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一位手艺人,用十余年的时间,研究唐宋手艺“绞胎”,用泥土做出大自然最美的花纹,细腻的荷花,流动的海浪,天上的明月,和飘忽不定的烟云。

他让泥土变成了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对于爱莲之人,没有见过荷花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我见过一瓣“粉荷”,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附近一幢民宅里,像婴儿脸颊的细粉,花瓣里长出条条红丝、黄丝、白丝,嫩得如同徐志摩的那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仿佛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令人温软,不忍触碰。

这是一瓣茶则,不能说是像,而是相信它是真的荷花瓣,从池塘里采来,施个法就成了一件器。

这条条细腻的纹路,不是画出来的,更是绘画、任何陶瓷技法都没办法达到的,是将不同颜色的泥土组合而成,这门工艺,叫绞胎。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透,一胎一面,被称为“君子之瓷”。

这像从泥土里长出的花纹,总有一种奔放的真实的生命力,如同创作它的人,祝琛,十几年如一日地挑战绞胎的极限。

在祝琛身上有许多反差,第一次见到他根本想不到,这位从北方来的兄台,长得壮硕,手指健粗,却做出了最细腻的荷花瓣,怀着一颗玲珑心,把南方虚无缥缈的山水美学留在绞胎里。

或者根本想象不到这是一位艺术家,或者也说不清艺术家该是怎么样的,但有一种该是祝琛这样的:在粗糙的世界里,做着细腻的事情。

初来祝琛的工作室,吓了一跳,隐没在城中村的一幢民宅里,拾阶而上,台面泥灰渐多,正困惑着会有个怎么样的会见时,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响在耳边:“来啦!”

穿着短T、拖鞋的祝老师领我们去向他的工作室,门前闲闲散散摆着些绞胎瓷的碎片,积上了厚厚的泥灰,我想他的工作室应该不会比这更朴素了吧。

触目所及,一层一层的架子上,只有杯盘碗碟、泥土、碎瓷,和刮片、割泥的弓、扫尘的刷子的工具,还有一张喝茶的桌子,这几乎是工作室的全部,乱中有序,让人有一种实在的从容。

遇上断电,祝老师无暇顾及,任我们随意看看摸摸。架子上零落散着各种绞胎瓷,胸中顿生惊奇:“这绞胎可真像两色阿尔卑斯糖”。

蓝泥或者红棕泥与白泥揉和,做出独立山峰的轮廓,层层叠叠,从盏心到盏沿;或者深褐、浅褐与白泥一起,搅拌出树木的纹理,或江水的波纹;或者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几何花纹......

在陶瓷上画草木虫鱼、人物故事是一种“装饰艺术”,用得最多的是画、彩绘,绞胎也是装饰工艺,唐宋时就已有,但在后来的历史中日渐没落消逝,没有了传承。

现在绞胎的花纹要能做到比画好,非常难,因为它是不同颜色的泥土,诞生不同的花纹。此时坐在对面的祝琛拿起茶杯,看着窗外,沉沉露出一句话:“终归到底就是好好做东西,把东西做好,不用去想那些。”好到什么的程度?“其他陶瓷技术都达不到的程度。”

茶桌上有一个银杏叶碗,碗底是一瓣银杏叶。扇形的叶瓣上有一丝丝宛如叶脉的细丝,从叶根通达到叶尖,却并不僵直死板,而像活了一样。而在它的底部,是同一片银杏叶。

绞胎的“极致细腻”,除了银杏,还有前头提到的花瓣茶则,以及荷花碗。一条条红丝,若藕丝般细腻,却不僵硬,有伸展、散发,像是从荷花的枝枝蔓蔓中活着生长出来一样。

这种宛如从泥土里长出来一样的花纹,是浅浅一层绘画做不到的。但对于祝琛,这里还有对绞胎的技法克服。

高温之下,泥土并不听话,不同颜色泥土的伸展、发散的程度不同,有的大点儿,有的小点儿,有的收缩厉害,有的扩张,各有各的想法。调和好了皆大欢喜,不好就是开裂、歪、凹凸不平。

当极致细腻、极致微观的花纹都能做出来的时候,就是一种成功,最后“别人看到的就不再是工艺,而是震惊于绞胎竟然这样美。”

