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真心有体,妄识无体【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序分 · 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L2如来安慰显发(分四)

M1标垂教深意 M2示常说妙心 

M3况真心有体 M4显妄识无体

今M1

【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阿难请佛开示未悟,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时候,也就又对这个小弟弟生出一种怜悯而爱护的心了。于是,当尔之时,佛就开示阿难和在会的一切大众。做什么呢?就想要他们都得到无生法忍这种境界。怎么叫“无生法忍”?前几天讲过“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在这个地方,把“无生法忍”再略略讲一讲。

“无生法忍”,就没有生,也没有法了。没有什么生?没有法生,也没有法灭。在这个时候,这个证得无生法忍的人,他觉得这“四圣六凡”——四圣的法界,这叫三界之外的法界;六凡的法界,就是三界之内的法界。他看这个十法界没有最少的那个法生,也没有最少的那个法灭——没有生灭了。可是在每一个法的本体上,当体如如,它这个法的本体都是如如不动。

因为如如不动,所以它就没有生灭。那么他得到这种的境界,他忍可于心。本来要是不懂的,一听这个世间没有生灭了,一切万法什么的都没有了;心里就生出一种恐慌,就不能忍了。但是他忍可于心:“啊,就是这么回事了,没有什么地方出奇的。”他这时候证得相应的道。得到好像要证果而没有证果这个时候,这叫“相应”。相应这个时候,只可以怀之于心,心里自己知道。可是知道是知道,不能对任何人讲这个道理,讲也讲不来,说也说不出;这个时候,就叫“无生法忍”。

你能看山河大地、森罗万象,什么都是自性里边的事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切一切的,你证得:“啊,都是不生不灭法!”在你看见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的都是一个实相,这就叫“无生法忍”。可是这个时候,你还没有正式证得,心里要忍受的。现在佛欲令所有的大众,都得到无生法忍这种境界。

M2示常说妙心

【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佛欲令一切众生得入无生法忍,于是坐在师子座上,用手摩阿难的顶,对阿难就说了。“师子座”,并不是说佛骑着狮子,或坐着一头狮子,或者雕刻一个狮子来坐;是因为佛说法好像狮子吼,所以佛坐那儿,也就说是师子座。摩顶,就抚摩他的头;在佛教里头,表示一种最慈爱的摄受力量!

如来常说:如来我昔日常常地说。说什么呢?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所有的一切法,就是由我们心里头所现出来的。“诸法”,是所有的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法。“所生”,从这儿生出来种种的法。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所有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因因果果,和微尘那么多的世界,都是因为我们这个心而成就的。所以在中国宗门所讲的机锋转语,古来的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若认识自己的心了,这个大地连一寸这么多的土都没有了。你说有什么?到什么地方去了?可惜我们人就都没有认识心,所以大地才这么多的土。

M3况真心有体

【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佛叫了一声,说阿难哪!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假设这一切的世界,所有一切一切,都包括在内了。“其中”,就是在山河大地、森罗万象这个世界里头,乃至那最小的草、叶、细线、丝结。“缕”,是细丝;“结”,是丝结成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你追究、找它那个根元,统统都有它各自的体性。“诘”,就是问。

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就算这个虚空,也还有个“虚空”的名字,还有个虚空的相貌呢!所以一切一切的,都有形体。况且这种清净而妙净、妙明这种的心——这一切性的心,它怎么会没有体呢?它一定也有体的。

M4显妄识无体

【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吝”,就是吝惜、不舍。假如你一定固执你那个见解、你那个成见、你那个主观,说是“分别觉知”这个观察力,它所能明白的这个性,就是你的心。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你这个心,就应该离开一切的色、香、味、触,以及声和法等种种的尘,另外还有一个心存在。“色”,就是有形有色的。“香”,就是香、臭。“味”,就是味道。“触”,就是接触、触觉。这单单说“色、香、味、触”,没有说“声”、“法”;“诸尘”,也就包括“声”和“法”在里头。

“别有全性”,你要是一定说这个是心的话,它就应该和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关系,另外再有一个心和这色、香、味、触都不发生关系了。所以如果你说你“分别的这个心”,是你的心的话;那你这个心就应该离开色、香、味、触一切六尘的境界,另外“别有全性”,还有一个心存在。

