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新释

  在禅宗中,因为尊崇起信论的根本典据楞伽经,所以把本论视为顿教中之书,这是显然的。然而并不因此而直说这是自家珍重的不立文字涅槃妙心的真髓。
  在净土宗,法然圣人的“选择集”中,于正明往生教举天亲的“净土论”,于傍明往生教举龙树的“十住论”和马鸣的“起信论”。由此可知他们虽不视之为正依,但亦视之为傍依。
  在法相宗中,建立赖耶缘起说,但以赖耶为唯妄之物,故和起信论的真妄和合说不全然相合。因此对本论发表极端的否定说。例如在“演秘”三本九丁及“同学钞”二之六等中,说起信论不是马鸣的真撰,或说是伪作,或说译的是错本,或说译者误谬,或说不可确信其文句。大肆痛骂。
  在华严宗如何?他们对起信论关系之密切,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然而并不说这是直接说明自家的真髓的无尽缘起的现在暂且改向在从判教上所见的地位一项下详说之。
  【从判教上看来的地位】贤首大师的“义记”中列举四宗判,说起信论属于最上位的如来藏缘起宗。所谓四宗判者,即第一,随相法执宗(小乘部经论是也);第二,真空无相宗(般若经中观论等是也);第三,唯识法相宗(深密经、瑜伽论等是也);第四,如来藏缘起宗 (楞伽经、起信论等是也)此四宗判乃根据别种标准而建立的教判,还不是华严一家特有的教判。因此更有观看一家特有的五教判的必要。所谓五教,即小始终顿圆。第一,所谓小教,即小乘教,说明人空,相当于所谓四法界中的事法界。第二,所谓始教,是大乘的初门,说明人法二空,但未及事理相即。其中有三论的空始教和法相的相始教,相当于事法界和理法界。第三,所谓终教,是大乘的终门,说事理相即,说从真如缘起万有,真如缘起即如来藏缘起,楞伽、胜鬘起信、宝性等经论是也,相当于事理无碍法界。第四,所谓顿教,对于前述的始终二教的渐门说来,这是顿门,是离言绝相、解行顿成之法,即维摩经等中所说顿速是也,相当于理法界。第五,所谓圆教,对于前三教的一相孤门,是说无尽缘起的,华严经是也。相当于事事无碍法界。贤首大师不曾明言晶一信论属于此五教中那一教,但相当于终教是明显的。尤其是“五教章”中终教之下,引用起信论甚多,可以首肯。而“五教章”上卷中,把起信论中的依言真如配合终教,离言真如配合顿教。“探玄记”中也指离言真如为顿教。由此观之,可知本论又兼通顿教。其次,在圭峰宗密禅师的“注疏”中,明言起信论正属终教;兼属通顿教。但他说此论中的一心二门的一心,即是华严经的一心法界。探究其意旨,可说是暗示其亦通圆教。因此长水的“笔削记”即承受其意,明言正属终教,兼通顿圆。要之,可说起信论的一心相当于圆教,真如门中的离言真如相当于顿教,依言真如相当于终教。然全体的说明,正是终教,顿教可说是兼付的。至于圆教,在事理无碍的反面,只含有事事无碍之义。本论尚未明白说述事事无碍的无尽缘起,故暗含圆教之义应是允当之说。
  【从缘起论上看来的地位】起信论虽有缘起论和实相论两面,但其主要的是缘起论,上文既已说明了。是怎样的缘起论呢?是真如缘起论,即如来藏缘起论是也。当然不曾明言真如缘起论,但只要将本论通读一遍,不但无论何人都能立刻首肯,其关于如来藏缘起,论文中明白地说著依据如来藏而有生灭心。这样,把本论定为真如缘起论,则在佛教沸起论中被置于何等地位,被论究到如何程度,应有说明之必要。盖列举佛教上主要的缘起论,不外乎业感缘起论、赖耶缘起论、真如缘起论、法界缘起论四种。今顺次略述其大要,即可见本论的价值如何。
  所谓业感缘起论,是把宇宙万有的缘起开发说成吾人生物的业,即羯摩。这是小乘所唱导之说。据其说明,宇宙万有,无论是人畜等生物或草木国土等无生物,都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的极微即坚湿蠕动的四大性质构成。构成这些的原动力,实为业。所谓业,就是从吾人生物的身口意三处所发的三业。这业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别。用共业来构成生物可以共同使用的依报的草木国土等器界,用不共业来感得正报的生物各自的个体。这不共业中又有总报业和别报业,用总报业招致人类及畜类的总体果报,用别报业招致虽同为人类而有美丑贤愚等的差别。然现在的果报,乃由过去的业力而来,现在的业力,招致未来的果报;连续而成三世轮回。然其间由于善恶二业而造成苦乐升沉的说法,完全是小乘的人生观。虽然如此构成宇宙万有而缘起开发三千大千世界,但不能说业力没有尽期。到这时候,正报的生物自不必说,依报的草木国土也尽行坏灭,终归于空。虽归于空,极微并非根本灭亡,因此更由于生物的业力而激发极微,造成世界。此成住坏空的四期,循环不止。这实在是小乘的宇宙观。
  业感缘起论置重业力,因此教吾人注意于三业,劝人实行废恶修善。其对于伦理宗教上可说有伟大的效果。然从教理上深刻地思索起来,关于轮回的主体没有完全的说明。虽然建立那种无表色的特别的别体,而说明善恶业力的积集的实在,但讲到这无表色的存在,非依据心或身不可。心和身都是生灭变化的东西,故不能说依据心身。这样,关于轮回的主体缺乏完全的说明,于伦理宗教上负有何种责任呢?这是很难理解的。又正报的生物的身体和依报的草木国土,都是无记性之物。若说是由善恶二业感招而来的,则一反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理法,其间的说明尚未充分。至于共业怎样可以激发极微而构成草木国土,则甚欠明了。又,造业之时和后身感受之时的因果之间,有前后岁时的间隔,其间的说明实甚不得要领。

