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幸福盘锦# 【辽宁:创新赋能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美好辽宁欢迎您#
发展工业,是辽宁的初心。

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在位于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里,展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辽宁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的上千个“第一”。然而一转身,又会在另一块展板上看到曾经凋敝的工厂和失落的工人……

辉煌有时,阵痛亦有时。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十四五”起步之时,回首工业初心,面向新发展格局,辽宁起笔便是“大文章”——“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必须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上半年紧锣密鼓,辽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老字号”产业;深度开发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改变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新字号”产业。

上半年,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6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去年同期13.8个百分点,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4%,路径清晰、抓手明确、起跑有力。

在这“三篇大文章”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创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增量”。

制造变“智造” 激活“老”优势

2020年,沈鼓集团的订单量增长了20%,对于一家老牌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将其归功于生产经营重心向制造和服务并重的转变。

“运筹平台之中,消障千里之外。”沈鼓集团开发建设的“沈鼓云”服务平台和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心,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目前,平台线上服务用户387家,监测机组总数达4000余台,在线消除故障82台次,指导用户立即停机避免更大损失41台次。

思路决定出路。“十四五”时期,辽宁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赋能增效。

鞍钢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这里曾经炼出了东北解放后的第一炉铁水。现在,融合了5G、AI、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5G+智慧钢铁”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在鞍钢的多条生产线上。

“过去冶炼一炉钢需要10个工人,现在5个工人就能操作两个炉。”鞍钢炼钢总厂三分厂五号线作业长曹祥介绍说,今年新应用在生产线上的“5G+智慧钢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月产钢量连续突破历史纪录。

依托厚实的产业基础和齐全的工业门类,辽宁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3万余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达到6个,在建13个二级节点,接入企业397户,标识解析注册量586万,居东北首位。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1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10万台,提供工业APP 493个。

拉长产业链 提升“原”价值

石化、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是目前辽宁最大的工业板块。

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辽宁创新性地分产业、分类别提出24条全省重点发展产业链,以及各地区的主导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让优势产业基础更牢。

大连市的石化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恒力石化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大连市炼油、PTA(精对苯二甲酸)等产能增长位居国内第一。恒力石化150万吨乙烯、逸盛大化100万吨聚酯瓶片等项目的投产,使大连市具备了向下延伸产业链的良好基础。同时,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大连精细化工产业正以年均20%的增速发展。2020年,大连石油化工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276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油头大、化身短、化尾小”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鞍山市拥有占全国79%的菱镁矿储量,全市现有菱镁规上企业200户,年产能达4000余万吨。为了做强产业链,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鞍山市加快镁制品转化步伐,提升耐火原料档次,发展无碳/低碳镁质耐火制品、镁质不定型耐材、冶金连铸用高耐久镁质功能材料等。同时,依托海城牌楼菱镁产业升级试验区,引进宝武、鞍钢等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菱镁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产品深加工率达80%以上。

放大集聚效应的同时,辽宁还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今年3月以来,辽宁省科技厅公布了首批200个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和173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通过让企业做“盟主”“链主”,辽宁改革科技项目组织方式,请企业出题,实施“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科技人才“挂帅出征”。

短短几个月过去,两批榜单上95%的项目已被“揭走”。揭榜单位中涵盖了省外的多家高校、企业和团队,他们将成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强力外援,为辽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揭榜挂帅”这种新颖的形式也在各行各业掀起了创新热潮。

4月下旬的一天,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的会议室里,数十位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正在对5个技术攻关项目进行“揭榜挂帅”。不设门槛、不论资质,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这也是辽河油田开发51年来首次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激励技术攻关,以此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

培育新生态 壮大“新”动能

7月14日,在“辽宁—长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期间,辽宁首次举办了与长三角全方位合作的科技招商活动,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关注。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经贸合作对接会上,共有129个项目进行签约,其中涉“新字号”项目达到65个,总金额861.88亿元,占此次签约总额的64.7%。

7月29日,由省、市、县(区)三级共建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在于北京举行的辽宁东戴河新区承接京津冀“带土移植”科技招商推介会上亮相。当天,20家企业现场进行了签约,10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半个月的时间里,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两场专门的科技招商活动,是辽宁今年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开展精准招商的缩影。

与此同时,辽宁还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创新。“总体上看,今年用于支持的科技专项资金总计将达到8亿元,占年度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的80%,力度空前。”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新发展阶段,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让辽宁的“新”字号喜讯不断。

日前,在工信部公布的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中,来自辽宁的东软集团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从全国203家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2%;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4.9%;通过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03家,数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作为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在省级层面出台的全国首部针对规范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7月27日,《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明确,辽宁将对批复的国家实验室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5亿元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对批复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建设与运行经费;省人民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20%,市人民政府参照执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速不低于7%;对突破性创新成果给予重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励不低于500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的,奖励不低于200万元……

