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默默坚守 揭秘#西安流调队员战斗日常#】 “马上准备出发,到长安大学本部进行风险排查,带上行李,不知道需要几天。”12月17日下午3时,在接到指令后,西安市疾控中心市级流调队员王亮和同事们从驻地酒店背起行囊,火速出发。

从2020年春节前武汉疫情开始,至今两年来,无论是病例较少的“平静期”,还是像最近这样本土病例密集的“高峰期”,有一群流调队员一直在默默坚守,加班加点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来了一个,快去”“又来了一个,出发”……这就是最近的流调队日常。

<历经两年组建300人专业队伍

24小时随时出发战斗>
每当出现阳性病例或者疑似阳性病例时,他们即刻出发,对病例进行流调,查询14天轨迹,要求4小时内写出精准的流调报告;根据病例轨迹,详细进行风险点位排查,判定风险人群,排查到B再到C,查找感染源,对风险地进行管控消杀,支援区县采样流调……公众看到的每一个病例的轨迹公布,背后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一个病例的背后,又涉及了多少交通工具、消费场所、多少密集接触者和可能暴露风险人员,都是几何倍数的增长,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在经历与多轮疫情的“战斗”之后,目前市级流调队已经扩展成为一支由疾控人员及各医院抽调人员组成的300人的强大队伍,轮流值班,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出发,这里没有上班下班,没有白天黑夜,更没有国庆元旦和春节种种假期。

<有的病例流调时忍不住哭泣

有的人不让告诉家人朋友>
39岁的刘萍,是西安市疾控中心监测科的副科长,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副队长,同时,还是一个11岁孩子的妈妈,当然,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里的每一个流调队员,都谈不上称职,至少每过一个月,他们就要完全隔离两周。

刘萍还记得,第一天入驻流调队办公室的日子,是2020年1月25日,那是武汉疫情爆发之时。从那时到现在,马上两年了。这两年,一个月在疾控中心上班,两周在流调队驻地隔离上班。12月17日,本来是刘萍所在第三梯队“出关”的日子,但因为最近西安本土疫情形势严峻,流调任务十分繁重,所有三个梯队全部投入战斗。

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特性就是“密切接触”,这个原本含情脉脉的词语,变成了“敏感、恐惧、危险……”的代名词,为了摸清传染源,打断一切“密切接触”传播的链条,流调队员不得不冒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亲密接触。因此,流调队员就必须按照防护规定进行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帽子、护目镜、鞋套、胶靴……将他们严严实实的紧裹。防护服不透气,虽然正值寒冬,一次流调也会让他们全身湿透,胸闷难耐。加之流调令常常发出在深夜,流调队员凌晨出现的生理疲劳,身穿隔离服又使呼吸不畅,每说一句话,都气喘吁吁,每记录一行,都显得异常艰难。


最艰难的还不是他们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是一些流调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不开口,或者说东指西,提供一些假信息。有的以“个人隐私”为由,不愿意提供“密切接触者”,需要耐心、反复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挖出不愿说出的真情;有的情绪消沉,烦躁不安,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做大量的情绪安抚工作。

12月9日凌晨30分,流调队接到了本轮本土疫情的首例患者灞桥区隔离酒店向某的流调命令,53岁的流调队员张雅娟和组员们立刻出发,在酒店进行了几乎一夜的流调,随后 又紧急赶出流调报告。“多数人的配合度都比较好,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安慰和心理帮助。”张雅娟说,有的病例确诊之后情绪崩溃,流调时会忍不住哭泣,还有的人要求不要告诉家人和朋友,害怕家人担心,而密密麻麻的流调报告背后,更是看到了人们生活的不易。


<大数据信息助力

每个病例流调员需筛查成千上万条信息>
“流调要详细、精准,官宣在公众面前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实事求是,不允许任何错误。”刘萍说,出一份严谨的流调报告是非常有压力的,大家也深知责任重大。对于阳性病例的流调过程,以前主要靠流调人员询问,病例回忆。轨迹要求无缝衔接,几点出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什么地方见了谁,待了多久,如何防护,周围人员情况、通风情况等等,事无巨细,比查户口还细致,力求通过详细的轨迹排查风险点和风险人群,尽早进行摸排管控,扼杀疫情的传播。如果是生活轨迹比较简单的人,相对就比较快,但如果碰上了活动频繁的病例,工作量就十分可观了,波及的人群、场所也不计其数。

随着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提升,目前流调已经运用到公安、工信部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相关部门会传来病例的手机基站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可能是几秒钟一条,这样多日的信息就是几千条甚至上万条,还有病例的支付记录,逐一查对,流调队员需要火眼金睛,花费大力气在其中慢慢查找有价值的线索,是力气活,更需要经验和智慧。