因为佛所显露的这个真心,都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显出来这见性是不动不摇的,这才是一个真心。要是阿难所说的“分别觉观那个心”,就和六根没有关系了。所以佛说,若离开一切色、香、味、触这诸尘事业,离开这一切的境界,应该另外再有一个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本来不是这样;不过佛这样来开示阿难,这样对他讲。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可是你现在不是这样!好像你现在在这儿听我讲法,你现在就因为这个声尘,而生出一种分别心;你并不是离开这个声尘,而另外有一个心。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纵然你能暂时息灭了见、闻、觉、知,你又能内里守住这种“幽闲”;实际上呢,这还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这还在法尘里头。

“内守幽闲”,你把见、闻、觉、知都灭去了,又能内里守住这种“幽闲”;你也没有见,也没有闻,也没有觉,也没有知了,这是“空”的境界这一种功夫了。“幽”,就是很清幽的。“闲”,什么事情也没有,好像什么事情也都不做了,很空空洞洞的。外道以为这种就是最高的境界了,坐在这个地方,他觉得无人、无我,什么都空了,连自己这个身体都没有了,他以为这是功夫,这叫“内守幽闲”。实际上,这还是前尘分别影事。

“内守幽闲”,这在功夫上来讲,这就是稍微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轻安,就是很少的这种安定。但是外道以为这个就到了极点了,就牢牢地守着,不叫这个功夫失去了。这是外道修这种“内守幽闲”的功夫。他觉得这种的境界是不错;实际上,“犹为法尘”,这还是第六意识的作用。

在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他灭了、没有了——眼睛,这个见也不向外跑了;闻,也不向外闻了;嗅,也不随什么味的境界转了;身,也不随触觉所转了;可是在意里边,内守幽闲。这“内守幽闲”,就是说第六意识;这第六意识有“独头意识”,它还在里边守着。这独头意识,好像我们一般人谁都会做梦,这个做梦的境界,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这叫“第六独头意识”。在见、闻、觉、知都能灭尽了,这也还是在第六意识上用功夫呢!这外道的功夫,你觉得是很不错了;但是在佛教里来讲,这连一步也还没有走。这叫“内守幽闲”。

“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在法尘里头,不过它很微细微细的,你觉察不到。这就叫在意里边很微细的这种分别影事,还是隐隐藏藏,是一种不真的境界。你不要在这个地方就得少为足,说:“哦,这就是坐禅坐出功夫来了!”这还要往前去进步,不要停止在这个地方;停止在这个地方,容易落到顽空上;落到顽空上,就对坐禅没有益处的。顽空,就是没有了,他这个见、闻、觉、知都灭了,什么都没有了。

