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万亿,看见实力,更看见山东努力

1月19日,山东公布2021年经济“成绩单”:生产总值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跑赢全国。2020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7.3万亿元,一年时间,山东省GDP增了一万亿,几乎是过去三年增量总和相当(从2017年到2020年,山东GDP增量为10117亿元)。这是山东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实力的证明,更是山东不停努力的最好体现。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山东以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和一系列精准政策有力落地落实的硬支撑。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指出,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其中一个就是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山东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1转型重生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交给山东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自此,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要求,这个全球唯一、中国唯一的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无惧冷眼与质疑,笑面困难与挑战,演绎了一次次产业发展破与立的锤炼与洗礼。如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正朝着“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下一阶段目标,加速迈进。
山东经济转型之快颇令人震惊,在经历了关停近1万亿增加值(换算成工业产值约3-4万亿)落后产能的打击,山东不仅没成为东北第四省,反而腾笼换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涅槃重生!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省委、省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多重战略叠加发力,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彰显了山东担当、增创了特色优势。坚持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建立经济运行实时监测报告、定期分析研判、政策集成供给、跟踪督导落实高效调控机制,扭紧供需两端靶向发力,着眼内外循环精准疏堵,梯次推动四批政策清单、179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
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数字赋能应用明显提速,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谋划推进大科学装置、海上风电、高速铁路网、现代水网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引擎性工程,经济提档升级态势强劲,发展后劲支撑夯实塑强。
坚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攻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推介活动,诚邀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共享山东发展“黄金期”,山东越来越成为各类优质资本、高新技术、尖端人才集聚热土。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集中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能源电力保供等主动仗,风险隐患有序化解,发展底板更加牢固。
2给力举措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精准有力“组合拳”的落地落实。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从“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的过度之年。这一年,山东制定落实“三个坚决”两年行动方案和“五年取得突破”行动方案,细化形成14项关键指标、119项具体任务。
比如,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2条措施,加快推进粗钢、焦化产量压减。
比如,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73个雁阵型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8万亿。滚动开展“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实施技改项目10032个。
比如,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1-10月,全省“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到50.2%;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启动6家省实验室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山东以“一次办好”改革为主线,以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山东围绕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获得信贷、政务服务等18个重点领域靶向攻坚、精准发力,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物畅其流,才能活力涌动。这一年,中欧班列(齐鲁号)动作频频。在上合示范区,首班“铁路快通”货物专列开行,只用10天就抵达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在临沂,首班东盟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山东实现东盟班列双向对开。前11个月,中欧班列(齐鲁号)累计开行1597列,同比增长16.3%。
此外,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系列活动,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叠加发力,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个、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引擎性项目4个。
突出重大战略推进。山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创新提出“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88亿元,93个生态保护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8.5亿元。新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8个,4.66万人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任务。
编制实施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7个现代海洋产业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占海洋领域的37%,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8.9亿吨、增长8.1%。
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山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年压减粗钢产量1209万吨、焦化产量140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控制任务。
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还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规划,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世界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荣成并网发电,首个核能“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海阳核电建成投用;半岛南3号、4号首批风机并网发电,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山东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3内外承压
亮眼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当下全球疫情起伏不定、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攀升、用能成本增加。当下,山东经济仍面临诸多考验。
1月1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山东省外贸整体情况和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济南海关副关长张艺兵介绍,2021年山东省进出口2.93万亿元人民币,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6年刷新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32.4%,比2019年增长43.1%,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20年的6.9%提高至7.5%。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增长34.8%,比2019年增长58.0%;进口1.17万亿元,增长29.0%,比2019年增长25.5%。
山东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前6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首位,进口增速居第3位。
虽然数据持续向好,但需要关注的是,“从2021年7月份开始,受前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全省外贸进出口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分析,当前山东省外贸受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乏力、海运费用高挤压出口增长空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不足等多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订单流失。此外,受产能整合、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原油、钢铁等大宗商品进出口量有所减少,也将对山东省外贸形势造成短期波动。
“困难虽然存在,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就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谈起当前山东外部承压时,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表示,诸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困难,对于山东这样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的省份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他认为,山东外贸和山东经济虽面临外部压力,但是经济韧性很足,长期依然向好。
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
但无法忽视的是,山东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稳中求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面临的隐忧仍然存在。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指出,受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及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去年7、8、9三个月,山东工业增速有所回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9%、3.4%和3.2%,和去年二季度近10%的平均增速存在较大落差。
“当前,山东研发投入较低、高水平大学建设较慢、尖端工业较为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介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疫情影响的省份中,制造业占比越高,经济恢复就越快,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他认为,山东应进一步发挥制造业优势,在尖端工业上下功夫,加大研发投入掌握尖端技术,经济上“避虚向实”“以实带虚”。
4今日山东
2021年的山东: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全国第三,这是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的第8个年头,端稳端牢“百姓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农业大省山东不负重托。
2021年的山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上3万亿元大关,达33714.5亿元。CPI同比上涨1.2%,处于温和上涨区间,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山东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
2021年的山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4.8%。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2021年的山东: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和消费一起,构筑“内外循环”大格局。山东印发“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培育外贸创新主体,认定11个外贸高质量发展区、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和35个跨境电商主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6亿元,增长40.8%;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也都迈过千亿元大关。“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山东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投资驱动,转向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拉动。
2021年的山东: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的山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1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惠民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提收入、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山东共同富裕道路越来越宽。
正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所说:“2021年全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都发生了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
2021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的,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六稳”“六保”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2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山东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矢志不渝,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新的一年,山东经济发展前景必然更加光明,更会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

