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儋州新闻[超话]# #海南儋州#

儋州:敢于直面问题痛改作风!

整顿作风不是什么新话题了,可为什么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后还要反复讲、经常讲?因为对每个干部来说,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痛改作风的关键所在。近日,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在省电视栏目“作风整顿建设面对面”中,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观众,直面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实难题,指出导致问题存在的作风根源,阐述痛改作风解决存在问题的新做法、新经验、新体会,充分展示了儋州市委、市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痛改作风的决心和气魄,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敢于直面问题,特别是直面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干部有担当敢作为。只有担当敢作为,才能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事物革故鼎新、向前发展。

建设儋阳楼是一件大好事。儋阳楼2013年底开工,总面积1.36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内设博物馆、历史陈列馆等。建成后,将成为儋州文化旅游的新景点,进一步提升儋州城市品位。但拖延8年未竣工,好事变坏事。

儋州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儋阳楼前期工作不扎实,仓促上马,超投资概算,钱花完了楼却没建好。根子上是有的干部作风存在问题,担当精神不够,工作能力不足。从2019年起,儋州市重新对儋阳楼前期工作和建设情况进行梳理,从规划设计开始,逐环节梳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资概算,再走审批决策程序。按一般程序走,这些工作最多半年至8个月就能做完。但实际上经两年才完成,这实际上是干部担当精神不够、作风不扎实的体现。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在重新报批调整投资概算等审批程序时,存在相互推脱、扯皮等不严不实问题。因为儋阳楼问题复杂,简单按现在有关规定,或按现在的条件去看待或处理,是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需要历史对待,需要制定新的对策解决,这就需要干部有担当精神,要勇于担责。

理清儋阳楼历史遗留问题的来龙去脉之后,儋州市委、市政府勇于担当,及时制定新的对策,重新启动儋阳楼的收尾工程,并把加快儋阳楼建设列入今年度市政府的工作任务,责令各相关部门扛起责任担当,切实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加快推进了儋阳楼建设,这折射出儋州作风整顿的决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作风整顿后的成效。

儋州市大洲桥重建项目2020年7月封闭施工后,建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周边居民通行。实际上,大洲桥变危桥时就封道了,断道有3年多时间。为此,大洲桥附近的居民忍受着长期绕着走远路的苦楚。今年6月,有人举报业主和施工单位后,职能部门派出项目督查组赶赴大洲桥重建施工现场查找堵点,约谈业主、施工方责任人,跟踪督办解决难题。

业主、施工方责任人虽然讲了这样那样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但深究起来,工期仅8个月的大洲桥重建工程封闭两年多仍未竣工,比预计工期拖延两倍时间,根子还是干部作风问题,也就是没有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大洲桥重建前协调好有关事项,再正式开工封道,就可避免因汛期而延误工期。就大洲桥重建这事,是典型的作风问题,堵在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上。约谈业主、施工方后,业主加快资金拨付,施工方多工点作业、增加夜班施工,仅两个多月,大洲桥重建基本竣工,至今实现通车。这说明,干部立场站对了,作风改变了,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群众说得好,好作风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能只拿手电筒去照别人,更要照自己,以自身正、自身硬来抓作风建设,把“给我上”变成“跟我上”。儋阳楼的问题、大洲桥重建的问题,都与有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没有先带头、没有先担当、没有先负责的因素存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头,光叫别人干自己不干,作用和效果就会打折。群众常说,好作风是管出来的,工作中不能奉行“好人主义”,不能当“好好先生”,对那些不正之风、不良风气、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敢抓敢管,才能推进工作的开展。

儋州市是个土地面积、人口大市,一度全市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严重。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成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由于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相对较薄弱,对村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管控等法制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干部的作为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干部没把乱占耕地建房当回事。

儋州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村民不是通过建房、卖房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是村民不清楚在什么性质的土地上能建住宅,不清楚怎么报建住宅。虽然规划的管控,林地、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的性质,规划标识很清楚,但村民不一定知道。镇政府、村委会也没有把规划要求及时告知村民,这就让村民产生了自己的地能自己建房的错误认识。此外,由于没有组建受理村民报建住宅的服务机构,及时培养村民报建的意识,这就造成了农村群众私自建房的乱局,这就是基层干部作风问题造成的。如果干部工作更深入一点、更细致一点、更设身处地地为村民想一点,就不有会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现象。

