太阳为万物之父,九星太阳光照辐射角的变化是大脑九神中枢神经系统生成的基础,所以地球上的高等动物生命多有昼醒夜眠的规律。证明了人与各种高等动物头部九神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依太阳九星光能辐射为基础而生成变化的。无极指无限太空。太阳就是太极一气,太极生阴阳。“道自虚无生一气,一气之分为天地”。天地气交而有四时昼夜八卦甲子阴阳变化。

而四时昼夜五运六气九星八卦等阴阳气候变化规律是形成人体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循环系统与九神八脉的基础。

而地气与人或动物体内的温度变也是形成人与各种高等动物体内的奇经八麻内分泌系统的基础。对应于小周夫自卞而上逆行,叫逆则成仙佛之道。此为天地人三才之气变化。即天气日光变化(九星变化)对应着人与各种动物体内的头部中枢神经及植物、花果的生成;人气应大气流通节气变化主宰动物胸腔器官或植物枝叶的生成及运化,地气主宰着动物腹腔器官或植物根须的生成。植物的花果是光合作用的结晶。动物的神经是光能造化的花果,植物的枝经是养气运行的道路经脉,其枝叶有呼吸与营运养分的能力,随昼夜四时而变化,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规律。动物的经脉脏腑血液循行,新陈代谢、心肺的呼吸、生化同样对应着五运六气昼夜四时的变化;遵循着四时昼夜阴阳的消长规律,《黄帝内经)对此有精深的论述。植物的根须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是受地气变化孕育生成的。《易经》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此天地人三才造化之妙契,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太阳运行周期(即地球公转周期)之二十四气对应生成了人与髙等动物的二十四脊椎中枢神经。而月球绕地运行之小周天与后天八卦地气之变化,对应于人与各种髙等动物生命体内生成了奇经八脉内分泌系统之气的体液流通。四时昼夜的变化是生成人与各种动物祖先、血液、经脉、气血循环与脏腑器官生成的动力和基础。这些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契,比比皆是。

本文出自国易堂

【从出土的唐代碗身上,能看出盛唐文化有多么丰富吗?】
碗作为今日最常用的饮食器皿之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陶碗主要用于饮水和盛食,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红陶碗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7000年)。自战国以后碗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生活器皿,东汉以后逐渐发展为瓷碗,形制也逐渐开始变化。
到唐代时,碗已经成为了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陶瓷日用器皿。唐代是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从材质上看,唐代时期的碗可分为瓷碗、金属碗和木碗,从外观上看,口大底小、碗底有足这两个特征始终没有太大变化,此从形制上对古代各个时期的碗进行断代便有很大的难度。
一般首先从碗足的变化来进行断代,从初唐到五代时期碗底的足有明显的变化,碗底由饼底演化成为圈足,经历了饼底、玉璧、圈底(足)三个变化阶段,在碗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且各个类型的流行时期基本对应着初唐、中唐至晚唐和晚唐五代这三个阶段。

这一特征对考古断代也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富特征的指标。所以研究、探讨唐代碗底的特征就具有双重意义——既能梳理碗的形制变化又能对古碗进行断代,其次是从器物表面纹饰进行断代,最后是从制法的不同入手,分析唐代碗的具体年代。下面以材质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唐代瓷、金属和木碗的特征做一简介。
唐代瓷碗
一、形体特征
从外观来看,唐代碗的高度与口径(直径)进本一致,器物非常圆润,体现出丰腴之美,且各种不同用途的碗皆要比其他时期的尺寸偏大,体现了唐代的雍容大气。如河南巩义黄冶窑烧制的碗,制作精良,敞口、浅腹、圈足,通体圆润,碗内外皆施黑釉。
二、碗底特征
1、碗底(圈足)底部不施釉
唐代的碗底不施釉,已被学术界认同,从现在所发现的器物及残片观察,亦未见有碗底施釉的现象,这与唐代烧制技术有关。唐代著名窑址主要有长沙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均采用支钉支烧,施釉为三彩或者钴蓝釉,流动性较强,为避免通体施釉后流淌至底部,将碗底和烧至器物粘连,所以碗底不施釉,碗底部施釉,一般常见于宋代及之后的碗底。至宋代烧制技术改善,故此施釉至碗底部圈足。常见唐代碗的施釉一般至碗底以上三至四厘米处。这样在支烧时即是有部分流釉现象,也不至于黏连。

