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春末夏初,我家小院子就成了一个微型动物园。我爸爸开春后饲养的两只小白兔早就占据着小院子的一隅,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一天天在长大,在长肥,看它们成天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就想,保不准哪一天,我爸爸会让你们上西天的。
我们贡院街上的人家,历来都有饲养小动物的传统,家长都是支持自家孩子饲养小动物的,我家当然也不例外。我爸爸是支持我们几个孩子饲养小动物的,而我妈妈是不支持的,她爱干净,嫌小院子里养小动物不卫生。但真正我们养了,她也不吱声了,默认了我们饲养小动物的行为;这也算是一种支持吧。
那时在双桥门一带有一处露天的集市,每天一大早就会有很多城里人来这里买菜、买家禽、买鱼等,相对城里的菜市场,这里的菜蔬、家禽、鱼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开春以后,就会有附近的农民把家里孵化出的鸡雏、鸭雏、鹅雏拿到集市上来卖;前来购买的城里人很多,大多是买回去后让自家的孩子们来饲养的。
我家不是家长来代买的,而是我们几个孩子结伴来买,我们兄弟三人事先都约定好了,每个人饲养的小动物是不能一样的,这样一是好区别,二是好比较,看谁的小动物饲养得好。
1969年开春后,我们兄弟三人一同来到了双桥门露天集市,我大哥买了四只鹅雏,我二哥买了八只鸡雏,我买了两只北京鸭雏。买回家后,这些鸡雏、鸭雏、鹅雏就成了小院子的主人,两只小白兔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这些新客,眼光里带有鄙夷和妒忌的神色。
我们兄弟三人从此开始了小动物的饲养,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但心里都很要强地想,我一定要比你们饲养得好。
小雏子一天天在长大,真的是几天一个样,我们都看着它们一天天在长大,可能这就像家长看到我们小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一样,欣喜之情是难以掩饰,溢于言表的。
最先长大的是我大哥养的四只小鹅,它们一个个翅膀长出来了,羽毛长出来了,个头都长高了,也会“曲项向天歌”了,“白毛浮绿水”更是不在话下。我大哥那时每天下午都要把四只鹅赶到白鹭洲公园里去放养,让它们在草地上吃草,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大哥很老道地说:“给它们多吃点野食,它们会长得更快。”
大约饲养了两个多月,四只鹅都到了能吃的程度,我爸爸开始下手了。他买来了毛豆,把鹅宰杀后用毛豆米来红烧,那味道真是香。记得四只鹅是分四次吃掉的,一家人开开心心吃毛豆米红烧鹅的情景,至今忆来还历历在目。
我二哥饲养的小鸡雏长势也很好,可与我大哥饲养的鹅相媲美,当然,养得好都是要尽心尽力,付出努力的。可惜二哥有一次在小院子里滗淘米水时,没留意一只小鸡跑进了盛淘米水的瓦缸下面,等他滗好了淘米水放下瓦缸时,就听一阵小鸡的惨叫声,等发现时这只小鸡已经被压死掉了,二哥一脸难过的表情,不开心了好几天。后来饲养大的七只小鸡,也被我爸爸宰杀后,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盘中餐,当然主要还是由我们四个孩子来享用的。这些小鸡都是在没有开鸣之前被宰杀的,做法也只有一种:清蒸。清蒸未开鸣的小鸡(以小公鸡为最佳),男孩子吃了会有助于发育(南京话把“发育”说成“发如”)。
我饲养的两只北京鸭是笑到最后,活到最后的。为了饲养好这两只北京鸭,我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鸭子要吃活食才能长得快,长得好。我经常到白鹭洲公园的湿地上去挖蚯蚓,有时运气好,一下就能挖到好几个蚯蚓窝,无数的蚯蚓成了我的“囊中之物”,拿回家后又迅速成了两只北京鸭的饱餐之物。夏天,我到节制闸外秦淮河边,一次又一次地下深潜到河底,把淤泥里的河蚌(南京话称作“歪歪”)挖出来,拿回家后用菜刀把河蚌壳剖开来,取出里面的蚌肉,再用菜刀把蚌肉剁碎了喂给两只北京鸭吃。我还到武定门的小河边去摸螺蛳,拿回家后用青石将螺蛳砸碎了,摆放在水盆里给两只北京鸭吃,北京鸭吃螺蛳的水平真是高超极了,它们把扁扁的嘴插进水里,“嚓嚓嚓”地不消一会儿,就把螺蛳肉全吃完了,而留下的全是碎螺蛳壳,竟找不到一丝残留的螺蛳肉。
由于经常有活食吃,两只北京鸭生长的速度飞快,才几个月就长成了像模像样的鸭子了,其中有一个母的,肚子下面都能看到蛋包了,里面是正在生长着的鸭蛋啊!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两只我精心饲养的北京鸭,在1969年10月1日这一天,和心爱着它们的我永别了。
那一天上午,我到鼓楼广场去看国庆群众大游行,回来时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一到家,我爸爸就端出了一大碗红烧的菜让我吃,还关照我说:“你吃,你多吃一些。”我一看,好像是我的北京鸭。我意识到可能事情不好,便来到小院子里的鸭子窝一看,两只北京鸭全不在,再问我爸爸,他说杀了吃了。
我痛失我精心饲养的两只北京鸭,我尤其为那只已经看到肚子下面蛋包的北京鸭而忧伤不已。
很多年前,我为这两只北京鸭写了一篇散文《两只北京鸭》,叙述了我饲养它们的过程,和它们留给我的难忘的记忆。
写于2022年7月19日上午


