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城市服务台# 【从0.62%到1.92%——探寻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倍增背后的逻辑】
  这是一组重要的对比数据: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0.62%增加到2021年的1.9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95个,分别是2016年的3倍、2.8倍和4.7倍,研发投入强度、高科技企业数量、研发平台数量实现“三个倍增”。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以研发投入强度提升为动力,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一季度,我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省排名第一位,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0.62%到1.9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实现倍增,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创新驱动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列入“十大战略”之首,作为“三次创业”的关键要素、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以“一号工程”推进这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5月5日,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豫灵产业园,国投金城冶金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公司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点火、投料和生产一次成功并达产达标。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复杂原料处理,通过“造锍捕金”和“三炼炉”生产金和银,综合回收铜、硫、硒等元素,将矿物质“吃干榨净”。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宝武铝业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热土上。2020年12月20日,宝武铝业年产6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顺利投产,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同时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建立起了完整的从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生产、电解铝冶炼到铝材精深加工的铝工业产业链,不但盘活了上下游产业、拉长了产业链,而且推进了产业集聚、培育了产业品牌。
  在规模宏大、技术领先的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人员依托省级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功从废弃矿渣中提取到关键金属铑,可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和电气工业等生产领域。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关键金属的深度开发起到重要作用,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上千万元的产值。
  企业厂房林立,发展蒸蒸日上。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城东产业园“中国铜箔谷”,金源朝辉铜业公司专注于压延铜箔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产品填补了国内压延铜箔领域空白。
  在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河南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与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共同攻克定位导航及模糊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发的室内导航系统,精度达到了1厘米以内;推出的系列消杀机器人产品,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机场、医院等多种场所。
  目前,我市依托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头部企业,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快向以铜基、铝基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转型,以易事特、中科芯时代、中车重装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现雏形。
  聚焦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逐步建立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研发活动。我市成功组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谋划建设二级研究院及平台载体13个。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3%,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
  为有效推动创新驱动,我市多次组织央地合作对接活动,先后与宝武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有研集团等65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1600多亿元,特别是新增加了中国黄金、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3个百亿元级企业,带动本地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亚洲技术最先进的千亿元级黄金产业集群和全国最完整的千亿元级铝产业链。
  科教兴市
  创新引领,科教先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市始终把科教兴市作为高质量发展有力抓手、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谋划创新高地建设和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推动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和直道冲刺。
  目前,全市基础教育“提质量”,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名师梦之队”、推进“飞地办学”;职业教育“彰特色”,加快产教融合示范市、“双创基地”建设,深化校地合作、技能培训,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争首批”,以高等院校承接高端人才、凝练一流课题、开展研发攻关。
  科教兴市,亮出了一张张引人注目的成绩单——
  2021年11月26日,三门峡5G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加快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2021年12月10日,我市举办第三届“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暨第二届“中科院专家三门峡行”活动,发布25个新科技成果。2021年12月16日,河南科技大学与市政府签订“十四五”时期校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科技领域合作,联合成立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有色金属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岸边,景色宜人。5月6日,在市职教园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规划建设展示大厅环境优雅,氛围宁静,市科技局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人员在忙碌工作。进入2022年,随着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3家省实验室正式揭牌,三门峡在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5月6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天鹅湾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创业大厅内,6名大学生开设“众创空间”,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沙龙、培训、大赛和训练营等活动,促进创业者相互启发、资源共享。目前,该区加快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孵化基地,推进智慧岛和科创园区建设,为转型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动能。
  据了解,我市坚持政、产、学、金、服、用全流程发力,以创新大厦、职教园区“双创”孵化基地建设育新苗,以中试基地促转化,以“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促成长,以3亿元高科技企业成长基金、发展创新保险强服务,引进军工芯片、光电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在三门峡落地转化,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6年增长241%,一批专精特新产品正加快进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聚焦科教兴市,围绕关键金属、新材料、高端制造、未来产业等方面,推进重点工作,对今年“任务清单”作出特别安排——
  加快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在三门峡布局建设中试基地,首批计划落地特种合金材料研发中心、高温功能材料研发中心、关键金属材料研发中心、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中心等4个中试平台。实施新一轮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企业数量双倍增计划。争取2022年研发投入总量超过3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以上。实施三门峡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落实高企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市、县联动贯通产学研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四有”(有研发费用、有研发人员、有研发机构、有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持续性研发活动。
  聚焦要素保障,强化支撑引领,大力营造科教兴市的环境氛围。我市按照“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紧盯科技创新难点弱项,成立“市研发活动工作专班”,加强创新资源统一调配,推动战略重点工作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成立三门峡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动靠前服务,加强统筹协调,保障了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扎实做好科技局重塑性机构改革,持续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完成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职能改革。健全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着力打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实施“天鹅湾科创走廊”“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高新企业培育”“产业链协同攻关”“‘双创’园区全覆盖”“紧密型院所建设”“创新人才回归”“本土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等项目,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
  人才强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经济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强市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制定出台了“1+8”人才政策体系,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人才,为创新驱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打造创业沃土,人才近悦远来。
  留美博士后党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柴松波先后“回归”,带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三门峡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成功对接刘炯天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成功落地,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钽铌铍事业的领军者何季麟担任实验室主任。
  三门峡籍中科院院士何满潮被聘为“产业发展特邀顾问”,建立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门峡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在卢氏县合作开展辣椒多品种育苗,转化技术成果3项,推广辣椒新品种种植3000亩,带动510户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与国投金城冶金公司携手合作,开展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
  人才出彩,崤函精彩。一个个高科技人才,一个个高水平团队的背后,是三门峡围绕“四个一流”、强化人才战略的不懈努力。
  打造一流平台,提升创新支撑力。围绕产业发展和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建设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专业研究机构7个,引进专家团队6个,聚集专家50余人。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建设技术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本地的“双飞地”研究基地。
  培育一流主体,强化创新带动力。加快推进企业主体创新、科研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围绕有色金属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6家,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
  汇聚一流人才,彰显创新引领力。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6个、高层次人才1339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崤函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制定“人才科技政策30条”,深化“人才+项目”模式,全职引进超百名博士硕士。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市、县两级财政设立每年1.4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成三门峡市人才港,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2021年成功引进人才团队和合作项目各27个。
  构建一流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完善“首席科学家”“首席技师”等激发创新活力的管理评价机制,在沿黄长达20余公里的城市带状地区建设科创走廊,优化政策集成效应,强化人才、金融、设备、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要素支撑。加快科技部门重塑性改革,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高端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项目落地见效。
  2021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实施重点人才项目6个,带动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培育省级创新平台8个、市级创新平台98个。全市各类人才创业激情充分燃烧,创新智慧充分奔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三门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这是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倍增背后的逻辑所在,也是转型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宝贵密码。
  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燕深有感触地说,人才强市,政策先行。我市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重大战略,聚焦破解人才发展短板瓶颈,对照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了“人才科技政策30条”,在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项目、创新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打造“1+8”人才政策升级版,实现人才政策广度、深度、力度的全面提升。可以说,我市人才科技的春天已经来到。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这些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的人才发展、科技振兴、产业转型必将踏上新征程、步入快车道。(作者: 文/本报记者 刘建设 何东升 图/本报记者 苏慧)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砥砺奋进的五年# 【蓝天碧水生态美】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关系人民福祉、城市发展。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开封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奋力攻坚克难,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全市PM10累计浓度由2016年122微克/立方米降为86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浓度由2016年72微克/立方米降为5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2016年227天增至237天。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七降一增”,优良天数增幅在全国337座城市中位居第八。同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稳中向好,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数据,折射绿色发展成效,见证我市对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