【来吸欧气!#逛菜市场也能发现新物种#】“没准儿是个新种!”这句玩笑话,成了真。

2021年春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滨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撞见几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虫,由于飞得很“笨”——“挺着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滨清注意,他们迅速掏出捕虫网采集下来,还打趣或许是个新物种,没想到一语中的。

这种小黑虫,正是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的4个新物种之一——三叉诺襀。

新物种的发现有何意义?靠“找”还是靠“碰”?如何验证真“新”?野外考察会面临哪些危险?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新物种发现者,探寻新物种发现背后的故事。

【发现:靠积累 也是意外】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朱滨清都在野外考察,但他不会刻意去找新物种。

“新物种的发现有一定随机性,有时跑一晚上什么都没看见,有时只是停车休息下,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朱滨清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运气,调查人员的耐心和积累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图1:朱滨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本底调查 朱滨清供图

例如,朱滨清本人对昆虫中的襀翅目非常熟悉,但为了此次本底调查,他还是查阅许多资料,充分掌握武夷山当地“老种”特征,这才能在发现三叉诺襀和武夷山诺襀两个新种时一目了然。

“襀翅目对环境非常敏感,和蜉蝣目、毛翅目一起,是国际上常用的水质监测类群,它们的存在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朱滨清说,保护物种最重要的是保护原生环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馆副馆长金效华亦认为,发现认识新物种,一方面是认识自然进化本身,另一方面是摸清“家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2:金效华在西藏米林考察 金效华供图

金效华对兰科植物有着20多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60多个新物种。他表示,发现新物种需要发现者有深厚的积累,但大部分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6年,金效华在缅甸葡萄地区考察,在经过村旁一颗树时,他抬头间猛然发现一株看起来像兰花的奇怪植物,仔细分辨后确认它是一株蝴蝶兰,而且是一个新物种。

“意外”之喜接踵而至。2017年在同一片地区,金效华在一片被烧光的竹林中看到几棵还未烧毁的竹子,蹲下来仔细一看,竹子底部竟然长了植物。“是天麻!”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果不其然,经过调查验证,这株天麻确实是新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则有一段长达10年“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2010年,吴刚在菜市场购买了一种叫作见手青的牛肝菌,看着似曾相识,但又与其他见手青不一样。“这种见手青个头大很容易被采摘,但是菜市场卖的绝大部分是不成熟的,没有孢子产生,所以缺少用于真菌物种鉴定的重要形态数据。再加上我们一直没有在野外采到标本,鉴定工作停滞不前。”

直到2020年,吴刚的师弟终于在云南大理的松林中采集到它,这才证明这种见手青代表了一个新属和新种。

图3:吴刚正在察看牛肝菌切开后的受伤变色情况 吴刚供图

身在云南,经常能发现“躺”在菜市场上的野生菌新物种。“拿我研究的牛肝菌来说,在菜市场上有很多俗名,比如黄癞头、紫见手、红葱、白葱等。其中红葱就是我发表的新属新种,但我从来没有在野外采到过,可能是被老百姓采了,因为卖价不错。”吴刚说,为了做研究,他们也会去菜市场购买野生菌。

【验证:靠眼缘,更要证据】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往往依靠外貌差异;一个新物种的验证,则需要充分可靠的证据。

吴刚告诉记者,目前物种分类中,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形态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数据来认识物种。

但他也提出,分子手段在极大地提升发现新种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衍生其他问题,例如“同物异名”,即不同人给同一物种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最先发表的、符合命名法规的才是有效名。

