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十八连丰”背后的科技底气】

13657亿斤!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产量比上年增加267亿斤,至此,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喜获十八连丰。

大国粮仓稳,开局仓廪足。这一切,离不开好种子、好植保、好农机、好耕地,更离不开其背后高水平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

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与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迈入国际前列,农业领域科学家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量跃居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回首“十三五”,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创新体系效能在改革中稳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将这一切形容为“华丽转身”—“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内涵式’转变。”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科技是支撑,更是底气。

把一株野生稻“驯化”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多久?答案是约7000到10000年。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良种?

抓住种子这个“要害”

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如何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

把一株野生稻“驯化”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多久?答案是可能约7000到10000年。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为大大缩短这一进程提供了可能。这项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上的成果,被视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有望给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革命。

一粒种子可改变世界,这只是一个缩影。

相关报告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59项,颁发神农奖540项、丰收奖1631项。其中,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分别获得2016年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一等奖,“这充分展示出我国水稻、小麦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先进水平。”杨雄年说。

不久前发布的《2021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分析解读》显示,中国在作物、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信息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中,领先优势始终明显,热点前沿总体表现力得分均排名第一。202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也指出,全球生物育种产业近十年来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

每年冬天,地跨海南省三亚、陵水等地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都是一片繁忙。多年来,一代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科学家纷纷在此时“南迁”投身农业育种工作,全国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曾在这里“成长”,如今,这里堪称“南繁硅谷”,成为中国种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中国粮用中国种。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自给率达100%。“这些年,我们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这样评价。

传统农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如果再给农机加上“智能”呢?

农机插上“智慧”翅膀

2021年10月,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340马力智能无级变速拖拉机前人头攒动。这台墨绿色的“钢铁巨人”光轮胎就有两米高。它引入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作业,还能根据地势的情况,进行智能无级变速,科幻感十足。此外,这台大马力拖拉机通过配置8条轮胎的驱动方式,增加了地面附着面积,增大牵引力,同时还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可实现复杂土壤中的高效率作业。

以上种种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高端农业装备的长期技术垄断,代表着中国农机装备水平的新高度。

事实上,过去几年,大江南北田间地头的“科技味儿”越来越浓,农业生产由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在新疆,推广应用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示范推广的国产高性能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犁、国产六行打包采棉机等高端装备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河南,玉米种植大户可将机收的玉米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玉米烘干基地,经过先进农机的玉米棒烘干、脱粒、籽粒烘干“一条龙”作业,实现粮食即收即存储;在江西,从打田到收割,水稻种植可全程机械化,在先进水稻收割机的帮助下,曾经最苦最累的“双抢”不再难熬。在5G技术+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支撑下,农机的定位甚至可以精确至厘米级别,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提高到0.57,我国科学家在研究热点“无人机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及应用”中同样表现出色,全球排名第一。

不久前,在中国农学会发布的《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中,一款航空精准施药雾滴沉积检测系统夺人眼球。这款装备通过智能无人机和传感器的支持,能够实现对农药药滴的精准喷洒监测,可谓“滴滴可控,算无遗漏”,彰显出农用无人机的“中国智慧”。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市场监测,农业无人机年度销量从2017年的不足千架发展到2020年的1.53万架,四年时间增长了17倍。2020年,我国拥有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70779架,较上年大幅增长77.52%。

“我国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引领了世界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植保无人飞机的保有量、作业面积处于世界首位。”杨雄年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但化肥和农药的过多施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农业如何发展?

植保擦亮绿色底色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国际性难题。我国每年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2021年,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首次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了主效抗小麦赤霉病基因Fhb7,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理和遗传机理,为从育种角度解决日益严重的小麦抗赤霉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也助力了绿色防控。这一重大植保突破入选2021中国农业科学十大重大进展。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从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靠的是绿色兴农的科技支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组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国家科技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企协作,合力突破农业污染防治技术瓶颈。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23.29亿元,启动实施“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有力支撑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面支撑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小小纳米技术听起来“高精尖”,却能在农业生产中派上大用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崔海信介绍,目前,纳米科技与新材料集成创新与应用,在农业领域正孕育着颠覆性技术突破,也为发展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前沿科技手段。尤其是利用纳米技术创制高效、安全、低残留“纳米农药”,已成为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的主流。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肥料、农药以及疫苗研制中,在纳米药物设计原理、增效机理、制备技术与工艺集成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同步于该领域国际前沿研究,为世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选择方案,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丰硕成果中的一大亮点。

土地是农业之根,土壤的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保证耕地质量?

