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名号

  一、名号
  《佛学大辞典》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于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三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佛光大辞典》梵语 na^madheya,巴利语 na^ma-dheyya。又作名字、名。主要指佛、菩萨之称号而言。此名号因可表彰诸佛菩萨之功德,及显示众生对诸佛菩萨之赞叹、敬仰,故又可称为宝号、尊号、德号、嘉号等。又以其为诸佛之菩提之名,故又称果名、果号、果上名号等。又依名号之字数而称,则有四字名号、六字名号、九字名号、十字名号等称呼。

  关于名号之字义,据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二十末载,显明体者为名,表德者为称,名与称彰于外而号令天下者,称为号。另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四载,名,指释迦等之别名;号,指十号,为诸佛之通名。又呼召(显)体者为名,表德者为号。

  由上述可知,名号可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及其广大圆满之功德,除此以外,名号系从诸佛菩萨而来,以名体不离故,所以诸佛之名号,即等同诸佛之法体,故诸经论中,多载有诚心称念诸佛之名号,及思惟忆念诸佛者,可消除罪障、灾难,或可往生净土等之说。如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举,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及受持称念其名号者,即可得福。又如观无量寿经所举,若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则于念念之中,可灭除八十亿劫之生死罪。此外,若称念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药师菩萨、弥勒佛、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佛菩萨之名号,亦可灭罪得福。

  于诸名号中,“阿弥陀佛”随着净土宗之流传,而普遍于世间,凡诚心称念其名,精勤不懈者,临命终时必可往生极乐净土。此外,于称念中,一句弥陀在口,亦可于现世之时净化身心。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观世音菩萨名号,亦广为世人所称念。〔杂阿含经卷四十、旧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药师本愿经、弥勒上生经、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卷下〕

  《真宗大辞典》(节译)

一、弥陀名号是弥陀全德全力之表象

  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与我等人类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别之异。

  所有人类之名,只是为了各自区别,或为了称呼对方而给予的符号,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然而佛名不只是与他佛区别,或为了称呼某一佛而已,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立名的。而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涵盖阿弥陀佛因位所发大愿、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种种功德。简言之,是阿弥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综合阿弥陀佛因位之大愿大行与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绝大价值体。故法然上人《选择集》说: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二、弥陀名号是弥陀救度众生之方法

  弥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号,换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结晶体的名号,其目的乃是为了容易救度罪恶之众生、乱想之凡夫,其救度的方法乃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作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医生用药救疗病者。元照大师说:

  我弥陀以名摄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胜德,揽入识心,永成道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弥陀名号如上所述,具备绝大功德,有使众生转迷开悟之作用故。弥陀以名号作为救度众生的方法,故其名号平等施予一切众生,恰如医生以药物作为疗治病者的方法,将药物给予病者饮用。亦即弥陀白白的、无条件的将名号之功德大宝施予一切众生饮用。此亦称为“名号之回向”。

  《净土宗大辞典》(译)

  名号是佛菩萨的称号,亦称名字,或单称为“名”,于净土宗是指阿弥陀佛之名号。《观无量寿经》说: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说:

  称我名号。

  于《观念法门》说:

  称我名字。

  法然《选择集》第三章指出弥陀名号之殊胜而言: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

  像这样关于名号的殊胜,法然上人于《三部经大意》说:

  夫三字之名号虽少,如来所有内证外用之功德,万德恒沙甚深之法门,皆悉摄在其中,谁可测量之乎?

  始从弥陀如来,万德无漏所证之法门,直至观音、势至、文殊、地藏、龙树,乃至彼土菩萨、声闻等,所具事理观行、定慧功力、内证智慧、外用功德,悉皆摄于三字之中。然则极乐界中,所有法门,有漏其一乎?

  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依《西方要决》与《大经》之文开示说: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摄在此名号中,是故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无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决》曰:“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加之,此《经》(大经)即指“一念”赞为无上功德,是则殊胜大善根故,选为本愿也。

  法然此等诸说之中,《选择集》及《三部经大意》之说,是就“万德所归”而言;又,《逆修说法》是就“享受名号功德”而言。

  法然“万德所归说”之关连资料,可从源信与永观等著作中看出,即《往生要集》第五助念方法门之对治懈怠项目,说名号具诸佛法,其功德之广大,依《维摩诘所说经》下〈菩萨行品〉之文而说。于《观心略要集》以“阿弥陀”三字配“空假中”三谛、“法报化”三身、“佛法僧”三宝、“智断恩”三德、“实相观照方便”三般若,指出弥陀名号摄尽一切法。

  又《念佛略记》(引用舜昌《述怀钞》)说:

  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内证外用、依报正报、恒沙尘数无边法门、十方三世诸佛功德,皆悉摄于六字之中,是故称名功德无尽。

  最后临终,一心称念,生死之罪速即消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圆满上求下化之大愿。

  此中《念佛略记》之说,《九卷传》(译注:法然上人另一传记)三下第七段,作为法然万德所归说:

  弥陀因位时,代一切众生,于兆载永劫之间,修六度万行、诸波罗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纳于六字名号故,万行万善、诸波罗蜜、三世十方之诸佛功德,六字名号无有遗漏,是故名之为“极善最上之法”。

  之证明之文而引用。又圣冏《直牒》六,引用此文而指出“此人师之释,不异今集”。

  尤其永观《往生拾因》说:

  弥陀名号之中,即彼如来从初发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万行万德,皆悉具足,无有缺减。非唯弥陀一佛功德,亦摄十方诸佛功德,以一切如来不离“阿”字故。因此,念佛者诸佛所护念。

  今此佛号文字虽少,具足众德。如如意珠形体虽少,雨无量财。何况四十二字功德圆融无碍,一字各摄诸字功德。阿弥陀名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合成,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成广大无尽善根。

  珍海亦于《菩提心集》上说:

  应念阿弥陀佛名,此名摄无量无边功德。称念此名,无量功德来集我身,无始至今,烦恼恶业,皆悉消除。

  法然不太采用永观与珍海之说,但可知与万德所归说有密切关连。

  此万德所归说,意谓着成就显现于佛体之上的因位行愿与果上所具万德,全部摄在名号之故,当然,彰显佛名与佛体相即不离之义。就此名体相即不离,早在昙鸾《论注》下卷已指出而说:

  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

  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主张佛之名号与其佛体相即不离。

  法然虽未依用此名体相即不离之说,却是万德所归说之根底。

  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再怎么殊胜,若不称念就不能享受其功德,犹如法然于《选择集》第三章所说:

  念佛易故,通于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

  称名念佛是为所有的根机所开之故,名号之功德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因此,不论何人都能称念佛名,就这点也可看出名号功德之一端。

  应注意的是,法然主张“易故通于一切”之前,已预先引用《往生要集》第八念佛证据门之文:

  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又净土之祖师以净土三部经之说为基础而述说名号之功德,即昙鸾之“实相法”(《论注》上),道绰之“度众生”(《安乐集》第一大门),善导之“利剑”(《般舟赞》),法然《选择集》第五章之“无上大利”,又第十三章之“胜善根”等。

  其名号功德于称名行者之上是如何地作用?就此,昙鸾《论注》卷下,以净摩尼珠之譬,说明能够灭罪;又以无上宝珠之譬,说明转生见为无生智。道绰于《安乐集》第一大门之中,以牛头栴檀之譬,说明业道成办。善导于《观经疏.定善义》之中说明“近缘、亲缘、增上缘”之三缘;于《观念法门》说明“五种增上缘”;法然《选择集》第一章以阿伽陀药之譬说明灭罪,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指出触到清净、欢喜、智慧之三光,等同于清净持戒、忍辱、智者之人。(待续…)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常用祛湿的中药对药

1.防风、白芍

防风味辛、甘,入膀胱、肝、脾经,《本草蒙筌》认为此药为太阳本经之药,又通行脾、胃二经,随引竟至,尽治一身之痛,而为风药中之润剂也。《景岳全书》认为此药为阳药,其气平,散风,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本品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烦满。

白芍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擅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胸胁胀痛、脘腹疼痛诸症,及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症。

防风辛散,祛风解表;白芍酸收,和营敛阴。二药配伍,一散一收,一温一寒,一阴一阳,开合相济,相互制约。防风祛风胜湿而不伤阴,白芍养血敛阴而不滞邪,二药合用,散中寓补,补中兼疏,相辅相成。

2.防风、葛根

防风为辛温类解表药,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其性温而不燥。

葛根为辛凉解表药,辛、凉,入肺、胃经,以发表解肌、解热生津、升阳透疹为功。

叶老常以防风配葛根,用意有三:其一,两者药性相制,一温一凉而致平和,风邪身痛无问寒热,均可相须为用;其二,防风入太阳而走表,葛根入阳明而解肌,当外邪袭表渐有入里之势,两药协同,从阳明透邪,出太阳而解;其三,骨伤科常用之祛风活血药多属辛燥,唯防风润泽不燥、葛根生津止渴,两者联用,在处方中与大队芳香辛燥药物相伍,佐制其燥性,防其耗伤阴血。