铁心铁面铁腕
精准治污不留情

5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善民生的诚心,以立体防控的精心,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刀刃向内,铁心治污、铁面治污、铁腕治污。

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就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察。面对督察组问题反馈,市委痛下决心,不回避、不掩饰,真刀真枪改彻底,严肃追责不姑息。

全市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水产养殖、违规建设项目全部取缔,还林还草、还湖还湿。2017年7月1日,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开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同时,我市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责任单位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是个沉痛教训,鞭策我们由表及里找到问题根源本质,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典型案例暴露的普遍性问题,我市查漏补缺、精准施策。

出台《开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封市“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实施方案》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标本兼治政策文件,建章立制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坚决向污染“宣战”。

加快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建立健全台账管理、调度通报、核查销号、以案促改等工作机制,确保污染问题全面清零;大力支持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将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相结合,入围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国家“双替代”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全域禁煤经验在全省推广;“四水同治”加快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初见成效……

铁心铁面铁腕治污下,一项项见真、见实的政策举措实施,彰显的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体现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魄力和干劲。

用心用情用力
优化环境补短板

5年来,我市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以创新执法服务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了企业绿色发展信心,调动了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主动性。

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市老牌化工企业,为寻求更好发展,两年前正式启动搬迁改造升级项目。项目启动后,因“退城入园”牵涉诸多事项办理,企业一时无从下手。

