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念如日 礼赞如虹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信者,方能万难不辞。然真信,必据于胜解证悟。能海上师多次言及:“以宗喀巴大师之智慧,精进至五十余岁,作缘起赞时,犹言我今始真信佛说矣。”可见真信二字,含有多大的份量!

《缘起赞》是宗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展示了大师于佛如日般之信仰,也表达了大师对释迦佛及佛法发自内心的赞叹。《缘起赞》因其法理深邃,情感真切,言辞优美,多年来广为传颂。

宗喀巴大师造此文有这样的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

后来大师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也有说是依《中论》“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

开悟后,大师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

《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这是其独特之处。

为什么要以此来称赞佛陀呢?

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指出:“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此颂谓如果不具通达缘起性空之正见,虽修出离心及菩提心等法亦不能断除流转三有之根。何以故?三有之根本是无明,出离心及菩提心皆不是无明之亲对治法,若要断除无明必须通达缘起性空之无我慧故。因此,小乘欲得涅槃者必须在修出离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大乘欲得无上正遍觉位者亦须在修菩提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焉。宗大师又在《缘起赞》中说:“佛事语最妙,语中此理胜,是故诸智者,应从此忆佛”。颂中所说“此理”即指缘起性空真理。此缘起性空甚深真理对于学佛者之重要性可以知矣。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主要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以参考多位善知识释文综合。)

民国以来,随着藏传佛法广泛传播,《缘起赞》得到更多重视和欢迎。汉译本(包括本颂和释文)有法尊法师译本、观空法师译本、郭和卿居士译本、索达吉堪布译本等。以上译本颂文多为五言或七言句,适合诵读记忆。近年,也有人尝试从英文转译为汉文白话长短句,此似乎也有方便现代人阅读之可取处。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希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念如日 礼赞如虹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信者,方能万难不辞。然真信,必据于胜解证悟。能海上师多次言及:“以宗喀巴大师之智慧,精进至五十余岁,作缘起赞时,犹言我今始真信佛说矣。”可见真信二字,含有多大的份量!

《缘起赞》是宗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展示了大师于佛如日般之信仰,也表达了大师对释迦佛及佛法发自内心的赞叹。《缘起赞》因其法理深邃,情感真切,言辞优美,多年来广为传颂。

宗喀巴大师造此文有这样的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

后来大师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也有说是依《中论》“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

开悟后,大师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

《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这是其独特之处。

为什么要以此来称赞佛陀呢?

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指出:“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此颂谓如果不具通达缘起性空之正见,虽修出离心及菩提心等法亦不能断除流转三有之根。何以故?三有之根本是无明,出离心及菩提心皆不是无明之亲对治法,若要断除无明必须通达缘起性空之无我慧故。因此,小乘欲得涅槃者必须在修出离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大乘欲得无上正遍觉位者亦须在修菩提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焉。宗大师又在《缘起赞》中说:“佛事语最妙,语中此理胜,是故诸智者,应从此忆佛”。颂中所说“此理”即指缘起性空真理。此缘起性空甚深真理对于学佛者之重要性可以知矣。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主要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以参考多位善知识释文综合。)

民国以来,随着藏传佛法广泛传播,《缘起赞》得到更多重视和欢迎。汉译本(包括本颂和释文)有法尊法师译本、观空法师译本、郭和卿居士译本、索达吉堪布译本等。以上译本颂文多为五言或七言句,适合诵读记忆。近年,也有人尝试从英文转译为汉文白话长短句,此似乎也有方便现代人阅读之可取处。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希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资治通鉴:看不到人际关系的易变,被坑不过是时间问题!】
《资治通鉴》第40卷,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原文】
积弩将军冯、车骑将军宗歆守邑,二人争权相攻,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问使人:“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防不能久和,势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往降之。后月余,防果执,将其众归罪。

【译文】
积弩将军冯、车骑将军宗歆同守邑,二人因争权而互相攻打。冯于是杀了宗歆,并乘机反过来攻打邓禹。邓禹派人向刘秀报告。刘秀问使人:“冯最亲近的人是谁?”使人回答说:“是护军黄防。”刘秀估计冯、黄防两人不可能长久和睦,势必互相冲突,因此回答邓禹说:“逮捕冯的人,一定是黄防。”于是刘秀派遣尚书宗广持符节前往招降。过了一个多月,黄防果然抓获了冯,率领他的军队回来请罪。

【解析】
之前提到的刘秀让邓禹负责攻略关中。

只不过时机尚未成熟,先练兵等待长安方面的赤眉发生内乱。

这个举动从军事上说得过去,政治上就不太成熟了。

这也与刘秀团队中成分复杂有很大关系,攻略国都军功极大,足以封侯,邓禹裹足不前让不少人的都不爽。

这些人不爽,拿邓禹又没办法,那就找刘秀捣鼓,让刘秀给等于邓禹施压。

邓禹是刘秀用的,自然是要支持他。

只不过内部其他人的意见刘秀也要照顾到,于是就有了刘秀写信责备邓禹。

而等于收到书信之后,没有理睬刘秀,你以为是刘秀在施压邓禹,然后邓禹不听?

