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读《大国的兴衰》,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二世的名字后面都带上括号标记了在位年份。会让人意识到,人是会死的,在几百年前短暂地存在里几十年。

以及有一些则从未被描述过的人。所有这一切都受到死亡的威胁。

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读了很多儿童历史科普读物,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这种伴随了很多年的对历史的迷恋感,就在于见证尽量多的生活模式的可能性,在这个星球所有上生活过并且死去的人,遗忘的,或者尚存的。

用诗性力量重述这些可能性,和它之中蕴含的真实特性。

#历史那些事[超话]#1905,5岁的张幼仪,被母亲按着裹脚。她疼得嚎啕大叫,17岁哥哥拦住母亲:“嫁不出去,我养她一辈子。”母亲:“她会自食苦果!”哥哥答:“苦果,也是她的命。”

处在清末交替之际的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

在当时,有钱人家的小姐,都是要裹脚的。只有拥有三寸金莲,才算名门闺秀,否则,就干粗活的下人没什么两样。

张幼仪所在的张家,是当时的豪门大户,她的母亲就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每天清晨,母亲都会用素净的布条把脚裹好,再穿到绣花鞋里。

每次走路时,小小的脚尖就会轮流从裙摆下露出来,摇曳生姿。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女子若是有机会裹脚,才算是福分。

虽然三寸金莲的裹脚布,是以硬生生勒断女孩的骨头为代价,可到底不用干活,有了三寸金莲,意味着一辈子都可以靠别人供养。

5岁的张幼仪还太小,她不懂这背后的意义,她只知道,吃完了嬷嬷在灶神节煮的汤圆,她就被按在床上,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

“认命吧,孩子。”母亲叹息一声,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张幼仪嚎啕大哭,但她的脚还是被裹脚布勒成了月牙的形状。

母亲是知道裹足有多痛的,可在当时,这是每个富家女儿都要经历的疼痛。

好在,3天之后,张幼仪的救星来了。

17岁的二哥张君劢风度翩翩,才学不凡。更可贵的,是在接受科举教育为正统的时代,他坚持就读新学堂,学了英语和历史,并在这一年考入了南京高等学校,是名副其实的才子。

因为求学,他时常不在家,但恰好妹妹裹脚之际,他回来了。

听着屋内撕心裂肺的哭喊,他冲了进来,阻拦了嬷嬷和母亲,试图和母亲商量,能否不让妹妹裹脚了。

母亲坚定地拒绝:“不裹脚,以后嫁不了好人家!”

这是当时默认的定亲规矩,若是富家女儿没有裹脚,绝对没有豪门大户迎娶。而当时的母亲,并不知道,清政府将会彻底倾覆,而才子名门将以娶大脚女孩为荣。

这是后话,因为此时的二哥张君劢,也看不到那么遥远的未来。

他只是心疼妹妹,最后,他说:“日后,若没有人愿意娶,我愿意照顾她一辈子。”

这是来自兄长的承诺。

也是这份承诺,让张幼仪免于承受裹脚之苦。

张君劢离开时,母亲幽叹:“她未来会自食苦果的!”

17岁的少年回头,语气非常坚定:“若是苦果,就算她的命。”

救下妹妹后的第二年,张君劢前往日本求学。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出嫁了,她并没有因为大脚而嫁不出去,而她嫁的人,是四哥非常看好的才子徐志摩。

只可惜,徐志摩并不喜欢张幼仪。

虽然,两人耳鬓厮磨,连孩子都生了2个,可徐志摩还是想要一个新式新娘,想要一个自由恋爱的灵魂伴侣。

他不喜欢张幼仪,便看不到张幼仪身上“新式”的特点。

比如,她没有裹脚,她也读过女中……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阿欢,徐志摩才被家里人“放行”。自此以后,他开始在国外长居,不肯回国和妻子常年相守。

依然是二哥张君劢站了出来,他强硬写信给徐家,要求必须把妹妹送去徐志摩身边。

新婚燕尔,夫妻却常年分居,这像什么话?