“急企业所急,政府部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制订实施预案、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全程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去年11月项目试车前后,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派人连续蹲点服务数天,确保企业达标排放、试车成功。我市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让企业心里暖暖的,对绿色发展更是充满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变“管理者”为“服务者”,我市以更强烈的服务意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今年,我市一家企业因受疫情防控影响,不能邀请专家到项目现场开展评估,造成项目环评无法进行,继而影响项目后续一系列手续的办理,项目开工时间无法保证。对此,我市大胆创新,探索实施项目远程视频审批,邀请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了解项目现场情况,并结合企业提前录制的视频材料对项目进行评估,保障了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及时办结。

为减少检查频次,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安心发展,我市对污染防治成效较好的企业创新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依托智慧平台,采取非现场、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着眼宽严相济,引导企业真正重视污染防治,我市创新出台《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罚目录清单》《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以教代罚”,对12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采取提醒告知责令整改措施,不再进行处罚,并对5种轻微违法行为减轻处罚。今年,我市已有40多家企业因此受益,免于处罚500余万元、减轻处罚50余万元。

…………

我市用心、用情、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持续创新的“妈妈式”服务,换来了企业主动治污、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补齐了全民行动建设美丽开封的关键“短板”。

自觉自愿自发
全民“绿”动美家园

去年,我市全面启动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不仅为市民打造出休闲娱乐的新景点,更有力带动了开封黄河大堤沿岸生态涵养和乡村振兴,是市民眼中的惠民工程。

“天气好的话,每周末都带孩子过去,感受生态魅力。”我市一位市民说,今年植树节,在孩子的倡议下,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去义务植树,为城市添“绿”。

为城市添“绿”已成为市民自觉、自愿、自发的行动。一条城市“绿带”从城市绵延到农村,让我市的生态轮廓愈加清晰,也让城市“绿”得更有底气、更有动力。

5年来,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诉求持续升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少。

新能源车推广,交通减排成效明显;绿色廊道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黄河滩区搬迁,生态改善群众致富……徜徉古城,绿树成荫、花海连片;驻足河边,满眼澄碧、涟漪荡漾;抬头仰望,高远明朗、纤尘不染。

绿色发展带动下的农业观光、健康养老及体验游、文化游等新项目、新业态茁壮成长。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御河上“宋桥飞虹”“五园竞秀”“两岸叠翠”等美景尽收眼底,美丽开封画卷徐徐展开。

让蓝天白云永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可以自豪地说,5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付出卓绝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 【河南挖掘1717名文艺能人,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挂起锄头唱大戏 农家院里办剧场~】#河南#
长期坚持推进文化志愿者活动,让河南乡村孕育了一大批文艺种子。去年8月到12月,河南开展了“寻找村宝——河南省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组织乡村剧团的张顺利、建起农村书屋和剧场的崔明军、执着于文化建设的村支书周营贤……这些身怀文化技艺,在田埂上播撒文化的人,得到了村民认可,成为每村的“村宝”。之后,他们将得到重点扶持,带动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耕作的田埂也能成为创作的舞台,丰富乡村生活,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让农民自己“创文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19年8月—12月开展了“寻找村宝——河南省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几千名文化志愿者化身“寻宝使者”,走进乡间,挖掘那些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人,作为每村的“村宝”,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星星]更活
文化送到田间地头

“我们农民搞文艺活动,多亏了文化志愿者的帮扶。”汝州市纸坊镇赵东村“村宝”张顺利感慨。

54岁的张顺利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搞戏曲演出纯属爱好。赵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文化活动很少,老张就想着带大家一起乐呵。能不能组织有兴趣的村民搞个剧团?张顺利的提议一出,响应者不少,赵东村乡村剧团就在2014年成立了。自学唱腔,拼凑乐器,在涵洞地下搭舞台,老张和同伴们“挂起锄头”唱大戏,乐在其中。

可是意外状况也不少。“我们穿好戏服,摆好手势,台词都卡在嗓子眼等着往外蹦了,可从外地请来拉坠胡的师傅临时爽约,没有配乐没法演。”张顺利回忆,结果村民嚷闹,演员唏嘘,他们精心排演的曲剧几乎成了“喜剧”。

张顺利很苦恼,到底是缺人才,大家连最普通的“农民文艺三大件”——坠胡、二胡、电子琴都操作不了。要是“专家”不来,很多好戏就是演不成。怎样才能让剧团发展得更好、演出更靠谱?

