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运河畔的乡村振兴之问 小高庄村这样回答】
在中国万千乡村的发展史中,河流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取水灌溉,还是饮用炊事,皆有赖于河流之便。在天津市静海区南运河畔,一个村子的振兴,一方人民的富足,正围绕运河徐徐铺开。

  小高庄村位于南运河沿岸、静海镇南端,距镇政府约3公里,村庄沿南运河呈东西向矩形分布。全村目前共有村民215户524人,从人口规模上看并不算大,但在为村民谋幸福、办实事上,这个小村正踏实迈进。特别是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上,小高庄村近年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运河畔的脆枣种植

  南运河给小高庄村带来了优越的耕作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全力投入到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之中,随着南运河屡次疏浚和农田水利的建设,静海镇的农业耕作条件稳步提高,小高庄村也大受裨益。

  有了适种的土地,还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对于耕地1330亩的小高庄村来说,如何精心挑选合适的作物,提高亩产效益,是主要靠农业吃饭的村民们最要紧的事。小高庄村的致富之路,也由此展开。

  在全村耕地中,大田作物占420亩,果木类经济作物占910亩。其中,以脆枣种植最为远近闻名。“‘小高庄脆枣’作为注册品牌,以品质上乘、入市时间早为特点,受到各地市场的青睐。目前我们村年脆枣产量200多万斤,鲜枣收入200万元左右。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逐年提升。”小高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林介绍道。

丰收时节,小高庄村村民收获脆枣

  虽然如今的“小高庄脆枣”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这条致富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小高庄村村民刘振志今年63岁,现担任小高庄村村委会会计。他在小高庄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见证了村里脆枣产业的发展。

  刘振志回忆道,小高庄村的枣树种植早有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天津不少农村都在开拓除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临近南运河的小高庄村也不例外。

  在选择发展枣树种植之初,小高庄村的村民们经历了一番波折,“那时,一年给枣树浇几次水,剪几遍枝,枣树之间株距多少最合理,这些大伙儿完全不清楚。就连给枣树做嫁接,我们也不懂,还是隔壁村的乡亲教会我们的。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刘振志回忆道。

  除了种植技术不成熟,脆枣的运输、销售也是村民们要面对的新课题。“最初,全村枣树可能也就占250亩地左右,谈不上什么专业的物流、市场,更谈不上什么产业,就是村民自己采摘下来运到集市上卖。”刘振志介绍着小高庄村种枣树的历程,“就这样到了上世纪90年代,脆枣的市场价格逐渐上来,尤其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五六年里效益最好,按一亩地55株枣树算,一棵树收成约300斤,一斤平均1.5元,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四千多元收入。于是,村里种枣的人也多了起来,全村百来户村民都开始种枣树,一时间形成了‘百里万亩果园’的盛况。”

  很快,小高庄村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2010年,“高庄脆枣”商标正式注册,不仅让小高庄村的脆枣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还推动脆枣向优质冬枣转型。

  2015年以来,在驻村帮扶组的支持下,小高庄村枣树种植迎来更加科学的管理。尤其是2016年9月之后,小高庄的枣树种植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小高庄村的脆枣

  “在帮扶组的支持下,结合多年枣树种植传统,我们研究制定了一村一策的经济发展方案,成立枣树种植协会,开始试种一代冬枣,建成百亩冬枣示范区,同时引进了二代冬枣等优质品种。这些举措,都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益。”闫林说道。

  刘振志家里种植着两亩半面积的枣树,谈及近年来村里枣树种植的发展,他很是欣慰,“这几年,驻村帮扶组帮助我们建立起合理密植的手段,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村民们还学会用套种方式让种植更加集约,在枣树株行间播种的红小豆、绿豆、江豆等作物,同样收成可观,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小高庄村附近的批发市场会定期派车到村里收购脆枣。做出品牌效应后,村民不再需要像几十年前一样,自己将脆枣运到外面贩卖。“现在我们村产出的枣可说是供不应求,往往果子还没收获,就有客商来预订。眼看着村里的枣树种了这么多年,如今真的是打响了招牌,做出了名声。”71岁的村民胡如军感慨道。

