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东方松林
东方松林
先修忏悔,再修改过,再行善,再修禅定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部所求皆得的经,求财得财,求官得官,求寿得寿。

这部经功德极大,受持一遍即是对佛的法供养,对诸菩萨的法供养,比一般的七宝供养功德大许多,且又能所求皆得。因为受持这部经,佛见其人已成佛道,视为亲近之人,常加眷顾,所以后福无尽。这部经如如意珠,如果至心持诵,其效果是很好的,持诵到300部时效果尤其明显。

共修《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发愿文:

为了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成就无上佛果,获得究竟解脱,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有情众生,资财丰盛,欢喜充满,吉祥安乐,而共修念诵此《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普光明藏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一切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三称)

净 身 业 真 言
唵,修 多 唎,修 多 唎, 修 摩 唎,修 摩 唎,娑 婆 诃。(三遍)

净 口 业 真 言
唵, 修 利 修 利,摩 诃 修 利, 修 修 利,萨 婆 诃。(三遍)

净 意 业 真 言
唵,嚩 日 啰 怛 诃 贺 斛。(三遍)

安 土 地 真 言
南 无 三 满 哆,母 驮 喃, 唵,度 噜 度 噜, 地 尾 萨 婆 诃。(三遍)

普 供 养 真 言
唵,誐 誐 曩,三 婆 嚩,伐 日 啰 斛。(三遍)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shè)城耆阇崛(qí shé jué)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
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shè),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
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
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㤭(jiāo)慢。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ūn)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
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
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
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
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zàng),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zàng)?
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zàng)。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cáng),是故名为普光明藏(zàng)。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
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zàng)。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
我今在此耆阇崛( qí shé kū)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补阙真言
南无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 佉啰佉啰 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 虎啰 吽 贺贺 苏怛拏 吽 泼抹拏 娑婆诃(三遍)

补缺圆满真言
唵 呼嚧呼嚧 社曳穆契 娑诃(三遍)

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发愿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向偈
回向文一

诵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回向文二

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同登觉岸;

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证无上道;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同生净土。

回向文三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回向文四

愿以此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回向文五

回向所有参与《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共修的师兄,学佛路上违缘消除,顺缘增长,早证菩提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一丝不挂、
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
人人都会说,
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

赵朴初先生说 :

不了解佛教文化,
就不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化加入中国,
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但提起佛教文化,

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
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但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
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
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

下面带您盘点一些跟佛教有关的成语!

文 / 赵朴初

头头是道

“ 头头是道 ”
原是禅语,

指得是开悟以后的境界 :

心境融合,
内外打成一片,

乃至吃饭穿衣、
挑水打柴、
一举一动,

开口闭口,
无一事不与
“ 妙道 ”
冥合,

所谓
“ 头头皆是道,
法法本圆成
(《 续传灯录 》)”。

古代诗人常用
“ 头头是道 ”来形容

通灵入妙的
化境、
禅趣。

宋代严羽在
《 沧浪诗话 》中指出,

学诗有
“ 三节 ”
功夫,

“ 及其透彻,
则七纵八横,
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宋代胡仔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
称誉杜甫
《 红樱桃 》诗谓

“ 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者。”

头头是道,

后亦用来形容语言、
举动左右逢源,

无一不合规矩。

恍然大悟

《 观无量寿经 》 :

“ 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
廓然大悟,
得无生忍。”

《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 :

“ 单蒙指教,
豁然大悟。”

后作
“ 恍然大悟 ”,
形容一下子完全明白了。

《 红楼梦 》第九五回 :

“ 王夫人也进屋里来了,
见他这样,

便道 :
这不用说了。

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
自然他有道理。

想来这个必是人见了帖儿照样做的。

大家此时恍然大悟。”

《 儿女英雄传 》第十六回 :

“ 安老爷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 ……
因此辞官亲身寻访的话,
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指天地万物。

如鲁迅
《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 :

“ 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
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
或者简直不算事。”

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
《 法句经 》 :

“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
森罗万象是
“ 色 ”,
即一切物质现象,

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
虚幻不实的。

马祖道一禅师指出 :

“ 森罗万象,
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
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

(《 五灯会元 》卷三 )
所谓
“ 一法 ”,

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
“ 一心 ”而言。

佛教主张
“ 三界唯心 ”,

反对
“ 心外取法 ”。

“ 森罗万象 ”也作
“ 万象森罗 ”。

如南朝梁陶弘景
《 茅山长沙馆碑 》 :

“ 万象森罗,
不离两仪所育。”

千差万别

“ 差别 ” 与
“ 平等 ” 相对,
本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范畴。

后禅宗将
“ 差别 ”衍为
“ 千差万别 ”,

谓天地间的万物品类繁多,
区别很大。

如 《 景德传灯录·文遂 》 :

“ 僧问 :
如何是无异底事?