这种极致的美,来自死磕,用祝琛的话来说:“我是一个比较犟的人”。犟对于美,或许是一件好事。

祝琛的生活很简单,不做绞胎的时候,“就这样坐着、喝茶、空想”。但在做绞胎这件事情上,却是一个很跳跃的人。

“我做花纹的时候想追求花纹的复杂程度,做技法,当做出来之后,就不再去追求了。”极致细腻、规律的另一个极端,是否可以不规律,但又很美。

“浪”一个极具起伏的动作,海面上,它乘风而起,水花朵朵,有时簇得高,有时簇得低。祝琛做海浪,只给它一个飞扬的走向,可是有多高、多弯、浪尖多细,都是炉火里泥土最终去完成的。

祝琛工作室那一排“海上明月杯”,每一个都不一样。海浪高耸者,浪花簇簇,天上月影遥遥,颇有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关怀。

有的浪却只低低地起伏了一下,显得低沉,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单,或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落寞。

泥有了千变万化,美就有了千形万象。然而自由的背后,面对的是意外。祝琛做了一个盘子,唯有中间一道黄褐的花纹横穿而过,其余都是紫砂泥。

一块泥土上,花纹复杂但规律时,每个方向拉扯的力度是均匀的,开裂的可能性相对小。但这样孤零零一道不同颜色的泥搅合一起,仿佛一个拳头打进去,极易破裂。

做好一件,要比均匀的花纹花很多时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地尝试。成功以后,那紫砂土上的一道花纹,令人惊艳,孤独又利落,一圈一圈如宇宙的星轨,摄人心魄。

相比规律鲜亮的花纹,这黑漆漆的一件,孤单单的纹路,很少人喜欢。祝琛喜欢做这样的尝试,一方面,挑战简单,是对绞胎的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泥土带来的不确定与变化,却让他感到惊奇,享受惊喜是他的快乐。至于结果,“不稳定是考验,也是意外”,有好,也有坏。

中国的留白对祝琛有着迷之吸引力,但一个在北方长大的人对这种意境,缺乏想象。

“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不一样,北方是石头山,下雨后它不会有雾气,但是南方就不一样,我看见它下雨后飘着东西。”那是云烟、和未散的水汽,青山隐约其中。

话到此处,祝老师胸中欢喜,他爱上这里的山,喜欢骑着摩托车在风里跑,余云散山显。早在天津读本科时,他就想把有一天可以用绞胎做出山的诗意,但是“那时候我做不出来的”。

做过五颜六色的泥土,千遍百遍摸过泥水,有了底气,祝琛才有了时机。他终于知道有两种白泥,可以融合一块,烧制后,上下各一道,如同光与影,似雨停云散后,日影初漏,深深浅浅,带着点飘忽不定,这便是南方的山。

慢慢地,会做山峰的青绿色,远黛色,一条条山线、云脉,形成山林的起伏,云雾的朦胧,雨丝的断续。祝琛的绞胎迎来了诗意之美。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意境的东西,很简单,也比较复杂。”以无胜有,是中国人最浪漫的美好。

渐渐明白,留白原来那么不容易做到。不是看不懂的书法,叫留白;看不懂的画,叫诗意;读不明的诗,叫意境。留白不粗糙,更不该被粗糙地理解。

诚如祝琛所言:“这必须经过很长的一个探索,不是一步就达到的状态,不可能。”

未曾对花纹做过复杂、细腻,未曾把把技艺做到极致,未拥有过丰富,如何减,如何留。留白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经历,而是存在后,沉沥出来的简单。

茶喝到最后,祝琛说自己做过一条鱼,跃在盘上、盘底,如飘如飞,但他以后不会再做了。
“因为我觉得绞胎做出来的没有画的好看,工笔画出来的可能比它更生动,那就没有做的必要。”要做只能是绞胎才能表达的美,这样它才有“存在”。

心中欣喜,不为了讨好任何而存在,把全部的身心集中起来去做,用一个饱满的状态去抵达,这种存在才深刻,美才有了唯一。

迎合是一件容易却粗糙的事情,真实与细腻地对它最好的反击,好在依然有着心怀美好的人们。但愿世界的粗糙,没有埋没美好。#弘耑纪录##弘耑访谈#

【#换个方式看报纸# #云梦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 却是出土国宝级文物、收藏文物5000余件的文物大县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司马相如《子虚赋》

  铿铿的锄声穿过土层,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紧接着,一声闷响,相隔几千年的日光照进地下……