第14章 执古之道
浏览次数:361214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日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皦(jiǎo)⑥?其下不昧(mèi)⑦,绳(mǐn)绳兮不可名⑧,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⑩,以御今之有⑪。能知古始⑫,是谓道纪⑬。

【注释】

①夷:看不见。

②希:听不到。

③微:摸不着。“夷”、“希”、“微”三字均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握的“道”。

④诘(jié):追。

⑤一:即“道”。

⑥皦(jiǎo):光亮,光明。

⑦昧(mèi):昏暗,阴暗。

⑧绳绳(mǐn)、渺茫、不清楚。

⑨惚恍:闪烁不定的样子。

⑩古之道:就是太初的大道。

⑪有:指世上万事万物。

⑫古始:就是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⑬道纪:“道”的纲纪。纪,准则,法度。

【译文】

怎么看也看不见,我们把它叫作“夷”;怎么听也听不到,我们把它叫作“希”;怎么摸也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它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形象,这就叫作“惚恍”。从前方去接近它,看不见它的头;从后面去追赶它,看不见它的尾。根据早已存在的“道”的运行规律,来考察现在的具体事物,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原始,这就叫作道的规律。

【导读】

“道”不可被感知,虚空缥缈,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它支配着万物的运转,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只有掌握了其变化运动的规律,才能了解“道”,了解“道”所支配的世间万物。

【解析】

本章着重描述“道”体。在前面的第六章和第八章里,老子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则抽象地描述道的性质,并讲了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老子所谓的道超越任何事物,是无形无状,因此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对于这种没有形体的抽象之物,我们根本无法进行感官上的体验,所以就无法用语言描述它的属性。可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然而它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因此,在本章中,为了让人们对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老子就用具象世界的一些概念,来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再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就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

什么是夷?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夷”,看不见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只是它无法被我们用眼睛所认知罢了。比如,我们站在平地上极目远眺,目击到的东西极其有限,而地平线那一我们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一些微生物,我们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到,肉眼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下没有看到就不存在的断言,而是必须以充分肯定的态度,承认在地平线的那一边是存在的,微生物也是存在的,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正像“大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样,它是客观存在的,并时时刻刻对人发生着影响,我们也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遵循大道的规律,而不是与大道相背离。

什么是希呢?“希”就是我们用耳朵无法听到的声音,它的特点是细小、飘缈、轻微,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被我们听得真切,除此之外,还有距离因素,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有一定范围的,所以距离也会令我们无法听到一些声音,大道即使有声,也不会被我们听见,因此我们常说“大道无声”。

那么,什么是微呢?微就是小的意思,小是相对而言的,当一个东西小到无法被我们摸着时,我们就称它为“微”。

大道就是那个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无法用我们常规的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希、夷、微这三个概念,也无法穷究道的本源和真正内涵,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们称之为“一”。