“每个流调队员确实都很辛苦,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相信所有的市民都希望疫情阴霾早日消散,因此,提醒大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碰到流调人员询问,请支持配合工作,务必不要隐瞒行程。相信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队长谢龙表示。华商报记者

李琳 陈团结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当我提到今天还会收一根阴线之前,也重点提出趋势不可能反馈到每一天,同样每一天的行情也撼动不了趋势。2、上午行情走强原因重要的是,我认为短线回调的其中一个因素
  • #早安#好喜欢看沈月的vlog 她对生活的那种自由和向往就像是“我要做我最喜欢的自己”那样想做什么就去做 毕竟我们还年轻 和好朋友们出去玩 拍各种各样的照片记
  • ”顾薇瞥一眼陈宇:“那是你爸老想睡懒觉,妈妈可不想。”“爸爸说你们上次没有玩成,因为你一直在酒店睡懒觉。
  • 今早去医院复诊轮到我时一个七老八十的阿伯走入诊室见他入去许久未出我亦进去了解医生问我名字后问我懂不懂普通话帮忙沟通下原因是阿伯是加号的且并不确定挂的是这诊室他就
  • (一)中心城区内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凭4次核酸检测标识可有序流动。(一)中心城区内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凭4次核酸检测标识可有序流动。
  • 老三迟迟没有物流进展,他从汕头发往武汉,一直在路上,从不更新进度,担心这一路的疫情,随便卡在哪里,对他来说都是生死考验,说实话,他是我最心动的一条鱼,色彩跳跃,
  • 最先叫的那个我忘了,后叫的“屎饼子”这几年我老问他还记得另一个是啥嘛,他就说忘了[并不简单]芒果第一阶段肠胀气好了,前段时间放屁放的叭叭叭的,屁崽也给芒果取各种
  • DD:你想演一条龙啊~XX:对呀~就、就是很刺激啊,然后能在天空飞来飞去…(DD插话:主要是不用…)主要是我看过特效了,它那个大黑龙太帅了!然后(笑)……XX:
  • 现在又想到再放个书架吧,挑一些各类的自己喜欢的书,一定要布置的一进来就心情很好很平静那种。#区块链[超话]# 我是发现了用200u就是拉套,今天目标又完成了,每
  • ”    张雨滢仔细打量这纪茗萱,清纯的模样、清澈的眼神,想起以前她说出那些有头无脑的话,她应该可以说是她是一个单纯的人。  纪茗萱看起来不像能入选之人,倒也没
  • 数量一多我对自己也产生了质疑难道是因为披头散发没梳头化妆像个女鬼[费解][跪了]我承认 已经不是20岁时不化妆比化妆更好看的年纪了 每天早晨素颜都会感叹岁月
  • 也许在高光和胜利之外,最能激励和鼓舞时为小屁孩时代的我们的,是迭戈身上那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是那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
  • 3.被转发24h后找旺旺ke服领】[心]【云感瑜伽裤黑灰62,余色56, 包U】→跟团方法:戳link,往下翻,直接团jia不用改巨好穿的RL瑜伽裤又来啦!刚开
  • ”之前李知恩在正式记者会上表示:“妈妈这个角色也是第一次,因为想表现出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有担心和负担。”接着,对于捐赠活动,她表示:“基本上,妈妈从很小的
  • 看看弗格森过去是怎么做的,看看贝克汉姆和基恩就知道了,斯塔姆是他犯过的唯一错误。滕哈赫需要态度强硬的告诉他直至转会窗口关闭你都不会加入一线队,他需要将事情说清楚
  • #荣耀神秘黑市[超话]##王者荣耀交易[超话]#v9的aq天鹅和鸣剑(285p)的小漂亮便宜出租啦,明世隐 小乔 嫦娥 镜 伽罗 西施全皮,补了一个妲己的新皮[
  • 。。
  • 我曾经愤怒地带着见行者一个人一路推到三层只因路上全是辅助券(怎么会这样其次就是这个队伍打海沫没有控制,最好是能拿到个轰隆隆,我第一次碰见海沫没能成功打掉,那把藏
  • #致自己##心情日记#裸辞后的伪退休日记(四)️我的伪退休生活前半段时间真的过得仿佛不能没有麻将 朋友都称我为“麻将佬”(想捶死这位朋友)开电动车去佛山和老宋吃
  • 跟着我带你们了解最新八卦新闻趣事吧,我想我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另一个标准。跟着我带你们了解最新八卦新闻趣事吧,我想我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另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