2、快轮制作痕迹明显
无论是早期的饼底,还是晚期的圈足,唐代碗底的璇纹(快轮制作痕迹)都十分明显。唐代的碗底,一般都是另行制作后黏贴于碗底部,看上去较为独立,且大多经过修整,未见有一次性成型而不加修整的情况,表明唐代对于器物碗底的制作仍不成熟。所以唐代碗底一般未有批次生产的痕迹。碗底虽然经过大量摩擦,而快轮制作痕迹仍然清晰,说明制作的独立性和负责性。
3、碗中下部及底部经过多次加工
唐代器物已经普遍使用快轮制造,拉坯制作的痕迹明显,但碗体中下部和碗底部常常有多次加工的修制痕迹,这在民窑烧制器物中尤其明显,反映出制造技艺并非十分成熟,在拉坯成型后,还需再一次进行修整。从器物表面划痕来看,多用到旋切修饰,以达到光滑圆润的效果。
三、饼底、玉璧底与圈底(足)细节
1、饼底
饼底,顾名思义就是如形状如饼,呈扁圆形,也称平底。饼底的底部平整无坑凹有利于器物的稳定,在制造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饼底可方便观察器物底部是否水平,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绝大多数盛食器、盛水器都采用了这种厚实的平底,直到初唐亦是如此。唐代碗的饼底与碗本身皆独立制造,然后在入窑烧制之前黏连在一起,存在少量搭配错位和不匹配的现象,再由工匠手工修制合格,随后入窑烧制。但饼底较厚,有时黏连不紧会掉落,或导致碗底“生烧”。

2、玉璧底
碗的“玉璧底”流行于中唐至晚唐时期,实际上就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用刀旋切中心而成,因为与商周时期的玉璧形制相似,故称“玉璧底”,玉璧底实际是由饼底演化而来,经过饼底的加工。相较于饼底,玉璧底更加美观,在实际使用时效果与饼底一致。
由饼底加工制作玉璧底时,明显可见用道具旋切痕迹,且在玉璧的圆心上,一般留有一个小型突起,为刀具扎痕的旋切中心,而圆心突起四周逐渐深,鉴于手工旋切存在误差,玉璧一般呈外款内窄的形式,每个碗底的“玉璧”中心环也难见完全相同、一致的。由饼底发展成“玉璧底”,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首先,碗底旋切成孔状可以节约材料;其次,可以减轻碗自身的重量,使用时更加轻便;最后,在支烧时有利于碗底受热,避免产生“夹生”现象。

3、圈底(足)
圈底(足),就是在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该形制出现于晚唐时期,随后大行其道数千年,至今陶瓷饮食器物底部仍采用 圈底(足)。其制作方法与玉璧底基本一致,也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旋切而来。但此时工匠已采用新型切刀,旋切手法亦非常精熟,故此可以应用于大面积器物底部的饼底旋切,去掉的部分形成圈足。五代以后随着制造技术发展,圈底(足)已经直接制作成型,不必再贴附饼底后再进行加工,简化了工艺。