向耕地难题进发

冬闲时节,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站里的实验田依然一片绿意。60年多来,这个国家级重点野外观测实验站聚焦土壤这一长期、基础性问题,已拥有6个持续时间超过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积累超过20000份土壤样品,超过5000份植株样品,160万个观测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已成为攻克南方红壤酸化难题、提高地力的金钥匙。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是稳产丰产的关键所在。但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耕地一到三等耕地仅占31%,中低产田占比高达2/3以上,优质耕地资源十分紧缺。

有土斯有粮,瞄准耕地这个要害,中国科学家正信心满满,全力进发。2021年12月,国家耕地科学中心正式成立。依托在东北黑土地有机质提升、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南方红壤酸化防治、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丰硕成果,科学中心将坚持团队作战,打破小而散的传统研发模式,以成建制的团队为任务攻关单元;坚持协同共享,构建纵向核心产业系统布局和横向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支撑的创新联合体,服务“藏粮于地”战略,支撑解决“耕地要害问题”。

而于2020年底成立的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正围绕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凝聚院校、科研机构、市县农技农机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单位的力量,带领农民切实把“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点滴的科技进步背后是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

杨雄年介绍,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目前,这样的科技创新联盟我国已建成51个,其中,16个标杆联盟进入实体化运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4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335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69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按规划实施,共同组成了农业学科群体系。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湖北武汉等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更成为“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曾衍德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也要看到,未来一个时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因此,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经营创新和机具创制创新,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确保粮食安全,将是这个五年我们的首要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什么中国发展如此之快# 只说我自己的心得体会。15年前第一次到英国,15元人民币才能换1英镑,看到什么都觉得囊中羞涩。当时伦敦人的平均年薪已经可以达到3万英
  • 昨日的雷雨之后,又是一日晴和天气。每年九月的最后一天,总是那么蠢蠢欲动,特别又普通。 为六号结婚布置房间收拾东西,才发现用了十年的闹钟坏了,电池漏液腐蚀了机身,
  • 中国下一轮赚钱的好时代,正在悄悄开启! 最近这两年,遇到很多人埋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然而我最近在全国跑了一圈之后发现,很多赚钱的模式正在滋生,各种新商业正在茁壮
  • 挺感慨的,当年珠海航展第一次举行,我爸带着我去看。见到苏27就觉得挺开心了,因为那时候是可以看得到最漂亮的战斗机。 战斗机有个定律,样子越好看,性能越高[偷笑
  • #学术道路的绊脚石[超话]#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我来推荐几个!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 Irrational Side of Hes
  • 婚礼不是作秀,带你享受~ 2013年1月22日 新娘生日的后一天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2014年8月17日 他去军校报道 开始异地生活2018年8月7日 求婚
  • 12星座女被哪种男生疼爱最幸福?金牛适合成熟的男生 白羊座:有担当的男生 白羊女生被有担当的男生宠爱最幸福,能够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她,共渡难关,为她遮风挡雨
  • #高速公路畅通行动# #880高速路况#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14 : 40 持续更新中.... 【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况信息】 事故: ★G181
  • 海阔天空 - Beyond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
  • #大阪名物凑崎纱夏##咻心狙击凑崎纱夏# 凑崎纱夏百万直拍数量【23支】最高播放量【队内第一】2019日本国内韩国爱豆搜索量【女爱豆第一】2019【盖洛普】id
  • 今晚0点!Leonisa 无痕舒适内衣【58】不管是搭配小外套还是当运动内衣穿都是很辣的[憧憬] 这是1956年在哥伦比亚创立的品牌,成立至今已经有65年的历
  • #致命女人经典片段# 美剧|2019版“绝望主妇”,女人有多致命 最近新追了一部美剧,堪称2019版绝望主妇,巧的是这部剧的导演就是当年绝望主妇的导演大卫格罗
  • #人生中领悟最有用的道理是什么# 、 整理了几点关于亲密关系的经验道理,有必要早点知道,以免在关系中两败俱伤: 1. 一见钟情的爱情没你想象的那么顽固 我们总
  • #仙女湖# 【我国首部非遗传承大型儿童音乐剧:《天工开物·夏布娃娃》“闪动”深圳文博会】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 #仙女湖# 【我国首部非遗传承大型儿童音乐剧:《天工开物·夏布娃娃》“闪动”深圳文博会】9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 【该账号为EXO吧发货君账号】 1⃣️直邮件售后@EXOPlanet_发货君2 *韩国发出的专辑、杂志等,均在此账号(发货君2号)进行售后 *售后标准请看图,只
  • 江城子*福州 化石 福山福水两江滨。 古榕青,境清新。 旗鼓两山,游览定舒心。 七巷三坊观史迹, 湖海恋,四山情。 闽江两岸绿林荫
  • 连载一下 其实,这部剧中,最讨喜,最有爱的一对cp,就是贺狗子跟菜瓜了(完全没有看够他们两个)。一位资深老小孩‍♂️和一位资深萌妹子‍♀️。 真的挺让我意外的
  • 图二的郭/啸就是徐某瑄,是原名,小名笑笑[doge]。有基本常识的都知道,小孩子是不会从天上掉到女人肚皮里的,靠男女双方努力。更不用说某见不得光的像私生子一样的
  • #张艺兴[超话]##现在的你想和几岁的张艺兴相遇#说实话我有点不知道,他每个年纪的生活贝壳儿都想参与,但有点不切实际。本来就是一个虚拟命题,那不如让我自己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