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回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GDP增长5.5%困难加大】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初步统计,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趋稳,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又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为0.7%。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降幅已经创出2015年以来新低。

商品住宅销量下降,开发投资增长近于停滞,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还是综合因素的影响?未来房价是否会出现明显回落?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原金融发展室主任、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住宅销售金额下降幅度比住宅销售面积下降的幅度大近七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房价全国性的普遍下跌。而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是否能让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也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以下为正文。

探索发展模式是个艰巨任务

与往年不同,房地产问题并没有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及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也着墨不多。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任务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其政策含义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仍然强调的是要由以投资为主导的市场逐渐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回归,这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基调;二是强调实现住房市场“只住不炒”市场定位的具体措施是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三是要探索房地产市场新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具体政策让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转型。

前两个方面,基本上是2016年以来一直在强调的内容,只有第三点是一个新的提法,目前这已经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注的热点。但是,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是什么模样,当前只能是一个未知数,肯定要探索,走一步看一步,目前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来理解。

从1998年住房市场商品化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了24年了。所形成的房地产市场模式既不是英美市场化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也不是德国等欧洲国家完全是以消费租赁为主导的模式,也不是新加坡以85%以上以祖屋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而是从中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三高”(高房价、高地价、高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占比达50%以上)模式演化而来。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更强调的是以高房价来推高地价,以此来增长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保障性住房关注不多。在这个模式下,地方政府具有推高房价与土地价格的强激励。直到2010年的“国十条”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才提到了房地产政策议事日程,并在之后每年的房地产政策都在不断强化这个方面。

事实证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不仅是一种低效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而且是一种严重损害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利益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再加上内地房地产市场只是选择性地学香港房地产发展模式(选择了高房价、高地价),更导致内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许多问题及风险都由此而生。对此,政府已经看到问题所在,特别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更是看得特别清楚。2020年推出及2021年实施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的政策,看上去并没有多少严厉,在欧美市场化的条件下基本上是一种常识,但这种政策推出却对中国房地产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核心就在于要改变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但随后,监管层又不得不对推出的这些政策有所调整,以减弱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这也意味着,由于严重的制度路径依赖,由于涉及到重大的利益关系调整,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探索并非是一项短期政策,而是一项长期政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房价已出现全国性普跌

也正是对房地产发展模式的探索仍在过程中,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及影响在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中显得特别明显,再加上疫情及外部环境的冲击,这种影响与冲击比市场预期的要大得多。主要表现有,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是历年来最低水平,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更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预售住房交房速度下降(因为2021年住房销售仍然处于高水平,房地产开发存在资金缺口,比如,住宅新开工面积21558万平方米,下降20.3%);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住房销售出现严重的负增长,下降的幅度达25%以上。这是200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住宅销售金额下降幅度比住宅销售面积下降的幅度大近七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出现了房价全国性的普遍下跌。一般来说,在房价普遍上涨时期,住宅销售金额上升的幅度往往都会大于住宅销售面积上升的幅度,两者上涨的幅度差距越大,说明全国房价上涨速度就越快。一季度的情况正好反向。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可以佐证,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分别有38个和4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2个和12个。但这只是三线以上城市的房价变化,没有反映出三线以下城市的房价情况,而这些城市房价肯定也是普遍下跌的。

一般来说,在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的情况下,住房这种产品具有两栖的性质,既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尽管是同一住房,在投资和消费不同性质的情况下,两者定价基础、定价的决定条件、价格变化是完全不同的。作为投资品住房的价格是由市场预期来决定,作为消费品的住房则由实际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在2003年以来,由于政府在政策上没有把住房的性质进行严格界定与区分,这就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为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在同样的条件下,住房投资者出价肯定会高于住房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政府出台多少行政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要房价在上涨,住房投资者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涌入市场。这样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就会一轮又一轮逐渐上涨。特别是地方政府利用房地产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即经济增长过热时,地方政府的行政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当经济增长减弱,地方政府又会把这些行政性的房地产调控放松。结果每当地方政府行政性调控政策放松,市场就会预期政府正在用政策推高市场房价,这必然会打造房地产繁荣的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在2009年和2016年之后,市场就是这么演绎。

