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游人在栈道上游览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生机勃勃的秧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郑加林向记者介绍会馆村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村民程家来在捞青苔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植保无人机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荷塘和玻璃步道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游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稻田画设计效果图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来源:津云

【曲周县:点燃重点项目建设“引擎”】日前,总投资47亿元,涵盖生物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14个重点项目在曲周县同日开工建设。

一批为曲周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的高端项目开建,背后是该县始终坚持“线上+线下抓招商,科技+创新抓项目,纾困+解难扶项目”工作法,递次发展重点项目的坚定信心。

曲周县发改部门提供信息显示,今年该县共列入省重点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29个。其中,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1至5月份完成投资4.59亿元;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0.6亿元,1至5月份完成投资15.08亿元。

线上+线下,保障项目引进不断档2022年是曲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该县坚持以生物健康、高端童玩、新材料和纺织、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打实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

线下,该县瞄准京津雄、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积极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吸引了中晶高性能微珠、赫伯孙电气设备等多个高质量、高税源项目来曲投资建设。成立四大产业招商组,充分释放中国农大、上海交大等高校校友资源力量,扎实开展招资引项、招才引智活动。2月18日,组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祥盛大健康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台州恒贝婴童用品等项目成功签约。

线上,该县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困难,盯紧产业方向,聚集重点区域,探索推行了屏对屏“云招商”模式。今年上半年,先后举办了8次线上招商洽谈活动,通过云视频方式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邯郸市重点招商合作项目境外云发布会”活动,收效良好。

2022年以来,曲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办法,完成17个项目的签约,签约金额达到101.3亿元,在邯郸1至4月份招商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签约项目数量排名第一,签约金额全市排名第二,引进外资项目数量全市排名第一。同时,中晶环境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纷纷来曲考察对接项目,投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为曲周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科技+创新,推进项目建设不松劲

曲周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项目建设,在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上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尤其是今年以来,认真落实每周会商、月度攻坚、现场调研、绿色审批、督查通报等五项机制,精准推进一批绿色、科技、高端的项目“加速跑”。

眼下,位于曲周县经济开发中区,总投资6.5亿元的中驰负极材料及余热发电项目生产主体完工,正在加紧安装调试设备。该项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聘请沈阳铝镁设计院进行整体工艺设计,采用国际领先的炭化工艺,产品纯度可达99.999%以上。项目投产后,可年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65万吨。每小时可生产120蒸吨400度饱和蒸汽,每年可节煤4.4万吨,减少碳排放11万吨,将成为华北最大、全国第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中驰锂电池负极材料是该项重点打造的扩能提质项目之一,同时,该县还全力支持秀源全降解塑料制品、四季沐歌新风系统、昶润精密电子等提档升级,着力形成新的生产力。

采用数字智能化生产线,重点为雄安新区绿色装配式钢构住宅建设提供配套服务的众驰绿色装配建筑材料项目,是该县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企业活力的生动缩影。目前,众驰装配建筑、东科智能装备、长成铝业等10个腾笼引凤项目正在改造提升,上半年可实现竣工投产。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是曲周县培育发展新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懈努力,科伦塑业进入IPO尽职调查阶段,预计8月份有望在北交所上市,这将是继晨光生物之后,曲周县第2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恒博新材料正在申报新三板挂牌。同时,持续抓好北农大生物等3家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纾困+解难,助推项目发展不停步

曲周县认真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把扶工助企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

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是曲周县服务重点项目的一条得力举措。该县扎实开展县级领导包联活动,29个省市重点项目和谋划的105个县级重大项目全部由县级领导包联。活动中,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工作要求,一抓到底,抓住成效。

疫情防控期间,县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防疫物资、组织员工返岗,为省市重点项目解决860名施工人员返岗,办理1.94万张车辆通行证。特别是为中驰锂电池负极材料、北农大生物酶制剂等12名外地返曲管理、技术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项目推进上,该县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包联部门“泡”在项目工地,当好“店小二”,坚持企业没事不插手、遇见难事不松手、碰到好事不伸手,全力加快项目投产达效步伐。润尔木塑、富根有机生态栽培基质、凡特智能仪表、欧科暖通新风系统等一批大项目上半年可实现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中,承担润尔木塑复合门生产项目的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学院合作研发出首套国内套装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实现全数字化生产。