  几堆竹简吸引了考古队员的注意。

  将1000多片竹简一一收集,编号清理。不久后,从北京赶来的文物专家辨认出:战国七雄到秦国一统的历史瞬间,被一名叫“喜”的官吏,用4万多个工整的秦隶记录了下来。

  这是何地?参与发掘的农民答:睡虎地。

  老虎打盹儿的地方,默默收藏了历史长河里的金戈铁马。1975年,因出土一批珍贵秦简,这个地貌形似卧虎的小村庄,从此被叫响。

  数十年后,这里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放大数倍的复刻版秦简矗立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

  园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伸出手轻抚竹简。他是武汉大学退休教授陈抗生。

  在湖北面积最小的县云梦,出土了如此罕见的珍宝——当时身为云梦县第一中学历史老师的陈抗生不敢相信。

  不久后,他被县里选派,护送秦简到北京进行科学技术保护,成为极少数亲身经历秦简发掘、保护、释文和后续研究过程的学者之一。

  文 博

  出土睡虎地秦简等36件一级文物,是考古工作者常去的“文物大县”

  退休后的陈抗生依然放不下云梦。每次回来,他总爱去云梦县博物馆转转,找馆长张宏奎聊聊天。

  睡虎地秦简,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黑夫木牍”,诸多珍贵的木雕、木漆器……云梦共出土36件一级文物,是考古工作者常去的“文物大县”。云梦县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一级文物18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堪称翘楚。

  其中,张宏奎最喜爱的是木雕“卧鹿立鸟”。振翅的鸟儿站立于俯卧的鹿身之上,“鹿角被大胆地移植到鸟头上,反映出楚人革故鼎新、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气蒸云梦泽”,古时的云梦大泽,比今天的云梦县辽阔得多。楚王前来游猎,云梦一地,就此成了楚国的别都。秦汉以后,云梦泽不断接纳长江与汉水带来的泥沙,逐渐淤积成陆地,分割为星罗棋布的河道与沙洲。

  大量出土的木漆器,印证着云梦昔日的繁华。

  木漆器的原料大漆价值昂贵,制作工艺更繁杂。木胎上1毫米厚的漆,髹20多遍才成型。古人说,制一只漆耳杯,要用百人力;一面漆屏风,要费万人工。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澜感受尤其深。

  刚出土的木漆器,裹满泥土。捧起漆奁,放入盛有清水的托盘中,用竹签一点点刮去泥巴,再拿小号排笔轻轻扫动……李澜的工作,就是对木漆器进行脱水加固和定型,再修复病害。

  木漆器泡在地下水中,虽能保持外形,却不能阻止腐败脱漆。出土后,任其自行干燥,将会收缩变形,甚至开裂。

  历史是时间的层累,重现历史同样需要时间。仅脱水一项,就至少花费一两年,保存更完好的大件器型,甚至要5年以上。

  耐得住性子,才看得到最终的样子。李澜觉得,这正是木漆器修复的迷人之处。

  李澜的实验室位于县博物馆旁。不起眼的灰顶房,不仅是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还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如今,李澜将许多时间花在培养本地的文物修复技术人员上。

  此前,博物馆不得不将需要修复的文物运送到武汉、荆州等具备条件的地方。长途颠簸,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损坏,这一度令张宏奎感到苦恼。

  工作站挂牌后,库房保管员刘露和张丹成为李澜的徒弟。学了一年多,如今,她们已经熟练掌握木漆器脱水前预处理的技巧。

  记者在实验室里见到的正在脱水的木漆器,就是由刘露和张丹参与处理的。这批木漆器出土于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云梦郑家湖墓地,花纹粗犷。

  文 艺

  保护传统艺术,越新颖、接地气,越有人记住;被记住的,才能传承下去

  秦简中浮现出的历史脉络,叠印着云梦人的文化基因。

  去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登上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今年,又走进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

  消息传来,云梦县城关镇幸福社区体育协会会长李晟华欣喜满怀。何不将秦国官吏“喜”的故事“舞”出来?应者云集。

  身着华服、手握竹简,水袖为笔、尽情挥墨。打磨两个多月,李晟华带领社区舞蹈队创作的作品《墨舞秦简》第一次演出,就在市里的比赛获奖,还被邀请到海外展演。演出很受欢迎,被当地人叫做“秦简舞”。

  历史上,随秦人入楚的,还有一项独特技艺——皮影。云梦皮影,唱腔与西北地区不同。真假音互相交织,时而悠扬婉转,时而荡气回肠。

  临近晌午,梦泽影戏馆里,鼓点哒哒。上演的皮影戏,根据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改编而成。

