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佛教中的
“ 妄想 ”
是什么意思

妄想
( 佛教解释 )
 
( 梵vikalpa,
藏rnam-par-rtog-pa )
  
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

亦即由于心之执着,
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
遂产生谬误之分别。

又称妄想分别。

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

因为五蕴皆空、
诸法无我。

旧译《华严经》卷五
〈 如来光明觉品 〉云 ︰

‘ 一切诸世间,
皆从妄想生;

是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简介
‘ 妄想 ’
是指虚妄分别。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四云 ︰

‘ 彼妄想者,
施设众名,
显示诸相,
如此不异,
象马车步男女等名,
是名妄想。’

《 大乘义章 》卷三云 ︰

‘ 言妄想者,
所谓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辨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故经说言 ︰
虚妄分别名字及相,
名妄想也。’
  
此谓凡夫虚妄分别诸法之相,
施以名字,
更依名字取差别诸相,
故称为妄想。
  
妄想之种别甚多,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举出言说妄想、
所说事妄想、
想妄想、
利妄想、
自性妄想、
因妄想、
见妄想、
成妄想、
生妄想、
不生妄想、
相续妄想、
缚不缚妄想等十二种。

《 菩萨地持经 》卷二
〈 真实义品 〉
举出自性妄想、
差别妄想、
摄受积聚妄想、
我妄想、
我所妄想、
念妄想、
不念妄想、
俱相违妄想等八种。

《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举出坚固、
虚明五种妄想,

并谓有妄念、
妄执等同义语。

如《 大乘起信论 》云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妄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 成唯识论 》卷八云 ︰

‘ 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

皆为其例。
  
《 佛教哲学大词典 》
虚妄的想念。

无认为有。

假想、
不合道理的想法、
念头与看法。

即错误的想法、
胡乱的思考。

与 “ 妄心 ”、
“ 妄念 ” 同义。

御书覆松野书其一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
( 术语 )
不当于实曰妄,
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

注维摩三 :
‘ 生曰 :
妄想妄分别之想也。’

大乘义章三本曰 :

‘ 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执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同五末曰 :
‘ 谬执不真,
名之为妄。

妄心取相,
目之为想。’

楞严经一曰 :

‘ 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

楞伽经四曰 :
‘ 妄想自缠,
如蚕作茧。’

观无量寿经曰 :
‘ 行者所闻,
出定之时,
忆持不舍,
令与修多罗合。

若不合者,
名为妄想。’

菩提心论曰 :
‘ 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
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

止观七曰 :
‘ 诸法皆妄想和合故有。’

十二妄想
  
按,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
所举的十二种妄想。

系依妄想分别之自体差别相所作的分类。

其异译本
《 入楞伽经 》卷四、
《 大乘入楞伽经 》卷三
则称此为十二分别,
所列名称亦略异。

兹依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卷二
( 下 ) 所释,

略述此十二妄想如次 ︰
  
( 1 )言说妄想 ︰
指计着种种音声词句而妄以为有性。
  
( 2 )所说事妄想 ︰
指大凡所说之事,
其自性之极致惟圣智能知。

凡夫不解,
往往仅依其事相而生言说妄想。
  
( 3 )相妄想 ︰
指随事起见,
如渴鹿望炎阳而生水想;

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
而不知其性本融,
对于一切法妄计名相。
  
( 4 )利妄想 ︰
指世间之财宝本是幻物,
但凡夫不知而起贪着。
  
( 5 )自性妄想 ︰
指执持诸法,
起自性之见,
执而以为是,
其余皆非。
  
( 6 )因妄想 ︰
指于因缘生之法起有无等之见,
妄想分别而成生死之因。
  
( 7 )见妄想 ︰
指外道计着梦见的有无一异俱不俱。
  
( 8 )成妄想 ︰
指于假名实法之上计我、
我所而起言说,

成决定论。
  
( 9 )生妄想 ︰
谓计一切法若有若无,
皆从缘起而生分别。
  
( 10 )不生妄想 ︰
谓一切法皆先有体,
不假因缘而生。
  
( 11 )相续妄想 ︰
谓于一切诸法,
执此与彼,
递相系属,
计着分别,
无有断绝。
  
( 12 )缚不缚妄想 ︰
谓于一切法,
以情生着故,
则成系缚,
若离妄想,
则无系缚;

凡夫不了,
于此无缚解中而生计着。

所谓小乘、
大乘、
唯识家、
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

说过来,
说过去,

横说、
竖说,

总之说的就是这个
‘ 缘起论 ’。

譬如什么叫无明,
先是简单的说,
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

然后就进行分析,
从这方面来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

从另一方面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

又人我就是烦恼障,
法我就是所知障,

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
没有自性 ──
‘ 空 ’。

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
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

可是佛圆寂后,
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

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
确实非常简单。

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
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

究竟还有什么道理?