要我说这是他们君臣两人在演双簧。

且看,刘秀怎么说的:“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民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

重点在”宜以时进讨“。

假如刘秀对内部其他派系妥协,认可了要立即进攻长安,那么对邓禹下的大概会是死命令。

但是现在还是”宜以时进讨”,即抓住时机进攻。

等于说了还是没说,毕竟选择什么时候进攻的还是邓禹嘛。

只不过刘秀的态度出来了”邓禹我催了,他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再说现在时机不对,大家别急。“

实际上,刘秀还是在挺邓禹。

当然,邓禹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派遣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同守旬邑。

而旬邑这个地方向南200公里越过大山就到长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不过,冯、宗两人和不到一起,发生了上面的事情。

冯愔杀宗歆,反攻邓禹,又被黄防所抓而投降。

有意思的事刘秀在听闻这事之后,直接说出这句话:“缚冯者,必黄防也。”

事后发展也真是如此。

要知道,材料中刘秀先问了冯愔和谁关系好,使者说是黄防。

刘秀却说两人关系不能长久和睦,必定要反目。

今天就要说一说这个东西。

1.为什么关系好?
冯愔和宗歆关系不好,和黄防关系好。

这个是直接描述,但是为什么冯愔和黄防关系会好呢?

这里猜测有这么几个可能。

其一,黄防担任的是护军,有监管将领、协调关系的职责。

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少不得说是上面更大将领所信任之人,且相对情商比较高。

自然大概率黄防和冯愔关系会不错,其实换个角度黄防和宗歆关系也应该不错。

其二,从冯愔的角度来说,他和宗歆尿不到一个壶,平时明争暗斗,拉帮结派的少不了,自然就要争取他人支持。

而黄防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可以这么讲,冯愔与黄防的关系好,看上去不错,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铁。

2.为什么会出现矛盾?
为什么出现矛盾,倒不如说为什么矛盾激化。

从比较抽象的角度来说,矛盾的产生激化,必定是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内因迅速发酵。

对于冯愔、宗歆、黄防而言就是冯愔杀宗歆,反攻邓禹一事。

这里出现的矛盾,集中在三个地方。

其一,从黄防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尽到职责,导致冯愔造反杀害同僚。

而黄防的失职是谁造成的?冯愔,心理上必定会把责任归咎到冯愔头上,心中有怨气关系怎么能好?

其二,从冯愔的角度来说,此时他的所作所为相当于是造反,那么之前邓禹、刘秀派来的人,不是他小山头的人,不值得信任。

且这次行为完全是他自己所做,难以获得其他人支持,因此对于这些人比如黄防,冯愔是极度不信任的。

其三,从整体关系来说,原来可能冯愔需要拉拢黄防,而黄防因为工作需要,对冯愔也需要安抚结交,现在宗歆一死,这种关系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可以这么说,局面的变化,让黄防和冯愔的关系直接逆转,甚至体现出极其激烈的矛盾。

3.为什么会反水?
其实问题到这里,已经很明了。

与其说是黄防反水,倒不如说反水抓冯愔是他必然选择,同样对于黄防而言有四个理由。

其一,从职责上来说,冯愔叛乱,他有责任,现在他尝试弥补残局,也说得过去。

其二,从身家立命来说,之前好好的少不了富贵,现在冯愔一造反,黄防必定受到牵连,那他想回到过去,就少不得要把冯愔给抓咯,可以理解为将功补过。

其三,从个人切割来说,他和冯愔的关系在别人眼中不错,为了防止将来被清算,他必须这个时候把冯愔给抓了,以切割关系证明自己与之前杀宗歆、反攻邓禹无关。

其四,之前提到为什么用黄防,那么现在同样也是黄防为什么抓冯愔的理由之一一,为黄防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后月余,防果执,将其众归罪。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冯愔被抓之后,刘秀居然赦免了他,这个其中到底发什么了什么,就不得而知。

【闲扯】
任何一段关系,一旦环境发生了改变,必定要面对新的挑战。

按照《矛盾论》中讲的,事物有内因、外因,而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一旦作为条件的外因成熟,内因就会发动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别看现在好的很或差的很,但内在逻辑还是包含一些或好、或坏的因子。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这些问题就要暴露爆发出来,而所展现在外面的关系也必将要重新定义。