什么是惚恍?我们说大道是一个东西,东西应该是有形象的,但它看不到摸不着,它是一个超乎物质世界的东西,它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无法用概念来解释,只能用心灵去通达;无法用感官去体验,只能用身心去感知。对于这种模糊而又深奥、亦真亦幻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惚恍”。

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就必须给道加以定名,所以就称道为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物象的物象。恍惚虽然有些牵强,但它已是所有词语中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汇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道是支配万物的,但它又存在于冥冥世界之中,无迹可循;同时它又是多变的,是不易被人所把握的。它没有前进和后退,没有运动和静止,没有光明和黑暗,所以它是永恒的,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当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时,它义回复到无迹可寻的状态中了,它恍惚缥缈,若有若无,若明若暗,令人捉摸不定。

何谓“道纪’’?简单地说,就是大道的纲纪和规律。认识和理解道纪比认识大道本身更有意义,大道的规律和纲纪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旦我们的行为顺道而行,就能一帆风顺,事事遂心;相反,如果逆道而行,我们的行为就会处处受阻,甚至遭受祸患。

综上所述,道虽然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但它的虚无不是绝对的“无”,它是由万物混成之物,无中含万有,无中出妙有,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因此.道的纲纪与宇宙同寿,运用极广,看不到“首”,也看不到“后”,自古以来就支配着世间的具体事物,统率着一切“有”。因此,要认识和把握世间的万物,就必须把握道。掌握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能知阴阳之消长,明五行之变化,知过去,探未来,识破天机,洞察秋毫。

王弼《道德经注》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惚恍,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没有形状、没有外观、没有声音、没有响动,所以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无从知晓,是因为我的感官无法去体认辨识,所以说难以寻根究底地分析,只能把他们混同在一起看待。如果说道不存在,万物却是从道生成的;如果说道存在,却看不见它的形体。所以说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的物象。惚恍就是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认知、探测、分析,来确定它的性质。有是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无形无名的道是万物的本源。虽然时代改变、事物发展,道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推动、协调着万物的变化。所以可以以古代的道来处理今天的事,因为一切所遵循的规律是一直不变的。上古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那时的道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在今天也能够知道古时的道。

苏辙《老子解》

视之而见者色也,所以见色者不可见也。听之而闻者声也,所以闻声者不可闻也。搏之而得者触也,所以得触者不可得也。此三者,虽智者莫能诘也,要必混而归于一而可耳。所谓一者,性也,三者性之用也。人始有性而已,及其与搆,然后分裂四出,为视、为听、为触,日用而不知。反其本,非复混而为一则日远矣。若推广之,则佛氏所谓“六人皆然”矣。《首楞严》有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此之谓也。

看而能见到的是颜色,所以见到颜色就看不到“夷”;听而能听到的是声音,所以听见声音就听不到“希”;按寻而能感知的是触觉,所以感受到触觉就感受不到“微”。这三种东西,即使是智者也难以分辨,只能混同在一起。所谓的一,就是本性,前面说的那三个都是本性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人开始时只有性,后来接触外物才分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但是自己却意识不到。返回本源,并不是再把这些感官混同起来,因为这混同的一分裂之后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如果把这种说法推广,则佛家说的“六人皆然”就是这个意思。《首楞严》说过:“逆流回到完全的状态,六种感官都不再起作用”,就是这个意思。

物之有形者,皆丽于阴阳,故上皦下昧,不可逃也。道虽在上而不皎,虽在下而不昧,难以形数推也。绳绳,运而不绝也,人见其运而不绝,则以为有物矣,不知为,卒归于无也。状其著也,象其微也。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皆非无也。道无所不在,故无前后可见。古者物之所从生也,有者物之今,则无者物之古也。执其所从生,则进退疾徐在我矣。

有形态的事物都能区分阴阳,所以上面亮下面暗,阴阳二分,是物质不可能摆脱的状态。道却不一样,上面不明亮,下面也不晦暗,所以难以以外观和计量尺度来衡量。绳绳,是运行而不断绝,人们见到了这样,则以为是物质的、实在的,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它,其实最终是要归于无的。状是外部的大轮廓,象是微观结构。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都不是无。道显现在万事万物之中,所以不分前后。这就是远古时期事物生成的道理,物质的、实在的东西是事物现在的状态,事物远古时期的状态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了解、把握了万物的本源,进退快慢就都在我的控制中了。 https://t.cn/Rgh0uBB