  主管律法的官员苦苦劝说家中老父不要烧秸秆,又将破坏生态环境的“村霸”绳之以法,诙谐的台词引得观众阵阵发笑。秦简蕴含的文化历时千年,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与禁止森林砍伐、秸秆焚烧等法律规定异曲同工。”云梦县政协委员刘俊明说。

  刘俊明爱好文艺,希望通过皮影传承文化。他找来搭档方定敏、皮影艺人秦礼刚,三人一拍即合,共同创作了皮影小品《秦律戏中戏》。

  秦礼刚是云梦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师从云梦皮影艺术家陆春元。上世纪50年代,陆春元大胆创新,在皮影绘画中仿效戏曲,采用京剧脸谱和服饰;唱腔融入楚剧、汉调和花鼓戏特色。皮影人物头可点、眼可眨,嬉笑怒骂,淋漓尽致。

  如今,秦礼刚也致力于皮影戏的创新发展。铜鼓敲下,双手飞快地交叉,两个扭打在一起的角色瞬间“换头”,这是秦礼刚的皮影绝技。不执着于固定的曲谱,秦礼刚很擅长融新闻热点于戏中。列个故事大纲,怎么唱全凭自由发挥。将真实生活中淬炼而来的俚语,组合出新奇的意味。

  “演皮影不容易,一台戏从头到尾,男女老少全由一个人扮。”秦礼刚说,写剧本、画图样、雕刻制作、说学逗唱,样样都得会。

  最近几年,秦礼刚发觉,本地年轻人与皮影戏少了些亲近。为此,已年过古稀的他,不仅带了不少徒弟,还向孙子秦朗传艺。“不仅要学老戏,还得有抓年轻人眼球的新戏。”秦礼刚常常叮嘱秦朗。

  秦礼刚感叹,保护传统艺术,是一场对“遗忘”的抢救:越新颖、接地气,越有人记住,“被记住的,才能传承下去。”

  继承,不只靠口传心授。

  几年前,秦礼刚收下了一个“钢徒弟”——全身装着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2017年,秦礼刚与机器人在故宫博物院畅音阁同台表演经典剧目《武松打虎》,机械手牵着皮影老虎,按照编程做出的动作栩栩如生,引发年轻人的关注。

  “未来有人工智能,加上我们的创新,就不怕老手艺失传。”秦礼刚说。

  文 旅

  从历史积淀中提炼文化特性,探索更好统筹文保、旅游和商业运营的关系

  站在睡虎地遥遥东望,楚王城遗址的古城墙逶迤盘桓。云梦县志记载,春秋时吴楚交战,楚昭王来云梦避难时筑造了此城。

  历史是现实的年轮,书写着文明的轨迹。今天的云梦,正在从历史积淀中提炼文化特性,探索更好统筹文保、旅游和商业运营的关系。

  5年来,云梦新建非遗展示馆、秦简纪念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获评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未来,云梦将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化,打造“一城崛起、三馆辉映、三圈成环、四村点缀”的全域旅游格局。

  正在建设中的楚王城遗址公园,承载着这一美好愿景。

  打开公园设计草图,三面环绕的古城墙遗址构成一道环形景观带,中间的夯土台遗址将整个公园一分为二:北部是游赏区,南部是湿地景观展示区和民俗体验区。游猎表演、木漆器设计、秦简拓片……张宏奎期待,精心设计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灯火流转,点亮小城暮色。一半是街巷,一半是河水,在楚王城遗址东南方,正在建设中的蒲阳老街雏形初现。

  欧阳祥山是老街改建项目负责人,不到20岁便离乡到外地打拼。他希望能复原儿时嬉戏玩耍的老街,同时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欧阳祥山曾走访许多古村、古镇,流连于诗画一般的青砖黛瓦、亭台水榭,从时光烙下的痕迹里,饱览当地的风华雅趣。渐渐地,一个想法在他脑海里逐渐成形:建造一个景区,以老街为轴,沿线修建徽派、苏派等古典风格的建筑,既保留云梦特色,又融合各地风土。“半街半水”的灵感,来于苏州山塘街。

  方案刚提出,就遭到许多质疑——投资景区,何不选择经济更发达、游客更多的地方?