但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三条红线”融资政策的影响与冲击,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住房投资者发现,受政策的冲击,中国的巨无霸房地产开发商很多正面临破产的风险。巨无霸的房地产企业尚且如此,全国房地产企业有10万多家,更多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破产风险肯定会更大。

如果房地产开发商破产,那么在住房预售制度下,投资者利用住房按揭贷款购买的住房就可能无法收货,其投资面临巨大风险。而房地产开发商为避免破产,降价促销成了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存活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保房价,不让开发商降价销售,房地产开发商被迫陷入死循环:房价高销售不畅,但又不能降价销售。开发商只能不再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整个行业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都急剧下降。也就是说,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普遍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不能够降价销售,减少住房开发投资应对,已经购买住房的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收房的风险。再加上疫情冲击,更使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雪上加霜,持续了近20年房价只涨不跌的市场预期开始出现微少逆转。

在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只要房价下跌,住房投资者肯定不会再进入市场。从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尽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但住户贷款只增加1.2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少增了近万亿。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及企业都在加杠杆,而居民则在减杠杆,而这种减杠杆主要表现为住房按揭贷款下降18.8%。居民中长期贷款自2007年有统计以来首次出现严重负增长,这意味着投资者购买住房的意愿信心减弱,对住房市场价格上涨预期正在逆转。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为4015.8亿元,环比下降23.5%,同比下降47.2%,接近“腰斩”。如果房地产市场这种格局一旦形成,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可能会比以前预测得要差。

调控政策松动会逆转市场吗?

针对这种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松动,如中央政策层面征收房地产税的试点范围正在收缩,银行的按揭贷款利率普遍下降(尽管下降的幅度十分微小);地方政府的限购限贷政策开始全面松绑,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政府出台限制房价下跌令,出台各种购买住房的补贴政策等,地方政府的托市行为十分明显。特别是地方政府希望对无所不用其极的行政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实行全面松绑,希望让2014-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重演。回顾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下行周期,国内多个城市在2014年第二季起放松各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限制,随之第三季度房价走稳,2015年住房销售立即出现了全面回升。再加上2016年调控政策转向“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由2016年开始,打造了长达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繁荣。

不过,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全面松绑能否重造2015年荣光,应该是相当不确定的事。因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与2014年时有较大不同。一是只要“只住不炒”的房地产市场定位不改变,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全面松绑的尺度应该会有所约束;二是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存量已经十分巨大,国内居民的住房持有度达89%以上;有人估算,目前中国存量住房足以让12亿多人口居住,在三线以下的城市特别是四线城市住房的过剩已经是一种态势,要想让新市民或农村居民来接盘可能性不大;三是在住房过剩的城市,随着房价逐渐下跌,住房投资的风险越来越高,投资者是否会再进入市场不确定性太大;四是受最近新冠疫情的冲击,一线、二线城市购买住房的风险大大增加等。所以,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还在增加。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全面松绑,能否让房地产市场再创繁荣还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购买住房的人口结构变化。前者主要是指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这是影响市场预期一个重要方面。后者是2021年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出台,特别是平台经济反垄断,对数字经济影响非常大。到3月中旬,中国数字经济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一年来下跌近10万亿人民币。这些公司的股市市值急剧下降,不仅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已经不看好中国数字经济前景,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将急剧下降,更意味着这些公司员工薪资将减少,也有不少员工将面临失业的风险。而这些员工曾是最有实力购房的主力。如果这股购买住房的大军消失,国内房地产市场住房需求将快速减少(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估计会对房地产市场影响非常大。

总之,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是否能让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预期出现逆转,即使是微小的,也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调整,那么今年GDP增长5.5%左右的困难就会加大。

任泽平: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二)



 

据任泽平文称:

经济学家

第四大预言,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深刻改变全球经贸和治理版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114.4万亿元(17.7万亿美元),名义增长12.8%,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超18%和23%。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同期,美国GDP同比5.7%、德国2.8%、英国7.5%、日本1.7%。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速5.9%,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美国2021年GDP为23.0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7.0%。2000-2021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5万亿美元。