#三联美食# 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在外地无人复刻,在本地也是一个隐蔽的存在。它太过日常,只是存在于街边巷角的小铺食档,人们觥筹交错、杯来盏往的应酬时刻,通常不会想起它。外地人到石家庄,若无本地人指点,就算自己在林林总总的酒楼饭肆中点上一碗牛肉汤,大抵与石家庄人真正心心念念的牛肉汤没什么关系。漂泊在外地的石家庄人思念家乡味道时也许会有不同心仪的食物,但是最终,总是可以在这碗牛肉汤里找到刻在基因上的、从味蕾到记忆的共识。

石家庄的牛肉汤,需要用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铸铁锅熬制,牛大骨打底,然后加入至少十几二十斤以上大块的新鲜牛肉、牛油和清水一同煮,辅以全须的大葱大姜,以及十几味的香辛料组合,大火滚开微火慢煮,经过长时间熬煮,牛肉,牛油的精华尽数融入汤中,变成所谓的“肥汤”,此时的汤又醇又厚,肉味浓香,方算大功告成。

但一般外地人不会知道,石家庄人的牛肉汤是必须配着碳水CP来“吃”的而不是“喝”的。石家庄牛肉汤的经典吃法,是配着火烧吃,称之为“牛肉罩火烧”,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牛肉汤煮火烧”。把小麦面粉揉成面团,未经发酵便擀成圆饼状,入炉烘烤,出炉即成火烧(若撒上芝麻,出炉就叫烧饼)。“罩”在这里的本意,是用热汤浇在火烧上,不过,在浇汤之前,火烧是一直在汤锅里煮着的,因为火烧是“死面”饼子,只浇不煮是没法入味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做牛肉罩火烧生意的店开局就是“明厨明灶”:店门口露天盘着一个煤火灶,灶上支着煮着火烧的牛肉汤大铁锅,大铁锅里热气氤氲、浓香扑鼻,大块的牛肉、整颗的大葱和装着香料的布袋在微滚的牛肉汤中沉浮着,沿着锅边荡漾的厚重牛油中煮着圆圆的火烧。锅的外侧,通常横担着一个窄条的木案板,案板上放着一柄切饼刀和一个大号马勺,锅边的架上堆着倒扣的大碗,还有二个搪瓷小盆,一个盆里放着切好的香菜末,另一个盆里放着切的薄薄的熟牛肉片。