他也给妹妹写信,告诉她感情需要经营,若是任由徐志摩在国外,两人只会越来越生疏。

这也是张幼仪的愿望。

结婚5年,她和徐志摩独处的时间太少,而她的求学梦想,在当年因为结婚被中断,她也渴望可以抱着书本,和丈夫一起去上课。

在二哥的斡旋之下,1920年11月,徐志摩来信要求张幼仪出国陪读。只可惜,第二年夏天,徐志摩就向她提出了离婚。

当时,张幼仪正怀着两人的第二个儿子,可徐志摩却一心要做中国新式离婚第一人。

她不同意离婚,就直接被徐志摩抛在异国他乡。

张幼仪吓坏了,举目无亲,这一次,依然是二哥张君劢救了她。

此时的张君劢,在德国柏林定居,他把妹妹接来德国,让她放心生子,并承诺“孩子我养”。

在妹妹生下孩子之后,他更是大力支持张幼仪再进学校求学,并在妹妹学成归国后,支持她下海经商,支持她兴办公司。

在张幼仪的成长路上,二哥张君劢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哥哥,让她免于裹脚的痛楚;是哥哥,让她得以出国见世面;是哥哥,给了她生子的底气;是哥哥,给了她涅槃重生的机会。

当然,张家的优渥物质条件,也是坚实的后盾。

因为对妹妹的多次援手,不少人戏称张君劢是“护妹狂魔”,不过张君劢从未觉得自己对妹妹有多特殊,他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恰如他对待原配沈氏,虽然不爱,但也没有辜负。在婚姻持续的17年里,张君劢基本上和沈氏没有来往,但也不曾和任何女子有过绯闻。

后来,两人协商离婚,张君劢还给了妻子一大笔补偿费。

和徐志摩的处理相比,张君劢真称得上有德行之人。

你想要个这样的哥哥吗?欢迎留言。

#创作力计划#

#故纸寻迹#【致敬!#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的消失与重现#】今天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一位现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记者方大曾失踪的第85年,在风华正茂的25岁,深入前线报道的小方和这个世界永远失联了。

今年是冯雪松寻找小方的第23年,1999年,这位年轻的纪录片导演循着小方837张底片留下的蛛丝马迹,跋涉几千里,终于让名不见经传的战地记者方大曾被世人所知,而小方的面貌,在不断地寻找中也逐渐清晰起来。

23年过去了,冯雪松的脚步从未停止,他欣喜地说:“小方不但回来了,而且走向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与小方同行!”

80多年后替小方领了大学毕业证

时隔两年,再次采访冯雪松,他带着一大包新近发现的有关小方的各种资料,之前从未公开披露,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小方鲜为人知的大学生活。

冯雪松多年的寻找和研究还原了小方最灿烂最悲壮的一段生命历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小方骑着自行车只身穿越炮火,成为第一位到达现场的新闻记者,他用震撼人心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然而,在这之前,小方都经历过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方大曾的妹妹方澄敏去世后,家人把小方的作品小样和老人写满了寻找线索的笔记本转交给冯雪松,“老人孤独的身影,在我内心经常浮现,我就是因为肩负着这份信任,也要把这个事情传承下去。”冯雪松坚持不懈地寻找终于有了新的收获,在中法大学尘封的故纸堆里,他发现了小方的大学毕业证!

“我还找到了他的毕业照片,他的毕业成绩单,他的毕业合影……这一系列的寻找都让我感觉到在不断接近这个人,不断感受到他的气息。1935年6月34日,他拍完毕业合影之后再也没有去学校,甚至没有去领毕业证,最后我找到了他的毕业证,可以说在象征意义上我替他领了。”冯雪松举着方大曾的毕业证拍了一张照片,似乎这一瞬间,两个人跨越时空相聚了。

小方的大学生活浮出水面

冯雪松沿着中法大学的线索不断挖掘,小方昔日的同学们逐渐还原了这个总是行色匆匆,热情而英俊的年轻人,他为什么没有领毕业证?又为什么大学多上了一年呢?