吴刚就犯过这样的“错误”。2016年,他发表了一个牛肝菌新种,但2019年却有同行质疑这个新种是“同物异名”。

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的携带者”,该同行对相似物种的模式标本重新研究后发现,模式标本的子实体是不成熟的,论文中的原始数据并不完全正确,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刚发表的并不是一个新物种。

“实际上,我对前人发表的物种原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物种在孢子大小上的明显区别,我就认定是新物种,问题就出在我没有研究已发表物种的模式标本。当你对自己研究类群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吴刚说。

在金效华看来,发现的新物种与前人发现的物种“撞车”,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但随着文献上网、标本上网,学者在查阅文献和标本时也更加便利,这种情况和风险也随之降低。

对于此次发现的两个新物种,朱滨清等人在收集到标本后,又经过近半年的整理、筛选、观察、比对,才最终确定为新种。

朱滨清认为,DNA测序、基因拓扑结构分析等现代手段提高了对隐存种,近似种等表型不易被区分的物种的身份界定,但不能代替传统的分类学,终归要回归物种表型上的差异,而这也是许多从业人员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就爱好研究昆虫,我的同事、同行也基本是因为热爱从事的这行。”

【野外:有惊吓 也有惊喜】

从开始研究兰科植物,金效华有80多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考察。

他认为,发表文章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不应该局限于野外还是实验室的形式,但野外考察非常重要,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对科学敏感度和对生物进化现象敏锐性的重要过程。

但野外考察,也是与危险共存和搏斗的过程。

图4:金效华在西藏墨脱县考察 金效华供图

2004年,不到30岁的金效华前往海南的热带雨林考察兰科植物,由于向导也喜欢观察植物,他们不知不觉地走散了。更糟糕的是,又下起了暴雨。

金效华冷静了一下,凭借经验判断村庄应该在低处,于是一路往低处走,所幸下了山。又搭乘老乡的摩托车,再步行到达90公里外的县城,终于与大部队取得联系。

还有一次更“要命”。2007年金效华等10多人从云南的贡山独龙江步行走到西藏察隅时,在穿过无人区,翻过海拔4700米的垭口后,他们发现快断粮了。

所幸,一行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地的部队。由于大雪封山,部队粮食也十分紧缺,但依然为他们挤出了前行的口粮,而原计划三四天的路程,实际上走了七天。

为此,金效华总结了几点野外考察经验:安全第一,一定要用当地向导,带够粮食。

图5:吴刚在浙江景宁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本底调查 吴刚供图

吴刚则有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

2011年,他们一行10多人前往云南怒江州考察,原本计划爬过怒江边上的一座陡山,再通过一座吊桥过去。但当爬至山顶时,才发现没有了前进的路。

碰巧一位老乡路过,他们赶紧问了路并沿着这条路走,结果还是没走出去。焦急中,他们又“摸”到一条小水沟,于是沿着小水沟往下走,终于走到了怒江江边。

令吴刚惊喜的是,迷路当天,他竟然采到了一个牛肝菌新属的物种,“不枉此次迷路”,他笑着说。

朱滨清也有一次在山里跋涉的经历。那天突降暴雨,导致山路塌方,他们不得不放弃汽车,背着设备从早上9点走到凌晨2点才出山。

图6: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璀璨星河 朱滨清摄

常年在野外,科考人员也得到了老乡、摄影爱好者、护林员的许多帮助。朱滨清表示,很多老乡看见稀奇的物种都会拍照发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有时候我们也会住在老乡家里,山里的夜间真的能看见灿烂的银河,太震撼了!”https://t.cn/A6JH8WNf

#美好辽宁欢迎您# 【这座资源枯竭城市为何“长”出一批“瞪羚企业”】
近日,辽宁省2021年度新型创新主体认定结果出炉,盘锦高新区的美滋林药业、跨克、广利达电气、润华热能4家企业获批“瞪羚企业”。位于渤海之滨的盘锦市是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缘油而建,因油而兴,也随着资源日益枯竭迈上转型之路。2008年,盘锦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这座产业结构上曾经单一粗放的油城,近几年通过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培育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金种子”发了芽

在盘锦红海滩畔,占地77亩的中蓝电子产业园内显得有些拥挤,这要“归咎”于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蓝电子)这家企业成长得太快。

走进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电子产品鱼贯而出。“公司主要研制手机摄像头两大核心部件—马达和镜头。2020年,中蓝电子马达产品出货量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四,全球市场占有率9%;镜头产品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六,全球市场占有率4.2%。”中蓝电子行政副总裁陈军说。