3.防风、荆芥

防风,祛风胜湿,止痛止痉,甘缓不峻。

荆芥,辛、温,入肝、肺经,以辛为用,长于散风,既散风寒,发汗解表,又疏风热,清利头目,止痒透疹。《本草经疏》曰:“荆芥,入血分之风药也。”

两者都归入辛温解表药,用以祛风胜湿止痛。荆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偏于发散上焦风寒;炒黑入药,又入血分,发血分郁热。防风善走上焦,善去上焦风邪,又走气分,去周身之风。荆芥寒热皆宜,而防风胜湿不燥,二药配伍应用,相辅相成,调气和血、扶正祛邪。

4.防风、白术

防风,气平散风,风能胜湿,故亦祛湿,除湿疮。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擅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炒白术更能健脾止泻。

防风辛散去风,解表祛邪,以散为主;白术甘温性缓,健脾燥湿,守而不走。二药配伍,补中寓疏,疏中寓补;一阴一阳,开合相济。



5.防风、五加皮

防风,气浮而升,性温而润,善走上焦,为祛风圣药,既可祛风解表,又能蠲痹止痛,炒用有止血之功。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既能祛散风湿之邪,又能补肝肾、强筋骨,为强壮性祛风湿药,乃祛风湿、疗痹痛、强筋骨、起痿弱之要药。

防风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对肝肾不足而有风湿者最为适用。二药合用,防风得五加皮之助,可祛虚人风痛;五加皮得防风之助,蠲痹止痛效彰。

6.川芎、白芷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辛温走窜,走而不守,能上行颠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

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升多于降,善走气分,又走血分。既能祛风燥湿、通窍止痛,又能消肿排脓、止痛。

川芎与白芷皆辛温,白芷行上而川芎走窜,能通四肢,能走皮毛,二药相配,祛风力强,辛温燥湿力增,对由风寒湿引起的痹痛有更好的祛风燥湿、温通经脉作用。

7.羌活、独活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本品气雄而散,味薄上升,既能发汗解表,散足太阳膀胱经游风、头风,又能祛风化湿,通痹止痛,其上行发散之功较强,善治头及上肢关节疼痛等症。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入膀胱、肾经。本品升中有降,能祛风胜湿、宣痹止痛,又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善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颠顶,横行肢臂;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利腰膝,下行腿足。二药伍用,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阳膀胱经,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之功。

8.羌活、细辛

羌活,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其善治上半身的疼痛。

细辛,味辛,性温,入肺、肾经,味辛而厚,气温而烈,上行入肺,下行走肾,为宣通内外,发散风寒的要药,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头痛、牙痛、骨节疼痛均有效。

二药均能辛温发散。两者合用,则辛散作用更强,擅治头痛脊强、一身尽痛、风寒湿痹痛,尤以上半身为宜。



9.秦艽、鳖甲

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入胃、肝、胆经,可升可降,既能祛风湿、疗痹痛,治疗痹病(行痹、着痹、痛痹均可使用),又能退虚热,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

鳖甲,味咸,性平,入肝、脾、肾经,长于滋肝肾之阴而潜纳浮阳,治肝肾不足、潮热盗汗、阴虚阳亢,又能软坚散结、破瘀通经。

秦艽祛风除湿,退虚热,乃风药中之润剂,味辛能走;鳖甲滋阴潜阳,善能攻坚又不损气,味咸能下。秦艽得鳖甲相助,祛风除蒸而不伤阴;鳖甲得秦艽相助,滋阴软坚而走经络。秦艽配鳖甲,共奏蠲痹、透肌、退热之功,适用于痹病日久、阴虚内热者。

10.秦艽、威灵仙

秦艽,阴中微阳,可升可降,既能祛风湿、疗痹痛,又能退虚热,还能治疗湿热黄疸,以及半身不遂,上肢拘挛者。

威灵仙,味咸、辛,性温,入膀胱经。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可导可宣,能通行十二经脉,既可祛在表之邪,又能化在里之湿,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逐饮、消除骨梗的功效。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经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且为痛风之经验用药。

秦艽辛散苦泄、性质平和,为风中之润药,能散风除湿、舒筋通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通行十二经脉。两药伍用,直通上下,治疗风湿痹痛相得益彰。
北京同仁堂著名针灸专家王红伟教授谈祛湿对药的用法

11.木瓜、牛膝

木瓜,味酸,性温,入肝、脾经,酸温气香,酸能入肝,以舒筋活络;温香入脾,能醒脾和胃化湿、生胃津、助消化。主治湿痹拘挛、腰膝酸重、吐泻转筋、脚气水肿,为治疗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入肝、肾经,长于补肝肾、强腰膝、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淋证、痛经。