方大曾的大学同班同学有20几位,冯雪松在这些同学的回忆录里找到了和小方交集的痕迹。“通过他同学的描述,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热血进步的青年,当时小方经常给同学们推荐一些进步书籍,他还在暑假里跟同学一起油印进步刊物,然后分发到各方去,号召大家动员起来是保卫我们的国家。同学们的回忆也印证了朋友们对于小方的记录,说小方是一个人品纯正的年轻人,他非常热情,而且英俊,给他们留下总是行色匆匆,做事干练这样的印象。”

为什么小方多上了一年大学,一度让冯雪松也很纳闷是怎么回事,直到找到了高云晖同学的回忆录才揭开谜底。在中法大学期间,方大曾因参与党的外围组织红色互济会之事,与中法大学教授范文澜、王慎明(王思华)、阮慕韩一同被国民党省党部逮捕,出狱后遭校方降一级处罚。所以原本四年的大学,他却读了五年,于1935年毕业。值得注意的是,同时被捕的前三人均为教员,只有他一个学生。

方雪松还了解到,小方没有领毕业证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很快就到天津去了。小方毕了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津的基督教青年会,同时他在天津和几位朋友成立了中外新闻学社,那个时候他已经抱定了志向去做新闻工作。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这个从小就登高爬低,喜欢冒险,喜欢新事物,富于正义感的的年轻人才能在第一时间走向卢沟桥,走向战场,挺身而出,把真相告诉人民。1937年小方在他的7000字长篇战地通讯《卢桥抗战记》中写道:“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不足25岁,这句话几乎成为时代的预言,令人震撼。

越来越多的人与小方同行

“小方不仅仅是一个记者,他也是一个观察者,一个爱国者,他的新闻影响力在当时是巨大的。”冯雪松告诉记者,中国新闻史泰斗方汉奇教授特意为小方题词:“方大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当时中国是世界反法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小方无疑是在主战场最前沿的国际新闻主义战士。

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方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冯雪松2015年出版的《方大曾:消失与呈现》一年之内重印5次,并翻译成英文,韩文、印度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等多国文字,“小方的故事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也讲到了世界上。”冯雪松特别提到,最近美国一个高中一群学中文的孩子听老师说起方大曾,被他的家国情怀所感染,这个美国高中和冯雪松通过网络连线,听他讲述了寻找小方的故事。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专门有一集写了小方的故事,扮演方大曾的是吴磊。冯雪松开拍前写了一些表演要注意的事项给吴磊,吴磊回复说“一定努力好好把握方大曾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通过电视剧的传播,方大曾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3年来,从一个人的寻找到一群人的寻找,到一个社会的参与,小方现在声名远播,成为“方大曾现象”。“小方为什么能够跨洋过海,被这么多人所接受?通过这么多年的寻找,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他身上具有的正义和良知,还有他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毅然决然。”冯雪松说,这么多人与小方同行,是人们对正义与良知的追随,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的追念。

今年是方大曾110年诞辰,他“生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永远定格25岁,他的笑容依然温暖,他的作品依旧动人,他的印记仍在被人们锲而不舍地寻找。