  “我是云梦人,割不断的家乡情结,就像改不掉的乡音。云梦不大,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欧阳祥山说。

  沿着老街青石板路向更深处走去,一座木楼雕梁画栋。有30多年古建筑修复经验的建筑师宋胜国参与了老街改建,他介绍,木楼戏台上方穹隆状的藻井,由3名木雕师傅边设计边雕刻,耗时两个多月才完工。一顿一挫间,既仿古,又出新。

  修复完毕的戏台上,好戏不断。非遗传承人舞动着两条“三节龙”;秦礼刚和秦朗拿出皮影戏道具,演起《武松打虎》,坐在台下的春江忍不住鼓起了掌。

  在云梦生活了27年的春江,业余从事写作。如今,她正在搜集史料,挖掘古地名背后的故事。蒲阳老街、南门口、好石桥、道人桥……独具云梦特色的地名,成为地方文化的生动注脚。“光道人桥,就有400多年的历史。”春江觉得,地名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追溯过去,才更能好理解当下。”

  云梦人的性格中,融合了楚的浪漫和秦的豪迈。“‘黑夫木牍’象征安居的愿望,木漆器、皮影象征乐活的心态,秦简则象征严明的律法。”张宏奎说,这片土地承载着古今的家国情怀。

  来云梦,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楚韵秦风水乳交融,汇聚成兼收并蓄的独特文化。岁月流转,如同亘古的风穿行林间,时节一到,便催开青绿。