  小村旧貌换新颜 臭水坑变荷塘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2019年,小高庄村成功入选天津市第一轮人居环境示范村。

  金秋十月正是粮食陆续收获的时节,如果此时行走在小高庄村里的硬质路面上,随处可见村民在晾晒玉米。金黄的玉米粒铺满了不少屋前的道路,然而,仅仅在不到十年前,这样的景象并非日日能见。

小高庄村内丰收的玉米

  “以前,村里的路还都是泥土道,一下雨,路上积满泥,根本晾晒不了粮食,远没现在方便。至于出行就更艰难了,雨天时人刚一出门,就是两脚泥,甚至连去镇上这短短几公里路,都走得很漫长。”72岁的村民胡如刚介绍道。

金秋时节,村民在晾晒粮食

  胡如刚的回忆,代表了村民对村里过去居住环境的印象。除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村里的垃圾处理也曾是大问题。过去,村里的生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经常挤占了民房前后和村中道路,导致蚊子苍蝇乱飞,街上臭水横流。有村民回忆道,那时,一家人吃饭时都不敢开窗户,一开窗户就会飞进一群苍蝇。

  人居环境的改善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十年间,小高庄村发生了大变样。2013年8月,静海区、镇两级政府以天津市能源集团驻村帮扶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对小高庄村的环境进行整治。

小高庄村的篮球场

  几年间,村里拆除破旧路面3500平方米,铺就水泥路面6790平方米,全村3条东西向街道、5条南北向街道再也不会让村民“雨天两脚泥”了。此外,村里陆续建设了5个旱厕,2015年又改造成水厕。2013年,村里实行雨污分离,一户一表,洁净用水有了稳定保障。

  2015年后,村内卫生由村保洁队每天负责垃圾清扫、道路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短时间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刘振志目前是村保洁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这个由5个本村村民组成的村保洁队每天都会为村里做清洁。村保洁队分工明确,有人轮流清扫路面,有人专门打扫村里的公厕,有人专门负责垃圾转运,“我们在村里活了大半辈子,这几年眼看着村子在我们的清理下越来越干净起来。既能拿到一些报酬,又能为改善村子面貌做出贡献,我们感到很充实。”

小高庄村村民刘振志

  人居环境改善后,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开始得到满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让本村村民竖起大拇指,也让邻村村民交口称赞。如今,这里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一提起小高庄村,附近村民就对这里脏乱环境皱眉的地方了。

  矗立在小高庄村村委会前的健身小广场和篮球场,正是村里人居环境提升后,生活质量也随之攀升的最好写照。刘振志介绍道,每当天气和暖时,这里几乎每晚都有村民来扭秧歌、健身,那片安装有灯光的篮球场,更是在晚间吸引了本村乃至邻村很多年轻人前来运动,有时,年轻人的运动声一直传到很晚。

小高庄村村委会

  小高庄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旁边,如今是一片荷花塘,但在以前,这里还是个臭水坑,堆满垃圾,还散发出臭味。几年过去,不仅垃圾踪影全无,塘内的荷花盛开时还散发出阵阵芳香。臭水坑变荷花塘的故事,是小高庄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也是小高庄村近年来“文明村镇”“美丽村庄”等荣誉的注脚。

小高庄村村内的荷花塘

  环境越来越美,村民收入逐渐增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如何为乡村振兴“破题”,小高庄村正给出自己的答案。

#千问千寻大运河# 【运河畔的乡村振兴之问 小高庄村这样回答】

  在中国万千乡村的发展史中,河流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取水灌溉,还是饮用炊事,皆有赖于河流之便。在天津市静海区南运河畔,一个村子的振兴,一方人民的富足,正围绕运河徐徐铺开。