儋州市直面这一历史和现实成因交织的复杂问题,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科学决策,下大力气整改。首先是加大村庄规划编制的力度,明确规划人员一定要把一个村庄全部走完、勘察完。为此,市财政专门安排一大笔经费用于编制村庄规划。其次,在镇里设置划所,让村民知道建房得报建,也找得到报建住宅的地方,同时在村里树立规划牌,让村民清楚哪些地方能建住宅,哪些地方不能建住宅。三是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选拔回乡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充实村“两委”班子,通过他们引导教育村民按规划依法报建住宅。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化解了民怨恨,切实地化解矛盾纠纷,村民的规划意识也不断增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儋州市敢于直面问题痛改作风,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在整改作风上下定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这让我们坚信,在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征途上,不管我们遇到多大困难、碰到多大的阻力,只要我们直面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坚决做到不懈怠、不推诿、不回避,痛下决心改作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松涛潮/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张继科遇到两位日本选手#又发一遍:没张继科的比赛上热搜怎么了[单身狗]最短时间完成乒乓大满贯的 为国争过光的奥运冠军没比赛就不能上热搜了 就要被遗忘吗 你不
  • 丝以后也都别埋怨这埋怨那了看看自己家的数据看看你自己做数据了没应援结束之后也别说怎么怎么样了哪个丝不想给欣欣最好的?怕只投票单调 组织圈活动 怕你们上班族 上
  • 但是这两天销量肯定是平常的几倍,甚至近十倍。”他告诉记者,自己上初中那会,很流行穿鸿星尔克,看到“野性捐款”的新闻后,就想着支持一下,“我问了店员三四双鞋都断码
  • 除此之外,关爸爸还经常给她做好吃的,红烧鱼是父女俩的最爱,休息之余,享受一下美食,真的好幸福啊关晓彤的豪宅位于北京四环,400多平米,价值8000万,和何炅做邻
  • 我这次竟然吃牛蛙了(虽然是被某人劝的)不过味道还可以~口感不讨厌~最喜欢酸辣粉,不过藤椒牛蛙和大虾的生煎也是好吃滴~coco的蜜恋桃桃好好喝!。
  • 而如今却是“看起来竟有些陌生了”。女主对男主的爱不能莫名其妙的产生,不是陶骧对她好她就能立即爱上他,况且陶骧对她的好,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出来的,这得剥茧抽丝,
  • 退房之后落了很多东西在民宿,也是特地给我们寄过来了。·服务要好好表扬一下,我们到达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大梦的小哥哥还特地下来帮我们拎行李,知道我们饿了,还
  • oh,是我自个儿(˶˚ ᗨ ˚˶)一旦选择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尼采耿耿于怀着过去和忐忑不安着未来的人,也常常挥霍无度着现在向前走,与终点处最好的自己坦荡握手
  • 」Blu-ray&DVD恭喜发售きっとこれからもずっとかけがえの無い君に贈る歌大胆诉说着自己梦想的少年,希望你可以一直兴致盎然的与世界交手,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
  • 感谢这么些年精彩的经历,其实我一直都相信,命运是最好的安排,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努力向上,自信自律且自知。真的真的非常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更感谢一
  • 在市局刑侦支队的图侦技术支持下,大队长吴桂兵与专案组分析警情,指定侦查方向,将疑似多起案件并案侦查,对案发周边场所以及重要部位进行了走访摸排,调取查看沿途卡口视
  • 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作品~我想每一部电影的背后都有它所映射的现实和想要表达的意义,静下心来去体会感受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会被编剧和导游的特意埋下的小伏笔所感动,说
  • 特别是英兰呜呜呜又高又瘦还有料太绝了!!
  • 南朝的《世说新语》针对这个故事时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来亲人。在今天很多人都理解为,一个人如果太
  • 林维良夫妇对大女儿心怀愧疚,林莉是几个孩子中生活的最差的,夫妻二人总想补偿她,都被林莉婉言拒绝了。林青霞成名后,她经常来大陆拍戏,人脉也很广,父母就和她说出了实
  • 为适应新时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快速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大科技招商等工作统筹协调力度,省科技厅成立了科技招商及企业群体培育专班,联合省商务厅等省直部门建立科
  •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南宁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
  • 但直接吃的话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去南湾街要开下一个比较陡的坡,趁着没车,我松了刹车,一路“飞”到海边,真的会开心到感觉像在云端转圈圈。
  • 她坐在树下的长椅上木拐杖立在一旁专心地看着书美好的样子像是一幅画我悄悄地走近发现那是一本歌谱这才明白她为何拍打膝盖她与我闲聊了几句慈祥的微笑让人温暖又心安以前我
  •   兩件作品可各自作為細膩及粗放的代表,欣賞完這兩件作品後,您最喜歡哪種表現方式呢?  大阪市立美術館所藏的蔡嘉(活動於18世紀中期)〈古木寒鴉圖〉主要使用乾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