在强化正向激励的同时,《条例》还列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负面清单,严惩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科研失信行为,并在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决策上,允许失败,尽职免责。

在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推动下,辽宁正全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而《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辽宁的创新生态,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上新台阶。

【天津:科技创新,未来重点在哪里?】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近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图片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

《规划》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

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

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图片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

《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

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

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

——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

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平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

《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

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来源: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天津:科技创新,未来重点在哪里? 】

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近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

《规划》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

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

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

《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

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

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

——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

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平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

《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

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月,云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拓展三产、发展云纺市场,决定将中纺车间二楼的全部生产设备搬迁,用以兴建云纺高档服装市场。云纺新步伐产品首次跨入“全国优秀”行列19
  • 快速启闭阀门时,操作无冲击;⑤球形关闭件能在边界位置上自动定位;⑥工作介质在双面上密封可靠;⑦在全开和全闭时,球体和阀座的密封面与介质隔离,因此高速通过阀门的介
  • 冬天来啦 不想跑步 下课后悠悠闲闲骑车绕圈圈假装跑步打卡 朋友们骑得好快 我在后面听着音乐摇摇晃晃地骑 就好舒服啊 是悄悄咪咪的一个人的小时光 好久没有看书
  • 最近又发疯写了一些东西反正是不会发微博了都就浅浅和罗姐讨论一下给罗姐说了海妖的故事还有一些有的没的挺有意思的罗姐很不情愿的做出了一些正面评价最近确实又好像陷入了
  • 还有朋友昨天送的人参果,我说你这是让我人参果当饭吃的意思吗[笑cry]今日早餐:巧克力欧包奶酪➕煎蛋杏鲍菇小番茄➕桃胶炖银耳百合➕人参果#今日朝食[超话]##元
  • 2020年“6·18”吉林大米福建运营中心正式开业,福州市民也有了购买吉林大米的平台和渠道。据悉,吉林与福建的粮食产销合作渊源颇深,自2005年福建举办首届粮食
  • 这也就成为了普通人和优秀者之间的门槛,跨过去就过去了,跨不过去,你得自己找原因,不是你自己经历的,不是你自己悟到的,别人教你再多,都是枉然!当你懂得这一点的时候
  • 5.卡座:一般常规的餐椅,靠背会有5-10cm的尺寸,这对于面积原本就较小的餐厅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为了让空间得以最大化的利用,用卡座来替代这个餐椅的话,就能完
  • 国际上的那些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美国等等的,房价收入比都在10以内,也就是年轻人不吃不喝十年内肯定能买得起房(还是那种带院子的)大家觉得国外年轻人买房这么容易
  • 详情:#保山微新闻# #强边固防保山在行动# 【精准防控 守望相助】“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把一线当作家园、从阵地开垦菜地”……近日
  • 这个太太真的巨会做mmd,当初就是被这个太太的3个阿贝多mmd迷的神魂颠倒,人物精致穿模少,动作流畅且hso魈,阿贝多,老婆嘿嘿,咱们马上去尘歌壶睡璃月蒙德拼接
  • 这个“万亿行业”随着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新平台载体落户,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赋能成效逐步显现,奠定了我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高的基石。
  • 而究其原因,这份感受能够产生的本质就在于,他们内心之中的叛逆,使得他们不管做什么事,似乎也都是与众不同,让人充满了意外。总而言之,不管对于我们上面讲到的哪个星座
  • #唐嫣[超话]# 跟我一起见过糖的人,都跟我说过同样一句话,博,你知道你看向你糖糖的脸,可以有多花痴嘛,你可能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吧,当你在看着她的时候,周围人就
  • 为切实减少我市更多职工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让职工上班时安心、放心,绵竹市总工会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多部门探索实施各具特色的暑期托管班,不仅解决家长的暑
  • 扯天气收成,扯道听途说的逸事,一些鬼怪狐狸精的传闻,也在此时登场,说话声里夹着扇子拍打声。​好在这样的雷暴雨来得快走得也快,待到云散天开,四野清新,西斜的太阳分
  • ”主持人:“粉丝因为这个都走光了,工作机会也减少了,这个结果你也接受吗?谈到恋情曝光后自己的心情,他表示“还挺懵的吧。
  • 谈到饰演反派,于荣光在观影现场表达了自己对反派的解读:“其实反派角色也是识英雄重英雄的,坤康与陆阳的较量,去集市里买炸药原料后把卖原料小贩灭口的剧情,既体现了助
  • 】#来亿点知识# 2022年5月,在科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大综合类期刊《自然》和《科学》分别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最新一代参加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
  • #上海租房互助[超话]# 位置:浦东新区 北蔡镇 7/13号线租金:3000 民水民电。疫情期间累计发放6次物资[吃瓜]……小区阳性病例极少[旺柴]……联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