中国有望在十年左右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且中等收入群体还将不断扩大;中国城镇化率(64.7%)距离发达国家仍有10几个百分点的潜力;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2021年大学毕业生近10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新国潮兴起,本土消费品市占率大幅提高、中国符号走向国际舞台、科技品牌出海。

但也同时面临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软着陆;应对老龄化少子化;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地缘局势动荡;全球滞胀和货币超发现象并存,等。

第五大预言,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将代替房地产、老基建成为经济新发动机,带来无限新机遇。

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是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办法,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1)科技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2)民生新基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重大民生领域;3)制度新基建,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改革领域。

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强外部性,容易由于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现象导致供给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因此当期由政府提供,长期再通过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受益。中国是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展现了举国体制的优势。过去40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等大规模超前建设,大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是中国快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法宝。3G、4G的超前建设,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等蓬勃兴起,中美引领了过去20年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大发展。现在中国正在新能源、5G、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等新基建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作者在2019年底-2020年初呼吁“新基建”,参考专著《新基建》,荣获中组部第五次党员培训创新教材奖。

第六大预言,迎接新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弯道超车,开启新能源发展“黄金十五年”和万亿级赛道,引领第三次能源革命。

历次能源革命均推动了工业革命,并塑造新的国际秩序。第一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蒸汽机,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英国超过荷兰;第二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内燃机,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油和柴油,交通工具是汽车,美国超过英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电池,能源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能源载体是电和氢,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每一次能源革命均带来全球经济和治理秩序的改变,在第一次能源革命的过程中,英国超过荷兰;在第二次能源革命时期,美国超过英国;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截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步入高增长快车道。自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全年市场渗透率达13.4%,新能源汽车市场“黄金十五年”正在到来。根据当前政策目标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空间推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未来将是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黄金十五年”。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五大趋势

1、渗透率将进入高增长快车道。从全球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在3000万辆规模以上。从国内来看,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粗略估计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按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渗透率规划到2025年为20%、2030年为40%、2035年为50%。

2、国产自主品牌有望持续超越国外老牌车企。从销售数据来看,在2021年,车企端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三家企业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同时“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表现亮眼,小鹏、蔚来、理想等国内品牌的销量排名分别为第7、第8和第10;车型端新能源车型销售几乎全是国内自主品牌,销量TOP15车型中,除了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其余均为国内自主品牌,并且这是近两年的常态。相对于国外车企,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上凭借其贴近国民的设计理念及黑科技实现快速增长,反而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

3、行业市场化加速,未来的增长点将在三四线城市等非限行限购地区。从需求端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市场化已经具有四方面特征,一二线城市渗透率已基本保持稳定,未来的市场增长点在三四线城市。从技术上看,BEV纯电动汽车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占据主导,市场占比维持在八成。分地区看,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上险的占比超过一线城市,非限行限购地区购买意愿加强。分级别看,A00级和B级车销量增长明显,呈现两极化,低端代步和高端技术优势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前景广阔。分用户看,私人的新能源汽车购买量明显上升。

4、国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持续提升。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较好地满足人们日常出行,未来有望进一步代替燃油车。2020年中国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前十大原因分别为:一是认同新能源理念,节能环保(52%);二是用车成本低(46.4%);三是有税费减免和价格补贴(45.4%);四是追求科技感和智能配置(43.9%);五是尝试新鲜事物(33.8%);六是有购车需求,但没有燃油车牌照(32.5%);七是不限行(27.2%);八是跟随潮流趋势(26.4%);九是车内杂音小(24.8%);十是其他(0.9%)。从主要用途来看,有73.6%的消费者选择上下班代步;有80%左右的用户经常在市区范围用车,跨省长途用车的用户仅为20%左右。

5、汽车智能化将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即“软件定义汽车”是这次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下半场。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电动化挑起了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兴趣,带动了人们对于智能化的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后期,车辆自身高度智能的辅助驾驶、影音娱乐等软件的嵌入将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反过来继续促使电动车的全面替代,智能化与电动化必将协同发展,让汽车最终演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

任泽平: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二)



 

据任泽平文称:

经济学家

第四大预言,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深刻改变全球经贸和治理版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114.4万亿元(17.7万亿美元),名义增长12.8%,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超18%和23%。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同期,美国GDP同比5.7%、德国2.8%、英国7.5%、日本1.7%。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速5.9%,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美国2021年GDP为23.0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7.0%。2000-2021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5万亿美元。

中国有望在十年左右跃升为第一大经济体。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且中等收入群体还将不断扩大;中国城镇化率(64.7%)距离发达国家仍有10几个百分点的潜力;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2021年大学毕业生近10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新国潮兴起,本土消费品市占率大幅提高、中国符号走向国际舞台、科技品牌出海。

但也同时面临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软着陆;应对老龄化少子化;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地缘局势动荡;全球滞胀和货币超发现象并存,等。

第五大预言,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将代替房地产、老基建成为经济新发动机,带来无限新机遇。

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是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办法,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1)科技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2)民生新基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重大民生领域;3)制度新基建,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改革领域。

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强外部性,容易由于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现象导致供给不足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因此当期由政府提供,长期再通过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受益。中国是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展现了举国体制的优势。过去40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等大规模超前建设,大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是中国快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法宝。3G、4G的超前建设,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新零售、共享经济等蓬勃兴起,中美引领了过去20年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大发展。现在中国正在新能源、5G、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等新基建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作者在2019年底-2020年初呼吁“新基建”,参考专著《新基建》,荣获中组部第五次党员培训创新教材奖。

第六大预言,迎接新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弯道超车,开启新能源发展“黄金十五年”和万亿级赛道,引领第三次能源革命。

历次能源革命均推动了工业革命,并塑造新的国际秩序。第一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蒸汽机,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英国超过荷兰;第二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内燃机,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油和柴油,交通工具是汽车,美国超过英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动力装置是电池,能源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能源载体是电和氢,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每一次能源革命均带来全球经济和治理秩序的改变,在第一次能源革命的过程中,英国超过荷兰;在第二次能源革命时期,美国超过英国;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截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步入高增长快车道。自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全年市场渗透率达13.4%,新能源汽车市场“黄金十五年”正在到来。根据当前政策目标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空间推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未来将是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黄金十五年”。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五大趋势

1、渗透率将进入高增长快车道。从全球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在3000万辆规模以上。从国内来看,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粗略估计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按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渗透率规划到2025年为20%、2030年为40%、2035年为50%。

2、国产自主品牌有望持续超越国外老牌车企。从销售数据来看,在2021年,车企端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三家企业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同时“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表现亮眼,小鹏、蔚来、理想等国内品牌的销量排名分别为第7、第8和第10;车型端新能源车型销售几乎全是国内自主品牌,销量TOP15车型中,除了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其余均为国内自主品牌,并且这是近两年的常态。相对于国外车企,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上凭借其贴近国民的设计理念及黑科技实现快速增长,反而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

3、行业市场化加速,未来的增长点将在三四线城市等非限行限购地区。从需求端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市场化已经具有四方面特征,一二线城市渗透率已基本保持稳定,未来的市场增长点在三四线城市。从技术上看,BEV纯电动汽车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占据主导,市场占比维持在八成。分地区看,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上险的占比超过一线城市,非限行限购地区购买意愿加强。分级别看,A00级和B级车销量增长明显,呈现两极化,低端代步和高端技术优势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前景广阔。分用户看,私人的新能源汽车购买量明显上升。

4、国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持续提升。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较好地满足人们日常出行,未来有望进一步代替燃油车。2020年中国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前十大原因分别为:一是认同新能源理念,节能环保(52%);二是用车成本低(46.4%);三是有税费减免和价格补贴(45.4%);四是追求科技感和智能配置(43.9%);五是尝试新鲜事物(33.8%);六是有购车需求,但没有燃油车牌照(32.5%);七是不限行(27.2%);八是跟随潮流趋势(26.4%);九是车内杂音小(24.8%);十是其他(0.9%)。从主要用途来看,有73.6%的消费者选择上下班代步;有80%左右的用户经常在市区范围用车,跨省长途用车的用户仅为20%左右。