今年上半年曲周县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一个建设区域次中心城市的美好愿景,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建设和全县上下的努力奋斗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邯报融媒体记者 谢伟娜 通讯员 韩富强 王俊章 张丹

【兰州新区:以产业园建设引领千亿级产业发展】
绿色化工园区新姿勃发、蒸蒸日上;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热火朝天;光气产业园蓝图绘就、呼之欲出……近年来,兰州新区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以打造多个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基地为目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专精特新产业园:培育“三高一强”小巨人

六月的化工园区,阳光普照,绿树成荫。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两侧,一个个已建成项目忙着促生产、抓经营,一个个在建项目赶进度、忙建设。走进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A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里机器轰鸣,各项目生产红红火火。

5月底,这个化工园区中专为中小微企业打造的“园中园”刚刚迎来一件大喜事。截至当月30日,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A区月度产值成功突破亿元大关,这是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获批建设并投产以来,单月产值首次突破亿元。“月度产值首次成功突破亿元大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意义重大,意味着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A区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石化集团总工程师叶得强说。

2019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部署要求,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兰州新区规划建设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项目。

“当时的初衷是依托新区区位优势,为企业轻资产快速入驻、更快获得短期回报打造一个项目,向企业提供基础配套功能齐全、安全环保设施可靠、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智能化监管领先的专用厂房。”叶得强说。

2019年2月28日,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A区东标段正式开工,当年8月就达到了交付企业开工建设的条件。产业园A区西标段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开工,2020年8月全部封顶,9月陆续交付企业开建。

叶得强介绍说,目前,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A区共引入企业32家项目42个,B区、C区各项建设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B区今年将全部实现试生产,企业全部达产达标后,年产值将达40亿元,利税2亿元。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也是国内首例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进行设计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引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以及化工新材料四大产业,培养一批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巨人”企业,着力打造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等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基地。
据石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姜锦介绍,截至目前,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园已建成厂房 171栋,招商引资项目132个、企业96家,其中81栋厂房交付企业入驻,30栋厂房全面投产,2022年计划完成产值10亿元。“石化集团将全面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三高一强’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产业园在四强行动中建功立业”。

化工园区:千亿级化工产业基地逐步崛起

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兰州新区党工委紧扣国务院赋予的“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主动抢抓化工产业政策调整历史机遇,决定在秦王川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打造国际标准的化工园区,带动全省及沿江沿海化工企业向兰州快速聚集,重塑兰州石化产业格局。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兰州新区化工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整个化工园区的规划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将重点打造石化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等4大产业板块,配套发展化工仓储物流及化学品研发和中试。

为给化工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兰州新区各级党组织从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现代生活技术工艺、环保安全手段等多个方面,全面加强宣传宣讲力度,以科学方法消除大家的担忧,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使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兰州新区化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强劲。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目前,化工园区已累计引进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落地产品超800种,投产企业超过50家,园区产值增长188%。

在化工园区已引进项目中,特种减震密封胶黏剂、加氢催化剂等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啶虫脒、吡蚜酮、咪酰胺、多效唑、五氯吡啶等90余种新型农药中间体及原药产品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盐酸西替利嗪、抗肿瘤药、氨基酸多肽药物、舍曲林等110余项医药中间体及原药产品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产品,可有效缓解国内短缺的态势。
此外,与中科院合作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顺利试车,并于2020年10月15日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意味着“液态阳光”技术迈出实验室,朝工业化的方向走出决定性的一步。

“十四五”期间,兰州新区将高标准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引进国内和国际一流企业,重点打造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建设绿色、安全、智慧的千亿级化工园区。

在千亿级化工园区加速崛起之际,兰州新区以园区建设为着力点,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并未停止。

2020年,兰州新区着眼长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谋划打造五百亿级规模的“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率先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迈出新区步伐。

总体规划面积12.26平方公里的光气产业园也正在加速推进。

长风浩荡催征帆,勇立潮头谱新篇。兰州新区正紧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锚定 “335+X”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踔厉奋发、多点发力,为全省“强省会”“强工业”行动先发力、带好头,作示范、作表率。

记者手记

从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到化工园区,再到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光气产业园,行走在兰州新区产业园区建设一线,车间轰鸣的生产设备、项目建设现场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发出强工业的铿锵足音;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大批科技“含金量”十足的项目彰显着“强科技”的厚重底色。推动各大产业全链循环集群发展,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全省实体经济新高地。

