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其人命终入阿鼻狱
(第七十一段)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当知是人,阿帷越致。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况余声闻,其于声闻,信佛语故,随顺此经,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骄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颂,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辗转,至无数劫。】
世尊说:如果有听闻《法华经》的人,闻法后能顶礼受持,应当知道,此人已成“阿帷越致”。什么是阿惟越致呢?“阿帷越致”是菩萨果号:阶位为大乘七住位。凡是证得此果的人,已得菩萨三不退转位,得三不退者,即得到了成佛的保障,不再退转于二乘以下。
如果是修念佛法门,得念佛三昧,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可得此三不退。如果从权实二教起修,先要断八十八品见惑,证入圆教七信位后,得位不退;再断八十一品思惑,证入八信位至十信位,断尘沙惑,得行不退;证入初住位以上,开始断四十二品根本无明,得念不退。
而单就十信位的修行就需用一万个大劫,可见要证得七住位的阿惟越致需经多生累劫的精进修行方能成就,而世尊在这里说,只要能够恭敬、顶礼、信受《法华经》,即成阿惟越致,就这么简单,简单到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佛无妄语,这就是成佛的法华才有如此之殊胜。学《法华经》暂时不懂其义是没有大碍的,只要能信,能心生欢喜,天天学一段,自然就会懂,对自己的法身慧命是大有益处的。
世尊说:如果有听闻了《法华经》的人,能相信一佛乘、能受持《法华经》,这个人曾经见过,过去的佛,对十方诸佛作过恭敬、供养。如果有人听闻《法华经》后,将此经之一乘了义法,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听了也能相信你所说的是真实法,这样你就见到了我释迦牟尼佛、也见到了舍利弗尊者、也见到了参加法会的众多比丘僧和菩萨们。
世尊说:这《法华经》经义是至高无上的,是为有深大智慧之人而说的;而根识浅薄的人则很难听进,即便听了后,也是迷惑不解,难以信受的。一切声闻、一切辟支佛,在修学和功夫上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但对《法华经》所藏深密之义,凭其智力也是不能理解的。
世尊对舍利弗说:你舍利弗,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对此《法华经》,也只能凭自己的信心而入,对其经义也未必通达,更何况一般在有学中的声闻,和其余已证果的声闻,他们也只是相信佛说的不会有错,而随顺此经,带有一定的盲从性,这种随顺,不代表他能理解此经,此经不是他本有的智慧能分辨得清的。
世尊又对舍利弗说:对那些骄狂、傲慢,学法松懈、闻法倦怠,执着我见,自私自利者,不要给这类人讲《法华经》。凡夫善根浅薄,认识低下,深深的执著于财、色、名、食、睡,以世智辩聪,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贪享荣华富贵,这类人即使是听闻了《法华经》,也不会理解、也不会生信的,对这些人,也不要给他们讲《法华经》。
如果不对机,随便给这些人讲《法华经》,若人听闻后不信,就会毁谤此经,毁谤的人,就会因此而断掉自己与一切世间的佛种,长养出来的就全是恶道种性,最后必将堕入地狱,长劫受苦。佛为了保护这些人不堕恶道,才殷殷再三的告诫,不要对这些人讲《法华经》。
世尊说:如果有人听了《法华经》,双眉紧皱,不信不敬,心生迷惑,妄加怀疑,你舍利弗当听我说,像这种人的罪报,与下面谤经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佛住世或佛涅槃后,有毁谤《法华经》,或见到读诵、书写、受持《法华经》的人,对其心生轻贱、憎恨、嫉妒,并怀恨在心,此人获得的罪报是很严重的。你舍利弗再听我重复给你说,这个人命终时,即堕入“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所受痛苦无有间断之意。“阿”译为“无”;“鼻”译为“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不闲;鼻言不住。意思是所受之苦一直都没有空闲的时间、从来都停不住。像这种处所、名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是“八大地狱”之一,也有人说是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
阿鼻地狱是佛教宇宙观中地狱中最苦、最黑暗的一种,大部分永世不能超生,一日有亿次死生,往往刑期皆在百亿年之久,地球的年龄如果按一个大劫计算,也不过十多亿年。可见这受苦的时间之长,要经过若干个大劫。那么是哪些人会堕入阿鼻地狱呢?
凡造五逆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诽谤三宝)及犯下十恶业重罪者,死后必堕于阿鼻地狱。还有就是毁谤《法华经》者,在阿鼻地狱中,将受苦一劫(约13.44亿年),劫满后又转生其他地狱,再受无数劫的苦。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人愚痴一点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要谤法、更不要诽谤像《法华经》这一类的无上妙法。