《读书会》
八卦大演论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为分太极者两仪也,分四象者八卦也,成八卦者十六将也,司八卦者十二月也,分十六将者三十二候也,分十二月者二十四气也,分三十二候者六十四卦也,司二十四气者三十六旬也。进退于三百六十六日,屈伸于三百八十四爻。往来飞伏之理尽矣。孤虚消息之端极矣。三才之道,不可不及也;五行之义,不能复过也。翕之以幽明,张之以寒暑,会之以生死,申之以去就。祸福生焉,吉凶著焉;成败行焉,逆顺兴焉。贤者识其大者、远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近者。奉之者则顺,背之者则愆,圆立者称圣,偏据者号贤。
尝试论之曰:三才者,易之门户也;八卦者,易之径路也。引而伸之,终于六十四卦,天下之能事毕矣。陈而别之,极于三百八十四爻,天下之微理罄矣。夫阴阳之道,一向一背;天地之道,一升一降。故明暗相随,寒暑相因,刚柔相形,高下相倾,动静相乘,出入相藉。泯之者神也,形之者道也。可以一理征也,可以一端验也。
故天尊则地卑矣,水湿则火燥矣,山盈则泽虚矣,雷动则风适矣。是以天下有风,可以后矣;则地中有雷,可以复矣。天下有山,可以遁矣;则地上于泽,可以临矣。天地不交,可以否矣;则天地既交,可以泰矣。风行地上,可以观矣;则雷行天上,可以大壮矣。山附地上,可以剥矣;则火附天上,可以大有矣。风行水上,可谓涣矣;则水在地上,可以比矣。雷出地奋,可以豫矣;则风行天上,可以小畜矣。雷之与水,可作解矣;则风之与火,可以家人矣。雷在风上,可以恒矣;则风在雷上,可以益矣。风在地下,可以升矣;则雷在天下,可以无妄矣。风在水下,可以井矣;则雷在火下,可以噬嗑矣。风在泽下,可谓大过矣;则雷在山下,可为颐矣。雷在泽下,可以随矣;则风在山下,可为蛊矣。泽上有水,可为节矣;则山上有火,可为旅矣。雷在水下,可为屯矣;则风在火下,可为鼎矣。水在火上,可为既济矣;则火在水上,可为未济矣。泽中有火,可以革矣;则山下有水,可为蒙矣。火在地下,可以明夷矣;则水在天下,可为讼矣。地下有水,可为师矣;则山下有火,可为贲矣。泽上于天,可为矣;则泽下有水,可为困矣。山下有天,可以为大畜矣;则泽下有地,可以为萃矣。山在泽上,可为损矣;则泽在山上,可为咸矣。泽上有火,可为暌矣;则山上有水,可为蹇矣。上天下泽,可为履矣;则地下有山,可为谦矣。泽上有风,可为中孚矣;则山上有雷,可为小过矣。山上有风,可为渐矣;则泽上有雷,可以归妹矣。此天地以对成之义,阴阳反合之理。故卦相次,则反爻以成义,易之八卦是也。
八八相生,则错卦以与理,因而重之是也。故圣人之道,可纵焉,可横焉,可合焉,可离焉。逆而陈之,未縢逆焉;顺而别之,未尝顺焉。三画以变,虽天地之数,可无韬也。九六相推,虽万二千五百之浩荡,不能逾于三百八十四。三百八十四之纠纷,不能逾于六十四。重之以六十四,不能过于八卦。张之于八卦,不能过四象。纪之两仪,两仪之理达,而太极得矣。故古往今来,寒进暑退,死生乱动,是非滕结,未尝非两仪也。而未尝离太极也。故曰有寒有暑,则两仪不废也;无思无为,则太极未尝远也。见之则两仪,忘之则太极。夫然,故不舍二求一,未尝离动以求静,未尝离动以达静也。有可有不可,非圣人之谓也;无可无不可,是夫子之心也。
然天下之理,不可穷也;天下之性,不可尽也。有穷尽之地者,其唯圣心乎?有穷尽之路者,其唯圣言乎?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是以贞一德之极,权六爻之变,振三才之柄,寻万方之动,又何往而不通乎?又何疑而不释乎?故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者义之本也,非圣人孰能正之哉?若抑末执本,研精覃思,非圣人之书,则不读也;非圣人之言,则不取也。庶几乎神明之德可通乎?万物之情可类乎?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君子可不务乎哉? https://t.cn/R2WxlG9

道教课诵诸神释疑
举凡宗教,都有诵经的规仪,各宗教无不如此,经文虽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课诵”。课诵的“课”字,按《说文解字》释为:“课,试也”。朱子曰:“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朱子全书.学六》),是讲功课的进程,也就是说,“课”就是功课,分课以致用。“诵”是朗读的意思。
宗教为什么都要实行课诵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理论、意境灌输到信徒的脑海之中,使其开悟,最终通达经文的奥义。

道教的早晚功课,经文与其他宗教有一种明显的不同。道教经书在每一段落之后,往往穿插着很多“神名”。如“常清常静天尊”、“神威如在天尊”、“道经师宝天尊”等等。在诵读天尊名讳时,很自然地便要恭身朝拜。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在道教科书中有许多尊神名讳是随声显应的,并非象三清、四御、三官、五老那样,是定型的尊神。如《关圣宝诰》,在“志心朝礼”之后,列有24位大帝或天尊,名讳随声而起。如“中检图箓大帝”、“赤心卫国大帝”、“乾坤正气天尊”、“扶持社稷天尊”等等,有许多的信士弟子对此大惑不解,只好跟着糊里糊涂地朗诵朝拜。
那么,对这些数也数不清的、随声显应的“真君”、“大帝”又该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神”本观念的产物,所以“神”无处不在
万物有神,神形相依,是道教在对人类认识论方面的一大贡献,她精辟地解开了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这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诸多困惑。
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从混沌状态向原始文明的过渡逐步演变而来的。我国从远古的三皇五帝时就已经有了神的崇拜。在《左传》中记载:“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说明在尧舜时就已经开始祀神了。
那么, “神”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万物皆有神?