所谓的用餐区,也只是路边露天摆几个破旧的小板凳和一个长条桌,桌上放着落满灰尘的醋瓶和二个瓷碗,一个瓷碗里放着大蒜、另一个瓷碗里放着油炸辣椒,供食客按需自取。

吃罩火烧不需要仪式感,那个年代也无所谓环境和卫生,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步行,看到那口大锅,闻到那股香味,按捺不住的就会走到锅前吆喝一声“来碗火烧”。“好嘞——”店家马上用马勺从锅中捞出一个泡得发涨发软的火烧,放到木案板上,手起刀落,横两刀竖两刀切成块放入碗中,然后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入,顺手再稍稍撇一点点锅边的牛油做添头,撒上香菜末和二片切得极薄的熟牛肉,热气腾腾的一碗就算出锅。只见碗中汤底清澈,油花荡漾,几根碧绿的香菜点缀其中,白胖的火烧切块顶着二片熟牛肉铺满碗底,扑鼻而至的是满满的牛肉浓香,让人不由得感觉这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食客们大都是端起碗,吹一下,小口抿一下热汤,牛油的厚重、老汤的鲜醇和香菜混合牛肉香气的瞬间充满口腔和鼻腔,细品味道中还带着一丝鲜甜和料香。当这股热流下肚,一种极大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闭上眼睛缓一缓,这才放下碗,抄筷子捞起火烧往嘴里塞,饱满大块的火烧劲道有层,入汤软而不烂。趁热大口咬下去,舌齿间绽放出鲜香的牛肉汤,嚼起来外软里弹,层层喷汁,惬意十分。碗里那二片薄薄的牛肉舍不得吃,一定要留到最后一口汤和火烧时,再一同扒入口中大嚼,唇齿间牛肉纤维的口感令人产生刚吃了一碗牛肉的幻觉。放下碗,感觉全身阻滞的气血开始融化流动,愉悦迅速传遍身体的每个神经末梢,即便是冬日寒风凛冽,也是一身白毛汗,让人感觉痛快淋漓,心满意足。

饸饹是北方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饸烙的原料主要是杂粮,荞麦面最多,也有用豆面、山药面和榆树面的,因杂粮的筋性和粘性都不如小麦面粉,必须通过压制才能做成面条形状,所以叫饸烙,或者“河漏”。

石家庄周边的井陉、正定、灵寿、赵县、栾城、无极等地对饸烙的做法都有各自的绝活,浇头或配汤也是五花八门,荤素不限。然而饸烙进入石家庄时,店家们发现,碗里的碳水,从小麦换成杂粮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浇头的汤如果不是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则万万不行。所以,石家庄的饸烙有且只有一种主打套餐——“牛肉汤饸烙”,也叫“牛肉饸烙”。

既然是牛肉饸烙,只要在牛肉汤锅旁再支上一口架着木质饸烙床子、热气腾腾煮饸烙的大铁锅就齐活,所以彼时的饸烙铺子毫不犹豫地延续了罩火烧铺子的“明厨明灶”路线。

食客点餐后,店家揪下一把和好的面团塞入饸烙床子上活塞式的圆桶里,用力下压充当活塞连杆的木杠,木杠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顷刻,圆桶内的面团被挤压穿过筛孔变成如细雨垂丝般的饸烙,落入滚烫的锅中。待饸烙煮熟,店家手臂微扬,状如细丝的饸饹如飞云腾空,落入碗中,整齐划一,不多不少刚好一碗。随手撒上的牛肉丁、蒜泥及香菜末,店家再转身从牛肉汤锅里用马勺舀出一勺热汤,浇在碗里的饸烙上,瞬间,一股被热汤激发出来的香味迸发开来,似乎整条街都飘着诱人的香气,一碗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就算正式出锅了。

食客端走坐下,挑一箸饸烙入口,筋、柔、光、滑、鲜、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而浓香的汤底上厚厚一层牛油又给食客带来“敷嘴”的感觉,寡淡的杂粮饸烙在牛肉汤和牛油的滋润下顿时变得鲜活,吃上一口便停不下来。

其实,相比山西刀削面、陕西臊子面或者兰州牛肉面,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同样是用带着冲击力的香气挑战食客的鼻腔和味蕾。与南方小吃的清淡不同,这种香气霸道且极具侵略性,哪怕寂寞安静的深夜,在小铺点一碗饸饹当夜宵,它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搅动着四周清冷的空气,于唇齿碰触、大快朵颐间,安抚食客的肠胃与心灵。

如果说驴火是保定的名片、火锅鸡是沧州的代言,那么在现在的石家庄,牛肉板面算是地方美食的王牌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石家庄并无牛肉板面的存在。钟爱牛肉汤的市民,大都伸着筷子在罩火烧和饸烙之间横跳。某一日,牛肉板面横空出世,似乎忽然之间空降到石家庄的街头巷尾。

石家庄牛肉板面的全称是“正宗安徽太和牛肉板面”,别看石家庄牛肉板面全称前面有“正宗”二字,但它其实与正宗没有毛线关系。板面确实起源于安徽太和,但太和人根本不知道牛肉板面这回事,人家太和板面是妥妥的羊肉板面。当板面顺着铁路来到石家庄后,原版的羊肉汤干净利索地被店家换成了石家庄人的牛肉汤。