《內篇·逍遙游 》(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 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 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 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
北方的大海裡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

《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麼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窪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

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裡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乾糧;到千裡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

蟬和小斑鳩這兩只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

商湯問棘的話也是這樣的:「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裡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隻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雲;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雲層,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

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裡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裡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贊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

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借的。

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的變化,他還要憑借什麼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绩,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在友情面前,完美并不重要,真实的你,包括那些小小缺点和瑕疵,才是朋友们想看到的。人生漫漫,纵然依旧不易,但一定要学会让自己释怀,很多时候让你无法开心的不是这个
  • ” 虽不是问我,可我还是给出了我的答案 “我愿意” 感谢锐哥杨杨的彻夜长谈 悄然中,东方既白。 剧本杀《慢慢又漫漫》测评: 这个本主要写亲情爱情方面,在以前的流
  • 二十几岁的我,也断然不会想到,三十岁这一年,我要去经验「对死亡的恐惧」——这个词组以前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是不存在的,虽然我每年都在书写、谈论生死,但我之前更常用的
  • ”—罗翔-“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
  • 【官宣】安畔锡姐弟恋来袭 郑来媛、魏河俊 确定出演T台电视剧#韩剧毕业# 主人公,上演师徒之恋[憧憬] 该片由安畔锡(经常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密会)执导,老练
  • 我起身,不免有些好笑,“墨念,你不知道这种地方四处都有监控吗? 第868章   “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 当晚10点多,小周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让他看看是不是中了大奖。”自备领奖头套图的就是一个开心10月15日下午,小周在两位最要好的小伙伴陪同下来到了南京,他们住在了
  •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骄阳伴我##我们坐在高高的虾壳上听老虾讲过去的故事[超话]#哈哈哈我今天太意外太开心了,我是19年喜欢上肖战的是初恋追星,我妹妹
  • 压铸早报丨津荣天宇(浙江湖州)压铸基地项目奠基襄阳美利信新能源车零配件扩产项目即将投产来自襄阳政府网消息,7月初,落户湖北襄阳市的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能
  • 怎么从命理八字测算事业运势1看八字中的官星和印星一般的正官正印都有的人多半是能够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事业成就的人,自身拥有较强的实力,依靠自己就能够发展得很好;
  • #散装汾酒#即使你不了解曾国藩,这三十句话你也得记住,因为在某一刻,它可能会引导你走出困境: 1,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2,天下无易境,天下
  • 但我们不会用伤感而丧失自己,暖也好,冷也好,要相视一笑,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很多人很多事我们做不了主,就让我们用一个好心态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场秋雨一场
  • 太搞笑了[拜拜]主要是告状的时候还说我啥也没有干,不过也正常,因为少了一个劳动力,少了一个给她当牛做马的人。#赵露思周边产出站[超话]#我每次以为她收稿都是自己
  • 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投入激流就是大河,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拥抱大地就是春之歌。楼道电梯口堆放着许多黑板,其中一块儿上写的是袁枚的《苔》想到初中一整个班在舞台上唱
  • ”于是杨序就把神人的话特别醒目地写在大路旁的墙壁上,让人都知道不要用盐腌鱼卵;还看见人杀鱼时,就讨取鱼卵,扔到江中,一个月后,他又梦见神人,说:“你已救活亿万生
  • 而水氪就是为食品健康而生的,为了让更多人吃上健康的食材,水氪现在已经从学校、企业走进了家庭,目的就是普及健康、普及食品安全,吃的健康,免疫力和身体素质才会强大,
  • 当然,如果你已经吃得很健康了,那就需要寻找其他提升能量的方法。当你的能量开始提升时,你会发现财富、幸福、好的运气自然就随之而来了。
  • 这张照片,美人落泪,美的惊心动魄,是心动的感觉伊莎贝尔.阿佳妮苏菲‘玛索:她们两某些角度有些相假 以上她们都美得各具特色,w一的共通点就是,具备j其旺盛的生命力
  • 此时我心真的是在哭泣我真的好难过,我都不知道一早上我怎么就吃了这些苦。你走着送我去吗她:当然是开车家人们,我实在是想不通,一个人大早上开着车可哪乱晃,然后碰巧晃
  • 这个博主真的是我在小红书刷到的 那时候她还不是很火 但是我觉得她最近出行跟我想法越来越近似 说真的她说这几个地方我都没去过 反而很无感 没欲望想去‍ 或许可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