唐代金属碗
一、金属碗形体特征
唐代人胸怀博大,吸引许多外国人来,尤其是金银制品,很多由西域工匠直接制造,在唐代金银碗既可以作为杯子使用,也可以作为碗使用,兼具食具与饮具的用途,但主要作为酒具使用。从外观上看,与同时期西域风格相似,兼有唐文化风格,一般花口弧腹圈足,足部外撇,器壁厚度适中,在整个唐代形制变化不大。
二、金属碗制造工艺及特征
唐代的金银碗制作工序主要有六个步骤:
第一是制作碗体,将金银融化成水浇筑或制成厚薄一直的金属板,再用力捶打圆形扁平银盘的中心形成碗底,随后在砧板上旋转拉高碗壁,反复捶打和淬火,使其柔韧性增强,再放在轮盘上钣金塑形;
第二个步骤是制作圈足,唐代的金银器均使用圈足,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节约材料,金银贵金属价值不菲,材料难得,仅为皇室贵族或高官使用,圈足由金银条握圈制造;
第三步是加工内外壁纹饰,将金粉与水银混合,涂抹在需要的区域上,加热让水银蒸发,留下金膜,在需要装饰的区域采用镶嵌工艺将金银花进行吻合安装;
第四步是焊接,即将碗底和碗体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抛光,以增加器物光泽度,同时修整毛刺和微小形变。

从制造步骤来看,唐代金属器物执照以钣金定型,碗足与碗身之间的焊缝技术高超,并伴有切削工艺。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唐代金银器有: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中央官府作坊的代表作,其腹壁大面积装饰莲瓣纹,穿插团花与鸳鸯,饱含着唐代的艺术风格。葡萄龙凤纹银碗,外壁满饰葡萄纹、卷草纹间有鹦鹉、狮子等,衬以鱼子纹地。
一般来说,唐代金属碗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圈足和碗体的焊接,在这二者之间有焊接痕迹,而后世金属器皿已采取通体一次浇铸成型工艺;二是圈足制造工艺,均采取金属条握圈形成。
唐代木碗
一、形体特征
唐代的木碗在造型上极尽模仿金银器,这也反应出唐代的时尚与潮流。碗口沿部分稍稍外翻、碗底为圈足,而且圈足底部外撇,体现出完美的丰腴流线美感。不但对后世木碗的造型有深远影响、甚至流传至今,仍是流行畅销的生活用品之一。