其实看这段材料,并不是去讨论黄防或者冯愔怎么滴。

而是要认识到,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会说“缚冯者,必黄防也。”

其实就是他看到这种关系变化的必然以及基于人性推断黄防的所作所为。

或者简而言之地说,一段关系不可能一直好(一直不好也不是绝对,但一旦不好了基本上也难再好了),必定会出现很多挑战、变化。

作为个人的人,要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关系变化是必然要发生的,或者说关系变化必定是某些东西发生改变,亦或者说改变必然导致关系变化。

而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做,如何把关系拉回到原有位置,或者推动到你想要的地方。
#这就是中国风# #出道吧新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叔本華曾說:人性有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 這世上本就眾口難調,如果你太過在意別人的態度,不管能力有多強,都會因此變得迷茫,從而懷疑自己
  • 陈亚男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脸色很憔悴,谈自己遭受了非常残酷的网络暴力,提到劲彬和山东电商集团的时候,她哭了,喊话对方“你们知道内情吗?在陈亚男看来,自己和朱小伟之
  • #明月与星辰# 如果你恋爱了我想我会祝福你但是我也会嫉妒那个女生能得到这么优秀的你虽然总是开玩笑说我们是兄弟但是深夜的时候 我也会迸发出不甘心的情绪难道我们只能
  • 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白夜行》封面是两个小孩,初读不能体会封面意思,等读完了才发现这两个小孩或许就是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用生命在维护,最后
  • #马天宇用旅行重生# 心态好,人缘好,因为懂得宽容。#马天宇用旅行重生#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 本来打算618狠狠购买一些漂亮裙子和衣服下单的时候却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撑不起那些衣服这个夏天腿上被蚊子咬了好多好多包每次穿短的裤子裙子的时候都会有点难过以至于有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不吞必hui】 不仅要为成功而努力,更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
  •   [虽种种光,亦物非汝]:上面的日月宫当然有光,七金山也有光,但这一些光明体(就是明相),也都是外物之相,而不是你能见之性之相。此言,我现在就要引领你于你的[
  •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甚至连一
  • 所以技术分析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你就是看着市场是怎么走的,当它没有破掉本轮的起涨点的最低点,那么你就要认为这里是一个小的回调。然后他又进行了对于a点的一个突破,
  • ——孟夏一面墙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隐藏在黑暗之下的纹路无所遁形 其实没有光的时候走进也能看到 纹路只是大家都不去注意罢了 小朋友的世界千奇百怪 充满了可爱 于是想
  • 当时,父母也许也是工作劳累心情不好,但是怀着引领儿女的夙愿,即使休息日只有一天,也必然拖着疲惫的身子,挤公交跑长路,陪着孩子游玩上海的各大公园景点。但是到了中年
  • ②无边框的设计,去除多余部分,很轻很薄③磨砂手感,清爽舒适,防指纹,防手汗④微磨砂透色,还原原机的色彩型号很多,包含了各大品牌热门型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三
  • 这个94年出生的男孩,就这样,可以默默地爱4年,也可以勇敢地为爱奔波800公里……在厦门理工南门,罗维锦披上了“黄金圣衣”踩着七彩祥云装饰的滑板车,在同学的见证
  •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谁愿意解释为了什么,为今天欢笑唱首歌,任胸襟吸
  • #黄仁俊清纯钓系# #黄仁俊killing part制作家# 金手小画家把世界留白成纯洁的童话姆明居住的神秘森林里飞出一只百灵鸟️ & 黄仁俊 外网评价
  • ……后来,当我仍年轻,有着一头黑发,充满青春气息,刚刚步入人生的第一阶段时,于父母不赞成,并为此而悲伤流泪之中,我剃除须发,着袈裟,出家而过无家的生活。因此,在
  • 【量身定制の裸妝】CF底妝1️⃣步到位%的吸睛效果-涵曦香港實力團隊。香港代理 327.80.1歡迎成為我的代理※※※※※※零售自用,批發5件起批或代理產品一件
  • #风已经有夏天的味道了#「夏天的文案☪︎」ᴸⁱᵛᵉ ᵃ ᵍᵒᵒᵈ ˡⁱᶠᵉ ᵐᵉᵉᵗ ˢˡᵒʷˡʸ(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ᴵ ʰᵒᵖᵉ ʸᵒᵘ'ʳᵉ ʰᵉʳᵉ ᶠ
  • ”人,的确是这样:快乐的事情,也许很快就忘记;但痛苦的烦恼,则一直记在”人,的确是这样:快乐的事情,也许很快就忘记;但痛苦的烦恼,则一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