师曰 :
千差万别。

“ 意谓
“ 千差万别 ”与
“ 平等无异 ”
是同一本体,

“ 差别 ”即
“ 平等 ”。

庄子也说过 :
“ 以不平平之,
其平也不平。”

也写作
“ 万别千差 ”。

如《 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 :

“ 四天之下,
万别千差。

一时明了,
便能握金刚王宝剑,
七纵八横,
受用自在,
岂不快哉!”

俗语中多用之。

如朱自清
《“ 海阔天空 ”与
“ 古今中外 ”》 :

“ 而身心所从来,

又有遗传、
时代、
周围、
教育等等,

尤其五花八门,
千差万别。”

泥牛入海

泥牛,
即泥土所作之牛,

俗称
“ 春牛 ”。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立春前一日,

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
至立春日绝早,

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
并预示春耕之早晚。

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
《 春牛榜子书 》说 :

“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用春牛!”

宋刘蒙叟有诗句云 :

“ 村妇祈蚕分面茧,
老农占岁说泥牛。”

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

但泥牛入海一词,
乃源于
《 景德传灯录 》卷八 :

“ 洞山( 良介 )又问 :

‘ 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师云 :
‘ 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
直至如今无消息。’”

《 五灯会元·元日禅师 》说 :

“ 三脚驴儿跳上天,
泥牛入海无消息。”

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
杳无音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回 :

“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
等了好久,
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
永无消息。”

随机应变

“ 随机 ”
一词最早见于佛典,

如“ 随机说法利众生 ”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二 );

“ 适化无方,
随机隐显 ”

(《 戒疏 》卷一上 )等。

“ 机 ”
皆指众生根机、
根器、
根性而言,

以众生根机各别,
必须随其根机,

为彼说法,
方能领解,
各得其益。

后多泛指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
灵活应付。

如茅盾
《 腐蚀 》 :

“ 大有视我为
‘ 同道 ’,
属于他们一伙似的。

我当然随机应变,
不但夸大了我与舜英的关系,
而且暗示着我也参与密勿的。”

一知半解

教外别传的禅宗主张超越经验的直接体认,
谓之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

禅宗反对一味地依文解义,
反对执著于琐碎的
“ 知解 ”,

斥为
“ 一知二解 ”。

如唐灵祐
《 沩山警策 》说 :

“ 若向外得一知二解,
将为禅道,
且没交涉,
名运粪入,
不名运粪出。”

粪,
比喻那些虚妄的
“ 知解 ”。

后人用
“ 一知半解 ”
谓所知甚少而理解肤浅。

宋严羽说诗,
好用禅语,

其《 沧浪诗话·诗辨 》谓 :

“ 悟有浅深。

有分限之悟,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鲁迅在谈到学外语时,
也用了这个词。

他指出 :
“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
且非一知半解,

所需的时间和力气,
我觉得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

一丝不挂

“ 一丝不挂 ”之
“ 丝 ”有两解。

一解为一绺衣饰。

如《 无灯会元 》卷十二 :

“ 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
未曾咬着一粒米,
未曾挂着一绺丝。”

另一解为一根钓丝。

如《 五灯会元 》卷十四 :

“ 僧问 :
‘ 一丝不着时如何?’

师日 :
‘ 合同船子并头行。’ ”

意思是说,
“一丝不着”
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

船子和尚有诗偈云 :

“ 金鳞不遇空劳力,
收取丝纶归去来 ......
钓竿折尽重栽竹,
不计功程便得休。”

可见
“ 一丝不挂 ”
本是禅语,

譬喻超然洒脱,
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

丝毫不受尘俗牵挂,
是很高的修持境界。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如《 警世通言 ---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中说 :

“ 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
一丝不挂。”

也有的干脆直指赤身裸体。

如《 夷坚丁志-李氏红蛇 》中有

“ 披发裸体;
一丝不挂 ”的句子。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
“ 想入非非 ”。

如端木蕻良
《 曹雪芹 》十九 :

“ 霑儿就爱想入非非,
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
“ 非想非非想天 ” 或
“ 非想非非想处 ”。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
无色界四天中以
“ 非想非非想天 ”
为最高,

又名 “ 有顶天 ”。

《 楞严经 》说 :

“ 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
如是一类,
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 俱舍颂疏·世间品三 》说,