二、制作工艺及特征
其制作与传统木器制作方法基本相似,首先选取木胎,然后用刀在木胎上进行旋刻,挖出多余部分。木碗成型后再进行髹漆,因为木雕工艺在唐代早已发展成熟,因此唐代木碗制造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多项革新,这也给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唐代的瓷器制造经历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足部的变化上,唐代以瓷碗为主,经历了饼底、玉璧底、圈足的发展阶段,最终定型为圈足,并成为后世一直流行的形制,颜色以“南青北白”为主基调。
而金属碗则以圈足为主要特点,因为制造技艺来源于西域,采用捶打、焊接工艺,但花纹装饰仍体现出大唐风范,这也是唐代兼容包并社会风气的体现,在这种空前繁荣的交流融合环境下,吸取了诸多从外族文明,使金银器制造工艺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木碗的制作技法则与前代进本无异,且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外形上以模仿同时期的金银器碗为主,同时采取髹漆工艺。总之,唐代的各种碗可谓是盛唐技术文化鼎盛的物质化代表之一。#出道吧新星##这就是中国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半夜睡不着,把之前看的「横道世之介」又买了林雅惠版本的电子书下到kindle里面看,看这本书总得挑黄昏或者晚上看,才有温馨的感觉,也舍不得很快看完,有空就看一点
  • 原来世上真有很爱却无法在一起的人 原来,互相惦记互相喜欢的两个人却没有在一起是真的。 你知道放弃一个很爱的人是什么感觉吗。 我知道。 ​​​ “后来我什么都有
  • 转推 from矢島弘一 #東京マハロ 劇団員紹介⑨ #輝山立 正直言って予想外の入団。初めてマハロに参加した時、稽古中にボソッと「こんな家族のような座組初めて
  • 2018年6月 第一次去上海 站在地铁站的门口 分不清哪是列车头 哪是列车尾 2019年6月 第二次来上海 站在地铁站的门口 不知道我要往哪走 又要往哪归 上海
  • 不惹事 但事来了也不怕事 凌晨两点把人从派出所领出来 一万块买个教训,总不能小小年纪被关进去。 真的是要做个社会主义好青年,不要打架,不要打架,不要打架
  • ♡⃝½゜ ▹每一次想你 我都提醒自己 如果你也想我的话 你早就开口了 ​​​ ​​​ ​​​ ​​​ ​​​ ​​​ ​​​ ​ ​
  • 大喵从小没看过一本名著,语文也不喜欢,文学也没兴趣,就天天瞎几把在外面玩儿了,不读书,的确没有任何文人气质,大喵就是莽夫那种。虽然今年开始算是读书了,也照样不喜
  • 今天和夫人说起来看红楼梦,我是因为87的电视剧和越剧去看书的,四年级小朋友我真的看不太深,说白了我就是看看小贵族一天天去哪里看漂亮妹妹,去哪里吃啥好吃的,玩儿啥
  • 聚气风水改运,几分钟学会家中阴气化解法门 按照阳宅理论,五行流通、阴阳和谐乃吉,室内装修、物品摆放、人员入住都会影响阳宅五行、阴阳之气。如果装修不当、物品错位
  • 一个美好的周末[喵喵][太阳]最近广州阳光太舒服了。周五晚上和男票吃西安菜看了开心麻花的话剧~男票送我回家~周六在家和老姐一起赖床11:45起床在家吃老妈做的粥
  • 2019.10.24 酒店:厦门威斯汀酒店 主题:藏在音符里的爱 策划:静享派 主持:志惠说-辉雄 摄影:默茶映画-阿彬 摄像:慕风电影 妆造:可可 生命中的五
  • #片寄凉太[超话]#福岡は最高の楽しです!涼太君にずっと応援し続ける。短暂又美好的福冈行结束了。看了三场con,两场电影和一场舞挨。基本上也是天天见了。打卡了警
  • 如何断定12星座爱上了你 ★射手座★   射手座可能在一生中会花很多时间去想一件事,我到底爱谁,他们根本是个感情糊涂虫,弄不懂自己的想法。最悲惨的是,射手也没处
  • # 塔‌罗 # 今日在‌线营业~三组牌都是问感情的,放‌在一起发。 感情中即使是很微渺的东西,人的心‌意也是不可复制的,重‌复的东‌西不值一提。你想‌要很特殊
  • #上海整牙# 患者龅牙,侧貌曲线不佳,去了几家医院都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计划。经过口碑介绍来到这里求诊,经检查,他属于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导致前牙覆盖较大。 我设
  • 【寻常迥意009】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 已是立冬后的第四日。 林中落叶堆积,很大颗的松果掉在地上,有几颗落在没有水的沟渠中。 一束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来,
  • 关注店铺自动看到粉丝价格 65,双12品牌方给的福利,都给大家啦 【蓝芙芙】芙芙家族深水炸弹巨好用 这个天很合适! 官宣保湿效果长达5天! 很多保湿补水面膜
  • #壁纸[超话]# ┅┅ 我们总是羨慕向日葵,喜爱它追随阳光的精神。希望自己的心间,滋生出乐观向上的信念,向阳而生,温暖而行。每日忙碌在上班的路上,去的时候是朝着
  • 百元以内性价比最高的牙刷就是它❗❗阿清自用款,实名安利,新手入门必备电动牙刷❗❗ 【评论反馈】抽一个姐妹直接送5个刷头!!@微博抽奖平台 拍超值款 【¥43】
  • #王俊凯[超话]##假期湖内social# 我发错地方了,所以重新发一遍!!!是的,三天前我闭关了,从朋友手机听到湖里团建我又来了,考研党,扩个关就走[泪]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