神是人塑造的,如果地球上没有“人”或没有人类的文明,这个世界上大概就不会有“神”。那么,人为什么要塑造众多的“神”?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颇为不易。首先,人是从原始动物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原始阶段,“记忆”是人类的最初意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记忆中的现象又可以跨越时空,长存于人的脑海之中。当各种自然现象对人们本身产生“刺激”时(如对灾害的恐惧,对收成的喜悦等),便会产生“梦境”。梦是一种奇异的现象,是对“记忆”的重新组合,这就使人们逐渐地感到,在自然界,乃至于人的本身,有一种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离开本体而“游离”。随着人类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这种“游离”之物便成了“神”的观念的雏形。
当神灵观念产生之后,人们便给“神”塑造了种种有形的“形象”,比如祖先的形象、圣人、英雄的形象,而对那些无法塑造形象的,比如“天”、“地”、“山”、“海”等等,人们便将它们拟人化,以人的形象来加以崇拜,比如玉皇大帝、紫微大帝、东岳大帝、海神爷等等。由此可知,拟人化只是对“神”的表意,本非真正的“神”。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呢?笔者认为,山的本身是“形”而不是“神”,但山的气势给人的感应才是神;海的本身也不是神,但海的壮观广阔才是神;雷的本身不是神,雷的威力才是神。推而及人,人的身体不是神,而人的一种气质,精神,留给别人的“记忆”才是神。总而言之,一切能够引起人的回忆,感应,震撼的、无形的力量就是“神”。道经中说:“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便一切也。”(《天师请问经》)以此来理解道经中随声显应的神名便可解惑了。

二、神在我心,心诚则有神
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有一句名言:“我心即宇宙,宇宙在我心”。这个“心”指的是什么:就是依附于人又能超越于人的“神”,它能与天地鬼神沟通,能悟彻过去、现在、未来。

人到底有没有“先知先觉”,这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哲学命题。从老子对“道”的认知来看,他并未提出“先知先觉”,而是“恍兮惚兮”(《道德经》)21章)“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道德经》四章),说明他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索才明白“道”的存在的。然而,老子毕竟是圣人,惟有他才能从浩瀚宇宙、万端变化中发现“道”的存在,并认识到“道”是“万物之舟”,“众妙之门”(一章)。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心”的感悟。

圣人对神的感悟,自然比一般人要高明得多,透彻得多。但一般的人,只要心中有神,真诚信仰,不断追求,也能得到“神”的荫佑。这里所说的荫佑,并不是平常 所谓理解的“神灵附体”,而是使人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神奇效应或超常智慧。

心诚则神往,古今中外不泛事例。达摩祖师面壁三年而成佛;陈传老祖“抱道山中,洗心物外”从而成为易学和丹道的真仙,都说明心诚则通神的道理。

三、课诵是“形”,悟道才是真
按照道家道教关于形神相依的理论,一切的“神”(这里指无形的力量)都必须依附于“形”,即有形的物象。比如人的灵魂、思想,必然依附于身体,才能组成活的整体,而人类的所有活动,也必然会依附一定的形式。
“课诵”规仪,是宗教活动的形式之一。而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课诵内容的实质要求,是使全体道众能够悟道明理。有一句话叫“道士念经有口无心”,又说:“做一天和尚(道士)撞一天钟。”话虽有些“刻薄”,倒也一针见血。作为一个道士,如果只注重课诵的形式,随心唱和,心不在焉,对经文的内容、涵义不仔细领会。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即以早晚功课经之《太清宝诰》为例,全文是:
“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亿万重之梵炁。化行古今,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願、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真。”