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

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
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

大乘呢,
它只是大踏了一步,
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

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
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

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

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

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
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

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
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
彻底根绝,
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

照这样说法,
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

是的,
在教言教,
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

应当强调,
在佛教里头,
只有发挥而已。

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

涅磐寂静是最后的境界,
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

要是还有新的发展,
那就不能叫做最后,

既然是最后,
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

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
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

反之,
如果说释迎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
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

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
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

他还在前进中,
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说‘ 发挥 ’
是可以的;

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

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

所以才称他为
‘ 释尊 ’、
‘ 两足尊 ’、
‘ 天人师 ’、
‘ 如来 ’,

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
空间以及对机的不同,

讲法的方式,
也非固定。

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
对能接受大乘法的,
佛就给讲大乘法;

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
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

随机而用,
对症下药,

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
各受其益。

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法无定法,
惟变是适,

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
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

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
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

就以
‘ 三法印 ’来说吧,
‘ 诸行无常 ’,
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

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

‘ 诸法无我 ’
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

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

这个道理能变吗?

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
才叫它做
‘ 法印 ’。

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
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

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
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
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

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
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

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
这是不通的,
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

否则,
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
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

要想学禅宗,
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让我再重覆一下,
就是以后的佛教各派无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

乃至中观、
唯识、
天台、
华严等等,

它们尽管从形式上来说,
当然比原始佛教要扩大得多,

不过要追根究底,
都是把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本义加以发挥而已。

因为这个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
佛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嘛,

‘ 佛未出世,
法尔如是,
佛不出世,
法亦如是。’

如如不动,
非时空架构所能范围。

不变异尚且没有,

何得有变异呢?
 

以上说明,
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

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

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
发挥则有之,

随时空形势的不同,
门庭施设,
详略轻重,
随机应变则有之。

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
今如是、
未来如是。

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
而此一悟,

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
‘ 我法妙难思 ’,

那么,
他所宣布的
‘ 四谛 ’、
‘ 十二因缘 ’等等,

并不难思,
可知他的说法,
也只是以
‘ 不难思 ’而藉以说明其
‘ 妙难思 ’的东西于万一,

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
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
‘ 拈花公案 ’。

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
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

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
当人天百万众前,
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

释迎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

大家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

于是佛就对大众说 :

‘ 吾有正法眼藏,
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此中
‘ 正法眼 ’ 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
‘ 眼 ’,

我们知道,
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
他善于画像,
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

人间其故,
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
不能轻易点出的,

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
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

有人请点一点看,
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

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以此来比喻佛法,
佛法如身,
也应当有
‘ 眼 ’。

佛法的正法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 涅磐妙心 ’。

什么叫涅磐妙心呢?

即亲证法空寂灭的心。

一般讲,
凡夫的心是证不到涅磐的。

只有此心入微 ──
成为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磐。

老实说,
所谓涅磐就是这个妙心。

如果说以妙心证涅磐,
这个说法有把本体打作两截之嫌。

应当是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
‘ 涅槃 ’,

从那一方面来说就是
‘ 妙心 ’。


‘ 心 ’字之前加个
‘ 妙 ’字,
‘ 妙 ’即涅槃。

‘ 实相无相 ’,

什么是实相呢?

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

我们之所以成为颠倒众生,
就是因为没有证到诸法实相。

但是这实相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
所以实相只能是无相之谓也,
它非指世间上庸俗的有无之无,

这个无相的意思就是说,
假使你要从世间上任何的比喻,

任何的说法,
都不能把实相问题说清楚,
故强名无相,

但是你不要把实相当成什么都没有了,
实相是有的,

只是你想要以你现在的语言思想来把它描绘出来就成为没有,

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法实在是太微妙了,

故说为
‘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

‘ 教外别传 ’
就是说教外直接传授的东西,

以心传心,
传授给摩诃迦叶。

但是佛仅是把花拈了一下,
并没有说话的呀!

这究竟传授给迦叶的是什么呢?