  小高庄村位于南运河沿岸、静海镇南端,距镇政府约3公里,村庄沿南运河呈东西向矩形分布。全村目前共有村民215户524人,从人口规模上看并不算大,但在为村民谋幸福、办实事上,这个小村正踏实迈进。特别是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上,小高庄村近年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南运河给小高庄村带来了优越的耕作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全力投入到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之中,随着南运河屡次疏浚和农田水利的建设,静海镇的农业耕作条件稳步提高,小高庄村也大受裨益。

  有了适种的土地,还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对于耕地1330亩的小高庄村来说,如何精心挑选合适的作物,提高亩产效益,是主要靠农业吃饭的村民们最要紧的事。小高庄村的致富之路,也由此展开。

  在全村耕地中,大田作物占420亩,果木类经济作物占910亩。其中,以脆枣种植最为远近闻名。“‘小高庄脆枣’作为注册品牌,以品质上乘、入市时间早为特点,受到各地市场的青睐。目前我们村年脆枣产量200多万斤,鲜枣收入200万元左右。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逐年提升。”小高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林介绍道。

  虽然如今的“小高庄脆枣”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这条致富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小高庄村村民刘振志今年63岁,现担任小高庄村村委会会计。他在小高庄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见证了村里脆枣产业的发展。

  刘振志回忆道,小高庄村的枣树种植早有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彼时改革开放不久,天津不少农村都在开拓除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临近南运河的小高庄村也不例外。

  在选择发展枣树种植之初,小高庄村的村民们经历了一番波折,“那时,一年给枣树浇几次水,剪几遍枝,枣树之间株距多少最合理,这些大伙儿完全不清楚。就连给枣树做嫁接,我们也不懂,还是隔壁村的乡亲教会我们的。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刘振志回忆道。

  除了种植技术不成熟,脆枣的运输、销售也是村民们要面对的新课题。“最初,全村枣树可能也就占250亩地左右,谈不上什么专业的物流、市场,更谈不上什么产业,就是村民自己采摘下来运到集市上卖。”刘振志介绍着小高庄村种枣树的历程,“就这样到了上世纪90年代,脆枣的市场价格逐渐上来,尤其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五六年里效益最好,按一亩地55株枣树算,一棵树收成约300斤,一斤平均1.5元,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四千多元收入。于是,村里种枣的人也多了起来,全村百来户村民都开始种枣树,一时间形成了‘百里万亩果园’的盛况。”

  很快,小高庄村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2010年,“高庄脆枣”商标正式注册,不仅让小高庄村的脆枣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还推动脆枣向优质冬枣转型。

  2015年以来,在驻村帮扶组的支持下,小高庄村枣树种植迎来更加科学的管理。尤其是2016年9月之后,小高庄的枣树种植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在帮扶组的支持下,结合多年枣树种植传统,我们研究制定了一村一策的经济发展方案,成立枣树种植协会,开始试种一代冬枣,建成百亩冬枣示范区,同时引进了二代冬枣等优质品种。这些举措,都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益。”闫林说道。

  刘振志家里种植着两亩半面积的枣树,谈及近年来村里枣树种植的发展,他很是欣慰,“这几年,驻村帮扶组帮助我们建立起合理密植的手段,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村民们还学会用套种方式让种植更加集约,在枣树株行间播种的红小豆、绿豆、江豆等作物,同样收成可观,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如今,小高庄村附近的批发市场会定期派车到村里收购脆枣。做出品牌效应后,村民不再需要像几十年前一样,自己将脆枣运到外面贩卖。“现在我们村产出的枣可说是供不应求,往往果子还没收获,就有客商来预订。眼看着村里的枣树种了这么多年,如今真的是打响了招牌,做出了名声。”71岁的村民胡如军感慨道。

  小村旧貌换新颜 臭水坑变荷塘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设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2019年,小高庄村成功入选天津市第一轮人居环境示范村。