  向历史纵深考古的一代人,探寻着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振奋的是,还有许多人正从历史中抬起头,努力探寻出一条以文博带动文旅发展的新路,让千年小城更见风采。(《人民日报》7月15日)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老区兴县的产业“密码”】
  7月5日一大早,吕梁市兴县经开区铝镁产业园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十台国际领先水准的3D金属打印机,正按照指令有序运转中。这里的产品,以订单式和个性化定制为主,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无人驾驶等高端领域,翻开了老区兴县产业高端化转型的崭新一页。
  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的落地生根,是兴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工业延链集群发展的真实缩影,更是兴县铝镁产业全面提速、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兴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蹚出新路径,擘画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乐的幸福图景。
  7月5日,中宏网“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县域采风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山西兴县,一起聆听吕梁山下的发展故事。
  产业转型 人才回流
  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位于兴县经开区铝镁产业园,距离兴县县城半小时左右车程。得益于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2021年5月,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花落兴县,成为当地打造铝镁产业新高地的关键着力点。
  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由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分两期独资建设,总投资2.6亿元,一期项目配置了十台国际领先的3D金属打印机,二期正建设金属粉末生产线,生产3D打印专用粉末和丝材。
  除了铝工业,兴县还在煤炭、电力、煤成气、氢能等工业领域不断发力。今年2月15日,兴县与美锦集团共同签署兴县氢能产业园项目协议,成为吕梁抢滩布局氢能产业、打造吕梁氢都、建设北方氢能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而在未来几年,兴县将持续推进临兴区块煤成气项目,加快输气管网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全县煤成气日产达到600万立方米,成为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气源供应点。
  高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是人才回流。
  26岁的工人王杰去年底从山东青岛回到家乡兴县,经过招聘、培训,顺利进入了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
  5日一早,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和工友们调试机器。王杰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现晋中信息学院),专业是机械设计。大学毕业后,他远赴青岛就业,希望能在外打拼出一番作为。但由于异乡生活孤单,加之疫情影响,他最终接受了家人和亲友的建议,回乡发展。
  “离家近、收入稳定,家人也能放心,挺好。”谈及目前的这份工作,王杰如是说。
  越来越多技能人才的回流,为当地高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实际上,像王杰这样回乡发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航宇新材料车间主管尹伟介绍说,该公司首批招聘的30名工人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让年轻人回乡就业,公司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和人才发展计划,从专家到厂家,从线上到线下,多形式的培训为这批工人的熟练、规范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二期工程完工后,后续至少会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为返乡就业的知识青年提供更多机会。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九曲黄河水,蜿蜒流过吕梁大山深处,兴县依山更依水,发展沿黄生态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如今的兴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县为主攻方向,开发了晋绥红色文化旅游和黄河生态旅游两条经典旅游路线,为乡村振兴赋能。
  依黄河而建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依托沿黄区域六郎寨、昊旻山、孟良寨等自然奇观和红色遗址以及万亩红枣经济林带等农业景观,坚持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致富新路径。
  2020年10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全线正式通车。兴县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面贯通为契机,还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张家湾驿站、裴家川口驿站、六郎寨驿站、黑峪口驿站等6个驿站景点,全面运行后将极大提升沿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一路向前,道路两旁郁郁葱葱,枣树林、核桃林、瓜果地一派生机,沿途农家乐的招牌时而映入眼帘,路旁有一些摆摊的村民,正忙着向来人推销着自己地里刚刚采摘下来的瓜果。
  63岁的崔玉连就是其中一员。崔玉连是兴县高家村镇巡检司村的村民,老两口有一亩多地,夏天会种些甜瓜和枣树,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崔玉连老两口进城卖瓜果的日子,量不大的时候,他们就在路边摆摊卖。
  谈起眼前的这条路,崔玉连打开了话匣子。据她回忆,几年前,眼前的这条路非常窄,只有单行道,过往的不仅有普通私家车,还有大型货车,堵车、事故经常发生,村民们进城得两个多小时,多数时间都耗费在了堵车上。如今,新修了的公路改成了双行道,而且大车被管制不允许进城,路变得更宽了,车辆出行也更加顺畅了。
  “我和老伴不光要在路边卖,还要进城搞批发,以前开三轮车走这条路,又脏又窄还经常堵车,一提起进城就头疼,得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现在修好新路以后,一个小时就能进城,我们进城卖瓜果、看孩子都方便了,心里也舒坦了。”谈起眼前的这条路,崔玉连的喜悦发自肺腑。
  自驾游爱好者张先生一行4日下午到了兴县。5日下午,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张先生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依山傍水,风景很好。沿途驿站还能停下来休息,全家人都很喜欢这种轻松的户外游。”张先生临走时,还特意去“踩点”公路旁新修的自驾营地。他计划下次再来时,约上三五个好友家庭,一起入住自驾营地,在山水间把酒言欢,拥抱自然。
  规模化发展 富民兴县
  民以食为天。谈及粮食,就不得不说兴县的杂粮产业。