程叔彪居士简介

吾师程公(程叔彪居士),号春江病叟,别号解脱长者。上海奉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在前铁道部任文职工作。程公宿根深厚,一生淡于名利,谛信佛法,通达大乘义理,融会禅、密、净而归一心。

程公最初修学时,即得亲近密宗大德(诺那上师、圣露上师、贡噶上师、督噶上师。详见《五师回忆录》。)通达密宗义理,修持实践,深达法要,证悟心源。後又亲近禅宗大德虚云大师,随侍多年,蒙师摄受。在大师之殷重教诲,严厉棒喝下,契入一心,圆融无疑矣。程公之证悟深得大师印可。大师曾录写张拙诗一首上款是叔彪下款是虚云,以作纪念。

是时正值四十年代初期,日寇入侵,国难方殷。虚云大禅师为使中华民族早日解脱战难之苦,亲自在重庆启建祈祷和平法会,日夜不停拜大悲忏,四十九天之久。程公一直随侍大师身边,形影不离,至心念大悲咒,观音圣号,念念不断。自曰:『发心修行,不忘历劫父母众生,今日为救民众,为济苦难,吾应尽心。』於此可见程公爱国之深,悲心之切也。

程公依虚云大师开示,常端坐无念,一日,於打坐时,身心脱落,明见自性。出定後,感觉清凉自在,即禀告大师自己证悟之体验,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不落无记,久久身心脱落,犹如虚空,觉明虚净。大师当下为之印证:理上明心,事上见性。

程公於彻悟後,著述有:

一、《大佛顶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三十余万字)

二、《无门直指》(五十余万字)

程公於九十岁时,仍耳聪目明,自曰:『不久人世了。』乃又著述《佛法大意》、《佛法简述》、《五师回忆录》、《楞严经是真非伪》。四小册。

程公悲愿重重,利生心切,不辞辛劳,不顾年高,勤於著述,以文字般若,指引後学之人,普入佛之正知见也。彼开导後学,耳提面命,契理契机,不厌不倦。如曾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对萧君家隽开示云:『汝修持净土二十多年了,不必兼修禅宗,应一门深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四臂观音、破瓦法,是密宗往生西方净土法门,应修持的。要知弥陀即般若,般若即弥陀。一如不二也。』

又对陈君妙丽开示:『禅宗是佛长子,对机者先修禅宗,等破本参以后,应兼修净土,梁皇忏、大悲忏应常拜,求佛加被,以明悟自心。坐禅时应不思善、不思恶、不落无记,亲见本性。破瓦法应兼修。明心後,信愿念佛,不禅而禅,不修而修,才是禅净双修。禅若要参,愈参愈远。贴体衣衫不穿上去,不是更好吗!禅宗那有这么多噜苏,直下就是!』

程公於一九八一年农历七月十六日示疾,突患小中风,然神志清醒,目光炯炯,乃关照後事。其时彭慧居士等及家属随侍在侧。至一九八一年农历八月初六日上午十时卅分念佛而逝,九小时後头顶犹温,卅小时後沐浴更衣,四肢柔软如生。往生之前一夜,陈君妙丽梦见程公示现圆寂之相,次日往谒程公,果然已往生了。她乃坐遗体旁念佛,闻到阵阵檀香味,久久不散,彭慧居士及程公之儿女等亦同时闻到。程公享寿九十岁。遗体火化後,出现坚固子与舍利花,遵遣嘱将骨灰撒入江河,与水族结缘。复旦大学教授应成一老居士挽云:

功行该显密禅净之全得大圆满

著述继杨欧范江而後放无量光

吾於修学中亲近程公多年,深得法益,叹为希有,真大善知识也。程公行解相应,顶门具眼,实是末法之良师。随侍数年,获益颇多,难以一一尽叙。今略举二点为鉴:

其一,程公一再殷切教诫学人:『我佛世尊之慈悲开导,加持护念,众生才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教下如是,禅宗亦不例外。吾人为什么不可求佛加被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了。』程公此番开导,亦正针对吾人执空之偏见,直下揭示了空有不二、理事一如之中道义谛。程公在一生修学中行解相应,不落二边,虽已彻悟心源,仍每日礼佛不间断(十万大礼拜圆满),愈到晚年行持愈切。殷重告诚诸多学人:『觉了梦幻,至心念佛,切愿生西。』实是悲心之流露也,学人至今难以忘怀。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程公一生修行之宗旨,亦是程公开导後学之宝鉴。

其二,程公一再提示学人,《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复教诫:『修禅行人如有各种境界出现时,万万不可贪着,不论乐、明、空等相,均是幻妄。若一有欢喜执着,重则着魔发狂,轻则倒退,不能开悟。定中所见之相,勿向外人说。除非求善知识印证方可说。』程公这一开示,犹如金刚王宝剑,斩断吾人修行中一切妄执。真是无染无着当体空,邪诱魔挠均无踪。程公之所以修行成就,由其一法不立,彻悟心源,行解相应 ,回归净土。实是吾人末法修行中之楷模与明师,吾庆幸此生有缘得遇,实希有难逢,宜依教奉行,不空过也。《无门直指》手稿,程公原存於彭慧居士处,一九九四年秋,彭慧居士将离沪赴澳洲,将此书殷请上海佛教书局付印。今者,《无门直指》即将出版,因缘殊胜,众生有福也。愿诸读者大开智慧之门,於此书获心地法门之启钥,程公当在常寂光中含笑如如矣。