  金秋十月正是粮食陆续收获的时节,如果此时行走在小高庄村里的硬质路面上,随处可见村民在晾晒玉米。金黄的玉米粒铺满了不少屋前的道路,然而,仅仅在不到十年前,这样的景象并非日日能见。

  “以前,村里的路还都是泥土道,一下雨,路上积满泥,根本晾晒不了粮食,远没现在方便。至于出行就更艰难了,雨天时人刚一出门,就是两脚泥,甚至连去镇上这短短几公里路,都走得很漫长。”72岁的村民胡如刚介绍道。

  胡如刚的回忆,代表了村民对村里过去居住环境的印象。除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村里的垃圾处理也曾是大问题。过去,村里的生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经常挤占了民房前后和村中道路,导致蚊子苍蝇乱飞,街上臭水横流。有村民回忆道,那时,一家人吃饭时都不敢开窗户,一开窗户就会飞进一群苍蝇。

  人居环境的改善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十年间,小高庄村发生了大变样。2013年8月,静海区、镇两级政府以天津市能源集团驻村帮扶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对小高庄村的环境进行整治。

  几年间,村里拆除破旧路面3500平方米,铺就水泥路面6790平方米,全村3条东西向街道、5条南北向街道再也不会让村民“雨天两脚泥”了。此外,村里陆续建设了5个旱厕,2015年又改造成水厕。2013年,村里实行雨污分离,一户一表,洁净用水有了稳定保障。

  2015年后,村内卫生由村保洁队每天负责垃圾清扫、道路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短时间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刘振志目前是村保洁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这个由5个本村村民组成的村保洁队每天都会为村里做清洁。村保洁队分工明确,有人轮流清扫路面,有人专门打扫村里的公厕,有人专门负责垃圾转运,“我们在村里活了大半辈子,这几年眼看着村子在我们的清理下越来越干净起来。既能拿到一些报酬,又能为改善村子面貌做出贡献,我们感到很充实。”

  人居环境改善后,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开始得到满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让本村村民竖起大拇指,也让邻村村民交口称赞。如今,这里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一提起小高庄村,附近村民就对这里脏乱环境皱眉的地方了。

  矗立在小高庄村村委会前的健身小广场和篮球场,正是村里人居环境提升后,生活质量也随之攀升的最好写照。刘振志介绍道,每当天气和暖时,这里几乎每晚都有村民来扭秧歌、健身,那片安装有灯光的篮球场,更是在晚间吸引了本村乃至邻村很多年轻人前来运动,有时,年轻人的运动声一直传到很晚。

  小高庄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旁边,如今是一片荷花塘,但在以前,这里还是个臭水坑,堆满垃圾,还散发出臭味。几年过去,不仅垃圾踪影全无,塘内的荷花盛开时还散发出阵阵芳香。臭水坑变荷花塘的故事,是小高庄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也是小高庄村近年来“文明村镇”“美丽村庄”等荣誉的注脚。

  环境越来越美,村民收入逐渐增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如何为乡村振兴“破题”,小高庄村正给出自己的答案。

#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 【党建引领创文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开封市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古时候,这里是开封城的外城墙。”每天早上都会到家门口的北宋·东京外城遗址公园一期散步的刘洋说,该处遗址经过改造,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又留存了历史,一出门就能接触大自然,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

城市有机更新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创文中“不好办的好事”。开封市坚持党建引领,以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为抓手,把这件民生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党建引领

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创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封市健全“党建引领+”纵向、横向、项目、考核4个体系,理清“民生症结”,踏石留印解难题、抓铁有痕除桎梏,持之以恒把民生实事做到实处。