“我内心住着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正义阳光充满力量,有时候自己懒惰,或者懈怠的时候,突然就想到这个年轻人在会怎么样想会怎么样做。”冯雪松回顾和方大曾同行的23年,一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他说:“这种寻找是幸福的!”(北京晚报 记者张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滚滚实拍# 很百 搭显气质的纯色羊毛贝雷帽29.9包u含90%羊毛的羊毛呢面 料,简洁大方对穿搭限制少,好多颜色可以选,可收缩帽围,显脸小![送花花]【简约风
  • 云南白药泰邦之前做的几款眼罩,为全世界许多人带去了好睡眠,收获了不少好评。其实眼罩可以舒缓眼睛疲劳、改善眼部状况、改善睡眠质量……当然,又不耽误工作和娱乐,是一
  • 1,南宫敬叔丢了官,出国避难还带着一大堆美金准备行贿,这种人就应该丢了官当天抄家,让他穷死,寸步难行。逼急的兔子也会咬人,我不知道崩溃后失去理智的我会做什么。
  • !!
  • 一举一动一颦一簇,每一个小细节,都紧紧抓住了观众们的眼球,这到底是什么神仙女孩子呀,做赵丽颖的替身根本就是在“暴殄天物”。我隐隐有点明白了刚看完星汉灿烂月升
  • 新书推荐:《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索书号:Z471.2/1作 者:(美)爱因斯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2022年简 介:本书收录了爱因斯坦从1934年至19
  • 慢慢喜欢上了下村 大部分人真的很淳朴 领导偷偷跟我说只要你嘴甜 那些爷爷奶奶大爷大妈 什么都愿意分享给你 然后真的一个奶奶仅有一个红薯都要给我们分享 我和领导一
  • #赵丽颖[超话]##赵丽颖[超话]#初见对你有好感的时候是陆贞的时候,其实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是看的重播还是第一次,所以几几年粉上的也记不清了,但算下来有8年了,眼
  • 同‮,时‬西洋参‮可还‬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的起‬不良反‮,应‬常作‮治为‬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品之‬。西洋
  •   “数”说产业飞跃 大数据赋能亮出“合肥智慧”  7月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拉开帷幕,不少“合肥元素”惊艳大会,5G卫星互联网全球宽带通信系统、数字地
  • 老孙说我是一点不顾及他的感受,只为自己考虑,让我好好考虑清楚,还坚定地对我说道:你要是真把两个孩子生出来,我是不会出一分钱抚养费的,看着他这样绝情的样子,我真是
  • ​ ​​​​一起优秀一起正能量一起加油最好的我们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家人、最好的善良的人一起好运来 往后一生 别放手就好 ​​真心希望有人觉得认识我是件幸福的
  • ”  俗人浅见,喳喳追问:“赢了还是输了?”俗人浅见,喳喳追问:“赢了还是输了?
  • ”除了荷兰水,汽水在当时还有很多翻译名称,如气水、碳酸水、自沸水、苏打水等,后来慢慢固定为“汽水”。#大窑# 我真的想把大窑推荐给所有爱喝汽水的朋友,它里面真的
  • 这样一张海报的设计就完成啦! 一、在编辑界面,点击模板上的文字或者图片,就可以右侧的工具栏内看到选中图片或者文字的数据,然后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操作简单方便又
  • 请领导一一回复已受理任城区政府您好,关于您关注的问题,处理部门:任城区政府 [2022-10-13 13:57:13]回复如下:网友您好,经任兴集团有限公司核实
  • #封神演义#子虚与妲己的关系走向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甚至是追剧的原因,邓伦饰演的狐妖子虚人气很高,一颦一笑间倾倒众生,情不自禁站队于他,期望子虚与妲己修成正果,
  • 鹿哥,你知不知道你昨天中午发的微博很伤我们鹿饭(芦苇)的心,你知不知道我们昨天多少个鹿饭(芦苇)哭得死去活来,鹿哥我们多么希望是你昨天跟我们开玩笑的,我多么希望
  • 1.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配自拍照)2.愿你心宽如海,放得下过往,装得下未来 (配自拍照)3.我依旧待人真诚,但不再寄予厚望 (配酒杯照)4.不笑运气差
  • 树叶遇到风会随之舞动,我遇到你会忍不住心动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雪花上,而你在想我喜欢就像是烟花升空,在心里zha开了花~我的意思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