中蓝电子是盘锦本土培育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盘锦高新区和中蓝电子探索联合创办电子产业园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在中蓝电子的带动下,上游企业慕名而来,迅速聚集,园区已接近饱和。”盘锦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刘伟说。

目前,中蓝电子已与华为、小米、荣耀、OPPO等各大手机品牌建立和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今年6月,中蓝电子并购业内知名光学镜头企业康达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不仅提升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还将弥补我国光学产业后发短板,解决镜头专利“卡脖子”问题。

中蓝电子的迅速发展是盘锦培育新兴技术产业的一个缩影。盘锦深刻认识到,新兴技术产业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高新企业,不是“要不要”,而是“快与慢”的问题,谁起步早,谁才能赢得先机。

刘伟说,园区实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动态管理资源库,定期筛选优秀企业纳入库内重点培养,提供市场对接、金融服务、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专业化支持。

传统优势产业发新枝

地下千米,钻头能在油气层中实现精准绕弯!在辽宁天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姜庆巍向记者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被誉为‘石油钻井地下机器人’。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在千米深的地下边旋转、边控制钻头的轨迹,让钻头奔着有油有气的地方前进。” 公司董事长王彬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曾是制约国内水平井钻进提速的“卡脖子”工程,为了研发这个系统,公司花费了10年时间,投入数亿元,“最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再难也得坚持,不能受制于人。”

目前,辽宁天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联合西安石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智能钻井系统、高端石油装备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公司还与英荷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等国外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源型城市一般对资源依赖度高,随着自然资源进入衰退期,城市普遍面临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如何让劣势变成优势,如何做活做优存量、吸引增量,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接续产业,盘锦进行了有效探索。

盘锦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关大明说,盘锦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引导企业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端服务,形成了“高端制造+高端服务”联动发展产业格局。

从单纯的采油、炼油向石化,乃至石油装备制造、服务延伸,如今,转型中的盘锦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在盘锦高新区内,新科石油的“全自动智能油管清洗成套装备”项目已经申请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瑞邦石油与华为合作研发具有大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能力的可移动智能采油数据处理系统;北沥公司与中科院兰化所合作开发的“基于环烷基基础油的高端润滑油品硏发”项目实现了高端油品国产化……

目前,盘锦高新区集聚装备制造和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领域企业近百家,拥有全国最完备的石油装备制造、服务产业链,产品及服务已覆盖美国、加拿大、中东、俄罗斯等世界油气主要生产地区。

应考营商环境“新答卷”

作为资源枯竭城市,如何在人才和产业引进上打造自己的优势?围绕企业招商、落户、引才、服务全过程全链条,盘锦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组合拳”。

“企业来到盘锦高新区后,各方面手续都是由高新区行政审批代办人员帮我们办理的。他们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提起盘锦高新区的“全程我办”服务,辽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耿帅赞许有加。

盘锦高新区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工作力度,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改革,增强规范管理能力,实施全流程服务,正在努力构建“零审批”园区。高新区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金凤凰”纷至沓来。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实验室之一,其下属的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在复合材料研究上具有很强的技术力量。刘伟说,盘锦市作为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与当地石化企业合作前景广阔。为此,盘锦高新区的招商团队多次到东莞与研究院进行沟通。

最终双方约定,将以盘锦高新区为载体,打造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平台,解决制约园区产业发展的能耗“双控”与“卡脖子”难题,助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将保证其科技成果在满足落地条件的情况下,优先落地盘锦,实现产业化。为解决研究院团队在盘锦的后顾之忧,高新区为其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5年内免费提供1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用房、不少于5万平方米生产厂房,以及免费的人才公寓。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近期,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将入驻高新区,入驻后,将推进“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石油、石化产业减污降碳应用”及“激光级光学材料的特种专业照明应用”等项目成果在盘锦转化落地。

同样被盘锦真诚服务感动的还有天津键凯科技有限公司。键凯科技原来在盘锦的选址因为政策的原因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为了将企业留住,盘锦高新区主动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置换了土地。键凯科技在盘锦的项目已于今年5月正式动工,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进行试生产。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树立自己的口碑,不仅让企业来了不想走,还通过大企业招商,让企业帮助我们招商。”关大明说。

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近年来,盘锦高新区把人才工作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育、留住、使用工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园区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盘锦高新区人才集聚若干政策》等政策,高层次人才、团队不断集聚。2019年,盘锦高新区获批辽宁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目前,高新区内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累计达32人,创新创业团队累计达52个。园区10家企业先后入选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盘锦基地企业。