这段经文,从“志心皈命礼”开始便提出了要求严肃、虔诚的告诫,然后称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的胸怀和功绩。故而成为帝王之师,无疑更是万民之师。接下来讲《道德经》的微言奥旨。语言精练,层次分明。“九五数”与易经之数暗合。最后口诵太上老君宝号,恭身朝拜,表示已拜读了经文。如果课诵者不能专心致志、心领神会,则既不能明白经文的意思,更不能教化别人,而“课诵”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总之,课诵诸神,神在心中,惟诚惟信,必有所成,愿与诸位同道共勉。
(文/龙虎山正一观 杨水金)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季一退,人最初的,所有经历的,阶为基本的糊口,人追逐什么,就会起什么,人的样子,你对应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自己。世界本无色,我们感知道的,看到的一切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的、艺术天分、然后还梦到跟zang小童她们出去旅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我拎了皮箱、还是空的、然后我们住A酒店、在B酒店遇到了小哥?
  • 一家店铺能不能赚钱,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流量的大小,如果人流量太小,你是很难赚到钱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药店很少有倒闭的,尽管有的地方已经达到了百步一
  • 而且,不仅有璃羽的各位登场,还有华农其他社团小伙伴的精彩表演哦!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歌声,感染了在场的各位。
  • [围观][围观]年度最阳光城市今年的“日光城”之争,昆明凭借着日均8.8小时的日照时长夺得了第一名。2021年度最桑拿城市的第一名,同样是江西赣州,桑拿天日数高
  • 秋冬天气转凉了,姐妹们注意保暖别感冒啦~ 最近每天出门都会买一杯瑞̚幸̚的热咖啡 暖呼呼的超级幸福hhh [打call][打call]  这几款是我喝下来比较
  • “我所有的姿态,都是与生俱来”不轻易为他人而改变自己,我以自己原本的姿态去面对世界,世界会以最真诚的祝福回馈我#歌手鹿晗#关于我想你,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像满天
  • #一诺的二十岁拼图# hello一诺,今天呢是你20岁的生日!!也很庆幸这是我陪你过的第三个生日,也是我喜欢你的第731天,从2019年的秋季赛到现在我依旧很喜
  • 通常情况下,酒精度数超过10度的酒品可以不标注保质期,因为这种酒精度数环境下,大部分的细菌都无法存活,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严重怀疑这家店铺卖的都是假酒。
  • 24、朋友熟了之后就变的越来越不尊重你,抱有一个观念就是(大家都是朋友嘛),这种人迟早会亲手毁了这段友谊。19、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有一段友谊,你想尽量的去
  • 《流俗地》应该是第一次看外国作家的华语作品还去查了一下流俗地是什么意思,结果就是没有别的意思,字面理解,平凡普通的地方书的内容亦然,几个小时就可以跟着盲女银霞走
  • 应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再说子平真诠,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大师-沈孝瞻自己对命理的解读早就超过了(渊海子平)并有诸多创新包括张神峰-的用神论可以这么说,命理界的这些先
  • 我在生活里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时间会帮你沉淀过滤掉一个又一个虚伪敷衍的人,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个对你最真的人。
  • #纸雕[超话]#关于约稿板块的开放说明——◇〖甲方〗即有约稿需求的一方,发布约稿帖子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请在帖子正文清楚地表达你的需求『需要约什么类型的纸雕,
  • #全慧珍[超话]# 致我最帥又美的全慧珍今年是我陪妳過的第三個生日啦[求饒]我沒有想說的話就是希望妳多多出來 身體健康就好了[抱一抱]我愛妳 生日快樂~沒想
  • 她解释说:“寻求孤独、冒险越过‘安全’地方的女性以及这样做所需的预防措施,是我绘画中意象背后的一些情感。相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社交网络,当一切都是关于你自己的时候
  • 」尊者说:「这也是恶行,应舍弃!」尊者说:「这也是恶行,应舍弃!
  • 养儿防老,骗局……原来这些女明星都曾经嫁给过外国人,有的已经离婚,有的过的很好。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
  • 《我管你》井胧C位 甘望星 吴宇恒 伯远 邵明明《你就不要想起我》米卡 张星特 尹浩宇 高卿尘 俞更寅《|emon》叶皓然C位 魏子越 何圳煜 一之濑飞鸟 诺言
  • ⚠️招新要求:1⃣队内Felix唯粉2⃣️️订阅Felix泡泡超过200天3⃣有充裕的在线时长4⃣️能够担任审核管理一职6个月以上⚠️有能力有意愿应聘的舒馥蕾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