5、汽车智能化将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即“软件定义汽车”是这次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下半场。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电动化挑起了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兴趣,带动了人们对于智能化的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后期,车辆自身高度智能的辅助驾驶、影音娱乐等软件的嵌入将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反过来继续促使电动车的全面替代,智能化与电动化必将协同发展,让汽车最终演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数据显示,今年1-2月,合作区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但受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国外局部地区局势动荡、
  • 赶紧自查,别等癌症上身才后悔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痣,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太关注这些痣,毕竟不痛不痒的。原来这颗痣从小就在患者脚底下,因为不痛不痒没有任何不适症
  • 但想想酸奶不能不买吧奶制品可是我的命啊,必品阁的水饺很久以前就想买,要做泡菜汤肯定要洋葱泡菜和韩式辣酱了吧,冰淇淋就买一个就一小个………唔看看购物车也不是很多呀
  • 那时候她还是单身,我们一起走在长沙的街头,她跟我感慨工作的繁琐和心态的变化,说“好像已经成了一个乏善可陈的成年人”。如果在跟一个人的相处中感受到青春的热情洋溢,
  • 啊这……和我知道的人性完全不一样啊,这…………还好这一段发生在最后的20%,即使我满脑袋的问号也给读到底了[允悲]好了3/5吧大师真的不适合我[跪了]#jk##
  • 经过多方协调,整个供暖季期间,大唐清苑热电公司尿素储备达460余吨,满足双机30天耗用。保定九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工业抽汽约240吨/小时,
  • [1]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1]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 ”那⼈偏了偏头,示意⼑嵋上⻋,⼑嵋拒绝,“有什么事,在⼩区⾥说就好了,谁知道你是什么⼈?”林⻜也很坦诚,“因为你身上发⽣的意外事故太多了,但是每次⼜都没有性命之
  • 可是,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而这也许就是上校的宿命,上校的人生吧。好书是朋友,它可以弥补我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多的缺憾。
  • (成都市美术馆)【“超融体—2021年成都双年展”延展】#小布播报#为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营造良好的城市艺术氛围,向更多市民提供高品质的艺术文化
  • (激情敲完以后发现依然是废话预警突然在首页刷到one con听着素晴就开始回忆起中学时抱着努力就能见到他们的念头的俺现在应该再不能像那时一样纯粹地为了想见一个人
  • 图不热乎了来自最近 以下段落总结日子一天天的都新鲜这人好有意思啊 能连庄三把再不济也有个杠吊着最近也就马马虎虎 但是确定自己碰到了会让我感动到流泪的朋友因
  • [心]一生所爱,与宁同在[心]#我们的师父##刘宇宁我们的师父##刘宇宁 我们的师父##我们的师父刘宇宁##日落便利店[超话]#幸福存在于闲暇,我们为争取闲暇而
  • 这将解释该瓶与今见诸南宋样式相异,而与雍正仿官釉弦纹诸瓶相同的疑问,即后者的造型设计,可能实际上即来自世宗本人对南宋原型的修改[11]。”[9] 联上述诸案,皆
  • 并不是什么中介巴乐兔, 如果最近有想在天河客运站租房的人我们可以联系沟通,有好的房子一起租 多人可以跟房东砍价 这个是我的想法那我现在找到看中公寓大单间 有40
  • #OHMYGIRL[超话]#220331 MCD官推更新趁着这个氛围公开告白... 找到了Oh My Girl,, Real Love,,, MCount的Re
  • 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风一有机会就想接近云朵,但是越用力吹得越远,反而风平浪静的时候离得最近,万物皆有归属,更何况人类
  • 真的很喜欢她(/^-^(^ ^*)/以后所有孩子都会交给她 [哆啦A梦花心][哆啦A梦花心][哆啦A梦花心]​​​#Suyiの日常##吃面包的小李#去年十月份定
  • #父母辈打工有多不容易#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自己省吃俭用 但是对我们却从不吝啬聊天记录里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我们的关心,他们没有对不起我们 却又一直觉得亏欠我们
  • 消息面:1. 万科旗下万物云今日早间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公司三年实现净利超40亿元,万科持股63%。餐饮股跌幅居前,奈雪的茶跌超5%,海底捞跌超3%,百胜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