  兴县杂粮资源丰富,为全省之最。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为谷子、高粱等杂粮生长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据统计,兴县全县总耕地面积93万亩,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57.08万亩,其中杂粮种植面积42.45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74.4%,是名副其实的“山西杂粮第一县”。
  兴县杂粮名优品种多,是一个较完整的天然基因库。截至目前,县域杂粮加工企业共计15家,其中已初具规模的加工厂有9家,年加工杂粮2.8万吨,年产值达2.2亿元。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吸纳当地800余人就业,带动1265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布局中,兴县高度重视杂粮作物在旱作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将杂粮作物作为发展的主力军。据了解,依托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杂粮人才、研发创新、技术储备等优势,兴县力争“十四五”期间将建成我国现代杂粮种质种业聚集地,打造国内杂粮种业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先行区,促进兴县现代种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搭建起农业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端平台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杂粮种业协同创新平台。还将着力推动杂粮产业研究院、专家工作站、优质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晋绥杂粮博物馆、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晋绥杂粮特色小镇等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根基。
  张彩平是蔡家会镇阳坪上村村民,他的谷子地头,如今立起了“兴县小米功能谷子富锌示范基地”的招牌,由当地的龙头企业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统一供种、配肥和订单收购。
  “有专家来指导,小米品质一年比一年好。而且地里产多少公司收多少,价格比市场上高一点,我们既不担心销路,还能多赚一点钱。”张彩平看着自己的谷子地,喜不自胜。
  杂粮产业的发展,也为更多返乡务工人员,点燃了致富的希望。
  兴县蔡家会镇以当地特色杂粮——豆面闻名乡里。吃豆面,到蔡家会,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蔡家会镇上,大大小小开着十余家饭店,特色各异,但都主营特色豆面。
  今年55岁的吕彩平、张雪琴夫妇去年5月在镇上开了一家面馆,夫妻俩一个忙堂食,一个忙厨房,偶尔忙不过来时,儿子媳妇都来店里帮忙。
  去年小儿子结婚,加之孙子需要照看,原本在外打工的夫妻俩选择了回乡务工,白天忙饭店,晚上看孙子。厨房的活虽琐碎繁杂,但对于在工地做了多年大锅饭的张雪琴来说,应付起来并非难事。更何况做豆面是当地人祖传的手艺,做起来得心应手。
  “现在很多外地人路过我们镇上时,也都会停下来吃一碗豆面。把这碗面做好了,我们的营生也就能维持了。”张雪琴说,豆面是这里家家户户寻常的吃食,以前主要是靠自己磨。现在又有了像“山花烂漫”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农业公司,不仅对种植标准要求严格,工厂技术也更加精细,豆面品质比之前高了不少。如今豆面已经成了蔡家会镇的一个招牌,也成了当地小餐饮从业者的一项收入来源。
  采访结束时,张雪琴兴奋地打开手机,翻看着儿子结婚时的视频和日常带孙子的一些小视频,笑容满面。她告诉我们,当时从外地辞工回来,心里也有顾虑。如今靠着这个特色小饭店,一家人生活的平静幸福,心里也知足了。
  5日下午,雨后初霁。细碎的阳光洒在面馆门口。
  吕彩平抬头往远处望了望,高兴地说:“天气好着了么!都不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既然是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接受生活的安排,让岁月替我们磨平一些伤痕,在轻描淡写中,让时光驱散内心的阴霾,懂得自己放过自己,和生活和解,做一个豁达大度的人。人生最
  • 比如说当官的偏好自己的亲人,就有可能徇私枉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驾驭这个情。”很多时候,低谷并不可怕,怕的是你就此认输;成就并不难得,难的是你保持本心。
  • 因为太想吃牛肉了 带上999去找老爹吃火锅 晚上就在dp家睡 每次去找我的好朋友 她都会准备好好多零食等我[泪] 好感动 中午点了三种饭三个人吃 每一样都能
  • 之前遇到过一个克拉,非常清醒的对我说,我没有想过去演唱会,就想着买他们的专辑和周边,我就会反思自己,啊,自己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有时候也并不是自我贬低,只是现实
  • hihi二十岁的小宋(其实现在也没二十)没办法没办法我是高三生 这个学期真的是充分的感受到了高三生的实感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哎呦说回正题 我觉得真的时间真的过的
  • 被今晚后援会直播感动了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总忍不住掉下眼泪,我觉得,在我们不能想见的日子里,当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又何尝不是一种想见呢,想你的时候我就抬头看看星星
  • 不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想先完成答应他的事情,但他选择的姿势实在是不好……坐下的地方正是巴巴托斯的膝盖,不得不岔开腿放在他的腰间。“嗯……你柔软得像玫瑰花苞,手
  • 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 膜 论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
  • 2012年,朋友说我胖若两人,即使这样,可能因为安然度过了世界末日,所以就想活得怎么舒服怎么来,如果食物能让我快乐,那且一直胖着。想起你的18岁,那也是我第一次
  • 后面不知道吃什么就跑到机电吃卤粉去了哈哈,还买了点水果捞,wy她们宿舍好好呀,我超喜欢那个柜子,但是床跟我们一样的。#宋亚轩[超话]#今天,我们的亚轩今天就二十
  • 烤肉也还不错但是就是根本没吃完 吃多了好腻这个面好吃但是不辣 那个南瓜条还挺好吃的p1的宝宝我超级爱 嘿嘿 我对你的爱就像拖拉机上山 轰轰烈烈❤️(土一下 我真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二十岁希望继续做勇敢、天真、爱笑的孩子何其有幸,能遇见你,这一路走来看到了你的不易、努力与坚持你永远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而自己去消化那些不愉快,累了就说累了,不
  • 此前,当地时间3月1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总编辑玛格丽塔·西蒙尼扬(Margarita Simonyan)在其社交媒体“Telegram”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录音,录
  • 真正的恋爱高手,都是冷静推进关系,或者冷静放弃关系的。 2、当我们了解了一个男人的物质基础、事业基础,以及前途预估过后,就可以约会几次,相处试试,看看彼此的感觉
  • 怎么就二十岁了[泪]明明刚认识的时候才十六岁 四年这么快吗[泪]​宋亚轩会一直是宋亚轩 二十岁也是二十岁的海洋世界看到就想到了那个让人心痛的十八岁生日直播 只有
  • 《秦月明郑灏惟》秦月明 郑灏惟-小说在线(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 书名:《秦月明郑灏惟》秦月明 郑灏惟 主角:《秦月明郑灏惟》秦月明 郑灏惟 部分文
  • 定位“旅行+“的捷途品牌也为消费者带来满满福利。面向未来,奇瑞也将一直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初心,坚持长期主义,持续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 “我的眼睛越来越昏花了,”她终于说话了,“即使在年轻时,我也不能念出那上面写的东西。屋子里安静的过分,王一妍让他放轻松,“你先坐,他们等会就来了。