纵向体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党建、规划、工程(含管线改造)、拆违等7个工作专班,29个市直部门、13个市属事业单位、12家企业参与。同时,各县区也成立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亲自谋划、带头推进,县(区)直部门、街道、社区等439个基层单位、2200余人参与。过程中,党员“双报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亮身份”广泛参与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横向体系。“四支队伍”(红色业委会、红色公益物业、红色管家以及社区红色物业)把好事做实。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四支队伍”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五有五进五起来”,把实事做到细枝末节。“五有”即有党组织、有业委会、有楼栋长、有物业服务、有浓厚氛围;“五进”即安防技防进小区、居家养老进小区、文体设施进小区、垃圾分类进小区、智能充电进小区;“五起来”即基础设施强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便民服务优起来、和美小区建起来。实行交办单办理制度,压实工作责任。

项目体系。改造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如,各县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一线项目部建立项目党支部200余个。探索推进“一有八中心”模式,加强“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破解群众急需难题。不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贯穿始终,强化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创新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见实见效。

考核体系。严格奖惩,确保责任落地。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表彰、立功嘉奖,对工作进度慢的县区进行提醒约谈,同时,开封市还研究制订《关于对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报表扬奖励的实施方案》。每周定期对各县区、各专班工作特色进行总结;按照党建“软件”和项目“硬件”,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奖惩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县区、各单位创先进、争优秀的动力。

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新生活托起大民生

“从之前修建健身广场、整修路面、疏通排水,再到今年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从里到外的翻新一遍,社区一天一个样,越住越新,生活越过越甜蜜!”从西苑社区建成就住进来的居民王一水说起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满脸幸福。

用心做好老旧小区这件和民生休戚相关的实事,把群众利益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把改造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统筹起来,把改善居住条件与提高城市品质结合起来,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改造老旧小区264个,完成拆违面积52.2万平方米,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规范化社区160个,成立党组织146个、红色物业54个、群众自治组织112个,织出幸福花。

党建贯穿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党员干部是改出一片片幸福地的先锋军。梁苑社区党支部将社区党支部154名党员按楼栋片区,划分为6个党小组。社区党员志愿者也广泛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当中,在拆除违建工作中参与到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中,取得群众的大认同,是改造高质量推进的关键。鼓楼区、顺河回族区在拆除违建过程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居民家中宣讲政策、畅谈改造前景,听取并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群众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从误解到理解,对拆违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

有居民表示:“老旧小区违建多,拆除后又立即进行公共管网改造。现在空间宽敞了,水、气、热也用得更放心了,老小区住出了新感觉!”事无巨细地为群众着想,老旧小区改造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老旧小区改造与“一中心四平台”相结合,做到群众有问题,立刻有行动。鼓楼区依托“一中心四平台”网格治理体系,着力优化西苑社区网格架构。顺河回族区通过“一中心四平台”对网格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群众意见建议等进行及时反馈、分析研判,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治理得再好,如果不长效,问题还是会反弹。如何解决问题反复?成立红色业主自治组织或引进红色物业公司。

无物业,开放式。以前的西苑社区混乱难管理。为彻底改善环境,顺畅社区大动脉,保证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治久安,社区党委一家一户统计,征求民意,成立业委会,选聘红色物业,实现封闭式、精细化管理。

统一规划停车位、安装门禁系统……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喜从心底来。

“住进来十几年了,以前糟糕的环境变好了,垃圾一早就清运了,虽然是老小区,但是比好多新小区都好。”小区里总是能听到居民的赞叹声。

除了环境的改善,党建引领红色物业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暖心的服务。建立台账,精确到每家每户,有老人不方便,就把生活必需品买好,送到家门口,有家长下班晚,就免费帮忙照顾孩子,把社区建成每个小家的“大家”。服务周到,居民自然认可,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小区团结和谐就像一家人。

“三化”建设 托起稳稳的民生幸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人民为中心,永葆为民初心,今年以来,开封以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为依托,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内外兼修,推动城市品质高提升、市容面貌大蝶变,真正让城市“面子”“里子”亮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