板面是小麦粉揉成面团后抻出来的,经过“抻”这一灵魂操作,面的粘性、劲道等潜力被彻底激活,宽阔的面身透露出一股倔脾气,散发出纯粹的麦香。店家在案板上把面抻好,下锅煮熟,再把煮好的板面盛在罩着塑料袋的大碗里。

当板面煮好以后,板面的灵魂便粉墨登场——煮面锅旁边的那口小锅里,是一锅早已熬好的、漂浮着大量红彤彤辣椒的牛肉汤。只见老板从小锅里舀出一勺混合着辣椒和牛油的热汤浇在面上,一层红油覆盖的雪白的牛肉板面便热气腾腾地摆放在食客面前。

牛肉板面经过石家庄人的本土化的“调教”,完全变成了“石家庄人喜欢的样子”。除了板面,通常会碗里散放着几块软烂多汁的牛肉,还会有豆皮、丸子或火腿肠,再配上个卤蛋,上面撒上辣椒段,有条件的还可以再加上一份蔬菜、卤五花肉或卤鸭腿。

板面入口,首先感觉是爽弹劲道,然后才是石家庄人熟悉的牛肉汤的香气,一口吸溜下肚,板面像喷火的火箭穿过云层般驶入空荡荡的肚子里,从口腔到鼻腔似乎燃起一团火,好像要顺着食道蔓延进肠胃,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人迫不及待地还想再吃一口。

无论是一碗罩火烧,还是一碗饸烙,抑或是一碗板面,这些流转于小摊上的食物们,更像是石家庄生活的一部部小传,默默记录着变化的同时,也给后来人留下希望。作为石家庄人思乡美食的重大载体,只有牛肉汤才能带给人们一种熟悉的安全感,或者是剥去繁华的日常生活的底色。尤其是对于那些异地漂泊的石家庄人来说,当他们回家端起这碗牛肉汤时,只有那味道与香气才能唤醒他们许多关于青春故事的记忆,也只有那牛肉汤的烟火气,才会让舌尖上的故乡就此有了着落。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文 | 丹枫

【不占便宜是教养,人情往来是修养】当今社会孩子上学,有病住院,求人办事,无不需要“打点”!乱七八糟的“人情”把社会搞得俗气盛行,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难以理解!

懂得人情,不要把人情俗气化。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我在能力范围内,只要能帮上人,我就感到很开心,从来没有把帮人与收礼挂钩,我感到帮人谈钱的人和事是很丑陋和肮脏的,因此,如果有人因办事给我送礼我就很反感,感情是靠平时的真诚交往建立起来的,需要礼物的关系不会久远,君子相交淡如水,真诚相待最为真。

懂得人情往来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穷则独善其身”,所以,你人穷可以,但别占人便宜,这是你独善其身的教养。“达则兼济天下”,人情通达礼尚往来,这是你为人处世的修养。

有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又佩服那种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漂亮的人。这不是圆滑,而是善良。他懂得求人问路,也懂得投桃报李。因为懂得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所以,既然别人肯帮你,更不会让帮助的人吃亏。

其实,与人交往,行事作风,是一个人的隐形标签。很多当时占的小便宜,有可能成为日后的绊脚石。我一直认为,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用钱能办的事就别用感情。例如,你交通违法,罚款其实没有多少,但是你认为你有关系找人处理,那就不是小钱能解决的,欠的人情很难还清。

钱是表达谢意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在很多小事上。至于感情,不到关键时刻,朋友能不麻烦就不要麻烦,到了关键时刻,朋友能多帮就多帮。实际上,只想别人对自己慷慨,自己始终一毛不拔的人,就算守着眼前的一些好处,最后也会成为孤家寡人。

别人可以让你占点小便宜,凭什么一直让你占便宜?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来有往的人,朋友越来越多,自私自利的人,自然孤独终老。我们很早就听过,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人情客往也是如此,有来有往,大家都好。和这样周到的人相处,就算他不善言辞,不幽默风趣,也会安心舒服。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是客气点,礼尚往来的好。

一、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不后悔?”父亲问。“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二、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他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是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他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世间的所有情感,都是一种仪式。通过“不占便宜”“人情往来”这样的仪式,我们让彼此知道“我记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大家都说“重要的不是你辉煌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你,而是你落魄的时候有多少人记得你。”凭什么人家会记得你,凭的就是人情往来这样的仪式。