“有了人才,就有了希望!”关大明说,盘锦市坚持创新转型发展,奋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向着这个目标,盘锦高新区将项目化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大力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引育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产业,着力建设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记者 陈梦阳 丁非白 盘锦报道)#冰雪辽宁喜迎冬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球儿的plog周一下班跟沈姨说走就走的约散步在壹海城被新装的灯光美到了 晚上的月亮也好大好亮哦~周三无敌幸运 抽中了蓝牙音响[doge]欧皇附体!周四下班拍了张
  • 用“大白话”说,就是:你读这些字句,以为他就是为了写“这个”实则他的目标另有所在,是为了写“那个”!  目送手挥,倒是有典可查的:晋代的阮籍,最擅操琴(七弦古琴
  • 因此,尽管这本书所提及的都是海外名校,但丝毫不妨碍家长以终为始,重新思考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思考当下孩子培养的方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标准是否值得您以终为
  • 希希自我关爱与成长亲爱的,无论你现在听到的,看到的…一切的不如意,不快乐,都是幻象,是幻象,都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是投射,是我们情绪记忆的重播,是重播。7、我还
  • #高质量发展看江苏# 【港珠澳大桥120台穿梭巴士苏州海格客车制造】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已于23日开通了,让苏州人民引以为豪的是,此次服务港珠澳大桥的单层穿梭巴
  • 【能量疗愈反馈】今天是个特殊的一天,一场特殊的疗愈,撼动了我、个案主以及身边很多人的心,无不为其而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折服,感叹疗愈师的大爱和深刻的觉悟。”有点异曲
  • 而最后,你打马而去,少年白衣的轻狂身影融进一片轻红的桃林,马蹄得得,踏碎微微枯萎落了的轻红桃瓣,也踏碎那亘古的寂寞寒凉。纵然以后拿起时,想到的,只是桥上那一个勒
  • 图一➡️图二,怕是十几年没剪过这么短的头发了,虽然距离卖家秀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但头轻了不少,走路也带风,越看越爱了呢哈哈哈[哈哈]图三➡️图八,厨师拿着两个小铲
  • 特别提醒1►加强对广东省广州市风险人员排查对4月2日以来,有广东省广州市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集中隔离,直至离开旅居地满14天为止。对4月2日以
  • 去屑洗发露500ml;香氛沐浴露500ml;修护发膜500g;免洗喷雾150ml,高端洗护用品,天然萃取植物精华,孕妇也可放心使用~【赠运费险】 ​✿✿✿✿❀❀
  • 作为未婚妻我必将河里得到脑瓦特的全部资产陆沉彻底宣战要做我的对手了 打败他万臻都是我的了夏鸣星为保护我用了禁术被反噬 虚弱中所以我就是最强的人族了光与市第一大反
  • 被饿死被老鹰抓走也是我和另一个物种的事情,我们兔子不管高矮胖瘦不管什么皮毛花色我们都是一样的。四九年前夕,同样在这个十里洋场的魔都,富人用金条换一只大饼的事也有
  • 他当时往食堂方向走,我就明示了她们中午也一起去食堂吃饭,结果被拒绝了,好家伙[doge]简直天助我也孜然和吾函就走着走着就跟我和鑫洋分开了,我在大楼前等的磨皮擦
  • #悟# 安静时想想过去一年,会有开心,会有难过。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 现在随便发下视频啥敏感性质都没都可以被限制(看好了这是正在抓紧时间做核酸的武汉,并不是不能提及的某 外 省,限尼玛的流啊)绝了[good][good][good
  • 张洪才代表建议,整合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加大“三农”研究力度,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指导。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丁伟、王岩代表建
  • 老师你好,关注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我以为批八字和算命差不多,时间长了我发现很是不同,您的命理分和对人生大智慧的开导,以文字鼓舞着生活不易的年轻人,让我心生佩服
  • 这段时间很多小孩子没去上学,在家带娃是一件很繁琐很累人的事情,陈赫6号晚上晒出两个女儿的近况,小家伙们到了晚上依然精力充沛,安安和妹妹在镜头前开心跳舞,两姐妹各
  • 2月16日凌晨00:36自驾从新城区改青烟酒经销部返回家中,11:23到塞外康居小区院内田培义超市寄快递,15:00-20:30多次往返于郑永卫生所和居住场所。
  • 天风总量联席解读(2022-04-06)》宏观:美债和美股出现分歧,是什么信号、权益:疫情和联储虽负面但已定价,市场情绪继续修复,2季度定价重心回归基本面,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