哪项工作群众最受益、呼声最高,就朝哪里用劲。环境卫生、架空管线入地、主次干道改造、厕所革命、静态停车、垃圾分类……“三化”建设中的每一个专项整治,全部以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为落脚点,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把创文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执法全天候,无缝治乱象 。主次干道出店经营、流动商贩、占压人行道摆摊等乱象频发,是难治的“牛皮癣”。对此,我市精准施策,错时执法,延时执勤,全天候填补执法空挡,让城市管理“不留死角”,让市容乱象“无处可藏”,让秩序更好,让环境更优。

疏堵结合,执法有温度。成立城市市容管理特别行动大(中)队,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针对摊贩实际情况,设置便民临时直销点,化游商摊贩为集中区域管理。例如,本着“便民、规范、有序”的原则,在市区范围内设置夏季西瓜便民临时直销点83处,惠农惠民。

改造惠民生,道路换新装。对自由路(解放路-宋门)、西环路北段(大梁路-东京大道)、东环北路(曹门-东京大道)、铁塔西街、体育路、夷山大街泵站及出水管道提升工程(大梁路-万胜路)、金明大道铣刨罩面工程(原刘寺转盘-310国道)等主次干道进行修缮提升,让城市“面子”亮了起来。同时,提升改造完成近20条背街小巷,豆腐营街、卷棚庙门街等也在有序推进中,让城市“里子”美了起来。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开封先后完成108条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改造,涉及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特别是禹王台区半截街、龙亭区鱼市口街等一大批存在问题较多的背街小巷都得到了改造。

下足“绣花功”,整治“蜘蛛网”。架空线路就像黑色的“蜘蛛网”,挡住了群众欣赏美景的视线,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是横在民心上的一根硬刺。今年以来,“三化”建设将其列入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弱电线路基本全部入地,亮出天际线全面守护群众头顶安全。

居民表示:“悬着的乱线不见了,心里安全多了!”“头顶没了‘蜘蛛网’,抬头就能看蓝天,家门口更有品质了!”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攻坚,整治架空飞线是下足“绣花功”治城的生动践行,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从群众的普遍满意度就可看出,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里。

多措齐发力,城市更美丽。今年,窨井盖整治列入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我市将井盖整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三化”建设工作,与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一并安排、推进、考核、通报、奖惩,至今已维修更换各类井盖27370个,迈出“脚下安全”治理大步伐。

环卫大行动。每周对城区道路进行全方位清洗;组织相关人员对道路清扫保洁、公厕卫生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月汇总考评结果及排名进行通报,督促各区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特别是在8月疫情期间,加强消杀,加大清运,严密防护,守住了疫情防控环卫防线。

“绣”出绿色城。4月中旬,完成去冬今春城区绿化工作任务,新建、改建绿地面积271.3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开展死树枯枝专项清理、消除黄土裸露行动、色块草坪修枝整形、行道树提冠修枝、绿化设施维修、乱牵乱挂等一系列景观提升活动,让绿色可持续,成城市最美底色。

“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对静态停车和共享单车进行专项整治,至今先后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提升改造非机动车停车位、施划机动车停车位等4000余处,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题,成效显著。

顾大局,优化出行环境。市政设施日常维修不停歇,哪里出现坑洼、破损,哪里必然第一时间出现市政工人,问题从不隔夜。同时,所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均按照最高标准施工,做到改造一条,群众满意一条。

水、气、热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过去的一年,开封致力于让千家万户都用上更加安全、优质的水、气、热,年初定下硬任务,重锤响鼓推进三项普及率均在95%以上的年度目标,持续打通城市生命线的“最后一米”。