懂得人情往来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通晓待人处事的方法,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记得你。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有往大家关系才更紧密啊。

有人说我连自己都管不好,还管得了人情往来?“穷则独善其身”,所以,你人穷可以,但别占人便宜,这是你独善其身的教养。“达则兼济天下”,人情通达礼尚往来,这是你为人处世的修养。

“教养”和“修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我快要走了这伦敦就突然变得这么讨喜,秋天的伦敦也太舒服了,这种早两天嫌热晚两天嫌冷的恰到好处的气温,连空气中都是好闻的味道,好清澈。又有好多事也像这样,这种
  • 每次我都很犹豫,因为并不太会评估,个人利用率也很低,但是每次收到产品我都被他们的设计所打动。医院设计大拿了,原来最不看好的细分行业居然现在炙手可热[哈哈]人,是
  • #小白营业中# #小白的摸鱼日记# 第五天[裂开]日期:妖世历2180年22月06日天气:依然是热到融化的一天[泪]今天白天我发现秋田BOSS在偷偷的准备周年庆
  • 575至577頁,善男子。慈若無常無常即慈。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是苦苦即是慈。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不净不净即慈。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
  • [笑cry]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让自己对人生透彻明了!有一年我到朱乃正先生家喝茅台,醉意七分时先生举起酒杯,不言酒好,却道:肖虎,你知道这酒杯的价值么?
  • #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保护动物保护地球##2022.2.22.22:22:22##cuc安吉璇##安吉璇海浪蓝# 姥姥姥爷我爱你们[嘻嘻][嘻嘻][嘻嘻][抱一
  • 海枯石烂,也不存在。巴卫对她说,今天只是幸福的开始,未来的每一天我会让你一天比一天幸福。
  • #情感# 其实,如果没有性,男人不会和女人生活在一起,如果经常没有性,男人绝不会花钱把女人娶到家里。女人事多,情绪又不稳定,跟女人待在一起,男人常常会觉得烦躁无
  • ポールトゥウィンで今シーズン2勝目を飾ることが出来ました。結果、シリーズ1.2.3が表彰台に乗るレースとなり、首の皮一枚ですがシリーズチャンピオンの権利を最終戦
  • 看着你纯净的笑脸,仿佛职场中的那些恶意也非有意,听着你的歌,世间都是美好和光亮,让我感觉到希望。在国内就很喜欢冬阴功口味的一切和朋友们吃的第一顿饭在公园遇见的松
  • 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云计算等专业都被涵盖其中,由于人才缺口较大,聚集校企资源优势,协同育人的需求更为迫切,那么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
  • 开学了,最后三个月的大学时光,今年过年是这么大以来最丰富最有趣的一年,星星住了几天可以治我的起床气,天天和长辈们打麻将非常的被碾压,但是仍旧菜的上瘾,就是很有年
  • 今天参加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还在窃喜考前刚看到的题考试就考了,做到操作题之后才发现运气全在选择题用光了[悲伤]抽到的大题里甚至有老师没有讲过的知识点
  • #阅读者#【荐书】《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
  • 生日前一晚,还是去兜风,我在老婆车后座上说我好像有点想哭,于是就开始哭,我说我在前一天觉得幸福的时候就感觉到悲伤,比起快乐,厌倦和疲惫不堪好像才是我的the m
  • 宝贝日常问好 快点长大吧[可怜]Day2,今天就是环洱海,一大早起来编了一个彩编 [二哈][二哈]计划租车个敞篷啥的自驾游[加油]但是维哥一直不放心我开车,说
  • 万恶的资本主义 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一些善良又哪怕拼尽全力也没有能力去维护自己利益的人 一瓶敌敌畏两瓶安眠药一盒头孢一瓶白酒两瓶啤酒他明明可以平安的离开但却选择
  • 单纯不希望久哲粉丝觉得这事情起源是我,住在雍和宫这位姐的一些言论我很不喜欢,在某一天晚上她自己发布的微博要销号走了,我在自己的微博发布以下内容,《另外一个人》在
  • 意思是:待人诚实,即使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即使是亲友也会疏远你。不如在适当的礼貌中大胆地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撇开那些虚假的客气,对自己诚实,也不猜忌别
  • 俗话说“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云南各地安置服务质量如何,置身其中的滞滇游客显然最有发言权,请他们多提体验感受意见、请他们评判打分,或能更有力倒逼各项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