此天据诸天之首,
其中众生定力深湛,

已经没有下地的
“ 粗想 ”,
但也并非暗昧无想,

而是还有
“ 细想 ”,

故称
“ 非想非非想天 ”。

文章来源 :
《 俗语佛源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等夜里再下吧》——落单的诗人要下雨,就等夜里再下吧,让所有孩子都安安稳稳回家让路面少一些积水,让行动迟缓的人少一点坑洼北方不易,归来的燕子也冷,它们羽毛湿透,
  • #佳多宝[超话]#(一滑到底plz图在最后)灵感来自@瓷瓷qingci 老师的《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其中的一个片段“这片狭隘的土地上本就长不出草,他们相望时
  • 【浪淘沙•欢呼祝贺“福建号”航母下水开启大海征程】◎舰骋彩霓飞,东海杨雷。#第三艘航母命名福建舰##福建舰##吴青峰[超话]# ⚡ #吴青峰欧若拉新歌Storm
  • 哎, 生活中总有必须面对的难舍难分,老校长自己选择的生活,好与不好,胖嫂不会干涉。今夜风气,灯光炫彩如昼中伴着昏黄不归期的温柔 似有一场雨至、思量芒种的前后..
  • 他问我为什么要走,可能,我想对这段暗恋,这段关系,告别吧,也许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又或者,因为说出了那份喜欢,我会想要不求回报的得到一份属于我的爱情,又或者
  • 宪法广场(Zócalo)是墨西哥城的心脏,西班牙语里“Zócalo”意为“底座”墨西哥独立后,曾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型纪念碑,但因为没钱只完成了底座部分,广场因
  • 抱着儿子[萌虎贴贴]、喝着果汁[可乐]这个夏天真的太幸福了[赢牛奶]最近每天都在榨果汁[馋嘴][馋嘴][馋嘴]:橙汁、菠萝橙汁、荔枝果汁、梨汁、大混合果汁[干杯
  • )的,是特别专业的还是特别大众的,都在用书传递出一些信息,不是那种“什么书好卖/热度高我们就卖什么书”他们是用书在和周围的人群进行对话。书店和读者之间的“沟通”
  • 乐拼这品牌就有点故事了,乐高几千元一个的限量版,乐拼直接1比1高质量复制,因为没有技术含量导致乐高销量大跌,作为瑞典的国宝品牌,当初瑞典乐高举国之力介入后反盗版
  • #影视周边#,#剧综汇精彩# ,#记录美好生活##安贤洙全家在韩遭网暴# 泡菜国真是爱作妖 自己国家的队员全军覆没 不找找自己队员的问题 不看看是不是他们学艺不
  • 曾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德藝雙馨會員”和“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授予他“書法教育傑出貢獻獎”。1996年4月,在北京國際民間敘事研究會上,陸巧英
  • A11:只要商家实际发货时间是在约定或平台规定时间内的,且平台在系统中是可以识别到的,平台不会执行赔付,若存在赔付错误的情况,商家可进行申诉Q12:同城交易是否
  • “5·9”疫情防控前线指挥部第一时间驻扎邻水,每天研判形势,动态调整处置措施,省市县三级指挥体系完全融合、高效运转,流调溯源、封控管控、核酸检测、阳性追踪等11
  •  上个月,乔治娜和C罗经历了丧子之痛,但现在,两人已经走出来了,重新找到了生活中的阳光。《贝拉的奇幻花园》看名字原本以为是那种带点魔法的影片,看完后才恍然,人与
  • 。。
  • 3:44,刘某云使用车载电话联系宋某新,问询病情并告知由于其处于疫情防控管控区,前往现场救治的医护人员需要做二级防护才能进入。4:37,值班车组出发,樊某军通过
  • ✅【国庆活动1元换购】法国梦泉面膜起家,让爱美丽的你试试真正的优秀的面膜[愉快] 不同面膜不同作用:你看蓝色的:抗敏修复,舒缓肌肤;你看金色的:晒后修复,淡斑
  • 拿外卖、跑腿、打印可能都是你做的,想要避开这些麻烦,最好还是果断拒绝,降低他们的期待;一开始表明了态度,以后就没人再敢欺负你。18、再不喜欢的工作,也不要在同事
  • 肖战演的北堂墨染简直帅爆了!#最心疼的影视剧男二#《哦!
  • 【#济宁# 嘉祥县尚龙原著虚假宣传哄抬楼房价格,连单元门都省了,百姓苦不堪言!领导们可以现场看看去,图一图二是最后建设的四栋楼,你能看得出来哪是单元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