城市是幸福生活的依托。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开封找准民心坐标,把创建工作变成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过程,重锤响鼓开展创文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创文民生答卷的同时,带动全市人民广泛参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将自己融入创文行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文轩[超话]#今天本来是中秋节,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嘛,然后我们去外婆家的时候,我爸就跟我说我的不好,就说我没有去给妹妹洗澡,就说是我的不好,我不懂事一点不知道心
  • #李现[超话]#lx#六十天安利李现# Day382021.9.27 关于李现的一首歌我知道有好多有才华的天现给现哥写了好多歌,而且李现和许多bgm的适配度
  • 在环球影城如何做一个被魔法选中的女孩期待了很久、很开心能第一批进来内测游玩这个穿搭是围绕着哈利波特魔法学院[偷乐]也是因为这个穿搭太像魔法学院的学生了,幸运的被
  • 也说明她真的很懂事大度吧 (如果是我 在知道海马约了小孔后 我不会那么好语气的说拜拜 我会直接冷漠的不理他或者说你快走吧(不说你快滚吧是我唯一能给的体面[微笑]
  • 当然我也清楚,我做了那么多年咨询太明白了分手就是一次完整的被否定的过程,我们很难去控制自己不去死缠烂打。所以你的保证再来一次对方还是不会信的 。
  • Shining Day迎宾区四卷垂落的布缦光泽感和线条感与酒店背景墙相融Logo的呈现在极简风中增加了设计感独特的花艺颜色搭配简约中又凸显一点亮点主舞台的设计看
  • 面对门口荷枪实弹的警卫,徐某只得接受培训,在一段时间后,通过“公司”配发的手机,他在某社交App上以梁飞身份开始实施诈骗。在确定恋爱关系后,梁飞向仲女士推荐了一
  • 说是振兴,就是把村民全部安置在附近,原有的房屋和土地重新包装或改造来加深契合乡村文化的底蕴,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生活发展旅游。  从“村村通”时3米多宽的路况,到
  • 发现到了行业中还是离不开前提假设,今天领导把上市公司的市值作为公允价值这一假设我觉得是不合理的,A股市场本身就很难以价值投资去分析股票,更何况龙头溢出效应和周期
  • 爱熬夜的,爱作梦的,都是阳不入阴,费了心,劳了神,让魄无力吐槽,而让精神出轨,不得正经,亦为大病矣。都是由着相而起,动了心神,招惹了是非,让气来平世理,气大伤身
  • 刚才和Rita视频,我告诉她今天早晨四点在伊斯坦布尔落地,然后我和两个刚认识不久的人,一个福州人、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生活工作、现在去巴塞罗那读硕士,一个销售医疗器
  • 距离接宝贝回家的日子还有 D-153 D-380 D-510✨ 晚安啦~ “그대는 Lovely 저 하늘 햇살보다 눈이 부셔요 你是Lovely 比天空中的
  • 来看看以下有哪条“戳中”了你:期待伴侣总是“懂”你,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在想什么期待伴侣总是将你放在第一位,在你这里花最多的时间期待伴侣可以安排一切,把你“宠成
  •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转跳线上书城购买此书!#越洋·分享# #每日荐书# #西线无战事-(德)雷马克(Remarque,E.M.)著,李清华译[图书]# #福州·
  • ____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哪家婚纱店照婚纱照的好 | 品摄影婚纱摄影工作室 | 照婚纱婚纱摄影 #厦门婚纱摄影##厦门旅拍##写真约拍##胶片婚
  • 据悉,9月28日上午第四届大学生文化创新创意大赛将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创业项目类的最终评选。 【首尔体育】继上半年单曲《next level》回归引爆话题
  • #每日一善# lhy#阳光信用#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好的东西
  • DAY4⁡￰︌武⁢ ︃汉￲你好,我还好,￵大︁︌︀家￸￵好吗[心]︎⁡先问候一￷︈︉︎下医院里所有的客户,︅឵￳ ‭同学,虽然不知道 你们看‍￳︁︂￸不看得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感恩生命中有你@蔡依林 那是彼此牵挂惦念心,我最想念你,一切都还好吗,骨铭心想念,字里行间,包舍多少牵挂心。在生活
  • 为什么还要发去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