菩萨戒弟子 佘雷拜撰

一九九六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於上海 时年九十二岁

《法华经》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第三十五段)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诌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世尊说:如果有人相信佛、皈依佛,佛是不会有半点欺人之谈,更无虚诳之语的,也没有任何贪欲或嫉妒之意,因为如来已断了一切法中的所有恶业,扫清了三惑二障,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言必真。所以佛于十方世界,独自拥有大无畏智慧和大无畏力量。我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自身,光明遍照无边世间,受到无量多众生的尊敬,我为他们演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一“实相印”,都是实话实说。
“实相印”即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一切虚妄之相;“印”表法“信”,意思是所说之法能得到众生的相信和信任。如来所说诸多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实相印就是一佛乘。
世尊说: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自本来因地修行,就立下了“誓愿”。此誓愿指的是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是每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必须要立的,因为无愿不成行,立小乘愿成小乘行、立大乘愿成大乘行,不立愿则一事无成。只有立了大乘誓愿的人才能成佛,成佛之前和成佛之后,都要兑现自己的誓愿,世尊就是为了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愿才出现于世的。
世尊说:现在我已成就佛道,就要使一切众生,和我一样,共成佛道。我往昔发的这些誓愿,今天已经得到满足,为了普度无量无边多的众生,我从说方便法到说究竟法,都是在兑现我的誓愿,我作种种诱凡入圣的开示,目的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使所有的众生都能入一佛乘之菩提大道。在我遇见的众生里,我都尽心尽力地教以圆满的上乘佛道,但有些缺乏智慧的人,错乱理解,自心迷惑而难以受教,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世尊说:我知道这一类未受教化的众生,以前没有修以戒为根本的善行,却坚固妄执本为虚幻的世间事为真,贪著于“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由愚痴和情爱生出种种烦恼,他们以诸多的情欲为因,感召不好的业缘果报,最后堕入三恶道中,轮回于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六道里,加倍承受种种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各种毒害,分别轮转受生于“胎、卵、湿、化”等十二类众生中,一会变成“牛、马”等胎生庞大类身、一会又变成蚊虫蚂蚁等微形类身。世世增长的就是这些恶道业缘,即使再生为人,也德薄福少,被生活中复杂的世事所产生的众多痛苦所逼迫,烦恼不断,邪见深重,这些邪见在他们的意识中犹如森林般地茂密。
世尊说:这些邪见之人,一听人说“有”、即执邪常,认五蕴之身为常住;一听人说无、即执断灭,认人死如灯灭为永灭。并依此而生“六十二种邪见”。“六十二种邪见”为《梵网经》所载,说的是围绕“我”和“世间”所展开的六十二种观点与见解,其中,依过去世而起的邪见有十八种、依未来世而起的邪见有四十四种;共计六十二种。依过去世而起的十八种邪见大概是:
1、常住论:说我及世界是常住,共分为四种,也就是找了四种理由来说明本非常住的我和世界为常住。
2、半常半无常论:说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无常。共分为四种,即:一、以创造主梵天为常:从梵天化生的众生为无常。二、以“戏忘天”之外的诸天为常:从戏忘天死后转生的众生为无常。“戏忘天”指六欲诸天。三、以“意愤天”之外的诸天为常:从意愤天死后转生的众生为无常。“意愤天”又名“蔢沙天”,资料不详,可能是三十三天中的一个天。四、以“眼、耳、鼻、舌、身”中的“我”为无常;以心、意、识中的“我”为常。通过推论,审察而起此见。
3、有边无边论:说世界有边、无边。共分为四种,就是找了四种理由来说明世界周围有边和世界周围完全无垠(yín),无边;及世界周围上下有边,横侧无边;或此世界既不是有边,也不是无边。言无定论。
4、诡辩论:每答所问,支离破碎,入于诡辩。共分为四种,就是找了四种模棱两可答非所答的理由来搪塞所有的问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无因论:认为“我”及世界、无因而生。共分为二种,即:一、从无想有情天死后转生的众生起此见。二、通过推论,审察而起此见。上面是依过去世所起的十八种邪见,而依未来世所起的四十四种邪见是:
一、死后有想论:认为死后,“我”有思想。共分为十六种。
二、死后无想论:认为死后,“我”没有思想。共分为八种。
三、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认为死后,“我”不是没思想、也不是有思想。共分为八种。
四、断灭论:认为今世的有情、死亡后彻底消失。共分为七种。
五、现在涅槃论:“于现有生存有情,而说最上现在涅槃。”共分为五种。
《梵网经》认为,以上六十二见均为邪说、偏见。究其根源,都是“以触为缘”而产生的。所以经文在结尾时,又说到“七因缘”,说“此触以受为缘,生起爱、缘爱生起取、缘取生起有、缘有生起生、缘生生起老死、愁悲苦恼忧。综上所述,这六十二种见解都在三界内,所得果报最高最好的虽然可至无色界,但果报享尽后仍将堕入轮回,可见这六十二种见解都不能了断生死,故称为邪见。