牛膝苦平降泄,性善下行;木瓜善于温通肌腠之湿滞,为治疗湿痹、脚气之要药,又能治转筋腿痛。两者联用,酸甘养阴,柔肝舒筋,治疗风湿痹痛,尤以治下肢关节酸肿胀痛、肌肉痉挛为长。北京同仁堂著名针灸专家王红伟教授谈祛湿对药的用法

12.桂枝、桑枝

桂枝,既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能温经通脉、祛风除湿、祛寒止痛。

桑枝,味苦、性平,入肝经,性质平和,长于祛风活络、通利关节、利水消肿,并有镇痛作用。

桂枝辛甘温,祛风寒湿邪,温经通络;桑枝苦平,祛风除湿,无论寒热,善疏经络,通达四肢。二药伍用,通络消肿之功增强,祛风除痹效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VG携‮澳手‬洲VOGUE 官宣】​‎ ͏ 澳洲VOGUE 携手‮级星‬皮肤‮家专‬团权威​推荐Vida Glow口‮美服‬容产品此次合作不仅轰‮了动‬澳洲媒
  •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 2019年的5月由于生意需要,去银行融资,被告知征信有关注不能做贷款,后来我才知道是广发银行关注的原因。2019年的5月由于生意需要,去银行融资,被告知征信有关
  • 最近绮绮子几乎是无处不在,她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电影电影演员,能演两部周星驰的电影还都是有名有姓的角色,第一部女主是徐克的《女人不坏》还被陈凯歌选中出演《妖猫传》中
  • 全家旧衣变新衣!线下大牌~速度抢!
  • 不是每一段感情的结束都伴随着激烈的碰撞,也有一些像石像一样被时间逐渐风化,然后消散风中 你们相遇在几年前,两个人的性子都较为温和,在一起的过程没有一见钟情那种
  • 可我看来:鹿见人而惊, 消失于林深,鲸踏浪而上, 搁浅于浅滩,亦如我见你 如碌如惊。可我看来:鹿见人而惊 消失于林深,鲸踏浪而上 搁浅于浅滩,亦如我见你 如碌如
  • 她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对于34的年龄,还没有恋爱,母亲很是着急,向所有大龄未婚女的母亲一样,程璐的妈妈也经常催促女儿抓紧解决个人问题。对此,她表示心痛不已,她分享
  • ……我们为人处世也常常是这样子: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沉没成本买单,却忽略了自己还可以用同样的时间、金钱、资本、精力等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错失机会。恋爱
  • 为什么ta会主动想要知道你的消息呢,你们现在已经分手了,你们就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罢了,你在好好的生活,又没有出事,那么对于一个跟ta没什么关联的人,ta何必要费
  • 别相信任何人、不要有任何情感、永不放弃:这条至上的生存法则已经帮助这位来自罗马尼亚贫民窟的东欧刺客-维克托,达到了事业顶峰,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生命的价值,这也使他
  • (天地命研)#八字命理##星座命理##八字#财格配印,985本科,进入证券公司,年收入三十万,今年贷款买了房!女,1975年9月21日(八月十六)卯时坤:乙卯
  • 给孩子千金万银也不如给他一个自己能创造财富的人生更好!那时再想改命改运恐怕为时晚也,充其量只是减轻一些不利程度。
  • 9.刘 勇,男,柘城县中心敬老院院长。 2.赵胜利,男,睢县妇幼保健院保安。
  • 第六日:对这片重新建造的天地来说,这一天是至关重要的日子,因神在这一日完成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为大地安置各种动物,野兽、牲畜、昆虫,也令之“各从其类”可见,动植
  • 另外,每一位已经合婚过的男女,或者即将要合婚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对合婚有正确的观念,合婚是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彼此相爱的男女能够更好地发现彼此优缺点,从而取长补
  • 对于情窦初开的男女来说,有喜欢的人后总是会去想他【她】在做什么?想爸妈他们吃的什么饭……懵懵懂懂的恋爱是对心仪对象的牵挂。
  • 一路走好,一代人的青春,信仰,榜样科比 #《中国电视报》春晚系列报道#“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注意力,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导演组可谓费尽心思,不仅邀请到深
  • 有多久没有好好用拍立得和胶卷记录了买数码相机之前 都会用这两台记录 没有修图 不加修幅 记录即为本身大概是三本相册满了之后大概是我开始特立独行之后大概是我发现随
  • 诚然,排遣孤独,乃生活余外的一种奢侈,但这种奢侈并非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求索思辨,自得其乐,与天地往来,令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富足。两个独立人格间的互帮互敬,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