而这里很奇怪的是,
旁人都不懂得,

只有迦叶一人懂得,
并且以破颜一笑作表示,

也同样没有说话,
所以这叫
‘ 拈花公案 ’。
 

在这个公案中讲的人就是这么讲,
讲而无讲,

受的人就是这么受,
受而无受。

中间根本不需通过任何语言文字,
只是一拈一笑,
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此时此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互联网+个体经济”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降低了创业的成本,国家多部门明确支持网店、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对此,你怎么看?第二题、某地税务局举办一
  • ”  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副书记李平告诉记者,今年葡萄获得了丰收,这后面包含着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包含着农技专家的辛勤汗水,也有村党支部的一份功劳…… 
  • #李泰容0701生日快乐#首先 祝我的宝贝生日快乐这是我陪你度过的第四个生日我还是学不会如何写漂亮的祝福语 对你似乎总有很多话要说却又怎么也说不出来你好像还在不
  • !!
  • 补充DHA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怀孕就开始补充了,妈妈们选择适合宝宝的DHA是很重要的哦~【俄乌冲突后全球四强只有中国基本毫发无伤,石齐平:美国“抗中”合纵大
  • 歌迷朋友都知道她们会很早就把彼此生日的那天提前空下来,早上看到加滑po文在外地拍戏,我以为会像娜娜那样三人提前庆生,所以一直在等她们的合体照,因为我相信她们
  • 这个缘,不论是善缘、是恶缘,总有缘就能得度宇宙间有一股无形的能量磁场,不管你信不信他都存在,有人认为号码改运是迷信,有人说解读号码是算命,殊不知这是一门科学,对
  • 怎么说呢,反正我自己班我很满意了甚至想放烟花回家躺尸一天,奶司疯狂掉毛以及又胖了一点[喵喵],给买了件发光的奥特曼,讲道理对小学生太幼稚了一点,但对来说刚刚好哈
  • ~~莫言 ​ ​​​看一个人成熟的程度,不仅看他平息怒火需要多长时间,更看他抑制怒火的能力,一个随随便便发脾气的人,一定不是成熟的人。 ~~林徽因命运,是很奇妙
  • 第六周 xxj日记没有好好拍照 极其敷衍这一周是冰紫薯鲜奶爱好者 番茄意面狂热者 以及水果富翁可以一晚上吃四个橙子或者三个芒果或者一盒小番茄在水果店用券买益力多
  • ”有时候感觉会欺骗一个人,你自己以为她是你在夜店遇到的灰姑娘,她只是在灯光亮起的时候 在你面前打扮的俏皮可爱,灯光熄灭 以后就去别得男人那里投怀送,就像你之前遇
  • 我们更踏‮,实‬做事‮,业‬我只选实实‮在在‬真正能‮帮够‬助到‮的人‬!我们更踏‮,实‬做事‮,业‬我只选实实‮在在‬真正能‮帮够‬助到‮的人‬!
  • 本着应用产生价值的软件服务理念,开源智造(OSCG)公司从全世界上百款区块链技术软件中,甄选了最优秀的软件。开源智造科技公司以全球化的视野,从全世界的开源软件奇
  • 同时解锁成就《狡兔之窟》8、这样就能来到我们在流明石地图里标记的第80号流明石所在的位置了请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中心认真思考目前全民核酸流程中存在致命的漏洞1
  • 我覺得最好抱持一種現實的期待感,那麼當你一再的“前進三步後退一步”的時候,就不會很沮喪了。可能你只能直观地看到他不再回复你的信息,一再拒绝你,可你看不到他在手机
  • 一直喜欢她的王威威突然敢冲她发火了 这是怎样的颠覆和震惊 女生都很虚荣 她特别虚荣 特别虚荣的她想要在苏灿面前表现出优越感的时候 却[微风]发现苏灿似乎比她更优
  • 同桌文案:关于“描写日出黄昏”#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情感# 1、时光很匆忙,别错过落日与夕阳2、日落是每日的心动时刻3、日落是一整天最温柔的时刻4、每一个
  • 歌手东山少爷表示:这首歌曲非常有历史意义,多年前广东音乐人黄毅成写了一首《亚洲的梦》当年召集广东群星演唱了这首代表广州人心声的亚运歌曲,我自己也演绎了单人版放在
  • 日常使用方面,K50系列用的的天玑8100、天玑9000的芯片,realme用的是骁龙8的芯片,谁好谁差我就不多说了,k50系列在游戏体验方面比GT2Pro好太
  • 三十年的星途,絕不是一帆風順,呼風喚雨,惟他肯定的,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娶得賢妻Shirley,他鼓勵太太:「將來子女嫁娶,金器你選,我埋單;將來兒孫滿堂,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