世尊说:这些以生为常、以灭为断,所生六十二种邪见,是分别心的作用,此分别心一起,即失菩提心,即轮转生死。这类邪见之人,深深执著于虚妄的世间小法,坚持领受已有之邪见而不肯舍离,以邪为正,生贡高我慢,不敬三宝、不信正法,自恃高傲,故意歪曲事实,颠倒真理,心中虚伪,这种人即使是经过千万亿劫长的时间,也听不到佛的名号,更听不到正法,这类人是很难度化的。
由上可见,邪见是产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能毁掉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是诸佛来世,对这类人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度化的,所以,我们对邪见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时刻警醒自己,以一佛乘为正法,勿生邪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项目建设现场、产业功能区(园区)、窗口单位、企业工厂,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项目建设者、企业生产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
  • ”想那南陔平日虽然伶俐,终是四五岁幼童,在那人山人海中挤散,不被歹人熏眼斫脚摆布坏了,装作叫花化钱已是幸理,又怎能自归家门?”众人怎肯信他,闹得火烧火燎,那夫人
  • 从久远的寄托到新时代年轻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凝重而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期许和重托。《一点就到家》是当下的《中国合伙人》三位主演是年
  • 世事就是这么难料,但付出和收获永远是对等的,只是,你不知道努力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回报到你的身上。但你也可以转角就遇到一个爱你如命的人。
  • 涧沟村龙山文化挖掘腹地,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融入龙山文化所特有的陶器、夯土黄泥、陶器剪影花窗,使之延续历史感的同时挖掘其潜在的龙山文化价值。随着家族成员的增多、构
  • ”  东雷村因为有塬下黄河边的“铁码头”当水手、运炭的人也就多。后来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铁码头”虽然冷落了,三官庙也在抗日战争中修河防工事时拆毁了,但“上锣鼓
  • 虽然用后天意识刻意追求,也可出光,但此光为光触幻景,不为光,所谓观者,乃无心而观,无心而照,有光无光皆不必放在心上,不可著它,庶几如中天宝月,光耀太虚,丹经谓之
  • 在最近分享的视频中可以看出,高舒乔是个很爱美的小姑娘。妈妈董璇也骄傲地在自己的社交帐号上分享给网友,并配文:“后浪太拼了。
  • )近期的「丁医生和她的朋友们」在矫正过程中不为结果担心,每次相见都快乐自如,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医患关系郑州哪里矫正牙齿好,牙齿外凸不好怎么改善郑州口腔牙科医院排名
  • 进村第十五天 睡醒发现群里已经有两波收到了[允悲]淡定的起床 淡定的收拾 今天穿了裙子化了妆哈哈坐地铁去村里 看一眼 十分钟撤退 害 可以不去的[笑cry]回来
  • 2021年第14本阅读书籍《被人讨厌的勇气》阅读笔记 天蓝色的书外壳,给人以无比想象、任思绪驰骋的感觉。人也许就是让自己肆意思考肆意生活肆意工作肆意恋爱,就是
  • 「癫痫怎么治疗去北京軍海」「吉林」「甘肃」「西宁」「昆明」「上海」#北京癫痫病医院# #癫痫北京什么医院治疗效果好#在治疗癫痫的时候,细心的专家们会与患者进行一
  • 我-们-身-处-的-环-境-和-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是-否-看-到-这-一-客-观-存-在-的-浪-潮-和-档-位-
  • 你是她最依赖的人,所以她很希望你能给她依靠,有时候有争吵,女人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男人不能和她讲道理。你,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已经不小啦,不要去依赖任
  • 我肯定明白 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这世间啥都少 嚼舌根的长舌妇最多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断章取义 空穴来风 人们只会相信从别人口中说出的八卦
  • 该片由《惊天魔盗团2》《摘金奇缘》《特种部队2》导演朱浩伟执导,改编自Alex W. Palmer撰写的2018年《GQ》杂志文章,聚焦几年前发生在枫丹白露等多
  • 皇帝就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动手动脚,鹃子恨死了这个皇帝老儿,是他派人闯进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刘鹄,想到这她操起凳于就往皇帝头上砸去。她终于看到了排萧,知
  • !主要是想给一直支持特特的宝贝一些福利每天给特特打投的姐妹们看一下1.关注图1里的前五个微博2.坚持每天打投,截图需要发在控评群里哦!
  • 欧贝拉特级初榨橄榄油500ml*2瓶 原价【168元】 券后价【49.9元】 低温冷榨减少橄榄油的营养成分被破坏,西班牙原油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专注品质,特级
  • 今早起来,发现子木的一条小金鱼被我养死了,我说子木你的小鱼儿死了一条,子木毫不怜惜地说,把它弄出来吧,感觉还不如我伤心呢,那我就放心了,最起码不会跟我闹脾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