大抓重点产业,大抓园区发展,大抓企业培育,大抓项目建设。兰州新区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各大产业全链循环集群发展,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全省实体经济新高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强化城市功能品质,从而形成如今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新甘肃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③人文教育苏州胥江中心小学、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等名教资源纳于怀,孕育未来雄韬伟略之才(教育设备不确定);④生态养生紧邻桐泾公园、10min直通山塘街和虎丘湿地
  •   下一刻,已经走来的乔珞玲抓过乔轩,激动着看我:“钟淮,你也别装了。  等到一曲完毕,纷纷鼓掌:“好,不愧是乔小公子,吹的就是好!
  • 但是看到这景儿,值了呜呜,夏天我真的又爱又恨[可怜][可怜]#吃吃喝喝# ⭐️ 提拉米苏 蛋挞 (读酥世家)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挞,超过原味!通车快了快了~2️
  • 第三,就是康姨父了,虽然康姨母的恶是本来就有的,但是,不可否认,不幸的婚姻让本来还没坏到骨子里的康姨母变得更加恶毒了。嫁给了康海丰,康姨母生活在了地狱里,虽然她
  • #出国留学[超话]# 美国留学2024fall申请 美国留学2024fall本科保录 美国留学2024fall硕士保录 美国名校本科/硕士申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 蔡依林穿上它,仿佛化身为舞台上的女王,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这次的封面大片不仅展现了杨谨华的时尚品味和气质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于时尚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 14、烦躁的时候,千万不再说话,安静的待会,成年人的烦恼和谁说都不合适。14、烦躁的时候,千万不再说话,安静的待会,成年人的烦恼和谁说都不合适。
  • 真希望我的爱车也能安装上这样的高级玻璃,让夏日驾驶更加畅快!直线向上拉升,那是因为大运和流年都是丙戌,二个七杀 同步共振因为中国股市是庚金镰刀,专门收割知识分子
  • 准新“微型电动车”要看应用场景,毕竟几千公里,一年多,能便宜个20%-30%车价还挺香的。总结;总的来说,这是复ke表的翘楚,机芯什么的也不用改,完美稳定,真品
  • #观察#关于纪云浩事件学历造假的说明1.17岁入伍,服役2年,可以认定其为义务兵,也绝非系大学生入伍军人,其简历定为转业,这是身份造假,转业仅为军官转业或者志愿
  • #hanni[超话]##hanni果汁妖精# 240427 饭绘 ©️iwashi_iwashimo/xousmw/skow_im 资源/贝果 新专代go
  • 吃完饭后我收拾着这些残花,突然发现,开败了的花都放在一起也是很好看的,增添了很多的黄色,焦黄、鹅黄、浅黄,我看着垃圾袋里的残花发呆,想着我刚把它们买来时候的喜悦
  • 余的这些书都是买盲盒一样淘来的,我喜欢他情节设置上的技巧,他的情节设置看到最后会恍然大悟。今敏作为我很喜欢的画家,他的创作就是能完美阐述我的这些点。
  • #金玟庭# ❄️zxy:昨天晚上我刷到她们那个supernova的直拍然后把她们四个人的直拍都看了一遍,你知道我看完后觉得谁跳的最好吗me:(心里有点小期许,但
  • 你的笑,带着泡沫与芬芳,令我猝不及防,像是喝了果子酒的狸花猫,在花丛里徜徉。厉谨行也看明白了,像他这样的人走到哪都会被人瞧不起,出卖尊严当狗,固然不好受,但收获
  • 聊聊血脂那些事——久坐不起、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爱吃油腻、不爱动……如果这些都是你平时的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
  • 又给他买了一百来本书,英文的明天就到了,今天又给崽子做了课外书,赶紧做吧,买的多没咋做呢……我的小鸡天天跑我腿上来,不吃食儿也得qiuqiu着睡一觉,今天有到新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根除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耐药;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严格按医嘱足疗程足剂量服用;饭前、饭后没有分清;药物质量不好;特殊的菌株;用药期间抽烟、喝酒;遗传因素
  • 卡西欧手表调时间这是一枚复杂性功能腕表,马加利设法创建一个优雅和令人难忘的外观设计,并且将这一设计带给所有的汽车爱好者。腕表的表盘设计充满动感,搭载全新智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