汝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赵志勇负责“乡村音乐厅”“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文化志愿者活动”的实施,带着100多名身怀曲艺、舞蹈、书法等技艺的文化志愿者奔走在汝州的田间地头,帮扶农村文艺。赵志勇说,他们“主要靠两招,教一招,送一招”。怎么教?把分布在各乡镇的农村文艺爱好者定期召集起来进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怎么送?根据各村需求,定制培训内容,直接送到村头巷尾。

了解到张顺利的烦恼后,赵志勇向市里寻求资金支持,带着20多人的文化志愿者团队来到了赵东村。送设备、送资金、送培训,赵东村乡村剧团面貌焕然一新。老张和同伴们的文艺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剧团也升格为汝州市公益无限艺术团东赵落戏迷俱乐部,如今成员已有300余人,义务演出近1300场,成为汝州市一支重要的文化志愿者团队。靠着如此骄人的成绩,张顺利当选他们村“最震撼‘村宝’”。

“寻找村宝”活动开始以来,河南1048个试点村共举办各种活动3100余场,挖掘涵盖老中青各阶段的“村宝”1717名。这些遍布中原大地的“村宝”,很多都离不开之前文化志愿活动的培育。“正是长期以来坚持推进‘乡村音乐厅’等活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种子,今天才能长出许多像张顺利这样的‘村宝’啊!”赵志勇说。

[星星]更亲
选出自己的“文化人”

“怎么也想不到,我一个寻找‘村宝’的人,自己咋就成了‘村宝’呢?”回想起当选“村宝”的经历,崔明军笑呵呵地说。

高中毕业的崔明军,算得上是南阳市方城县柳河乡高庄村的“文化人”。从小爱读书的他,经常上山下地干活都带着一本书,歇脚时就翻上两页。2014年,他拿出自己珍藏的3000册书籍在自家院子里办了农家书屋,还建起“周六剧场”,每周都有爱好文艺的村民在此表演,观众也不少,老崔家像是个“民间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崔明军自己也写剧本、编小品、组织巡回演出,成了一名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

“寻找村宝”活动中,河南省文旅厅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崔明军也和妻子朱玲芝一起到省城参加相关培训。了解到他的事迹后,省文化志愿者办公室副主任李道畅对他说:“什么是‘村宝’?有文化符号、有组织能力、愿意为乡村文化贡献力量的人就是‘村宝’。我看呀,你崔明军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村宝’!”

有上级肯定,也要村民认可,“村宝”归根到底应该是农民自己的“文化人”。提交材料后经过县文化馆初筛,2019年12月中旬,高庄村的9名“村宝”候选人确定,崔明军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朱玲芝双双入围。

2020年1月12日,决赛来了,赛场就设在“周六剧场”。500多名村民围坐一团,他们票选出的“德、贤、老、能、文”五老和县文广旅局、县文化馆的代表组成了评委会,根据9人的才艺展示和事迹汇报,现场打分,评出8名“村宝”。崔明军被评为“最感动‘村宝’”,朱玲芝被评为“最出彩‘村宝’”。结果一宣布,全体村民报以热烈掌声。随后,8名“村宝”组成志愿文化队巡回演出,吸引观众5000多人次。

“‘村宝’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艺术家。在评选过程中,主要由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村宝’。”河南省文旅厅巡视员康洁介绍。

[星星]更厚
培育乡村文化土壤

“二叔,你走后,村干部给奶奶送来了烈士证书。奶奶说,我儿子走了,走得光荣,我不哭!可是干部走后,她还是抑制不住,三天三夜放声大恸。”在平顶山市鲁山县楼子河村,抗美援朝烈士张中智的侄子张强在表演情景讲述《楼子河英雄——张中智》。

曾经的楼子河村十分贫困,地处偏僻,村民保守,文化贫瘠。为了摆脱落后局面,村支书周营贤决定从文化入手。可是缺少帮扶和资金,周营贤把自己的车都卖了,村里的文化事业还是没搞起来。“看不见,摸不着,文化能当饭吃?”妻子儿女不理解,村民不感兴趣,周营贤一度很沮丧,想要放弃。

转机出现在2016年,河南省首批“乡村音乐厅”活动在该村启动。上级文化部门送来资金、设备和专业指导,楼子河村的文化事业渐渐有了起色。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加,周营贤和定点帮扶的文化志愿者、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工会副主席王巍一合计,编排了情景讲述《楼子河英雄——张中智》,请烈士的侄子张强出演。震撼的语言和场景打动了村民们的心,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楼子河村的文化建设中来,村里的文化土壤更厚了。

3年多来,周营贤带领村民创作了23个充满乡情、乡音、乡味的文艺作品,举办乡村“春晚”、节庆演出、文化课堂57场次,受益群众达4.5万多人次。如今的楼子河村,经常能看到跳舞、敲鼓、说唱、做货、赶会的热闹场面。看到家乡的变化,返乡投资的人也多了起来,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寻找村宝”活动开启后,执着的老周被评为“最感动‘村宝’”。

“‘寻找村宝’活动是对之前各类文化志愿活动的继承和发展,目的是寻找农民自己身边的文化人。对发掘出来的“村宝”,我们将重点培育,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乡村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说。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一想,如果連自己都只是人間的過客, 短短數十寒暑之後, 就將回歸塵土; 那麼說什麼情愛名利呢,哪裡是帶得走的? 只是勘不破鏡花水月的我們,老要苦苦的追求,死
  • ”寓淡淡思念于明艳景色中,何其蕴藉!#阳光信用#【周末读诗】八《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那,是你不曾来过——  有一座城,齐聚了山、河、湖、海、岛、瀑、泉,绿水青山一应俱全;有一座城,让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北宋文豪苏东坡,宁愿“不辞长作岭南人”;
  • 丁师:你也说了,有焦虑症还生闷气,是紧张和受凉造成的,肠胃驱动太差。患者同时有严重的胃病,肝硬化和焦虑症,重点拍哪里?
  • 适合发朋友圈的干净句子 1、叽叽喳喳的见面太快乐啦 2、挤出来的日常 3、最近都有好天气 4、老城故事 5、温柔懒懒的海风 6、记录近日天空 7、
  • 【太太太危险!100余箱烟花爆竹藏于仓库非法储存被查处】岁末年初,安全是重点。近日,翔安新店派出所民警在辖区走访时接到群众反映,附近居民杨某经常在夜里搬运烟花爆
  • 肖战又高又帅 肖战唱歌好听 肖战作品好看 期待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期待肖战顾魏 期待肖战玉骨遥 期待肖战时影 肖战如梦之梦 理智支持肖战代言 理
  • 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
  • 2021.10.23 ins更新 カラーもカットもしないでどれくらい経ったかな。 だいぶ伸びました。 昨日、丸亀市で展示されているニッカリ青江にカンパニー一同
  • #学生奥斯卡#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第48届学生奥斯卡获奖名单: 【实验】 金奖:《无地自容》,周豪,爱荷华大学 【动画片(美国)】 金奖:《未被遗忘
  • #刘宇宁我们的歌# 。#刘宇宁olay身体护理品牌钻光代言人# 。#摩登兄弟[超话]# 今晚新一期《我们的歌》要来了,太期待啦![打call][打call][打
  • 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 韩国#6d小脸针# #溶脂针#中价格最高,这可能是它唯一的缺点 但是效果最好, 自带紧致功效 推药不痛,不红不肿,推荐脸颊
  • 交易生存是第一层次。如果你太关心生存和害怕失去,死亡对你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不注意生存,你很快就会死的。 归根结底,利润远远大于浮躁经营的频繁换汇。俗话说
  • #筱可爱[超话]#铛铛铛!#叶筱玮[超话]# “第一届筱可爱粉丝作品大赛”来啦! 各位筱可爱们快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打开脑洞,大胆创作吧! 活动内容:以哥哥演过的
  • 《猫侍》 好久没看日剧了,在b站看了第0集觉得这部剧真的很日剧哈哈哈[允悲]主角小猫咪演员叫鳗鱼,还有两个替身 ,小樱一号小樱二号。 小樱一号好奇心比较重喜欢
  • 今天体检测心跳的时候医生问我 最近有咳嗽吗 呼吸急促吗 我问医生因为我砰砰的心跳声吗 我说我有点晕针 感觉整个体育馆都是在抽血的人 旁边那个医生说 都研
  • #转发赠书##虾米妈咪育儿日历#国内知名育儿专家、专业儿科医生虾米妈咪写给新手父母们的专业、权威的育儿宝典——《虾米妈咪育儿日志.2022》,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隆
  • #任嘉伦[超话]# 「不忘初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比钱重要,如果能让我拥有一项超能力, 我希望让别人长生不老。」 __________@任嘉伦All
  • 《八角亭谜雾》终究还是烂尾了,或者说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白瞎了这个好阵容。 12集结束,杀害玄珍的凶手也水落石出,结果在意料之中,基本没什么悬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蛇院半佛系社团招人 社团名“不要996”,原本是11区骑士巴士的社团。排名大概七八十的样子,社团活动人不算很多,20上下,但是每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